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是指哪个国家
西班牙帝国(1402-1975年)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被认为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荷兰帝国,17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
法兰西殖民帝国为法国在17世纪至1960年代控制的殖民地帝国。在19至20世纪初,它成为了仅次大英帝国的第二大殖民地帝国。
大英帝国,是有史以来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大的环球殖民帝国,19世纪初达到鼎盛。
世界历史上有几个大帝国?
世界历史上有37个大帝国
1 蒙古帝国 2 英帝国 3 清帝国 4 汉帝国 5 唐帝国 6 罗马帝国 7 阿拉伯帝国 8 宋帝国 9 明帝国 10 美利坚合众国 11 莫卧儿帝国 12 拜占庭帝国 13 波斯帝国 14 隋帝国 15 西班牙帝国 16 俄罗斯帝国 17 孔雀帝国 18 苏维埃联邦 19 萨珊波斯国 20 古埃及帝国 21 笈多帝国 22 亚历山大帝国 23 神圣罗马帝国24 奥斯曼帝国 25 法兰西帝国 26 秦帝国 27 晋帝国 28 亚述帝国 29 安息帝国 30 帖木儿帝国 31 葡萄牙国 32 贵霜帝国 33 赫梯帝国 34 查理曼帝国 35 满者伯夷帝国 36 桑海帝国 37 印加帝国
蒙古帝国(英文:Mongol Empire),是在13世纪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与四大汗国联合组成的大帝国,是西方史学家对蒙古政权的统称,与内部统一的大蒙古国定义不同。
波斯帝国是位于西亚伊朗高原地区以古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国,始于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开创阿契美尼德王朝,终于1935年巴列维王朝礼萨·汗改国名为伊朗。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土耳其人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17世纪也叫奥托曼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又称马其顿帝国,由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开创,其版图东起葱岭与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湾并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腊,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历史上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第二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
匈奴帝国曾经是亚洲大陆上最强大幅员最辽阔的大帝国,一度纵横驰骋,四处劫掠,成为横亘在东西之间的一支可怕的文明破坏力量。
贵霜帝国(Kushan Empire):古国名。127年-230年为其巅峰时期。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
贵霜帝国在迦腻色伽一世和其继承者统治之下达至鼎盛,曾拥有人口五百万,士兵二十多万,被认为是当时欧亚四大强国之一,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
大韩帝国,是一个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上的君主制国家。
帖木儿帝国(1370年—1507年)是中亚河中地区的乌兹别克族贵族帖木儿于1370年开创的帝国。 首都为撒马尔罕,后迁都赫拉特(Herat,又译哈烈、黑拉特)。鼎盛时期,其疆域以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为核心,从今格鲁吉亚一直到印度,囊括个中、西亚各一部分和南亚一小部分,帖木儿去世后子孙相互争夺王位,最终1507年借班尼击败了帖木儿的后代,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西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476年;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1204年,公元1261年—公元1453年),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拉丁语: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缩写SPQR),中国史书称为大秦、拂菻,是古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
大英帝国(英语:British Empire),由其领土、自治领、殖民地、托管国及其他由英国管理统治的地区组成,被国际社会及历史学界视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其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
