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男孩为什么能得到奥斯卡最佳电影
第89届奥斯卡奖已尘埃落定,最大的惊喜自然是最後颁发的最佳影片。即便没有张冠李戴的乌龙,《月光男孩》战胜《爱乐之城》也足够令人意外。
曾几何时,独立精神奖被视作奥斯卡的反向指标、抵挡主流欣赏趣味与各种场外操作的“清流”。然而,近年来,随著奥斯卡越来越偏爱独立电影,独立精神奖的结果往往与奥斯卡奖高度重合,去年的《聚焦》就先後拿下两个奖的最佳影片。今年的《月光男孩》再度重演去年的剧本,从中不难看出奥斯卡评委口味的变化趋势。
此外,政治正确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奥斯卡太白”的话题虽然说了好多年,但去年尤甚。导火线是获得表演类奖项提名的20个候选人清一色是白人演员,斯派克·李、威尔·史密斯、迈克尔·摩尔等影人纷纷站出来表达抗议,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技术学院因为其成员(奥斯卡奖投票人)中白人占89%而成为众矢之的。
於是,今年的奥斯卡奖有了重大改变。
当然,既然要拨乱反正,索性一步到位,相信在《月光男孩》拿下最佳影片之後,奥斯卡可以彻底洗刷“种族歧视”的骂名,或许还能额外获得关爱LGBTQ人群的美名。
不论出於何种原因,《月光男孩》的爆冷至少说明了奥斯卡还是保有悬念的,如此也能在将来吸引更多的关注。根据《好莱坞记者》一周前所做的调查问卷,接受访问的800名美国普通民众中,60%的人连一部获得提名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都说不上来;其中又以《赴汤蹈火》为最,95%的人压根就不知道它拿到了最佳影片的提名。美国人民对於奥斯卡的兴趣也正与日俱减。
《月光男孩》为什么能够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脱颖而出?
第89届奥斯卡影片《月光男孩》(Moonlight)与《爱乐之城》(La La Land)这两部影片的定位是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前者是侧重于对美国整体社会现像的思考。后者则是侧重于对于人生的思考。 《月光男孩》这部影片给人至少以三值得深思的地方。一是歧视对于童年的思考,二是毒品对于青年的思考,三是关于同性对于人生的思考。本片讲述男主角喀戎从孩童、少年、青年三个时期的成长之路,呈现出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和情感选择的影响。 孩童时喀戎为了躲避追打欺负他的同学,躲进了一名毒枭胡安的家里,并与胡安和胡安的女友特蕾莎相结识,并在胡安的家里过夜,后由于母亲责备喀戎昨晚没有回家,喀戎于是去找胡安,并跟胡安在海水里学习游泳,胡安告诉他:月光下的黑人小孩看起来是蓝色的(这就是本片的片名的由来)。后来由于喀戎得知胡安卖毒品给自已的母亲后,离开了胡安。此处歧视对于童年的思考。 少年时喀戎读中学时的一个晚上,喀戎在海滩遇上的凯文,并肩聊天的过程中两人产生感情并接了吻,在学校里,经常欺负喀戎的泰雷尔要跟凯文玩个游戏,迫使凯文被迫打了喀戎,之后喀戎也受到泰雷尔等人围殴,当喀戎决定从此不再继续懦弱下去后,在课堂上用椅子砸伤泰雷尔。而被关押在少管所结束了整个少年时期。此处毒品对于青年的思考。 成年后喀戎成了当地很有势力的一名毒枭,在戒毒所内见到母亲,母亲对于曾经所犯下的错,忏悔过无数次,随着母子二人拥抱在了一起后喀戎化解了对母亲心结。之后喀戎来到餐馆找到了凯文,并与凯文回家后,喀戎告诉凯文他是唯一碰过他的男人,两个依偎在一起,本片结束。此处着重于同性对于人生的思考。
如何评价《狼狈》这部电影
