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门少女的人物介绍
唐小鱼♀本作女主角。唐门门主,从小被父亲炼成药人,常年带着一个苍白的面具,性格冷酷残忍,面具下的容颜一直令人好奇。一个偶然的机会巧遇闯荡江湖的少年暄,产生了真挚的感情,但因为她是唐门门主还有药人的身份,而一直不敢接受暄的爱情。 暄【静王】♂本作男主角。表面上是一个闯荡的江湖的普通少年,在不知唐小鱼身份的情况下爱上了她,性格开朗阳光,其实身份是静王,是皇上的弟弟。皇上去世后,继承皇位。 叶儿♀暄即将成亲的妻子,曾救过暄的命。在第三话被唐小鱼带毒的匕首划伤,中毒死去。 药宏天♂小鱼的青梅竹马,百药门门主,喜欢唐小鱼(第五话有说过),然而小鱼唯爱暄,不会再喜欢上其他人了,嫉妒睻(静王)对小鱼的爱,救了暄,但让他服下了无忧草,使他忘记了小鱼。有着很大的阴谋。在第十八话中箭死去。
中国卡通唐门少女中的诗句
一
莫叹人间,魂暗淡,何知生死相怜远。
世世轮回,花叶空悲恋。
黄泉一路凝泪眼,叶落花开花独艳。
彼岸花开开彼岸,花开叶落永不见。
独泣幽冥,花艳人不还。
尘世忍离谁再念?
二
西风落花舞春愁,月倚寒衫人。
泪先断,情凄凄……
不见君,空牵念,
犹记当年情。
三
恍忆与君初相识,
初夏荷开月映湖。
今闻竹笛独自鸣,
却无铁剑相伴舞。
四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五
叶舞花落扰清空,
漫漫嫣红独幽怨。
黄泉忘川寄相思,
相思相爱难相恋。
怎奈何,渺渺花溅泪……
奈何桥上闻幽咽,
轮回此夜问来生,
人间花月何时圆?
六
鱼暄盟月缘,红花舞青岚。
错逢相思恨,怒剑失君颜。
落花人消瘦,季过夏荷残。
孤剑一点寒,思君忆连年。
自己单个字打的,不知道第一个句子的顺序对不对……- -
以前看过一篇短篇小说 是一本书里面的短篇小说 书名我忘了 小说名好像叫爱在西元前 女主是因为在金字...
这本书我正好有。是《妖精只在夜里哭》,女生日记系列,它有两册,你看的是夜版,还有个日版,《天使爱做白日梦》。
目录:
鱼祖神珠
偶人之恋
爱在西元前
一剑双心
精灵之伤
藏游·堕泪
水晶之恋
诅咒之蝶
朱雀涅盘
唐门少女的千千心结
人鱼故事之完美版
女巫的碎心七叶草
剑侠传说
夺魂镖
天国神使
灵魂进化曲
奈何
女巫的红葡萄酒
天堂的最后一趟班车
…………
亲,给个分吧(*^__^*) 嘻嘻
《中国卡通》有哪些漫画
月影马戏团,恶魔准则,诅咒之蝶,猫的诱惑,潘多拉唇彩,蓝漠的花,萝铃的魔力,天使许愿馆,暗黑学院,智斗谜局,吸血迷情,神梦院,灰姑娘进化论,我是通灵师,陨石之恋,夜色玛丽莲,魔女许你三个心愿,时空之门,偶人之恋,唐门少女,龙少爷的喵管家,见习魔法师,1/2英雄,校园宠物阿汤猫,石影虫的救赎,命运游戏盘,魔族王子驾到,黑暗料理师,天使在人间,鱼祖神珠,仙域传说,迷雾城,腐宅军团,公主嫁到,无色蔷薇,蔷薇猎人,故人今何在,魔方启示录,神盗传奇,震动,魔法果冻,画框里的意外,月荷,莉莉丝之纹章,dear大顺顺,怎能无萧何,桃花的预言,暖冬,心语会诊室,万能萌手机,
中国卡通是什么书
《中国卡通》创刊于 1996年 1月,是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为了抵御某些境外卡通对我国少年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而联合启动的“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 5155”工程)的重点刊物。 分三个版本:趣味故事版——以少男少女青春萌动期的心理需要、情感需要、阅读需要为依据开设专栏,着重于传递快乐,关注成长,关怀心灵,启迪智慧,启悟人生,在炫酷的漫画世界里再现少男少女情怀,是少年成长路上的亲密伙伴! 重点漫画专栏:少男少女青春校园漫画;少男少女励志成长漫画;神奇的科幻魔幻漫画;爆笑四格,各类幽默漫画;侦探悬疑漫画;卡通迷画廊;漫画技法教程等。 彩图名著版——一样的经典名著,不一样的演绎方式。《中国卡通》名著版用趣味卡通故事演绎中外名著名作,被誉为“卡通名著第一刊”,是给孩子文学启蒙的首选刊物! 快快乐乐看卡通,轻轻松松读名著。阅读的快乐起点就在《中国卡通》名著版! 精品童话版——荟萃各类精品童话,开设传世经典童话、新课标彩图童话、现代传奇童话、圣诞故事童话等专栏,用连环漫画的形式演绎各类童话精品,对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审美情趣极有裨益。 如果想订它的价钱分别是:趣味故事版:16开 64页(部分彩页),读者定位:8-15岁; 邮发代号:82-758,8.00元/期,96.00元/全年。 彩图名著版:16开 64页全彩版,读者定位:6-12岁; 邮发代号:82-758,8.00元/期,96.00元/全年。精品童话版:16开 64页全彩版,读者定位:6-12岁; 邮发代号:2-289,8.00元/期,96.00元/全年。给你的那张图是今年六月趣味故事版的封面。封面采用的目前最先进的3D技术,比一般杂志的封面好看多了。有些故事也是3D图,是一本很好的杂志!
