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传

时间:2024-03-05 06:50:28编辑:奇闻君

陈亮传的注释译文

(1)永康:今属浙江。(2)芒:指光芒。(3)周葵:字立义,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宣和年间(1119—1125)进士。南渡后,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不肯附和秦桧,被劾落职。秦桧死后,知绍兴府,1163年(隆庆元年)任参知政事。1164年(隆庆二年),兼权知枢密院事,加大学士致仕。(4)揖:揖见。(5)隆兴:宋孝宗赵眘年号(1163—1164)。(6)圜(huán):围绕。(7)喟然:叹息声。(8)淳熙五年:1178年。宋孝宗年号。(9)诣阙:至皇帝的殿庭。(10)榜:张贴。(11)种(chóng)放:北宋隐士,曾多次谢绝朝廷的征召,后来被诏到京城,“对崇政殿,以幅巾见,命坐与语。……即日授左司谏,直诏文馆,赐巾服简带”(《宋史·隐逸传》)。(12)都堂:尚书省办公处。(13)醉中戏为大言:据《四朝闻见录》载:“(陈亮)落魄醉酒,与邑之狂士甲命妓饮于萧寺,目妓为妃。旁有客曰乙,欲陷陈罪,则谓甲曰:‘既册妃矣,孰为相?’甲谓乙曰:‘陈亮为左。’乙又谓甲曰:‘何以处人?’曰:‘尔为右。吾用二相,大事其济矣。’乙遂请甲位于僧之高座。……妃与二相俱以次呼万岁,盖戏也。”(14)中:中伤。(15)刑部侍郎:刑部的副长官。何澹:字自然,处州龙泉人,乾道年间(1165—1173)进士,宁宗时累官至知枢密院。(16)嗛(xiá):怀恨。(17)缴状:书写其事。(18)大理:大理寺,掌刑狱的机构。(19)笞(chī)掠:拷打。(20)划:抹。(21)繇:通“由”。(22)台官:御史台的官员。(23)王淮:字季海,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绍兴年间(1131—1162)进士,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24)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安扶使。罗点:字伯春,崇仁(今属江西)人。淳熙年间(1174—1189)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25)秒忽:喻极其细微处。(26)睟(suì)面盎背:形容有德者的仪态。《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睟,润泽的样子,盎,显现。(27)朱熹:南宋哲学家,字元晦,号晦庵,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吕祖谦:字伯恭,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隆兴年间(1163—1164)进士,南宋学者,创金华学派。(28)王伯之辨:指1184年—1186年间陈亮与朱熹的“王霸义利”之争。伯,即“霸”。(29)叶适:字正刚,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年间(1174—1189)进士。为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30)指:旨要。(31)开物成务:意谓揭开事物的真象,使人事各得其宜。《周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注:“言《易》通万物之志,成天下之务,其道可以覆冒天下也。”