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第安纳州枪击

时间:2024-03-13 01:09:28编辑:奇闻君

美国每年都有发生校园枪击案,可为什么不禁枪

按照美国宪法规定,公民有拥有枪支的自由,这无形中助长了美国枪支泛滥。2003年,联合国对美国的武器调查显示,美国当年拥有枪支的数量在2.38亿支到2.76亿支之间,已经成为全球公开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数量之巨达到几乎人手一支的水平。枪支管理已经成了每次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必须谈及的话题,反对禁枪的人大都来自国家步枪协会,这个组织的成员都是禁枪的坚定反对者。 多年来,国家步枪协会阻止了多起限制枪支拥有权的提案,他们坚持认为拥有枪支的自由是人民惟一可以与压迫的政府抗衡的护身符,并拿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不可侵犯人民拥有武器的权利”作为自己的法律依据,认为政府无权告诉人们他们可以拥枪的数量和种类。反对禁枪的人认为“枪不会杀人”,只有“人才会杀人”。

校园枪击案的美国著名校园枪击案案例

1999年4月20日,两名学生持枪袭击了美国科罗拉多州哥伦拜恩中学,在打死12名学生和1名教师后自杀。2005年3月21日,明尼苏达州一个印第安人保留地内一名16岁学生打死自己的祖父母后又闯进当地一所高中校园,开枪打死7人,打伤15人,然后自杀。2005年11月8日,田纳西州坎贝尔县中学发生一起校园血案,一名14岁中学生开枪将一名校长助理打死,校长和另一名校长助理身受重伤。2006年8月24日,佛蒙特州奇滕登县一所小学发生枪击案,一名枪手在学校内外打死2人、打伤3人后开枪自伤,最后被警察逮捕。2006年10月2日,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县一所社区学校内发生枪击事件,5名女生死亡,凶手饮弹自尽。2007年4月16日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发生的两次枪击事件,连同凶手在内,共有33人死亡,并至少造成23人受伤。它是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校园枪击案,也是美国建国200多年来最严重的枪击事件,死亡人数超过了1991年死亡24人的露比餐厅枪击案。枪击案的凶嫌,据指认为韩裔学生赵承熙,他在弗吉尼亚州长大,并且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四年级主修英文的学生。他最后在诺理斯教学大楼中自杀身亡。 2008年2月14日,一名男子在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演讲厅向人群开枪,打死5人,打伤18人。凶手随后自杀。2012年4月2日,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一所大学发生枪击事件,造成7人死亡,另有多人受伤。2012年4月11日,洛杉矶南郊的南加大校园附近,两名中国留学生在车中遭枪击身亡。2012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纽敦市一所小学发生恶性枪击案,造成至少28人丧生,其中20人是年龄在5到10岁之间的该校学生。在圣诞假期临近之际,这场血腥枪杀案令美国社会陷入震惊和悲痛之中。根据美国媒体对案情的追踪报道,20岁的男性犯罪嫌疑人亚当・兰扎。与兰扎一家相识的朋友们表示,兰扎是一个“问题青年”,其母亲南茜对他要求非常严厉。本案兰扎先在家中枪杀了自己的妈妈南茜・兰扎,然后携带南茜购买的四支枪进入学校,血洗了两间教室,在杀死20名儿童和6名成人后自杀,这是美国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校园枪击案之一。 以上新闻来自网站:新华网 2013年10月21日,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市附近的斯帕克斯初中发生枪击案,造成2人死亡、2人重伤。枪击案发生在当地时间早上7时15分左右,正逢该校刚刚开课时间。枪手是一名13岁的学生,他手持一把父母的半自动手枪射杀了2名均为12岁的学生,1名男老师为了保护学生而被打死,枪手最后饮弹自尽。沃肖县学区发言人查尔斯·拉恩说,斯帕克斯初中及与之相邻的一所小学的全体师生已疏散到斯帕克斯高中,学校均已停课。

