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生茶和熟茶有什么区别?分别在什么时候喝合适?
您好,我是一名中级评茶师!
生熟茶区别:
区分生熟普洱一般从外观的颜色、口感、汤色、叶底等方面来区分:
生普洱:
外观——条索匀称,颜色是墨绿色,香味是清香
口感—— 苦涩、回甘、生津、唇齿之间留有清香
汤色——桔黄色、浅红色、晶莹透亮
叶底——淡青色或栗色充满鲜活性
熟普洱:
外观——条索紧密、颜色是深褐色,香味是熟香、樟香
口感——甘甜、滑厚、细柔,上好的含有陈香、参香、枣香等口感丰富。
汤色——褐红色、暗栗色、红浓剔透
叶底——暗栗或黑色,没有鲜活性。
生熟茶工艺:
生、熟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是根本不同的。生普洱茶传统制作过程是:杀青---揉捻---晒干后进而压制成各种紧压茶,令其在自然存放中缓慢发酵陈化。一般的茶厂只要保证原料的品质和能将各茶山的茶菁按消费者的喜好进行拼配即可生产。而熟普洱茶则不然。简单的讲,熟普洱茶的制作过程就是:杀青-揉捻---干燥-增湿渥堆-压制成品-干燥脱水。但在生产过程中技术含量是极高的,除温度湿度要求外,它对生产环境、水质、酵种等都有严格的要求,熟普洱茶的工艺技术是茶厂的核心机密。
所以我认为看个人体质的话什么时候喝都比较适合!
普洱茶是喝生茶好还是熟茶好?有什么区别?
普洱生茶好还是熟茶好 普洱茶是非常有名气一种茶。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喝普洱茶,普洱茶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原因是其越陈越浓越香的特点,茶友追求老茶,实际上是追求更高品质的品饮体验,很多茶友不知我喝生茶好还是熟茶好?哪个更好? 普洱茶和其他追求鲜爽的茶类不同,即使是优质普洱生茶,新茶阶段也涩感重、茶性寒,经过一段时间的陈放后,饼面颜色由绿转褐,香气、滋味、口感进一步提升,茶品综合表现更好,适口性更佳。 生茶与熟茶的区别: 普洱茶生熟的主要区别就是熟饼经过卧堆,并适度发酵,可以直接饮用,茶饼呈现深黑色,汤色呈红褐色、汤色较红亮。 青饼,也可以俗称生饼,是比较传统的加工工艺,当年的茶叶直接压制成饼,不经过人工发酵,靠时间和岁月的流逝,自然发酵,一般5到10年的茶才好喝。汤色呈金黄色,比较透亮,生饼霸气十足,起到刮油的功效,不建议餐前饮用。 减脂效果好些。 若说好喝的话还是熟茶会好喝一些,生茶的味道有点怪。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哪个更好? 对于大多数准备尝试普洱茶的茶友,可先从熟茶喝起。 熟茶经过渥堆发酵工艺,茶叶本身寒凉的本性已经消失,汤色转为红浓,性格温和,老少咸宜,口感上也变得容易接受。 对于刚刚开始接触普洱的人来说,熟茶是个温和的开头,不会像生茶那样猛烈的性格,一开始就把人吓住。 至于生茶,可以作为平时喝熟茶之余的调剂,慢慢尝试,逐渐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品,找到适合自己的冲泡方法,才能更好的了解它。
人具造好在毛办法啊!青海话是什么意思啊?
在青海,尤其是在西宁市区一带,很多拥有着青海户口的青海人,祖籍并不是青海
大多是由于二三十年代生人建设西部或者是由于工作原因迁到青海的
这些人在自己的家庭中,多数都是讲自己家乡的方言
通常在6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数都不会说青海话,也不一定能够听得懂,尤其是随丈夫来青无工作的妇女
60岁往下的人基本上都能够听得懂青海方言,因为这一批人很多也是年幼时来到青海,或者是出生在青海的
像在青海的70、80、90后,大多数能听得懂,如果他们居住的环境以青海本地人居多的话,他们多少也会说
如果他们居住的环境周围都是外地人的话,那么都是以说普通话的居多
青海本地人在和这些不是非本地人交谈时,会慢慢与对方的语言产生磨合
于是现在在青海的人大多数说的语言被我们称为“青普话”意思为青海普通话
但是就全国范围来说的话,青海省的普通话普及的比较广泛,因为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要交流,那么就说国家统一的普通话
所以现在在外地工作或者是上学的人,普通话相对于各个地方的人,都是比较标准的。
以上都是我多年观察理解的,谢谢参考!
