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声雄

时间:2024-03-11 20:09:14编辑:奇闻君

如何构建和提升中国外交战略的软实力

从提升软实力的角度讲,我国在某些方面已经做得比较到位,例如以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利用世界性活动平台展示我国文化与政治理念等。在这些方面,我们只需要继续正确的做法。而在另外一些方面,我国则需要采取大力措施予以推进或改善。例如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非政府组织的建设等。在本文中,我们将指出各种有利于我国软实力提升的主要途径和措施,不论我们在那些方面表现得好还是不好。因为这样可以为全面审视我国的软实力建设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
一.积极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凝聚人们的力量靠的就是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就会失去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
改革开放30年中,我国一直处于变化最快、发展也最快的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社会价值观的社会基础不复存在,而各种外来的文化和观念纷纷进入人们的生活和头脑,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影响,以致广泛出现道德困惑、信仰危机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为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缺位。北京大学教授潘维认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缺位是中国现实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中国要崛起,就无法回避重建社会核心价值观。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旷新年则指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价值失落,意义真空,用祝东力先生的话说,处于一种“精神崩溃”的状态。2007年两会期间,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十分关注中国人核心价值迷失的问题,“加紧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呼声再度高涨,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希冀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获得国民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以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促进社会和谐与国家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际上也是在委婉地承认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二.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
作为一种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无疑是一种软实力资源。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明确体现中国领导人的政治价值观的发展模式。由于充分反映时代的需要,体现以人为本与环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能够获得人民真诚的支持,能够起到凝聚社会力量的作用;在国际社会,它也符合主流政治价值观,从而赢得广泛的支持。而从其内容上看,软实力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于软实力建设来实现国家发展的思想。因此,对于我国来说,贯彻科学发展观与软实力建设,实际上构成一体的两面。
实际上,如果结合目前威胁中国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主要问题来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就尤其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如今已然突破了国际警戒线。这种分配格局,便是威胁我国社会稳定的直接的和主要的原因。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展示出一种弥合社会裂缝的姿态,便能获得普罗大众的认可。如果能够得到真诚、坚决的贯彻,必将为执政党的政权合法性创造新的基础。
三.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充分发挥法制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法治对于社会和谐这个特定目标的这种积极作用,说明法治是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形式,意味着实施依法治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软实力的重要一环。实际上,对于突出强调平等与自由价值观的社会主义理想,法治是其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法治不仅对于提高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还是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法治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价值观之一,甚至被西方世界冠以“普世价值观”的名义。提高法治水平有助于提高我国在西方的亲和力,消除不必要的防范心理和措施。
目前,我国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法治国家,这是由我国的传统和现实所决定的。但是,法治化是一个避免的趋势。这就决定了我国可以通过法治建设同时提高对内软实力和对外软实力。这是西方发达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
四.根据本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完善社会制度
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事关国家的凝聚力、动员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陆与台湾不同的政治制度构成两岸统一的障碍;计划经济体制压制大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经济建设方面缺乏市场经济体制所具有的强大动员能力。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这意味着,成熟、完善的制度有助于防治腐败,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并实现社会的稳定。
实际上,无论何时,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制度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制度问题,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制度建设的意义尤其重大。尽管我国在制度创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制度仍然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制度建设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例如,制度的执行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以至于符合民意的新制度法规出台时,人们常常不敢以乐观的态度来预计其效果。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不仅在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还在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基本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的一个重要因素。
制度既有普适性也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我国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既立足于本国国情,又参考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本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制度体系。
五.提升我国建构国际制度的能力,维护国际制度的合法性权威
