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到底去了哪些地方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1]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2]
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3]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4] 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5] ,法名福吉祥[6] 。
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7]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本 名
郑和
别 称
马三保、马和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回族
出生地
云南昆阳(晋宁)
出生时间
明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年)
去世时间
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年)
主要作品
《经历靖难之役》
主要成就
郑和下西 洋、经历靖难之役
逝 地
印度古里
外文名
Hajji Mahmud Shamsuddin
信 仰
佛教
墓 葬
南京牛首山郑和墓(衣冠冢)
职 业
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郑和都去了那些地方?
郑和七下西洋共计到过37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①占城(今越南归仁以南)、②爪哇、③旧港、④苏门答腊、⑤阿鲁、⑥那孤儿(以上均为今印度尼西亚)、⑦真腊(今柬埔寨)、⑧暹罗(今泰国)、⑨满刺加、⑩彭亨、(11)急兰丹(以上均为今马来西亚)、(12)浡泥(今文莱)、(13)古里、(14)柯枝、(15)小葛兰(大葛兰)、(16)沙里湾尼、(17)加异勒、(18)南渤里(又称南巫里)(以上均为今印度)、(19)榜葛喇(今孟加拉)、(20)苏禄(今菲律宾)、(21)溜山(今马尔代夫)、(22)锡兰山、(23)别罗里(今斯里兰卡)、(24)忽鲁漠斯(今伊朗)、(25)祖法儿(今阿曼)、(26)刺撒(今北也门)、(27)阿丹(以上均为今也门)、(28)天方(今沙特麦加)、(29)木骨都束、(30)竹步、(31)卡喇哇(以上均为今索马里)、(32)麻林(今肯尼亚)、(33)比刺、(34)孙刺(均为莫桑比克一带)。此外,史书上还记载郑和及其副手的船队曾到过琐里(又称西洋琐里)(35)、黎代(36)、甘巴里(37)。有文献上说郑和到过33个地方,也有说39个地方。究竟哪个数字更准确,目前没有统一说法。
上述地区如按现在的国家划分,则分别属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文莱、印度、孟加拉、伊朗、也门、北也门、阿曼、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莫桑比克和肯尼亚等17个国家。
世界上即将沉没的第一个国家是什么?
图瓦卢。图瓦卢海拔最高4.5米。由于地势极低,持续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严重威胁着图瓦卢,使这个国家面临国土沉入海底的危险。但是根据2018年2月9日公布的研究,过去40多年来,图瓦卢国土面积反而变大了,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研究人员利用卫星图像和航拍照片,跟踪观测图瓦卢1971年至2014年期间的变迁状况,将研究报告发表于英国《自然·通讯》杂志。报告说,尽管图瓦卢的海平面上升速度高达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但是在受到跟踪观测的9个环礁和101个礁岛中,8个环礁和将近四分之三的礁岛面积有所扩大,使得图瓦卢国土总面积增长2.9%。扩展资料全球气候变暖仍是众多岛国和近海城市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只是有关各方需要调整危机应对思路。过去,不少岛国认为难逃沉入海底的命运,开始探讨向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移民的方案。如今看来,许多岛屿有望保住。2015年9月,新西兰抓捕了一名特殊的“气候难民”。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男子约安·泰迪欧塔以故国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为由,寻求举家在新西兰避难。一个基里巴斯民间代表团特意前往新西兰,恳请新西兰移民部门高抬贵手,收留这家人。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太平洋岛国恐消失?研究称图瓦卢正在变大
郑和下西洋,最远的时候到了哪里?
郑和下西洋最远曾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几十年,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
泰坦尼克号里的那个海洋之心钻石现实中有吗?有的话现在在哪里?
