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女教授

时间:2024-03-24 07:22:25编辑:奇闻君

厦门有几个区?分别叫什么名字?

截至2016年底,厦门市有6个市辖区。6个市辖区分别是: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除正式行政区划外,厦门市还设立有非正式区划的经济管理区。包括: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厦门出口加工区、厦门象屿保税区、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厦门集美台商投资区、厦门杏林台商投资区。扩展资料:厦门,隶属于福建省,别称鹭岛, 简称鹭, 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端, 西界漳州, 北邻南安和晋江,东南与大小金门和大担岛隔海相望,通行闽南方言,是闽南地区的主要城市,与漳州、泉州并称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2017年,厦门市常住人口401万人,全市户籍人口231.03万人。2018年01月,厦门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17年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名第15。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厦门


傅瑾:“戏曲”一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全文如下: “戏曲”考
作者:傅谨(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负笈东瀛,带着一个疑问,就是“戏曲”一词的来源。
我不是要做这个词的训诂考证,只是想知道,这个被人们用来称呼中国特有的戏剧的术语,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又是哪些人先开始用,究竟从什么时候起,有了今天我们所知的意义?
提出这样的疑问,是因为今天我们习称的“戏曲”,并不见于古籍——当然我这话有个语病,20多年前,江苏省昆剧团的胡忌老先生在《四库全书》所收宋末南丰人刘埙的《水云村诗稿》里,意外地发现有“永嘉戏曲出,南丰泼少年化之”一段文字,高兴地给浙江艺术研究所的知交洛地先生写信,洛先生随即将原信在他主编的内刊《艺术研究》上公开发表,并且在他的著述里,不止一次地重复说明这是胡忌先生的重大发现——在这之前,还没有戏曲研究专家有这样的发现。既然宋人的《水云村诗稿》里有“戏曲”一词,算是找到了这个术语最早的出处,但是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因为刘埙在这里虽然用了“戏曲”这个词,但是当时的其他文献看不到类似的称呼,而且也没有找到他多次用这词的记录。既然如此,要把这看成“戏曲”作为通用术语的起源,仍嫌不足,更何况后来称“戏曲”者,从未有人提到过个源头。从学术的角度看,所谓“源”,要有“流”为依据,没有流或看不到流,“源”的确认,就无从谈起。
以“戏”和“曲”连称,用之以命名中国特有的戏剧,一般认为始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以前的中国学者把戏剧看成是“小道”,偶有研究,也多从音律和文章入手,“戏”虽然是小道,“乐”和“文”却从来都是大事;“戏”中既有“乐”又有“文”,就可以当成“乐”和“文”研究。因此明以来,各种《曲律》繁多,成为戏剧研究著作的主体;文章之学,声韵和用语得失优劣,同样可以成为文人关注的对象。而戏剧被当成“戏”,重视其中表演的和戏剧性的因素,要迟至清代,李渔《闲情偶记》讨论表演以及演员的养成,李调元《剧话》和焦循《剧说》从戏剧方面评价历代名作,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至于王国维,他是从事近代形态的戏剧研究的第一人。中国传统戏剧得以成功地进入现代学科体系,是由于他对戏曲的规范与系统的学术研究,因此在学术史上,他的功绩自是无可比拟。
《宋元戏曲考》于1913年成书,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时更名为《宋元戏曲史》。王国维研究中国戏剧并以“戏曲”命名,大抵是受日本学界的影响。日本早期出版过不少以“戏曲”为内容的集子,直到现在仍有新出。但不能想当然地以为这些日本书籍所用的“戏曲”这一名称同于我们今天普通使用的“戏曲”,因为在日本的书籍里,不仅有《明治时代戏曲集》之类完全是日本戏剧的集子,还有《意独戏曲集》和《莎士比亚戏曲集》、《易卜生戏曲集》等等,细细分辨,100多年来,从日本大量出版的书名含“戏曲”二字的书籍内容看,假如我们把这“戏曲”二字换成“剧本”,基本上不会有问题。我看到的最早在书名上标出“戏曲”的是1890年出版的《戏曲丛书》,收有近松门左卫门等名家的剧本,应该还有更早的;1988年日本的调布市举办了武者实笃小路的戏剧活动的展览,名称就叫“戏曲与演剧”,更可佐证他们常用的“戏曲”一词与中文“剧本”一词的对应关系。
那么,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可不可以直接看成是“宋元剧本考”?王国维既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他当然不仅仅是在讲剧本。但如果看书里的内容,他开宗明义就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如此看来,他把他所写的“戏曲”当成“文学”看,并不奇怪;而且他的兴趣也基本在于文学,在这一点上,他和他那些只以文学为重而轻视演出的前辈,并没有根本差异。王国维是把“戏曲”读成“剧本”的,是从文学的角度看中国戏剧的。好友黄仕忠先生在文章里曾经提及,1920年代,日本青年青木正儿想研究中国的明清戏剧,专程来中国,在北平拜访王国维,王国维听说他要研究的是明清戏剧,不以为然地说,“元曲是活文学,明清戏曲是死文学”,这是他使用“戏曲”一词的立场的另一佐证。这样的用法,与日本学者用“戏曲”一词的内涵,基本一致。及至《剧学月刊》发表署名书评,批评青木正儿新著的郑震编译本《中国近代戏曲史》,指其混淆了“戏曲”与“戏剧”的概念,认为“戏曲史并不是戏剧史,戏曲史是以剧本为中心的,戏剧史却是以舞台为中心的”,也可说明当时学者们在“戏曲”一词的用法上,实承袭自日本。
