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左翼

时间:2024-03-23 17:10:16编辑:奇闻君

法国左翼是什么 右翼呢

法国的左翼是指社会党和共产党两个大党以及其它几个左翼小党.
右翼的政党比较多,较大的有保卫共和联盟和人民运动联盟.还有一些极右翼政党,如勒庞所在的政党.
在法国,极左翼和极右翼并不占多数.而所谓的左翼和右翼实际上并无多大差别.反正法国不仅是社会主义的发源地,法国人也喜欢搞社会主义,比我们国家的社会主色彩要深厚的多.所以法国近年来经济不是很好,如果谁要搞美国式的资本主义,那么谁就面临下台的危险.
一句话,法国大多数人爱死社会主义了.


法国左翼

萨科奇领导的法国人民运动联盟,属于右翼政党。奥朗德领导的社会党属于左翼政党。
法国的左翼是指社会党和共产党两个大党以及其它几个左翼小党。
右翼的政党比较多,较大的有保卫共和联盟和人民运动联盟。还有一些极右翼政党,如勒庞所在的政党。
在法国,极左翼和极右翼并不占多数。而所谓的左翼和右翼实际上并无多大差别

如何区分左右翼政党?
简单来说,左翼政党强调社会平等重于经济增长,他们一般信仰马克思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如欧洲各国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
右翼政党追求的目标是经济增长重于公平,追求总体经济成就和个人自由的最大化。右翼政党一般由资产阶级和社会上层人士组成,他们信仰古典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维护资本主义,推崇欺压弱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如英国保守党、美国共和党等。


法国左派是什么意思

左派和右派两词通常被用来对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和政党进行分类。左派和右派通常用来表达完全对立的看法,尽管某个团体或个人可能对某些事物采取左派的立场却对另一些事物采取右派的立场。
“左派”主张积极改革,主张把旧的意识形态和制度革除,从而建立新的意识形态和制度。激进者一般自认为左派;一般主张保守,主张稳妥、秩序、渐进、缓慢的改革方式,强调维护旧有传统。保皇党一般自认为右派。左派与右派都是相对而言,在不同背景下两者主张的具体内容不会相同,不能以静态的“主义”或“阶级”划分。两词是相当广泛的形容用词,用以作为一种广泛的辩证法解释方式,可以用作形容或区分一种政治立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或是一个政治党派。除非是将其套用至多维的政治光谱上,否则这两词通常是用以描述两种完全相对的立场。
在西方国家的历史印象中,会认为左派指支持社会平等,反对阶级统治;而右派认为社会分层有其自然性和不可避免性。在范围上,左派通常包含进步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主义,绿色政治,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左派自由主义,世俗主义,女性主义,自治主义,左派民粹主义,反帝国主义,反资本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而右派通常包含保守主义,反动主义,新保守主义,传统主义,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右派自由主义,右派独裁主义,君主主义,神权政治,右派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以及法西斯主义。


日本左翼和右翼 是什么意思

左翼,基本解释为作战时处于正面部队左侧的部队,引申为政党、派别、团体中的左派。在政治中,“左翼”,又称“左派”,与“右翼”相对。是用来称呼一些政治信仰的专有名词,在不同国家或不同时期则有不同的意义。一开始,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左翼是指在议会中坐在左侧,反对君主体制,支持激进改革的人。
狭义上讲,日本右翼是指日本街头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法人组织;广义上讲,日本右翼指的是日本政治势力中的鹰派,也就是日本保守政党中的强硬派。可以讲,日本右翼势力在战后一直处于一种时起时伏的状态,但是最近几年其势力突然变大,这倒不是指右翼分子人数上的壮大,而是指其掌握了政权。


左翼与右翼有什么区别?

1、在经济政策上的主张不同在经济政策上,右翼往往是指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这种“新自由主义右派”由于美国前总统里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宣传而广为人知。如今,右翼普遍支持自由市场、私有财产、减少管制,并认为私有权和自由贸易是一种最重要的自由。在经济政策上,左翼主张加强国家宏观控制,扩大税收,特别是针对富人的税收,扩大公共福利,甚至不惜举办国家公共工程来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2、在社会阶级上的主张不同在社会阶级上,右翼普遍有着对于左翼的平等主义不同程度的厌恶,声称不平等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乃至有益于社会的。在社会阶级上,左翼一般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信奉“小民史观”,其政治主张是偏向下层人民,草根阶层的。3、在民族主义上的主张不同在民族主义上,右翼的民族主义者寻求定义并维护一种“真正的”民族身份,并排除那些可能会“污染”这种身份的元素。其中有些支持“社会达尔文主义”,支持将“适者生存”原则应用在社会和种族问题上。在民族主义上,左翼主张在文化领域和其他方面的平等主义、民主和多样性,右翼则主张少数人的不可缓和的统治。4、在政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的主张不同在政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的主张上,右翼认为政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自由放任的。在政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的主张上,左翼认为政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干预主义方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右翼百度百科-左翼

