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分析

时间:2024-03-13 22:18:32编辑:奇闻君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一个完整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以下主要工作内容:  1.评价区域环境特征调查;  2.项目工程分析、排污分析;  3.评价区域主要污染源调查及评价;  4.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大气、地表水、地下水、 土壤、声、生态);  5.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声、生态);  6.环境风险评价(大气、地表水);  7.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评价;  8.项目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  9.环境损益分析;  10.公众参与;(本项目是否需要,需进一步确认)  11.环境管理及监测规划;  12.报告书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所有的环境影响评价结果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汇编提交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七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八条明确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当包括的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对于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另外根据需要,酌情补充公众参与、环境风险评价章节内容。

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的内容,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相比,两者的内容相对来说简化了很多


环境调查报告都包含哪些内容

应有环境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产地基本情况;
2、 产地灌溉用水环境质量分析;
3、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分析;
4、 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分析;
5、 综合分析产地环境质量现状,确定优化布点监测方案;
6、 根据调查、了解、掌握的资料情况,对申报产品及其原料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初步分析,出具调查分析报告,注明调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人应签名。 赞同0| 评论


环评报告办理的流程步骤有哪些

一、审批程序;1、申请与受理。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采取法定形式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行政审批大厅受理建设单位提交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相关材料,并进行核验,作出予以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处理。2、项目审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需要进行技术评估的,由评估机构组织专家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技术评估,评估机构应在30个工作日内提交评估报告。3、项目批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根据审查和评估结论提出审批建议,经相关司会签后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专题会和局务会审议,经审议通过后办理批件。4、听证与信息公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政府网站公布受理的建设项目信息;在作出予以批准的决定前,公示拟批准的建设项目信息;作出批准决定后,公开审批结果。对可能影响项目所在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以及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建设项目,可以举行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建设项目除外。二、提交材料;1、申请书一份;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文字版一式八份,电子版一式两份 ;3、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审批制项目)或备案准予文件(备案制项目)一份 ;4、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三、承诺时限:60个工作日(需要进行听证、专家评审和技术评估的,一般不超过90个工作日,个别重大环境敏感项目一般不超过120个工作日)四、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三条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条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一条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三条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条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三条8、《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十八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四条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六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扩展资料根据《环评法》第17条和《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条例》第8条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必备内容:(一)建设项目概况;(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8条、第10条之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环评审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先找老大哥(发改委),他们会根据你所在工厂的大小或类别,确定你要不要做项目建议书、可研、初设等资料,按他们说的办,最后给你个立项文件或备案证;
2、找环保局,环保局可能会去看现场,然后让你做环评,环评单位可以自己找,也可以让环保局推荐;
3、环评单位会到现场踏勘。(环评单位看现场的时候,一定得派个懂技术的技术人员带着看,要不然你没介绍清楚,环评单位也就写得不清楚,小心报告被毙);
4、按照环评单位要求,提供技术资料。人家要求什么资料,就想办法找什么资料,尽量配合;
5、环评单位写报告;
6、环评单位写好后,送到环保局送审,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你们必须到会;
7、环评单位按专家意见修改,需要你们配合的极力配合;
8、环评单位报告报批;
9、拿到环评批复。


如果现在让你分析一个组织的管理环境,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内部和外部,对组织的运营方式和业绩具有现实及潜在影响的一系列因素和条件的集合。
根据环境因素存在于组织内部或者外部,管理环境可以分为外部环境(组织环境)和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文化和物质环境;外部环境又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文化和物质环境。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特色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并且对员工的行为产生约束力和激励力的价值系统。在组织文化中,核心内容是组织的价值观,它为组织员工提供了一种共同意识和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从宏观上讲,组织文化是现代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上讲,它是组织成员在特定的环境下,共同认知、继承、更新和创造的基于共同的价值和信念所形成的团体精神。认识组织文化的构成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把握组织文化内在规律、主动地建设组织文化的前提。组织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其结构内容是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三个层次。组织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组织文化的整体。其中,精神层决定制度层,而制度层是精神层和物质层的中介,同时物质层和制度层是精神层的体现。
物质环境是指工作地点的空气、光线和照明、声音(噪音和杂音)、色彩等等,它对于员工的工作安全、工作心理和行为以及工作效率都有极大的影响。物理环境因素对组织设计提出了人本化的要求,防止物理环境中的消极性和破坏性因素,创造一种适应员工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工作环境,这是实施有序而高效管理的基本保证。心理环境指的是组织内部的精神环境,对组织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
外部环境又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一般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人口等。它们对所有的社会组织都发生作用,但又不是全部因素都对某一组织发生直接作用。任务环境,它具体地与某一组织发生作用、直接影响组织的结构特点和活动方式。不同组织的具体环境各不相同。
在现代社会,组织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变化速度加快,综合性的作用日益显著。


上一篇:安平时泰

下一篇:重庆万科房地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