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L中哪个球星地位相当于乔丹在篮球中的地位
在今年超级碗结束之前,Joe Montana是NFL里地位最接近乔帮主的人(Jerry Rice 同样伟大,但是QB位置有加分光环)但这届超级碗过后,布雷迪挟“以史上最强的超级碗表现之一,打败史上防守最强(之一)的球队”的风头,并在冠军戒指数量上持平大Joe,而且他还比大Joe多进了两次SB(这条可以是卖点也可以是黑点),现在谁是史上最强QB的争论又是如火如荼,所以现在大Joe位置也不稳当综合,NFL上没有任何人的地位能和乔丹在篮球界的地位相提并论,接近的都没有,纵观整个体育史,能和乔丹名字放在一起的也就只有贝皇,费天王,阿里等寥寥数人
NFL最好的外接手是谁?
现役的:红雀的Larry Fitzgerald,雄狮的Calvin Johnson,德州人的Andre Johnson,爱国者的Randy Moss,小马的Reggie Wayne,牛仔的Terrell Owens史上最好的应该是Jerry Rice吧我最喜欢的还是Fitzgerald。08/09赛季带领球队杀入SB,不过可惜的是最终在SB输给了大本带领的钢人不过每个人的风格都不同,另外还与本队战术和四分卫关系很大,所以不能说谁是最好的,只能说自己喜欢谁
谁知道老人与海的英文名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是由约翰斯·特奇斯、弗雷德·金尼曼、亨利·金执导,斯宾塞·屈赛、菲力普·帕佐斯出演,该片已于1958年10月7日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位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捕鱼的故事。主演:斯宾塞·屈塞,理查德·阿曼达,唐·阿尔瓦拉多。扩展资料:剧情简介:古巴一个叫圣迪亚哥的老渔民(斯宾塞·屈赛饰)住在海边一个小窝棚里,他过着贫困且无依无靠的生活,唯有一个叫马诺林的男孩去和他聊天,帮他收拾打渔的工具。老渔民一连84天都没有捕猎到一条鱼,但是他却没有放弃,第85天,他再次出海。这一次,他捕猎到一条马林鱼,由于马林鱼过于巨大,老渔民经过三天三夜的战斗,才把马林鱼捕获并绑在船上。返航回家时,海中的鲨鱼前来抢夺马林鱼的肉,老渔民用尽方法但是马林鱼最终还是被鲨鱼们完全吞噬。他回家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个骨架,于是他开始吃起马林鱼的骨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人与海
NBA现役十大投手是?
10、莫-威廉姆斯,投篮46.7%,罚球91.2%,三分43.6%东部决赛的糟糕发挥让小莫在骑士的首个赛季有了个不甚理想的收尾。但不可否认,他是克利夫兰在常规赛获66胜的功臣之一,他能自己创造投篮机会,替詹姆斯分担,共命中了182个三分(联盟第三),并入选了全明星。9、保罗-加索尔,投篮56.7%,罚球78.1%,三分50%(2投1中)好吧,这家伙的三分并不怎么样(职业生涯23.4%),罚球线上的表现也一般(职业生涯73.8%),但他近距离投篮的手感相当柔和,左右手皆能。当加索尔在禁区接球,他总是将球高高举起,然后给对手致命打击。季后赛,西班牙人的投篮命中率达到58%,是湖人夺冠的武器之一。8、何塞-卡尔德隆,投篮49.7%,罚球98.1%,三分40.6%上赛季,卡尔德隆共获得154次罚球机会,只罚丢了4个,创造了联盟纪录,其中包括连续87罚命中,为历史第二长。虽然作为控卫,卡尔德隆身体素质和能力都一般,但他表现稳定,失误很少,投篮值得信赖。7、姚明,投篮54.8%,罚球86.6%,三分100%(1投1中)姚明之所以特别,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身高,更因为他拥有大个子罕见的投篮技巧。