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odesia

时间:2024-03-22 11:10:38编辑:奇闻君

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帝国排名

关于世界历史上领土最大的十大帝国排名,其实网上有很多,但是也有很多不正确。当然,每个人的排法有出入,但是大体上是差不多的。第一名:大英帝国大英帝国又称“日不落帝国”他是目前公认的世界历史上土地面积最大的殖民帝国,其统治的面积达到了3400万平方公里(一说是3550万平方公里)。像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第二的加拿大,排第六的澳大利亚都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还有领土面积排第七的印度,曾经都是大英帝国的领土。如果,大英帝国在历史上的领土排第二,那么没有哪个国家敢排第一。第二:蒙古帝国蒙古帝国是仅次于大英帝国,铁木真极其子孙开拓了万里国土,东起日本海、西达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到波斯湾的辽阔疆域,国土横跨亚欧大陆,极盛时期国土面积达到了3300万平方公里(一说是2350万平方公里),总之无论哪种方法都排在第二。包括前苏联的领土在内,蒙古的铁骑也都踏遍了,可见当时的蒙古帝国也是很牛逼的。第三名: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的领土面积,有苏联大吗?很肯定的告诉你,俄罗斯帝国的领土面积比前苏联的领土面积还要大。俄罗斯帝国除了拥有前苏联的领土,在当时还占有今天的芬兰全部领土和波兰的全部领土,其领土面积高达228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帝国在历史上并不强,但是对领土的追求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强大。不知道这个国家是如何做到的,总之一点别人认为是鸡肋的领土,只有沙俄士兵能到的地方,他们都不会放过。第四名:西班牙帝国网上很多种排法流传是大清帝国排在第四,其实真正排第四的是西班牙帝国,大家可以打开地图看看,现在说西班牙语的有多少。说西班牙语的国家数量,仅次于英语。西班牙是大航海时代的领航者,曾经占据了北美、南美,总之大半个美洲都被西班牙占据了。在当时欧洲、亚洲、美洲、非洲都有他的殖民地,足迹遍及全球。西班牙的大本营在美洲,其他州有零星的领地,七殖民领地达到了2000万平方公里。在历史上,西班牙的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帝国。第五名:阿拉伯帝国估计很少人知道阿拉伯帝国在历史上也很强大,领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阿拉伯帝国极盛时期的疆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抵大西洋沿岸,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以及法国南部,南至阿拉伯海与撒哈拉沙漠,国土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历史上东西方跨度最长的帝国之一。


津巴布韦位于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国家?

津巴布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imbabwe),原称罗得西亚(1980年前),是非洲东南部内陆国,1980年4月18日独立。津巴布韦曾经经历了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但从2009年用美元和南非兰特替代本国货币后,通货膨胀开始逐渐趋于稳定。津巴布韦是非洲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制造业、农业、矿业为经济三大支柱,津巴布韦以出产优质鳄鱼皮而闻名,有“鳄鱼之乡”的誉称。该国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扩展资料:公元1100年前后,开始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3世纪,卡伦加人建立莫诺莫塔帕王国。15世纪初,王国达到鼎盛时期。1890年,沦为英国南非公司殖民地。1895年,被命名为南罗得西亚。1923年,英国政府接管该地,给予“自治领”地位。1953年,英国将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和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合组为“中非联邦”。1963年底,“中非联邦”解体。1964年,南罗得西亚白人右翼势力组成以伊恩·史密斯为首的政府,并于1965年11月宣布独立。20世纪60年代,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简称人盟)和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简称民盟)先后成立,进行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武装斗争。1979年,津巴布韦各派在英国主持下召开伦敦制宪会议。1980年2月底举行议会选举,罗伯特·加布里埃尔·穆加贝领导的民盟获胜。同年4月18日独立,定国名为津巴布韦共和国。2017年11月初,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解雇了被认为是总统接班人并得到了军方支持的副总统姆南加古瓦的职务。2017年11月15日,津巴布韦军方逮捕了该国财政部长伊格内修斯·琼博(Ignatius Chombo),此前他曾试图在总统穆加贝周围铲除“犯罪分子”,称这些人造成了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损害。在穆加贝的妻子格雷斯(Grace)领导下的执政党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中,琼博(Chombo)是“G40”派系的主要成员,该党派一直在争取接替93岁的总统。2017年11月15日,据《纽约时报》报道,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被军方扣留,军方称可视其为政变。2017年11月15日,BBC报道称,军队日前已经接管了津巴布韦的国家电视台(ZBC)总部。2017年11月19日,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被解除执政党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领导人职务,前副总统姆南加古瓦(Emmerson Mnangagwa)被任命为新的领导人。2017年11月21日,津巴布韦议会宣布,穆加贝辞去总统职务。2017年11月22日,埃默森·姆南加古瓦被推选为新总统。2017年11月24日,埃默森·姆南加古瓦(Emmerson Mnangagwa )就任津巴布韦总统。2018年7月30日,现任总统埃默森·姆南加古瓦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津巴布韦