音乐与感情的关系?
乐与感情
中央电视台,实在是偶的精神支柱之一。前些年提出的主旋律之说,是很有道理的。人是需要精神的,需要有精神生活的。哪怕是最贫瘠的地区,物质生活最匮乏的人群,最简单枯燥的日常生活,也全都需要精神生活,决不可能没有一点精神生活。更不用说,富足之后了。偶有时就想,中国人由于没有宗教信仰(更准确一些说,是没有世界上其他地区和人群那种纯粹的精神性质的宗教信仰,而且在亚洲受到中国儒文化影响的地域内似乎情况基本都是如此),因此很可能我们这些人在内心的精神活动时天生地缺乏一种对纯精神事物的兴趣,由此也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缺乏一种精神上的崇高感、神圣感。因为,中国人受到的文化熏陶,自小是人伦文化,是人际关系守则文化,是道德文化,社会准则文化,是人的文化,是人对人自身的关注(这还不是说对完全的个体人的关注,而是说最高文化思考只停留在人的层面,不关注人之外的世界,更不关心虚无的世界),进而对家族利益的关注,再进而即变成对物质利益的关注(因为人的生活需要)。所以,在中国,在一般人来说,每个人说起自己的最高理想,无不是物质利益。更高一些的人,也不过就是在此基础上加强个人的道德学识修养。这也就是儒学思想的最高境界,辅佐君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做不到圣人,做不成官员,那就修身养性,颐养天年,得道升仙,长命百岁。这虽然豁达,虽然有一种出世情怀,但总的说还是把眼光和注意力,把人生的价值观集中在人本身,集中在人的肉体和物质生活上面。道理上说,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哲学体系,也不是没有优点和好处。毕竟,人作为物质化生命,生存本来就是第一要务。不过,从思维的构成和特性来看,这种思维体系确实是缺少了一种纯粹的精神性质。由此,又造成在人的情感方面,天然地缺乏一种对崇高性质的事物的景仰感,缺乏一种对神圣性质的事物崇敬感和追求心。这可能是我民族一种性格情感结构的天生缺陷。这一点,如果没有比较的话,如果没有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有相互比较的话,也不容易感觉到它是缺点。可是,到了今天这个时代,有了比较,就不时地让人会产生这种印象。应当说,以前中国的教育,多数是从儒学的圣人之教来教导国人的。这是完全的世俗化人性教育,忠孝节义,礼仪廉耻等,基本都是行为准则,社会规范。虽然按照圣人教诲,要奉行内心向善,这是没错的。可是向善,本质仍然是人性,社会性,物质性。而且,中国人的感情世界,基础和内容都完全是人本身。就是基于那种每个人都是父母生养的,因此亲情的感情是天生的,也是天生的善的观念出发形成的感情世界。只要在家内做到父慈母爱,孝敬父母,兄弟姐妹等互敬友爱,就可以安家安邦。又由于“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环境和感情,那么推己及人,全社会就可以都做到这一点。再由家中的孝悌达致对国家的忠君,天下就太平安乐,人人幸福。应当说,这个思维也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但是,很明显,这里面没有对自然界的思考和感情,更没有对精神本身的尊崇和追求。因此,偶觉得,似乎反倒是到了新中国以后,我们社会才有些真正的理想化和精神性质的教育。偶甚至怀疑,是不是直到这个时期,我们中国人才真正开始接受了一种具有内在的神圣性质的思想观念的渗透和情感方面的熏陶。是不是直到这个时候,我们中国人才开始比较普遍地接受一种带有相对较多的纯粹精神性质的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其实,本来共产党自身组织和信仰,从她的发源地来说,显然带有较强的理想化色彩。