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国家的谁最早提出”终生教育”的?
保罗.郎格朗 又译保罗.朗格让
保罗.郎格朗(Paul·Lengrand,1910— ),终身教育的理论家、实践家。1910年12月生于法国加来的康普兰。巴黎大学毕业,后来在大学任教授的同时活跃在法国成人教育领域,尤其协助创立了法国民众教育运动的团体“民众与文化”,并任会长。1948年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秘书处任职,并和德利翁(A·Deleon)一道从事于终身教育的组织工作。1965年发表个人研究成果,把终身教育上升到新的教育原理高度。其后,担任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科科长。1965年12月,在教科文组织“第三次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学术报告,这是在国际会议上讨论终身教育的开端。朗格让是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通过个人的研究阐明了终身教育思想,并积极从事这一教育思想的宣传工作。由于教科文组织的积极倡导,终身教育理论,很快引起各国的重视,不久成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
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思想的是谁?
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四个过程: 1. 主张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思想,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古已有之的。如中国的孔子,早期伊斯兰教,都有提出。 2. 18-19世纪末,终身教育思想扩展到成人社会,代表人物是莫尔和欧文。 3. 进入20世纪后,成人教育得到更广泛的重视,1919年在英国召开了成人教育会议,提出教育是人的终身过程,直到80岁还是可以接受教育。这个时期我国的代表人物是陶行知。 4. 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实施由1965年开始,由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所提出。1965年在巴黎召开推进成人教育得国际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科长保罗•朗格朗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终身教育宣言》。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出版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确认了朗格朗德终身教育思想理论。 "终身"一词的含义在终身教育思想中不仅在时间上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在空间上是一个人所受到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维持和制约着人的社会属性;而且还是对一个精神生活的关注,为着人们现实和未来的幸福和完满而努力。在《学生生存》中把培养"完人"作为其奋斗目标,把"科学的人道主义"作为其价值追求。这一内涵使终身教育论者从不同侧面对已有教育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也使终身教育思想从这些方面构建起来,从而使终身教育思想成为构建连续统一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组织原则。 终身教育同该时期出现的"非学校化运动"在对传统教育的批评和改造上都是激烈而不遗余力的。从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来看,它们都是激进的、革命的。终身教育思想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更加开阔的教育思维空间,提出了"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等一系列新的概念。这正是一种新思想带给人们的精神财富。它也像其他教育思想一样,在向人们描绘未来社会和教育的图景时,具有明显的理想性特点。 缘此性格,终身教育成为了当代教育精神的象征,它促进人类发展和进步、全面提高现代社会中人的素质,进而达到一个学习化社会的境界。 其次,终身教育肯定了原有教育形式和方法,并尽可能以之为基础来构建新的教育体系,显现了终身教育思想在现实方面的建设性特点。 终身教育思想并不是一味地否定传统并走向极端,而是尽可能地保留原有教育的成就,用一种更现实的原则重新组合众多不同的部分,使之连续统一。终身教育的原则和建议更多的是提供给各国政府、教育机构、教育组织以及各界团体的,是为着构建一个"学习化社会"而努力的。早期的终身教育理论、观点并没有摆脱五六十年代世界各国希望增加教育投资、改革现存教育、为更多的人提供受教育机会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其现实性或者说是保守性使之缺少把教育与学习联系起来、从受教育者--学习主体的双向互动中来认识教育活动,所以,终身教育思想向终身学习观念的演进就是必然的了。从总体上看,终身教育思想时时对现实可能性的关注,使其每一步的发展都是渐进的、稳健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
终生教育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终生教育
终身教育,就是人一生中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教育的总和。
幼儿时期主要是接受家庭教育,学生时期主要是学校提供教育,到了社会会利用各种资源去学习提升。
现在很多人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当他们将这个意识付诸实践的时候,这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接受终身教育的过程。
