金属帘

时间:2024-03-05 04:06:34编辑:奇闻君

衣店里挂衣服的金属架子叫什么?

衣店里挂衣服的金属架子叫服装展示架。
资料:根据展示架特点,设计与之匹配的产品促销精品展示架,再加上具有创意的LOGO标牌,使产品醒目的展现在公众面前,从而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广告作用。
产品特点:外观优美、结构牢固、组装自由、拆装快捷、运输方便。且精品展示架风格优美,高贵典雅、又有良好的装饰效果,使产品发挥出不同凡响的魅力。


农村以前大铁锅6印、8印、10印,这个一“印”具体是多少?

这个六印锅八印锅,甚至更大的铁锅,最近这些年是越来越少见了。记得上世纪的北方农村,家家户户都是用大铁锅做饭。俺奶奶在八印的铁锅里面做玉米面大饼子,然后还在锅中间放上一个铁帘子,在上面一块儿蒸上一碗晒干的红咸菜,大饼子吃红咸菜,简直别提多美了。最主要的是奶奶做的玉米面大饼子,特别的好吃。现在的家庭厨房用具全是不锈钢,或者是不沾油,很少有人用过去式的大铁锅了。



对于过去的大铁锅6印8印10印,怎么解释,多少为一印,可以说各地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解释的很简单明了,6印锅口直径是60公分,七印锅口是70公分,八印的当然就是80公分,以此类推,一印当然就是十公分啦。也有人说的更直接,八印锅就是供八口人吃饭,七印锅供七口人吃饭,也是以此类推。对于这样的解释,我不太认同,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5个人,也是用8印的大锅。奶奶家4个人,用的也是八印的大锅,可以说在农村,不管家里几个人,基本上用的都是八印锅。



有一点我觉得很奇怪,在农村使用的大铁锅中,只听说过有六印锅,八印锅,十印锅,这些都是偶数的,很少听说有五印锅七印锅11印锅的。也就是说以印为数量单位的锅,只有偶数没有单数。

记得很多年以前,我们村里有一个翻砂厂,翻砂厂就曾经翻过生铁锅。当年我老弟在翻沙场里干过,记得他跟我说过,八印锅的锅口直径是二尺二,重量是22斤。细算一下,二尺二差不多也就是80公分。想当年我们家五口人,用的八印大锅,不管是贴一锅饼子还是蒸一锅馒头,假如放到现在,半个月也吃不完的。可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都特别的能吃饭。贴一锅饼子,要不了两三天就吃完了。



过去的这些大锅,只有农村的老人们还在用着,年轻人基本不用了,都买了不锈钢锅和不锈钢笼屉蒸馒头,说实话,我觉得用什么锅出来的馒头。也不如大铁锅蒸出来的馒头好吃。在大铁锅里面,铺上麦秸草,蒸出来的馒头,总是跟其他蒸锅不一样,有一股浓浓的麦香味儿。



铁锅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必须品,从古至今都是以“印”为单位,具体是一“印”是多少呢?下边我就讲讲这个问题。感到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往下看。










所谓“印”是古来的记号单位,有2“印”、3“印”、4“印、5“印、6“印”、8“印”、10“印”、12“印”8个型号,2“印”、3“印”较少,有锅耳杂,用来炒菜端着方便。










4“印”以上,一般做饭用,有固定的锅灶,不需要端动,所以没有锅耳朵。一般三四口人做饭也就是4“印”、五六口人在5“印”6“印”。一般聚餐,宴席,做生意才用到8、l0、12“印”锅。










对于它的型号的来历,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过去我也问过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也不了解?本次我查“百度”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说法。因为它不是按厘米计算的,型号也不完全一致,有时也有一厘米的差距。深浅也不一致。也很少有心人去测量它到底有多少厘米。老百姓买锅都是按人口多少,需要多少“印”才按“印”去卖,按“印”去支灶。一“印”大约是多少呢?也没有具体的标准。大约在12公分左右,以此类推。










这些问一般都是冷门话题,说法的起源于什么?极少人知道。说按公分,也不是完全正确的回答。只有以前造锅人知道。

随着 社会 的发展,家用电器的普及,百姓用铁锅的越来越少了。只有做生意的用大号锅,小号基本上讨汰了。



印指锅的大小。三印,五印,七印,八印,九印,十印,出印,熬锅。锅内用铁锈红色印圆圈,几印就印几个圈做为标记。一印等于一拳头大小,三寸。指锅的直径,不算锅沿。

农村铁锅的“印”在农村并不是精准的计量单位,也没有官方认证,过去农村制造某些东西,并没有太多专业设备,精准的尺寸,大铁锅多数也都是农村手艺人手工铸造,生铁铸造,特别厚重,可以使用很多很多年。而农村手艺人做东西,往往“眼是尺子,手是秤”,不需要专业测量工具,照样做出顺手的大铁锅来。