但是,她在苏俄的实现,就开始带有比较明显的现实性质了。中国人重实务,做到了把这种理想化很强的文化,接受过来使之变成社会现实。但是在这种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的推动下,革命成功之后,还是能够继续带着一种比较专注人的精神方面的性质继续发展。所以,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我国大陆地区的主导意识形态,会很专心于精神方面的建设(包括文化大革命的某些原因,是否也会与此有些关联呢)。当然,这样的趋势,后来因为社会政策的失策和物质生活的不足,加上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施行了一段时间后,又被社会打断了它的发展势头。不过,偶想,这个问题,最低限度在文化层面上,还是要肯定这种强调人的精神属性的意义和作用。举个例子,台湾省的教育,很纯粹的中国化,很典型的传统文化。但是,从现在看,台湾地区的50多年的教育,可是说也很失败。因为那种完全用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人文方面,不包括科技)教育出来的人群,其实更加不谙世事,更加物欲化,更加盲目接受西方观念,却又达不到西方那种纯正的精神追求及其文化心理。而是变成为一种依赖西方科技水平,完全享受物欲化生活的精神观念性质。因为,那种脱离人的精神的传统文化,不能保证人在新的世界和生活中去提高符合新时代的精神生活,于是就变成完全物质化的一代。这种人群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严重的说,可能甚至还不如旧封建时代的士大夫等文化人群。所以说起来,今天中国大陆地区的人们理性化程度要比台湾省高,精神需求的层面要比台湾省强,与共产党的精神化教育很可能是有密切联系的。不过,话也说回来,共产党过去的精神崇高性教育,也有不足地方。主要是内容也是因为传统的文化因素影响,就是这种精神教育仍然局限在人的自身,主要是民族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包括民族历史自豪感、近代民族反侵略和革命人物的英雄崇拜等精神元素)。这本身没错,是很好的,在历史上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今后还要保持下去和加强与改善。说它不足,一个是渐渐与时代有些脱节。那个时期的英雄,是时代产物,教育那个时代的人是很有效的,很有说服力的。因为大家是同样的人,同样的情感,“人心换人心”,就很容易打动人。不过,现在时代生活和感情不同了,要现在人们理解那时的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就不如那时那么容易。虽然,也可以把今天先进英雄事迹人物加进来这个群体,这样做很需要,也有不少成功例证。但是仅此肯定还是不够的。道理还就是人的原因。人很复杂,先进的人物,不一定就会感动所有人,甚至于有的时候因为宣传和学习活动还会起到反作用。是人就会有缺点,把人宣传太好了,就会让人觉得不真实,甚至抵触和反感。而这个情况,往深里说,又是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缺乏对崇高精神的天生敬仰心有着直接关系。再一个原因,这种教育和宣传,无论怎么说,总都是带有一些政治色彩(比如就很少见到宣传先进人物是一个完全的农民或者个体户甚至大民营企业家的情况)。这样,因为人物的社会属性和身份等人之间的差异,就会造成这些先进人物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感情世界与社会不同群体间的主观性隔阂,不但影响社会效果,也不容易打动人心,很难给人们一种真正的灵魂深处的感动,更不能通过这个方法培养出一种人对精神世界本身的崇敬心理。所以,凡是宣传人,多少都不能让他过于完善,而且无论是多么好的人,也总是不能与所有的社会人群都产生亲近感,因为总会有一些因为人本身的差异和社会因素方面的原因而与所宣传的之间存在着人性方面的距离和感情上的隔阂。因此这样的宣传,只能一时感动一下人的感情和心态,肯定不能长久地呼唤人的灵魂深处真正的崇高思想和神圣心理。