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亚训

时间:2024-03-21 10:35:58编辑:奇闻君

天津的简介

  天津简介
  天津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简称津,又称津沽、沽上、直沽、丁沽、津门、三津、瀛津等。天津市位于北纬38°34'至 40°15',东经 116°43'至118°04'之间,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的东北部, 海河流域下游。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南北长189
  公里,东西宽117公里,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从市中心计算,天津距北京137公里,为首都之门户。
  历史沿革
  远古时代,天津所在的大部分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海水退落,海河入海口三次北移,带来大量泥沙淤积,使海岸线东移,逐步成为平坦陆地。早在5000多年前,天津平原就有人类活动,而天津的形成则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漕运的发展。唐朝中叶,这里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码头。宋金时称 "直沽寨",元朝时改称津海镇。天津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明朝永乐初年,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作为军事要地,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在很长时间内工业生产和口岸贸易额仅次于上海, 成为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成为中央直辖市。
  行政区划
  天津市现有18个区县,包括和平、河西、河北、河东、南开、红桥六个市中心区,东丽、西青、津南、北辰四个近城区,塘沽、汉沽、大港三个滨海区和武清、蓟县、宁河、宝坻、静海五个县。全市常住人口952.59万人。
  自然资源
  天津海拔高度从蓟县北山区向南部平原逐级下降,西从武清县永定河冲积扇尾部向东缓缓倾斜,形成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地貌特征。天津最高处为蓟县九山顶,海拔1085.5米,最低处为塘沽区大沽口,海拔为零。地貌类型可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海岸四类,主要是平原。天津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2. 3°c。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6°c,最高气温记录为1972年7月4日的39.7°c;最冷的1月份平均-4°c,最低气温记录为1966年的-22.9°c,年降水量561.3毫米。天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探明的金属矿、非金属矿和燃料、地热资源30多种,是全国矿产资源最多的城市。 主要矿产有石油、煤、锰硼石、锰金、钨、铂、铜、锌、铁、水泥石灰岩、重晶石、大理石、迭层石、紫砂陶土、麦饭石等。天津的燃料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和煤成气,主要埋藏在平原地下和渤海大陆架等。大港油田已探明石油储量14.5亿吨, 天然气储量400多亿立方米。已探明的煤田在蓟县下仓及宝坻北潭镇一带,面积72平方公里、储量6.8亿吨。全市发现10个有勘探开采价值的地热异常区,热水总量1103.6亿立方米。目前地热已被应用于工业、农业、供热、洗浴、医疗等。 中国最大的海盐产区长芦盐场就在这里,原盐生产量200多万吨。
  基础状况
  天津已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为一体的高度发达的立体交叉网络。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有各类泊位75个,其中万吨深水泊位48个。1997年,港口吞吐量6789万吨,集装箱运能和杂货吞吐量居全国前列。天津是京山、京沪、京九铁路干线的支汇处,中国北方铁路运输枢纽。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不仅是重要的客机机场,而且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航空货运中心,有数十条国际、国内航线。天津拥有公路400多条,总里程4000余公里,市内已建成以3条环线、14条放射线为骨架的城市道路网。京哈、津渝、京福、京淄、京同等国家干线途经天津。 天津1997年市话交换机容
  量194.5万门,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23.1部。天津科技人才数量之多,比例之大在全国名列前茅。天津有普通高校20所,国有独立研究和开发机构155个。 到1997年底,全市拥有科技人员58.5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有科技人员651万人,每万名职工中有科技人员2081人。八五期间,全市获重大科技成果3681项,获国家发明奖数量居全国第二,科技成果推广率超过70% 。
  人文景观
  "晓日三汉口,连樯集万艘"、"十里鱼盐新泽田,二分烟月小扬州" ,这是自元代以来,一些文人赞美天津水乡景色的秀丽写下的诗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天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天津已形成了以海河为风景轴线,以文物古迹、革命斗争纪念地为主自然风景为辅的市中心游览区;以港口、盐场、油田为主、具有海湾特色的塘沽滨海游乐区、以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为特点的蓟县旅游观光区。长城黄崖关、大沽炮台遗址、蓟县独乐寺、盘山游览区、 海河风景线、水上公园、中环线风景线、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和旅馆街、天津电视塔被称为"津门十景"。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八仙山天然次生林自然保护区、古海岸线和湿地自然保护区被批准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天津,有数百栋各国小洋楼仍完好地保护下来。它是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国沦为殖民地的见证,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成为天津市的一大景观。

