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莫兰蒂路径

时间:2024-03-19 20:54:06编辑:奇闻君

台风莫兰蒂的台风特点

据福建省防汛办分析,第10号热带风暴有三个特点:一、是近海生成,来得较快。从8日5时在中国台湾南部海面生成到登陆时间只有1小时,留给应急响应准备的时间较短。二、是风力加强,潮位很高。风力目前还保持8级,未来强度可能加大到10级,登陆后可能保持较大强度,并从龙岩、三明进入江西。特别是由于风暴增水与天文潮叠加,中南部沿海潮位将接近或略超过警戒潮位,尤其是莆田南北洋和漳州龙海角美、紫泥海堤,潮位将逼近堤顶。三、是登陆前后,带来暴雨。福建中南部过程雨量将达100~200毫米,局部超过200毫米。

台风莫兰蒂的发展历程

第10号热带风暴于9月8日05时在我国台湾省恒春半岛鹅銮鼻南偏东方大约95公里的海面上生成,05时其中心位于北纬21.1度,东经121.2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96hPa。 第10号热带风暴“莫兰蒂”已于9月9日14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7时“莫兰蒂”的中心位于福建厦门南偏东大约220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纬22.6度,东经118.9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8hPa。第10号强热带风暴“莫兰蒂”于10日02时在福建晋江近海加强为台风,02时“莫兰蒂”的中心位于福建晋江围头东南方大约30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纬24.3度、东经118.8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8百帕。 第10号台风“莫兰蒂”的中心已于9月10日03时30分在福建石狮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75百帕。第10号台风“莫兰蒂”9月10日08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其中心位于福建省仙游县境内,就是北纬25.4度,东经118.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仍有11级(3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 中央气象台消息,“莫兰蒂”于10日19时从福建进入浙江省庆元县,20时在浙江庆元县减弱为热带低压,最大风力7级(15米/秒),中心气压1000百帕。第10号热带风暴“莫兰蒂”已于9月10日19时前后从福建移进浙江省庆元县,于10日20时在浙江省庆元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以后强度进一步减弱,11日02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报。由于“莫兰蒂”强度明显减弱,对我国的影响也趋于减小,因此中央气象台解除台风蓝色预警。

2016台风莫兰蒂登陆广东时间 14号台风莫兰蒂影响广东吗

2016台风莫兰蒂登陆广东,主要影响粤北一带和福建、江西大部分地区,时间15日到达粤北。
台风莫兰蒂(英语:Typhoon Meranti,国际编号:1614,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6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Ferdie)为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4个被命名的风暴。“莫兰蒂”(马来语:Meranti)一名由马来西亚提供,指一种高大的树,木质较软,是常用的建筑材料。
今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给福建省造成严重灾害。据福建省防汛办最新通报,截至16日21时,该省因灾死亡18人、失踪11人。


火急!台风莫兰蒂的形成原因,不要百度百科上的,需要演讲,长一点的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a.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 。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b.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 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 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c. 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 ,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d. 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 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上面所讲的只是台风产生的必要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不等于就有台风发生。台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至今尚未彻底搞清。

台风实际上是强列的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天气系统,它象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象温带气旋一样,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中的气流绕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相反。愈靠近热 带气旋中心,气压愈低,风力愈大。但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如台风,其中心却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晴空区,即台风眼。
在热带海洋上发生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差异很大。1989年以前,我国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8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称为强台风。自1989年起,我国也采用了国际分类标准,即: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 力小于8级时称为热带低压,8和9级风力的称为热带风暴,10和11级风力的为强热带风暴,只有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才称为台风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台风是哪一次?

2006年8号台风“桑美”,是近60年来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
去年8月10日17时25分,“桑美”在温州苍南登陆时,最大风力竟然高达17级,台风登陆前后苍南霞关测得68米/秒的极大风速,同时伴有特大暴雨。浙江南部及福建北部蒙受罕见巨灾,死伤极为惨重(死亡人数估计高达千人以上)。



96年登陆广东的是15号台风,台风登陆点为湛江吴川,登陆时中心气压935HPA,实测938.5HPA,测到十分钟平均风速48M/S,粤西无数风速计被毁,是为6903号台风之后登陆广东的最强台风,这两个台风到底谁强仍有争议。

灾害过程及灾情总体描述:
9月9日,广东和广西沿海在9615号台风风暴潮影响期间,产生1.5~2.0 m的增水,广东的黄埔、灯笼山、三灶和闸坡等验潮站出现了超过当地警戒水位的高潮位。 受这次风暴潮袭击,广东省江门、阳江、茂名、湛江、珠海、中山等市严重受灾。据统计,广东省受灾人口:930万人,死亡208人,倒塌房屋26.8万间,损坏房屋116.4万间,损坏高压输电线路808 km,损坏通讯线路755 km,完全停产工矿企业1万多家,农业受灾面积44.4万hm2,水产养殖受损2.36万hm2,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2.2亿元。全省直接经济损失129.03亿元。湛江市死亡79人,农作物21.84万hm2、水产养殖1.17 hm2受损,冲毁江海堤135.3 km,桥涵168座,损坏船只2286艘,沉毁1175艘。遂西县700多艘渔船被损坏,沉没100艘。阳江市农作物受浸面积32.9万hm2(493.2万亩),损坏渔船366艘,沉没10多艘,崩缺堤围75处2.11 km。 广西自治区北海市在台风浪和风暴潮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严重灾害。北海市的海堤被波高3到5 m的海浪打坏,潮水涌入。据统计,北海市一县三区26个乡镇受灾人口:111.48万人,死亡61人,失踪88人,倒塌房屋3.47万间,冲毁海堤372处48.28 km,受灾农作物7.1万hm2,损坏船只1099艘,沉船173艘,直接经济损失25.55亿元。钦州市民房倒塌2万间,死亡2人,海堤被冲毁300多 m。合浦县受灾人口:55万人,房屋倒塌2.5万间,损坏房屋7.5万间,海水浸没水稻1万hm2(15万亩),冲毁海水养殖3300多hm2(5万多亩),1.07万hm2(16万亩)甘蔗、3300 hm2(5万亩)木薯倒伏,18 km海堤塌裂进水,30艘渔船被损坏。