世界历史上,谁建立的帝国领土面积最大?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与维多利亚女王所建立的大英帝国。为什么我列举了两人,是因为鉴于中外历史文化的差距和二人所建立的“国家”含义上是有所不同的。我们不可避免的是讨论到古代国家的含义跟现代国家的含义不同,当然这里只谈古代国家,不谈现代国家。古代的一个朝代就相当于一个国家。而题中所出现的帝国实际是包含广义与狭义之分的,广义上的帝国指国力强盛,且疆域辽阔;题中的帝国则是狭义的帝国,是具体到帝国的统治由某某皇帝所统治。所以题目中的帝国要求是狭义的,而我所列举的两个,则都是广义上的帝国,君主则是符合要求的。1.蒙古帝国切记切记!蒙古帝国不是元朝,元朝更不是蒙古帝国,这完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印象里中国幅员最辽阔的朝代便是元朝,但蒙古帝国还要巨大。它包含了元朝与四大汗国。蒙古帝国由成吉思汗在公元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开始算起,鼎盛时期疆域面积达到3300多万平方公里。但蒙古帝国维持的时间极短,自1259年开始,四大汗国纷纷宣告独立,也代表了蒙古帝国的瓦解,只剩下元朝的疆域。2.大英帝国大英帝国其实多多少少是有一些争议的,它是属于世界性的殖民性的帝国,它的历史长期处于多个王国并存的局面。疆域面积为3400多万平方公里,世界历史排名第一。两个帝国还是有相同点的,蒙古帝国靠杀伐征战夺取领土,大英帝国靠血腥殖民获取疆域。实际控制才是王道。君不见昨日的大英帝国如今蜗居在英伦三岛,曾经的蒙元帝国现在就剩下一堆破铜烂铁。

请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

西班牙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旗面自上而下由红黄红三个平行长方形组成。中间黄色部分占旗面1/2,左侧绘有国徽。红、黄两色是西班牙人民深爱的传统色彩,象征着人民对祖国的一片赤忠心。西班牙于一七八五年使用了红、黄、红的旗帜挂在船上,成为西班牙的代表色。国徽中心的盾徽画着代表组成西班牙的五个国家的图案:红底金色城堡与白地紫狮分别代表卡斯蒂利亚(Castille)和莱昂(Lyon)王国,垂直的红、黄条纹是阿拉贡(Aragon)王国的代表色,红地上的金色链网纵横相交的十字代表纳瓦尔(Navarre)王国,最下方的石榴花代表格拉纳达(Granada)王国。两根海格力士神柱威然屹立在盾徽两边,仿佛将国家的安全置于其护佑之中。传说中直布罗陀海峡最狭窄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海格力士神柱,海格力士神柱即是古老传说中对直布罗陀海峡的称呼。一条红色饰带绕过银柱,上面写着「航向世界更远的地方」;但在发现美洲之前,饰带上写着「这里是世界的边缘」。