在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是用土灶做饭的,小时候我家灶台有三个口,一个12印大铁锅,两个6印小锅,家里人多用大锅做饭,家里人少用小灶做饭就够了。铁锅都是生铁,很脆但耐烧,我记得小时候我家盘灶台都是先买来锅,依据锅的尺寸大小盘灶台,也没人深究铁锅多少印到底是多大尺寸,反正买锅的时候你跟人说家里几口人吃饭,人家就会给你推荐用大少印的铁锅。



如今,我们村的土灶早就拆除完毕,去年腊月我奶奶过世,办酒席在家里院子临时盘了4个灶台,是按照20印大铁锅盘的,前来吊唁的亲朋比较多,只有大锅才能够大家吃饭。锅子是租借的,店家提前处理过,免去了我们处理的烦恼。不过20印的大铁锅,实在是又大有重,如果不是这种红白喜事的酒席,一般家庭是根本用不到的。

前年我带女朋友回家,平时家里就我爸妈两人,用的都是3印小铁锅,我们回家看望他们,铁锅做饭不够吃了,爸爸专门跑到市场买了一口6印铁锅,回家后用小火把锅子烧热了,然后把带有脂肪的猪皮烫热,沿着锅子从里到外擦拭个遍,直到铁锅变色,爸爸将铁锅洗干净才开始做饭的。这道程序我小时候弄过,主要为了防止铁锅氧化生锈,也可以在第一次做饭时让铁锅少吸油,除异味。



至于铁锅的尺寸用到的“印”,这个真的只能说是民间约定俗语的单位,通过我们用的锅2印是最小的。以前我倒是问过爸爸,买铁锅时为什么总说多少印,印是什么?爸爸总笑着说,刚满月小孩的脚印就是印了,听得我稀里糊涂的。倒是在农村测量长度、高度用手去测量(大拇指和食指神展开的长度)更让我觉得靠谱。

所以铁锅的“印”大概也类似与用手测量的“一扎、两扎、三扎……”,只是个大概范围的数据,并不是精准的数据。

不过有人测量过铁锅的数据,发现即便是同一印的铁锅,数据也不一样,比如同是8印的铁锅,一口可能测量数据是65厘米,另一口就是66厘米,再测量一口可能就是68厘米,其他印数的锅也一样,可见“印”就是和“扎”一样,都是一个大概的数据,并非精准数据。

其实,在农村生活,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没必要较真,小时候爸爸总用“手扎”量我的身高,说“一扎”20公分,虽然每个人手掌各不相同,但大概也就是这个范围内。

(文/阿冰)



题主说的“印”,也许是各地方的方言吧,我们每听说过,在我们整个江苏、苏北乃至山东一带,大铁锅的计量单位是“沿”或“张”,因为我们用的大铁锅多数是山东的小贩用驴车贩运过来的,而且至今还在用。

我们农村用的大铁锅说的沿或张,这个计量单位是很精准的,你买的几沿的锅就是几沿的,几张就是几张的,不能混调,沿和张是不一样的。

几沿的锅,就要买几沿的锅盖,几张锅就有几张锅的锅盖。比如买8沿的锅就要买8沿的锅盖,我们要是买了8张锅的锅盖是盖不上去的,到集市上买锅或者锅盖,商家首先要问我们:家里的锅或者锅盖是几沿的、几张的?买错了来回折腾很麻烦的。

这个“印”“沿”“张”也不是官方的精准计量单位,可是在我们农村就是这么真实的存在着,而且是非常的准确!更神奇的是这些大铁锅也多数是农村的手艺人手工铸造的,特别结实可以用上十了年,就是农村的手艺人做出了这么真实精准的大铁锅!

那么这大铁锅的“沿”和“张”的区别在哪里呢?有沿的大铁锅,我想朋友们看到这里也基本上明白了“沿”,就是锅的边口有沿向外延伸,锅盖是盖在里口的;那么“张”的区别呢?肯定是不向外延伸的,锅盖是盖在大铁锅的边口上的!不相信的话,可以回老家看看大铁锅就明白了!

