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堰古镇为什么是被称为“最低调”的古镇?
成都至今已经成为诸多游客的首选打卡地了,这跟它拥有超美旅游景点,以及风味独特的美食密切相关。大部分游客在选择目的地时,都喜欢前往哪些有山有水的好景点,到了炎热的夏天,想要在成都找到适合避暑的景点,只能走进山林,才能找得到,如果不想走进热乎乎的大山,是否还能找到其它凉快的旅游景点供游客消遣呢?答案是肯定的。每年到了炎热的夏季,大部分游客都会前往成都市郫都区的三道堰古镇游玩,这是一座被国家命名为4A级旅游景点的古镇,早在古时候,人们就利用竹篓装上石头以此来截水,引入三道距离很近的堰头对农田进行灌溉,所以才取名为三道堰的。在古镇两岸则是沿河道走向建造的川西民居,瓦片屋顶是那个时期最显著的标志,青石板路能够彰显出三道堰是历经岁月沧桑以后,才形成现今这副模样的。游客们每次来到这里,都会因眼前的景致不舍离去。每逢节假日,或者小长假来临时,这里的游客数量不断,有些距离较近的,则会以自驾车的方式前来。当地人称,三道堰是一座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西蜀古镇,而且还被誉为“天府水乡”,距离成都只有22公里,人气也变得越来越旺了。三道堰由徐堰河跟柏条河汇聚而成,这两条河被誉为成都人的母亲河。三道堰之所以会被诸多游客所熟知,跟当地水源在成都享誉盛名有关。三道堰最吸睛的地方就属三道堰桥文化广场莫属了,堰桥可以称得上是三道堰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距离古镇第三堰很近,是当地人跟游客都很喜欢的一座景观廊桥,这种以廊、桥结合的模式,在成都还真不多见。每逢傍晚来临以后,广场上就会变得热闹非凡,人们吃完饭后,就会前往这里尽情地跳着、笑着,好不热闹。大人们在一起聊得开心,笑逐言开,即使孩子们来到这里,也是拥有专属于他们娱乐场所的,因此这里可以称得上是三道堰人气最旺的地方。即使走在灯火通明的大街上,也能看到无比热闹的场景,此时刚好是夜市开启的最好时段,各种做生意的全都到此扎堆来了,游客们来到这里,也可以跟着游览一番。过了堰桥就是惠里古街了,这是一条古代韵味十足的街道,如果对于四川特色美食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前来品尝一下。对于如此景致大好的三道堰古镇,你们是否喜欢呢?
海南省保亭县人口带住人口最多哪个镇
保城镇是城关镇。东北接什玲,南靠六弓、加茂,西南依响水,西北联毛岸、南圣。全镇辖2个社区、8个村委会,60个自然村,11112户,其中农业人口户数2260户,非农业人口户数8852户,总人口33503人。什玲镇位于保亭县东部,素有保亭“东大门”之称,距离保亭县城11公里。全镇辖区面积为 122.5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委会,81个村民小组,辖区总人口15632人。新政原属崖州椰根峒管辖,称毛政弓。1935年保亭设县制,划属保亭县岭南乡管辖,1948年保亭解放,成立新政乡,隶属于脚下河区。1958年新政与响水、毛感乡组成幸福人民公社,1959年12月分出设立新政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区公所,1987年设置镇人民政府。全镇设有新政、报导、毛朋、南改、什那、毛文、什奋、石让、新建、报什10个行政村委会,68个村小组。总人口1.4903万人。三道镇在属崖县椰根峒管辖,其范围有首弓、三弓、加札纪属地。1935年保亭设县制,划属保亭县赤南乡(含南林)管辖,现镇下设三弓、田滚、首弓、甘什4个村委会,49个自然村小组。总户数3125户,人口11673人。加茂镇位于保亭县东南部,距离县城10公里,东连六弓乡,东南与三亚交界,南邻三道镇,西靠新政,北依保城,是保亭出入海棠湾(即藤桥)的交通要道,因村名而得名,原属崖州琅瑥峒。1948年民主建政,在此设加茂乡,后成立公社,1983年改区公所,1987年置镇,均以加茂命名。土地面积11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60亩,其中水、旱田7100亩,坡地1460亩;山地面积3.9万亩。全镇有6个村委会,57个村小组,1个橡胶加工厂,有大旺场、石建场、连章场3个经济场。聚居着汉、黎等民族。至2011年底,总人口数11154人。响水镇位于保亭县中部,响水镇是个黎、苗、汉族混居的乡镇,全镇共有3564户,其中黎族2858户,苗族639户,汉族67户;总人口13802人。六弓乡位于保亭县东南部,下辖5个村委会,38个村小组,1个乡属农场。全乡户籍总人口7591人,农业人口7180人,常驻人口6895人。南林乡位于保亭县南部,全乡户籍人口6067人,常住人口5204人。毛感乡位于保亭县西部,距县城35公里。毛感乡下辖4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辖区总面积130平方公里,全乡总人口43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