请问这是哪个国家国旗

这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底色为绿色,图案包括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
五星概念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相呼应,

表示澳门已经回归中国而成为其中一个特区。莲花是澳门的象徵,白色莲花有纯洁清廉的意思,代表澳门是一个清廉的城市。当中三片花瓣代表澳门半岛、凼仔和路环这三个组成澳门特区的地方。大桥和海水代表澳门的自然环境。
澳门区旗上的绿色在色板上是没有的,要特别调出来。因此这种绿色称为澳门绿。和香港区旗一样,澳门区旗也曾出现错体。错体区旗为澳门基本法於一九九三年公布时的图样。而到了一九九八、九九年左右,有关当局为澳门区旗、区徽进行标准化工作时,修改成了现在的样子。修改後的区旗,主要把莲花底部和大桥原来的直缐变成更圆滑流缐的圆弧设计,放大四颗小星,并加犟了海水缐条距离远近的粗细变化。旧版的区旗区徽可容易地在网路上找到且极少人注意此错体现象。


关于奥斯丁史蒂文斯

死了...(1874—1963)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和艾略特、庞德、威廉斯、史蒂文斯一起被誉为20世纪美国诗坛五巨擘。与同代诗人相比,弗罗斯特并不多产,更没有直接描绘现代美国社会,但他赢得的荣誉超过同时代任何一位美国作家:先后四次获普利策奖诗歌奖,荣获包括牛津、剑桥在内的多所大学授予的44个荣誉学衔。在他75岁生日之际,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向他祝寿,尊其为民族诗人。1957年,他被艾略特推崇为英美诗人中在世的最杰出的诗人。1961年,在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上,他应邀朗诵了他的爱国主义诗作《彻底奉献》。弗罗斯特晚年被美国公众誉为“圣哲”,并于1958—1959年出任国会图书馆诗歌顾问,此职后正式更名为桂冠诗人。
弗罗斯特的许多名篇佳作常常以远离喧嚣都市的新英格兰农村为背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诱人的田园情趣,因此,他被誉为“新英格兰诗人”和“民族诗人”。弗罗斯特从新英格兰的农村撷取的个人或具体事件都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诗的内涵超出了新英格兰狭小的空间。他善于运用大众化、近乎口语化的语言揭示深邃的哲理。他说:“我坚信口语化是任何一首好诗的根,正如我坚信民族性是所有思想和艺术的根一样。”他那貌似简单的语言外表下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他认为,一首诗应“始于欢乐,终于智慧”。弗罗斯特既继承了传统诗歌的创作技巧,又创立了自己的现代风格,他在传统诗歌与现代诗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一、坎坷的人生,艰辛的生活,奠定其诗歌的“黑色”基调
评论家认为,弗罗斯特有关冬季的诗歌多于其他季节,即使在描写春秋时他也不忘冬季。他常常运用冬、雪、冰、霜、风暴、枯叶等意象表现自然的冷漠、残暴和人类的渺小、恐惧、困惑、绝望、死亡等。事实上,弗罗斯特的这一主题贯穿于他整个的诗歌创作之中,为其诗歌罩上了黑色基调。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批评认为,文学活动是一个复杂但并非不可理解的精神现象,而要打开这个殿堂之门就应该努力去关注和了解文学中的无意识活动。他们在作家研究中十分注重对作家的各种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其中包括有关的传记资料如自传、私人信件、讲稿及其他文稿,特别是作家童年的生活记载。