我觉得作为终身教育领创者的有书是很能体现出终身教育的,目前国内,明确表达出终身教育理念的品牌或者机构很少很少。
有书目前也是整合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的知识、课程,帮助有需求的人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有书获得自己想要的内容,以便获得成长。
简要论述“教育终生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论述“教育终生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一些传统的教育观显然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趋势,并逐渐被一些涌现出新的教育理念所取代,未来教育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是20 世纪90 年代在世界上逐渐兴起的一种国际化教育思潮。全纳教育的特点是: 1)平等观; 2)“积极参与”民主观; 3)“集体合作”价值观; 4)全课程教学观(课程应该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课程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新理念》 2.教育终生化和社会化
1)终生教育的概念界定是: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生教育”。从时间维度上看,终生教育的教育过程是由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阶段教育构成的完整的教育过程,从空间维度上看,终生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既包括普通教育,也包括专业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可以利用各种媒介,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开展终生教育。同时,终生教育在时间、空间和学习类型上皆具有一定的弹性,而且终生教育多采取自我导向的学习原则,并提供各种学习策略和途径,其积极的意义在于培养个人主动自学的态度和能力,以适应社会的急速变迁。
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终生教育导论》 2)《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在该报告中对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报告指出:“教育社会化是指学习机会发展到家庭、工作场所、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和科学中心,甚至于发展到在工作和生活中个人得以发展和成熟的一切场所。 3.教育远程化和多媒体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的远程化和多媒体化是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学校不再是学生的惟一信息源,传统的教材、教师中心的课堂式信息传递方式的实际教学效果已经相形见绌,远程化和多媒体化在教学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回顾近一百年来,自从量子物理崛起於二十世纪初,短短数十年间,开启了人
类令人目不暇给的科学领域。原子核的分裂,细胞核的分解,让我们对物质和生命
现象有了基本了解,电脑的发明,网路时代的来临,更改变了所有产业和生活方式
。过去十年来所发现的科学知识,比整个人类历史的发现还来的多。随著科技飞跃
的发展,世界正面临空前变革,以往国家聚积财富依赖丰富的天然资源和庞大资金
,未来国家优势来源将是知识和技术。
传授知识和技术的学校,面对接踵而来的量子革命、电脑革命和生化革命,无
可避免地面临极大冲击。回想一九六
O
年我在美国初次见识电脑,是布满真空管的
超级笨重大机器,但今日数千万个电晶体能塞进小如袖扣的装置内。科学家预言,
电脑能力将愈来愈强,其功能也将不断更新发展,未来的地球将成为一个遍布网路
的「智慧型星球」。值此知识的有效期限愈来愈短,来源愈来愈广,教育正面临空
前
的
挑
战
。
管
理大师杜拉克(
Peter Drucker
)在一九九六年曾预言「三十年後,
现今的大型大学都将成为历史遗迹,大学将很难存活。」他更明白指出「学校不再
是年轻人认识世界的唯一窗口。」科技的快速进步和知识的加倍累积,打破学校对
学习的垄断,改变学校在教育上的地位。
当学校失去对学习的垄断,学生从电传视讯、网际网路、电影、录影带等许多
管道可接触外在世界,这时学校要具有吸引力,对一向扮演教育系统核心的教师是
极大的挑战。在迎向二十一世纪之际,我们应重新体认教育的本质与教育的历程,
精熟各种教育方法、技巧及态度,采取适当有效更具人性化的教育行动,以因应各
种变迁状况。教师需走出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变成指导者和朋友,
和学生不限时地互相学习。
打破时空,全新的教学革命正在默默进行,我们有幸躬逢其盛,应及早重新检
视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国际知名的未来学家唐〃塔斯冠(
Don Tapscott
)在「
N
世
代(
Growing Up Digital
-
The Rising of Net Generation
)」一书中,曾列举未
来教育的八大趋势,论及从传统迈向网际网路时代教学型态的改变,我想教育改造
的工程迫在眉睫,淡江师生对未来教育趋势的发展应及时体认回应,在此我作简要
引述,供大家参考。
一、传统的学习方式是经由教师授课及教科书获取资讯及技巧,现在则从上述的「
线
型」学习迈向「超媒体」学习,学生经由探究、体验、师长、教科书以及其
他多媒体管道建构自己的知识,透过网际网路置身超越时空的学习环境。
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传授资讯技能,提供学生练习记忆的机会并查验其能力
。
革新後的教学是积极安排学生学习的机会,并要求其创造思考、解决问题、
科
学探究及组织整合能力。从「教学」到「建构」及「发现」,教师扮演学习
示
范者、指导者、教练以及资源提供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能力去学习知识,以
因应多元快速变迁的社会。
