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无心法师》小说的内容简介/剧情介绍,岳绮罗是贯穿小说全部的吗?
小说有四部,猪脚无心不会老,也不会死,但是会饿会痛,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每一百年沉睡一次,醒了记忆就清空了,沉睡的时候白琉璃会照顾他,所以说,流水的女主,铁打的白琉璃。
第一部分:(民国篇)无心遇到了逃婚出门的姑娘月牙,两人为了求生,搭伴去军阀顾大人家捉鬼,结果不慎触动机关,放出了封印百年的妖人岳绮罗。岳绮罗深爱无心,双方展开了残酷的斗争与追逐,最后岳绮罗设计害死了无心所爱的月牙(月牙20岁被岳绮罗指示张显宗杀死了),无心悲愤难言,拼死重新封印了岳绮罗,然后告别已成为好友的顾大人,独自离去。
第二部:(抗战)遇上一对有钱人家的姐弟,帮人家捉妖等,和姐姐马塞维打打闹闹过完一生(赛维姐弟没有撑过三年饥荒死了),同时这部出现白琉璃,无心的朋友,是个巫师;
第三部:(“文革”)救了一只萝莉,结果萝莉是一遇无心误终身,无心归隐山林,结果萝莉单身一辈子。同时这部出现第一部地缚灵与岳绮罗混合体的转世;
第四部:(现代)无心被炸成肉块, 碰上个妄想症患者,无心被炸成肉块恢复期时, 把无心当儿子养, 无心也认这爹 ,然后泡了爹的姐姐(好混乱),彻底消灭岳绮罗。
佛教中的南岳(越?)武帝是谁?
您说的是皇帝菩萨,南梁武帝
崇信佛教的梁武帝
南朝梁武帝萧衍(502-549年在位),自幼博读儒家经书,废齐建立梁朝后,一方面重用士族,同时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倡儒学和佛教。
梁武帝原来曾信奉道教,即位后下诏舍弃道教信仰,改奉佛教,并且劝群臣也信奉佛教,谓:"公卿百官、侯王宗族,宜反伪就真,舍邪入正"。(《弘明集》卷四载<叙梁武帝舍事道法>)他在位期间,大力提倡和支持佛教。
1)优待僧人,奖励佛学研究,与当时著名的学僧有着密切的交往,在他鼓励和支持下,涅盘、成实、般若三论等学派很快发展起来。他下令让众多学僧编纂佛教典籍,其中著名的有《大涅盘经集解》等。
(2)广建寺院,盛造佛像。规模巨大的大爱敬寺、智度寺、同泰寺等都是在他主持下修建的。他经常在这些寺院举办盛大的法会,给予寺院以巨额的施舍。
(3)自己虽以"皇帝菩萨"自居,但又四次舍身同泰寺"为奴"。当然,他舍身寺院并非真的要当和尚或为寺院作奴仆,而只是作出的一种姿态,借以唤起广大佛教信徒对他的虔敬感情。他每次舍身都由朝廷群臣拿出巨额的钱财将他"赎"回。
(4)他在位期间过着在家居士的生活,并且花费大量时间从事佛教研究和著述,特别对《般若经》、《维摩诘经》研究最多,有时亲自上台向僧俗信众讲经。所著《立神明成佛义记》,将佛性解释为"神明"(意为灵魂),认为通过断除情欲的修行使它达到清净,便可达到解脱。
(5)根据大乘经典,下令僧尼不仅不可吃酒,而且严禁食一切动物的肉,否则将以国法、僧法惩罚。此前,佛教戒律规定僧尼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吃肉。如《十诵律》卷三七记载,如没有被自己看见宰杀的动物之肉,没有听说是为自己所宰杀的动物之肉,没有怀疑屠者具有慈心能够下手杀死动物的肉,是可以吃的,称为"三种净肉"。梁武帝的禁令影响很大,此后历代僧尼只吃素食便成为定制。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第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概内容是?
一,党的十七大会议主要议题:
1,听取党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
2,审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
3,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
4,选举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5,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二,十七大会议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三,十七大精神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突出了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和加强自身建设四个重点,提出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和重视民生的三大要求,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描绘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是中国共产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四,十七大基本知识
1,十七大的全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根据中共第十六届第七次全会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隆重开幕。
3,中共十七大于2007年10月15日在全国人大主任吴邦国同志主持下胜利召开。
4,中共十七大于2007年10月21日下午5时在胡锦涛总书记的主持下胜利闭幕。
5,中共十七大会议时间为七天。
6,党的十七大应出席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共2270人,实到2237人。
五,胡总书记报告: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开幕式上的报告分为十二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旅游者可以去金字塔内吗
以前可以,但现在不行了,除非有政府发放的特别通行证。这样做是为了保护金字塔免遭破坏,必竞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些人不太自觉,再说,像你这样热衷它的太多了,大家都进去的话,也会破坏他的历史原貌,近年来,金字塔周围连车都不准行驶了。如果你是记者,能想办法买通当地公务员,进去就不成问题,埃及的官员很腐败的,人家国家穷嘛。
如何欣赏书画?