有,叫希望,在史密森尼博物院。希望蓝钻石是历史上有名的“厄运之钻”,首先出于1909年,总是伴随着凶杀以及抢夺,是沾满了鲜血的不祥之物。这块厄运之钻几经易主,而主人都相继离奇地死亡,直到被捐献给美国的史密森研究所,厄运才得以中止。1958年11月7日,希望钻石被捐给了史密森尼博物院。传说:关于这颗钻石会带来厄运的故事,首先出于1909年,当时,May Yohe和纽卡斯尔公爵离婚,并将自己婚姻和演艺生涯的失败归罪于这颗钻石。在当年6月25日出版的泰晤士报上,一位驻巴黎的记者写了一篇文章,声称这颗钻石曾给许多拥有者带来厄运。1920年,May说服著名默片导演乔治·克莱恩拍摄了一部长篇希望钻石之谜,并亲自出演主要角色。该片编剧编造了许多故事,比如发现者塔韦尼埃被狗咬死(其实他以84岁高龄在俄罗斯善终),以及马拉塔人因此失败于英国等等。麦克林也为这个故事增添了一些角色,甚至包括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这些故事,再加上麦克林本人后来也确实遭遇不幸,都为这颗钻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的海洋之心在现实里真的存在吗?
海洋之心并不是有记载的真实存在的钻石。按照电影的设定,海洋之心,原本属于路易十六。因为法国大革命的关系,被重新切割成心形,拿出来卖。非常合理的设定,其实同时代的很多名钻是这样的命运,例如另外一颗蓝钻,厄运之钻希望,真实的电影中的道具是 Asprey 设计 Garrard 制作,用K白金和锆石《没错,实际上电影里的道具是合成锆制作的,设计风格是爱德华王时期的风格。不过因为是K白金的道具,制作也是garrard,英国王室的皇家珠宝商,所以道具看起来质地是非常好的,拍摄加上灯光等等,确实很漂亮。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在哪里?
丝绸之路是指从洛阳出发经长安(西安)、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最初丝绸之路是西汉时张謇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最远到达西亚诸国的陆上贸易通道,到东汉时班超再次出使西域打通了荒废已久的丝绸之路,并将路线东端延伸到东汉京师洛阳,西端延伸到欧洲(罗马),这是目前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东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扩展资料: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自从张骞和班超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丝调之路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丝调之路
中国古瓷为什么越来越珍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从瓷器烧成迄今已有一千七八百年的历史,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公元世纪时期起,精美实用的瓷器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经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把瓷器输往亚、非、欧、美不少国家。我国的瓷器精美绝伦,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是东西方学者研究的世界美术课题。我国瓷器具有薄薄的胎体,美丽的纹饰、白润的釉子,使欧亚皇室贵族为之倾倒,从16世纪起,中国瓷器就身价百倍,成为欧洲皇室、贵族心爱的生活用具和室内装饰品。高品位的中国瓷器已成为夸耀财富和身份的资本,1713-1740年间,普鲁士皇帝选皇后,曾以600名撤克逊骑兵和邻国换取一批中国瓷器作为婚礼用物。中国瓷器从销往国外的那天起,就倍受人们青睐。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越来越受到珍视,从19世纪后期起,西方就有从事搜集中国瓷器的收藏家。到本世纪30年代,英国的尤摩弗普斯和霜浦森便以中国瓷器收藏之富而名噪当时。目前,我国瓷器在国际上着名的博物馆都有收藏。在世界上,还形成了许多研究中国古瓷的学术团体。古瓷的经济价值中国古瓷器之所以如此珍贵,除了因为它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外,还因为它具有特殊的经济价值。对一般文物,历来有多种评价,其中一条就是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即所谓物以稀为贵,中国瓷器在当今国际拍卖市场上极为明显表现了这一点,如,明代成化斗彩是划时代的创新品种,它把釉下青花与釉上彩融为一体,为以后彩瓷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作为不能再生产的珍贵文物,斗彩瓷器的存世数越来越少。因此,它的价值和价格也就越来越高。80年代初,英国苏富比公司在香港拍卖了一只成化斗彩小杯,售价竟达480万港币。再如,在伦敦拍卖的明永乐青花、宣德青花和雍正粉彩瓷器,咨价动辄几十万,甚至儿百万,令人惊叹!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古瓷之所以越来越来贵重,还有一个因素:由于国际经济动荡不安,作为世界通用币之一的美元,时升时贬,处于不稳定中,垄断资本家和财团为此深感优虑。他们发现,中国瓷器在任何情况下不会贬值,且不断增值,因此他们把中国古瓷作为保值、增值的投资媒体进行收购储存。凭借其雄厚的资本,不惜重价收购,这就使中国古瓷的售价越来越高。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艺术品市场的活跃,以及国外对中国文明认识的深人,我国古瓷将越来越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