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清洁者的危害
一些国际援助组织指出,在非洲,每十个艾滋病患者中就有六名是女性,而她们大多数都是因为遭到强奸或类似“清洁者”这样丑陋的性风俗影响。有时少女还会受到他人的虐待,和姆贝韦有着同样经历的女性在非洲有成千上万。这个古老的非洲传统已经成为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元凶。据最近的一项统计,非洲仅去年一年就有230万人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而艾滋病患者的总数已经超过2500万人,其中60%为女性。在那些依然流行“性清洁”风俗的村庄中,艾滋病毒传播的速度快得惊人。非洲援助组织工作人员认为,这种丑陋的风俗必须彻底废弃。但是这种传统要得到改变却很艰难。莫妮卡·娜索富是赞比亚南部蒙泽地区的一名护士,同时她还是当地预防艾滋病协会的一名成员。娜索富对记者说,“结束一件已经延续了这么长时间的事情肯定非常困难。我们从生下来就已经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如果我们劝她们抵制这样的事情,她们就会问:我们为什么要改变呢?”
性清洁者的事例
詹姆士·姆贝韦三年前死了丈夫,随后她被迫和丈夫的堂弟发生性关系,以完成“性清洁”。在非洲国家马拉维的姆钦吉市,23岁的年轻妇女詹姆士·姆贝韦三年前死了丈夫,就在她的丈夫死后几个小时,姆贝韦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她既没有为她的丈夫服丧,也没有接受朋友和亲属的安慰,而是一个人躲到了她姐姐的家中。姆贝韦说,她真希望人们永远也不要找到她。但是,不幸的是,她丈夫的家人还是对她穷追不舍,并最终将她“挟持”了回去。姆贝韦最担心的一幕还是发生了,村中的长老和丈夫的家人强迫她接受“性清洁”的仪式,并威胁她说如果她不服从的话,村里每死一个人她就要受到一回诅咒。最终,势单力薄的她还是和自己丈夫的堂弟发生了性关系。姆贝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想起我的丈夫,我就会哭泣。他死了,我却要接受这样的事情,我感到很害怕,我非常担心自己因此被传染上艾滋病,如果我死了,我的孩子们将没有人来照料。”
性清洁者的抗议
寡妇社团联手抵制“清洁者”干戈里村的一个寡妇马格里特·奥德希亚布断然拒绝了这个风俗,她对记者说:“我不想接受这个风俗。我已经拒绝过一次,我以后还会一直拒绝下去。”两年前,一些肯尼亚女性开始组成女性社团。当更多女性的丈夫被艾滋病夺去生命时,这些妇女组织也开始转变为更具凝聚力的“寡妇社团”。她们也开始挑战起“清洁者”的古老风俗来。“你一共污辱过多少女人?”事实上,由于经常有酒肉招待,“清洁者”大多数时候都是醉醺醺的,很多人也都认为他们智力低下。据奥德希亚布称,她曾与臭名昭著的“清洁者”弗朗西斯·亚卡查交谈过一次。那一天,奥德希亚布拦住了他,问道:“你一共污辱过多少女人?”“死亡阴影”的传播者亚卡查显然不认为自己是在害人。他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咯咯笑:“当我遇到漂亮女人的时候,对我并不是坏事。再说,如果没有我,女人们就会和魔鬼的幽灵在一起。她们需要我。”戏剧宣传深入人心一个下午,奥德希亚布和寡妇社团的一些女性聚集起来,在村民们面前自编自演了一出拒绝“清洁者”的讽刺短剧。在剧中,一名女人拒绝接受“清洁者”的驱魔服务。舞台上,“清洁者”表演道:“噢,我像水一样干净。”台下的观众立即爆发出一阵狂笑。在该剧的最后,村中的老年人逼她接受“清洁”,最后,这名不幸的女人患艾滋病去世了。一名62岁的当地老人达尔马斯·奥恩干说,他非常喜欢这出戏剧,他说:“现在我知道,如果我们不制止这个丑陋风俗,也许我们都会死。”
宗教知识?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旧时由于人对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表达人渴望不灭解脱的追求,进而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体系,与民间神话一样,其也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彼此相互串联,其是一种心灵寄托。
宗与教
它指宗与教。华严五教章卷一有‘分教开宗’之说,即将宗教二字分开解释,一般以宗为主观的、个人的主义信念;教则有客观教说之意。又一宗之教旨,亦称宗教。此外,或以宗为无言之教,以教为有言之宗;或以宗为宗门,教为教门。即谓宗门指教外别传之禅门,以禅乃离言教,采以心传心之方式传宗;教门指依大小乘之经论等言教而立之教宗,如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等均属之,相对于禅家而言,称之为教家。又有以宗为法相宗所说之八宗、华严宗所说之十宗;以教指天台所言之四教或八教、华严所判立之五教等;另有以教指三藏十二分教之一切经教,故知宗教一词可说涵盖佛教全体之意。
自西方学术思想东传之后,一般皆以佛教所习用之‘宗教’一词作为英、德、法等西语 religion 之译语。religion 系由拉丁语 religio 而来,其语源有各种异说。或认为由 ligare(结)之动词而来,含有神与人结合之意;或由 legare(整理)之动词变化而来,表示严肃及仪礼之意。 religio 一语,最原始之意义是指对超 自然事物之畏怖、不安等感情而言,其后则有成为感情对象的超自然之事物,及成为感情外在表现的仪礼之意,由之更进而指团体性与组织性之信仰、教义、仪礼之体系。亦即人类对具有超人威力之神秘力量或现象赋予意义,视之为绝对理想之主体,并生起畏怖、神圣、信赖、归依、尊崇之念,进而实行祭祀、祈祷、礼拜等之仪礼,将戒律、信条等列为日常生活之规范,以期安心立命及向上发展完美之人格。
宗教之成立,其种类甚多,型态亦有种种不同,有现存者,亦有已衰微乃至不存者。其型态可大别为个人心理之宗教,与集团社会之宗教。个人心理之宗教,指个人独自之宗教信念与体验,而不论其是否参与特定之宗教组织,或具有何种特定之信仰型态。若经由个人之虔诚信仰、深切体验,而积极向他人弘传,集合具有相同信仰之人群,即成为宗教团体,产生新兴宗教,主倡者称为此宗之开祖。若致力于对固有宗教之改革运动,则 称改革者。
