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风云三号d

时间:2024-03-07 07:39:41编辑:奇闻君

“风云”卫星发射成功了吗?

6月5日21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二号H星发射升空。这是风云二号系列气象卫星的最后一颗星,将着重为我国及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持续稳定的气象监测服务。此次发射的风云二号H星是一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运行于距地面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和地球自转同步,所以专门用于对固定区域进行气象遥感探测。风云二号H星进入轨道后,将与已经在太空运行的风云二号E、F、G星开展组网观测,为用户提供实时可见光、红外和水汽云图,空间天气预报等业务。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风云二号H星对定点位置进行了调整,从原来的东经86.5度调整到了东经79度,这样能够更好地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源:新华网

风云三号D星已成功升空了吗?

据报道,11月15日2时3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报道称,风云三号卫星作为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已分别于2008年、2010年和2013年成功发射了风云三号A星、B星和C星三颗卫星,风云三号D星总指挥兼总师高火山介绍,风云三号D星由有效载荷及平台结构、热控、姿轨控等22个分系统组成,装载了10台(套)遥感探测仪器。相对于C星,D星整星技术状态变化较大,其中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广角极光成像仪和电离层光度计4个仪器为全新研制产品,卫星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谱段、三维和定量探测。专家表示,风云三号D星将进一步加强对大气定量探测和气候变化监测,通过测量大气在不同光谱通道的辐射值,定量反演得到大气温、湿度的三维分布,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基础数据,观测结果可用于全球的气候变化监测和评估。此外D星还能对气溶胶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行更有效的监测,将为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增强我国在全球碳排放等问题上的话语权。

风云三号D卫星上的“神器”是什么?

2017年11月15日2时35 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张鹏介绍,风云三号D设计寿命5年,星上装载了10台套先进的遥感仪器,除了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微波成像仪、空间环境监测仪器包和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等5台继承性仪器之外,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近红外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广角极光成像仪、电离层光度计为全新研制、首次上星搭载,核心仪器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进行了大幅升级改进,性能显著提升。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的核心仪器之一是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这台仪器升级改进后可以媲美美国最新发射的联合极轨气象卫星的成像仪器,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宽幅成像遥感仪器之一。据悉,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整合了原有风云三号卫星两台成像仪器的功能,是世界上首台能够获取全球250米分辨率红外分裂窗区资料的成像仪器,可以每日无缝隙获取全球250米分辨率真彩色图像,实现云、气溶胶、水汽、陆地表面特性、海洋水色等大气、陆地、海洋参量的高精度定量反演,为我国生态治理与恢复、环境监测与保护提供科学支持,为全球生态环境、灾害监测和气候评估提供中国观测方案。红外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仪这台仪器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傅里叶干涉探测技术,可以实现地气系统的高光谱分辨率红外观测,光谱覆盖1370个通道。据张鹏介绍,相较于原有的风云三号红外分光计,光谱通道数量增加了70倍,光谱分辨率最高达0.625 厘米波数,可以提高大气温度和大气湿度廓线反演精度1倍以上,极大提升对我国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的支撑能力,并将天气预报的有效时效延长2-3天。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是一台可监测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的遥感仪器。“这台仪器大家比较感兴趣,” 张鹏说,这台仪器可以获取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主要温室气体的全球浓度分布和时间变化的信息,提高区域尺度上地表温室气体通量的定量估算,分析和监测全球碳源碳汇,为巴黎气候大会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学监测数据。“去年底我国发射了一颗碳卫星,碳卫星的一项任务就是进行高光谱二氧化碳监测,二氧化碳是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参数,所以对全球二氧化碳监测是非常重要的,风云三号D上的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可以与碳卫星一起,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二氧化碳的空间分布跟时间分布情况。”广角极光成像仪和电离层光度计有两台新仪器是与空间环境密切相关,一个叫广角极光成像仪,另一个叫电离层光度计。广角极光成像仪是全球首台从空间大范围获取极光图像的遥感仪器,在高磁纬地区可以实现极紫外波段、每2 分钟一幅、约130°×130°范围的极光图像,空间分辨率10公里,可以监视极光边界位置、电离层全局图像和沉降电子分布,实现极光强度和范围、极区沉降粒子的现报,进而开展磁暴预报、磁层亚暴预报和极区电离层天气预报。而电离层光度计通过测量氧气原子和氮气分子的极紫外波段气辉辐射强度,反演夜间电子浓度和白天氧氮比参数,实现电离层状态及变化监测。张鹏说,这两台仪器提升了保证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安全的能力,确保国家航天强国战略的实施。

风云3号A星接收首幅云图 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记者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了解到,环绕地球两极、轨道面与太阳同步的风云三号A星,在搭载“更多”种类遥感仪器,可探测到“更广”区域气象参数,空间分辨率“更加精确”三方面,实现了我国气象卫星跨越发展。

  那么,此次发射的风云三号A星究竟新在哪里?技术上有哪些突破和难点?除了做好北京奥运会天气预报,今后还将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呢?