在德国被杀的中国女留学生凶手是什么关系

中国留学生枊乾中国留学生被加拿大色情演员奸杀吃尸案件调查取得进展,警方于23日抓获一男一女两名犯罪嫌疑人,两人是一对情侣,均为20岁,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还有其他嫌疑人。检方认为,这是一起性犯罪案件,两名嫌疑人涉嫌谋杀。目前尚不清楚嫌疑人作案具体动机和细节,案件调查仍在进行中。另外看看过去5年的出国留学生新闻报道的一些数据总结:5年来已发生至少15起中国留学生遇害事件。2012年6月1日,加拿大蒙特利尔警方证实,来自中国武汉的留学生林俊于5月24日或25日遇害,加拿大籍嫌犯马尼奥塔将其杀害后残忍分尸。6月4日,马尼奥塔在德国柏林被警方逮捕。在沉痛哀悼之际,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安全状况也愈发引人关注。以下为近年发生的中国留学生遇害事件盘点:2007年10月,年仅22岁的中国女留学生在澳大利亚西部城市珀斯遇害。2008年3月,多名巴黎的中国留学生与当地青年发生冲突,在打斗过程中,一名来自天津的留学生被人用刀刺伤,不治身亡。2008年8月,英国纽卡斯尔市警方在市内一个寓所中发现一对被害情侣,男生是来自中国大连,女生是湖南怀化人,凶手是来自大连的曹光辉。2008年9月,北京女留学生田园在位于加拿大北约克的寓所内遇刺身亡,案件至今未破。2008年10月,在澳洲悉尼的18岁女留学生魏了在自己寓所内遭性侵后坠楼身亡,罪犯是一名澳洲男子。2009年1月,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学院中国女留学生杨欣(音译)被男留学生朱海洋杀害。2009年7月,一名陈姓中国女留学生在韩国大田住处被害。2009年10月,日本同志社大学女留学生许今莲被其同居男友杀害。2010年5月,在美国法拉盛留学的黑龙江女生姚宇,在返回住处途中,遭到醉酒的嫌犯克鲁斯奸杀。2010年6月,18岁的中国女留学生李佳懿在失踪两周后,尸体被新西兰奥克兰警方发现。凶手是两名中国男性。2011年3月,一名25岁的上海女孩陈豪在瑞典街头被杀,犯罪嫌疑人是同样来自上海的男同学。2011年4月,多伦多大学的23岁女留学生柳乾在住所被杀害,下体有遭性侵痕迹。2012年1月,台湾留学生林芷滢、朱立婕在日本被杀,凶手是同为台湾留学生的张志扬。2012年4月,南加州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瞿铭与吴颖,于大学附近被抢劫并枪杀。告知我们的信息如下:1.留学有风险2.融入当地社会有代价3.华人或亚洲女性对欧罗巴人种有吸引力4.出门在外,安全重要5.歪果仁审美有差异6.这些类似的女生不自尊自爱自重(无歧视偏向)

中美家庭文化差异

2007-2-2 作者:曾芝兰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1月
[摘要] 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对其日后良好习性的养成和智力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显著差异,如在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上,我国家长大多处于统治地位,而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平等相处;在育儿观上,中国家长大都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而美国家长更看重提高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中国家长喜欢包办替代,而美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这些差异导致了两国儿童成人后在生存适应能力上的明显差距。正确认识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家庭教育;育儿观;传统;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很多差异,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看过《刮痧》这部影片的观众一定会注意到其中一个场景:一位中国父亲在看到自己儿子丹尼斯与他的外国老板的儿子打架时,让丹尼斯向老板的儿子道歉,遭到拒绝后给了自己儿子一个耳光。这位父亲这样做是出于对他老板的尊敬,隐含的意思就是“因为你的缘故我才惩罚我的儿子”。但这一幕却让他的老板感到特别吃惊,很迷惑为什么一个父亲要通过打自己的儿子来表示对别人的歉意?这就是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的一个明显差异。[1]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强调仁爱与服从,而美国家庭则注重公正和自由。中国家长通常喜欢“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理性来干涉孩子们的自然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美国家庭则更重视孩子们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其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两种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

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受传统的家庭观念影响,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父母对孩子的教导可以持续到孩子长大以后许多年。另外,在中国人的逻辑中有这么一条,即“长者恒为师”,在家庭中,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这就在家庭内部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的不平等,儿童也由此学会了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懂得了父母比朋友重要,长者是权威的象征。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慢慢习惯了在多重规则下生活。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许多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并加以重点保护,孩子成了中心人。对孩子采取百依百顺的态度,好吃的让孩子独享,该让孩子做的却由父母包办代替了。他们过分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生活上过分优待孩子,经济上过多偏重孩子,这就造成家庭关系的另一种不平等。

而在美国家庭,家长更注重自由与平等的相处。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的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言有独到之处,父母还会给以适当的奖励。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