集团社会之宗教,若由宗教发达史分类,可概分为原始宗教、国民宗教、世界宗教等。
(一)原始宗教,又称部族宗教,太古时代之宗教及未开化社会之宗教,如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图腾崇拜、巫觋教等。
(二)国民宗教,又称民族宗教,指行于部族、民族、国家等一定地域内之宗教,如日本之神社神道、印度之印度教、以色列之犹太教、中国之道教、儒教等。多与所处地域之社会风俗、习惯、制度等有密切之关系,而未必有宗教开祖或依据之经典,如日本神道,并无特定之教,而系以原始宗教为基础,根据国家组织而发展。又如我国之道教,有其特定之教祖,亦有其特殊之教格而适合国民之传统,故难以传入他国。
(三)世界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此类型宗教多随个人之自由意志接受信仰,而顺从组织内之信条、仪礼、戒律等。通常多由特定之开祖所创倡,并以开祖之行迹及教说为中心,形成该教之教理与经典。教团之成立,多站在超越民族、国家等立场而创立,故其教法系以人类全体为中心,具有世界性与普遍性之性格。惟世界性之宗教虽以全体人类为中心,然实际上常以救济个人为基础,故具有探索心灵内面与侧重个人实践修行之特性。
概分为三类
依信仰对象之不同,可将宗教概分为三类:
(一)多神教(polytheism),即崇拜多种神灵,多系自然形成之信仰,存在于原始未开化之时代。随同人智之发达,渐对自然神赋予意义、理想,次第成为高级神,而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在进化之社会中亦并行不悖。或有由一神教发展为多神教者,即对具有种种最高神性格之一神,将其性格分别独立,成为最高神之权化分身,而个别崇拜之,如佛教之教祖佛陀,于其智慧方面之理想化而权化为文殊菩萨、势至菩萨,于慈悲方面之理想化而权化为观世音菩萨,于实践愿行方面之理想化而权化为普贤菩萨。又观世音菩萨为随机度众乃有三十三身之化现,如圣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不空罥索观音、柳叶观音、水月观音等。
(二)一神教(monotheism),由崇拜自然之多神教,演进为崇拜具有诸神之德的一神。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均为典型的一神教信仰。另如印度教中,虽有多神信仰之性格,然于众神之中,独尊一优于其他诸神者为最高神,乃诸神之代表,具有绝对之权威,此称单一神教(hemotheism),如湿婆派以湿婆为最高唯一之神,毗湿奴派以毗湿奴为唯一神。一神教亦可称交替神教(kathenotheism),如梵天、毗湿奴、湿婆等三位神祇,在不同宗派中有不同之地位,以湿婆为例,在湿婆派中为最高神,梵天与毗湿奴居次要而从属于湿婆。
(三)泛神论(pantheism),又称万有神教。上记之多神教、一神教等,以实际信奉而属实践性之宗教,泛神论与之相较,其性质偏重于阐释哲学理论之理论宗教,以为宇宙现象之内部,有支配现象界之原理法则,而将此原理法则神格化,认为此‘道理神’遍满于宇宙现象。印度奥义书中之梵(梵Brahman )即属道理神,梵存在于‘个人我’(梵a^tman )中,此乃最高理想‘梵我一如’之基础。此外,十七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沙(Spinoza, Benedict, 1632~1677)之哲学所说之神亦属道理神。
自法律观点言宗教:文明国家多经过立法确认信仰之自由,合法之宗教不受压迫、排斥,亦有少数国家以特定之宗教为国教,又国家所认可之宗教团体得称宗教,未得认可者通常称为邪教。
具有多种功能
宗教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
(一)宗教之原始功能,在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主要系感情方面之功用。
(二)在善恶意志方面,宗教力量有助于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乃至于发动社会反省、调整舆论风潮等积极之价值。
(三)与‘知’之关系,随着人类智能之发展,世人渐排斥与科学、理性相对之宗教信仰,认为其中多含有迷信色彩。如基督教自中世以来乃至今日,即不断受到科学合理性要求之挑战,然亦不断革除本身不合理性之处。
与其他宗教相较,佛教之教义哲学与实践法门所呈现者较符合合理性之要求,而最足以显示出佛教的宗教意义之合理性者为‘法’(梵dharma ,巴dhamma ),包括三大要素:
(一)因(梵hetu ,巴同),符合因果或缘起关系之合理性。
(二)德(梵gun!a ,巴同),符合正见善恶之伦理性。
(三)教(梵s/a^sana ,巴sa^sana ),符合信仰上自利利他之宗教性。如此可谓涵盖人类生命知(因)、情(德)、意(教)等三大方面。而就整体言之,佛教乃广义之人间学,以完成人格、觉悟成佛为理想,故欲成为完人者,必须提升其知、情、意三大层面至最高理想;八正道、六波罗蜜等佛教修 行项目,即为达成此最高理想之根本途径。
优点
宗教有让宗教信仰者行动的能力,如果一个宗教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无疑能使宗教信仰者做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它可以使人断恶修善,惩恶扬善。
缺点
与优点相反,如果一个宗教宣扬不利于社会和平稳定发展的思想,那么宗教信仰者对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 排他性:任何一个宗教的教徒或多或少都具有排他性,例如佛教徒认为道教最高神祉不过是未出轮回的天道众生,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冲突不断;以及出现诸多不符合逻辑和夸张的说法,因果也是灵活多变的,也不可能控制人的情感与思维。
为什么我背英语单词老是记不住汉语意思,有什么技巧没啊!!!