然而,在现代教育模式下,课程的安排没有强调中国古典哲学观念的教育,这使得欣赏中国画受到了一定的障碍,加之我现在的知识结构也还很欠缺,所以只能浅析历代的“画论”和各个时期的“评画标准”来作为的主要依据和基本理论。第一章 中国画的现状与文化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的加快,生活之余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因此,现在喜欢画的人多,真正懂画的人少,加上改革开放的今日,中西文化的碰撞加剧,无论是作画还是欣赏画,理论上都有一定的混乱和误导。 在生活中当面对一幅国画作品时,能否看懂作品并拿什么作为评判标准呢?对于一般人来说,首先要看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画家所表现这种形象的意境是什么?如果都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反之,则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方法;但,相对来说,国画工笔的作品中因为是具体的、真实的,还是容易欣赏;而写意作品呢,笔墨奔放,意到笔不到,甚至于泼墨画作品就更难看懂了,因它形象不具体,加上手法夸张、抽象,一般从作品表面是很难读到画者的寓意。 当然,这种方法只能作为一般人的欣赏方式,因为画得好,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人们更多的联想,产生共鸣。但我们必须明白,一幅中国画的好坏,却不是简单的以表面上的形象来衡量的。回想自己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里,深深的体会到作为国画专业的学生,要欣赏好一幅中国画,首先要深入了解中国画的历史文化背景、表现方法以及语言理念等。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以水作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锦帛为载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画种,它植根于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沃土中,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和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与西方的油画形成了两座并峙的艺术高峰。中国画从内容上看,可分为花鸟画、山水画及人物画三大类,而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国画又可分为工笔、写意。 工笔画即精工绝伦、一丝不苟,十日画一水,五日绘一石,积年累月画成一幅图画。 而写意则笔画简略而又不拘小节,大笔一挥,笔收意在,顷刻而成。 如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因爱四川嘉凌江沿岸三百余里的风景,而要人在大同殿壁上把其画出来;李思训画了几个月方成,而吴道子只用了一天,便画好了。唐玄宗给他们的评语是:“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五迹皆极其妙”。今天看来,吴道子,李思训当年所作的壁画已经不存在了,但从画论上我们可以知道,吴道子以线条的雄浑流畅见长,下笔如疾风骤雨简略而迅速;李思训的风格以金碧辉煌的重色山水著名,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描绘才能完成,他们的绘画风格是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之上所述,无论是花鸟画、山水画还是人物画,写意或工笔之类,只不过是其内容与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不同的画家有不同风格的表现,当我们面对着同一题材而不同风格,或是不同题材而同一风格的各种作品时,我们又如何去欣赏呢。第二章 谢赫的评画标准等观者在欣赏一幅国画作品时,首先要碰到如何品评这件作品的优劣问题,这就需要一个标准。最早提出绘画品评标准是五世纪末谢赫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①。首先提出作品要“气韵生动”,是指人物画要有生动的艺术形象,把对象的神情风貌,性格特征,内心世界表现出来。谢赫等其他文艺批评家认为:艺术作品中活跃的生命力与整个宇宙中的生命力一样,是“气”遍布太空,是生命之“气息”,是一种动力,渗透、滋养、刺激着世间万物。这里谢赫特别提到“气”:表现物体客观的“壮气”、“气候”或“气力”。 “气”,另一种说法就是作品中的出气孔或者透气的元素,一幅好的中国画,画面是不会使人感觉到“闷”和“烦”,这是因为画面中有着恰到好处的透气点,虽然作者在画面中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使观者受到了一定的感染,但是因为作品中有着透气点,就让你再纵观画面时就不再是“闷”和“烦”的感觉,大有通过透气点跳出画面。 而“韵”又是六朝时期文艺批评中常见的另一个字,这里面就包含艺术品完成的和谐之感及韵味,好的、感人的作品,必定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不尽的遐想,给观者以身临其境而又从中联想绵绵的高于其中。当然,由于欣赏者的修养、水平不同,将会有更多、更丰富的理解。 谢赫等用“气韵生动”来表明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在 “气”、和谐度、生动性及充满活力等方面皆生机盎然。如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情景,画面上乘步辇的唐太宗威严而和睦,禄东赞精干而恭敬,礼官肃穆、宫女顾盼,气氛亲切融洽②;又如魏晋时期顾恺之的《洛神图》,画面人物之间的情思不是依靠面部表情来显露,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画中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之情③。 