二、两种不同的育儿观

中国式家庭教育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职业,能否在顺境中度过一生。基于这种期盼,很多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更好,父母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愿意。为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特别关心孩子的智商,为了能让孩子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却很少考虑,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2]与此相比,美国家庭的育儿观有很大不同,他们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基于这种观念,他们十分重视孩子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注重培养锻炼他们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所谓锻炼是多方面的,诸如劳动锻炼、意志的锻炼等。但最根本的是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和劳动能力的锻炼。通过劳动,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自身的能力特长,增长才智,并养成刻苦、节俭的好品质。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促其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由于育儿观上存在着根本差别,使两国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方面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点:

1.生活上的包办代替。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包办代替,不让孩子沾家务活的边。这种包办横向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纵向延伸到孩子长大成人。于是出现了小学生还要家长接送,中学生还要家长洗衣服,大学新生入学还要家长护送。

2.社交上的过度保护。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于是限制孩子与外界的接触,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数家长采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其他孩子的办法。

3.经济上的放任。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连经济拮据的家庭,家长也要勒紧裤带省下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不少小学生都拥有手机、数码相机、MP3等高档消费品,这无形中助长了他们奢华浪费的习惯。

4.学习上的过于严厉。与生活、经济、社交上的纵容相比,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却要求很高,甚至达到一种苛刻的程度。古往今来,应试教育一直深深桎梏着中国家长们的思想,导致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能否考取高等学府视为孩子成材的惟一标准。当孩子出生后就以天才的标准来要求、教育孩子。[3]平时,孩子在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又让孩子再做一套同步练习题,以求巩固。弄得孩子精疲力尽,一旦孩子辜负了他们的期望,那只能通过打骂这一招来解“恨铁不成钢”之怒。

而美国家长从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进行。所谓放手,就是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设法给他们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父母除了照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如游玩、学习都让孩子自主选择。如让他们从小就有存放个人衣服、玩具和学习用品的地方,自己收拾整理房间,布置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父母决不替孩子包办,顶多在一旁提醒参谋。[4]所谓不放任,一般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宁苦而不娇。家长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第二,家富而不奢。美国许多家庭,对孩子的零花钱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基本原则是:定期发给,数额多少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而定。第三,严教而不袒。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此外,美国家长大都对孩子的学习不施加太多压力。他们的观点是:孩子对感兴趣的知识自然会努力去学,为什么要强制他们去做本不愿做的事情呢?强拗着去做,反而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人生道路要让孩子自己去走。成功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家长拿出时间跟孩子以平等的态度进行沟通、交流,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在尊重和鼓励中成长。

四、两种不同的教育结果

由于育儿观和教育方法的不同,其教育结果也表现出明显不同。美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这体现在:(1)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挣钱来读书。有的人把钱赚够了才进学校读书,也有人一边打工、一边读书,或读读停停,花十几年时间拿个博士学位。孩子们认为,长这么大还伸手向父母要钱很不光彩,会被人家瞧不起,让人觉得无能。所以必须工作,才能做到经济上独立。(2)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美国不少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参与当家理财,通过亲身体验使他们深知金钱来之不易,从而养成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好习惯。(3)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领。由于从小的艰苦磨炼,美国孩子更能吃苦,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这些素质和技能,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相反,中国的儿童、青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业成绩上不亚于西方,但普遍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主意识,依赖性强,做事被动胆怯,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差;怕苦怕累,只要求别人照顾,却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懂得尊敬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

综上不难看出,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育儿观和教育方法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孰优孰劣非常清楚。要提高未来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这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做起。因为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我国的家庭教育受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影响,无论从家长的价值观、育儿观看,还是从家庭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看,儒家思想影响至深。然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中某些传统观念、手段及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在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的辉煌结晶的同时,也吸取西方国家的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自觉转变家庭教育中的落后观念,扩展家庭教育的领域,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改善教育的手段、途径和方法,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我们才能造就出非凡的下一代。