(32)胾(zì):大块的肉。(33)陈上舍:谓陈亮。宋代分太学为上舍、内舍、外舍,上舍为最高等。这里以资历代名。(34)监司:监察州县的地方长官。(35)少卿郑汝谐:大理寺少卿郑汝谐,字舜举,青田(今属浙江)人。累官徽猷阁待制。单辞:单方面的没有对质的言辞。(36)光宗:宋光宗赵惇,1189年—1194年在位。(37)不朝重华宫:指光宗与退位为太上皇的孝宗不和。重华宫为孝宗所居处。(38)南内:南宋皇帝所居的地方叫南内。《宋史·舆服志》六:“皇帝之居曰殿,总曰大内,又曰南内。”(39)宁宗:宋宁宗赵扩,光宗第二子。(40)佥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宋代凡京官充州府判官称签书判官厅公事,为地方的幕职官。佥,同“签”。(41)经济:经国济民。(42)畸(jī)人:特异的人。(43)故典:常例。(44)文公:指朱熹。 陈亮,字同甫,永康人。为人才能卓绝,气概豪迈,喜欢谈论军事,议论生动而风趣,下笔写文章几千字一会儿就写好。曾写了《酌古论》,郡守周葵得到了,说:“写这本书的人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啊。”等到周葵执掌朝政,朝中学子禀告事情,周葵一定指使他让他去拜见陈亮,陈亮因此能够结交当时杰出人士。隆兴初年,南宋和金人签订和约,天下人都很高兴认为终于可以透口气了,唯独陈亮坚持不可,就上了《中兴五论》。奏折送上了,没有回复。淳熙五年,孝宗做了皇帝,又过了十七年。陈亮改名为同,又到京城上书。奏折送上去了,孝宗看了赫然震动,想张贴在朝堂之上,用种放旧例,下诏书让陈亮上殿,将要提拔重用他。但皇帝身边大臣厌恶他正直的言论,于是就让他在尚书省办公处接受考察待命。陈亮等了十天,第二次到宫殿上书,皇帝想让他做官,陈亮笑着说:“我想为国家开创几百年的基业,难道是想凭借这来博取一个官职吗?”于是渡江而回,每天和县邑的狂士喝酒。喝醉了乱说大话,有个想中伤陈亮的人,把陈亮的事向刑部侍郎何澹揭发。何澹曾经做主考官,罢免了陈亮,陈亮感到不平,语言上多次冲撞何澹,何澹听说了很讨厌他,如今听说这件事,立即把陈亮这件事写下来禀告上级。把这个案件交给大理寺,拷打得陈亮体无完肤。孝宗皇帝知道是陈亮,等到奏折送进来传听圣旨,孝宗说:“这是秀才醉后狂言,有什么罪状呢!”把这个案卷丢到地上。陈亮于是免去处罚。过了不久,陈亮的家僮杀了人。恰巧被杀的人曾经羞辱过陈亮的父亲,他的家人就怀疑这件事是陈亮指使的,把陈亮告到官府。于是就把陈亮的父亲关押在州的监狱里,而把陈亮交给御史台的官员审讯,情节严重,又交给大理寺。当时丞相王淮知道皇帝想让陈亮活下去,同时辛弃疾和罗点又特别出力营救,陈亮又得以不死。光宗即位。不久,光宗凭对策录取进士,用礼乐政刑的关键问参加考试的人,陈亮用君道师道回答。当时光宗不去重华宫朝见孝宗,群臣多次劝谏,都不听从。读到陈亮的对策,于是非常高兴,认为凭这可以巧妙处理父子关系。本来报上来的是第三名,皇帝亲笔提为第一名。后来知道是陈亮,就非常高兴。授予佥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的官职。没有到官,一个晚上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陈亮的志向在于经国济民,看重自己的许诺,人人都可以看见他的忠诚。虽然只是一个百姓,但是勇于自我推荐的人恐怕也比不上他。家仅仅是中产,但对那些奇异的人、受冻的人,长期给他们衣穿饭吃。他死了之后,叶适向朝廷请示,要求增补陈亮一个儿子官职,但这不符合常例。李卓吾说:自始至终了解陈亮的人是叶适。虽然与朱熹交游,朱熹不了解他。但是郡守周葵竟然早年就了解陈亮,奇异啊!士人只担心不豪放,有了豪放的性格,然后就有了精细的才能;不这样的话,他的才能都是假的。