建立民主、平等、和平的国际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期望,也是国际机制的吸引力所在——只有这样一种制度,才能获得世界各国的尊重,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其中,从而提高国际制度的影响力。另外,维护国际制度的权威与尊严也是保证国际制度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不能履行承诺的国际制度是不可能得到尊重的。
一个国家的人员在国际机构中的地位是该国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影响到该国应对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可能获取的利益。如果能够在国际机构中获得权力,那么,一个国家就可以获得对国际制度的影响力,就可以通过国际机制来解决问题,而无须采取强制措施,也无须付出过高代价就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
为尽早结束目前的国际金融风暴并避免重蹈覆辙,胡锦涛总书记在G20峰会上指出,对国际金融机构的注资应该坚持权利和义务平衡、分摊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治理结构应该得到改进,要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另外,应该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合理化。这些呼吁正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意义的体认,也体现了中国参与建构国际制度的努力。这样的努力应该继续坚持下去,以提高中国通过柔性手段维护本国利益和世界和平与繁荣的能力。
六.提升依靠国际法的能力,以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所谓“谦卑的强权”,就是指虽然拥有强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实力,却仍然尊重他国的利益与意愿,谋求通过协商和对话,争取他国的同意,进而解决国际争端的国家。强大的实力只是通过潜身于情境背后,隐蔽地影响世界基本格局来发挥作用,而不会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显在筹码。这样的做法常常能为主体国赢得世界的尊敬,主体国反而更有可能得偿所愿。正因为如此,欧盟、中国、印度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推崇协商和对话。而美国攻打伊拉克之所以受到国内外的一致反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选择了武力,而非协商和对话机制来解决问题。
在以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这个方面,我国一直以来都做得比较好。我国一贯主张用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包括我国和东盟国家关于南沙岛屿问题的争端,我国与日本关于钓鱼岛、东海油气田问题的争端。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也为我们按照相关法则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提供了机会。总体而言,即便在某些特殊的情境之下,我们可能需要改变对策,但是以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大势所趋,是一个不可扭转的时代潮流。因此,我们需要以坚定的态度,提升我国以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能力。
七.积极推动公共外交和民间交往
在民主国家越来越多,而且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公共外交和民间交往是一个必然选择。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和主流社会人士,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而通过民间交往,也能有效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例如,那些相信在中国人权得不到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士,在与中国民众的交往过程中,就会见证中国经历的迅猛发展,体会到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巨大自由,从而一改他们的错误观念。再比如,美国30多个民间组织成立“公民外交联盟”,向出国的美国公民发放《世界公民指南》,强调“每个公民在每次与人握手时”的权利和责任。由此可见,民间交往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意义是备受重视的。
公共外交和民间交往在国际交往场合无处不在,具有广阔的舞台。这类外交可以体现在一次文化展览盛会上,也可以体现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或一次出口产品推介会上,甚至体现在人和人的一次交谈中。因此,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民间人士,都应该要有强烈的外交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为推动国外人士正面理解本国文化和政策而努力。中美两国打开外交关系的大门就是从乒乓外交开始的,中日两国的民间外交对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中国政府在奥运期间放开外国记者来华采访,对促进外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起到了一定作用。
八.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提升国民文明素质
全国政协委员陈爱莲说,文化道德、文学艺术、公民素质、思想理念等都是国家软实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实际上,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外化的文化,而国民素质是一个民族内化的文化,更具有现实意义。如果说文化是一国三大主要软实力资源之一,那么作为内化的文化的国民素质,势必构成国家软实力的一项重要资源。
虽然我们始终不懈地推动着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提升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客观而言,我们仍然任重道远。例如,单就国民科学素养而言,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仅占所调查人群的1.98%,而根据类似调查方案得到的其他国家和实体的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分别为:美国25%(2005年)、欧盟24%(2005年)、加拿大4%(1989年)、日本3%(1991年)。显而易见,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明显偏低。
没有高素质的公民,无论走到哪里,这个国家的人都会被人歧视。国家的强大,经济发达只是一个方面。正如没有人会看得起粗俗的暴发户一样,与他们打交道,看重的可能是口袋里的钱,而不会从心底里去尊重他或是崇拜他。国与国打交道也一样,别人看重我们的市场,捧“热忱”而来,但他们骨子里未必会真正敬仰这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我们的大学能产生像耶鲁牛津这样的大学,像唐朝吸引众多“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一样,那么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将大大提高。
九.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吸收传统文化精髓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说明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竞争力。中华文化曾经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繁荣作出巨大贡献,在以合作、说服、渗透为主要特征的软实力竞争时代,在国际矛盾日趋尖锐化的今天,中华文化注重“和谐”的思想,更容易被别人认同和接受,更能体现协调、平衡和包容,具有巨大的亲和力。因此,传统文化在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进程中必将发挥巨大作用。
中华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凝结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品格。因此,中华文化又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个性独具的文化容易吸引他人的目光,是形成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源泉。
其实,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还具有历史文献和文明遗产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挖掘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参与到世界文化交流之中。
在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有两项工作是具有极端重要性的。