尼玛贡神山距拉萨多少公里
距离912公里起点(尼玛贡神山)1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70.0公里,右转进入S3012靠右3右转4靠左5行驶1.8公里,右转进入S3016左转7行驶23.1公里,靠左8行驶146.5公里,左转9行驶880米,左转10行驶10.7公里,左转11行驶610米,左转12行驶48.9公里,右转进入S20313左转14右转15进入湘河北路16左转进入S20317右转18左转进入沪聂线19左转20直行进入沿河路21直行进入沪聂线22朝拉萨机场方向,靠右23行驶290米,右转进入拉萨河大桥24靠右进入机场高速25靠左26靠左27靠左28直行进入世纪大道29左转进入鲁定南路30朝市区方向,靠右上柳梧立交桥31朝金珠西路方向,靠左进入金珠中路32直行进入金珠东路33右转进入朝阳路34左转进入太阳岛一路35到达终点终点(拉萨)
青岛的方言有什么特点?
青岛的方言很像普通话,这是我们大学同学说的。我也觉得他们说的很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青岛人,我能够说一口地道的青岛话。我自己对青岛话的理解是很洋气,即使是方言,也不会很土气,我在宿舍里有时候跟父母打电话,也是用方言的,感觉不到很突兀。而且很多网络上的流行词汇都是从青岛话演变过来的,比如,银,意思就是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而且青岛方言很容易让别人听得懂,我在宿舍里说什么,我们宿舍外省的也都听得非常明白,这就很可怕了,我听不懂他们的方言啊。青岛的方言,一般来说是很亲切的,也有一些地区的方言让人难受,比如莱西的,这不是地域黑啊,只是我个人的一种看法。现在的青岛话传播很广泛,黄晓明是青岛的,各大电视台都在节目上让他说青岛话,还有张继科,黄子韬这些明星。好像青岛话很受大家喜欢。
普通话与青岛话的区别
补语 青岛方言中的可能补语与普通话的差别比较明显,不过,这主要表现在肯定句和疑问句上。在否定句上,青岛方言和普通话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补语之前加否定副词“不”。例如:“搬不动、干不好、装不下、进不去”,不过类似普通话“吃不得、去不得、打不得”的说法在方言中较少,而多用“不能吃、不能去、不能打”等状中形式表示。 肯定句青岛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 青岛方言 普通话 青岛方言 普通话 (即墨话) (平度话) 能看见 看得见 说清了 说得清 能上去 上得去 搬动了 搬得动 能找着 找得着 干完了 干得完 能吃饱 吃得饱 上去了 上得去 能吃 吃得 好喝 喝得 能骑 骑得 可(以)喝 能走 走得 好使 使得 可(以)使 好买 买得 可(以)买 疑问句青岛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 青岛方言 普通话 (能)看见看不见? 看得见看不见? (能)上去上不去? 上得去上不去? (能)干完干不完? 干得完干不完? 好吃不好吃? 吃得吃不得? 可吃不可吃? 好买不好买? 买得买不得? 可买不可买? 普通话常用助词“得”连接程度副词“很”等充当补语表示程度。青岛方言没有类崐似的说法,而是在形容词前加副词等表示。例如: 青岛方言 普通话 好得很 真好 辣得很 死辣 紧得很 崩紧 冷得很 怪冷 普通话处所补语多用介词词组表示,例如:“放在桌子上”、“跑到院子里”等。崐青岛方言则多省略了其中的介词,将处所补语直接放在动词的后面,这是的动词发音比较重、比较长。