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洞吞噬的物体去了哪里

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预言中曾提出:落入黑洞未必意味着消亡,为何呢?他认为在黑洞中存在着一个出口,一些物理学家将这出口命名为白洞,还有一些则认为是平行宇宙的入口。黑洞虽能吞噬物质,但无人能知晓被黑洞强大引力吸引进去的结局究竟如何。
在电影中常见的镜头,片中的主角会突然被一股漩涡发出的强大引力吸入,最后到达另一个世界。那这样的场景是否在黑洞中有同样适用呢?科学家的回答是:黑洞中是否有另一出口证据尚不明确,值得肯定的是,落入其中的物质不会消失。

为此,科学家还做了个形象的比喻,那便是修复一本古书,现代的科技完全有能力将久远年代的书籍信息复刻出来。
再做一比喻,将一张写满字的纸燃烧成灰,表面上好像什么消息都没了,但实际上,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将这里面的消息重现。
落入黑洞的物质也可以这么理解,表面上似乎被吞噬进去了,但不意味着彻底消失了。霍金提出了黑洞辐射论,也有大学研究所根据霍金该理论做出了实验证明。

种种结论表明,落入黑洞的物质,可能以另一形式出来,或者从黑洞中的另一出口出现。
另外,科学家还表示,在每一个星系的核心都有黑洞存在的影子,黑洞就像是哆啦A梦的任意门,任我们穿越旅行。

还有科学家表示,我们所生活的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大黑洞,地球就像是细胞,目前所定义的黑洞不过是这个体系中的“吞噬细胞”,而地球,脱离了宇宙就会死亡。
霍金的黑洞理论,是怎么个概念?
霍金指出,由于找不到黑洞的边界,因此黑洞是“不存在”的,黑洞的边界又称“视界”。经典黑洞理论认为,黑洞外的物质和辐射可以通过视界进入黑洞内部,而黑洞内的任何物质和辐射均不能穿出视界。
黑洞是宇宙中最奇特和神秘的天体,它是超强引力源,时空的扭曲者,其超强引力使得连宇宙中跑的最快的光都会被它拉住,而逃不出它的“魔掌”。它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形成的“洞”,在不断地吸积着周围的物质,质量增加,还是空中的“强盗”,光子的“牢笼”。

霍金的计算还有一个重要发现:黑洞的质量越小,温度越高,辐射也越强。显然,蒸发只有对微型黑洞来说才有特别的影响,而微型黑洞的温度是很高的。在黑洞中,质量越大的黑洞,温度越低,蒸发的越慢;质量越小的黑洞,温度越高,蒸发的也越快。
对于微黑洞来说,温度非常之高,可达千万开甚至上亿开,随着蒸发的加剧,质量丢失的很快,温度会迅猛地上升,随着温度上升的加快,质量丢失的就更厉害,这中过程会以疯狂的形式演变,最终黑洞被摧毁,以猛烈的爆发而告终,所有粒子都得到了大赦(对巨型黑洞来说发射粒子的过程十分缓慢,相当于蒸发;而对微黑洞来说,发射粒子的过程十分迅猛,相当于爆发)。
对于星系中心的巨型黑洞来说,其蒸发的过程将远远超出宇宙的年龄,假定宇宙有足够长的寿命,并且不回缩,那么这类黑洞最终也还是要蒸发掉。不过这类黑洞目前还是吸积远大于蒸发,以吸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