王国维是因受日本学者影响而使用“戏曲”以称中国特有之戏剧的,但是这并不能证明今人常用的“戏曲”一词,就源于日本。王氏著书已经是民国,但早在清末,就有“戏曲改良”之呼吁,改良论者们用“戏曲”的称谓并不见有任何特殊的用意,只不过与日本人的用法,显然有异。
陈独秀以“戏曲之有益”反驳“迂腐之儒士”关于“世界上有用之学多矣,何必独取俚俗淫靡游荡无益之戏曲”之说,他的《论戏曲》,最早发表于《俗话报》1904年第11期,署名三爱,次年以文言在1905年《新小说》第2卷第2期重新发表,并被收入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他所用的“戏曲”一词与今人所用几乎完全一致,因而比起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更适宜于看成这个术语的成立。如果想到两年前梁启超写《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时,还只把“戏曲”看成是“小说”,至少看成同类,足可知陈独秀文中“戏曲”一词的使用,实有开创之功,既有异于梁启超,将“戏曲”和小说明显区分开来,又与其后的王国维大相径庭。
在陈独秀一代,“戏曲”一词渐成报刊中的常见词汇,当然,主要还是见于“改良戏曲”或“戏曲改进”的场合。1905年周孝怀在四川组织“戏曲改良公会”,就是一个旁证。但“戏曲”在普通文人笔下,其用并不普及,即使是为改良公会写了第一个剧本的赵熙,他说的也只是“改良川戏”。进入民国,“戏曲”一词愈来愈多见,民国元年(1912年)北京市内外城巡警总厅专门制定有关招收女性学生教授戏剧的特别法规,名为《管理排演女戏规则》,规定“所授戏曲,均以有益无伤风化为宗旨”。1915年民国政府大总统下令在教育部成立通俗教育研究会,其中就分为小说、戏曲、讲演三股。各地的教育和民政部门,在机构设置和公文撰写时,“戏曲”一词,已然不复鲜见,只是它的来源,仍然是一个谜团。
进一步看,清代宫廷早就在用“戏曲”这个词。据《清会典》,嘉庆二十年上谕称,“近年蒙古渐染汉民恶习,竟有建造房屋演听戏曲等事”;《清高宗实录》称“和声署乐章,沿袭明制,仍用戏曲,殊属非体”。在清宫档案里,更有多份乾隆四十五六年各地官员的密报,称接奉上谕,“奴才遵旨查办违碍戏曲,所有陆续收买曲本三百九十七种,及勘出八十四种,节经具奏,并将所勘各种交图明阿复核缘由,于前折陈明在案。”“窃照查办戏曲,昨奴才拟请凡有关涉本朝字句及宋金剧本扮演失实者,皆应删改抽掣,另缮清单同原本粘签进呈,其余曲本有情节乖谬,恐其诳惑愚民者,亦照此办理”云云。这些奏章里,分别出现了昆腔、梆子、乱弹以及剧本等字样,但“戏曲”已经成为各剧种的通称,且并不像是在指称剧本。通过各地查办“违碍戏曲”的过程可见,至迟到清乾隆年间,“戏曲”就已经是中国传统演剧的通用称呼。
考虑到皇帝的口谕比起文人的诗文更近于口语,很可能清代的日常用语中,“戏曲”这一称呼已经成为习惯。文人如王国维者,嫌这样的称呼太口语化,所以在词文辞章里,不愿意使用;而从清末陈独秀、周孝怀到民国初年的法规法令和政府机构设置,既有白话文运动的背景,就没有理由避讳。尽管又有齐如山等想采用“国剧”之类称谓,终未能普及。经过这样的曲折历程,“戏曲”才成为人们普遍用来指称中国特有的那种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舞台手段的戏剧的词汇,直到今天。


厦门有哪些区

厦门市辖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6个市辖区。知识延展思明区:位于厦门市南部,境域北纬24°26′~24°28′,东经118°03′~118 °13′,由厦门本岛南部和鼓浪屿全岛组成,北面与湖里区毗邻,东、西、南面与小金门诸岛及漳州市隔海相望,总面积75.31平方公里。湖里区:成立于1987年11月,位于厦门岛北部,辖5个街道、45个社区居委会,面积65.78平方公里,占厦门岛面积的47%,海岸线长达24公里。集美区:位于西北与漳州长泰交界,东北与同安区接壤,西南与海沧区毗邻,东南连接厦门岛,位居厦门市的几何中心,区位优势独特。全区总面积276平方公里,设立有杏林、集美两个台商投资区,是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海沧区: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地貌主要由丘陵、台地、平原组成,地势平坦,地质结构稳定。优越的港口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早在三百多年前就使其成为福建南部拓海贸易的重要港口。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提出了把海沧建成“东方大港”的宏伟构想。20世纪初期,英国“亚细亚”和“美国美孚”两大国际财团也将海沧作为输送石油的中转站和船舶的加油基地。同安区:别称“银城”,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县, 1997年05月01日撤县设区,2003年9月,厦门市区划调整,原同安区一分为二,拆为同安区和翔安区。调整后,仍为厦门市最大行政区。翔安区:2003年10月19日正式挂牌,是厦门市最年轻的行政区。翔安,寓意于翱翔安康。翔安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前沿,位于厦门市东部,东北与泉州市交界,西面与同安区接壤,南部隔海与金门岛相望,居厦、漳、泉“金三角”核心地带,是重要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陈慧瑛的简介