单词这样背
第一条,就是:一定要每次都大量地背。因为自己不比别人聪明,所以背完单词,别人忘掉五分之一,自己决不会比别人忘得少。然而,别人每天背十个单词,自己却可以背一百个,忘掉五分之一,还剩八十个,是别人最聪明状态下的十倍。每天一百个是最低限。其实背到后来您会发现这个要求并不高,一个月后,您可能自然而然地就背到三百或者五百。
这四百个要分成四组来背,上午三十,中午十个,下午三十,晚上三十。第二天早晨复习以前没背下来的词。背的时候,要一目十词(注意,是十个而不是更多或更少),不要认认真真背,因为没有认认真真的时间。一边看一边读每个词的读音,默读也成。看完后回忆一遍,回忆不起来的再看。这次背的目的在于留下个大概印象,下次看见能知道这个词,所以背到大部分都能回忆得起来就成了,把剩下的词单独抄出来。
背单词捷径的第二条,就是:背字典!为什么要背字典呢?因为字典上每个词的解释比较全面,而且相同字母开头的单词都集中在一起。不是什么字典都可以拿来背的,一定要找只包含自己想背的词的字典。另外,最好有英文方式的解释和例句。而且,一定要有音标!如果是为了考TOFEL或者GRE,注意要选美音音标的字典。一般教材课文后面的词汇表都是为那些认认真真听课的好学生准备的,想走捷径就千万不要去背那些东西。
背字典的时候,按开头字母(Z,Y,X,Q,J,K,U)(V,W,N,O,L)(FG,IT,HM,BDE,R)(C,P,S,A)的顺序背,其中C,P,S,A每个都要分三部分背。这样背有几个好处:(一)能增加成就感,提高兴趣。至于为什么,您翻翻字典就明白了。;)(二)便于清楚地知道那些单词已经背过,那些还没背。(三)能先把最基本的词先掌握。三万单词里,分为三个等级:三千到四千,八千到一万,两万二到三万。也就是说,您得分别准备三本字典。这几个等级之间各自有非常不同的特性,所以需要分别用不同方法背。俺当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从一万到三万之间走了一段弯路,浪费了一些时间,不然或许能突破到五万吧。;)
所以,背单词捷径的下面这条就有了三个分支。背单词捷径的第三条,就是:和单词多见面。一个单词能不能记住,取决于和它在不同场合见面的频率,不在于每次看着它的时间长短(同样规律也适合于泡MM;))。一般想记住一个单词,每星期要和它在*不同场合*见三到四次面。俺在上文中提到大量背的时候,不要抠某一个字记住与否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是否一见钟情都是无所谓的,关键在于有更多不同类型的见面机会。不过,根据要背的单词的等级不同,增加见面机会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2)第一个分支:瞎听!三千到四千这个等级,是非常常用的单词,而且几乎囊括了表达最基本思想所需要的一切词汇。每篇文章中百分之八十都是这些词汇,而且这些词都是最基本的语素(或称"词根"),就是分割到最小无法再分割,互相之间也没什么类似之处的东西。对付这些词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大量的,不间断的,简单的初级听力练习。因为阅读材料中,还有百分之二十其他词汇,所以光凭这个等级的词还看不懂那些阅读材料。但是听力练习都是最基本的对话,而且发音一般很标准,多听能够增加单词的重复率,而且可以为以后背八千到一万那个等级的词打下语音基础。
听的时候,要分精听和泛听两部分。精听当然是指每个词都要弄懂,俺着重讲一下泛听(饭厅?;P)。泛听是最重要的,因为掌握语速和语调,以及总体印象都要靠泛听。而这些都是背八千到一万等级单词的基础?泛听能够让经常用到的词(也就是那些最必要掌握的词)把您的耳朵磨出茧子来,让您模模糊糊听到个音就能反应出它是什么意思。泛听中您听到的词,才是您真正应该记住的词,所以别害怕精听的时候什么都听不懂。到底什么是泛听呢?泛听,就是说您听的时候,精神要分散,要一边干着其他事(比如撮饭或和别人大声讨论撮饭;)~),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泛听一定要见缝插针,一有机会就听着,最好耳机不离耳朵。;)而精听的意义就在于找出您没听清的那些词。啊哈,那就是您背过但还不熟悉的词了。:)把这些词单独记在另外一个地方,别跟没背下来的词混了。泛听要听精听已经听过的内容。比如精听听到了第二盘磁带,那么泛听就听第一盘磁带,正好。提醒您一句,千万别拿英语广播当自己的听力教材!!!顺便跟您推荐一套听力教材:武汉师范大学出的Step by Step.内容比较循序渐进,每一课开头的音乐也很好听。;)
第二个分支:狂看!八千到一万这个等级,基本包含了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这些单词在听力教材里很难找到。但是,可不要停止听的练习呦,因为听能巩固您的语调感觉,而这是背这个等级单词的一个关键。不过,背这个等级的词,需要在听以外增加看的内容。看,同样要分精读和泛读两种。就象听一样,也是泛读更重要一些。泛读要挑不太长,能有耐心看完的文章,而且看不懂的词不要太多,一篇文章有两三个不认识的就足够了。千万不要一上来就看英语报刊杂志小说,那些东西不但很难看懂,而且看懂了也对背单词没什么促进作用。:Q泛读也需要大量练习,只要您有耐心,又有足够时间,就一直看下去吧!看的时候不要仔细阅读,扫一眼明白个大概意思就成了,然后把这一眼没看懂的词画上记号,别琢磨它是什么意思,继续扫描吧!全部看完之后,回头再看这些单词,有的可能已经想起来了,有的....还没想起来?那就查查字典,要是自己还没背过,就扔掉它,要是已经背过了,就单独抄下来吧,和听力练习中没听出来的词放在一起。
(3)俺的经验是新概念第一二册,然后大学泛读课本前两册,然后是另外的一个泛读教程初级部分,然后新概念第三册,泛读课本第三册,某一种听力教材高级听力部分的教师用书,然后新概念第四册,泛读课本第四五册...这么个顺序进度比较合适。
第三个分支:乱说!这只适合背两万二到三万的词。因为其他的词不用说就已经背下来了。;)而这个等级的词在阅读材料里非常少,可能阅读十篇文章却一个这个等级的词也没有。所以靠阅读来增加见面机会已经不行了。这些词甚至有的老外一辈子都没见过,咋能指望他们能写出来呢?尤其是GRE词汇,什么"给马穿衣服","纽约的流氓","从非洲吹向南欧的风"....这些词都是一些精致的修辞,也就是说,如果您话里净是这些词,那您可以假冒一位学者了。;)一般的老外都是听不懂您说的这些话的,所以不用这些词也能表达同样的含义。好了,您的机会来了,您可以跟老外讲话中带上这些单词,然后很自豪地假装谦虚地跟他们解释这些词的含义。;)每次跟老外解释一两个词就足够了,老外会佩服您佩服得五体投地的。;)HL就向ws解释吧!要大胆而耐心,尤其是大胆。;)
这个阶段,您就别再练听力了,因为练了进步也不大。还记得开头那句话么?要想成功,得走捷径。凡是不能在短时期内取得巨大进步的行动,都不必浪费时间去做。不过,这时候的阅读材料成了问题:您会发现,过去看的东西觉得太浅没意思,看其他深的东西又看不懂。您还会发现一个新的有趣现象:那就是您想看的文章里,现在全是第一个等级的那些词,每个词您都确切知道它的含义,但整个文章您就是看不懂。;Q那您该看什么呢?就看第二个等级的那些浅显文章啊。虽然浅显,但能帮助您不至于忘了过去背出来的成果。至于您看不懂的那些文章,别着急,等您和老外交流多了,您自然就懂了,那都是一些词组、俚语或文法组成的文章。:)
背单词捷径的第四条,就是:联想,联想,联想,.....背单词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端详一下它的外貌。第二第三个动作呢?看看它的内涵和发音。而第四个动作,就应该是联想,再联想.....联想它和其他背过的词有没有外表类似的?读音类似的?意思类似或相反的?如果有,就赶紧记在旁边,在另外那些词旁边也把这个词加上。这样,以后看见其他词,也会联想起这个词,等于又增加了一次见面机会。而且,在第二、第三个等级的词汇里,还有许多单词是由"前缀","词根","后缀"组成的,前缀比如"re","in","pseud"...,后缀比如"er","a","oid"...,然后共同组成一个新词。如果掌握了这些前后缀,就可以很方便地猜出一个生词到底什么意思。另外,有很多读音相近的词也有相似的意思,这在俚语、诗歌和儿童用语中更普遍。如果每天记80个单词,一个月只能背2400个单词,但掌握了这些规律后,实际上背的速度越来越快,几乎一万多单词都是不用背就会了的。不过,在GRE单词中,有很多是既没有和其他词的关系,又没有前后缀,看起来既简单又记不住的单词。这些词里边有希腊语,意大利语,德语,拉丁语,甚至还有日语译音。这就只能靠和别人解释来掌握了。(HL一定要注意!)