陈亮传 更详细的翻译

陈亮,字同甫,永康人。为人才能卓绝,气概豪迈,喜欢谈论军事,议论生动而风趣,下笔写文章几千字一会儿就写好。曾写了《酌古论》,郡守周葵得到了,说:“些这本书的人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啊。”等到周葵执掌朝政,朝中学士禀告事情,周葵一定指使他让他去拜见陈亮,陈亮因此能够结交当时的杰出人士。
隆兴初年,南宋和金人签订合约,天下人都很高兴认为终于可以透口气了,唯独陈亮坚持不可,就上了《中兴五论》。奏折送上了,没有回复。淳熙五年,孝宗做了皇帝,又过了十七年,陈亮改名为同,又到京城上书。奏折送上去了,孝宗看了赫然震动,想张贴在朝堂之上,用种放旧例,下诏书让陈亮上殿,将要提拔重用他。但皇帝身边大臣厌恶他正直的言论,于是就让他在尚书省办公处接受考察待命。陈亮等了十天,第二次到宫殿上书,皇帝想让他做官,陈亮笑着说:“我想为国家开创几百年的基业,难道是是想凭这来博取一个官职吗?”于是渡江而回,每天和县邑的狂士喝酒,喝醉了乱说大话,有个想中伤陈亮的人,把陈亮的事向刑部侍郎何澹揭发。何澹曾经做主考官,罢免了陈亮,陈亮感到不平,语言上多次冲撞何澹,何澹听说了很讨厌他,如今听说这件事,立即把它写下来禀告上级。把这个案件交给大理寺,拷打得陈亮体无完肤。孝宗皇帝知道是陈亮,等到奏折送进来传听圣旨,孝宗说:“这是秀才醉后的狂言,有什麽罪状呢?”把这个案卷丢到地上。陈亮于是免去处罚。
过了不久,陈亮的家童杀了人。恰巧被杀的人曾经羞辱过陈亮的父亲,他的家人就怀疑这件事是陈亮指示的,把陈亮告到官府。于是就把陈亮的父亲关押在州的监狱里,而把陈亮交给御史台的官员审讯,情节严重,又交给大理寺,当时丞相王淮知道皇帝想让陈亮活下去。同时辛弃疾又特别出力营救,陈亮又得以不死。
光宗即位。不久,光宗凭对策录取进士,用礼乐政刑的关键问参加考试的人,陈亮用君道师道回答。当时光宗不去重华宫朝见孝宗,群臣多次劝谏,都不听从。读到陈亮的对策,于是非常高兴,认为凭这可以巧妙处理父子关系。本来报上来的是第三名,皇帝亲笔题为第一名。后来知道是陈亮,就非常高兴。授予了陈亮签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的官职。没有到任,一天晚上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
陈亮的志向在于经国济民,看重自己的许诺,人人都可以看见他的忠诚。虽然只是一介百姓,但是勇于自我推荐的人恐怕也比不上他。虽然家仅是中产,但对那些奇异的人、受冻的人,长期给他们衣穿饭吃。他死了之后,叶适向朝廷请示,要求增补陈亮的一个儿子官职,但这不符合常例。
李卓吾说:自始至终了解陈亮的人是叶适。但是郡守周葵竟然早年就了解陈亮,奇异啊!士人只担心不豪放,有了豪放的性格,然后就有了精细的才能;不这样的话,他的才能都是假的。
sunguirui7008回答的这个问题。
这才是详细的译文!!!


谁能翻译一下<陈亮传> ,<陈亮传>的译文?

陈亮字同甫,永康人。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国士也!”及葵执政,朝士白事,必令揖亮。因得交一时豪俊。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亮圜视钱塘,喟然叹曰:“城可灌耳”!盖以地下于西湖也。淳熙五年,孝宗即位又十七年矣。亮更名同,复诣阙上书。书奏孝宗赫震动,欲榜朝堂,用种放故事,召令上殿,将擢用之。左右大臣恶其直言,遂有都堂审察之命。亮待命十日,再诣阙上书。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遂渡江而归。日与邑之狂士饮,醉中戏为大言,有欲中亮者,以其事首刑部侍郎何澹。澹尝为考试官,黜亮,亮不平,数语侵澹,澹闻而口兼之,即檄状以闻,事下大理,笞掠亮无完肤。孝宗知为亮,及奏入取旨,帝曰:“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划其牍于地。亮遂得免。居无何,亮家僮杀人,适被杀者尝辱亮父,其家疑事繇亮,闻于官。乃囚亮父于州狱,而属台官论亮情重,下大理。时丞相王淮知帝欲生亮,而辛弃疾、罗点素高亮才,援之尤力,复得不死。亮自以屡遭大狱,归家读书,所学益博。尝曰:“研究义理之精微,辨柏古今之同眩面盎背,则于诸儒诚有愧焉;至于堂堂之阵,正正之旗,风雨雷电交发而至,龙蛇虎豹变现而出没,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脑,自谓差有一日之长。“亮意新加坡元指朱熹、吕祖廉等云。是时吉普与亮往复论王伯之辨。叶适曰:“同甫既修皇帝王伯之学,上下二千余年,考其合散,发其秘藏,见圣贤之精微,常流行于事物;儒者失其指,故不足于开物成务。其说皆今人所未讲,朱元晦意有不与,而不能夺也”。于时乡人宴会,多末胡椒置羹截以为敬,同坐都归而暴死,曰:“陈上舍使杀我”!县令王恬实其事,台官论理监司迁酷吏讯问,无所得,取入大理,众意必死。少卿郑汝谐阅其单辞,大异味曰:‘此天下奇才也”!力言于光宗,遂得免。未几,光宗策进士,问以礼尔政刑之要,亮以君道师道对。时光宗不朝重华宫,群臣更进迭谏,皆不听。得亮策,及大喜,以为善处父子之间。奏名第三,御笔擢第一。既知为亮,则大喜。孝宗在南内,宁宗在东宫,闻之皆喜。授签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未至官,一夕卒,年五十五(当作五十二)。亮志存经济,重许可,人人见其肺肝。虽为布衣,荐士恐弗及。家仅中产,畸人寒士,衣食之久不衰。卒之后,叶适请于朝,命补一子官,非故典也。李卓吾曰:“终始知公者叶,虽与文公游,文公不知也。乃郡守周葵早岁便知亮,异哉!堂堂朱夫子反以章句绳亮,粗豪目光,悲未,士唯患不粗豪耳,有粗有豪,而后真精细出矣;不然,皆假也”!