日不落帝国(英语: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日不落帝国一词常被用来描述一些拥有广泛势力的全球帝国,指太阳无论何时都会照在其领土上的帝国,最初被用于16-17世纪的西班牙帝国,而在更近的时期又被指代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大英帝国。所以历史上西班牙和英国先后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马其顿王国,指约前800年-前146年间,小亚细亚及希腊地区的国家,尤指从前301年伊苏斯战役之后,由安提柯·贡纳克建立的安提柯王朝统治下的马其顿及希腊地区。
德意志帝国(德文:Deutsches Kaiserreich)亦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第一帝国为神圣罗马帝国),是指从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统一(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地区)到1918年11月霍亨索伦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后来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正式国号。
小亚细亚地区的奴隶制国家。前19世纪时期出现赫梯国家,公元前17世纪拉巴尔纳斯始建赫梯帝国。约公元前14世纪达到鼎盛。首都先在库萨尔,后迁至哈图沙。公元前12世纪瓦解,公元前8世纪,残存的势力被亚述帝国灭亡。
巴西帝国(葡萄牙语:Império do Brasil),是1822年至1889年间,在南美洲巴西建立的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由葡萄牙巴西亲王佩德罗一世及其子佩德罗二世所统治。1889年,佩德罗二世被废黜,由德奥多罗·达·丰塞卡建立的第一共和国取代了这个帝国,巴西帝国宣告正式灭亡。
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是11世纪塞尔柱突厥人在中亚、西亚建立的伊斯兰帝国。亦称塞尔柱王朝。帝国极盛时领有伊朗、伊拉克、高加索、小亚细亚大部及叙利亚(包括巴勒斯坦)等地。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
最大的帝国是大英帝国,领主有约3367万平方公里。大英帝国(英语:British Empire),由其领土、自治领、殖民地、托管国及其他由英国管理统治的地区组成,被国际社会及历史学界视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其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一般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资产阶级执政的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英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使其经济、军力、科技、文化迅猛发展,标志着英国的崛起。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手里夺取整个加拿大,标志着英国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1815年击败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后,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主导国际事务达一个世纪之久,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不列颠治世”。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大英帝国与新兴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矛盾无法调和,1914年英国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一战结束后的1922年,根据巴黎和会夺取德国殖民地而达到领土面积最大时期,覆盖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为了世界历史上跨度最广的国家。由于帝国的领土、属土遍及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七大洲、四大洋,有“英国的太阳永远不会落下”的说法,所以被形容为继西班牙帝国之后的第二个“日不落帝国”。到20世纪中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英国日渐式微的国力,大英帝国逐渐瓦解。扩展资料:历史上领土面积前三的帝国:1、大英帝国2、蒙古帝国蒙古帝国,是西方史学家对在13世纪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与四大汗国等蒙古政权的统称,与内部统一的大蒙古国定义不同。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斡难河上游的大忽里勒台被推举为大可汗,标志着大蒙古国的诞生。 铁木真及其子孙在对外征战中,开拓了东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的辽阔疆域, 国土横跨亚欧大陆,极盛国土面积达三千余万平方公里(含西伯利亚北部)。蒙古西征后,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出自“黄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国为宗主。 1259年孛儿只斤·蒙哥去世之后引发内战,四大汗国都获得了实质上的独立,与元朝之间互不统属,战争不断。