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是共产党吗

不是的弗朗索瓦·奥朗德,法国左翼政治家,现任法国总统兼安道尔大公。出生于鲁昂,他从政经验丰富,25岁便担任后来成为法国总统密特朗的经济问题顾问,27岁进入总统府经济班子,34岁当选国民议会议员。1997-2008年担任社会党第一书记长达11年之久。2011年10月16日,奥朗德赢得党内初选,成为法国社会党2012年总统大选候选人。2012年4月22日,奥朗德击败其他的八名候选人,在法国大选首轮投票中居首位;并在5月6日的第二轮选举中,击败萨科齐,当选为法国新一任总统。


2013现在法国总统到底是哪个??

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法兰西共和国第七位总统。1954年8月12日出生于法国北部城市鲁昂。奥朗德毕业于有法国“总统摇篮”之称的国家行政学院,1997年至2008年担任社会党第一书记。2012年法国总统选举,奥朗德在第二轮投票击败萨科齐,当选法兰西共和国第24任总统,成为法国17年来第一位左翼总统。其伴侣曾为社会党2007年总统选举候选人塞格林·罗雅尔,她与奥朗德共同生活25年,并与其育有4名子女。现任女友为记者瓦莱丽·特里埃维勒。


中国60年代的历史事件及背景

1960年代是一个十分奇特而又重要的时代。

  19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向第二次现代化过渡,苏联等国正在进行第一次现代化,中国则刚刚开始第一次现代化。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大现代化模式都处于深刻转型(或改革)的关键时期,第三世界诸国多数正处于争取独立或确立发展模式阶段。

  1960年代,特别是其后期,西方世界在经历战后20多年的发展和繁荣之后,普遍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动荡和发展迟缓。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武装斗争波澜壮阔,捷报频传。美国的侵越战争激起了全世界和平正义力量日益高涨的反战、反帝运动。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反传统运动愈演愈烈。《法国1968:终结与开端》一书中写到:“‘六十年代’是美国人权、新左(派)运动的同义语。”以1968年震动世界的法国学生运动为代表的学生工人运动席卷多数发达国家,主要发达国家里一片激烈的造反之声,激进的造反者甚至已在设想“后资本主义”的新秩序。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西方发达国家1950年代初发端并盛极一时的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右翼保守主义思潮已成强弩之末,后现代主义异军突起,左翼思潮在不长的时间里席卷西方主要国家,西方新左派的影响迅速扩大。西方左翼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960年代又是社会主义阵营和各国共产党之间的分歧和冲突公开化的时代。由于在如何看待战后资本主义制度、如何认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战争与和平等问题上分歧的发展,196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严重的争论以至分裂。在西方国家,由于不满“老左派”一味追随苏联的种种做法,以及认为传统理论缺少解决当时西方现实问题的能力,“新左派”应运而生并不断壮大,在当时的各种社会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60年代,苏联虽经历了领导人的不正常交替,但自1950年代开始的改革仍在继续进行。至1960年代末,改革的力度已大不如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勃列日涅夫的“停滞时期”已现端倪。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后,东欧各国不思进取的保守主义上升,改革的进程明显放慢。

  1960年代中期,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场面和对巴黎公社精神的召唤使第三世界和西方左翼热血沸腾。

  总之,1960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个激进的年代,一个激情迸发的年代。它是如此纷乱噪杂,又是如此和谐统一,起码从世界现代化的进程来看。只有对这十年有一个全面、概略的掌握,才能对当时各种事件进行有意义分析;才能知道当时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才能知道什么任务是能向当时的人们提出的,什么是不能的;才能知道1970年代后的许多事情为什么会那样产生和发展。


什么是中国左翼文化运动?