  工业经济
  良好的社会环境已成为天津的最重要的优势。天津的社会风气较好,民风朴实,市场秩序好,物价在全国大中城市中较低。天津社会治安秩序近年来一直是全国最好的地区之一。经国家统计局测定,天津社会治安居全国第一。这些不仅受到国内和外地游客的青睐,也受到海外投资者的称赞。 摩托罗拉经过四年考察,决定把中国本部设在天津开发区。他们在一项调查报告中把天津誉为充满温馨的东方式大家庭。早在14世纪后的元明时代,天津的煮盐、车船零件制造业已经兴起。到了17世纪初的清代,天津成为长芦盐的转运中心,车、船等制造业也更加发展。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近代工业开始兴起。但是1949年以前,天津的重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机电等行业主要是进口零部件进行装配和修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后,天津的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全市已形成机械、电子、化工、冶金为支柱产业的36个大行业,18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天津市现有工业企业12000家,全市工业总产值2838.21亿元,是1990年的4倍多。天津很早以前就成为商埠码头,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外国商人蜂涌而至。解放前,天津外贸出口总值占华北地区的50-60%。内贸基本垄断了我国北方的商业批发业,成为我国北方的商贸中心。 解放后,天津成为全国南北物资交流枢纽和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天津商贸中心的作用正在逐步加强。到1997年底,全市有各类市场656家,全国和区域性的生产资料或要素市场16家, 年交易额突破1200亿元。天津期货市场经国务院批准已建立。解放前,天津曾是中国第二大金融中心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市场,中外银行100多家,总资本占全国15%,居北方各城市之首。解放后,形成高度统一、以行政管理办法为主的金融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进入90年后,天津金融改革取得很大进展,基本形成以证券交易、外汇调剂、资金融通三大金融市场为龙头的多元化金融机构。全市现有各类金融机构2500多家,其中外资银行13家,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25家,融资规模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早在1984年,天津市就提出了工业战略东移的发展战略,并先后建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1994年,天津市又提出用十年左右时间建成滨海新区的战略目标。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东部,濒临渤海,面向太平洋,由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和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组成,规划用地面积350平方公里。 这里有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科技园区、大港油田、无缝钢管公司、渤海石油公司、天津石化公司和三大化工厂以及12万吨乙烯工程,是天津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天津市又投资60亿元在这里建设了道路、交通、能源等一大批基础设施,使这里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经过多年的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天津经济的新增长点。 到1995年底,滨海新区建成面积1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5万人。全区累计签约三资企业6112家,占全市的65%,协议外资额64.5亿美元,占全市的55%。 1997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2.06亿元,占全市的30.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8万元, 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7倍。据不完全统计,天津滨海新区已开发高科技项目100多个, 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通讯、生物制品、冶金、机械等一批支柱产业已经形成。

  发展前景
  按照天津市的总体规划, 到2003年,滨海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000亿元, 占天津市的50% ,人均7万元,等于再造一个新天津。天津市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成为中国北方的商贸金融中心、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方位开放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资料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座落于上海浦东的中部,于1992年成立,是浦东开发开放催生的果实。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主体功能。自此,张江园区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经过了16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框架。目前,园区建有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作为全球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地以及国内自主创新企业的培育地,园区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自主创新成果,成为上海乃至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承载。