四大汗国直至1304年元成宗时期方才一同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蒙古人建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帝国,但境内地形复杂,交通落后,民族众多,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语言、文化传统各异,根本不可能实现完全统一。蒙古帝国从它诞生的时候,就无法避免瓦解崩溃的命运。14世纪中叶以后,四大汗国逐渐衰落。蒙古帝国的建立加速了东西方的文化、技术交流,促进了多民族的文化及商业的交流。3、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英语:Russian Empire),简称俄国、俄罗斯、沙俄、沙皇俄国或帝俄,别称第三罗马。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罗曼诺夫王朝统治。帝国共有1亿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亿6570万人,是当时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国家,仅次于大清帝国和大英帝国。1547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俄罗斯国家诞生。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王国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罗斯正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帝国。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在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的俄罗斯参与全欧洲抵抗拿破仑的反法同盟,并成为战后神圣同盟的领导者,此后长期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俄罗斯帝国是欧洲传统强国和当时世界列强之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才显现出俄国农奴制度的弊端,导致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相对落后于其他欧洲强国,虽然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但是并不彻底。1904年,在帝国主义争夺势力范围的日俄战争中再次失败。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一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罗斯共和国(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推翻,由苏俄取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帝国
世界历史上几个版图大帝国
如果按最大领土面积算的话,大致可以这么排列
1.大英帝国,最大时面积3700万平方公里
1890至1900年间版图扩至最大
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
2.蒙古帝国(帖木儿帝国),最大时面积远超3300万平方公里
1206年—1368年
民族:蒙古人
3.沙皇俄国,最大时面积过2800万平方公里
1721年至1917年
民族:俄罗斯人
4.西班牙帝国,最大时面积过2400万平方公里
1790年时版图扩至最大
民族:西班牙人
5.中华帝国(汉,唐,明,清等),最大时面积过1400万平方公里
1759年时版图扩至最大
民族:中华民族
6.法兰西帝国,最大时面积1290万平方公里
1919至1939年达到颠峰时期
民族:法兰克人
7.阿拉伯帝国,最大时面积近1000万平方公里
632年—1258年
民族:阿拉伯人
8.葡萄牙帝国,最大时面积850万平方公里
1415年—1999年
民族:葡萄牙人
9.罗马帝国(包括东罗马),最大时面积82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27年—1453年
民族:罗马人
10.亚历山大帝国,最大时面积600-70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23年
民族:希腊人
11.波斯帝国,最大时面积650万平方公里
前550年-前330年
民族:波斯人
12.奥斯曼帝国,最大时面积550万平方公里
1299年-1922年
民族:突厥人
13.德意志第三帝国(希特勒),最大时面积470万平方公里
1933年-1945年
民族:日耳曼人
14.匈奴帝国,最大时面积410万平方公里
前209年至前128年是极盛时期
民族:匈奴人
巴西的历史沿革