其二的“骨法用笔”,是指用笔上的动力,描绘形象要注意笔致变化,讲究线条的形式与动感之美。可以说,线条的优美将会给作品带来锦上添花之功,也可以说气韵生动的最终体现是离不开骨法用笔。 比如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中的线条:将净饭王的衣纹画得遒劲挺直,王后的衣纹则柔韧而圆转流畅,既表现出衣服的质感不同,也衬托出男女的性格各有差别。前面伏地的鬼神,线条更为崩流豪放,大有“毛根出肉,力健有余”之感,夸张的造型表现出神怪的非凡力量,拂地的飘带,行笔飞舞,卷舒自如。“骨法用笔”在传统的中国画绘画当中,它还融合了汉字的书法中的用笔规律,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等;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出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 如魏晋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图卷中的一系列动人的形象,非常注重用线条来造型,作品中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线条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具有疏密、长短的变化④。 中国画以点作画,易于零散、琐碎;以面作画易于模糊、平板;而用线作画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是最适宜于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情有独钟的艺术语言,它是国画的灵魂,是作者在抒情达意中的宣泄和表诉。 所以,千百年来,中国画家伏案笔耕,利用不同的笔法书写着粗细、曲直、刚柔、毛涩、疾徐、虚实、顺逆、繁简等不同质地,不同感受的线条。并以这些含情线条的渐变、排列、交搭、分割、呼应等,在画上构成了形态各异、情变万千的诸多造型来,表达着一份份爱国之情,表达着一幕幕悲欢离合,表达着一颗颗赤子之心。诚然,我们在欣赏国画作品时还应注意到,用于表现中国画的线条要有生命力,它的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画家的才思、功底。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把绘画的点线用五个字概括:“平”、“圆”、“留”、“重”、“变”。“平”,如锥划沙,笔锋与纸保持在一个水平上,运压力与提浮力相衡;“圆”,如折钗股,指用笔圆浑有力,浑厚、不露锋芒,富有弹性;“留”,如屋漏痕,笔在运行中感觉有阻力,在与纸摩擦的阻力中艰涩前行;“重”,如高山坠石,用笔要用劲,要有力度,使之大有力透纸背的感觉。特别是打“点”,要象高山掉下的石块那样有分量;“变”,笔画形成多样性的对比,有变化,不雷同。如他的《山中坐雨》、《青山红树》等作品就体现了其山水画用线的特点⑤。无论古代的,还是近代的;无论是奔放的,还是抒情的;也无论是高昂的,或是低沉的,都特别强调笔法的力与气韵的结合,有气为活笔无气为死笔;笔断意连,形断气连,迹断势连均有气接,因而作品才能气势逼人,情动理明。所以我们在欣赏国画作品时,应注意作品中作者的运笔与气韵的结合,通过笔法来表现画面形象的神貌。如南朝西善桥画像砖《竹林七贤图》中,衣褶行线以刚劲为主,刚中有柔,与顾恺之“春蚕吐丝”式的线描相近,生动的刻画出这些人的特征和颓废、空虚的精神面貌⑥。其三的“经营位置”,是画家在作画时对物象的安排和组织。如“经营”二字,内涵就十分丰富,它包含着思考、分析、研究、推敲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这里的“位置”不仅是画面上物象安置的处所,还包括整个画面的结构安排,格局布置,讲求“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等。这就是说画家要完成一件作品,决非随随便便一挥而就,是要经过苦心孤诣地思考、探求,精心慎密地选择取舍、匠心独到地组织、安排,最终成功的作品才得问世。 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融汇了“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为构图方式,主峰采用“高远”法(从山脚往山顶望,称之“高远”),高耸而挺立中又略带向前倾斜,气势宏伟壮观,大有一种向你直面扑来之感,使你不觉间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同时显示了作者写山绘水之功是何等的高以及构图之妙;主峰两旁采用“深远”法(自前向后渐渐深远,称之“深远”),既衬托了主峰之气概,又能充分的表现群山连绵之意境,同时体现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及认识之全面;前景以“平远”法(自近景而层层叠进到远景,称之“平远”),前景奇石异树,石之形貌变化无穷,树之品种繁多,造型各异,给人以无限的向往及惊叹作者对大自然之观察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可见中国画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十分注重构图的研究,他们总结了一系列的规律与法则。 比如早在东晋时代,顾恺之就提出了“置陈布势”的构图原理,其后历代画家不断的探索,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完整的中国画构图体系:“宾主”、“呼应”、“虚实”、“疏密”、“藏露”、“开合”、“取舍”等。这些规律符合辨证法中的对立与统一;只有符合对立与统一规律的作品,才能经久耐看,才有吸引力。反之,美的因素就会不同程度地大打折扣。所以说构图的来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养,是格调,是将生活的每一个很小的场面、片段、景象推向了高于生活的境界。