那么6沿或者6张的尺寸是多少呢?也就是大概一个拳头的距离,具体到尺寸的是10厘米,6沿的就是直径60厘米的,10张的就是直径100厘米的,5、6沿(张)的在我们农村是用做炒菜的,8沿(张)是用做饭的,我家以前有个10张的锅是留烫猪食喂猪的,用了很多年不会坏!

让我们佩服的还是农村的手艺人,那铸造出来的大铁锅,真的好用,而且不生锈是千真万确的!哪象现在超市买的铁锅,早上做好饭了刷好锅了,放在那里下午再做饭,就生了一层铁锈,还有什么不沾锅、 养生 锅,你有我们农村的大铁锅实在吗?它很少生锈!

在大铁锅里炒菜,那炒出的菜真的是自然的味道,用麦草把儿扎成的蒸笼蒸出的馒头那才是麦香的味儿!我们农村许多人家里至今还在用这种大铁锅!






我经营铁锅二十多年,铁锅的印不是计量单位,它是一个约定成俗的代码。并且地域不同尺寸也不同。就像过去的斗一样。在我们这里,六印锅是六十公分,八印锅72公分,十印锅76公分。十二印锅78公分。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十印锅是74公分。没有规律可寻。他只是区分大小的代码。

我们家只从搬到楼上以后,就再没有用八印的大铁锅,原来在老房子住的时候,我们家的厨房在厢房里,厢房里面按着一口八印的大铁锅,每当冬天的时候,我和妈妈还有弟弟坐在炕上看电视的时候,爸爸一个人在大铁锅里面蒸一锅馒头,用麦秸秆做笼屉布,做出来的馒头特别的香。如果蒸馒头的同时,再蒸上一碗小咸鱼,吃着馒头和小干鱼,那简直是太美味了。



听我妈和我爸说过他们小时候,用八印的大铁锅贴饼子吃,他们那个时候一般吃不到馒头家家户户吃的都吃玉米面饼子。贴饼子的时候,顺便在锅里蒸上一碗咸菜。我倒是没有吃过在大铁锅里面贴饼子,不过一想也是很香的。

搬到楼上以后,我们家再没有在大锅里面做过馒头,不锈钢锅蒸出来的馒头让人感觉始终少了一种味道。不过还好,我们经常可以吃到大铁锅里面蒸的馒头,有个乡下的亲戚会经常送给我们。



那么,农村以前用的大铁锅,六印八印十印究竟是多大?关于这个数量单位印,各地的解释也不太一样,不过,大体总结一下,也是差不了多少的。虽然说过去农村人家家户户都用大铁锅,但是很少有人去量一下,锅口的直径是多少,但也真有那细心的人,正儿八经的把锅口量得很仔细。我们家邻居曾经在供销社呆过一段时间,夏天的晚上出来凉快的时候,他曾经跟大伙说过,六印的锅直径是58公分,七印的锅直径大约在66公分,八印锅口的直径大约72公分,一印的锅大概也就十公分左右。

我们这里也有人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说了六印锅八印锅十印锅的大小尺寸,这种方法比较笼统,就是用手丈量一下,一扎大约二十公分,六印锅也就三扎左右,八印锅口直径大约四扎,十印锅差不多五扎左右,也就是一米吧。也有的人很简单明了,认为六印锅就是六号锅,八印锅就是八号过,只是把这个印字作为一个区别号码。



前几年我们村有不少的私人翻砂厂,也有人翻过生铁锅,好像说八印锅口直径是二尺二,重量是二十二三斤。其实多少印多少尺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喜欢那个时代的味道。



农村用的大铁锅很常见,我自家就有两口,一口小的,主要是用来炒菜,另外一口大的,用来烹饭,每次家里来客人的时候都会用到,而且煮出来的饭特别香。但是说到大小,我还真不了解,就只知道打铁匠讲过什么10印、8印的,而且我们家大口的锅差不多能管上10-12个人的饭量,挺大的就是。


那都说农村大铁锅6印、8印、10印的,那具体这个“印”指的是什么?一“印”是多大呢?
这个我具体也不知道,估计老一辈的人才会了解吧,奶奶也就说是几口人就是几印锅,听起来也挺相似,和实际情况也挺相符,估计也是以前没有具体的测量工具,这个“印”也就是人口的单位吧!