天津市政府电话是多少

联系电话:(022)83606589《天津政务网》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并负责网站的日常维护和运行。《天津政务网》于1999年12月16日正式开通,并于2003年、2007年、2016年分别进行改版。《天津政务网》是天津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在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向市民提供相关服务信息的总平台,是与公众联络和交流的总窗口。《天津政务网》的服务宗旨是:公开政务,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开辟参政议政新途径;服务群众,提供为民服务信息、进行便民在线服务;宣传天津,反映天津的建设发展进程、介绍天津的风土人情概况。扩展资料截止到2020年3月,天津有16个市辖区(其中1个副省级区),共有乡镇级区划数为240个。市辖区分为中心城区、环城区和远郊区。《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提出“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城市规划理念。其中,“双城”是指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双港”是指天津港和天津南港;“南北”指市域中北部及南部;“北端”是指蓟州区北部山地丘陵地带。中心城区是天津的发祥地,也是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商业中心。规划提出中心城区实施“一主两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的城市理念,确定在中心城区建立市级中心商务区。中心城区“一主两副”为小白楼地区城市主中心,西站地区、天钢柳林地区城市副中心。小白楼地区城市主中心由小白楼、南楼商务区、和平路、滨江道、南京路、天津金融城等组成。天津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位于中心城区西北部,规划范围东至南口路,西至红旗北路,南至南运河,北至普济河道。天钢柳林地区城市副中心位于中心城区东南部,是海河上游开发改造的重要节点。按照服务业功能,中心城区按照“金融和平”、“商务河西”、“科技南开”、“金贸河东”、“创意河北”、“商贸红桥”的功能定位。参考资料来源:天津政务网-关于我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津市人民政府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1803年5月6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土顿附近的康考德村,1882年4月27日在波士顿逝世。他的生命几乎横贯19世纪的美国,他出生时候的美国热闹却混沌,一些人意识到它代表着某种新力量的崛起,却无人能够清晰的表达出来。它此时缺乏统一的政体,更没有相对一致的意识形态。在他去世的时候美国不但因为南北战争而统一,而且它的个性却逐渐鲜明起来,除了物质力量引人注目,它的文化也正在竭力走出欧洲的阴影。1837年爱默生以《美国学者》为题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辞,宣告美国文学已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告诫美国学者不要让学究习气蔓延,不要盲目地追随传统,不要进行纯粹的摹仿。另外这篇讲辞还抨击了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强调人的价值。被誉为美国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宣言”。一年之后,爱默生在《神学院献辞》中批评了基督教唯一神教派死气沉沉的局面,竭力推崇人的至高无尚,提倡靠直觉认识真理。“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对你合适的东西对一切人都适用……”文学批评家劳伦斯.布尔在《爱默生传》所说,爱默生与他的学说,是美国最重要的世俗宗教。

爱默生出身牧师家庭,自幼丧父,由母亲和姑母抚养他成人。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在校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丰富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毕业后曾执教两年,之后进入哈佛神学院,担任基督教唯一的神教派牧师,并开始布道。1832年以后,爱默生到欧洲各国游历,结识了浪漫主义先驱华滋华斯和柯尔律治,接受了他们的先验论思想,对他思想体系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爱默生回到波土顿后,在康考德一带从事布道。这时他的演说更接近于亚里士多德学派风格,重要讲演稿有《历史的哲学》、《人类文化》、《目前时代》等。 爱默生经常和他的朋友梭罗、霍桑、阿尔柯、玛格利特等人举行小型聚会,探讨神学、哲学和社会学问题。这种聚会当时被称为“超验主义俱乐部”,爱默生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超验主义的领袖。

1840年爱默生任超验主义刊物《日晷》的主编,进一步宣扬超验主义思想。后来他把自己的演讲汇编成书,这就是著名的《论文集》。《论文集》第一集于1841年发表,包括《论自助》、《论超灵》、《论补偿》、《论爱》、《论友谊》等12篇论文。三年后,《论文集》第二集也出版了。这部著作为爱默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思想被称为超验主义的核心,他本人则被冠以“美国的文艺复兴领袖”之美誉。

爱默生的《论文集》赞美了人要信赖自我的主张,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是所有人的代表,因为他感知到了普遍的真理。爱默生以一个超验主义名的口吻,平静地叙说着他对世界的看法、超验主义结合并渗透了新柏拉图主义和类似加尔文教派的一种严肃道德观和那种能在一切自然中发现上帝之爱的浪漫派乐观主义。

爱默生喜欢演讲,面对人群令他兴奋不已,他说他感觉到一种伟大的情感在召唤,他的主要声誉和成就建立于此。他通过自己的论文和演说成为美国超验主义的领袖,并且成为非正式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个。他的哲学精神表现在对逻辑学、经验论的卓越见解上,他轻视纯理论的探索,信奉自然界,认为它体现了上帝和上帝的法则。