另外,构图还有极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就如同生活中,家具的摆设,格调的布局,青绿淡雅,随之任之。它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不求物体现象,只求构思和形象入“理”。之上所述,欣赏国画作品的优劣主要是以六法中的“气韵”、“骨法”、“构图”为主要切入点,顺理便成章,无气便失势,无骨便失力,无虚实便失意趣,无呼应便失统一,无宾主便平铺散漫,无疏密便均齐刻板,有露无藏便失含蓄之雅,有开无合便失承接照应。 因此,可以说“六法”是一个评画整体,它的出现表明我国绘画理论已上升到一个有较完整体系的阶段,它是魏、晋、六朝画家艺术实践的总结;还有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也根据山水画的要求和创作实践提出,画有“六要”,来作为评画标准,即“气”、“韵”、“思”、“景”、“笔”、“墨”,他说:“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这两点仍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思”,是指剪裁取舍、立意构思;“景”,是要求画山水应根据不同的时令与具体的环境描绘,要“搜妙创真”才能为山水传神写照;“笔”与“墨”便是中国画的重要技法。到了宋代,刘道醇在《宋朝名画评》里,又提出了“六要”与“六长”。他说:“识画之决,在乎明六要而审六长也。所谓六要,即“气韵兼力”、“格制俱老”、“变异合理”、“彩绘有泽”、“去来自然”、“师学舍短”;所谓六长,即“粗卤求笔”、“僻涩求才”、“细巧求力”、“狂怪求理”、“无墨求染”、“平画求长六”;其中“六长”是根据中国画形式美方面的对立统一法则,较有价值;“粗卤求笔”,意思是奔放粗旷之画,讲求笔墨技法;“僻涩求才”,创作中描绘一些生冷僻见的题材时也得讲求法度,不得糊写乱画;“细巧求力”,是指精工细匠的作品中,表现力量要强,不要纤弱柔软;“狂怪求理”,作品中如造型狂野怪异的,要合乎情理;“无墨求染”,其意与“计白当黑”相同,即空白处并非真的“空”,而是表现了丰富的含义。综上述,是自己平时学习及欣赏中国画的一些粗浅体会、认识及看法,给一些爱好国画及在欣赏国画的同时,能基本上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及风格。毕竟,中国画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而又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观察认识,形象造型等。 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了“恶以诚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联想有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第三章 欣赏国画的思维方式国画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的三个重要阶段;这就是要求我们直观的去观察、认识审美对象,即作品本身的意境、色彩、线条、描绘等;在这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内涵以及对作品的艺术形式、艺术技巧、表达主题、时代背景的理解等。 这样,才能给欣赏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作品的内容怎么去表现及所采用的艺术手段等,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作品的画面、情调及意境等,去猜揣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还是辛辣的讽刺,是深沉的表诉还是豪放的抒怀,再结合作者的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并通过自己多年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惊醒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必能将作品所表达的寓意展现出来。就拿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长卷)为例:王希孟,生平画史失载,据卷尾蔡京文可知他原为画院学生,后入宫廷文书库,徽宗曾亲自指授其画艺,十八岁时画成此卷呈进,现仅存《千里江山图》长卷;此卷采用长卷的构图方式,布置以“六比四”把天空与景物一分为二,这使得景象空旷深远,能更好地表现江山的壮观;画中群山错落连绵,江河环绕,楼亭其间,茅舍相衬,舟渔繁忙,嘉树、飞瀑点缀等,表现出作者对理想化社会的憧憬和对多彩自然的向往,充满丰富的感情,其间也不乏肯定人对自然的改造,以及生活在祖国美好山河中的自豪;大青大绿着色,染天染水,富丽细腻,代表了画院青绿一体的精密不苟,严守格法的画风;笔法以勾勒为主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山坡,丰富了青山绿水的表现力;人物衣褶无勾勒,虽小如豆,而形态、服饰各异,动态活泼,体现出宋代山水画经过北宋早期荆、关画风的高度成熟,中期的唯李成、范宽是举,以致烂熟的状况,晚期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下,提倡以古为新的思想,综合唐宋,创造出独具一格的熔李思训、李昭道及水墨山水成就为一体的画风。这种思想影响到后世,如董其昌等的以“复古”为表,实含创新的思路。结束语 欣赏中国画的过程不仅需要对作品本身作认真的分析、研究,还需要对国画的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创意有所了解,这就得需要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把握国画作品的优劣。特别在现代的文化背景里,很多学习中国画的人都在大呼“崇尚传统”、大搞“创新”,如果对传统没多少了解,甚至连传统的东西还一窍不通,又怎么去创新?