背单词捷径的第五条,就是:复习!记得快,忘得也就快,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规律。在背单词的过程中,复习就显得非常重要。俺总结复习的规律是:十个单词复习一遍,然后三十个单词,然后是以前所有没背下来的单词。复习的时候,同样不必细抠,粗略地扫一遍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想它的读音(因为英语是象声的)。最后背不下来的单词,一定是不常用的,因为老外一样背不下来。;)每背完一个开头字母的单词,就要把前一个开头字母的复习一遍。然后每背完前文中括号里面的开头字母,就把上一个括号里的复习一遍。复习的时候,要先看英文翻译中文意思来一遍,然后再看着中文想它的英文单词再来一遍。前面说过,在泛听,泛读中忘了的词要和背的时候就记不住的词分着记下来,就是为了在复习的时候区别对待。忘了的词,要每天看一遍,会了就划掉,而记不住的词则在背完了整个字母以后,单独背一下这些词,平常就不用看了。GRE单词的复习方法非常奇怪:它需要进行填字游戏。也就是说,盖住单词的一部分,然后想整个词是怎么拼。另外,还得想它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顺便说一句,考GRE的词和考TOFEL的词互相之间是毫不相关的,也就是说,您不会TOFEL的词,GRE也有可能拿个高分
非洲国家的割礼一定要废除我们去解救她们
割礼分为男性割礼和女性割礼两种。男性割礼即切除全部或部分阴茎包皮,《圣经》中《创世记》有记载。实行割礼的民族广泛分布于世界,早期割礼普遍使用石刀而非金属刀,由此可知其历史悠久。作为一种传统,都在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进行,有些阿拉伯民族则在临近结婚之时进行。女性割礼在非洲等地盛行,是千百年流传的重要习俗。
中文名
割礼
外文名
circumcision
分 类
男性割礼,女性割礼
起 源
《圣经》中《创世记》
分布地域
中东、欧洲、非洲、我国少数民族
早期工具
石刀
男性割礼
指男性割包皮
女性割礼
割生殖器,再缝合
《楚辞章句序》的全文翻译
翻译:以前孔子叡圣明哲,天生卓尔不群,高于侪辈,确定经典学术,删定《诗经》、《尚书》,使《礼》《乐》雅正,制作《春秋》,使后世治国者有所依循。孔子门人三千,个个通晓老师论述六经的微言大义。孔子死后,大义离乱而微言断绝不传。当时,君主昏庸,朝政紊乱,而忠贞之言不被采纳,愤懑之情充斥胸间,时或喷薄而出,于是又作《九歌》及其以下25篇。楚国人民为屈原的高风亮节、瑰丽文采所折服,因而将其作品辗转传播。原文:昔者孔子叡圣明哲,天生不群,定经术,删《诗》《书》,正《礼》《乐》,制作《春秋》,以为后王法。门人三千,罔不昭达。而屈原履忠被谮,忧悲愁思,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遭时闇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此文出自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序》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楚辞章句序》是《楚辞》注本。东汉文学家王逸注。《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原为十六卷,王逸增入己作《九思》一卷,改编为十七卷。书中对《楚辞》各篇作了文字注解,记述了各篇的创作由来和作者经历。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他评价《离骚》“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楚辞章句》的每篇前都有序文,另外在《离骚》、《天问》之末还各有一序。这些序文的内容是说明各篇的作者和写作时间,并阐释题意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些序文集中体现了王逸对《楚辞》的理论认识。王逸用汉代儒家经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楚辞,将屈原独特的人格精神和诗歌艺术都儒学化了。“楚辞”这一句词不知起于何时。《史记》在张汤的传中已经提到它,可能至晚也是汉初就有的。至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汉代一般称“楚辞”为赋,这是不十分恰当的。“楚辞”和汉赋,体裁截然不同,前者是诗歌,后者是押韵的散文,它们的句法形式、结构组织、押韵规律都是两种不同的范畴。再从音乐的关系上看,虽然都是不歌而诵,但汉赋同音乐的距离比“楚辞”更远些。所以司马迁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史记·屈原列传》)可见辞与赋本来是有区别的。由于汉赋是直接受“楚辞”的影响发展起来的文体,在习惯上汉代人多以辞赋并称,把屈、宋之辞与牧乘、司马相如的赋等同起来。于是辞与赋的概念混淆了,从此以后,屈原的作品甚至全部楚辞都称之为赋了。其实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文体,不应混为一谈。至于后人以《离骚》代表《楚辞》而称之为“骚”,如《文心雕龙》有《辨骚》篇,《文选》有“骚”类等。这和后人称《诗经》为“风”一样,虽然名实不符,都是有意把楚辞和汉赋两种文体区别开来。作者简介:王逸(生卒年不详),字叔师,南郡宜城(今湖北襄阳宜城县)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官至豫州刺史,豫章太守。所作《楚辞章句》,是《楚辞》中最早的完整注本,颇为后世楚辞学者所重。又作有赋、诔、书、论等21篇,及《汉诗》123篇,今多散佚,仅存《九思》,为哀悼屈原而作。明人辑有《王叔师集》。
求文心雕龙 辩骚篇翻译!急!!!