左翼文化运动是中国左翼文学作家联盟的简称,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主张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去评判现存的文学现象,强调对社会黑暗面的暴露和批判,强调作家的世界观和作品的真实性。主要文学活动: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努力输入苏联及其他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还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扩展资料: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功劳:1、左翼文学运动给中国带来了有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化派”、“拉普”和波格丹诺夫的“文艺组织生活”论均成为中国左翼文学的理论来源。鲁迅、瞿秋白、茅盾、胡风、周扬、冯雪峰等人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经过苏联革命实践检验过的马克思主义来总结中国左翼文学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依据社会潮流阐明作者思想与其作品底构成,并批判这社会潮流与作品倾向之真实否”的优秀文学理论作品,对中国左翼文学直至以后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左翼文学运动加速了中国文艺大众化的发展步伐。经过1930年关于文艺通俗化、旧形式的采用和新形式的创造、1932年文艺大众化的任务、内容以及方法、形式、1934年关于大众语言和文字拉丁化这三次大的讨论,以及工农兵通讯员运动、街头文学运动等实践活动,左翼文学运动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文艺的大众化。3、左翼文学运动加强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由外向内方面:首先,输入了大量苏联、东欧国家、美国、日本等国先进的文学作品。诸如高尔基的《母亲》、法捷耶夫的《毁灭》、绥拉菲摩微支的《铁流》、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均成为影响几代人的作品。其次,通过文学期刊以及作品文丛介绍世界文学形势,借以影响中国文学的发展。第三,积极的批判吸收苏俄与西方国家先进的文学理论。由内向外方面: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鲁迅、郭沫若、茅盾、张天翼、沈从文、沙汀等人的作品先后被介绍到各个国家,中国的左翼文学在世界上发出了自己的呼声,成为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4、左翼文学在文学创作各个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以茅盾、蒋光慈为代表的小说,以蒋光慈、殷夫为代表的诗歌,以田汉、夏衍为代表的话剧均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涌现了《新梦》、《别了,哥哥》、《丽莎的哀怨》、《莎菲女士的日记》、《蚀》、《子夜》等为现代文学史上永为不朽的作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翼文学运动

2017法国获胜的会是哪个党派

美国是一个标榜宪法至上的国家,两党民主被吹嘘为美国民主的精髓与光荣。然而有趣的是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政党的地位,美国早期领导人对政党都不抱好感,厌恶政党政治,认为政党代表小集团利益,认定政党就是阴谋、腐败、分裂、党争的同义词。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曾告诫人民要以最严肃的态度反对党派精神,认为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在他的《告别演说》中,还一再提醒他的同胞们要谨防党争和派系倾扎破坏美国的民主政治,警告党争会酿成一场大火,把这一切都烧光。杰斐逊说:“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


但是,在实际政治发展过程中,两党制却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美国一项极为重要的、不成文的宪政制度。美国的两党共和党和民主党,谁成为执政党取决于谁的总统候选人在总统选举中获胜。至于在议会中是否成为多数并不重要。


如果说英国两党之一的工党还挂着工人政党的招牌,自称代表工人的利益,那么美国人就坦率多了,美国两党都公开打着维护资本主义的旗帜,政治纲领都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美国两大政党在根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上意见完全一致,两大政党都强烈地保证执行宪法民主的原则和我们的自由企业的根本经济制度。”


美国两党没有什么根本区别,没有固定不变的党员,在大选中投哪个党的票,就算哪个党的成员。这次投共和党的票,下次可以改投民主党的票,党籍无足轻重,美国两党党员改变身份的事经常发生,这在美国政治中叫“跳槽”。华莱士原为共和党人,后转为民主党,在1940年选为民主党副总统。1980年当选总统的里根原为民主党自由派,后摇身一变成为共和党人。


华莱士说,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区别“不值一钱”。另一个政客说得更巧妙:“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不确定的人……”菲迪南德·伦德伯格在《富豪和超级富豪》中指出:“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1847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绘制的一幅象与驴压跷跷板游戏的漫画,“象”代表共和党,“驴”代表民主党。这幅漫画的寓意是美国由两个政党一上一下轮流执政,共和党和民主党人看了这幅画,不但没反对,相反还赞赏。他们解释说,大象稳重,毛驴倔强。从此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党徽便分别为象和驴。每逢大选之年,两党的支持者也常常举着“象”、“驴”的标牌来进行竞选宣传,“象驴之争”便由此而来。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并为其服务的,资产阶级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执政都要维护资产阶级这个根本利益。正如“象驴之争”漫画所提示的,竞选中各党激烈的角逐,你争我夺,竞选后,执政的和在野的也相互对峙,不断攻讦,看起来势不两立,实际上它们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不管哪个党或哪些党上台,都是代表资产阶级执政,轮流执政正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长期统治。