当代中国书画名家有哪些
1987至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美术师名录
北京市:
蔡 云(国画)赵准旺(国画)傅继英(工笔)薛林兴(国画)王成喜(书法)
姜成楠(国画)蔡玉水(国画)庄小雷(国画)徐楚德(书法)秦晓光(书法)
周京生(国画)
四川省:
郭汝愚(国画)杨晓亮(国画)
青海省:
杨明(国画)
山东省:
孔维克(国画)吕建德(书法)尹延新(国画)赵文成(国画)赵顺利(设计)
陈文进(版画)王书平(国画)常绍彦(国画)韦辛夷(国画)曾先国(国画)
薛 林(国画)温 光(国画)李颖华(国画)徐雪峰(国画)刘思谦(国画)
贵州省:
鲁 风(国画)沈德志(国画)王系松(国画)陈国梁(工艺)
内蒙古:
孙海晨(国画)范建春(国画)
山西省:
陈巨锁(书法)
北京
曲毓琦(书法)、赵准旺(国画)、傅继英(工笔)、薛林兴(国画)、贾文忠(书法)、姜成楠(国画) 、蔡玉水(国画)、庄小雷(国画)、徐楚德(书法)、秦晓光(书法)、周京生(国画)、李元茂(书法)、傅小冰(书法)、成立慧(国画)、汪碧刚(书法)、赵小石(国画)、蔡云(国画)、宋绍喜(国画)、王文甫(国画)、丁杰(油画)、冀冰(国画)、李晓轩(国画)、刘宝堆(书画)、李进(书画)、王晖(国画)、韩文博(书法)
上海
蔡超(国画)、丁观加(国画)、张森(书法)、罗昌(国画)、李建(国画)、沈从斌(国画)、汪云飞(国画)、林炳兴(国画)、左建华(国画)、杜信先(国画)、宋颖(书法)、张根宝(国画)、黄喜悦(国画)、孙健忠(国画)、敖崇武(国画)、李人雄(雕刻)
浙江
姜宝林(国画)、张洪庆(书法)、姚丹萍(工艺)、徐雄关(国画)、戴宏海(国画)、徐竹初(雕刻)、曹明华(国画)、杜庆国(国画)、金明华(国画)、金正惠(国画)、周文清(国画)、林秀明(国画)、李玲燕(油画)、潘文伟(书法)、何水法(国画)、吕维超(国画)、朱道平(国画)、李明(国画)、陶雪华(书法)、唐建中(书法)、樊国龙(书法)、陈文峰(书法)、方胜浩(国画)、章先怀(国画)、沈鉴铭(书法)、张满山(国画)、周振(国画)、邵黎明(书法)、夏明(书法)
甘肃
赵永夫(国画)、伯凤麟(国画)、周振东(国画)、王洁(书法)、牟水元(工美)、侯景耀(国画)、陈怀璧(国画)、李耀宗(书法)、孙红(工美)、杨剑锋(书法)、王青彦(书法)、廉奉儒(国画)、王淮仟(书法)、王金城(国画)、贾久桢(书法)、杨植霖(国画)、刘鸢(国画)
陕西
崔振宽(国画)、郭全忠(国画)、江文湛(国画)、张文祥(国画)、王天任(雕塑)、屈有善(国画)、王西京(国画)、赵振川(国画)、雷珍民(书法)、郭琳(国画)、李乃良(漫画)、赵益超(国画)、张明堂(国画)、薛铸(书法)、李富奎(油画)、郭钧西(国画)、吴三大(书法)、王子武(国画)、胡明军(国画)、董明江(国画)、杨品国(国画)、曹明华(国画)、胡艺顺(书画)、史汉北(国画)、樊君成(书法)、张杲(国画)、曳岚(国画)、孙捷(国画)、薛稳发(书法)、杨进禄(书画)、邱月茂(国画)、张山(书法)、索然(国画)、方明(书法)、黄强(书法)、司永禄(国画)、薛英辉(国画)、高大鹏(国画)、董国红(国画)、刘培江(国画)、徐宝林(书画)、尚建国(国画)、王西林(国画)、张群(国画)
湖北