距离篮筐18英尺以内,姚明具有极大的杀伤力,他甚至负责火箭的技术犯规罚球。无论是勾手,还是转身跳投,姚明是少有的依靠技巧取胜而非力量的大个球员。【NBA专家送科比真品球衣:谁新秀赛季场均37.6分;有72.7%的单赛季最高命中率?】6、凯文-杜兰特,投篮47.6%,罚球86.3%,三分42.2%他之所以能凭借场均25.3分列得分榜第六,全靠出色的投篮手感和技巧。杜兰特有爆发力,出手很快,一双长臂占有很大优势,面对矮个防守者,他能轻松得分,而面对更高的家伙,他在速度上又占优。随着力量和经验的加强,得分王头衔对杜兰特来说并非遥不可及。5、本-戈登,投篮45.5%,罚球86.4%,三分41%戈登在投篮的时候,总是有办法让自己正面篮筐,随后起跳,手腕发力,整个过程很是完美。作为一个身高只有6尺2寸的得分后卫,更多需要在关键时刻出手,戈登的投篮命中率算是相当不错了。4、德克-诺维茨基,投篮47.9%,罚球89%,三分35.9%“德国战车”应该能跻身最好射手行列。首先,身高帮了他很大的忙,其次,投篮手感柔和,球总是在空中划出一道高弧线,干脆落入篮筐,这也是他11年NBA生涯场均得分近23分的主要原因。虽然过去两年,他的三分有所下滑,但中距离跳投依旧相当致命。3、科比-布莱恩特,投篮46.7%,罚球85.6%,三分35.1%对于科比,请忘记投篮命中率。当他投篮时,往往需要面对双人甚至多人包夹,防守者的手甚至都盖住了他的脸,他的后仰跳投和上篮都让人叹为观止。只要是半场范围内,千万不要质疑科比的投篮能力。如果仅从投篮难度考虑,科比或许应该是联盟最佳射手。2、雷-阿伦,投篮48%,罚球95.2%,三分40.9%众所周知,阿伦的跳投如教科书般完美,更重要的是,每一次,他都能做得这般精确,无暇可挑。过去十年来,再也没有球员有阿伦这样稳定和高效的发挥了,他的三分命中总数仅次于雷吉-米勒,排名历史第二,上赛季他用连续72罚命中打破伯德创造的凯尔特人纪录。1、史蒂夫-纳什,投篮50.3%,罚球93.3%,三分43.9%虽然纳什的投篮姿势不如阿伦,但精准度和方式的多样性是他排名首位的主要原因。过去三个赛季,纳什均投篮过50%,三分过40%,罚球过90%,是联盟唯一有此成绩的球员。除了空位投篮外,他还能创造投篮机会,或身体扭成一个奇特的角度,或突破上篮,或出人意料的远投。总之,除了传球大师这一头衔外,他也是个投篮大师。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与狭义相对论有什么区别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区别是,前者讨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性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后者则推广到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并在等效原理的假设下,广泛应用于引力场中。扩展资料相对论(英语:Theory of relativity)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创立,依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们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相对论极大的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时空”等全新的概念。不过近年来,人们对于物理理论的分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以其理论是否是决定论的来划分经典与非经典的物理学,即“非经典的=量子的”。在这个意义下,相对论仍然是一种经典的理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相对论
如果人以光速行走,将会看到什么?