除《论文集》之外,爱默生的作品还行《代表人物》、《英国人的特性》、《诗集》、《五日节及其他诗》。

爱默生集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于一身,他的诗歌、散文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过分注重词藻的华丽,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且有典型的“爱默生风格”。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字“爱默生似乎只写警句”,他的文字所透出的气质难以形容:既充满专制式的不容置疑,又具有开放式的民主精神;既有贵族式的傲慢,更具有平民式的直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夹杂着某种神秘主义......一个人能在一篇文章中塞入那么多的警句实在是了不起的,那些值得在清晨诵读的句子为什么总能够振奋人心,岁月不是为他蒙上灰尘,而是映衬得他熠熠闪光。

附爱默生一些言论:

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爱默生说:“人不是在自然里,而是在自身中看到—切都是美好而有价值的。世界非常空虚,它却从这种虚饰的外观中得到好处,使灵魂骄傲地得意扬扬。”

爱默生赞美了人的伟大,他说:“每个真正的人都是—个事业、一个国家和—个时代;他们需要无限的空间、无数的人和无限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子孙后代似乎象一排门客,跟随在他的身后。伟人凯撒,他是为后来时代而生的,我们从他那里得到了罗马帝国。基督出生了,成千上万的人紧紧依附着他的才华成长起来,人们认为他就是美德,就是人存在的原因。制度是一个人的身影的延长。”

爱默生在《自信》一文中对自知与自爱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是正确的,对所有的人也是正确的——那就是天才。说你潜在地有罪,是有普通意义的;因为最内心的东西在适合的的候会成为最表面的东西,当末日审判来临时,我们最初的思想复归于我们。正如心灵的呼声属于每个人,我们认为最高的功绩属于摩西、柏拉图和弥尔顿,他们蔑视任何书籍和传统,讲的不是人们的想法,而是他们自己的想法。一个人应该学会发现和观察自己内心深处闪烁的微弱的光亮,而不仅仅是注意诗人和圣贤者辉耀天空的光彩。他也不可忽视自己的思想,因为它是他自己的。在天才的每个作品中,我们都会看到我们自己抛弃了的想法;但当它们回到我们这里时却带上了某种陌生的崇高感。艺术的伟大作品并不会对我们有更多的教益。它们教导我们,当所有喊声都在另一方时,要心平气和地、坚定不移地坚持我们自己的看法。而明天一个外乡客会非常高明地说出恰恰是我们一宜想到和感到的东西,我们会被迫为我们的意见来自他人而感羞赧。”

对于经验,爱默生认为:“在我看来,没有神圣的事实,也没有不神圣的事实。我只是试验者,我是个永不停息追索者,在我身后永远不存在‘过去’”。

关于所有权的问题,爱默生说;“当人人权利都平等的时候,从道德、理智上讲,人们在财产方面则是非常不平等的,—个人拥有衣服,另一个拥有一片土地。”

爱默生对法律的看法有一种近乎嘲讽的意味,他说;“法律只不过是—种备忘录。我们很迷信,并多少有点尊重法规:它以活着的人的资格所具有的活力就是它的效力。该法规一直在那里说,昨天我们同意如此这般,但你如今认为这一法规如何呢?我们的法规是印上我们自己的相片的通货:它很快就变得无法辨认,经过—段时间将返回造币厂。”

在《书籍》一文中,爱默生为读者提供了三点可借鉴的原则:“我必须提供的三条实用准则是:第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第二,不是名著不读;第三,只读你喜欢的书。”


美国的知名文学作家有哪些呢!

美国文学的雏形

早期的美国文学是从欧洲文学的样式和风格中衍生出来的。例如,维兰德和查尔斯·布罗克登·布朗的小说创作就是对英格兰哥特小说的模仿。就连华盛顿·欧文的杰作《李伯大梦》和《沉睡谷传奇》也是十足的欧洲风格,只是故事发生的场景改为美国而已。