陈慧瑛 女,1934年6月15日生于新加坡,原籍江苏吴县,厦门市人大华侨外事委员会主任,主任编辑,厦门市人大常委。多次应邀赴欧美加、澳洲、新西兰、东南亚新马泰菲、巴基斯坦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会。传略被列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文艺家》等58部中外名人辞典。重要作品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终极三国》、《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春水伊人寄相思》、《此情此心》、《竹叶三君》、《随缘》、《归来的啼鹃》、《陈慧瑛散文选》等17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600余万字。获奖情况《旧邻》、《良宵》等300余篇作品选入大、中学教材和150余种文集。《无名的星》获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梅花魂》、《竹叶三君》、《寄远》等98篇作品获国内外文学奖查看全部16个回答月经量少该怎么调理,月经不调的多种原因月经量大提前是"气虚",量小延后是"血虚"月经量少该怎么调理,一个办法解决"气虚","血虚"健信网络科技(江门)..广告 调理月经不调方法,月经不调的多种原因月经量大提前是"气虚",量小延后是"血虚"调理月经不调方法,一个办法解决"气虚","血虚"健信网络科技(江门)..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陈慧瑛简介1、归侨女作家 2、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 陈慧瑛,女,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博士生导师。 3.个人简介 陈慧瑛 女,1934年6月15日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苏吴县,厦门市人大华侨外事委员会主任,主任编辑,厦门市人大常委,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第四届全国侨联委员,省人大代表,中华诗词学会福建理事,福建省文联委员,省作协主席团成员,厦门市美学会副会长,厦门市专家协会理事,厦门市宝石协会会长,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美国国际名人协会会员暨咨询委员会委员。已出版《无名的星》、《芳草天涯》、《陈慧瑛散文选》等16部著作。《无名的星》获中国作协主办的1969~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并有《梅魂》、《寄》等98篇作品和两部著作在国内外获奖,有《旧邻》、《竹叶三君》等300余篇作品入选中外150多种文集和大中学教材。连任三届市人大常委、侨委主任以来,在落实党的华侨政策保护侨益、侨台立法、引进捐赠、落实宗教政策、保护历史文化古迹、促进特区繁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被评为市、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全国"侨界十佳"、"市劳动模范",市、省优秀专家。近12年来,一直从事侨务工作。几年来,带领本委与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成功地制订了《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厦门市归侨侨眷权益保障条例》等,并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本地文化建设,写出大量反映侨台特区生活的文艺作品,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多次荣获市、省、全国华侨界、文艺界的重大奖励。993年被国务院授予"为文学艺术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称号,1995年光荣地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并被大会授予"成绩显著"特别嘉奖令。多次应邀赴欧美加、澳洲、新西兰、东南亚新马泰菲、巴基斯坦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会。传略被列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文艺家》等58部中外名人辞典。 4、生平经历 新加坡(俗称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196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日报社文艺编辑、主任编辑、全国侨联委员等。现任厦门市人大常委、华侨外事委员会主任;福建省人大代表、省文联委员、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市文联副主席、厦门宝玉石学会会长、市美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等。大学毕业至今,在教育界10年,兢兢业业工作,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在新闻界10年,勇于开拓创新,职业道德好,对业务精益求精,除做好编辑、记者工作外,还写出大量新闻、文学作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市、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评上高级职称,并于1985年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近12年来,一直从事侨务工作。连续三届担任市人大侨台外事委员会主任,分管侨、港、澳、台、外事、宗教、民族、旅游等,并兼任市作家协会主席、文联副主席。在依法保护、立法监督、引进捐赠等方面真心诚意、身体力行地做了大量实事、好事,引进、协助引进大量侨台捐赠,共约人民币8000万元左右。用于教育、医卫、文艺等公益事业,获得社会各界好评。重视法制建设,积极做好立法工作。几年来,带领本委与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成功地制订了《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厦门市归侨侨眷权益保障条例》,并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本地文化建设,写出大量反映侨台特区生活的文艺作品,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多次荣获市、省、全国华侨界、文艺界的重大奖励。