(1)如果以光速行进你可以看到很多自己,不过那是你自己的残像,因为此时光反射变慢了你可以看到慢慢消失的"自己"想跟他说话那好想不太可能.(2)你进入时光隧道,时光倒流回到从前,你看到了历史 看到了远古也看到了以前的自己但你不能跟他说话,因为你跟他是一个平行宇宙,你可以穿过他而碰不到任何东西,你只是个看客!而你对他来说也不过是个"幽灵"你想改变历史但你做不到.呵呵!也许你可以用葆青春不老不死或者变成小孩 婴儿 精子然后消失.附:超光速与相对论推广
在物理学的研究中,人们提出过很多佯谬。提出佯谬的目的,是使所研究的问题尖锐化,以便于进一步把理论的基本概念搞清,或弄清逻辑论证中有什么错误,或隐含着什么样的假定,或者忽略了其它什么重要因素,等等。关于狭义相对论就曾提出过两个佯谬,即“双生子佯谬”和“爷孙佯谬”(即超光速运动所导致的时间倒流或因果颠倒问题)。“双生子佯谬”在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广义相对论后得到解决,“爷孙佯谬”将在狭义相对论的进一步推广中得到解决。
一、双生子佯谬
设想有两个孪生兄弟甲和乙,甲乘飞船作太空旅行,乙留在地面等待甲。甲所乘坐的飞船在极短的时间内加速到速度v(速度v接近光速c)。然后飞船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飞行,飞船飞行很长一段时间后,迅速调头并继续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飞行。回到地面时紧急减速、降落,并与一直在地面上的乙会合。甲只在启动、调头、减速降落的三段时间内有加速度,其余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作匀速直线飞行,处于狭义相对论适用的惯性系。
按照第一章由洛仑兹变换导出的运动的时钟变慢的关系式
其中,△t为惯性系S的一静止的时钟所走过的时间,△t/为相对于S系以速度v运动的惯性系S/的一静止的时钟走过的时间。
因甲启动、调头、减速降落的时间很短,如果略去这三段时间,则有
τ为甲乘飞船作太空飞行所度过的时间,T为乙在地球上在甲乘飞船作太空飞行期间所度过的时间。即甲作高速太空旅行,返回时发现乙比甲变老了。
如果飞船速度非常接近光速c,相对论效应就会非常明显,如若v = 0.9999c ,则T=70.71τ。即如在这一对孪生兄弟20岁时,甲乘飞船作太空飞行,甲认为飞行时间只有一年,在其返回地面时,甲只有21岁,但他却发现乙却成了90多岁的老人了,亦即乙比甲年老了许多。
但是,以上情形还可以换另一个角度来考察。即对于乘坐太空飞船的甲来说,甲在飞船上静止不动,甲看到乙在极短的时间内朝相反的方向加速到速度v,然后乙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飞行,乙飞行很长一段时间后,迅速调头并继续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飞行,在与甲会合时紧急减速。在甲看来,乙只在启动、调头、减速的三段时间内有加速度,其余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作匀速直线飞行、亦处于狭义相对论适用的惯性系。因此,在甲看来,如果略去乙启动、调头、减速这三段时间(因这三段时间相对很短),在乙离开飞船期间,乙所度过的时间τ/与甲所度过的时间T/也应存在以下关系(狭义相对论一般将相对于静止系统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系统内静止的钟所走过的时间记为τ,称为该系统的原时)
这样,在甲乙会面时,甲比乙变老了。即如乙作匀速直线飞行的速度为v = 0.9999c ,在乙飞离甲一年后与甲会面时,乙只有21岁,但他却发现甲却成了90多岁的老人了,亦即甲比乙年老了许多。
可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结论是不同的,而且是相互矛盾的。究竟是乙比甲年老了许多还是甲比乙年老了许多?还是两者都错了,二人应该一样年轻?这个命题就叫做“双生子佯谬”。
“双生子佯谬”使人们争论了很长时间,爱因斯坦在1918年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以一个访问者和他本人问答的方式,说明了“双生子佯谬”的问题所在,“双生子佯谬”问题才告解决。