丁竹君(国画)、蒋昌忠(国画)、杨坤炳(书法)、汤立(国画)、詹志峰(国画)、周石峰(国画)、金伯兴(书法)、罗国士(国画)、李乃蔚(国画)、吴庆林(国画)、施江城(国画)、汪国新(国画)、强琼(国画)、赵正有(书法)、许祥强(书法)、王三旗(国画)、刘德林(国画)、汤东霖(国画)、邓传林(国画)、黄壮(国画)、李劲江(国画)、郑大华(国画)、刘宇鹏(书画)、袁吉祥(国画)、朱诗光(国画)、周桂南(国画)、周韶华(国画)、冷军(国画)、徐勇民(国画)、吴惠良(国画)
河南
张清渠(国画)、赵家贵(国画)、李自强(国画)、杨百亮(国画)、张运(国画)、申志华(国画)、江秋生(绘画)、姜玉春(国画)、郭荣举(书法)、马跃华(国画)、李菊英(国画)、马万里(书法)、陈稳绩(书法)、王志全(国画)、柴新胜(书画)、陈又新(国画)、范东风(国画)、邵华(国画)、周同祥(国画)、王斐(国画)、沈宁波(国画)、王凤年(书画)、刘剑霞(油画)、栗玉柱(国画)、段传峰(国画)、王永刚(国画)、张化彦(国画)、刘亚丽(书法)、李明星(国画)、乔培楠(国画)、刘椿下(书法)、杜富远(国画)、范传福(书法)、李华(国画)、贾运武(国画)、姚西鸣(国画)、李增喜(国画)、牛耕(书法)、王凤岐(书法)、叶振勇(国画)、席胜利(书法)、段传峰(书法)、翟本宽(书法)、李火庆(国画)
安徽
柏龙华(水彩)、王涛(国画)、程宏月(国画)、朱宝善(国画)、汪敏(书法)、宋继华(国画)、刘夜烽(国画)、林亚兵(国画)、童乃寿(国画)、刘恒昌(国画)、黄晔(书法)、李荫(国画)、储昭生(国画)、吴其勇(国画)、章飚(版画)、陆鹤龄(国画)、王大仁(水彩)、李镇还(国画)、鲍加(油画)、叶泽洲(国画)、李爱平(国画)、陈志精(国画)、孙彩(国画)、马自强(国画)、陈金(书法)、方文采(国画)、汪碧刚(书法)、吴一天(油画)、叶智平(书法)、吴晓云(国画)、陈忠强(国画)、敖复兴(国画)、王林洪(国画)、王荣昌(国画)
湖南
徐楚德(书法)、杨福音(国画)、李潺(书法)、刘华先(国画)、聂干因(国画)、刘云(油画)、邹传安(工笔)、雷双(油画)、刘大明(书法)、王政(书法)、莫克展(国画)、钱海源(雕塑)、何满宗(书法)、雷宜锌(雕塑)、陆满松(国画)、邹传安(工笔)、何建强(书法)、曹湘秦(国画)、梁和生(书法)、周觉钧(国画)、石志文(国画)、姜堃(国画)、姜坤(国画)、李早(书法)、顾亚龙(书法)、谭涤夫(油画)、沈利萍(国画)、汤晓群(油画)、陈功浩(国画)、郭照明(国画)、曾鲁安(国画)、史一墨(国画)、肖闯(书法)
河北
康连顺(油画)、李秀锋(国画)、张济海(书法)、聂磊(书法)赵振川(国画)、胡晔明(书法)、孙传勇(书法)、唐洪胜(国画)、魏剑峰(国画)、刘志贤(油画)、金永亮(书法)、王世军(国画)、吕建文(国画)、宋鸿(国画)、季怀玉(书法)、魏健民(国画)、杨舟(油画)、刘振强(国画)、王少非(国画)、张靖国(国画)、赵德英(国画)、孟庆民(国画)、杨忠华(国画)、孙宏伟(国画)、刘鹏凯(国画)[2]
吉林
叶天废(国画)、关鉴(国画)、李广滨(国画)、宇文洲(国画)、梁岩(国画)、朱嘉凡(油画)、马云涛(工笔)、张鸿飞(国画)、王云鹏(油画)、孙维国(国画)、孙云天(国画)、路燕斌(国画)、朱嘉凡(油画)
四川
郭汝愚(国画)、汪天寿(国画)、杨晓亮(国画)、钱坤(油画)、罗中建(书法)、龚德江(工艺)、邱清春(国画)、赵磊(书法)、冉乾元(油画)、青山(油画)、贾雨(国画)、周毛新(书法)、杨盛(书法)、陈德恩(书法)、杨和平(国画)、龚书(国画)、冯明(油画)、谢长笑(油画)、刘洪(书画)、吴学均(油画) 、吴洪志(国画)