什么叫刻画人物的手法

一、写好肖像,以形传神

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表现人物的特征。《故乡》中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由这个外貌特征可以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另外,写肖像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祝福》中的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由这个眼神可以知道她对生活已经绝望。

二、写好动作,形神兼备

动作是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动作描写生动,能准确地传神,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写人切忌空洞地叙说,不要你去下评语,写什么“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是一个道德不好的人”“他是一个热心的人”之类的话,要让人物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梁任公先生演讲到激动处成了表演,手舞足蹈,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这些动作表情也是他特有的。充分表现其性情中人的一面。

三、描写语言,突出个性

刻画人物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双方的对话以及众多人物的交谈等形式。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形式。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应努力追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避免千人一腔和学生腔,要着力表现人物间的差异。人物的语言应少而精,避免长篇大论和说教式的描写。

例如:《儿子眼里的父亲》

七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十四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

二十岁:爸爸有的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二十五岁:‘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

三十五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百万富翁了……

四十五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五十五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六十岁:可怜的爸爸!你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这一段独白把“儿子”“父亲”两个形象表现十分鲜明,反映了由幼稚到怀疑,到年少气盛不可一世,到尊重现实的心理发展过程,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四、写好心理,倾诉心声

一个人真实的性格并不经常表现于他的言语里,而表现在他隐秘的内心活动中。人物要写得血肉丰满,个性鲜明,心理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也可以间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一般用第一人称写文章,较多直接进行心理描写,但要注意不能只说一些浮泛的空话,诸如“我感到很高兴、我感到很懊悔、我感到很温暖”之类,要能把内心深处的精妙倾诉出来。

《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那一节,鲁提辖打了三拳之后发现郑屠可能死了,于是他就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这充分地体现出鲁达的粗中有细。

五、扣住细节,入木三分

细节描写是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动作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写得好能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具体生动,表现得入木三分。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细节描写应注意这样几点:选用典型细节,细致观察事物,精心锤炼词语。

庄因《母亲的手》: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张“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的更其厉害。可是,出乎意外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头上,我听见母亲平和地说:“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着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这段文字从人们常见的“母亲的手”这一角度入手,以质朴无华的文字点染母爱,娓娓道来,于平淡中现真情。文章的细节描写表现得非常贴切、自然,让人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六、侧面描写,含蓄委婉

写人物可以直接写他的肖像,言行举止等正面外,也可以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清朝人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怎样运用侧面描写呢?一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语、评论来表现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神态、动作衬托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三是通过写主要人物在环境中或其他人身上产生的影响来表现这一主要人物;四是通过人物生活或活动的环境、场所等来表现人物。

汉乐府诗《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的美貌,诗中这样描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描写行者、少年等人见到罗敷的神态与动作,有力地表现了罗敷的貌美惊人。