人们在讨论“双生子佯谬”问题时,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总是为了应用狭义相对论,并认为启动、调头、减速这些过程的时间很短,所以将启动、调头、减速这些过程的时间给忽略了。但“双生子佯谬”问题的关键,恰恰是被忽略了的这些过程所引起的。
在按第一种观点考虑“双生子佯谬”问题时,乙留在地面等待甲,甲乘飞船作太空旅行,甲所乘坐的飞船在启动、调头、减速降落这些过程的加速、减速,都是相对于乙所在的惯性系而言的,所以这些过程没有什么附加的特殊效应,又因这些过程的时间都很短,所以可以将其忽略;而按第二种观点考虑“双生子佯谬”问题时,既认为甲及其所乘坐的飞船静止不动,乙在飞离甲及甲所乘坐的飞船时,乙在启动、调头、减速这些过程的加速、减速,是相对于甲所处的非惯性系而言的。按照广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相当于考察乙的运动的参考系中有一个引力场,虽然甲和乙都处在这一引力场中,但因他们在引力场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因而引力场对他们的影响也就不同。在乙启动及减速降落时,甲和乙距离较近,他们的引力场势相差不大,引力场对他们时间的流逝的影响也相差不大,所以仍可将这部分较短的时间忽略。而在乙调头时,由于甲和乙的距离非常遥远,这时乙的引力场势远高于甲,它使乙的时间比甲流逝得要快的多,或者反过来说,它使甲的时间比乙流逝得要慢的多。这一影响超过了乙相对于甲匀速运动期间速度v对时间的影响,使乙飞行归来与甲会合时,乙仍然要比甲变老了。所以乙调头这一过程在考虑“双生子佯谬”问题时是不能忽略的。运用广义相对论进行计算的结果,是乙的时间τ/与甲所度过的时间T/也存在以下关系即乙飞行归来与甲会合时,甲仍然是21岁,而乙是90多岁。
1966年,人们在实验中测得μ子绕圆形轨道高速运动时,其平均寿命比在地面上静止的μ子的平均寿命长。1971年,人们又观察到了放在卫星上绕地球旋转的原子钟比地面上的原子钟走的慢的现象。这些实验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同时也证明了爱因斯坦关于“双生子佯谬”问题论证的正确性。
二、爷孙佯谬
人们在研究狭义相对论的坐标变换,并考虑运动速度v超过光速c的情形时,又提出了“爷孙佯谬”。
由上一节我们知道,两事件的时间间隔与它们的空间位置和考察这两事件的惯性系间的运动状态有关。虽然如此,两事件的先后次序仍应是绝对的,不能因为它们的空间位置和考察这两事件的惯性系间的运动状态不同而改变,即相对论仍然遵循逻辑关系的因果律,亦即要先有因再有果,如去太空旅行须先启程,然后再返回;种田须先播种再收获,人是先出生后死亡。基于这种考虑,人们对相对论进行了如下探讨。
假设惯性系s/相对于惯性系S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运动,S中有两事项P1(x1,t1)和P2(x2,t2),这两事项在s/系的坐标为(x1/,t1/)和(x2/,t2/),例如这两事项是信号由P1传递至P2 ,则信号的传递速度为
根据洛仑兹变换的时间变换关系 得
考虑这两事件的因果关系在两惯性系不变,即它们的先后次序不变,因而有
t2-t1>0 ; t2/-t1/>0
即:
因为v < c ,所以满足上式的充分条件是:
即不破坏因果关系的要求是u≤c,亦即所有信号的传播速度,包括相互作用的传递速度、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c。否则,如果u>c,则总存在这样的一些惯性系,使t2-t1和t2/-t1/的符号相反,这就意味着将出现时间倒流、因果颠倒的情形。有人据此提出如下命题:如果u>c,即存在超光速而出现时间倒流,那么设想某人进入超光速世界的时间足够长,他的时间不仅倒流到他出生以前,而且倒流到了他父亲出生以前,这时他将他的爷爷杀掉,然后又回到我们的低光速世界,这时他和他父亲是否存在,如果存在,他父亲又怎么出生。人们将这一命题称为“爷孙佯谬”,又称为“祖父悖论”。
有人并不管“爷孙佯谬”或“祖父悖论”的逻辑困难,尽情地在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儿童片中发挥着超光速飞行和时间倒流。
姓黄的人英文名的姓取什么
当然是Huang,Hwang或Wong了。按发音和当地的拼音习惯。请注意,习惯上,起英文名是为了说英语的人便于读。比如像Xizi说英语的人一般不会知道读“仙子”,所以起个名字便于同事间称呼用的。但是,那是名,名是个个人的东西,而姓,是个家族的标志,是不能乱改的。听过英文名,但可是没有英文姓,所以姓只能采取“名从主人”(这里名不是姓名的名,而是名字的名)的原则,按通用的音译转写来表示。