古代巴西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巴西。他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圣十字架”,并宣布归葡萄牙所有。由于葡殖民者的掠夺是从砍伐巴西红木开始的,“红木”(Brasil)一词逐渐代替了“圣十字架”,成为巴西国名,并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译为“巴西”。16世纪30年代葡派远征队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总督。其后整个殖民地在葡萄牙统治下,顺着大西洋沿岸结成一体。1555年法国入侵,占领了相当于今天的里约热内卢的地方,打算在南美设立一个法属殖民地的据点。然而由于法国人无法自欧洲吸引殖民者前来,所以终于在1565年被葡萄牙人逐出里约。两年之后,葡萄牙人创建了里约城。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的上统治权直到1630年,才再度又面临挑战。1807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王室迁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迁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罗留巴任摄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脱离葡萄牙独立,建立巴西帝国。接着加冕称帝,称佩德罗一世。1824年巴西颁布宪法。1825年,葡萄牙承认巴西独立。帝国时期(1822~1889)巴西帝国成立后,布拉干萨王朝的体制和葡萄牙贵族势力原封未动,大庄园制和奴隶制依然存在,巴西在经济和政治上都依附于英国。佩德罗一世实行专制统治,1823年强行解散议会,接着又用武力镇压了东北部伯南布哥等省的共和派起义。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众国。新政府打着“秩序和进步”的口号,并以总统制为基础来加强巴西的近代化,除了生产全世界四分之三产量的咖啡之外,在经济上也缔造了佳绩。后来在19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恐慌下,“咖啡经济”受到了沉痛的打击,随之而来的政变、独裁统治和君主立宪等体制使得政治陷入一片混乱之中。1964年巴军人政变上台,1967年改国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1985年3月军政府还政于民。1989年11月15日,巴举行了近30年来第一次全民直接选举,费尔南多·科洛尔当选总统。1992年12月29日,科洛尔总统因涉嫌受贿被迫宣布辞职,副总统伊塔马尔·佛朗哥即日接任总统。1994年10月3日,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国大选中获胜,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总统。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当选。1999年1月1日,卡多佐就任巴第39任总统,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2002年10月,以劳工党为首的左翼政党联盟候选人卢拉赢得大选,成为巴历史上首位直选左翼总统。2006年10月,卢拉战胜社会民主党候选人阿尔克敏,获得连任。2010年10月迪尔玛·罗塞芙作为劳工党候选人赢得大选。
波斯帝国历史是什么?
波斯是众多古代文明中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它的历史源远流长。 最早的波斯人(在公元前6世纪亚述国灭亡以后)生活在现在伊朗南部设拉子市以南的地区(当年波斯的首都波斯波利斯就在这里)。在帝国时代2所跨越的年代中,波斯文明只是到了公元三世纪才开始兴盛起来的,这并非是ES曲解了波斯的历史,事实上帝国时代中的波斯还包括了波斯帝国(公元三世纪开始)的前身。 从三世纪开始,这一文明才以波斯帝国的名号出现于历史舞台,直至公元十七世纪。在此之前的几个世纪,这片土地曾经被许多发源于地中海区域的势力所统治,但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恢复了属于本民族的自由与荣耀,并发展成为一个横跨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的帝国。现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经属于当年古波斯帝国的版图。然而接连不断的战争削弱了波斯帝国的实力,为了夺取叙利亚、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整个阿拉伯半岛的控制权,与强大的罗马帝国交战了数年。直到公元364年,罗马人才和波斯人签订了一份和平条约。 后来,当罗马帝国分裂之后,波斯人将他们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又投入到一系列新的战争中。他们的新敌人就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拜占庭王朝(Byzantine )。波斯人开始从拜占庭的边境地区-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土耳其,发动了持续不断的猛攻。波斯人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终于在公元619年来临了。波斯帝国完全征服了整个埃及地区和高加索山脉。公元626年,波斯人在对拜占庭首都的围攻战中,以惨败而告终。拜占庭人趁机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开始入侵波斯帝国的领土。多年来的无休争战,事实上已经为这两个原本实力强大的文明敲响了丧钟。公元628年,在双方都已精疲力竭之际,统治者们终于同意签订了迟来以久的和平条约。在这之后,被战争极大削弱的波斯帝国被来自东方的穆斯林军团攻占了。 公元651年,穆斯林势力在短短十年内征服了波斯帝国并完全占有了波斯帝国的领土。这个新的伊斯兰王国被称作-伊朗(Iran)。然而这一片热土仿佛永远无法实现和平,在此后的数百年中,不断有新的侵略者出现。首先是塞尔柱人(Seljuks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祖先,征服了伊朗全境。接踵而来的,是恐怖的蒙古(Mongol)军团,再后来则是土库曼人(Turkomans )。 