关于1965年美国印第安纳州发生的虐待儿童事件详情。

Sylvia Marie Likens(January 3, 1949 - October 26, 1965),印第安纳州一起谋杀案的被害人。年仅16岁的她被Gertrude Baniszewski,Gertrude的孩子和其他邻居的孩子共同虐待致死。负责这起事件的检察官称它为“发生在印第安纳州的最可怕的犯罪事件”。
   Sylvia是游行嘉年华工人Betty和Lester Likens的孩子。由于Likens夫妇工作的原因,这个家庭总是不断的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父母外出时,Sylvia经常被留在亲戚家里。
   1965年7月,Likens夫妇将16岁的Sylvia和15岁的妹妹Jenny寄宿在Gertrude Baniszewski家。Sylvia和Gertrude Baniszewski的女儿Paula在同一所学校,两家人也经常在星期天的教堂相遇。Gertrude Baniszewski是一个面容憔悴、身材瘦弱的女人,她患有哮喘病和忧郁症,在几次失败的婚姻之后,独自抚养着7个孩子,过着贫苦的生活。Likens夫妇对Gertrude并没有很清楚的了解,但还是放心的把孩子交给了她。两家人协商好,作为报酬,Likens夫妇每个星期支付给Gertrude 20块钱。
   然而第一笔钱就没能及时到达,Gertrude十分愤怒,她将怨恨发泄到了两个女孩身上,狠狠的殴打了他们。此后,口头和身体的虐待成了家常便饭。
   不久,1965年8月开始,Gertrude就集中对付Sylvia: 指责她偷了家里的糖果,以此为由殴打她(而实际上,糖果是Sylvia是自己在商店买的)。在知道Sylvia曾经有一个男朋友后,咒骂着羞辱了她,说她是妓女,经常与男生鬼混,还怀了孕。(实际上,那个时候怀孕的是她的女儿Paula)。
   Gertrude还让她的孩子们一起折磨Sylvia,甚至强迫Jenny打她的姐姐。
   Paula怀孕的消息在学校传播开来,还有传言说Stephanie和Paula在卖淫。Gertrude认定是Sylvia在散播谣言,鼓动Stephanie的男朋友——Coy Hubbard,和另外一个邻居的孩子——Richard Hobbs一起“教训”Sylvia。他们把香烟烫在她的身上,迫使她在一群男孩子面前脱掉衣服,还将一个可乐瓶塞入到她的阴道。
   一次,Sylvia为了上体育课而偷了体操服。Gertrude立刻将Sylvia从学校拖回了家,痛打一顿。Sylvia被推下楼梯,锁在了地下室。从此再也没有走出过这个地方。
   随之而来的是持续的虐待与折磨,Gertrude的孩子们以此为乐。更为残忍的是,Gertrude用烧热的针在Sylvia的肚子上刻上了“I'm a prostitute and proud of it。”(Gertrude只写了开头,剩下的是Coy Hubbard完成。)
   Sylvia在这种酷刑下越来越虚弱。她曾试图逃跑,立刻就被发现了。作为惩罚,Gertrude不许她使用厕所,并且只给她饼干果腹。
   令人寒心的是,Baniszewski家的邻居——Phyllis和Raymond Vermillion,他们在1965年8月搬到Baniszewski家的旁边,立即就注意到了Sylvia受到的虐待,但是他们不但没有出面制止,甚至从没有向警察或其他任何人提起过。
  1965年10月26日,在多次殴打后,Stephanie和Richard Hobbs发现Sylvia没有了呼吸。Stephanie试图给她做人工呼吸,但已经来不及了。Sylvia死于脑出血,休克,和营养不良。
   Gertrude让 Richard报了警。警察到达时,Gertrude交出了几天前强迫Sylvia 给她父母写的信。这封信上说,她与一些男孩发生性关系来换取金钱,他们把她拖上了汽车,殴打她,用烟烧她,并在她的皮肤上刻下了字。就在警察离开前,Jenny冲了出来,对他们说,带我离开这里,我就告诉你们所发生的一切。   在审判中,Gertrude拒绝承认她对Sylvia的死负有责任,以精神错乱为由申请无罪。为孩子们辩护的律师说他们是受到了Gertrude的驱使。Gertrude辩解说,她是由于身体状况恶劣,加上管理孩子的压力,才变得如此不清醒。
   当Marie,Gertrude 11岁的女儿作为目击者被带上法庭时,她承认她和Hobbs用针在Sylvia的身上刻字,并且说她看见她的妈妈多次殴打Sylvia,还强行将Sylvia关进了地下室。
  1966年5月19日,法庭宣判Gertrude Baniszewski为一级谋杀罪,她虽逃过了死亡的惩罚,但被判终身监禁。Paula,被判二级谋杀罪,同样处以终身监禁。Richard Hobbs, Coy Hubbard 和John Baniszewski 分别获刑2到21年。
   1971年,案件再次审理。Paula承认了故意杀人罪,于两年后获释。Gertrude Baniszewski再次被判为一级谋杀罪。她在狱中表现良好,尽管公众强烈反对,她还是在1985年获得了假释。
   之后,Gertrude Baniszewski改名为Nadine van Fossan 并搬到了衣阿华州,1990年6月16日逝世。当Jenny从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时,她给她的妈妈写信说:Some good news. Damn old Gertrude died. Ha ha ha! I am happy about that.