一)
自《风》、《雅》寝声1,莫或抽绪2;奇文郁起3,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4,奋飞辞家之前5;岂去圣之未远6,而楚人之多才乎?昔汉武爱《骚》7,而淮南作《传》8,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9,《小雅》怨诽而不乱10,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秽浊之中11,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涅而不缁12,虽与日月争光可也。”13班固以为14:露才扬己,忿怼沉江15;羿、浇、二姚16,与《左氏》不合17;昆仑、悬圃18,非经义所载。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19,虽非明哲,可谓妙才。王逸以为20:诗人提耳21,屈原婉顺22。《离骚》之文,依经立义;驷虬、乘翳23,则时乘六龙24;昆仑、流沙25,则《禹贡》敷土26;名儒辞赋27,莫不拟其仪表28;所谓“金相玉质29,百世无匹”者也30。及汉宣嗟叹31,以为皆合经术32;扬雄讽味33,亦言体同《诗·雅》34。四家举以方经35,而孟坚谓不合传36。褒贬任声37,抑扬过实38,可谓鉴而弗精39,玩而未核者也40。
〔译文〕
自从《国风》、《小雅》、《大雅》以后,不大有人继续写《诗经》那样的诗了。后来涌现出一些奇特的妙文,那就是《离骚》一类的作品了。这是兴起在《诗经》作者之后,活跃在辞赋家之前,大概由于离圣人还不远,而楚国人又大都富有才华的原因吧?从前汉武帝喜爱《离骚》等篇,让淮南王刘安作《离骚传》。刘安认为:《国风》言情并不过分,《小雅》讽刺也很得体,而《离骚》等篇正好兼有二者的长处。屈原能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浊的环境,能够消遥于尘俗以外,其清白是染也染不黑的,简直可以和太阳、月亮比光明了。但是班固却认为:屈原喜欢夸耀自己的才学,怀着怨恨而投水自杀;他在作品中讲到后羿、过浇、二姚的故事,与《左传》中的有关记载不符合;讲到昆仑和悬圃,又是儒家经书所不曾记载的。不过他的文辞很华丽、雅正,是辞赋的创始者。所以,屈原虽然算不上贤明的人,但可以说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后来,王逸却以为:《诗经》的作者说什么曾提着耳朵警告,屈原就比这和缓得多。《离骚》里边常有根据经书来写的,例如说驾龙乘凤,是根据《易经》中关于乘龙的比喻;说昆仑和流沙,是根据《禹贡》中关于土地的记载。所以,后代著名学者们所写的辞赋,都以他为榜样;的确是和金玉一样值得珍贵,历史上没有可以和他并称的。此外,如汉宣帝称赞《楚辞》,以为都合于儒家学说;扬雄读了,也说和《诗经》相近。刘安等四人都拿《楚辞》比经书,只有班固说与经书不合。这些称赞或指责都着眼于表面,常常不符合实际,那就是鉴别不精当,玩味而没有查考。
〔注释〕
1 《风》、《雅》寝(qǐn侵上)声:指从《诗经》出现(公元前6世纪)以后。寝:止息。
2 抽绪:指继续写作。抽:延引。绪:余绪。
3 郁:繁盛。这里指新起作品之多。
4 轩翥(zhù注):飞举的样子。这里形容作家积极从事创作活动。
5 奋飞:和上句“轩翥”意近。辞家:辞赋作家。
6 圣:指孔子。未远:自孔子的死(公元前479年)到屈原的生(公元前343—前339年间),不过一个多世纪。
7 汉武:西汉武帝。
8 淮南:刘安。他是汉帝宗室,袭封淮南王,刘安所写有关《离骚》的作品,这里称为《传》;刘勰在《神思》篇又说是《赋》。过去本来有不同的说法(如《汉纪·孝武纪》和高诱《淮南鸿烈解叙》都说作《离骚赋》),刘勰对它们似乎同样采用。这篇《传》或《赋》早已失传。
9 色:指女色。淫:过度,无节制。
10 诽(fěi匪):讥讽。乱:指失了秩序。
11 蜕(tuì退):脱皮。
12 皭(jiào叫):洁白。涅(niè聂):染黑。缁(zī资):黑色。
13 “《国风》好色”以下七句:据班固《离骚序》,这段话是刘安《离骚传序》中的话。
14 班固:字孟坚,东汉初年文学家,《汉书》的作者。他的话见其《离骚序》。
15 怼(duì对):怨恨。
16 羿(yì义):后羿,传说是夏代有穷国的君长,以善射著名。曾废夏帝太康,取得夏的政权。后为其臣寒浞(zhuó浊)所杀。浇:寒浞的儿子(寒浞杀羿,夺其妻,生浇)。浇封地叫过,又称过浇。他曾灭夏帝相,后被相的儿子少康所灭。二姚:夏代有虞国君的两个女儿。过浇灭相后,相的儿子少康逃到有虞国,虞君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姚”是其姓。
17 《左氏》:指《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不合:屈原在《离骚》中所写羿的过分游猎、浇的逞强纵欲(参见本篇第二段注5),以及少康、二姚(“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的事,和《左传·襄公四年)所载羿、浇的事迹,《哀公元年》所载二姚的事迹,基本一致,只详略不同,角度稍异。班固说《离骚》中写这些“未得其正”,是过苛的责备。
18 昆仑:《离骚》和《天问》中都曾讲到昆仑山。悬圃:是昆仑山巅。
19 宗:祖,指开创者。
20 王逸:字叔师,东汉学者,著《楚辞章句》,下面的话见于其序。
21 提耳:《诗经·大雅·抑》中曾说:“言提其耳。”《抑》相传为卫武公讽刺周平王,同时也勉励自己的诗,里边强调教训,所以说要提耳朵,免得忘掉。言:语词。
22 婉顺:即顺从。婉:顺。《楚辞章句序》中说:“屈原之辞,优游婉顺,宁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携其耳乎?”