诗人一生历尽艰辛和痛苦:他幼年时父亲常酗酒赌博,还患有肺痨。11岁时,他那苛刻暴躁的父亲便死于肺结核。弗罗斯特幼年只上过一天幼儿园便因神经性胃痛而退学,小学二年级时又因胃病复发而退学。20岁那年因求婚失败而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只身一人前往弗吉尼亚和北卡罗来纳州交界处的迪斯默尔沼泽地。在哈佛学习期间因胸痛、肺病复发,母亲的健康等原因退学。1900年,他的母亲死于癌症。同年,他的第一个儿子死于霍乱。第一个孩子的夭折给弗罗斯特夫妇的关系投下了阴影。为了缓和因悲伤引起的紧张关系,弗罗斯特的祖父为他们在新罕布什尔的德里购买了一座农场,弗罗斯特在这个农场度过了10年艰辛和痛苦的生活。弗罗斯特一度曾想自杀。1934年,女儿玛乔丽病逝。1938年,妻子死于心力衰竭,诗人身心崩溃,连妻子的火葬仪式也未能参加。1940年,儿子卡罗尔自杀。成名后的弗罗斯特受聘于多所大学,经常外出演讲、朗诵诗歌,他常常拖着疲惫的病体回家。
这样的人生经历,影响了弗罗斯特的诗歌创作。第一部诗集《少年的心愿》中的《害怕风暴》描写了一位父亲在面对风暴时,对家人的安全从最初放心到最后担心的心理变化过程,预示了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主题——自然的冷漠、人类的孤独和困惑等。
在《星星》一诗中,星星代表了自然的眼睛,诗人在仰望夜空,寻求同情和支持时,星星“仿佛关注着我们的命运,/担心我们会偶然失足”,马上又变得十分冷漠,有眼无珠:“然而既无爱心也无仇恨,/星星就像弥涅瓦雕像/那些雪白的大理石眼睛,/有眼无珠,张目亦盲。”冷漠的自然根本无视人类的存在,人在自然面前孤立无援,显得多么渺小和可怜!
《波士顿以北》中的一首《补墙》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疏远,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怀疑甚至敌视。弗罗斯特的现代意识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阐释,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也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位力主补墙者代表着传统,而那位力主拆墙者则代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
另一首诗《摘苹果之后》描写过度的劳累使诗人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格瑞纳认为,《摘苹果之后》中,诗人已基本完成了人生的工作,可能某根树枝上还有两三个苹果未摘,他今后所面临的,是不知道什么在等待着他,这种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是他烦恼的真正原因,所以这首诗含有“死亡”的意义。诗中的“冬日睡眠的精华弥漫在夜空”,回响着“终结”和“再生”的问题。生活的重压,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他筋疲力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我拱起的脚背不仅还在疼痛,/而且还在承受梯子横档的顶压。/我会感到梯子随压弯的树枝晃动。/我会继续听到从地窖传来/一堆堆苹果滚进去的/轰隆隆的声音。/因为我已经采摘了太多的/苹果,我已非常厌倦/我曾期望的丰收。” 继《摘苹果之后》,他常常想到死亡:“谁都能看出什么会来打扰我睡觉,/不管这是什么样的睡觉。/要是土拨鼠还没离去,/听到我描述这睡觉的过程,/它就能说出这到底是像它的冬眠/还是只像某些人的睡眠。”
《山间低洼》是弗罗斯特的第三部诗集,其中的一首《白桦树》借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厌倦。他就像在森林中迷路的旅行者一样四处碰壁,蛛丝缠面,满脸烧伤,一只眼睛还因受伤而在流泪。诗人精神上肉体上的痛苦已不堪忍受,他要借爬白桦树寻找一条出路,一条通向天国的道路,离开人世间一段时间:“我喜欢凭着爬一棵白桦树离去,/攀着黑色树枝沿雪白的树干上天。”