在查阅了一下资料,好多人也都说这个“印”就是“英寸”的谐音,一英寸2.54厘米,但具体量起锅的直径,大小并不是实际准确的,差距有点大,比如六印的600毫米,如果按英寸的就是三十英寸了,显然不是这样的。

在我看来应该是和锅的深浅、口径和重量都有关系,综合算起来在什么范围内就是几印锅,但是具体怎么换算的,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古人的智慧是值得让人敬佩的,尽管“印”的来源无从考证,但确实适合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6-8印锅就可以了。




那时候我很小,还住在农村的平房里,家家都有一个灶台,上面放着一口8“印”左右的大铁锅,我记得那个大铁锅,是老百姓吃喝的主要炊具。

无论是焖饭、煮大碴子、捞小米饭、蒸玉米面大饼子,还是炒菜、炖菜,或是做汤,甚至烧白开水,都用那同一口8“印”的大铁锅,换做是现在我们是难以想象的,至少烧水会用专门的水壶,以防止串味。

但当时或许还小,或者是那时候已经习惯了,从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就像儿时,谁家“办事”放席后,会给左邻右舍送“折罗”一样(各种剩菜混在一起),照样吃的津津有味。

记得那时候,爷爷算是半个手艺人,谁家要搭灶台都会找爷爷去帮忙,爷爷总是让对方先去买大铁锅,然后根据大铁锅的尺寸,再搭建灶台。

记忆中,我问过爷爷,为什么要先买大铁锅再搭建灶台,爷爷跟我说,大铁锅的尺寸都不标准,必须照着实物搭建,才能保证严丝合缝。

后来,我问过爸爸,为什么尺寸不标准,爸爸笑着跟我说,老百姓用的东西,都是粗人打造的,哪会那么标准。

其实,关于铁锅的尺寸计量单位“印”,只是农村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直到今天这种“印”的计量单位,也没有得到官方认可。

爷爷曾告诉我,“印”是指刚出生小孩的脚印长度,差不多是十厘米到十二厘米左右;也有人说“印”实际上是“几捺”或者“几揸”(拇指和食指张开的长度);还有人说,“印”是成年人手掌的宽度。

反正各种说法,1“印”的尺寸都在十厘米左右,总体来讲还是有很大误差的,其实想想也知道,当年老百姓用的大铁锅本就不是什么精密仪器,再加上受限于当年的技术,也没必要那么精确。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每当爷爷给人家搭灶台的时候,都一定要先等主人把锅买回来的原因吧!

其实,根据我们这里的通说来讲,3“印”铁锅的直径是40厘米,4“印”铁锅的直径是46厘米,6“印”铁锅的直径是60厘米,8“印”铁锅的直径是72厘米,10“印”铁锅的直径是85厘米。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每“印”之间的大铁锅,间隔并不一样;同时不同地区相同印数的大铁锅尺寸也不一样;还有人说,同一地区的相同印数铁锅,也存在一些尺寸差异。

总的来讲,“印”这个单位,就不是一个标准的计量单位,它只是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用来区分不同尺寸大铁锅的粗略计量单位。

当年,家家户户使用的大铁锅,大多数是在6至8“印”之间,如果人口多的,会用到10“印”左右的大铁锅,据说那种办宴席的大铁锅,尺寸可以达到20“印”左右。

现在回想一下,当年的那口大铁锅,虽然很容易生锈,但是做出来的饭菜,吃起来却格外的香,妈妈做饭,我烧柴火,更是难忘美好的温馨画面……

可现在早就搬到了楼上,除了偶尔出去吃“铁锅炖”,还能看到那种锅外,日常生活中再也用不到那种大铁锅了,不过大铁锅带来的美好童年回忆,让我终身难忘……

看到很多答者说:怀念小时候奶奶辈们 、妈妈辈们用大铁锅做出来的饭香的味道,为啥怀念?是因为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家中都换上了不锈钢的用具或是电器设备了,被现代化商品所代替大铁锅在家中也就失去了它的用途。其实不然,不用大铁锅的那还不是真正的农村人,走进我们北方的乡村里你会发现,至今人们的家中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还都保留着土灶台,灶台的进火口直接通往里间的大炕,灶台上的大铁锅仍然还在继续着它的用途。仍然在为冬天人们蒸馒头,热炕继续它的使命,特别是到了过年,家家户户必用它蒸过年用的大枣饽饽,而且还都是用八印的大铁锅蒸。




那么,“印”既然做为度量单位,这一印这究竟是多大呢?相信大多人会像农嫂一样非常好奇,也相信十个人回答会给出十种不同的解法。不过说真的,对于这个问题,农嫂特意的去问过专门卖锅的人,也咨询过在计量部门工作的一个朋友,他们说:由于这“印”不是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所以“印”究竟是多大在法定计量单位中并没有明确标准,没有人能准确印之间的换算关系,也没有知道一印到底是多少,那只是过去民间在铸造铁锅的工艺过程中用来做统径的一个词汇。