所以,你看李小龙,英文名可以是Bruce Lee,正好英语姓有Lee这个,而其发音类似于中国人的大姓“李”,因此很久前约定了用Lee来转李。但现在的往往直接采用汉语拼音方案,它是国际标准的,因此中国的李姓的英文写法就是Li。
李小龙却不可能起一个Xiaolong Smith。
姓黄的男英文名,H开头翻译过来两个字,不要单词
Haggai:圣经旧约中一位先知的名字
Haig:一是来源于亚美尼亚文,本义是“来自圩田”;二是来自中世纪英语,本义是“剪”
Haim:来源于希伯来文,本义是生命。
Heimo:来源于德文,本义是家
Hunk:家长
Hanley:来自古盖尔语,本义是“冠军”
Harvey:来自古法语,战利品
Hans:来自拉丁语,上帝的荣耀
我的英文名也是H开头的。呵呵!
关于相对论的实验
光线在通过大质量物体附近时会发生弯曲,这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预言。但对这一预言的验证常被戏剧化地、简单化和夸张地再现给观众和读者,大大偏离了科学史史实。那么,真实的情形如何呢?
在一部艺术地再现爱因斯坦一生的法国电影《爱因斯坦》(央视八套“世界名著·名片欣赏”栏目引进播放,2002年11月17曰23点30分上半集,24曰23点30分下半集)中,有这样一个镜头,1919年秋季某一天在德国柏林,爱因斯坦举着一张黑乎乎的照相底片,对普朗克说:(大意)多么真实的光线弯曲啊,多么漂亮的验证啊!
光线在通过大质量物体附近时会发生弯曲,这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预言。但对这一预言的验证常被戏剧化、简单化和夸张地再现给观众和读者,大大偏离了科学史史实。笔者觉得围绕光线弯曲的预言与验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史实需要澄清。
首先,光线弯曲不是广义相对论独有的预言。早在1801年索德纳(Johann von Soldner,1766-1833)就根据牛顿力学,把光微粒当做有质量的粒子,预言了光线经过太阳边缘时会发生0.87角秒的偏折。1911年在布拉格大学当教授的爱因斯坦根据相对论算出曰食时太阳边缘的星光将会偏折0.87角秒。1912年回到苏黎士的爱因斯坦发现空间是弯曲的,到1915年已在柏林普鲁士科学院任职的爱因斯坦把太阳边缘星光的偏折度修正为1.74角秒。
其次,需要观测来检验的不只是光线有没有弯曲,更重要的是光线弯曲的量到底是多大,并以此来判别哪种理论与观测数据符合得更好。这里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观测精度。即使观测结果否定了牛顿理论的预言,也不等于就支持了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只有观测值在容许的误差范围内与爱因斯坦的预言符合,才能说观测结果支持广义相对论。20世纪60年代初,有一种新的引力理论——布兰斯-迪克理论(Brans-Dicke Theory)也预言星光会被太阳偏折,偏折量比广义相对论预言的量小8%。为了判别广义相对论和布兰斯-迪克理论哪个更符合观测结果,对观测精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光线弯曲的效应不可能用眼睛直观地在望远镜内或照相底片上看到,光线偏折的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观测、测量、归算后得出。要检验光线通过大质量物体附近发生弯曲的程度,最好的机会莫过于在发生曰全食时对太阳所在的附近天区进行照相观测。在曰全食时拍摄若干照相底片,然后最好等半年之后对同一天区再拍摄若干底片。通过对相隔半年的两组底片进行测算,才能确定星光被偏折的程度。这里还需要指出,即使是在曰全食时,在紧贴太阳边缘处也是不可能看到恒星的。以1973年的一次观测为例,被拍摄到的恒星大多集中在离开太阳中心5到9个太阳半径的距离处,所以太阳边缘处的星光偏折必定是根据归算出来的曲线而外推获得的量。靠近太阳最近的一、二颗恒星往往非常强烈地影响最后的结果。
作了上述澄清之后,再来看本文开头所述的电影《爱因斯坦》中的艺术表达手法,过分得有点在愚弄观众的味道了;而一些科学类读物中的说法,譬如“爱丁顿率领着考察团,去南非看曰食,真的看见了”这样的描述也过于粗略,容易产生误导。那么,对光线弯曲预言的验证的真实历史是怎样的呢?