二、社会背景是造就其“黑色”诗歌的外因
由于西方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副作用,世界大战带来的巨大创伤和灾难,“上帝死了”导致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和精神支柱的垮塌,宇宙没有了中心,生活失去了意义,人们已无家可归,西方社会一片荒凉、混乱、扭曲、变形、孤独、绝望,没有生命力,没有希望。这样的感受,弗罗斯特借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得很充分,其他美国作家也在作品里做了精到的揭示。“孤独、异化以及生活的分离对本世纪许多诗人和小说家、对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生活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如果说艾略特在他的《荒原》中创造了一个伦敦荒原,海明威则创造了一个巴黎荒原,菲茨杰拉德创造了一个纽约荒原,福克纳创造了一个美国南方荒原。伦敦、巴黎、纽约代表了整个西方社会,一战后的西方社会处于一片荒凉之中。许多现代英美诗人肯明斯、庞德、威廉斯、乔伊斯、哈特•克兰等都表现过这种感受。
《老人的冬夜》被弗罗斯特认为是他第三部诗集中“最出色的一首诗”。该诗描写一位孤独年迈、失去记忆力、体弱多病的老人,没有亲人可以想念,屋外的黑夜让他感到的只有威胁和恐惧。他面对的唯有绝望和死亡。弗罗斯特暗示了老人与他的屋子之间的对应关系,突出强调诗人的孤独和绝望。“屋顶的积雪”象征老人的白发,“墙头的冰柱”寓意老人的眼泪。诗人运用“薄霜”、“凝霜”、“夜”、“一盏静静的灯”、“积雪”、“空屋”、“冰柱”、“沉重的吸引”、“沉睡”、“年迈的男人”、“冬夜”等意象集中展现了诗中的老人已走完了人生的全部旅程,强调了老人悲哀、孤独的心境,使读者意识到死亡正步步逼近。
弗罗斯特的第五部诗集《小河西流》中的几首诗《春潭》、《曾临太平洋》、《悄然而去》、《熟悉黑夜》等都表现了自然的冷漠,人类的孤独、恐惧和渺小。
《春潭》借描写白雪融化为水,水渗入树根,使树木在夏日变得郁郁葱葱,展现了大自然中相生相克、生生不息的神秘力量。诗人以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衬托出人类的卑微和渺小。诗人在《曾临太平洋》中揭示出大自然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自然成了黑暗、暴力和邪恶的化身。诗人写道:“似乎怀着恶意的夜正在来临,/那不仅是黑夜而且是个时代。/有人最好想到洪水就要到来。/这儿将有比海啸更大的灾难,/在上帝说出熄灭那光明之前。”《熟悉黑夜》描述诗中人在黑夜里漫步雨中,游走在空荡而又悲哀的城市小巷中,低着头经过更夫身旁而不愿作任何解释,驻足倾听另一条街上传来的哭泣和那报时的钟声,最后走到城市之外的荒郊野外。诗中那位不眠人形影相吊,他默默独行,既无人理睬,也不与别人搭话。诗中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使读者久久难以忘怀。

