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桐梓县娄山关有什么村
娄山关镇是桐梓县县城所在地。1949年为武胜镇,1950年6月,撤销武胜镇改为一区。1954年4月,改称城关镇。1958年9月,与鞍山区合并建立东方红人民公社。1960年7月,建立东方红基层社城关管理区。1961年2月,管理区改建为城关镇,仍隶属东方红基层社。1961年8月25日,恢复原区乡建置。1967年4月,成立“城关镇革命委员会”,1981年5月26日,为城关镇人民政府。1992年7月“建并撤”时,由娄山关乡、东山乡、城关镇合并为娄山关镇至今。国土面积为142.95平方公里。2004年8月撤街道居委会,建6个社区居委会、25个居民小区。全镇有11个村委会、111个村民小组,2008年末人口104589人。有汉、苗、布依等18个少数民族800人。
从桐梓县城怎么去娄山关景区(在桐梓县哪儿坐车直达)?
驾车路线:全程约16.2公里起点:桐梓县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50米,左转进入荣德巷2.沿荣德巷行驶100米,右转进入武胜路3.沿武胜路行驶110米,左转进入冬青路4.沿冬青路行驶140米,左转进入人民路5.沿人民路行驶530米,右转进入河滨南路6.沿河滨南路行驶1.1公里,进入河滨南路7.沿河滨南路行驶230米,在第3个出口,朝遵义/兰海高速/G75/210国道方向,左前方转弯进入包南线8.沿包南线行驶220米,直行进入南门路9.沿南门路行驶300米,左转进入包南线10.沿包南线行驶250米,进入包南线11.沿包南线行驶12.2公里,右转12.行驶10米,左前方转弯13.行驶10米,到达终点终点:娄山关景区
娄山关的传说是什么
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是我国重要的“红,色”基,地。作为黔北第一要塞,娄山关景色秀丽,峭壁绝立,是众多驴友的常去之地。
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位于遵义县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440米,古称天险,“北拒巴蜀,南扼黔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歼灭黔军四个团,攻下娄山关,揭开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展示了遵,义,会,议的曙光。从此,红,军,战,斗过的娄山关,便成为黔北著名的革,命,纪,念,地。
娄山关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据《明史纪事本末》载,万历年间,总兵刘与播州土司杨朝栋曾激,战于此。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娄山关,原名娄关,后称太平关。关名的来历,源于古代对娄山山脉的称谓。它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娄山关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古称天险。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
清咸丰、同治年间的黔北农,民,起,义,都以全力占领此关。
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歼,灭,黔,军两个团。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
毛,泽,东填有《忆秦娥·娄山关》词一首,描写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现以行草手书体放大镌于高14米,宽25米的大理石碑上,益增雄关声色。
桐梓县
位于中国贵州省北部,是遵义市下辖的一个县。唐贞观十六年,于桐梓地中部、北部置播州,遂改称珍州,置夜郎、丽皋、乐源3县。 唐僖宗乾符三年,杨端入播,蒙山以南遂属播州杨氏据有,直至北宋末年。 南宋度宗咸淳九年又改原珍州并属县隶播州。 元代,桐梓地先为鼎山县,后改播川县,治设鼎山城,属播州宣慰使司。元代最后8年曾随播州附重庆自立为帝的明玉珍。 明万历二十九年,置桐梓县,隶于遵义军,民,府(后改称遵义府),归四川布政使司辖制。 清雍正六年,随遵义府改隶于贵州省至今。 民,国时期,桐梓县曾先后隶属于贵州省黔中道和第五行政督察区,行署两度设桐梓。解放后,隶于贵州省遵义地区。
夜郎,又称作夜郎国,是中国汉朝时所谓西南夷中的一个国家,夜郎的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学术界的认识分歧亦很大。有学者认为位在今天贵州六盘水毕节一带。关于夜郎国的记载主要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而根据考古的资料,一般认为其在中国的战国时代已经存在。因为牂牁江是今六盘水市与普安县的交界处,所以六盘水和毕节赫章可乐遗址这一片被认为是夜郎古国所在地。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曾名夜郎县。