美国文学的诞生
美国第一位在小说和诗歌创作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作家是艾德加·爱伦·坡(1809-1849),他于1835年开始短篇小说的创作,其作品包括《红死病》、《陷坑与钟摆》、《颓败之屋》和《莫尔格街凶杀案》。他的创作触及了前人很少涉及的心理学领域,并且将神秘、幻想等元素融入小说创作之中。
  1837年,年轻的作家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将他的一些短篇小说集结成册出版,名为《重讲一遍的故事》。这是一部包含了丰富的象征主义及神秘主义元素的作品。后来,霍桑又开始写作长篇的传奇小说、类寓言小说,他的本土小说《新英格兰》以人类的内疚、荣耀和情感上的压抑为主题。霍桑的代表作是《红字》,讲述一个因通奸行为而被驱逐出社区的女人的故事。
  霍桑的小说创作对他的朋友,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年-1891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赫尔曼·梅尔维尔以自己早期的水手经历为蓝本创作了许多富有异国情调的小说。在霍桑的影响下,麦尔维尔的小说中也融入了很多哲学上的思索。在其代表作《白鲸》中,作家通过对一场惊心动魄的捕鲸历程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类痴迷状态、人性中罪恶成分以及人类如何战胜这些天性的思索。在他的另一部短篇杰作《比利·巴德》中,梅尔维尔则戏剧性的描写了战争时期一艘船上人们责任和同情心的主题。梅尔维尔的那些涵义深远的杰作销量少得可怜,而梅尔维尔本人在有生之年也没有获得应有的声誉。直到20世纪初期他的作品才重新被人发掘并被给予公正的评价。
  1836年,曾经做过联邦政府部长的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03年-1882年)出版了一部散文作品《自然》,主张人类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自然世界来代替笃信宗教或试图达到某种玄妙的精神境界。他的思想不仅仅影响了那个时代的作家,以致于形成了一股“先验论”的文学思潮,而且还通过他本人大量的演说而影响了公众。
  除爱默生外,最具天赋的先验论思想家是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他是一位坚定的新教徒。梭罗曾独自一人在一片密林环绕的湖畔小木屋中独居了两年,并完成了《瓦尔登湖》。那是一本论文集,主要思想是反对无所不在的、组织严密的社会对人性的束缚。梭罗激进的思想对后世美国小说中人物的个人主义特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吐温(真名为塞缪尔·克莱门斯,1835-1910)是美国第一位生于美国边境密苏里州而非东海岸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包括论文集《密西西比河上》以及小说《顽童流浪记》。马克·吐温的风格受新闻学影响很大,尽管根植于美国本土,语言质朴,却也具备很多发人深省的幽默元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文学创作语言。他笔下的人物的言谈往往非常生活化,十足的“美国味”,并且使用方言、新生词汇和地方口音。
  亨利·詹姆斯(1843年-1916年)的作品关注所谓的新旧世界(指欧洲和美国)的差异。尽管他出生于纽约,却在英国度过了一生的大部分光阴。他的很多小说都关注那些旅居欧洲的美国人。詹姆斯的作品往往使用结构复杂、风格高雅的语汇,注重描写情感上的细微变化,这使得他的作品显得晦涩难懂。相对而言,他有两部作品比较容易读懂,分别是《黛茜·米勒》和《碧卢冤孽》。前者描写一个迷人的美国女子在欧洲的生活,后者则是一个灵异故事。


美国抒情诗
19世纪美国两位最伟大的诗人彼此的性情和风格都截然不同。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曾经做过工人、旅行家,而且在南北战争中志愿做过护士。他是一位诗歌的革新者。他在篇幅浩大的诗集《草叶集》以无拘无束的诗体和长短不一的诗句来象征美国无所不在的民主精神。诗人将自己生命的历程和美国一代人的生命历程视为一体,努力使自己不要变成一个粗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例如,在《草叶集》中收录的重要作品《我自己的歌》里,惠特曼如此写道:“这就是那些不同年龄、不同处所的人们的思想/ 我对他们并不陌生”。
  惠特曼也是一位关注人的实质而非精神的诗人。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在研究美国经典文学的时候,曾经如此评价惠特曼:“他是第一位向‘人类的灵魂高于肉体’的陈词滥调开炮的人”。

和惠特曼不同,埃米莉·迪更生(1830年-1886年)是一位独具在马萨诸塞小镇的上流社会的未婚女子。她的诗作充满灵性和智慧,结构精巧,深入心灵。她的作品和当时的美国社会格格不入,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得以出版。
  埃米莉·迪更生的很多诗作都以死亡为主题,并带有揶揄的意味。她的一首诗这样开头:“由于我无法逃避死亡/ 死亡却对我望而却步了”。她的另外一首诗作则戏谑自己一样的女子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她这样写道:“我是一个不存在的人/ 你呢?/你也是个不存在的人么?”