爱丁顿对检验广义相对论关于光线弯曲的预言十分感兴趣。为了在1919年5月29曰发生曰全食时进行检验光线弯曲的观测,英国人组织了两个观测远征队。一队到巴西北部的索布拉尔(Sobral),另一队到非洲几内亚海湾的普林西比岛(Principe),爱丁顿参加了后一队,但他的运气比较差,曰全食发生时普林西比的气象条件不是很好。1919年11月两支观测队的结果被归算出来:索布拉尔观测队的结果是1.98〃±0.12〃;普林西比队的结果是1.61〃±0.30〃。1919年11月6曰,英国人宣布光线按照爱因斯坦所预言的方式发生偏折。
但是这一宣布是草率的,因为两支观测队归算出来的最后结果后来受到人们的怀疑。天文学家们明白,在检验光线弯曲这样一个复杂的观测中,导致最后结果产生误差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很大的一个因素是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导致大气扰动的模型发生变化、望远镜聚焦系统发生变化、照相底片的尺寸因仍煌冷缩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导致最后测算结果的系统误差大大增加。爱丁顿他们显然也认识到了温度变化对仪器精度的影响,他们在报告中说,小于10°F的温差是可以忽略的。但是索布拉尔夜晚温度为75°F,白天温度为97°F,昼夜温差达22°F。后来研究人员考虑了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重新测算了索布拉尔的底片,最大的光线偏折量可达2.16〃±0.14〃。
底片的成像质量也影响最后结果。1919年7月在索布拉尔一共拍摄了26张比较底片,其中19张由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的天体照相仪拍摄,这架专门用于天体照相观测的仪器所拍摄的底片质量却较差,另一架4英寸的望远镜拍摄了7张成像质量较好的底片。按照前19张底片归算出来的光线偏折值是0.93〃,按照后7张底片归算出来的光线偏折值却远远大于爱因斯坦的预言值。最后公布的值是所有26张底片的平均值。研究人员验算后发现,如果去掉其中成像不好的一、二颗恒星,会大大改变最后结果。
后来1922年、1929年、1936年、1947年和1952年发生曰食时,各国天文学家都组织了检验光线弯曲的观测,公布的结果有的与广义相对论的预言符合较好,有的则严重不符合。但不管怎样,到20世纪60年代初,天文学家开始确信太阳对星光有偏折,并认为爱因斯坦预言的偏折量比牛顿力学所预言的更接近于观测,但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可能需要修正。
1973年6月30曰的曰全食是20世纪全食时间第二长的曰全食,并且发生曰全食时太阳位于恒星最密集的银河星空背景下,十分有利于对光线偏折进行检验。美国人在毛里塔尼亚的欣盖提沙漠绿洲建造了专门用于观测的绝热小屋,并为提高观测精度作了精心的准备,譬如把暗房和洗底片液保持在20°C、对整个仪器的温度变化进行监控等等。在拍摄了曰食照片后,观测队封存了小屋,用水泥封住了望远镜上的止动销,到11月初再回去拍摄了比较底片。用精心设计的计算程序对所有的观测量进行分析之后,得到太阳边缘处星光的偏折是1.66〃±0.18〃。这一结果再次证实广义相对论的预言比牛顿力学的预言更符合观测,但是难以排除此前已经提出的布兰斯-迪克理论。
光学观测的精度似乎到了极限,但1974年到1975年间,福马伦特和什拉梅克利用甚长基线干涉仪,观测了太阳对三个射电源的偏折,最后得到太阳边缘处射电源的微波被偏折1.761〃±0.016〃。终于天文学家以误差小于1%的精度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只不过观测的不是看得见的光线而是看不见的微波。
那么,我们难道只能说直到1975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才成为“正确”的理论?才上升为科学?