七、环境烘托,以景写人

所谓环境烘托是指通过描写人物的生活、工作场所或周围的景物等客观环境来表现或刻画人物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通过对人物生存空间的描绘,反映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和性格;第二、通过对于人物活动场所或某种场面的描绘,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第三、通过对于人物周围的景物、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绘反映人物的心情、心境或感触等等。

例如: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作者选取秋天时的典型景物作为意象,“碧天”、“黄花”、“飞雁”、“霜林”与“西风”交织在一起,创设出凄婉哀伤的送别氛围。同时,“染”字的运用又在客观景物之上涂抹了浓重的主观色彩。

以上是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和学习,借鉴这些,对我们的写作文有帮助。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方法”不是一切,要刻画好一个人物,还要立足于生活中的仔细观察和思考,要做有心人。要让大脑记录下生活中那些特别的细节。这样,作文时才有话可写,也才能写得好。我们应该在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积累生活的基础上,运用这些方法,更好地挖掘生活、表现生活、改造和美化生活。


南宋词人陈亮在词上的成就如何 需要写一篇关于陈亮的文章 越详细越好

陈亮有词74首。他的爱国词作能结合政治议论,自抒胸臆,曾自言其词作“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水心集》卷二十九《书龙川集后》)。如〔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



戎",〔念奴娇〕《登多景楼》:“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以及〔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等,其爱国愤世之情,慷慨激烈,气势磅礴,与辛弃疾词风相近似。刘熙载《艺概》卷四说"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
陈亮作词,曾自述:“本之以方言俚语,杂之以街谭巷歌,抟搦义理,劫剥经传,而卒归之曲子之律,可以奉百世豪英一笑。”(《与郑景元提□》)所作除爱国豪壮之词外,亦有艳丽、闲适、应酬和投赠、祝寿之作,其中如〔水龙吟〕“闹花深处层楼”、〔虞美人〕“东风荡□轻云缕”等,颇为清幽闲淡,疏宕有致。然而他的应酬、祝寿之词则大都无甚新意,但“不作一妖语、媚语”(毛晋《龙川词跋》)。


南宋思想家 陈亮 评价、

自赞:其服甚野,其貌亦古。倚天而号,提剑而舞。惟禀性之至愚,故与人而多忤。叹朱紫之未服,谩丹青而描取。远观之一似陈亮,近视之一似同甫。未论似与不似,且说当今世,孰是人中之龙,文中之虎!辛弃疾:天于同父,既丰厥禀:智略横生,议论风凛。使之早遇,岂愧衡伊。叶适:志复君之雠,大义也;欲挈诸夏、合南北,大虑也;必行其所知,不以得丧壮老二其守,大节也;春秋战国之材,无是也。吾得二人焉,永康陈亮、平阳王自中。……今同甫书具有芒彩烂然,透出纸外,学士争诵,惟恐后则既传而信矣。方孝孺:士大夫厌厌无气,有言责者不敢吐一词,况若同甫一布衣乎!人不以为狂,则以为妄。孙承恩:经济大志,恢复雄图。慷慨谈兵,气激懦夫。道兼王霸,论杂义利。要之圣门,异乎不异。黄百家:永嘉之学,薛、郑俱出自程子。是时陈同甫亮又崛兴于永康,无所承接。然其为学,俱以读书经济为事,嗤黜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以为灰埃。亦遂为世所忌,以为此近于功利,俱目之为浙学。全祖望:永嘉以经制言事功,皆推原以为得统于程氏。永康则专言事功而无所承,其学更粗莽抡魁,晚节尤有惭德。纪昀等:亮与朱子友善,故构陷唐仲友於朱子,朱子不疑。然才气雄毅,有志事功,持论乃与朱子相左。……足见其负气傲睨,虽以朱子之盛名,天下莫不攀附,亦未尝委曲附和矣。今观集中所载,大抵议论之文为多。其才辨纵横不可控勒,似天下无足当其意者。使其得志,未必不如赵括、马谡狂躁偾辕。但就其文而论,则所谓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时之豪杰者,殆非尽妄。与朱子各行其志,而始终爱重其人,知当时必有取也。评价来自于百度百科


上一篇:摩托罗拉的xt316

下一篇:伊人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