在过去我们民间老百姓用的锅,基本上都是民间铁匠造铸的,标准并不严格,统径不是很精密。过去人们通常测量物体的统径尺寸时常用的办法就是用手去比量,把手指张开,把母指和食指张开的长度度数作为某物体的直径面积。百姓通常称拇指和食指张开的直径为一捺,有的地方叫一揸。而用在测量铁锅的口径上人们就把捺量的几捺的数量换散成了印,也就是把捺用印来代替,所谓几印,实际上就是几捺或几揸。




后来随着 社会 的推进,民间手艺人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湛,对于民间使用的大铁锅的制作上也越来越标准,外制作工艺上慢慢形成了比较统一的尺寸,按现在的说法在铸造统径标准上,六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60厘米,七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66厘米,八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72厘米。现如今随着 科技 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锅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大铁锅不在是人们生活中唯一的做饭用具了。



但在我们农村人眼里,不管什么锅做出来的饭菜都没有大铁锅做饭出来的有饭香味。现在这些锅做出来的饭、炒出来的菜相比柴火烧铁锅做得饭缺乏了烟熏味,而恰恰这个天然的味道也只有柴火烧铁锅才能融入食材中,有了这个味道做出来的饭菜就是觉得有韵味,让人特别的喜欢。另外,在我们农村“锅”还有另一层不同的含义,锅是家中过日子的象征,是家庭和睦幸福的指数,家中有锅日子过的才稳当。


农村以前大铁锅6印、8印、10印,这个一“印”具体是多少?

农村铁锅的“印”在农村并不是精准的计量单位,也没有官方认证,过去农村制造某些东西,并没有太多专业设备,精准的尺寸,大铁锅多数也都是农村手艺人手工铸造,生铁铸造,特别厚重,可以使用很多很多年。而农村手艺人做东西,往往“眼是尺子,手是秤”,不需要专业测量工具,照样做出顺手的大铁锅来。

在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是用土灶做饭的,小时候我家灶台有三个口,一个12印大铁锅,两个6印小锅,家里人多用大锅做饭,家里人少用小灶做饭就够了。铁锅都是生铁,很脆但耐烧,我记得小时候我家盘灶台都是先买来锅,依据锅的尺寸大小盘灶台,也没人深究铁锅多少印到底是多大尺寸,反正买锅的时候你跟人说家里几口人吃饭,人家就会给你推荐用大少印的铁锅。



如今,我们村的土灶早就拆除完毕,去年腊月我奶奶过世,办酒席在家里院子临时盘了4个灶台,是按照20印大铁锅盘的,前来吊唁的亲朋比较多,只有大锅才能够大家吃饭。锅子是租借的,店家提前处理过,免去了我们处理的烦恼。不过20印的大铁锅,实在是又大有重,如果不是这种红白喜事的酒席,一般家庭是根本用不到的。

前年我带女朋友回家,平时家里就我爸妈两人,用的都是3印小铁锅,我们回家看望他们,铁锅做饭不够吃了,爸爸专门跑到市场买了一口6印铁锅,回家后用小火把锅子烧热了,然后把带有脂肪的猪皮烫热,沿着锅子从里到外擦拭个遍,直到铁锅变色,爸爸将铁锅洗干净才开始做饭的。这道程序我小时候弄过,主要为了防止铁锅氧化生锈,也可以在第一次做饭时让铁锅少吸油,除异味。



至于铁锅的尺寸用到的“印”,这个真的只能说是民间约定俗语的单位,通过我们用的锅2印是最小的。以前我倒是问过爸爸,买铁锅时为什么总说多少印,印是什么?爸爸总笑着说,刚满月小孩的脚印就是印了,听得我稀里糊涂的。倒是在农村测量长度、高度用手去测量(大拇指和食指神展开的长度)更让我觉得靠谱。

所以铁锅的“印”大概也类似与用手测量的“一扎、两扎、三扎……”,只是个大概范围的数据,并不是精准的数据。

不过有人测量过铁锅的数据,发现即便是同一印的铁锅,数据也不一样,比如同是8印的铁锅,一口可能测量数据是65厘米,另一口就是66厘米,再测量一口可能就是68厘米,其他印数的锅也一样,可见“印”就是和“扎”一样,都是一个大概的数据,并非精准数据。

其实,在农村生活,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没必要较真,小时候爸爸总用“手扎”量我的身高,说“一扎”20公分,虽然每个人手掌各不相同,但大概也就是这个范围内。

(文/阿冰)