如何提升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的软实力

从提升软实力的角度讲,我国在某些方面已经做得比较到位,例如以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利用世界性活动平台展示我国文化与政治理念等。在这些方面,我们只需要继续正确的做法。而在另外一些方面,我国则需要采取大力措施予以推进或改善。例如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非政府组织的建设等。在本文中,我们将指出各种有利于我国软实力提升的主要途径和措施,不论我们在那些方面表现得好还是不好。因为这样可以为全面审视我国的软实力建设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一.积极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凝聚人们的力量靠的就是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就会失去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改革开放30年中,我国一直处于变化最快、发展也最快的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社会价值观的社会基础不复存在,而各种外来的文化和观念纷纷进入人们的生活和头脑,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影响,以致广泛出现道德困惑、信仰危机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为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缺位。北京大学教授潘维认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缺位是中国现实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中国要崛起,就无法回避重建社会核心价值观。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旷新年则指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价值失落,意义真空,用祝东力先生的话说,处于一种“精神崩溃”的状态。2007年两会期间,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十分关注中国人核心价值迷失的问题,“加紧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呼声再度高涨,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希冀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获得国民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以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促进社会和谐与国家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际上也是在委婉地承认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二.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无疑是一种软实力资源。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明确体现中国领导人的政治价值观的发展模式。由于充分反映时代的需要,体现以人为本与环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能够获得人民真诚的支持,能够起到凝聚社会力量的作用;在国际社会,它也符合主流政治价值观,从而赢得广泛的支持。而从其内容上看,软实力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于软实力建设来实现国家发展的思想。因此,对于我国来说,贯彻科学发展观与软实力建设,实际上构成一体的两面。实际上,如果结合目前威胁中国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主要问题来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就尤其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如今已然突破了国际警戒线。这种分配格局,便是威胁我国社会稳定的直接的和主要的原因。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展示出一种弥合社会裂缝的姿态,便能获得普罗大众的认可。如果能够得到真诚、坚决的贯彻,必将为执政党的政权合法性创造新的基础。三.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充分发挥法制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法治对于社会和谐这个特定目标的这种积极作用,说明法治是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形式,意味着实施依法治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软实力的重要一环。实际上,对于突出强调平等与自由价值观的社会主义理想,法治是其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法治不仅对于提高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还是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法治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价值观之一,甚至被西方世界冠以“普世价值观”的名义。提高法治水平有助于提高我国在西方的亲和力,消除不必要的防范心理和措施。目前,我国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法治国家,这是由我国的传统和现实所决定的。但是,法治化是一个避免的趋势。这就决定了我国可以通过法治建设同时提高对内软实力和对外软实力。这是西方发达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四.根据本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完善社会制度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事关国家的凝聚力、动员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陆与台湾不同的政治制度构成两岸统一的障碍;计划经济体制压制大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经济建设方面缺乏市场经济体制所具有的强大动员能力。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这意味着,成熟、完善的制度有助于防治腐败,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并实现社会的稳定。实际上,无论何时,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制度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制度问题,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制度建设的意义尤其重大。尽管我国在制度创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制度仍然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制度建设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例如,制度的执行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以至于符合民意的新制度法规出台时,人们常常不敢以乐观的态度来预计其效果。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不仅在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还在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基本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的一个重要因素。制度既有普适性也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我国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既立足于本国国情,又参考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本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制度体系。五.提升我国建构国际制度的能力,维护国际制度的合法性权威建立民主、平等、和平的国际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期望,也是国际机制的吸引力所在——只有这样一种制度,才能获得世界各国的尊重,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其中,从而提高国际制度的影响力。