两党制的两个党互相制约、监督,形成了对权力的一种制约机制,确保了政局的稳定,具有进步意义。但两党制并不是完善的制度。两党轮流坐庄,交替上台,特别是当资产阶级统治出现危机、人民严重不满时,两党之间的争吵就会加剧。当危机加重,或执政党严重失误时,通过换马让台下的党上台执政,来转移视线,缓和矛盾,会使普通选民觉得不是这个制度不好,而是某个政党不好,现在已经选出一个好的党,于是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布莱斯直言不讳地说: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民主政治所能设计出来用以压制不同政见的少数派的最好工具。”

实行两党制的国家,除对立的两大政党之外,还存在着一些较小的党派,如美国除民主、共和党外,还有共产党、社会党、社会劳工党、社会主义工人党;在英国,除保守党和工党两大政党外,还存在自由民主党等若干别的政党,甚至还存在威尔士民族党、苏格兰民族党等地方性的政党,而这些较小的政党,在议会或总统选举中,均无法同两大主要政党相抗衡,在政治生活中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甚至还经常受到两大政党的排挤和分化瓦解,因此,在英美,虽有多个政党存在,但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始终由两个最大的政党(目前在英国是保守党和工党,而美国两个最大的党是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竞争交替组织政府,轮流执政。其他政党无法与两大党抗衡;同时,两党执政也勿需它们的支持;因而,其他政党基本上无缘进入政府,即使执政党出于某种目的或发于善心起用其他政党人士入阁,也不能称之为联合政府。所以,在理解两党制的时候,不能简单认为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只有两个政党,也不能认为一个国家存在两个政党就是两党制。


在英国的议会中,虽然不乏两大党之外的其他政党的代表,但是真正有力量组织政府而不需要第三党支持的,始终只有两大政党,先是托利党和辉格党,后来是保守党和自由党,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又是保守党和工党。根据现行制度,在大选中获下院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受命组织政府。在这种情况下,议会中的多数议员为政府派,这样议会就很难把政府赶下台,这就为政府的稳定提供了根本的保证。这一点是多党制国家所不及的。二战后的意大利和第五共和国之前的法国就是例证。另一方面,由于议会内各党都是在宪法范围内活动,反对党有机会通过竞选上台执政,这就使暴力夺取政权和宫廷政变失去了条件和动力。在英国政党政治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变化是:本世纪初工党取代了自由党的位置。但是这种取代过程完全是渐进的、和平的,其间没有引起重大的政治动乱,更没有武装冲突,甚至连议会的法定程序都没有发生变动。


两党竞争均发源于议会中的党派分野。自政党形成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自然会发生政党间的分化组合,但总的情况是大党分裂为小党后又由众多的小党组合成大党或者一个政党崛起而取代另一个政党,因此政治舞台上见到的始终是两个大的政党。它们时而在台上,时而在台下,玩着翘翘板游戏。一党长期执政的情况时有发生, 多党执政却极为罕见。在英国,曾一度出现第三党冲击两大党的情况,但两大党轮流执政的格局始终没有改变。而在美国,两大党以外的其他党基本上不构成对两党地位的威胁,两党执政可谓稳如泰山。之所以形成如此稳定的两党竞争体制,据西方政治学者分析,主要缘自下列因素:


(1)制度的因素。英美两党制均产生于相对多数选举制,这种选举制度有利于两大党而不利于第三党的建立和生存。此外,美国的单一行政长官制也有利于两党的形成和发展。总统职位通过总统选举产生,而不受各政党在国会占有席位多少的影响,总统选举人团的产生是“胜者全得”,要么获胜,要么失败,因而引起政党的两极化。在美国,由于联邦制的特点,各州州长、各州议会的选举均采用相对多数制,这也有利于巩固两党制。


(2)历史二元因素。两党制是美国社会结构利益双元性的产物,美国建国初期以来每次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冲突几乎都是二元、两面的。围绕宪法的批准出现的东部商业利益和西部农业利益之争导致了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的产生。经济利益之争也导致南北方围绕奴隶制及其种植园经济而产生分裂,由此形成两大阵营。20世纪城乡利益的冲突又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交锋的重要因素,等等。


(3)政治文化因素,英美两国选民观点中庸、适度、不走偏激,善于妥协,视政治为妥协的艺术。两国的政治文化接受了妥协的必要性、短期实用主义的明知性以及避免僵硬教条主义的务实性。另一方面,在两国社会的根本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方式问题上存在广泛的共识。大多数国民认可洛克和麦迪逊关于个人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拥有私有财产权利的观点,很少有人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政党之争不在于选择公有制或私有制,而在于怎样分配资源和财富问题。


只要保持两党制的基本因素不变,即国家制度、政治体制和选举制度不变,两党竞争,轮流执政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下去。这也是美国长期以来政局一直比较稳定,经济稳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政治平衡.