请帮我找一下《美国田园下的罪恶》这部电影的背景资料

一部很特别的电影,之所以称其为‘特别’是因为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已经无法用‘好与不好’,甚至不能用‘喜欢或不喜欢’来形容了。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一对14、5岁的姐妹被父母暂时寄养在一个精神有些问题的单身母亲家里(显然女孩们的爹妈不知道这点)。这对姐妹住进她家后因为一些误会导致了这位变态母亲对西尔维娅(姐妹中的一个)长达两个多月的变态折磨并最终将其折磨致死。片中的西尔维娅由好莱坞天才少女艾伦佩吉主演,事实上她应该也是演绎该角色的不二人选(还记得06年那部《朱诺》吗?),而且小小年纪的她还很有敬业精神,据说在影片拍摄期间为了更加符合影片中西尔维娅的形象佩吉几乎不吃任何东西。每次导演因为担心她的身体原因而建议她进食时,艾伦总会说:“我不吃,因为西尔维娅不会有东西吃。”,光凭这点应该就能拿个职业道德奖了吧(尤其是相比国内某些喜欢找‘裸替’的打牌来说更是如此了。)!至于佩吉在影片中的表现到底如何,看看影片海报中她那双包含恐惧和幽怨的双眼就可见一斑了。另外凯瑟琳吉娜所扮演的那位变态母亲也令人印象深刻,事实上她是演得那么好,好到就是在影片中活活绞死她我也觉得太轻。(呵呵,是不是我也有点变态啊?)最后,对于本片导演我并不熟悉,之前好像也基本没有看过他的任何作品。不过单从本片来看,我个人感觉这位导演的功力还是很高深的。整部片子以佩吉作为旁白开场,叙述过程中将庭审和案件发生的过程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同时影片开头那句‘本片改变自真实故事,影片中所有证词都来自法庭记录。’给了观众一个超级心理暗示,以至于导演最后玩的那个幻觉成功地将观众们一路紧揪的心从略微的曙光中再次彻底敲碎。所以说,如果你是劳累了一天下班后想要看部片子放松一下的话建议你不要看这部片子,因为影片令人心碎的情节和压抑的氛围未必会让你得到任何的放松。不过这的确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片子,但绝对不应该再看第二遍(至少我不会)。


美国历史上一共有几位总统死于暗杀谁

  历史上,美国总统遇刺几乎成为一个传统诅咒,细细算来,共有9位总统曾遭遇暗杀,其中有4位因此丧生:
  美国第16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1861年和1864年连任总统)是美国第一位遇刺身亡的总统。林肯被美国人称为"最佳总统"。1862年,林肯总统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他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并领导联邦政府和军队击败了南方种植园主的武装叛乱。这场战争即著名的美国南北战争。林肯支持全美国永远废除奴隶制的言论和行为受到了美国人民尤其是黑人的拥戴,却遭到南方奴隶制维护者的极大憎恨。1864年林肯在总统连任竞选中获胜。1865年4月14日,林肯参加为庆祝南北战争胜利的活动去福特剧院看戏时,演员威尔克斯·布恩在包厢后射击,击中林肯头部。布恩受伤逃到弗吉尼亚一座燃烧的谷仓中,被联邦军队拖出,重伤致死,同谋的三男一女被处决。林肯于次日凌晨死去。
  第二名死于枪下的总统是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尔德(1831―1881,美国第20位总统)。他是共和党提名大会上的折衷人选,在党内派别相互妥协的情况下于1880年当选的总统。加尔菲德一直成为共和党内两派的争夺者,而他本人也态度暧昧。由于对官职分配不均,1881年7月2日,加菲尔德在华盛顿一个火车站上被共和党顽固派分子查尔斯·吉托开枪吉中,9月19日,加菲尔德不治身亡。吉托于次年被处绞刑。
  1901年9月6日,年轻的无政府主义者利昂·乔尔戈什趁威廉·麦金莱总统(1843―1901,第25位总统,1896年当选)于纽约布法罗举行的泛美博览会上与人握手之际,开枪击中总统。8天后麦金莱身亡。他成为第三名死于枪下的美国总统。虽然他在被抬上救护车前还断断续续他说"不要伤害他",但凶手还是于当年12月被电刑处死。
  第四位就是第35位总统约翰·肯尼迪(1917―1963,1960年当选),他也是美国寿命最短的总统。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的车队通过达拉斯市区,被狙击者开枪打中。凶手是谁以及暗杀细节至今说法不一。被逮捕的刺客两天后在监狱中被杀。肯尼迪之死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


美国史上有哪些总统被刺杀?