新的曙光直到公元16世纪才出现。与1300年前的古波斯人一样,伊朗人最终收复了自己的领土。 古波斯文明已失落了两千余年,古波斯的楔形文字也早已成了一种“死文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是相当陌生的,我们又该如何透过几千年的迷雾来看待它呢? 在波斯高原西部、伊朗与伊拉克边界旁的伊朗境内,有一座名叫克尔曼沙的商业城市,城东2~3公里处有一个名叫贝希斯敦的小乡村。两千多年来,它默默地远离城市的喧嚣,忘记了过去,也被人们遗忘在记忆的角落里。然而时至今日,“贝希斯敦”这个名字不仅走出了克尔曼沙这座城市,而且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这应该归功于它附近的一处悬崖,因为上面有一种让人找回失落文明的古文字;这也同样应该归功于一位名叫罗林森的英国人。 1835年,英军少校罗林森奉命前往伊朗,出任库尔迪斯坦省总督的军事顾问。这位业余考古爱好者到任不久,就风闻附近有石刻。他当然不会置若罔闻,跑去一看,果然在贝希斯敦村附近发现了一尊大型摩崖石刻。只见该峭壁铭刻离地面约有100公尺,石刻本身高约8公尺,宽约5公尺。上半部是一个浮雕,下半部是用古波斯语、埃兰语和阿卡德语三种楔形文字写成的铭文。楔形文字是西亚的古老文字,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这种文字是用木棒或者芦苇当作笔,在粘土制作的泥板上书写而成的。书写了文字的泥板被置于太阳底下晒干或者用火烘干,当作“书”一样保存起来。如果是信件,则在泥板文书外涂上一层粉,再装进也是用泥制成的“信封”内传送。由于这种文字笔画呈楔形,考古学家称其为“楔形文字”。 为什么要用三种文字书写呢?因为古波斯楔形文字并非历史形成的文字,而纯粹是人造文字,而且使用范围有限,认识者极少。因此在用它发布诏令时,有必要以当时通用的埃兰文和阿拉美亚文译出。铭刻用三种楔形文字书写的缘由正在于此。 然而,古波斯的楔形文字随着公元前330年波斯国的灭亡逐渐变成了一种无人通晓的死文字,而另两种楔形文字也早已失传。因此,人们并不知道这些文字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罗林森决心解开这个谜!他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悬崖峭壁,小心异常地拓下一片片铭文,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释译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踏着前人的脚步,经过12年的钻研,罗林森终于在1845年成功地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而剩余两种文字所述内容估计与波斯文是一致的。从此,悬崖上的这种让人疑惑不解的东西不再是一个谜,人们了解到它的背后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公元前522年3月,波斯皇帝冈比西斯二世率大军远征埃及。有一个名叫高墨达的僧侣乘机冒充被冈比西斯处死的皇弟巴尔迪亚,在波斯各地和米底发动叛乱。叛乱持续了半年之久。皇帝冈比西斯在从埃及返回波斯的途中突然病死。高墨达便以巴尔迪亚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皇帝。但他从不召见大臣,每天深居简出。这可不像一个皇帝的所为,大臣们疑窦重重,一时之间,流言四起。有人传说这个巴尔迪亚其实是拜火教僧侣高墨达,但苦于拿不出确凿证据。后来,冈比西斯过去的一位王妃发现新皇帝没有耳朵,并将这事告诉了父亲欧塔涅斯,欧塔涅斯马上断定新皇帝不是巴尔迪亚,而是僧侣高墨达。因为在居鲁士当皇帝时,这个高墨达由于过失被居鲁士下令割去了双耳。欧塔涅斯马上把真情告诉了另外的6名波斯贵族,其中包括后来的皇帝大流士一世。他们决定发动一次政变,杀死高墨达,夺回政权。他们成功了,但是围绕着谁最有资格当皇帝,争执不休。一时间,波斯贵族群龙无首。稍后,欧塔涅斯退出,但剩下的6人仍互不相让。最后他们商定,第二天早晨6人乘马在郊外集合,谁的坐骑首先嘶叫由谁当皇帝。大流士让他的马夫使了一个计策,使他的马先叫了起来,当上了皇帝。大流士不愧为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利用“叛军”之间缺乏联系的缺陷,各个击破,历时一年最终平定了叛乱。 贝希斯敦的摩崖石刻,记载的正是大流士的丰功伟绩,其中充满了溢美之辞。铭文用的是第一人称,其中写道:“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众王之王,波斯之王,诸省之王,叙斯塔斯帕之子,阿尔沙马之孙,阿黑门尼德……按阿胡拉马兹达的意旨,我是国王。” 原来,江山稳固之后,大流士自感功成名就,于公元前520年9月踌躇满志地巡行各地。在巡行到米底首府爱克巴坦那(今伊朗哈马丹)附近一个叫贝希斯敦的小村庄时,他的心情无比豪迈,回想这些年来的坎坎坷坷,感慨万千,于是命人在村旁的悬崖峭壁上刻下自己的丰功伟绩,尤其是镇压叛军的经过,以扬名后世。
古波斯帝国发展历史