另外,维护国际制度的权威与尊严也是保证国际制度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不能履行承诺的国际制度是不可能得到尊重的。一个国家的人员在国际机构中的地位是该国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影响到该国应对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可能获取的利益。如果能够在国际机构中获得权力,那么,一个国家就可以获得对国际制度的影响力,就可以通过国际机制来解决问题,而无须采取强制措施,也无须付出过高代价就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为尽早结束目前的国际金融风暴并避免重蹈覆辙,胡锦涛总书记在G20峰会上指出,对国际金融机构的注资应该坚持权利和义务平衡、分摊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治理结构应该得到改进,要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另外,应该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合理化。这些呼吁正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意义的体认,也体现了中国参与建构国际制度的努力。这样的努力应该继续坚持下去,以提高中国通过柔性手段维护本国利益和世界和平与繁荣的能力。六.提升依靠国际法的能力,以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所谓“谦卑的强权”,就是指虽然拥有强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实力,却仍然尊重他国的利益与意愿,谋求通过协商和对话,争取他国的同意,进而解决国际争端的国家。强大的实力只是通过潜身于情境背后,隐蔽地影响世界基本格局来发挥作用,而不会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显在筹码。这样的做法常常能为主体国赢得世界的尊敬,主体国反而更有可能得偿所愿。正因为如此,欧盟、中国、印度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推崇协商和对话。而美国攻打伊拉克之所以受到国内外的一致反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选择了武力,而非协商和对话机制来解决问题。在以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这个方面,我国一直以来都做得比较好。我国一贯主张用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包括我国和东盟国家关于南沙岛屿问题的争端,我国与日本关于钓鱼岛、东海油气田问题的争端。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也为我们按照相关法则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提供了机会。总体而言,即便在某些特殊的情境之下,我们可能需要改变对策,但是以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大势所趋,是一个不可扭转的时代潮流。因此,我们需要以坚定的态度,提升我国以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能力。七.积极推动公共外交和民间交往在民主国家越来越多,而且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公共外交和民间交往是一个必然选择。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和主流社会人士,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而通过民间交往,也能有效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例如,那些相信在中国人权得不到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士,在与中国民众的交往过程中,就会见证中国经历的迅猛发展,体会到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巨大自由,从而一改他们的错误观念。再比如,美国30多个民间组织成立“公民外交联盟”,向出国的美国公民发放《世界公民指南》,强调“每个公民在每次与人握手时”的权利和责任。由此可见,民间交往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意义是备受重视的。公共外交和民间交往在国际交往场合无处不在,具有广阔的舞台。这类外交可以体现在一次文化展览盛会上,也可以体现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或一次出口产品推介会上,甚至体现在人和人的一次交谈中。因此,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民间人士,都应该要有强烈的外交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为推动国外人士正面理解本国文化和政策而努力。中美两国打开外交关系的大门就是从乒乓外交开始的,中日两国的民间外交对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中国政府在奥运期间放开外国记者来华采访,对促进外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起到了一定作用。八.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全国政协委员陈爱莲说,文化道德、文学艺术、公民素质、思想理念等都是国家软实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实际上,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外化的文化,而国民素质是一个民族内化的文化,更具有现实意义。如果说文化是一国三大主要软实力资源之一,那么作为内化的文化的国民素质,势必构成国家软实力的一项重要资源。虽然我们始终不懈地推动着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提升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客观而言,我们仍然任重道远。例如,单就国民科学素养而言,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仅占所调查人群的1.98%,而根据类似调查方案得到的其他国家和实体的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分别为:美国25%(2005年)、欧盟24%(2005年)、加拿大4%(1989年)、日本3%(1991年)。显而易见,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明显偏低。没有高素质的公民,无论走到哪里,这个国家的人都会被人歧视。国家的强大,经济发达只是一个方面。正如没有人会看得起粗俗的暴发户一样,与他们打交道,看重的可能是口袋里的钱,而不会从心底里去尊重他或是崇拜他。国与国打交道也一样,别人看重我们的市场,捧“热忱”而来,但他们骨子里未必会真正敬仰这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我们的大学能产生像耶鲁牛津这样的大学,像唐朝吸引众多“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一样,那么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将大大提高。九.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吸收传统文化精髓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说明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竞争力。中华文化曾经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繁荣作出巨大贡献,在以合作、说服、渗透为主要特征的软实力竞争时代,在国际矛盾日趋尖锐化的今天,中华文化注重“和谐”的思想,更容易被别人认同和接受,更能体现协调、平衡和包容,具有巨大的亲和力。因此,传统文化在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进程中必将发挥巨大作用。中华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凝结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品格。因此,中华文化又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个性独具的文化容易吸引他人的目光,是形成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源泉。其实,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还具有历史文献和文明遗产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挖掘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参与到世界文化交流之中。在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有两项工作是具有极端重要性的。