法国有多少党派

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为法国第十六部宪法,1958年由戴高乐负责起草,同年9月28日公民投票通过,10月4日生效。后经5次修改 。宪法规定 ,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任期7年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总统有权任免总理和批准总理提名的部长,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可超越议会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在非常时期拥有“根据形势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的全权。总统离职期间,由参议院议长暂代行总统职权。法国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拥有制订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 。 国民议会共有577个议席,任期5年 ,通过普选直接选举产生 。1993年选出的国民议会 , 议长为P.塞甘。参议院共有321席 ;参议员任期9年,每3年改选1/3,以省为单位 , 由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1992年9月选出的参议院 ,议长R.莫诺里。

法国总统
France,President of
法国国家元首。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 7 年,可连选连任。1958年制定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的职权主要有:任免总理、政府成员和其他重要官员;主持内阁会议,签署会议的决定和法令;签署和颁布法律;担任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主持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决定动用法国的战略核力量;担任最高司法委员会主席;决定外交政策;委派驻外使节并接受外国使节;批准国际条约 ;行使赦免权;在同总理和两院议长磋商后,有权解散国民议会,重新选举;根据政府或议会两院的建议,将某些重要法律草案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在形势需要时,与总理、两院议长和宪法委员会磋商后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总统出缺时 ,由参议院议长代理。新总统的选举应在50天内举行。

法国议会
France,Parliament of
法国最高立法机关。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国民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 5 年;参议院议员由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9年,每3年改选1/3。议会两院拥有立法、监督政府、审批国家预算等项权力,但其权力受到总统和政府的制约。两院以公开投票方式并由议会组成人员的绝对多数作出相同表决时,可以对总统的叛国罪提出控告。国民议会的权力大于参议院。财政法案只能由国民议会提出。在两院对法案的审议发生意见分歧时,国民议会有权最后裁决 。国民议会还拥有对政府的弹劾权。但弹劾案至少须有 1/1的议员署名,提出48小时后方能表决,并且必须得到国民议会的绝对多数才能通过。

法国政府
France,Government of
法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国务部长、部长、国务秘书等成员组成。总理由总统任免,政府其他成员由总统根据总理建议任免。政府成员不得兼任议会议员。政府对议会负责,除拥有决定和指导国家政策、掌管行政机构和武装力量、推行内外政策等权力外,还拥有警察权和行政处置权条例制定权和命令发布权。总理是政府首脑,领导政府的活动,负责国防,以政府的名义宣布戒严令,行使制定条例权,任命文武官员,并代表政府享有立法创议权和修改宪法的建议权。总统在宣布解散国民议会或决定行使非常权力前,必须与总理磋商。当国民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或不同意政府的施政纲领或总政策说明时,必须由总理向总统提出政府辞职。由于总理由总统任免,所以事实上总理的职责名不副实,须听命于总统,只能起辅佐总统的作用。

法国保卫共和联盟
Rassemblement pour la République, Francais
法国政党。又称戴高乐党。前身是1947年戴高乐创立的法兰西人民联盟,1953年解散,其成员分为 3 个组织。1958年戴高乐重返政坛后,这三派于10月合并为保卫新共和联盟,尔后长期执政。1974年和1976年先后失去总统和总理职位 。其组织几经分合,党名几经改易 ,1976 年 12 月起称现名 。1981年6月立法选举后成为在野党 。1986 年3月 ,与法国民主联盟再度构成议会多数派,其主席J.希拉克再度出任政府总理至1988年6 月。1995 年5月 ,希拉克在大选中获胜,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五任总统,该党代理主席阿兰 ?朱佩出任总理。以保卫共和联盟为首的右翼政党在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中占绝大多数。该党奉行戴高乐主义,主张维护第五共和国的制度 ,捍卫法国的民族独立 。80 年 代后努力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1988 年有党员约35万人 。1976 年起希拉克任主席。1995年10月朱佩当选主席。


法国工人党
法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有J.盖德、P.拉法格、G.德维尔等,又称盖德派。1879年 10月成立 ,1880 年盖德、拉法格共同制订并在勒阿弗尔党代表大会上通过党的纲领,纲领的理论部分由K.马克思口授。1882年 9 月,以盖德为首的盖德派与以P.布鲁斯为首的可能派公开分裂,可能派改名为法国社会主义工人联合会。盖德派保留工人党的名称。1901年,工人党与布朗基派等组成法兰西社会党。1905年又与法国社会党合并为统一社会党,即工人国际法国支部。