称 阿契美尼德王朝 。波斯帝国从米索不达美亚横跨到印度,由里海伸展到波斯湾,势力扩及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为了要控制今天的叙利亚、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阿拉伯,波斯人与罗马人和后来的拜占庭人作战。波斯帝国的首都是戴西丰,即今天的巴格达。 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后经过数十年扩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在国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包括70个民族,5000万人口,近700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在公元前492年希(腊)波(斯)战争后逐渐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东侵,征服波斯全境。 崛起 古波斯帝国宫城遗址 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二千年代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尔斯地区),有十个部落(六个农耕,四个畜牧)。曾一度处于米堤亚统治之下。 波斯这个词已被用了数个世纪,主要是西方,用来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区从前以“Persis”和“Parsa”闻名。这两个词是指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这个地区的印欧游牧民族的名字,最后他们被亚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最早提及“Parsa”发生在公元前844年亚述国王沙拉漫尼撒3世的史料中。 公元前2千年代与波斯人同属印欧语系的米底人定居于伊朗高原西北部。波斯的兴起 波斯人是与米底人一起来到伊朗高原的,他们定居在伊朗高原西南部靠近波斯湾的地方。他们有10个部落,其中6个从事农业,4个从事畜牧业。在其兴起前曾臣服于米底王国。 米底人曾臣服于亚述帝国。据希罗多德,在亚述统治下的各民族中,米底人是最先起来反抗亚述人统治的。公元前672年,它争得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米底王国,都爱克巴坦那。在他的笔下,米底国家的形成乃是社会契约的产物。不过,从他的记述可以看出,米底国家实际上仍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产物。王权是在解决纷争(即阶级矛盾)中形成的。随着王权的形成,也就形成了暴力机器(军队、法庭),形成了脱离人民的国家机关。 米底王国曾强大于一时,它统治了伊朗高原的广大地区(包括米底,波斯、帕提亚等地)和小亚的部分地区。公元前7世纪后期,它同新巴比伦王国结盟灭了亚述帝国,分得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它还同小亚的吕底亚王国争夺对安那托利亚的统治权,最后双方缔结了和约。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创建者为阿契美尼斯;当时整个波斯地区还是在米底王国的统治之下。阿契美尼斯死后,他的儿子泰斯帕斯继任王位,并在米底王国斯基泰时期带领阿契美尼德脱离米底王国的统治。泰斯帕斯死后将土地分给他的两个儿子:塞鲁士一世和阿里亚拉姆尼斯。他们死后将王位分别传给他们的儿子:冈比西斯一世和阿尔沙米斯。公元前559年,居鲁士二世继承冈比西斯一世的王位,并在其后承袭了亚薛米斯的王位,重新联合阿契美尼德王国。 居鲁士随后开始扩张领土。他首先公开反叛米底王国,并在公元前550年将其 居鲁士大帝 彻底消灭。其后,他与巴比伦结盟,以确保王国的后方不会受威胁。 公元前546—539年之间,居鲁士先后征服了东部伊朗和中亚的许多地区:巴克特里亚(大夏)、马尔吉安那、花剌子模、索格地亚那、格德罗西亚、萨塔吉地亚、阿拉霍西亚、德兰吉安那、萨克人的地区、阿富汗等地,其统治范围在东方接近了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547—546年,波斯人同小亚强国吕底亚王国发生战争。吕底亚是一个十分富庶的国家,在其强盛时,曾控制了希腊世界和东方之间的海上和陆上贸易。米底王国灭亡后,它于公元前547年出兵卡帕多细亚(原属米底,现已归波斯人统治),从而引发了与波斯人之间的战争。居鲁士率军还击,打败了吕底亚,俘虏了它的国王克列伊索斯。不久,波斯人又借镇压吕底亚人起义之机,征服了小亚西海岸各希腊人城邦。消灭吕底亚后,塞鲁士乘着巴比伦国内政局不稳之时挥军向其进攻。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城陷落,居鲁士入城,并握住巴比伦守护神马尔杜克塑像的手,以表示愿意以巴比伦人的身份来统治这个地方。自此,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势力扩至埃及边界。 [编辑本段]扩张 古波斯帝国宫城遗址 居鲁士死后,其子冈比西斯二世继任王位。冈比西斯在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攻破其国都孟菲斯,更将法老掳至苏萨。埃及国王普萨美提克被俘(后因参与反对波斯人的起义而被杀)。他在埃及建立了第27王朝。由此,波斯人建立起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波斯帝国,其版图比埃及新王国和亚述帝国大得多。此后,他还曾出兵远征利比亚和努比亚,均不顺利。据希罗多德,冈比西斯远征利比亚的军队毁于沙漠风暴;而远征努比亚的军队则败于准备不足。于是埃及爆发了反对冈比西斯的起义。公元前524年末或523年初,冈比西斯回到埃及首都孟斐斯,镇压了起义。公元前522年,阿契美尼德王国内部发生叛乱,冈比西斯二世急忙班师回朝,却死在途中。其王族将领大流士一世续率兵回国,并成功平定叛乱,更最后获得王位。 波斯帝国刚建立不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乃至统治阶级内部王权与贵族的矛盾都十分尖锐。据《贝希斯吞铭文》,“当冈比西斯在埃及时,人民开始叛乱。在国内、在波斯、在米底,也在其它各省出现了很多谣言。”而当冈比西斯对利比亚和努比亚的征服遭到挫折时,终于引发了高墨塔暴动。暴动于公元前522年3月14日爆发于波斯国内的庇里什瓦德地方的阿尔卡德里什山。暴动者打着冈比西斯的弟弟巴尔狄亚(据《贝希斯吞铭文》;而据希罗多德则为司美尔迪斯)的旗号起兵。