1983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其“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1989年散文集《无名的星》荣获中国作协“全国(七十年)优秀散文集”大奖;1989年荣获国务院侨办及中国侨联等授予“全国侨界十佳”及“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称号。1993年国务院授予其“为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优秀专家称号。1995年荣获联合国“世妇会”中国组委会颁发的“为世界第四届妇女大会作出特殊贡献”的特别嘉奖证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业绩载入《世界名人录》(美)、《世界妇女名人录》、〈〈世界优秀知识分子名人录》(英)等辞书。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多次出访东南亚及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港、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是美国ABI、英国BIC两个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美国东洛杉矶学院名誉教授、美国蒙特利尔市荣誉市民、美国《中华时报》中国代表、香港《文学报》驻厦记者、香港《中国企业导报》副主编、《世界日报》驻中国记者等。先后被评为全国“侨界十佳”、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厦门市劳动模范、厦门市专业技术拨尖人才、福建省优秀作家、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并获世妇会组委会“特别嘉奖令”。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77 浏览23762017-11-22关于陈慧瑛的资料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 著作有《无名的星》《展翅的白鹭》《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一花一世界》等18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共600余万字,获国际、国家部级以上文学奖项3项。其中《梅花魂》入选2003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彩色的翅膀》入选2004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67 浏览91412020-02-24陈慧瑛50字左右的简介陈慧瑛,女作家。祖籍福建省,1946年生于新加坡。196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无名的星》、《月是故乡明》、《芳草天涯》、《竹叶三君》等。 陈慧瑛,著名女作家、女诗人。现任厦门市人大侨务外事委员会主任、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出生于新加坡一个华侨书香世家,后回祖国求学,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6岁起在正式报刊发表文学作品。 十几年来,在中国内地及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地200多家报刊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小说等作品共500多万字,有各种作品在国内外文学评奖活动中获奖。已出版《归来的啼鹃》、《月是故乡明》等16部著作,其中《无名的星》荣获中国作协1989年举办的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307 浏览27442017-11-28陈慧瑛简介20字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著作有《无名的星》《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一花一世界》等18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共600余万字,获国际、国家部级以上文学奖项3项。其中《梅花魂》入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中文名:陈慧瑛 外文名:Chen hui ying 别名:莺儿 国籍:中国福建厦门 民族:汉族 出生地:新加坡 出生日期:1946年 职业:作家、诗人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中文系 主要成就:文化传播、侨台立法、引进捐赠等 代表作品:《无名的星》、《芳草天涯》、《陈慧瑛散文选》 分享 人物所获荣誉与职位 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第四届全国侨联委员,省人大代表,中华诗词学会福建理事,福建省文联委员,省作协主席团成员,厦门市美学会副会长,厦门市专家协会理事,厦门市宝石协会会长,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美国国际名人协会会员暨咨询委员会委员。已出版《无名的星》、《芳草天涯》、《陈慧瑛散文选》等16部著作。《无名的星》获中国作协主办的1969~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并有《梅花魂》、《寄》等98篇作品和两部著作在国内外获奖,有《旧邻》、《竹叶三君》等300余篇作品入选中外150多种文集和大中学教材。