美国史上被刺杀总统有4位,分别是:1、林肯1865年被南方奴隶主谋杀。2、加菲尔德在上任半年后的1881年被一个谋官未成者暗杀。3、威廉·麦金莱1901年在布法罗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4、肯尼迪1963年11月22日在达拉斯遇刺身亡。美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缩写POTUS)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三军统帅,有时被称为Mr. President、The Honorable以及Excellency。美国总统的权力与影响力极大,不仅影响国内,更是影响世界其它国家。美国总统有着很大的实权,以行政权、军权为权力中心,总统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美国总统官邸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被称为“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被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美国总统乘坐的坐骑,历来被称作“美国一号”。官方的进行曲是《向统帅致敬》。拓展资料:美国历任总统:1、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89年4月30日—1797年3月4日 无党派2、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1797年3月4日—1801年3月4日 美国联邦党3、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801年3月4日—1809年3月4日 民主共和党4、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1809年3月4日—1817年3月4日 民主共和党5、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1817年3月4日—1825年3月4日 民主共和党6、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1825年3月4日—1829年3月4日 国家共和党7、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1829年3月4日—1837年3月4日 民主党8、马丁·范布伦(Martin van Buren)1837年3月4日—1841年3月4日 民主党9、威廉·亨利·哈里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1841年3月4日—1841年4月4日 辉格党10、约翰·泰勒(John Tyler)1841年4月4日—1845年3月4日 辉格党11、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James Knox Polk)1845年3月4日—1849年3月4日 民主党12、扎卡里·泰勒(Zachary Taylor),1848 年6 月7 日-1848 年8 月9 日 辉格党13、米勒德·菲尔莫尔(Millard Fillmore)1850年3月4日—1853年3月4日 辉格党14、福兰克林·皮尔斯(Franklin Pierce)1853年3月4日—1857年3月4日 民主党15、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1857年3月4日—1861年3月4日 民主党16、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61年3月4日—1865年4月15日 共和党17、安德鲁·约翰逊(Andrew Johnson)1865年4月15日—1869年3月4日 民主党18、尤里西斯·格兰特(Ulysses Grant)1869年3月4日—1877年3月4日 共和党19、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Rutherford B. Hays)1877年3月4日—1881年3月4日 共和党20、詹姆斯·加菲尔德(James Garfield)1881年3月4日—1881年9月19日 共和党21、切斯特·艾伦·阿瑟(Chester A.Arthur)1881年9月19日—1885年3月4日 共和党22、格罗佛·克利夫兰(Stephen Grover Cleveland)1885年3月4日—1889年3月4日 民主党23、本杰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1889年3月4日—1893年3月4日 共和党24、格罗佛·克利夫兰(Stephen Grover Cleveland)1893年3月4日—1897年3月4日 民主党25、威廉·麦金利(William McKinley)1897年3月4日—1901年9月14日 共和党26、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901年9月14日—1909年3月4日 共和党27、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1909年3月4日—1913年3月4日 共和党28、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1913年3月4日—1921年3月4日 民主党29、沃伦·甘梅利尔·哈定(Warren Gamaliel Harding)1921年3月4日—1923年8月2日 共和党30、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1923年8月2日—1929年3月4日 共和党31、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1929年3月4日—1933年3月4日 共和党32、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1933年3月4日—1945年4月12日 民主党33、哈里·S·杜鲁门(Harry S.Truman)1945年4月12日—1953年1月20日 民主党34、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Eisenhower)1953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 共和党35、约翰·肯尼迪(John F.Kennedy)1961年1月20日—1963年11月22日 民主党36、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1963年11月22日—1969年1月20日 民主党37、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1969年1月20日—1974年8月9日 共和党38、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1974年8月9日—1977年1月20日 共和党39、吉米·卡特(Jimmy Carter)1977年1月20日—1981年1月20日 民主党40、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1981年1月20日—1989年1月20日 共和党41、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1989年1月20日—1993年1月20日 共和党42、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1993年1月20日—2001年1月20日 民主党43、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 Bush)2001年1月20日—2009年1月20日 共和党44、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2009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 民主党45、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2017年1月20日—今 共和党参考资料:美国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国家元首)百度百科

上一篇:中证百度百发策略100指数

下一篇:suit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