这个六印锅八印锅,甚至更大的铁锅,最近这些年是越来越少见了。记得上世纪的北方农村,家家户户都是用大铁锅做饭。俺奶奶在八印的铁锅里面做玉米面大饼子,然后还在锅中间放上一个铁帘子,在上面一块儿蒸上一碗晒干的红咸菜,大饼子吃红咸菜,简直别提多美了。最主要的是奶奶做的玉米面大饼子,特别的好吃。现在的家庭厨房用具全是不锈钢,或者是不沾油,很少有人用过去式的大铁锅了。



对于过去的大铁锅6印8印10印,怎么解释,多少为一印,可以说各地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解释的很简单明了,6印锅口直径是60公分,七印锅口是70公分,八印的当然就是80公分,以此类推,一印当然就是十公分啦。也有人说的更直接,八印锅就是供八口人吃饭,七印锅供七口人吃饭,也是以此类推。对于这样的解释,我不太认同,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5个人,也是用8印的大锅。奶奶家4个人,用的也是八印的大锅,可以说在农村,不管家里几个人,基本上用的都是八印锅。



有一点我觉得很奇怪,在农村使用的大铁锅中,只听说过有六印锅,八印锅,十印锅,这些都是偶数的,很少听说有五印锅七印锅11印锅的。也就是说以印为数量单位的锅,只有偶数没有单数。

记得很多年以前,我们村里有一个翻砂厂,翻砂厂就曾经翻过生铁锅。当年我老弟在翻沙场里干过,记得他跟我说过,八印锅的锅口直径是二尺二,重量是22斤。细算一下,二尺二差不多也就是80公分。想当年我们家五口人,用的八印大锅,不管是贴一锅饼子还是蒸一锅馒头,假如放到现在,半个月也吃不完的。可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都特别的能吃饭。贴一锅饼子,要不了两三天就吃完了。



过去的这些大锅,只有农村的老人们还在用着,年轻人基本不用了,都买了不锈钢锅和不锈钢笼屉蒸馒头,说实话,我觉得用什么锅出来的馒头。也不如大铁锅蒸出来的馒头好吃。在大铁锅里面,铺上麦秸草,蒸出来的馒头,总是跟其他蒸锅不一样,有一股浓浓的麦香味儿。



农村用的大铁锅很常见,我自家就有两口,一口小的,主要是用来炒菜,另外一口大的,用来烹饭,每次家里来客人的时候都会用到,而且煮出来的饭特别香。但是说到大小,我还真不了解,就只知道打铁匠讲过什么10印、8印的,而且我们家大口的锅差不多能管上10-12个人的饭量,挺大的就是。



这个我具体也不知道,估计老一辈的人才会了解吧,奶奶也就说是几口人就是几印锅,听起来也挺相似,和实际情况也挺相符,估计也是以前没有具体的测量工具,这个“印”也就是人口的单位吧!



在查阅了一下资料,好多人也都说这个“印”就是“英寸”的谐音,一英寸2.54厘米,但具体量起锅的直径,大小并不是实际准确的,差距有点大,比如六印的600毫米,如果按英寸的就是三十英寸了,显然不是这样的。

在我看来应该是和锅的深浅、口径和重量都有关系,综合算起来在什么范围内就是几印锅,但是具体怎么换算的,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古人的智慧是值得让人敬佩的,尽管“印”的来源无从考证,但确实适合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6-8印锅就可以了。




这么简单的事情,其实之前我也是思考了很多很久,印数越大容量越大,在没有官方和制造方给出的数据之前,我从印上说起,为什么没有一二三四印内。我自己想想也笑。

印字,我理解为人也。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用的都是8印以上,很少用6印及其以下,我记得家中长辈说,小锅一般是家境殷实的地主及财主大户为户主单独使用的“小灶”,记住是小灶。所以,我综合了农村老辈人的叫法,虽然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来,我的理解是根据家庭人口定的郭的大小,一般50年代到80年代乃至90年代,锅的大小依然是按照“人”的数量来确定使用锅的大小,而这个大小的尺寸,大家也不用研究了,生铁铸造的东西尺寸有个大概就行了,没必要纠结那个一厘米两厘米的。

农村生铁锅,首先考虑的是锅底炖菜顶层teng饭的需求,同时兼顾围着锅沿糊玉米饼子的需求,巴掌大的玉米饼子,在8印锅里,沿着锅边至少能贴上8个才行。5口之家使用8印锅,糊一圈玉米饼子,至少得吃2天才行,要不农忙哪能一天糊一次,所以使用8印锅为合适,家口超过6人的,使用10印锅,比较合适。