  据风云三号卫星系统总指挥高火山介绍,风云三号A星配置的有效载荷达到11个,这个数字在国际和国内都是比较突出的,并且仪器性能指标已经接近并部分超过欧洲和美国同类在轨业务卫星水平。它的成功发射将使中国在极轨气象卫星领域缩小与美国、欧洲的差距,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能力。

  尤其是卫星携带的先进微波探测仪器和红外垂直探测仪,不仅可以了解云和大气的表面特性,还能了解大气温度、湿度的垂直结构分布,将为天气预报,尤其是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全球范围的大气温、湿及云、地表辐射等气象参数,对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风云三号卫星在分辨率、探测灵敏度、定标精度三个性能指标方面,紧跟国际同类卫星先进水平。”高火山说,“最高空间分辨率从以前极轨气象卫星的1.1公里提高到250米,最高探测灵敏度和最高定标精度分别达到0.1华氏度和0.5华氏度。”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表示,通过全球、全天候、三维、定量、多光谱遥感,风云三号A星将与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星、D星一起,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更精准的气象服务。

  此外,风云三号A星还承载着为天气预报,尤其是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全球的大气温、湿以及云、地表辐射等气象参数,监测大范围气象及其衍生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全球环境变化从而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规律及气候预测提供参数,为航空、航海、农业、林业、海洋、水文等国民经济多领域提供全球及区域气象资料的重任。

  从1988年至2002年,我国先后发射了四颗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即风云一号A、B、C、D星。其中,风云一号D星今天仍然在轨稳定运行,为我国防灾减灾、天气预报服务和环境监测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台风、暴雨、洪涝、雨雪、冰冻、高温、干旱、雷电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国家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对气象卫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世界气象组织(WMO)已经将风云三号A星列入全球对地观测业务卫星星座,将同欧洲MetOp和美国NPOESS一道,共同形成对地球大气、海洋和地表环境的连续的全天候、立体观测,为建立科学的地球系统预报方法奠定数据和信息基础,提升我国在气候变化及相关方面研究的能力。


“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成功了吗?

11月15日2时3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这次发射的“风云三号D”卫星将与2013年9月发射成功的“风云三号C”卫星进行组网观测,进一步提高大气探测精度,增强温室气体监测、空间环境综合探测和气象遥感探测能力,促进气象卫星综合应用水平的提升,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重要支撑。“风云三号D”卫星和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测控任务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共同完成,中国气象局负责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行。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54次飞行。

风云三号D星可将天气预报有效时效延长多久?

据报道,11月15日2时3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最终可以将天气预报有效时效延长2-3天。报道称,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的核心仪器之一是红外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仪,这台仪器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傅里叶干涉探测技术,可以实现地气系统的高光谱分辨率红外观测,光谱覆盖1370个通道。专家表示,相较于原有的风云三号红外分光计,光谱通道数量增加了70倍,光谱分辨率最高达0.625 厘米波数,可以提高大气温度和大气湿度廓线反演精度1倍以上,极大提升对我国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的支撑能力,并将天气预报的有效时效延长2-3天。希望D卫星可以早日投入使用!

风云三号D星将可以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支撑吗?

据报道,11月15日2时3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自此D星将可以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支撑。报道称,此次发射升空的D星还新增了两台与空间环境监测密切相关的仪器——广角极光成像仪和电离层光度计,广角极光成像仪为“风云三号”D星带来了一项新技能——对两极极光强度和范围进行监测。专家介绍,电离层光度计则侧重于监测电离层电场状态,它能反演高层大气电子浓度的垂直分布,测量氧气原子和氮气分子的极紫外波段气辉辐射强度,观测极光活动可以了解高层大气高能粒子、电场、磁场变化情况。此外广角极光成像仪和电离层光度计相互补充,实时洞察高层电场、磁场以及高能粒子等空间天气参数变化,减少空间天气对航天、航空、通信和导航定位等活动的影响,保障人类健康。

风云三号D星将为全球生态提供中国观测方案吗?

据报道,11月15日2时3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D卫星携带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将为全球生态提供中国观测方案。报道称,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的核心仪器之一是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这台仪器升级改进后可以媲美美国最新发射的联合极轨气象卫星的成像仪器,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宽幅成像遥感仪器之一。专家表示,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整合了原有风云三号卫星两台成像仪器的功能,是世界上首台能够获取全球250米分辨率红外分裂窗区资料的成像仪器,可以每日无缝隙获取全球250米分辨率真彩色图像。最终实现云、气溶胶、水汽、陆地表面特性、海洋水色等大气、陆地、海洋参量的高精度定量反演,为我国生态治理与恢复、环境监测与保护提供科学支持,为全球生态环境、灾害监测和气候评估提供中国观测方案。

风云三号D星成功接收第一幅图是真的吗?

12月8日14时7分,“风云三号”D星首幅可见光图像成功传回地面。下一步,卫星将进行为期半年的在轨测试。其正式投入业务应用后,将在提高天气预报水平、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救灾、“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风云三号”D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二颗业务星,于11月15日成功发射。此后,该星地面应用系统各技术分系统和地面站功能状态正常,并于12月8日14时7分正式开机。此次成功接收的图像来自于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据介绍,这是“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的核心仪器之一,这台仪器是世界上首台能够获取全球250米分辨率红外分裂窗区资料的成像仪器,可以每日无缝隙获取全球250米分辨率真彩色图像,并具备对云、气溶胶、水汽、陆地表面特性、海洋水色等大气、陆地、海洋参量的高精度定量反演能力。除了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之外,卫星还有9台“各具神通”的遥感仪器,将分别为我国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空间基础设施安全、国家航天强国战略等提供重要支撑。

上一篇:深圳市同奥科技有限公司

下一篇:铝单板氟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