而这些自身本来就具有的憧憬崇高、仰慕神圣的纯洁情感,这种精神性质的思想感情活动和由它们长期积淀形成的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与生俱来的天长地久的那种稳固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世界,在西方,基本是依靠宗教思想感情的教育和熏陶来实现的。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说,缺乏的就是这个。我们缺乏的,就是缺乏自身民族文化中的这种精神化的传统和特性。不但我们传统文化中缺乏这个内容和特性,甚至连如何建设这种性质的文化方式都难找到,在传统文化中都不多。所以,对这个问题,依偶看,单纯靠以前那种政治教育方式和完全的先进人物事迹的内容,是很难甚至就是不可能达到的。为此,我们可能要靠长期的文化建设来慢慢解决它,也要依靠全社会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而在其中,偶感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依靠西方社会中一切有意义有价值的形式和养分。而这其中,在目前看来,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文化。
偶以为,不管这个加强民族思维精神化的任务多么长久和艰巨。在目前看,最现实最主要也是最主要的做法,就是文化的播撒和熏染。这个绝对重要。可以说,中国人、中华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心性改善,在将来的意识形态发展前景,都与此息息相关。中国文化中,有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和世俗风格。所以,不能靠着这个方向的文化形式做到改善国人的精神特性的任务,至少是不能主要依靠它。那么,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找那种能够引导人们精神按照纯粹化性质发展的文化品种。这种最能够让人生发出内心纯粹的神圣感的文化形式。偶认为,应当是音乐。音乐是所有文化形式中,最纯粹的精神文化形式,最纯粹的精神活动方式。同时,又是最直接的情感活动形式。这里说的音乐,是侠义的音乐,不包括歌曲,特别是不包括流行歌曲。偶一直感到,流行歌曲是最能够抒发感情的音乐形式,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品种,很重要,也需要发达。不过,它只能抒发具体情感,虽然也有陶冶音乐素养的作用,有教化社会风气的作用,有引导感情的作用。可是要说到前面那种养成民族对崇高性的心理崇敬和精神景仰,那就不可能依靠流行歌曲。这样说,倒不是因为流行歌曲的品味和歌风等问题,而是因为歌曲由于有歌词,加上旋律的限定化,它必然把歌曲的音乐性质,导引到人们的现实生活方面去了,导引倒具体的感情需求目标上去了。这样,就又回到人伦性质的文化属性上去,就不可能培养出那种对纯粹心灵的体验和寻求愿望。只能用比较空灵的音乐,才能达到这种目的。这些音乐作品,当然包括所有没有具体的明确的含义指向的奏乐。但在这其中,又以协奏和交响乐的效果为最。只有较大规模的各种乐器协奏,最高形式是交响乐。才能够最充分的解放人的思想感情,最广阔的打开人们的精神想象之门,让灵魂彻底展开翅膀,飞向那广裘无垠的时空。只有在这个时刻,在这种形式下,才能够帮助人们,特别是帮助中国人逐渐形成一种完全是精纯无暇的空灵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的思想感情就会逐渐发生变化,逐渐产生一种被崇高精神和情感打动的震醒和灵性,慢慢产生一种会被纯粹的精神和情感打动的思想感情。(
音乐为什么能表现感情?音乐表现感情有哪些特征
你好,虽然我不是专业的。但是我本人是非常喜欢音乐的。音乐分很多种,但总体来看,从音乐的起伏波动,可以感受到自己内心的起伏。听非常励志的调调,自己会振奋一整天;失恋了,听哀伤的调调,感觉特别触动,不进流泪、想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情感,是音乐主心骨。音乐是人创作出来的,必定带着创作人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让听的人感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香港80年代的经典古装电影、电视剧有哪些?