三、对宗教信仰的怀疑和动摇是其“黑色”诗歌形成的内因
出版于1936年的《山外有山》是弗罗斯特的第六部诗集。诗集包括他最优秀也最有影响力的、曾被评论家称为“黑色诗歌”的《荒野》、《踏叶人》、《望不远也看不深》和《意志》等。
《荒野》一诗首先描写荒凉的田野雪景:“大雪和夜一道降临,那么迅捷,/压向我路过时凝望的一片田野,/田野几乎被雪盖成白茫茫一片,/只有少数荒草和麦茬探出积雪。”诗人还多处运用孤独、寂寞、大雪纷飞、黑夜降临、恐惧来描绘白雪覆盖的荒凉田野,以映衬孤独悲哀的内心世界,表现了诗人经历了许多人世艰辛,又遭受爱女玛乔丽病逝的沉重打击后,那种寂寞、忧郁、痛苦的心情。诗人还告诉我们:精神的荒芜比外部的荒凉更可怕,空虚的灵魂才是真正的荒凉之地:“人们要吓唬我不能用苍茫太空——/无人类居住的星球之间的太空。/我能用自己的荒野来吓唬自己,/这片荒野离我家近在咫尺之中。”
《意志》描绘了一幅令人恐怖的画面:一只白色的蜘蛛在白色万灵草上抓着一只飞蛾。白色在诗中象征虚无、死亡。同时,诗中还多处出现与死亡有关的意象,如“死亡”、“枯萎”、“垂死的翅膀”、“僵硬的白丝缎的飞蛾”、“黑夜”等,使读者感到死亡的步步逼近。《望不远也看不深》描写人类在寻找真理时看到的只是虚无,人类的努力总是徒劳无益的:“他们没法望得很远。/他们没法看得很深。/但何曾有什么障碍/遮挡过他们的眼睛?”
弗罗斯特对生活的厌倦在《白桦树》和《摘苹果之后》中表现得十分清楚。诗人对生活的抱怨、厌倦,他内心的孤独、寂寞、悲伤除了上述原因外,还与他对宗教信仰的动摇密不可分。弗罗斯特在他的两部诗剧《理智假面具》和《仁慈假面具》以及其他的诗歌中,反映了他对基督教的怀疑以及宗教信仰的动摇。弗罗斯特认为,宇宙是孤独的、可怕的。正如他所说的:“宇宙是冷淡的,上帝,如果存在的话,是软弱的。”他在《踏叶人》一诗中,充分表达了他的这一观点。《踏叶人》通过诗中人口吻表现了对冷淡的大自然的厌倦。因为树林是可怕的,对人类充满恶意:“整个夏天它们一直在我头顶洋洋得意,/此刻却从我身边飘向它们的安息之地。/整个夏天我都觉得它们对我悄声威胁,/此刻它们似乎也希望拉着我一道去死。”虽然诗中人努力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鼓起生活的勇气,“准备踏来年的积雪”,但他的努力能否成功令人置疑,因为他已“厌了秋色”,憎恨树林。
经过上述分析表明,弗罗斯特“黑色”诗歌的形成与其一生的坎坷经历密不可分,加上当时社会的变迁,战争的创伤,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导致其精神支柱的坍塌——对基督教的信仰产生了动摇和怀疑,因此,他的诗歌表现了对生活的厌倦、恐惧、绝望等“黑色”情绪。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弗罗斯特并非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厌世者。他只是直率地表现了人类生活中的黑暗与丑陋。评论家莱昂耐尔•特利林指出,弗罗斯特诗歌中展示的恐惧是随着新事物的诞生而出现的,这一点正是现代诗歌的标志。他在一些诗歌中也曾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的眷恋之情。正如他在《生存考验》中所揭示的,人生虽然短暂,但生活中充满温情,值得人类追求。他对生活的热爱使他憎恶毁灭人类的力量——火与冰,仇恨和欲望的象征。《火与冰》描写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冰与火。诗人在诗中表露出对未来世界的担忧,该诗同时也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的眷恋之情。诗人在《白桦树》中告诉我们:现实生活固然丑陋,但我们最终还得面对它,短暂的休息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不可少。人类正是在这种悖论中生存,社会在这种矛盾中发展。


有津巴布韦这个国家么?是怎么样的一个国家?

是非洲东南部内陆国。津巴布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imbabwe),原称罗得西亚(1980年前),是非洲东南部内陆国,1980年4月18日独立。津巴布韦是非洲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制造业、农业、矿业为经济三大支柱,津巴布韦以出产优质鳄鱼皮而闻名,有“鳄鱼之乡”的誉称。该国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津巴布韦是非洲东南部内陆国。东邻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与博茨瓦纳、赞比亚毗邻,国土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津巴布韦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22℃;10月温度最高,平均32℃;7月温度最低,平均13~17℃。扩展资料: “津巴布韦”一词源于邵纳语,意思是“石头建筑”或“石头城”。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以南320公里处,有一大片石头城废墟。这座石头城建于公元600年前后,是马卡兰加古国的一处遗址。古城分为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筑在山上,城墙高10米,厚5米,全长240米,由花岗岩巨石砌成。内城建在山坡谷地,呈椭圆形。城内有锥形高塔、神庙、宫殿等,都由石块砌筑,而且这些建筑的入口、甬道和平台等都是在花岗岩巨石上就地开凿出来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津巴布韦

谁能告诉我津巴布韦的具体资料(中英文对照)?