美国文学的黄金世纪
  在20世纪初期,美国的小说家们将观察的触角深入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同时关注上流社会和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伊迪丝·华顿(1862年-1937年)的小说反映上流社会的生活,而她本人就生于美国东海岸富裕的地区。她的杰作之一《纯真年代》描写了一个男人徘徊于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女人之间,却最终选择了那个传统的、被上流社会所能接受的女人的故事。和她同时代的斯蒂芬·克莱恩(1871-1900)最著名的作品是关于南北战争的小说《红色英勇勋章》。克莱恩在他的《街头女郎梅季》中描写纽约妓女的生活。西奥多·德莱赛(1871-1945)在他的小说《嘉丽妹妹》中讲述了一个乡村少女来到大都市芝加哥,并成为一个有钱人姘妇的故事。
作家们在文学风格和形式做出了许多可贵的尝试,并终于导致创作主题彻底的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彼时正流亡法国巴黎的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1874-1946)出版小说《三个人生》。这是一部具有实验性质的创作,其中融入了作家所熟悉的立体主义、爵士乐以及其他现代艺术思潮等元素。
诗人艾兹拉·庞德(1885年-1972年)生于爱达荷州,却在欧洲度过了一生的大部分光阴。他的作品体系复杂,晦涩难懂,经常在文学中融入其他艺术样式的元素,并在东西方文学中广泛汲取养分。他对许多诗人都产生了影响,最著名的就是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1888年-1965年),另一个旅居海外的美国诗人。艾略特的诗作以玄奥著称,融入了许多象征性的元素。在其代表作《荒原》中,诗人通过描写一系列支离破碎、气氛可怖的图景,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充满敌视和偏见的社会。艾略特的诗歌和庞德的诗歌一样晦涩难懂。《荒原》的一些版本甚至需要诗人自己作大量的脚注,才能让读者大致读懂。艾略特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的作家们也喜爱选择战后世界的觉醒与幻灭作为题材。费滋杰罗(1896年-1940年)的小说创作生动的描述了20年代美国社会躁动不安却又无比沉闷的氛围。费滋杰罗最热衷于表现美国年轻人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沮丧中融入社会的过程,代表作品是《大亨小传》(乔志高译)。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曾在一站期间从事过救护车司机的角色,亲眼目睹了死亡和暴力的惨烈。战场上惨绝人寰的屠杀行径使得他痛恨抽象、空洞的文学语言,认为这样的语言只能粉饰太平,误导读者。于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大量删除可有可无的语汇,语言洗练简洁,直接切入主题。他赋予自己的作品以道德约束,并颂扬那些在重压之下的勇敢者。他小说中的主角通常是强壮、沉默却不懂得取悦女人的男人。《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最出色的作品。1954年,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约翰·史坦贝克(1902年-1968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的很多小说便以故乡作为背景。史坦贝克的小说风格简练,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这为他的作品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却无法讨得文学评论家的欢心。史坦贝克经常描写贫穷的工人阶层的生活,以及他们如何反抗自己的命运的过程,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具社会意识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是《愤怒的葡萄》,讲述了贫穷的裘德一家从俄克拉荷马州千里迢迢的迁徙至加利福尼亚,寻求幸福生活的故事。他的其他作品还包括《薄煎饼》、《人鼠之间》、《罐头工厂》以及《伊甸园东》。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繁荣的美国戏剧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戏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美国第一位伟大的剧作家是尤金·奥尼尔(1888-1953),他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奥尼尔的剧作在古典神话、圣经以及现代心理学等领域取材,直白的描写性和家庭争端问题,但他最大的成就还是在于人们对自己身份认同问题的探索。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长夜漫漫路迢迢》(乔志高译)是一部规模很小,主题却很深刻的悲剧,以作家自己的家庭生活为蓝本。
这个时代的另一位美国本土的剧作家是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他来自美国南部,热衷于以自己的家乡为故事的背景。他的剧作通常十分诗化且煽情,经常以一个情感细腻的女子被困于一个蛮荒的环境为主题。他的一些剧作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包括《欲望号街车》和《朱门巧妇》。
来自南方的声音
其实,在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五年,便已经有一位美国作家获得这一殊荣,那就是威廉·福克纳(1897-1962)。福克纳以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名为“约克纳帕塔瓦”的虚构的地方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他以看似未经修饰的人物的思维轨迹为线索来叙事,以此来揭示人物最真实的内心世界。这一技巧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意识流”。作家还经常打乱时间顺序来叙事,用以揭示过去和现实之间的联系。他最优秀的作品包括《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去吧,摩西》等。
  福克纳是美国南部文学崛起的一个代表人物。南部文学的代表作家还包括杜鲁门·卡波特(1924-1984)和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尽管卡波特的创作领域包括长短篇小说以及散文,他最杰出的作品却是纪实文学《冷血》。这部作品记录的是一宗真实的连环杀人案,体现了一位小说家高超的心理分析技巧和优美的文风的绝佳结合。其他擅长写纪实文学的作家还包括诺曼·梅勒(1923-)和汤姆·沃尔夫(1931-)。前者在收入《夜晚的大军》中的《五角大楼》一文中描写了一场反战大游行,而后者的《太空先锋》则真实的记录了美国宇航员的生活。汤姆·沃尔夫是美国新新闻主义的代表人物。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她能够以旁观者的冷峻目光观察她的家乡——新教传统根深蒂固的美国南部社会。她笔下的人物多半是正统的新教徒,同时迷恋上帝与魔鬼。她以其悲喜剧风格的短篇小说而著称。
黑人文学