山东
孔维克(国画)、吕建德(书法)、岳本贵(国画)、赵文成(国画)、刘国明(书法)、陈文进(版画)、王书平(国画)、车振(国画)、韦辛夷(国画)、郑亚林(国画)、薛林(国画)、房宗基(国画)、李颖华(国画)、徐雪峰(国画)、刘思谦(国画)、黄学升(国画)、张广昌(国画 )、方秀亮(国画)、李征(国画)、陈庆明(国画)、杨林兴(国画)、王谷成(书法)、李雯娴(国画)、国建庭(国画)、张坤山(书法)、温光(国画)、刘兴祥(书法)、马昭贤(书法)、华国良(国画)、马立勇(书法)、刘庆广(国画)、王东华(国画)、司书胜(书画)、赵玉亮(书法)、王信晓(书法)、戴永涛(国画)、刘啸泉(书法)、崔少堂(国画)、李根顺(国画)、张延信(国画)、李奉军(国画)、岳田(油画)、刘振波(国画)
贵州
鲁风(国画)、杨凡(书法)、王系松(国画)、陈国梁(工美)、沈宁波(国画)、沈德志(国画)、张军(书法)
内蒙古
孙海晨(国画)、范建春(国画)、康文磊(书法)、靳文艺(国画)、杨凌春(书法)、哈达(油画)、臧金龙(钢笔画)
山西
李元茂(书法)、陈巨锁(书法)、赵贵明(国画)、胡晓明(国画)、亢银中(书法)、郝景山(书法)、季帅刚(国画)、蒋仁义(国画)、杨喜元(国画)、赵维民(国画)、勾世杰(漆画)、王明照(国画)、王保雷(国画)
江苏
喻继高(国画)、言恭达(书法)、陈太明(国画)、孙晓云(书法)、蒋义海(国画)、秦剑铭(国画)、晏明(国画)、徐纯源(书法)、丁德源(国画)、施永成(国画)、卢星堂(国画)、俞进(国画)、沈启鹏(国画)、刘春杰(版画)、吴同椿(国画)、柏光林(国画)、王伟林(书法)、吴冠南(国画)、喻云程(国画)、徐惠泉(国画)、张杰(书法)、朱琴葆(版画)、王广明(工笔)、朱道平(国画)、张崇政(油画)、赵宗(国画)、尹石(国画)、周会杰(国画)、赵祥安(国画)、陆家衡(国画)、章炳文(书法)、黄学江(书法)、席耀良(国画)、姚新峰(国画)、胡晨(国画)、颜士玉(国画)、周晨阳(油画)、张兴来(国画)、黄中秋(国画)、张争平(国画)、孙照宏(国画)、孙玉兵(国画)、彭达(国画)、刘懋善(国画)、路朔良(紫砂)、孙年法(国画)、伍建丰(国画)、周一云(书画)、田野(书法)、张省(国画)、刘宪(书法)、陈公林(油画)、吴国庆(书法)、梁弘(国画)、郑斌(书法)、万永春(书法)、周勤芬(紫砂)、辅金玲(书法)、刘坤兴(国画)、古雪中(国画)、赵峰(书法)、朱淦(国画)、成元德(国画)、王炎(国画)、林晓(国画)、贾光明[2](国画)
宁夏
刘正谦(书法)、胡正(国画)、赵忠字(国画)、王枰(国画)、吴善璋(书法)、马成义(书法)
海南
陈茂叶(国画)、朱东晓(国画)、吴东民(书法)、游小林(书法)、陈银平(国画)
江西
黄若澄(工美)、俞新民(国画)、冯林(工美)、张元华(书法)、贺梓金(书画)、钱荣(书法)、罗健罡(书法)、付春林(书法)、熊亚辉(油画)、廖根鸿(国画)、卢明星(工美)、耿淑芳(国画)
天津
高振远(国画)、张兆年(油画)、高晓笛(国画)、史玉(工笔)、戴玉萍(工笔)、谢锋(国画)、陈绍安(国画)、蒋宝义(国画)、王誉添(书法)、陈招全(书法)、孙占元(国画)、刘泮书(书法)、戴照林(国画)、张俊杰(国画)
广东