《史记》中记载夜郎是当时西南夷中最大的国家(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临牂牁江”,汉武帝时因意图攻打南越国(南粤国),派唐蒙_(汉朝)出使南越国,发现当地有蜀地生产的枸酱,得知是从夜郎来的,因此上书武帝,可以通夜郎以制南越国,因此武帝派唐蒙出使夜郎,见其首领夜郎侯多同,并厚赐其财物,约定要在当地设置郡县官吏并以其子为县令,夜郎侯认为其国家与汉朝距离远,就暂且先答应,但后屡次不服于汉,后因此有了“汉孰与我大”此一名言,成为“夜郎自大”一成语的典故,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直到汉朝灭亡南粤国后,夜郎国才开始入朝,武帝封为夜郎王。《汉书》记载夜郎王兴在汉成帝河平二年时举兵反汉,汉朝派兵诛灭,夜郎国亡。改设郡县。直到宋朝还短暂的出现过夜郎县的称号。
可乐是夜郎古国鼎盛时期的政治中心,可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贵州省赫章县。
湖南新晃县人文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属夜郎国治地,唐宋曾两次置夜郎县。清道光五年编纂的《晃州厅志》序载:“晃州,古夜郎国”。这里是中国巫傩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延续“竹崇拜”、“牛图腾”与斗,牛、斗,狗等独特民族风情。
唐代大诗人李白闻王昌龄贬谪龙标(即今黔阳)时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不朽名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毛,泽,东《娄山关》(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大娄山,是位于中国云贵高原上的一座山脉,地跨重庆市贵州省与四川省,为东北-西南走向,总长约300公里。大娄山的最高峰为金佛山,海拔2,251米,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境内。大娄山多由石灰岩构成。大娄山为赤水河与乌江的分水岭。
据娄、梁二姓族谱记载:唐僖宗乾符三年,等天祖之八世孙梁宗理同郎舅娄殿邦同为副将,奉旨随大将军杨端平蛮入播,驻守遵桐连界之高岩山黑神垭,其后殿邦之子娄珊,宗理之子梁关继承父业镇守黑神垭,再后娄珊、梁关奉令南征,在安顺一带立业。黑神垭一带百姓怀念与娄珊、梁关驻军的鱼水之情,逐将黑神垭更名为“娄珊关”,后称之为“娄山关”。
1932年,时任贵,州,省,民,政,厅,厅,长的黄丕谟(黄道彬)题书“娄山关”三个草书大字錾碑立于川黔公路遵义与桐梓两县交界处。
1985年,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遵义县政府在娄山关东北侧石岩上制作了大型摩岩石刻“娄山关”。“娄山关”三个字是中国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摩岩全长11米,字径2.3米,笔力雄浑遒劲,阴刻描红,辉映于雄关青松间格外醒目。
莫友芝在《亭遗诗》中也写道:大楼高压万峰颠,鸟道才容一线穿。岂料养痛成为溃,翻今天险等虚传。翦除劲旅劳三省,通塞残筹费五年。始信大刀功第一,当时斡腹竞争先。
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清代著名学者、诗人郑珍、莫友芝等都吟咏过它。
娄山关风景区以人文景观取作画,文物古迹众多,既有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会址,又有统治播州700多年杨氏土司,毛,泽,东住址等各类建筑遗址。
景区分为乌江渡、播雅天池、红花岗区、凤凰山、海龙屯、娄山关、天门洞、夜郎镇等8个景区和8个独立景点。
贵州娄山关
娄山关亦称太平关,又被称为黔北第一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原名娄关,后称太平关。关名的来历,源于古代对娄山山脉的称谓。它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古称天险。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据《明史纪事本末》载,万历年间,总兵刘与播州土司杨朝栋曾激战于此。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清咸丰、同治年间的黔北农民起义,都以全力占领此关。1935年(乙亥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歼灭黔军两个团。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是我国重要的"红色"基地。往南40公里是著名的遵义董酒厂。作为黔北第一要塞,娄山关景色秀丽,峭壁绝立,是众多游客的常去之地。
毛泽东填有《忆秦娥·娄山关》词一首,描写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现以行草手书体放大镌于高14米,宽25米的大理石碑上,益增雄关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