暴动引起强烈反响,各地纷纷响应:“于是所有的人民、波斯人、米底以及其它诸省都骚动起来,从冈比西斯转而倾向于他。他(高墨塔)夺取了王国。”高墨塔自立为王,号召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和各被征服地的人民)拥戴他而抛弃冈比西斯。他还派人到各地去“宣布免除三年兵役和赋税”。从“人民”手中夺走了“牧场、牲畜、奴仆、房屋……。”公元前522年9月,出身阿黑明尼德氏族的大流士同其他六个波斯贵族一起密谋,杀死了高墨塔及暴动的其他领导者,镇压了各地起义。暴动历时7个月。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486),为阿尔沙米斯的孙儿,同时也是阿卡米力斯家族的王子,他夺得王位后对内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以稳定政局。大流士上台后,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曾两度起义反对他的统治,他严厉地镇压了起义,并将镇压高墨塔暴动和两次人民起义的情况用波斯语、埃兰语、巴比伦语等三种语言(均为楔形文字)刻在贝希斯吞山崖上,此即著名的贝希斯吞铭文。为了巩固他的位置,大流士在Parsa建立了新的首都,希腊人称为波斯波利斯(“波斯的城市”)并且扩充了他的私人卫队的级别----万人近卫军。即使大流士所做的所有出色的事都抛开不谈,他对波斯所做的贡献是最伟大的地方。在他统治下,政治和法律的改革使这地区获得新生,并且很多出色的计划被实行以促进贸易和商业的发展。货币铸造、重量和量度被标准化并且建立了新的陆地和海上路线。对外他则积极推行扩张。他成功把印度次大陆的北部大片地区纳入疆土。东部的战役巩固了由赛勒斯获得的利益并将广大的印度次大陆北部变为了波斯控制的省份之一。其后,他又挥军至亚细亚与希腊之间的赫勒斯滂海峡。向西的扩展从大约公元前516年开始,大流士开始在小亚细亚沿海岸攻打希腊的殖民地。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其女婿马多尼奥斯进攻色雷斯和马其顿,但于公元前490年在入侵希腊时的马拉松战役中失利。 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486年去世。他的儿子薛西斯一世接续作王,薛西斯(公元前486-465),大流士一世的儿子和继承人,决定继续波斯在西面的征服,并且以公元前480年的“希腊征服之旅”而闻名,那是一场以发生在塞莫皮莱、萨拉密斯和布拉底的战斗而出名的战役。并于公元前485年成功镇压在埃及发生的一场叛乱。其后,他对希腊发出多次进攻;最初获胜,占领希腊北部地区。但在之后的几场战役中均失利,马多尼奥斯更于普拉提亚一役中战死。希腊的城邦最后保持了一致行动并击败了薛西斯,标志者波斯帝国衰落的开始。自此,由于他的自尊在失败后刺激了他,薛西斯决定引退。他将集中力转移在宫廷生活,在他最后的几年里,他把从贸易和税收里获得的庞大财产全部花费在了建造巨大的建筑物上,但大多数都未能完成。薛西斯时代的波斯有四个首都:苏撒、爱克巴坦那、巴比伦、帕赛波里斯,波斯国王及其宫廷一年四季轮流驻跸于每个都城。最后于公元前465年被谋杀。 [编辑本段]衰亡 公元前5世纪大流士一世及其后继者发动的希波战争(公元前500~前449年)是波斯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希波战争历时半个世纪,貌似强大的波斯帝国被英勇捍卫自己独立的希腊城邦所击败。在希波战争期间,埃及、巴比伦曾多次爆发反抗波斯统治的起义,进一步削弱了波斯的军事力量。 希波战争可以说是波斯军事和政治由胜入衰的转折点,希波战争战争后波斯军队的威力进一步削弱,内部的矛盾就更加突出。希波战争结束后,帝国境内被压迫被征服人民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公元前404~前343年,埃及一度摆脱了波斯的羁绊,建立了本地人的第二十八~三十王朝。与此同时,波斯统治阶级内部也不断发生争夺王位的宫廷政变,中央集权制逐渐变得有名无实。行省总督往往兼任军事首长,独揽军政大权。 接续薛西斯一世的分别是阿达薛西一世、薛西斯二世和大流士二世。其中,薛西斯二世执政只有45天,最终因喝酒过多被宫里的一个妃嫔之子杀死。在他们之后接任的是阿达薛西二世。他成功策动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更最终签署了《国王和约》,从而得以插手希腊的事务。公元前401年,小塞鲁士从小亚细亚起兵叛乱,率10,000希腊雇佣兵东进制争夺王位,被阿达薛西二世所败;但他所雇的长征记希腊雇佣兵却成功退却回希腊本土(参见色诺芬)。 此后的几年间,阿契美尼德王国本土发生了多次的叛乱;虽然最终都获平定,但却大大动摇了王国本身的基础。公元前359年,阿达薛西三世登基。由于他拒绝帮助雅典对抗北面的马其顿,与雅典闹翻。马其顿其后统一全希腊,当公元前336年,腓力在其风华正茂之年,在事业的巅峰时期遇刺身亡之际,一支马其顿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亚洲。公元前334年,腓力之子亚历山大跨过达达尼尔海峡。经过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美拉战役,摧垮了波斯帝国的军事实力,大流士三世每战必逃,终于逃到巴克特里亚后被杀。公元前330年在亚历山大大帝的领导下攻入波斯波利斯。阿契美尼德末代国王大流士三世被部下所杀,阿契美尼德王国正式灭亡。 在亚历山大死后的权利争斗中,塞琉古一世成功的夺到了亚历山大帝国下的波斯领土。但是统一很短暂,印度地区爆发起义并且塞琉古的王国分裂成为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两个敌对国家。在伊斯兰教的出现和6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伊朗之后波斯文明的最后遗迹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