《狼狈》是一部契合了关于整容致命的社会话题热点影剧。影片延续了导演在《恶女花魁》中的亮丽、鲜艳的美术风格,加上较为晃眼的镜头,使得影片显得很华丽丽;这部由泽尻英龙华主演,蜷川实花导演,水原希子加盟的电影,将演艺圈整容美女的艰难处境娓娓道来,电影中浓重艳丽色块、浓墨重彩的妆容和演员夸张乖戾的表演将演艺圈的辛酸与现实表现出来。电影《狼狈》告诉我们,美貌的背后是绵延不绝的危险和强悍。无论摄影还是电影,蜷川一直尝试对美作出诠释。扩展资料:剧情简介又肥又丑的莉莉子(泽尻英龙华饰)原本在专供有“肥妹廦”人士寻欢的夜店内工作。进行了风险极高的全身整容手术,脱胎换骨后的莉莉子,凭着人造天使脸孔以及魔鬼身材,火速成为各大顶尖时装杂志,以及国际名牌的御用model,实现了一直以来的梦想。正当莉莉子享受着五光十色的美好之时,不知不觉中,整形手术的后遗症开始侵袭她那具那经过精心雕琢一触即碎的身体。而她的生活与事业也不同程度遭受挫折,原本约定好的结婚对象毁弃婚约,与别的女人出双入对;拥有更加可人容貌的新人模特则虎视眈眈奋起直追,时刻觊觎莉莉子好不容易到手的时尚女王宝座。终极之美土崩瓦解的一刹那,恰是从天堂跌落地狱的恐怖时刻。
如何评价第 89 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
皎洁的月光下你看到了谁的身影
文/梦里诗书
《月光男孩》是一部黑人电影却无关于肤色,是一部同性电影却非着点于性向,这是一个以青春清新为基色,侵染出关乎爱与成长的故事,于此中在那细腻克制的节奏所酝酿的情愫,对何为自我的认知理解,成为了电影恰若月光般的皎洁之处。
其实最初看到这部电影时,一度错以这不过是一部以黑人与同性的组合拳来做好莱坞正确价值,并以此申奥的煌煌之作,但当我真正看完《月光男孩》,却发现自己实是谬之千里,电影的方向近乎没有去指向种族主义的藩篱,更没有去刻意呈现一个同性者的是非曲折,不管是黑人还是同性,都只是行云流水的服务于了这个关乎成长的故事,导演只是凭靠着一份最为简单不过源于生活的质朴,诠释了一个该如何去发现自我,面对自我的人生之路,让每一个愿意去沉浸在这部电影中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就故事来说,《月光男孩》是一个有着很多本可以去营造情感张力之处的作品,但电影却用一种克制含蓄的情绪将其一一抚平了下来,而以少年、青年、中年为男主奇伦三个阶段的展开,更无时不刻的在营造一种隐忍的情绪,少年时是面对校园欺凌的隐忍,青年时是面对毒瘾的母亲和自已性取向的隐忍,到成年时与旧爱的再度相识时面对爱的隐忍,直到最后奇伦终敢于做一个最为真实的自己,完成了自我真正意义上的成长,电影的情感也才在这最后一刻得以了迸发式的升华。
虽然《月光男孩》展现着与风景如画的迈阿密全然不符的黑暗,无处不在的毒品,冷漠的人际关系,从少年到青年备受欺凌的暴力,但这部电影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其实并不是唤醒观众对男主奇伦的的怜悯,亦并非是强调什么弱肉强食的暗黑法则,正如电影的片名,导演所寄望让观众走进的是这个在伊始沉默不语,羞涩的男孩世界,是这个在结局处在月光下有着蓝皮肤孩子的心灵,是他在人生三个不同的成长阶段中面对的迷茫困惑,正是这些成为了电影步步为营,诱人共鸣的所在。
电影结局处,勇敢面对自我的奇伦有情人终成眷属,镜头回望定焦于了少年时独自站在撒满月光下面向大海的他,一个回头,在少年奇的伦眼中,《月光男孩》却让我看到了自己。
《月光男孩》才是奥斯卡最佳影片是怎么回事?
2017年第89届奥斯卡出现大乌龙,最佳影片实为《月光男孩》,但颁奖嘉宾却念出了《爱乐之城》,这让两个剧组同时经历“过山车”。本届奥斯卡上,《爱乐之城》以14项提名入围,令其与《彗星美人》《泰坦尼克号》并列为奥斯卡提名最多的三部电影之一。但并未成为与《宾虚》《泰坦尼克号》和《指环王3》并列成为获得奥斯卡奖项最多的电影(上述三部均为11项)。《爱乐之城》最终获得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配乐、最佳歌曲。1985年1月19日出生的达米安成为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导演(32岁1个月),此前纪录1932年第四届奥斯卡上是凭借《淘哥儿》(Skippy)获最佳导演的诺曼·陶罗格(Norman Taurog)的33岁9个月,当时奥斯卡颁奖是在11月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