幼儿教师必看经典书籍

推荐一:《新手老师上路喽!——幼儿教师入门必读》基本信息:陈娟娟等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全书结合了浅显易懂的图片和文字,把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互结合。将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简明的语言概括总结,给予了新教师明确的提示语指导。推荐二:《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细节69例》基本信息:王明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以案例加分析的形式,生动呈现了从幼儿踏入幼儿园的那一刻,一直到傍晚离园的最后一刻,教师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时的所思、所行、所感。书中的69个故事案例,为新手老师提供了一个个充满智慧、创意的教育方法。推荐三:《幼儿园环境设计与指导》基本信息:陈慧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一线幼师在环境创设中的宝贵经验。秉着“环境应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幼儿一日生活的四大课程有机整合起来,以最通俗易懂、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推荐四:《陪宝宝一起上幼儿园——写给父母的100个入园建议》基本信息:维宁,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从家长的角度,最直接的角度反映了家长关于幼儿分离焦虑、生活自理、人际交往、身体健康、问题行为等方面的心理,并提出了实际的应对策略,对老师同样有宝贵的价值,特别是新手老师指导家园工作时。推荐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基本信息:李季湄、冯晓霞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简介:不仅是对《指南》理念和内容的解读,也是对幼儿学习和发展、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梳理和总结,对教师具有实际和全面的指导意义。为新手老师奠定最根本和专业化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为中国的幼教从业人员打好职业生涯的基石。其他推荐书单:1.《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斯卡雷特,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了解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更好地创设、介入、指导儿童游戏。2.《保育的灵魂》仓桥物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日本幼儿教育之父提出活保育论,透彻理解孩子的心灵,分析不同类型的孩子。3.《你不能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学前儿童的冲突解决》贝齐•埃文斯,教育科学出版社——当孩子们凑在一起发生这样那样的纠纷时,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呢?不妨试试书中的“问题解决法”。4.《你其实不懂儿童心理学——揭示儿童行为表相的背后动机》刘瑮编,南方出版社——浅显易懂,行之有效地告诉你儿童日常行为表象下有着怎样的深层心理机制。5.《幼儿教师临场应变技巧60例》冯伟群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教你灵活应对集体、游戏、生活、大型活动和家园合作中的突发事件。6.《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新蕾出版社——了解儿童成长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秘密7.《答新手幼儿教师120问》刘洪霞,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涉及常规习惯培养、互动环境创设、过程观察指导、家园合作联动、专业能力成长五大领域。8.《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科恩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观察有方法,记录有诀窍。9.《幼儿学习档案——真实记录幼儿学习的历程》[Elizabeth F.Shores & Cathy Grace,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十个好用又专业的幼儿评价步骤,助你成为高效能好教师。10.《体验孩子:宋庆龄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陈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如何关注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本书有答案。资深幼师(3-5)经过3年的经验积累,资深幼师基本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行为的处理方法、家长工作的联系策略有了一定的思考与实践。