20年代,位于纽约曼哈顿哈莱姆区的黑人艺术家社区逐渐崛起,发动了“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在这场文艺运动中产生了诸如朗斯顿·休斯(1902年-1967年)、康蒂·库仑(1903年-1946年)以及克劳德·麦凯(1889年-1948年)等极具天赋的诗人。小说家佐拉·尼尔·赫斯顿(1903年-1960年)将传统的小说叙事与非裔美国人的口头传播的传说和历史结合起来,并且融入了人类学元素。她在小说《凝望上帝》中描写一个非裔美国女人的生活和婚姻。她的创作影响了后来的黑人女性文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对文学形式多样化的需求导致许多黑人作家跻身美国文学的主流。詹姆斯·鲍德温(1924年-1987年)在作品《乔万尼的房间》中表达了对种族主义的蔑视和对性解放运动的支持。拉尔夫·艾利森(1914年-1994年)在《隐形人》中以“隐形人”喻黑人文化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地位,将非裔美国人的境遇和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结合起来。

垮掉的一代
50年代,美国的西海岸出现了一群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作家和艺术家。这些人热衷于爵士乐,认为战后的社会已经疲惫不堪,主张人们应该在毒品、酒精和东方的神话传说中寻求更多新鲜的体验。诗人艾伦·金斯堡(1926年-1997年)在其作品《嚎叫》中奠定了这一流派反抗社会和追求视觉迷幻的风格。这部作品以惠特曼风格的句式开头:“我亲眼看到我们这一代最美好的心灵被疯狂所毁灭……”。杰克·克鲁亚克(1922年-1969年)在他插话式风格的小说《在路上》中为“垮掉的一代”纵情享乐的生活方式大唱赞歌。
后现代主义文学
以下一些作家的作品可以勾画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大致轮廓:托马斯·品钦、威廉·加迪斯、罗伯特·库维尔、威廉·H·加斯、约翰·巴斯、雷蒙德·费德曼、唐·德里罗。这些作家共同的特点在于:主张每个具体的“文化结构”都应该服从一个范围更庞大的叙事结构,因此没有任何一种结构是完美的;理想的叙事结构是人们所无法预知的;知识具有无法改变的不确定性。所有这些思想导致“类型之类型”理论的诞生,以及《芬尼根守灵夜》式的结构迷阵。
  由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仍在建构之中,目前学术界还无法为这一流派的作家和作品下一个客观的评述和结论。人文主义与解构主义,整合与分裂,单一和多元,究竟孰优孰劣,目前尚无法判断。而实际上,这也是托马斯·品钦、雷蒙德·费德曼、奥斯瓦德·维纳、汉斯·沃尔什朗格、雅克·德里达、詹姆斯·乔伊斯、阿诺·史密特、弗拉基米尔·索罗金等后现代主义作家的初衷。

充满智慧的灵魂

 从欧文和霍桑的年代一直到今天,短篇小说一直都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文学样式。约翰·奇佛(1912-1982)是美国20世纪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小说将不断成长着的美国大城市周边城镇人们的生活纳入了文学的视野。奇佛长期供职于以智慧和成熟著称的杂志《纽约客》。