法国共产党
Parti Communiste Francais
法国政党。1920年12月29日成立,由社会党(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分裂而来。1935年 7月,参与创建反法西斯人民阵线,1939年 9月被宣布为非法。1941年起进行反法西斯武装斗争。法共领导人进行英勇的抵抗运动,组织二三十万人的游击队在敌占区开展地下斗争,有 7.5 万党员在斗争中牺牲。1944年 9月起连续参加五届联合政府。1946年大选后成为法国第一大党。1947年 5月被排除出政府。60~70年代逐步放弃无产阶级专政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个提法,提出建设法 国色 彩的 社会主义的 思想,属 欧洲共 产主义 范畴 。1981 ~ 1984 年参加左翼联合政府。1984 年7月退出政府 。1985年二十五大赞扬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重申在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没有模式 、中心和向导党 。1987 年党员约33万人,工人居多 。1972年起 G.马歇任总书记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高 ,1990 年 12 月召开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认为资本主义正在东欧复辟,强调法共不会变成社会民主党,坚持共产党名称和社会主义目标不变。批评欧洲防务建设会使法国失去进行防御的手段。

法国人民阵线
Front Populaire,France
1935~1938年法国左翼各党派和群众团体为反击法西斯势力 、实行社会经济改革而组成的统 一 战线 。20 世纪30年代上半期 ,法国内受经济危机困扰 ,外 受法西 斯 战 争威胁,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向两极分化。1934年 2 月,法兰西行动党、火十字团等法西斯组织挑起反政府暴动,企图夺取政权。左翼党派和团体联合起来反击右派势力的进攻,逐步增强团结。1935年 7 月14日,法国社会党、法国激进社会党、法国共产党和各大工会组织全国规模的反法西斯示威,并决定起草统一左翼各党派行动的共同纲领,人民阵线遂宣告诞生。
1936年 1 月,公布人民阵线纲领,主要内容为:取缔法西斯组织,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将法兰西银行和军事工业收归国有,提高工人工资,设立国家失业基金,对富人增税 ,
在国际上建立集体安全制度。5 月,人民阵线在众议院选举中获胜,社会党人L.布鲁姆组织首届人民阵线政府,共产党表示支持,但未入阁。1937年 2 月政府迫于大资产阶级的抵制和反抗,宣布暂停实施人民阵线纲领,布鲁姆于 6 月辞职,激进党人C.肖当 、 达拉第先后组阁 。1938 年10 月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人民阵线公开分裂,此后名存实亡。

法国社会党
Parti Socialiste,France法国政党。1905年由J.盖德领导的法国社会党和J.饶勒斯领导的法兰西社会党合并而成,当时名为工人国际法国支部 。1920 年12月在图尔代表大会上发生分裂 ,多数派另组法国共产党。1936年社会党参与创建的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社会党领袖L.布鲁姆出任政府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党 一 度瓦解 。1943 年重建 ,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第四共和国时期始终参加联合政府,对法国的国有化和欧洲共同体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1959年起在野,组织日趋分裂,党员减少。1965年与激进社会党等几个党派合组为民主和社会主义左翼联盟。1968年联盟破裂。1969年组成新社会党。1971年 6 月与F.M.M.密特朗参与创建的共和体制协议会合并,称现名,密特朗任第一书记。1972年与共产党结为左翼联盟 。70 年代后期 ,共产党退出左翼联盟 。1981年 5月,密特朗当选总统; 6 月成为议会多数派,获得总理职位。1986年 3月立法选举后仍为议会第一大党,但失去议会多数派地位和总理职位。1988年 6月议会改选后,再次组阁执政 。1993 年在议会大选中失去多数派地位 。1995年 5 月,法国保卫共和联盟等右翼政党推举的候选人J.希拉克击败社会党候选人,当选法国总统。该党对内强调团结 ,执行温和、求实政策。对外反对种族主义,主张建设强大的欧洲,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在1991年全国代表大会上公开提出干涉他国内政的所谓“ 人道主义干涉义务 ”和以是否“民主化 ”作为发展国际关系的主张 。1987 年有党员约21万 。历任总书记为 P.莫鲁瓦、L.法比尤斯。
参考资料:http://www.sinofrance.org/site/politique/


上一篇:n89

下一篇:切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