这一阶段的你也许正迷茫着幼师的职业前景,也许在思考着自身专业发展的突破方法,那么你很有必要读一些书了,希望有你想要的答案。推荐一:《读懂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基本信息:卡西•纳特布朗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重点讨论有关幼儿早期行为模式(图式)的某些特点,并以大量的有关幼儿言语、行动、表征和思维的案例作为解读幼儿思维的证据,其目的在于分析幼儿复杂的行为背后的思维特性,说明幼儿是如何从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读完,你也许会对日常生活中的幼儿的行为会有豁然开朗的认识。推荐二:《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基本信息:丽莲•凯兹,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我们的时代,社会对幼儿教师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与期待。身为幼教工作者,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与角色?本书中,丽莲·凯兹博士通过文字,和您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借助阅读与思考,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推荐三:《家庭、学校与社区》基本信息:钱德勒•巴伯、尼塔•H•巴伯、帕特丽夏•史高利,江苏教育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从家庭、学校与社区在儿童生活中的各种影响谈起,介绍了各方力量在儿童教育中的责任演变,融汇历史和当下,贯穿理论与实践,引用了丰富详实的理论依据和最新的实践研究成果,每章都加入了鲜活生动的案例,并提出了具体实用的建议和可供选择的合作模式,有较强的应用性。推荐四:《爱弥儿》基本信息:作者:卢梭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卢梭自称这不作品是构思20再,执笔3载的产物。通过描述爱弥儿的成长过程,卢梭系统地阐述了以自然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对后世教育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被看作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杜威曾说:“我们现代追求的教育进步,其要点已被卢梭一语道破。”推荐五:《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基本信息:甘第尼、福尔曼、爱德华兹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作为阐释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经典著作,全方位介绍了瑞吉欧教育,带领读者的眼睛越过高墙,开始一次探索儿童、发现儿童、教育儿童以及向儿童学习的奇妙之旅,成为世界各地幼教发展的动力、启发与参考来源。其他推荐书单:1.《做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为你的专业成长支招》莫源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你会发现,幼教工作其实不是献身,而是对幸福的追求和实现。2.《给教师的101条建议》布鲁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来自美国最好的教师培训体系经验总结,助你加入优秀教师行列。3.《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心理咨询的48个典型案例》马志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一本教师心理咨询的典型案例集,帮助你及时调整心态。4.《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裘迪•哈里斯•赫尔姆、丽莲•凯兹,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与开展项目课程和主题活动。5.《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肖川,岳麓书社——助你写出有深度的教育随笔。6.《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塞尔玛·弗雷伯格著,浙江人民出版社——了解学龄前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变化,阐述了对孩子进行“管教”的关键点。7.《发现孩子的性格优势:国内第一本儿童九型人格识别书》金祥淑,中信出版社——全球公认最权威、最科学的性格分析法,广泛用于多国教育教学中。8.《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作家出版社——许多经常忽略的小事,正是教育的良机,对家长,对老师都很实用。9.《孩子,你很重要》本·富尔曼,中信出版社——五大法则教你怎样用柔和、尊重的方式教养孩子。10.《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盖伊•格朗兰德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熟悉幼儿游戏后,教你如何通过提问、建议、材料等引导幼儿游戏水平的再提升。


适合幼师看的书有哪些?