近些年来,美国出现了许多来自边缘人群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取得了振聋发聩的效果。例如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意识流小说中的杰作;莱斯莉·玛尔蒙·席尔柯(1948-)的小说《美国土生子》大量应用口语,并引入民间传说等元素;华裔作家谭恩美(1952-)在小说《喜福会》中讲述了她的父母早年在加州的经历。古巴裔作家奥斯卡·黑杰罗斯(1951-)的小说《曼波之王的情歌》荣膺1991年普利策文学奖。埃德蒙·怀特(1940-)所著的包括《一个男孩的故事》的系列小说反映了美国同性恋人群的欢乐与痛苦。近些年来,美国的一些黑人女作家大行其道。其中,托妮·莫里森(1931-)以其小说《宠儿》和一些其他作品赢得了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第二位获此荣耀的美国女作家。

其他人物
海明威 ,达希尔·哈密特和雷蒙德·钱德勒,欧·亨利、辛克莱·刘易斯、艾茵·兰德、左拉·尼尔·赫斯顿、蕾切尔·卡逊、理查德·赖特、薇拉·凯德、保罗·奥斯特等。
拥有国际声誉的美国诗人包括:艾略特、艾伦·金斯堡、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约翰、格林里夫·惠蒂、瓦尔特·惠特曼、埃米莉·迪更生、罗伯特·佛洛斯特、艾兹拉·庞德、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查尔斯·布考斯基、罗伯特·劳、格温多林·布鲁克斯、朗斯东·休斯、奥格登·纳什、谢尔·希尔弗斯坦、威廉·S·伯罗斯、E·E·肯明斯、玛雅·安吉罗。


迈尔斯系列的作者简介

洛伊斯·比约德,1949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是迄今为止获奖最多的女性科幻作家。比约德九岁起开始阅读科幻小说,浓厚的兴趣一直延续到她的大学时代。成为小说家之前,比约德曾沉迷于生物学,在1985年发表处女作《以物易物》后。很快就凭借中篇小说《悲悼的群山》荣获1989年的星云奖。比约德的小说文笔流畅,心理活动描写细腻。以不同寻常的人物设置、紧张刺激的情节著称;其代表作“迈尔斯系列”目前已出版到第十四部。比约德共夺取了五次雨果奖、两次星云奖,其中仅“迈尔斯系列”就获得了四次雨果奖。在美国,她却是继海因莱因、阿西莫夫之后最具知名度的科幻作家之一。凭着规模庞大的“迈尔斯系列”小说,她不仅重现了太空歌剧的辉煌,也奠定了自己一流科幻作家的地位。在比约德之前,太空歌剧已经成为科幻小说史上一个逝去时代的象征——那个时代铭记的是E·E·史密斯、范·沃格特这样的名字。是比约德,复活了太空歌剧,赋予它新的内涵与活力,让我们有机会在一个崭新的时代重温太空的传奇与梦想。五次捧得雨果奖奖杯,两次捧得星云奖奖杯,比约德创造了世界两大科幻奖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五座雨果奖奖杯中,竟有四部属于“迈尔斯系列”——由此可见“迈尔斯系列”的巨大成功。作为比约德地位的象征,“迈尔斯系列”目前已经出版到了第十四部。这些作品,都得到了世界著名网上书店Amazon的四星以上推荐以及各种传媒的好评。

迈尔斯系列的获奖作品

FallingFree,1988(1988年星云最佳小说奖)Shards of Honor,1986Barrayar,1991(1992年雨果最佳小说奖)The Warrior's Apprentice,1986The Vor Game,1990(1991年雨果最佳小说奖)Cetaganda,1996Ethan of Athos,1986Borders of Infinity,1989(包括《The Mountain of Mourning》、《Labyrinth》、和《Borders of Infinity》)Brothers in Arms,1989Mirror Dance,1994(1995年雨果最佳小说奖)Memory,1996(1997年雨果最佳小说决选入围)Komarr,1998A Civil Campaign:A Comedy of Biology and Manners,1999中文的有《贝拉亚》《战争学徒》《贵族们的游戏》《西塔甘达》《兄弟手足》《无尽的边界》《镜舞》《记忆》《科玛》《明争暗斗》《外交豁免权》

上一篇:luu brothers

下一篇:天生是优我耿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