香港80年代的经典古装电影、电视剧有以下几部:1、再上虎山行(1985)该剧描述的是,北方武术高手姜铁山擅使“夺命长枪”,威震北方,其女姜文英个性豪爽,亦有好身手。有人前来姜家托镖,因铁山有事,文英与母亲苗玉娘代为护镖,不料途中被劫,玉娘受重伤,文英则被人掳走等一系列江湖恩怨的故事。《再向虎山行》在大陆首播时掀起巨大波澜,是影响整整一代人的超级武打杰作。2、天龙八部(1982)该剧改编自金庸同名小说,讲述了面对乱世的萧峰、段誉和虚竹三人在非同寻常的江湖生涯中遇见了各路高手,以及各种生死情仇、爱恨别离、民族大义在因缘际会中施展等故事.3、四大名捕(1984)该剧描写了四位武艺、兵器均各具特色,而性格也各有独突的“四大名捕”,追录刺杀皇帝的凶手集团的故事。然而追查的结果,连四大名捕本身也始料不及,所遇到的阻力危险,竟然并非来自凶手集团,而是名捕所意想不到的力量。4、鹿鼎记(1984)该片讲述了扬州妓女之子韦小宝出生市井,韦小宝凭一时之勇搭救了一个落难的江湖好汉茅十八。茅十八感激小宝援手,更因他缠纠不休,将他带到了都城北京,被老太监海大富私禁宫中冒充小太监。他施展诡计将老太监海大富弄瞎,又将小太监名叫小桂子的害死,从此他便冒充小桂子在宫做假太监。《鹿鼎记》是由杜琪峰执导,梁朝伟、刘德华等主演的古装电视剧。5、神雕侠侣(1983)该剧根据金庸同名小说《神雕侠侣》改编,讲述了南宋末年,杨过和小龙女经历了凄美爱情与江湖恩怨的故事,于1983年10月31日在TVB首播。《神雕侠侣》是香港无线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古装武侠剧,由萧笙执导,由刘德华、陈玉莲主演。6、射雕英雄传(1983)由王天林执导,黄日华、翁美玲、苗侨伟、杨盼盼、曾江、刘丹等主演。该剧以宋、金、蒙古三国对峙为背景,围绕郭靖、黄蓉、杨康、穆念慈四人的故事展开,讲述了郭靖在经历各种磨难后成为一代大侠以及他与黄蓉之间的爱情故事。7、倩女幽魂(1987)该片翻拍自1960年邵氏出品的同名影片,讲述了书生宁采臣和女鬼聂小倩之间发生的一段人鬼恋。该片先后获得第16届法国科幻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葡萄牙科幻电影节最佳电影大奖、第2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等奖项。8、蜀山:新蜀山剑侠(1983)影片讲述了南海派剑客丁引欲消灭肆虐的血魔却被其附身,狄明奇等人为拯救天下苍生而到天刀峰寻找李亦奇女侠与紫青双剑的故事。该片于1983年2月5日在香港上映。9、南北少林(1986)该片讲述了北少林武僧智明和南少林俗家弟子司马燕不约而同在赫索王爷寿诞之日行刺王爷,为报父仇的故事。10、木棉袈裟(1985)该片讲述了明朝末年,锦衣卫抢夺少林信物木棉袈裟、掌管少林的狂妄企图,被少林武当联手回击,合力铲除的故事。于1984年在中国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