推荐一:《新手老师上路喽!——幼儿教师入门必读》基本信息:陈娟娟等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全书结合了浅显易懂的图片和文字,把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互结合。将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简明的语言概括总结,给予了新教师明确的提示语指导。推荐二:《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细节69例》基本信息:王明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以案例加分析的形式,生动呈现了从幼儿踏入幼儿园的那一刻,一直到傍晚离园的最后一刻,教师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时的所思、所行、所感。书中的69个故事案例,为新手老师提供了一个个充满智慧、创意的教育方法。推荐三:《幼儿园环境设计与指导》基本信息:陈慧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一线幼师在环境创设中的宝贵经验。秉着“环境应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幼儿一日生活的四大课程有机整合起来,以最通俗易懂、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推荐四:《陪宝宝一起上幼儿园——写给父母的100个入园建议》基本信息:维宁,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从家长的角度,最直接的角度反映了家长关于幼儿分离焦虑、生活自理、人际交往、身体健康、问题行为等方面的心理,并提出了实际的应对策略,对老师同样有宝贵的价值,特别是新手老师指导家园工作时。推荐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基本信息:李季湄、冯晓霞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简介:不仅是对《指南》理念和内容的解读,也是对幼儿学习和发展、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梳理和总结,对教师具有实际和全面的指导意义。为新手老师奠定最根本和专业化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为中国的幼教从业人员打好职业生涯的基石。其他推荐书单:1.《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斯卡雷特,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了解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更好地创设、介入、指导儿童游戏。2.《保育的灵魂》仓桥物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日本幼儿教育之父提出活保育论,透彻理解孩子的心灵,分析不同类型的孩子。3.《你不能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学前儿童的冲突解决》贝齐•埃文斯,教育科学出版社——当孩子们凑在一起发生这样那样的纠纷时,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呢?不妨试试书中的“问题解决法”。4.《你其实不懂儿童心理学——揭示儿童行为表相的背后动机》刘瑮编,南方出版社——浅显易懂,行之有效地告诉你儿童日常行为表象下有着怎样的深层心理机制。5.《幼儿教师临场应变技巧60例》冯伟群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教你灵活应对集体、游戏、生活、大型活动和家园合作中的突发事件。6.《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新蕾出版社——了解儿童成长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秘密7.《答新手幼儿教师120问》刘洪霞,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涉及常规习惯培养、互动环境创设、过程观察指导、家园合作联动、专业能力成长五大领域。8.《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科恩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观察有方法,记录有诀窍。9.《幼儿学习档案——真实记录幼儿学习的历程》[Elizabeth F.Shores & Cathy Grace,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十个好用又专业的幼儿评价步骤,助你成为高效能好教师。10.《体验孩子:宋庆龄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陈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如何关注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本书有答案。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办学优势

 优势一:精干高效、团结务实的管理团队   重管理,创造领先水平:学校实行工作、学习、生活集中管理制度,建立全方位管理体系,为师生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小学部有学生3200余人,包括年级组长在内的管理人员16人。这16位管理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具有专业的管理思想和过硬的管理能力,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精诚团结的合作意识。   优势二:一流的师资队伍。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学校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广纳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了优秀的教师群体。其中,省级学科带头人 2人,市骨干教师5人。10位教师曾参加省、市赛课获得一等奖。他们热爱教育,乐于奉献,在育人天地率先垂范;他们刻苦钻研,勤于耕作,在教学领域尽展风采。   优势三:“新教育实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该校于2004年7月成功加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荣获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称号,成为遂宁市唯一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教师积极开展“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构筑理想课堂”的研究活动,每天在“新教育实验”门户网站“教育在线”上交流教育随笔,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共享学习和实验的快乐。很多学生也在“教育在线”上学习、交流。“新教育实验”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   优势四:温馨的人文环境。   新颖别致的校园建筑,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现代化的办学条件为学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该校是全市唯一一所能提供小学全寄宿学生管理服务的学校,也是全市唯一一所有高标准、现代化的塑胶运动场的学校,为小学生提供了舒适的活动场地。   优势五:优质的教育服务。   实施与教育并存的生活教育。学校配备了专业的生活指导教师,对全寄宿学生精心呵护、体贴入微,注重对学生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生活情感、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   优势六: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该校对小学生的评价不是只凭一张成绩单论学生的好坏,而是从评价的内容和形式都作了全方位的改革,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内容涉及到情感态度,综合素质,学业成果等方面。如学业方面,语文学科增加了写字、朗读、口语交际测试,同时把学生参加活动也纳入评价学生的范畴,如“七彩生活作文大赛”“趣味数学知识竞赛”等。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家长、老师。   优势七: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彰显学生的个性。   为了深化素质教育,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学生的特色发展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利用周一至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时间,在小学部开设美术(儿童画、书法、手工制作)、体育(武术、健美操、乒乓球)、音乐(合唱、舞蹈、竖笛)、英语口语交际活动、语文(阅读、演讲)活动、趣味数学和思维训练活动等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彰显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优势八:英语启蒙教育。  从学前班起就开设英语课,按照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合理设置长短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每年一届的“英语节”,定期举办“英语角”“英语文化村”活动,为孩子创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每期举行英语口语交际测试与笔试相结合的评 价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已具备良好的英语知识基础及良好的口语能力。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办学成果