23 驷(sì寺)虬(qiú求)乘翳(yì意):《离骚》中曾说:“驷玉虬以乘翳兮。”(郭沫若《屈原赋今译》译此句为:“我要以凤皇为车而以玉虬为马。”)驷:四匹马拉的车,这里作动词用,和下面“乘”字意同。虬:龙的一种,翳:即翳(yì医),是凤的一种。
24 时乘六龙:《周易·乾卦彖(tuàn团去)辞》中有“时乘六龙”的话。乾卦的六爻(yáo摇)都用龙来象征,或潜或飞,依时升降。王逸认为《离骚》中的“驷玉虬”就是根据《周易》中的“乘六龙”写的。
25 流沙:《离骚》中曾说:“忽吾行此流沙兮。”流沙指西方的沙漠。
26 《禹贡》:《尚书》中的《禹贡》篇。敷,分布治理。《禹贡》中讲到昆仑和流沙。
27 儒:这里泛指一般学者,不限于儒家。
28 仪表:法则。
29 相:也是“质”的意思。
30 匹:相等。《楚辞章句序》中说:“屈原之辞,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辞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31 汉宣:西汉宣帝。《汉书·王褒传》中说宣帝喜爱《楚辞》,并说:“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这里“大者”指屈原的作品,“古诗”指《诗经》。嗟叹:称赞。
32 经术:即经学。经:指儒家经典。
33 扬雄:字子云,西汉末年作家,著有《太玄》、《法言》、《方言》等。王逸《〈楚辞·天问〉后序》中说,扬雄曾解说过《楚辞》,今已失传。
34 体:主体。
35 方:比。
36 孟坚:即班固。传:经的注解,这里也指经。
37 声:名声,引申指事物的外表,和下句的“实”相反。
38 抑:贬抑,指责。扬:褒扬,称赞。
39 鉴:照,鉴别。
40 玩:玩味领会。核:查考,核实。
(二)
将核其论,必征言焉。故其陈尧、舜之耿介1,称汤、武之祗敬2:典诰之体也3。讥桀、纣之猖披4,伤羿、浇之颠陨5:规讽之旨也6。虬龙以喻君子7,云蜺以譬谗邪8:比兴之义也9。每一顾而掩涕10,叹君门之九重11:忠怨之辞也12。观兹四事,同于《风》、《雅》者也13。至于托云龙14,说迂怪15,丰隆求宓妃16,鸩鸟媒娀女17:诡异之辞也18。康回倾地19,夷弄彃日20,木夫九首21,土伯三目22:谲怪之谈也23。依彭咸之遗则24,从子胥以自适25:狷狭之志也26。士女杂坐,乱而不分27,指以为乐;娱酒不废,沉湎日夜28,举以为欢:荒淫之意也。摘此四事,异乎经典者也。故论其典诰则如彼29,语其夸诞则如此。固知《楚辞》者,体慢于三代30,而风雅于战国31;乃《雅》、《颂》之博徒32,而词赋之英杰也33。观其骨鲠所树34,肌肤所附35,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故《骚经》、《九章》36,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37,绮靡以伤情38;《远游》、《天问》39,瑰诡而惠巧40;《招魂》、《招隐》41,耀艳而深华;《卜居》标放言之致42,《渔父》寄独往之才43。故能气往轹古44,辞来切今45,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译文〕
要考查这些评论的是非,必须核对一下《楚辞》本身。像《离骚》里边陈述唐尧和虞舜的光明伟大,赞美夏禹和商汤的敬戒,那就近于《尚书》中的典诰的内容。《离骚》里边又讽刺夏桀和商纣的狂妄偏邪,痛心于后羿和过浇的灭亡,那是劝戒讽刺的意思。《涉江》里拿虬和龙来比喻好人,《离骚》里拿云和虹来比喻坏人,那是《诗经》里的“比”和“兴”的表现方法。《哀郢》里说回顾祖国便忍不住流泪,《九辩》里慨叹楚王在深宫里,难于接近,那是忠君爱国的言辞。察看这四点,是《楚辞》和经书相同的。此外,在《离骚》里假托什么龙和云旗,讲些怪诞的事,请云神去求洛神,请鸩鸟到有娀氏去保媒,那是离奇的说法。在《天问》里说什么共工触倒了地柱,后羿射掉了九个太阳;在《招魂》里说,一个拔树木的人有九个头,地神有三只眼睛,那是神怪的传说。《离骚》中说要学习殷代贤大夫彭咸的榜样,《悲回风》中也说要跟着伍子胥来顺适自己的心意,那是急躁而狭隘的心胸。《招魂》里还把男女杂坐调笑当作乐事,把日夜狂饮不止算是欢娱,那是荒淫的意思。以上所举四点,是和经书不同的。总之,讲《楚辞》中和经书相同的有这样一些内容,说它夸张虚诞的描写也有这样一些地方。由此可知它基本上是学习古人的著作,但里边包含的内容已杂有战国时的东西了。拿《楚辞》和《诗经》相比,是要差一些;但和后代辞赋相比,那就好得多了。从各篇中的基本内容和附加上去的词藻来看,虽然也采取了经书中一些内容,但在文辞上却是自己独创的。因此,《离骚》和《九章》是明朗、华丽而能哀感地自抒意志,《九歌》和《九辩》则辞句美妙而表情动人,《远游》和《天问》的内容奇伟而文辞机巧,《招魂》和《大招》的外观华艳而又有内在的美,《卜居》显示出旷达的旨趣,《渔父》寄托着不同流合污的才情。所以,《楚辞》的气概能超越古人,而辞藻又横绝后世。这种惊人的文采和高度的艺术,是很难有人比得上了。
〔注释〕
1 尧舜之耿(gěng梗)介:《离骚》中说:“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郭沫若《屈原赋今译》译这两句为:“想唐尧和虞舜真是伟大光明,他们已经是得着了正当轨道。”)耿:光明。介:大。
2 汤武之祗(zhī知)敬:汤武,唐写本作“禹汤”,译文据“禹汤”。《离骚》中说:“汤禹伊而祗敬兮。”(《屈原赋今译》译此句为:“商汤和夏禹都谨严而又敬戒。”)祗:也是敬。
3 典:指《尚书》中的《尧典》等篇。诰:指《尚书》中的《汤诰》等篇。体:主体。
4 桀纣之猖披:《离骚》中说:“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屈原赋今译》译这两句为:“而夏桀和殷纣怎那样地胡涂,总爱贪走着捷径而屡自跌跤。”)猖:狂妄。披:借做“詖”(bì闭),邪僻的意思。
5 羿、浇之颠陨(yǔn允):《离骚》中说:“羿淫游以佚(yì义)畋(tián田)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浇身被服强圉(yǔ语)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乎颠陨。”(《屈原赋今译》译这几句为:“有穷氏的后羿淫于游观而好田猎,他所欢喜的是在山野外射杀封狐。本来是淫乱之徒该当得没有结果,他的相臣寒浞更占取了他的妻孥。寒浞的儿子过浇又肆行霸道,放纵着自己的情欲不能忍耐,他每日里欢乐得忘乎其形,终久又失掉了他自己的脑袋。”)颠陨:坠落。
6 规:劝正。
7 虬龙:《九章·涉江》中说:“驾青虬兮骖(cān餐)白螭(chī痴)。”(《屈原赋今译》译此句为:“驾着两条有角的青龙,配上两条无角的白龙。”)王逸注:“虬、螭:神兽,宜于驾乘,以喻贤人清白,宜可信任也。”骖:驾在车前两侧的马。