灾度评估:
特大潮灾(一级风暴潮灾)

资料来源:
国家海洋局(1997),1996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3;李先瑞(1997),1996年9-12月灾情实况,中国减灾,7(4):58~60;王秀山(1997),1996年灾情核定情况,中国减灾,7(3):7~8


中国历史以来最大的台风

截止2018年末,中国历史以来最大的台风的是台风威马逊。超强台风威马逊(英语:Typhoon Rammasun,国际编号:1409,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9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Glenda)为2014年太平洋台风季第九个被命名的风暴。“威马逊”(泰语:รามสูร)一名是由泰国提供,是指当地神话的雷神。超强台风威马逊(140kt)登陆中国海南省文昌市后,打破了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130kt)的记录,成为建国以来登陆中国最强台风,登陆时17级以上,录得最低气压899hpa。威马逊两度出现临岸急剧增强的情况,分别在穿越菲律宾中部及中国海南岛前出现,造成海南、广东、广西的59个县市区、742.3万人、468.5千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65.5亿元,并导致南宁发生海变,城市内部被淹,损毁严重。扩展资料:2014年19日,“威马逊”重创广东西部地区,广东湛江徐闻县海安镇的大片香蕉林被刮倒。2014年18日下午至19日早晨,超强台风“威马逊”先后在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三次登陆,最大风力达17级的“威马逊”是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沿海最强的台风。在海南,台风“威马逊”致全省19个市县不同程度受灾,大批民房被吹倒,农作物、基础设施损失严重,一些道路、桥梁被摧毁。受灾最严重的市县为文昌、海口、琼海、澄迈、定安。自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三次以上的台风有12个,1990年8月台风“yancy”四次登陆我国;其中,三次登陆我国三个省份的有7个,和“威马逊”一样登陆海南、广西、广东的一共有2个,分别是1971年7109号台风和1984年8410号台风。“威马逊”首次登陆时风速达60米/秒,此前登陆中国大陆地区风速超过50米/秒或以上的台风还有“桑美”、“莎莉”、“马格”、“温黛”、“卡努”、“妮娜”、“珀西”等,均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风威马逊

关于台风的英语简介,急!!!!

Pacific typhoon refers to tropical cyclones forming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The basin is demarcated within the Pacific Ocean from Asia, north of the equator, and west of the international date line.[1] Storms from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crossing the date line are re-designated as typhoons. This basin features the strongest cyclones on record.

Typhoon seasons include the entirety of the calendar year. Most storms tend to form between May and November.

Climatology
Nearly one-third of the world's tropical cyclones form within the Western Pacific. This makes this basin the most active.[2]


[edit] Storm Frequency
Tropical storms and Typhoons by month, for the period 1959-2005 (Northwest Pacific) Month Count Average
Jan 28 0.6
Feb 15 0.3
Mar 26 0.6
Apr 39 0.8
May 64 1.4
Jun 96 2.0
Jul 215 4.6
Aug 312 6.6
Sep 262 5.6
Oct 219 4.7
Nov 134 2.9
Dec 75 1.6
Annual 1484 31.6
Source: JTWC[3]

Pacific typhoons have formed year round, with peak months from August to October. The peak months correspond to that of the Atlantic hurricane seasons.


[edit] Record Intensity
Along with a high storm frequency, this basin also features the most globally intense storms on record. The following are storms reaching an intensity of 878 mbar or below.

Rank Name Pressure Location Year
1 Typhoon Tip 870 mbar Western Pacific 1979
2 Typhoon Gay 872 mbar Western Pacific 1992*
2 Typhoon Ivan 872 mbar Western Pacific 1997*
2 Typhoon Joan 872 mbar Western Pacific 1997*
2 Typhoon Keith 872 mbar Western Pacific 1997*
2 Typhoon Zeb 872 mbar Western Pacific 1998*
7 Typhoon June 875 mbar Western Pacific 1975
8 Typhoon Ida 877 mbar Western Pacific 1958
8 Typhoon Nora 877 mbar Western Pacific 1973
10 Typhoon Rita 878 mbar Western Pacific 1978
10 Typhoon Yvette 878 mbar Western Pacific 1992*
10 Typhoon Damrey 878 mbar Western Pacific 2000*

*Minimum central pressure of these storms was estimated based on satellite data rather than directly measured.

Paths
Typhoon paths follow three general directions.[2]

Straight. A general westward path affects the Philippines, southern China, and Vietnam.
Recurving. Storms recurving affect eastern China, Korea, and Japan.
Northward. From point of origin, the storm follows a northerly direction, only affecting small islands.

[edit] Basin monitoring
The following agencies monitor typhoons: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Philippine Atmospheric, Geophysical and Astronomic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PAGASA)
RSMC Tokyo-Typhoon Center, part of the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edit] Name sources
The list of names consist of entries from 14 East Asian nations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o have territories directly affected by typhoons. The submitted names are arranged into five lists; and each list is cycled with each year. Unlike the hurricanes, typhoons are not named after people. Instead, they generally refer to animals, flowers, astrological signs, and a few personal names. However, PAGASA retains its own naming list, which does consist of human names.[1] Therefore, a typhoon can possibly have two names. Storms that cross the date line from the Central Pacific retain their original name, but the designation of hurricane becomes typhoon.


上一篇:金红橙

下一篇:龙门客栈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