 孩子们的进步是惊人的,在全国优质教育及名师成长展示培训会上,孩子们面对几百名专家、学者和长辈,出口成章、侃侃而谈,赢得了与会人员雷鸣般的掌声。2002、2003连续两年该校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大赛,均获二等奖(这一成绩在整个东三省无出其右)。2003年9月,一实验小学三名选手赴京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挑战800”活动,其出色的表达、优雅的气质和丰富的知识在全国引起了轰动。目前,一实验小学的毕业生受到众多中学的青睐,他们一致反映:该校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思想单纯、品质高尚、思维灵活、适应能力强。  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为学校铺就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学校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先后被省教委评为精神文明示范学校、省素质教育示范校、省教育科研示范校、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质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反馈教学先进单位、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学校、国家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研究优秀学校、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少先队被全国少工委授予“雏鹰大队”称号。学校有关整体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和论文多次在《人民教育》、《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报刊上发表。2004年9月,学校通过与大连万达集团合作,成功创办了一实验小学东校区,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以名师战略和校园文化建设为动力,师德风貌和专业化水平两个方向齐头并进,使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渐入佳境。在师德建设工作中,学校多年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吉林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市课改先进单位,学校党总支连续三届被评为教育系统标兵党总支。   目前,学校又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四年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2006年5月该校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该校的文化建设成果还通过中央电视台金螺号节目向全国展播。学校正以此为契机,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努力成为吉林市“和谐普惠”的教育发展事业中永不停歇的生力军。  百年耕耘路,硕果满枝头。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这所古老的学校,历经几番坎坷,迎来几度辉煌。今天她沐浴着 新世纪的曙光,再次焕发出了新的青春活力。伴着科教兴国的号角声,踌躇满志的一实验人,开始了向网络进军的征程。这是一次公平的竞争,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为着同一个神圣的目标,沿着信息高速公路,义无返顾地前进;这是一次庄严的验证,一实验小学百年涵咏的文化之萌将在全体教师的热情与心血的浸润下,再次绽 开鲜艳的奇葩;这是一次真正的超 越,抓住机遇,抢先一步,就有可能使 我们的未来领先一个时代;这是一 次彻底的升华,在新的形势下,所有的业绩都将在一夜之间黯然失色。辉煌只能属于过去,成功永远属于 未来。太阳的光辉,正在穿透云层;春天的气息,正在冰下运行;事业的希望,正在我们奋斗的脚步声中呈现!

有什么书籍适合幼师教师来看的?

《有力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学习的策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与幼儿互动,但并非所有的互动都是积极有效的。互动结果与互动初衷背道而驰的例子比比皆是。本书作为全美幼儿教育协会的经典读物,提倡把幼儿园日常互动变成“有力的互动”,强调关注集体中的个别幼儿,指出教师应通过与幼儿进行有意识的、有目的的交流,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幼儿最大的学习机会存在于师幼互动的时刻,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收获有力的师幼互动的策略和技巧,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增强教学自信心。


上一篇:资产系统

下一篇:守护者雕像 瑞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