庞国华(彩绘)、唐大禧(雕塑)、陈永锵(国画)、徐子屏(书法)、董全福(书画)、周信雄(油画)、黄茂强(油画)、郑友深(国画)、张旭(国画)、刘德林(国画)、王海胜(国画)、刘永金(书法)、何卫东(国画)、李赞集(书画)、钟家勤(国画)、曾威(国画)、林浩锦(书画)、杨海峰(国画)、欧阳懿(国画)、许仁练(国画)、温锦云(国画)、刘海亮(国画)
福建
曾贤谋(国画)、陈立德(漆画)、陈奋武(书法)、卓成化(工美)、邓根法(油画)、黄朝财(国画)、吴孙英(国画)、郑金焕(国画)、林立中(国画)、陈夏(国画)、陈炳生(烙画)
辽宁
白国文(国画)、萧玉田(国画)、曹广福(国画)、崔瑛(书画)、史永志(国画)、刘忠泉(国画)、薛德海(国画)、孙敬群(油画)、王培学(国画)、王兰芝(国画)、张永生(国画)、李然(国画)、刘玉国(国画)
广西
续晋荣(国画)、张超文(水彩)、赵荣昌(国画)、覃绍殷(国画)、谢中平(国画)
云南
傅小冰(书法)、李文献(书法)、向进兴(国画)、杨照昌(国画)、黄河(国画)、吴杰(国画)、李文荣(书法)、王传斌(书法)、赵翰臣(国画)、许家盛(国画)
青海
杨明(国画)、赵君元(书法)、钟万明(书法)、徐喜荣(国画)、王太平(书法)、刘生云(书法)、张根建(书法)、李玉龙(书法)、董全洲(书法)、万显初(书法)、吴大千(国画)、陈文庆(国画)
黑龙江
姜作杰(国画)、王革滨(油画)、王誉添(书法)、高君(国画)、范喜伦(国画)、夏井林(国画)、许志广(国画)、王显灵(油画)、张立君(书画)、方元(国画)、胡勤林(书法) 、王瑞君(书法
陕西省:
崔振宽(国画)郭全忠(国画)江文湛(国画)张文祥(国画)王天任(雕塑)
屈有善(国画)王西京(国画)赵振川(国画)雷珍民(国画)郭 琳(国画)
李乃良(漫画)赵益超(国画)张明堂(国画)薛 铸(书法)李富奎(油画)
郭钧西(国画)吴三大(书法)王子武(国画)胡明军(国画)张 杲(国画)
杨品国(国画)曹明华(国画)胡艺顺(国画)史汉北(国画)樊君成(书法)
湖北省:
丁竹君(国画)蒋昌忠(国画)杨坤炳(书法)汤 立(国画)詹志峰(国画)
周石峰(国画)金伯兴(书法)罗国士(国画)李乃蔚(国画)吴庆林(国画)
施江城(国画)汪国新(国画)强 琼(国画)赵正有(书法)
河南省:
张清渠(国画)朱法鹏(指画)李自强(国画)刘均威(版画)王敬平(国画)
申志华(国画)刘万林(国画)黄志生(国画)柴建方(书法)马跃华(国画)
李菊英(国画)马万里(书法)
安徽省:
柏龙华(水彩)王大仁(水彩)章 飚(版画)朱宝善(国画)马自强(国画)
叶森槐(国画)刘夜烽(国画)陆鹤龄(国画)童乃寿(国画)刘恒昌(国画)
方贤道(国画)李 荫(国画)储昭生(国画)吴其勇(国画)程宏月(国画)
湖南省:
徐楚德(书法)杨福音(国画)李 潺(书法)曹明求(工笔)聂干因(国画)
刘 云(油画)邹传安(工笔)雷 双(油画)刘大明(书法)郭 关(国画)
莫克展(国画)钱海源(雕塑)何满宗(书法)雷宜锌(雕塑)陆满松(国画)
邹传安(工笔)曹湘秦(国画)刘华先(国画)汤晓群(油画)周觉钧(国画)
石志文(国画)姜 堃(国画)姜 坤(国画)李 早(书法)顾亚龙(书法)
谭涤夫(油画)沈利萍(国画)
河北省:
康连顺(油画)李秀锋(国画)赵振川(国画)张济海(书法)
吉林省:
叶天废(国画)关 鉴(国画)李广滨(国画)宇文洲(国画)梁 岩(国画)
朱嘉凡(油画)马云涛(工笔)张鸿飞(国画)王云鹏(油画)孙维国(国画)
孙云天(国画)路燕斌(国画)朱嘉凡(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