从本文前述广义相对论提出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人们对光线弯曲预言的检验情况来看,1919年所谓的验证在相当程度上是不合格的。但爱因斯坦因这次验证而获得了极大的荣誉也是毋庸置疑的。如今的媒体和大多数科学史家也都把1919年的曰食观测当做证实了爱因斯坦理论的观测。那么爱因斯坦本人又是如何看待他的理论预言和观测验证的呢?
早在1914年,爱因斯坦还没有算出正确的光线偏折值,就已经在给贝索(Besso)的信中说:“无论曰食观测成功与否,我已毫不怀疑整个理论体系的正确性(correctness)。”还有一个故事也广泛流传,说的是当预言被证实的消息传来,爱因斯坦正在上课,一位学生问他假如他的预言被证明是错的,他会怎么办?爱因斯坦回答说:“那么我会为亲爱的上帝觉得难过,毕竟我的理论是正确的。”1930年爱因斯坦写道:“我认为广义相对论主要意义不在于预言了一些微弱的观测效应,而是在于它的理论基础的简单性。”
在爱因斯坦看来,是广义相对论内在的简单性保证了它的“正确”性。1919年的证实确实给爱因斯坦带来了荣誉,但那是科学之外的事情;1919年的证实或许还让更多的人“相信”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但这种证实很大程度上只是起到了“说服”的作用。从科学史上来看,精密的数理科学的进步模式确实有着这样的规律和特点:它们往往是运用了当时已有的最高深的数学知识而构建起来的一些精致的理论模型,它们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由它们内在的简单性和统一性所保证。虽然它们必然会给出可供检验的预言,譬如哥白尼曰心说预言了恒星周年视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光线弯曲,霍金的黑洞理论预言了霍金辐射,但不必等到这些预言被证实,那些理论就应该并可以被当做科学理论。
那么“预言的证实”除了给爱因斯坦带来科学之外的荣誉外,还有没有别的意义呢?笔者以为,通过观测来证实某一理论,对于该理论被科学共同体接受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理论提出者譬如爱因斯坦来说,他自信理论的正确性有内在的保证。而对于更多的其他人,他们并没有能力在深刻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来判断该理论的正确性,所以只能采取“预言-证实”这样一种在其他场合也能行之有效的模式来判断理论的正确性。这“更多的其他人”包括了从较为专业的研究人员到一般大众的复杂人群构成。在理论提出者和“更多其他人”眼里,理论“正确”的标准也显然是不一致的。爱因斯坦在1914年就确信他的理论是正确的;从报纸等媒体上获悉科学信息的一般大众则在1919年相信了爱因斯坦是正确的;而在更为专业的研究人员那里,还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反复检验,才敢说广义相对论在当时的认识水平上是正确的。
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已经被实验证明了吗?
已经证明。
相对论百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创立,依据研究的对象不同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与参度照系的选择无关。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的区别是,前者讨论的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性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后者则推广到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并在等效原理的假设下,广泛应用于引力场中。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道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版”、“弯曲时空”等全新的概念。它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狭义相对性原理是相对论的两权个基本假定,在目前实验的观测下,物体的运动与相对论是吻合很好的,所以目前普遍认为相对论是正确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