例如: 青岛方言 普通话 扔天井来 扔到天井来 把车开操场上 把车开到操场上 抹我身上 抹到我身上 把饭端桌子上 把饭端到桌子上 (一)普通话中,一个句子有宾语和补语,常见的是补语在宾语的前面。但是如果数量词组作补语,宾语是代词,补语要放在宾语的后面。例如: 我说他<一顿>。 你等我<一下>。 青岛方言中,却是两种格式并存。例如: 我说<一顿>他。 你等<一下>我。 (二)青岛方言中,补语如果是“开”,补语一般也放在宾语的后面。例如: 青岛方言 普通话 干活<开>了 干<开>活了 吃饭<开>了 吃<开>活了 唱歌<开>了 唱<开>歌了 说话<开>了 说<开>话了 普通话中代趋向补语和处所补语的“把”字句,在青岛方言的平度话中,与之相适应的有“A、B”两式,其中“A”式和普通话基本相同,“B”式则不用“把”字句。例如: 平度话 普通话 A式 B式 把他抓起来 抓起他来 把他抓起来 把他拉上去 拉上他去 把他拉上去 把他推(到)地上 推他地下 把他推到地上 把他锁(到)屋里 锁他屋来 把他锁在屋里 “B”式普通话虽然也有,但不如方言说得普遍。 普通话的被动句,书面语主要用“被”字引进施事,或将“被”直接附于动词前以表示被动。例如: 锁被他丢了。 碗被他打了。 这棵树被风刮倒了。 普通话在口语中,可以用“让、叫”表示被动。但在青岛方言中,却主要用一个“叫”表示被动,而且可以采用不同的句式。例如: 锁叫他给我掉了。 锁叫他给掉了。 锁叫他掉了。 碗叫他给我打了。 碗叫他给打了。 碗叫他打了。 这棵树叫风把它给刮倒了。 这棵树叫风给刮倒了。 这棵树叫风刮倒了。 普通话的被动句,“被”字后面的施动名词可以不出现而省略,例如“敌人的阴谋被粉碎了。”“衣服被弄脏了。”青岛方言一般不能省略施动名词,没有“锁叫掉了。”崐“碗叫打了。”“这棵树叫刮倒了。”的说法。 青岛方言中表示否定的被动句不用表示被动的介词,一般不出现“骨头没有被折断这样的句式。例如: 骨头没折断 车没撞坏 钱还没花了 羊还没牵走 普通话的比较句一般用介词“比”引进比较的对象,若表示否定的意思,在介词崐“比”之前加否定副词“不”。例如: 小王比小李学习用功。 这山不比那山高。 青岛方言除了具有普通话常用的比较句式外,还有自己特殊的句式。 (一)在比较语后面加“起”字表示比较。例如: 肯定比较:他走路快起我。 (他走路比我快。) 我的身子强起你。 (我的身子比你强。) 今年好起去年。 (今年比去年好。) 否定比较:麦子不贵起苞米。 (麦子不比苞米贵。) 我不高起你。 (我不比你高。) 他学习不好起你。 (他学习不比你好。) 疑问比较:他长得高起你? (他长得比你高吗?) 麦子(是)不贵起苞米?(麦子比苞米贵吗?) 他的情况好起你? (他的情况比你好吗?) 反问比较:麦子哪贵起苞米? (麦子哪里比苞米贵?) 他学的强起你? (他学的哪里比你强?) 他的手艺强起你? (他的手艺比你强?) 反问比较句和否定比较句结构大体相同,其意义的不同完全靠语气来表示。否定比较句语气比较平缓,而反问比较句句末的语气是明显上扬的。 (二)带“跟[赶]”字的比较句。例如: 肯定比较:他跟[赶]上我胖了。 (他比我胖了。) 否定比较:他跟[赶]不上我胖。 (他不比我胖。) 疑问比较:他跟[赶]上我胖了? (他比我胖了?) 反问比较:他跟[赶]上我胖? (他比我胖?) (三)对等的比较,两方条件相似,差别不大,无论是肯定、否定、疑问和反问,往往采用“相仿、仿佛、一样、一般”等词语表示。例如: 他和你相仿高。 (他和你差不多高。) 这两棵树仿佛高。 (这两棵树差不多高。) 大路和小路一样(一般)远。 (大路和小路差不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