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强制消费,报团旅游怎么避免被坑?
跟团旅游看上去价格非常实惠。而实际上,跟团旅游的水很深。无论是境内游还是出境游,我们在各类新闻媒体报道中,都会经常看到这种坑人的事件发生。你看到的表面只是低价,而实际上强制购物是通常所使用的欺诈手段。如果你不按照导游的意愿执行,这一路上会很麻烦,甚至对自身的人身安全都会造成严重威胁。我们以前去X山旅游的时候,就遭遇了这样的场景。被导游带到了一个茶庄。然后每个人必须买茶。有人不同意,结果我们大家都受到了牵连,在那儿滞留了两个小时左右。甚至差一点没赶上回去的车。没办法,很多人只能掏钱买的茶叶。其实,山上卖的东西很贵,跟山下有着很大的差价。但是人家强迫你购买,不买的话就不让走,真的很麻烦。大家在选择跟团旅游的时候太便宜的团游产品,特别是价格非常离谱的比如,几百块钱就可以去泰国那种。你要具体看一下机票和酒店的住宿费用,跟团费是否能够合得上。便宜的太离谱肯定猫腻很多。同时我们需要仔细的查看具体的细节。很多景点都会让你购买当地的特色商品。而实际上很多旅游景点销售的商品,很多是存在质量问题的。当一个跟团游下来,似乎你的参观浏览更多的是在店铺里面度过。我们也不要盲目的相信网上的好评。因为有很多评价都是商家雇人刷起来的。跟团游一定要考虑自身的安全能否得到根本保障,我们在购买机票的时候,也要尽量在航空公司的官网购买。机票代理点退票,改签都是需要支付费用的。相对来说,官网的价格还是很低廉的。
遇到旅游团被导游强制消费,你怎么办?
首先,导游有存在这些行为的,都属于欺骗、强制游客购物消费:1、旅行社、导游领队对旅游者进行人身威胁、恐吓等行为强迫旅游者购物的;2、旅行社、导游领队安排的购物场所属于非法营业或者未向社会公众开放的;3、旅行社未经旅游者书面同意,安排购物的;4、旅行社、导游领队安排的购物场所销售商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5、旅行社、导游领队明知或者应知安排的购物场所的经营者有严重损害旅游者权益记录的;6、旅行社、导游领队收取购物场所经营者回扣等不正当利益的;7、购物场所经营者存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情形的;其次,当旅行社、导游存在以上行为的时候,游客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1、双方协商;如果导游强制要求游客消费购物,游客可以先向该导游所属的旅行社协商解决。2、向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或者有关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游客投诉后,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和有关调解组织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依法对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3、根据与旅游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被强制购物的游客较多,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选代表人参加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活动。5、游客有权在旅游行程结束后三十日内,要求旅行社为其办理退货并先行垫付退货货款,或者退还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费用。扩展资料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第五十六条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七)拒绝或者拖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的;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九)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经营者有前款规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参考资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