三、传统的学校忽视学生个别差异,采取以「教师为主」的统一教学型态。革新後
的
教学则以「学习者为主」,依学生智能、兴趣、背景、程度等不同的特质条
件,因材施教,带动每一个学生,期以真正落实教育目标。
四、传统的教学只注重学生知识的记忆,所谓「填鸭式」的传统教育,不能应付未
来人类知识的成长速度,据了解知识每十年增加一倍、电脑运算能力每十八个月增加一倍、网际网路每年扩充一倍,随著知识的转换率日益加速,今日所学,可能明日已落伍。所以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自我学习,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领域」,教师要了解学生所需,助其掌握正确的学习之道。
五、科技的发展有利於个别资料的取得,学习不再只限於「学校」,所谓「自我导
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将盛行,每个人都变成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者」。
六、传统「单一标准」的教学方式,缺乏弹性,未能顾及学习者的需求,革新後的
「适性学习」,则弥补上述缺失,尊重学习者的兴趣,选择适合所需的课程。 七、将学习的责任赋予学生本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寻找资料,获取知识,
因而乐在其中,从传统被动的「痛苦学习」转化成主动的「快乐学习」。 八、未来的教学型态,课程不采分科而重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科际整合的能力。学
习过程注重师生互动,并鼓励学生发问及深入探究,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成为「催化和协助者」。
世界先进国家的教育改革,无不将提升师资列为重点项目,在国内一片教改声浪中,也要求教师要具备反省思考的能力,要对教学的过程、方法、内容、课程、情境......,不断反省探究,以透过互动合作的「教」与「学」,让师生双方受益。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学生需要什麼?如何有效的教学及智慧的引导?在求知的路上扮演「明灯」的角色,协助学生学习。我认为学习的方法和所学的内容一样重要,学生在学校所学也许会日久遗忘,但会留下学习的习惯,传统被动的学习习惯,是无法应付新世纪的工作和生活的。但愿本校师生了解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共同营造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分享知识与观念,使我们有能力去面对二十一世纪所带来的挑战。
简述教育终身化的含义
教育终身化是指高等教育不再单纯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系统,它同时还应包括以职业资格教育为主的行业教育系统和以文化生活教育为主的社会教育系统等。高等教育将不再是具有一定期限的人们接受教育的终结阶段。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与研究方法。教育终身化具有终身性、学习性、个性化、多元性、整合性的特征。实现方式:按照教育阶段分为:婴儿、幼少年、青壮年、中年、老年五大阶段。按照教育方式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人教育)三种教育方式,三种教育方式在个体终身学习实践中的体现。按照教育体制又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小学)、中等教育(中学)、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五个教育阶段;其中中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初级中学、高级中学;高等教育有三种教育方式分别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
终身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终身教育对世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终身学习表明,所谓终身就表明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它不同于以前,人们总是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除此之外,它还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改变将学校视为唯一教育机构的陈旧思想,使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局限,社会生活同样是人们学习的大课堂。最近我在有书上阅读了《终身教育》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感悟,终身学习至关重要。
终身教育的意义
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彻底改变了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的观念。其次,它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改变将学校视为唯一教育机构的陈旧思想,使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从而扩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个空间。再次,它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有的文化,更要培养个人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性。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将发生根本变化,代之以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开放式的关系。最后,它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