罗罗了这么多,说白了,锅的大小与咱们祖辈人的一家人口有关系,而这个锅的大小,完全是祖辈人根据多少年的实践摸索出来的大小尺寸,这是生活需求的一个概念,与人有关,其他的就不用多说了。

我们家只从搬到楼上以后,就再没有用八印的大铁锅,原来在老房子住的时候,我们家的厨房在厢房里,厢房里面按着一口八印的大铁锅,每当冬天的时候,我和妈妈还有弟弟坐在炕上看电视的时候,爸爸一个人在大铁锅里面蒸一锅馒头,用麦秸秆做笼屉布,做出来的馒头特别的香。如果蒸馒头的同时,再蒸上一碗小咸鱼,吃着馒头和小干鱼,那简直是太美味了。



听我妈和我爸说过他们小时候,用八印的大铁锅贴饼子吃,他们那个时候一般吃不到馒头家家户户吃的都吃玉米面饼子。贴饼子的时候,顺便在锅里蒸上一碗咸菜。我倒是没有吃过在大铁锅里面贴饼子,不过一想也是很香的。

搬到楼上以后,我们家再没有在大锅里面做过馒头,不锈钢锅蒸出来的馒头让人感觉始终少了一种味道。不过还好,我们经常可以吃到大铁锅里面蒸的馒头,有个乡下的亲戚会经常送给我们。



那么,农村以前用的大铁锅,六印八印十印究竟是多大?关于这个数量单位印,各地的解释也不太一样,不过,大体总结一下,也是差不了多少的。虽然说过去农村人家家户户都用大铁锅,但是很少有人去量一下,锅口的直径是多少,但也真有那细心的人,正儿八经的把锅口量得很仔细。我们家邻居曾经在供销社呆过一段时间,夏天的晚上出来凉快的时候,他曾经跟大伙说过,六印的锅直径是58公分,七印的锅直径大约在66公分,八印锅口的直径大约72公分,一印的锅大概也就十公分左右。

我们这里也有人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说了六印锅八印锅十印锅的大小尺寸,这种方法比较笼统,就是用手丈量一下,一扎大约二十公分,六印锅也就三扎左右,八印锅口直径大约四扎,十印锅差不多五扎左右,也就是一米吧。也有的人很简单明了,认为六印锅就是六号锅,八印锅就是八号过,只是把这个印字作为一个区别号码。



前几年我们村有不少的私人翻砂厂,也有人翻过生铁锅,好像说八印锅口直径是二尺二,重量是二十二三斤。其实多少印多少尺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喜欢那个时代的味道。

看到很多答者说:怀念小时候奶奶辈们 、妈妈辈们用大铁锅做出来的饭香的味道,为啥怀念?是因为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家中都换上了不锈钢的用具或是电器设备了,被现代化商品所代替大铁锅在家中也就失去了它的用途。其实不然,不用大铁锅的那还不是真正的农村人,走进我们北方的乡村里你会发现,至今人们的家中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还都保留着土灶台,灶台的进火口直接通往里间的大炕,灶台上的大铁锅仍然还在继续着它的用途。仍然在为冬天人们蒸馒头,热炕继续它的使命,特别是到了过年,家家户户必用它蒸过年用的大枣饽饽,而且还都是用八印的大铁锅蒸。




那么,“印”既然做为度量单位,这一印这究竟是多大呢?相信大多人会像农嫂一样非常好奇,也相信十个人回答会给出十种不同的解法。不过说真的,对于这个问题,农嫂特意的去问过专门卖锅的人,也咨询过在计量部门工作的一个朋友,他们说:由于这“印”不是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所以“印”究竟是多大在法定计量单位中并没有明确标准,没有人能准确印之间的换算关系,也没有知道一印到底是多少,那只是过去民间在铸造铁锅的工艺过程中用来做统径的一个词汇。



在过去我们民间老百姓用的锅,基本上都是民间铁匠造铸的,标准并不严格,统径不是很精密。过去人们通常测量物体的统径尺寸时常用的办法就是用手去比量,把手指张开,把母指和食指张开的长度度数作为某物体的直径面积。百姓通常称拇指和食指张开的直径为一捺,有的地方叫一揸。而用在测量铁锅的口径上人们就把捺量的几捺的数量换散成了印,也就是把捺用印来代替,所谓几印,实际上就是几捺或几揸。