津巴布韦 (Zimbabwe,又译为辛巴威),全名津巴布韦共和国,是一位于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 独立日: 4月18日(1980年) 国庆日:4月18日(1980年) 首都:哈拉雷(Harare),人口187万。9~11月气温16~32℃,4~8月气温为7~21℃。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靠旗杆一侧为带黑边的白色等腰三角形,正中一颗红色五角星,星内有一只津巴布韦鸟,白色象征和平,五角星代表国家和民族的良好愿望,津巴布韦鸟是该国特有的标志,也是津巴布韦和非洲国家古老文明的象征;右侧为七道平行横条,黑色居中,向上下两边依次均为红、黄、绿色。黑色代表占人口多数的黑人,红色象征人民为争取独立而洒的鲜血,黄色象征矿产资源,绿色代表国家的农业。 国徽:图案中间为盾徽。盾面上部是蓝白相间的波纹,象征津巴布韦广阔的水域;下部的图案为举世闻名的文化遗址“石头城”(津巴布韦在班图语中是“石屋”或“石头城”的意思),这是非洲古老文明的象征。盾徽上端是五角星和津巴布韦鸟及基座,寓意同国旗。鸟的基座旁有锄头等图案,盾形下方的山坡上有玉米、棉花图案,象征该国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盾徽两侧各有一只津巴布韦羚羊,底端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团结、自由、劳动”。 国花:嘉兰。 货币:津巴布韦元 Zimbabwe Dollar ZIM.$ ZWD 1ZWD=100 cents(分) 世界之最: 中新网7月20日电 津巴布韦中央银行日前宣布,将发行单张面额1千亿津元的钞票,以对付失控的通货膨胀。目前,津巴布韦官方公布的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200000%。但独立的经济学家认为实际数字更高。 国家地理 [编辑本段] 地理上,位于非洲东南部内陆,维多利亚瀑布、三比西河(Zambesi River)、三比西河上游的卡里巴水坝(Kariba Dam)与大坝拦阻河水积蓄而成的卡里巴湖共同围成津巴布韦北边的疆界,与赞比亚相邻。津巴布韦的东边国界全部与莫桑比克相邻,西南为博茨瓦纳,南境则有一部分与南非相连,以林波波河(Limpopo River)为界。面积约39.1万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别为同赞比亚和南非的界河。东部边境为山地,其他分属三级阶梯状高原,海拔800—1,500米。全境最高点2,592米。北部属赞比西河流域,南部属林波波河和萨比河流域。大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22℃,10月份温度最高,达32℃,7月份温度最低,约13~17℃。年降水量从西南向东北,由300毫米递增到1,250毫米。 人口 1310万。黑人占人口的97. 6%,主要有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白人占0.5%,亚裔约占0.41%。英语、绍纳语和恩德贝莱语同为官方语言。40%的人口信奉原始宗教,58%的人信奉基督教,1%信奉伊斯兰教。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8个省,下设55个区,14个市镇。8省名称为:西马绍纳兰、中马绍纳兰、东马绍纳兰、马尼卡、中部、马旬戈、北马塔贝莱兰、南马塔贝莱兰。 主要城市: 哈拉雷、布拉瓦约、穆塔雷、奎鲁、奎奎、卡多马、万盖、马欣戈、奇诺伊、马龙得拉 对外关系 [编辑本段] 对外奉行积极的不结盟政策。推行睦邻友好方针,努力稳定周边环境。以发展同非洲国家特别是南部非洲国家关系为外交重点,同时大力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关系。主张全面、彻底的核裁军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上一篇:allstar帆布鞋

下一篇:鼎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