8 云蜺(ní尼):《离骚》中说:“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ní尼)而来御。”(《屈原赋今译》译这两句为:“飘风聚集着都在恐后争先,率领着云和霓来表示欢迎。”)王逸注:“云霓:恶气,以喻佞(nìng泞)人。”霓:即蜺,副虹。谗邪:即佞人,花言巧语说人坏话的不正派的人。
9 比兴:《诗经》中的两种表现方法。比是以甲比喻乙,兴是以甲引起乙。(参看本书《比兴》篇。)
10 一顾而掩涕:《九章·哀郢(yǐng影)》中说:“望长楸(qiū秋)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xiàn献);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屈原赋今译》译这几句为:“望着高大的梓树不禁长叹,眼泪淋漓如像水雪一般,船过夏口而心依恋着西边,回顾龙门已经不能看见。”)
11 君门之九重:宋玉在《九辩》中说:“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郁陶:忧思的样子。九重:九层的门,讽刺君门深闭难入。
12 忠怨:是说因忠于君的抱负不能施展而有所怨恨。
13 《风》、《雅》:指《诗经》,但也兼指一切经书,正如下文“论其典诰则如彼”的“典诰”二字不专指《尚书》一样,所以译为“经书”。
14 托云龙:《离骚》中说:“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yí姨)。”(《屈原赋今译》译这两句为:“各驾着八头的骏马蹻蹻(qiāo敲)如龙,载着有云彩的旗帜随风委移。”)
15 迂:不切事理。
16 丰隆求宓(fú扶)妃:《离骚》中说:“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屈原赋今译》)译这两句为:“云师的丰隆,我叫他驾着云彩,为我去找寻宓妃的住址所在。”)丰隆:有云神、雷神二说。宓妃:传为洛水的神。
17 鸩(zhèn振)鸟媒娀(sōng松)女:《离骚》中说:“望瑶台之偃蹇(jiǎn简)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屈原赋今译》译这几句为:“我望见了有娀氏的佳人简狄,她居住在那巍峨的一座瑶台。我吩咐鸩鸟,叫她去替我做媒,鸩鸟告诉我,说道,她去可不对。”)鸩:羽毛有毒的鸟。娀:古国名,在今山西省;也叫“有娀”。
18 诡(guǐ轨):反常。
19 康回倾地:《天问》中说:“康回凭怒,地何故以东南倾?”(《屈原赋今译》译这两句为:“共工怒触不周山,大地为什么倾陷了东南?)康回,共工的名字。关于他的传说,也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等。
20 夷羿彃(bì必)日:《天问》中说:“羿焉彃日?乌焉解羽?”(《屈原赋今译》译这两句为:“后羿在哪儿射了太阳?何处落下了金乌羽毛?”)夷:是羿的姓。彃:射。这个神话传说也见于《淮南子·本经训》。
21 木夫九首:《招魂》(王逸认为是宋玉所作,一说为屈原所作,尚无定论)中说:“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屈原赋今译》译这两句为:“有人一个身子九个头,一天要拔九千根木头。”)
22 土伯三目:《招魂》中又说:“土伯九约,其角觺觺(yí宜)些;……叁目虎首,其身若牛些。”(《屈原赋今译》译这几句为:“地神九位,手拿着绳索,头像老虎身像牛,三只眼睛两只角。”)土伯:土地的神。约:曲折。觺觺:角尖锐的样子。
23 谲(jué决):变化不测。
24 彭咸之遗则:《离骚》中说:“愿依彭咸之遗则。”(《屈原赋今译》译这句为:“而我所愿效法的是殷代的彭咸。”)彭咸:相传为殷商时的贤大夫,因谏君不听而投水自杀。遗则:留下来的榜样,指投水自杀。
25 子胥(xū需)以自适:《九章·悲回风》中说:“从子胥而自适。”(《屈原赋今译》译为:“去追随那吴国的子胥。”)子胥: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反对,被迫而死,夫差投其尸于江。自适:顺适自己的心意。
26 狷(juàn倦):急躁。
27 “士女杂坐”二句:《招魂》中说:“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屈原赋今译》译这两句为:“男女杂坐,相依在怀抱。”)
28 “娱酒不废”二句:《招魂》中说:“娱酒不废,沈日夜些。”(《屈原赋今译》译这两句为:“喝酒,喝得酒坛空,日以继夜昏蒙蒙。”)不废:不停止。湎(miǎn免):沈迷的意思。
29 典诰:“同于典诰”的意思。“典诰”虽属《尚书》,这里也兼指其他经书,和上文“同于风雅”的“风雅”二字不专指《诗经》一样。
30 体:主体。慢:唐写本作“宪”,“宪”是效法的意思。译文据“宪”字。三代:指夏、商、周三代的著作,主要是儒家经典。
31 风:指作品给予读者的启发和影响,所以主要是指内容方面。雅:唐写本作“杂”,译文据“杂”字。
32 《雅》、《颂》之博徒:意指《楚辞》比《诗经》差一些。博徒:赌徒,这里指贱者。
33 词赋之英杰:意为《楚辞》比其他作品为高。词赋:指汉以后的作品。
34 骨鲠(gěng耿):这二字和本书其他地方所用“骨髓”的意义略异,主要用来指作品中的主要成分,和“风骨”的“骨”字不同。(参看《风骨》篇的注释)
35 肌肤:指作品中的次要成分。
36 《骚经》:即《离骚》。从前人因为尊重《离骚》,所以称之为“经”。
37 《九歌》:是楚国民间祭歌,可能经过屈原的加工。
38 绮(qǐ起)靡:唐写本作“靡妙”,译文据“靡妙”。靡:美。
39 《远游》:旧传为屈原所作,近人多疑为汉代的作品。
40 瑰(guī规):奇伟。惠:即“慧”,有机智的意思。
41 《招隐》:唐写本作“大招”。《招隐》是汉代淮南小山的作品,《大招》旧传为屈原或景差所作,景差是与宋玉同时的楚国作家。
42 《卜居》:旧传为屈原所作。标:显出。放:旷放。
43 《渔父》:也传为屈原所作。独往:独自隐居,不顾世人之意。
44 气:这个词的含意比较广泛,这里和下句“辞”字对举,主要指内容方面所体现的气势、气概。(轹lì利):践踏,这里有超过的意思。
45 切:割断。切今:和“空前绝后”的“绝后”二字意义相近。
(三)
自《九怀》以下1,遽蹑其迹2;而屈、宋逸步3,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4;述离居5,则怆怏而难怀6;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7;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8。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9,马、扬沿波而得奇10;其衣被词人11,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鸿裁12,中巧者猎其艳辞13,吟讽者衔其山川14,童蒙者拾其香草15。若能凭轼以倚《雅》、《颂》16,悬辔以驭楚篇17,酌奇而不失其真18,玩华而不坠其实19;则顾盼可以驱辞力20,欬唾可以穷文致21,亦不复乞灵于长卿22,假宠于子渊矣23。