后来随着 社会 的推进,民间手艺人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湛,对于民间使用的大铁锅的制作上也越来越标准,外制作工艺上慢慢形成了比较统一的尺寸,按现在的说法在铸造统径标准上,六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60厘米,七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66厘米,八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72厘米。现如今随着 科技 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锅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大铁锅不在是人们生活中唯一的做饭用具了。



但在我们农村人眼里,不管什么锅做出来的饭菜都没有大铁锅做饭出来的有饭香味。现在这些锅做出来的饭、炒出来的菜相比柴火烧铁锅做得饭缺乏了烟熏味,而恰恰这个天然的味道也只有柴火烧铁锅才能融入食材中,有了这个味道做出来的饭菜就是觉得有韵味,让人特别的喜欢。另外,在我们农村“锅”还有另一层不同的含义,锅是家中过日子的象征,是家庭和睦幸福的指数,家中有锅日子过的才稳当。

我记得小时候农村都是用大铁锅煮饭,柴火饭可香了,以前农村说锅的大小的确是用‘印’来描述,我觉得应该是大铁锅的直径吧。人多用大锅,人少用小锅。不用刻意去知道到底有几米,几毫,小时候的农村还有好多计量工具,比如升子,以前吃个酒席就用一升子小麦,一升子玉米或一升子米,想想那个时候人们真的很真诚,很纯朴。

农村地区常见的铁锅有“七印”和“八印”,相信很多比较年轻的人对印不是很理解,也不知道“七印铁锅”和“八印铁锅”的含义。其实很简单,这里的印指的是尺寸,即度量单位,但这是民间的一种计量方法,不是特别正式的说法。

在我国民间,很多普通人对于一些官方的度量单位不是很了解,在其生活和工作中就创造出了和自己工作属性相关的计量方法,专属于某个行业。人们只在度量铁锅的时候说印,但是却很少在其它方面说到“印”这个单位,关于印的具体长度各地也众说纷纭,有自己的一些说法。









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都应该记得我们土灶使用的铁锅,就是叫做“印”,一般在农村家庭做饭用的锅都是5到8印,以前也有很多食堂用的都是比较大的锅,一般是10印以上的大锅,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锅可以达到20印,那么这个“印”到底是一个谁们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有的地方说“印”指的是刚满月孩子的脚印,也就是孩子脚掌的长度,锅的印数是铁锅的直径长度,一“印”大概是10-12厘米左右。一般土灶上炒菜用2-4印的小锅,平常做饭的铁锅都是5-8印大小。




这是因为,一般人口少的家庭,用6印以下的锅就足够了,6口人左右的人就用6-8印的锅,基本上8印锅就够普通家庭使用了,这个铁锅的增大主要是做汤的时候可以多加一些水,如果人多锅小的话,做汤很难够喝,所以一印也就是一人的说法比较靠谱。



“印”作为对铁锅的尺寸的称呼,流行与铁锅比较普遍那个年代,是约定俗成的一种叫法,是对铁锅直径的描述方式,也有人认为铁锅的印是英寸的简写“IN”的谐音直译。说是按半径计算,但是一英寸只有2.54厘米,6印锅的话是58厘米,这样也是不能相符的,也许我们是为了大过资本主义,所以这个“印”的长度也要超过他们。





铁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它是用来做饭以供人们食用的吹事工具。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都知道,锅的大小不是按厘米来论,而是按印来称呼的。大锅24印,直径是95厘米。18印,直径是76厘米。12印,直径是75厘米。8印,直径是72厘米。6印,直径是60厘米。

如今的农村几乎和以前没有多大区别。一般来说,每家都是三间房子,两边是住屋中间是厨房。在厨房的两边分别搭两个土灶各以住屋土炕相通,以为做饭和取暖之用。

一般人家的土灶都是一大一小,大土灶安装8印铁锅,设在常住人的屋侧,小土灶安装6印铁锅在另一屋侧。

为什么要搭一大一小的土灶呢?这是因为大土灶(也就是安装8印铁锅的)在人口多的时候所做的饭能够吃,或者是蒸馒头蒸饺子时使用。当然,同样可以做很少的饭。至于设在另一屋的6印小灶一般就是在有客吃饭需要两个锅同时做饭时使用和在炎热的夏季躲火时使用,以免一个锅不够用或减少住屋火炕太热,影响休息。

对于锅的尺寸,各地或许也有差异。至于1印的铁锅是多大尺寸?还真的说不上来,也许是因为现在各家人囗都少了,没有必要使用大锅了,而是就用1印锅做饭就够用了吧。以免浪费柴火,浪费气电水吧。


上一篇:regus

下一篇:易捷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