〔译文〕
从王褒《九怀》以后,许多作品都学习《楚辞》,但屈原和宋玉的好榜样总是赶不上。屈、宋所抒写的怨抑的情感,使读者为之痛苦而深深地感动;他们叙述的离情别绪,也使读者感到悲哀而难以忍受。他们谈到山水的时候,人们可以从文章音节悬想到岩壑的形貌;他们讲到四季气节的地方,人们可以从文章辞采看到时光的变迁。以后枚乘、贾谊追随他们的遗风,使作品写得华丽绚烂;司马相如、扬雄循着他们的余波,因而作品具有奇伟动人的优点。可见屈、宋对后人的启发,并不限于某一个时期而已。后来写作才能较高的人,就从中吸取重大的思想内容;具有小聪明的人,就学到些美丽的文辞;一般阅读的人,喜欢其中关于山水的描写;比较幼稚的人,只留连于美人芳草的比喻。如果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一方面依靠着《诗经》,一方面又掌握着《楚辞》,吸取奇伟的东西而能保持正常,玩味华艳的事物而不违背实际;那么刹那间就可以发挥文辞的作用,不费什么力就能够穷究文章的情趣,也就无须乎向司马相如和王褒借光叨(tāo滔)教了。
〔注释〕
1 《九怀》以下:《九怀》是西汉作家王褒的作品。根据《楚辞释文》的次序,《九怀》以下是指东方朔的《七谏》、刘向的《九叹》、庄忌的《哀时命》、贾谊的《惜誓》等篇,大都是西汉人模仿《楚辞》而作。
2 遽(jù巨)蹑(niè聂):急追。追《楚辞》的“迹”,即向《楚辞》学习。
3 逸步:快步,指《楚辞》的好榜样。
4 郁伊:心情不舒畅。
5 离居:这里指屈原被流放而离开国都。
6 怆怏(chuàngyāng创样):失意的样子。难怀:难以为怀,就是受不了的意思。
7 声:指作品的声调音节。
8 披:翻阅。
9 枚:枚乘,字叔,西汉初年辞赋家。贾:贾谊,也是西汉初年辞赋家,曾做长沙王太傅和梁王太傅,世称贾长沙或贾太傅。
10 马: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辞赋家。扬:扬雄。沿:循,循屈、宋的余波,即学习屈、宋。
11 衣被,加惠于人,这里是给人以影响的意思。
12 菀(wǎn宛):借做“捥”(wǎn宛),取的意思。鸿裁:大义。
13 中巧:心巧。既说心巧者只着眼于文辞方面,可见只是小巧而已。猎:采取。
14 吟讽:指吟咏诵读。衔:含在口中,这里是指经常诵读。
15 蒙:暗昧无知。香草:《离骚》等篇中常常用美人和香草来象征理想中的人和品德。
16 凭轼:驾马奔走,这里指在文坛上驰骋。轼:车前横木。
17 辔(pèi配):马缰绳。驭(yù预):驾驭,控制。
18 真:唐写本作“贞”。“贞”是正的意思,指事物的正常的、正规的、正当的样子。《文心雕龙》中常以“奇”和“正”对举,“奇”是在事物的正常的样子之外,又通过作者的想象而增加些动人的成分。刘勰主张“奇”和“正”必须相结合。
19 华:和上句的“奇”的意义相近。在《文心雕龙》中,“华”常和“实”对举,指在事物实际存在的样子以外通过作者的想象而增加到作品里去的一些美丽的东西。刘勰也主张“华”和“实”相结合。
20 顾盼:指极短的时间。驱:驱遣,指挥。
21 欬(kài开去)唾(tuò妥去):和上句“顾盼”的意义差不多,指不很费力的事。欬:即咳。致:情趣。
22 乞灵:请教。长卿:司马相如的字。
23 假:借。子渊:王褒的字。
(四)
赞曰: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1,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2。金相玉式3,艳溢锱毫4。
〔译文〕
总之,假如没有屈原,哪能出现《离骚》这样的杰作呢?他惊人的才华像飘风那样奔放,他宏大的志愿像云烟那样高远。山高水长,渺无终极,伟大作家的思想情感也同样的无边无际;因而为文学创作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字字句句都光彩艳丽。
〔注释〕
1 逸:奔驰。
2 劳:借为“辽”字,有广阔遥远的意思。
3 式:模式,指屈原的作品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4 锱(zī资)毫:极微小的单位,这里指文章的每个细节。锱:古代重量单位,四锱等于一两。
尚赫赫森茶为什么有胃病着不能喝
胃病,正确的名称应为消化性溃疡。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饮食的不规律,胃病发生率越来越高。
俗话说:十人九胃。意思是说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有不同程度的胃病,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民间把胃、十二指肠溃疡(简称溃疡病)、慢性胃炎统称为“胃病”。所谓“三分病,七分养”,胃肠疾病是没有药物能够治愈的,只能靠日常饮食调养治疗。平时可以喝点9味欣谓茶,将脾胃当作一个整体,以“和脏腑”作为原则,脾胃兼顾,健脾养胃。
卫生间装修需要哪些东西?
卫生间想要有排面,装修材料必须选对,之前我们聊了卫生间的平面布局,今天我们再来聊一聊卫生间的颜值打造,卫生间的颜值主要来自于地面、墙面和顶部的设计。 首先是卫生间地面材料的选择,大多数家庭在做卫生间地面的时候,都会选择小砖进行铺贴,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做坡度走水,避免卫生间地面看起来湿哒哒的。但如果用小砖铺贴,设计感和美观度就要差一些,我们可以选择用大砖做整砖铺贴,看起来更有档次,不过,卫生间想铺贴大砖,干湿分离就必须做好。 其次是卫生间墙面材料的选择,传统的卫生间上墙材料都会选择陶质砖,这种墙砖的好处是吸水性能远高于瓷质砖,所以常被用于卫生间墙面的铺贴,但是陶质砖的结构比较粗糙,表面光泽感较差,影响卫生间整体的颜值。我们可以考虑用地砖上墙来解决,地砖上墙除了能减少墙面缝隙,地砖的密度、硬度、质感都比陶质砖强了很多,看起来也更美观。 最后是卫生间顶面材料的选择,很多家庭在做卫生间顶面的时候,都会选择铝扣天花板,但铝扣天花板的均匀度和平整度都比较差,尤其是做半开放式淋浴空间的家庭,主卧顶面用石膏板,主卫却用铝扣板。看起来整体性就不够好,你可以选择用防水石膏板来做卫生间的吊顶,除了整体性更好,看起来也更整洁大方,而且四边的阴角还不容易藏污纳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