连任三届市人大常委、侨委主任以来,在落实党的华侨政策保护侨益、侨台立法、引进捐赠、落实宗教政策、保护历史文化古迹、促进特区繁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被评为市、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全国"侨界十佳"、"市劳动模范",市、省优秀专家。近12年来,一直从事侨务工作。几年来,带领本委与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成功地制订了《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厦门市归侨侨眷权益保障条例》等。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为文学艺术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称号,1995年光荣地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并被大会授予"成绩显著"特别嘉奖令。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终极三国》、《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春水伊人寄相思》、《此情此心》、《竹叶三君》、《随缘》、《归来的啼鹃》、《陈慧瑛散文选》等17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600余万字。 生平经历 新加坡(俗称星岛,也称狮城、星洲)归侨、祖籍福建厦门。196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日报社文艺编辑、主任编辑、全国侨联委员等。现任厦门市人大常委、华侨外事委员会主任;福建省人大代表、省文联委员、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市文联副主席、厦门宝玉石学会会长、市美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等。大学毕业至今,在教育界10年,兢兢业业工作,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在新闻界10年,勇于开拓创新,职业道德好,对业务精益求精,除做好编辑、记者工作外,还写出大量新闻、文学作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市、省、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评上高级职称,并于1985年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近12年来,一直从事侨务工作。连续三届担任市人大侨台外事委员会主任,分管侨、港、澳、台、外事、宗教、民族、旅游等,并兼任市作家协会主席、文联副主席。在依法保护、立法监督、引进捐赠等方面真心诚意、身体力行地做了大量实事、好事,引进、协助引进大量侨台捐赠,共约人民币8000万元左右。用于教育、医卫、文艺等公益事业,获得社会各界好评。重视法制建设,积极做好立法工作。几年来,带领本委与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成功地制订了《厦门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厦门市归侨侨眷权益保障条例》,并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本地文化建设,写出大量反映侨台特区生活的文艺作品,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多次荣获市、省、全国华侨界、文艺界的重大奖励。 所获荣誉 1983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其“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1989年散文集《无名的星》荣获中国作协“全国(七十年)优秀散文集”大奖;1989年荣获国务院侨办及中国侨联等授予“全国侨界十佳”及“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称号。1993年国务院授予其“为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优秀专家称号。1995年荣获联合国“世妇会”中国组委会颁发的“为世界第四届妇女大会作出特殊贡献”的特别嘉奖证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业绩载入《世界名人录》(美)、《世界妇女名人录》、《世界优秀知识分子名人录》(英)等辞书。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头衔 陈慧瑛多次出访东南亚及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港、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是美国ABI、英国BIC两个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美国东洛杉矶学院名誉教授、美国蒙特利尔市荣誉市民、美国《中华时报》中国代表、香港《文学报》驻厦记者、香港《中国企业导报》副主编、《世界日报》驻中国记者等。先后被评为全国“侨界十佳”、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厦门市劳动模范、厦门市专业技术拨尖人才、福建省优秀作家、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并获世妇会组委会“特别嘉奖令”。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重要作品 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春水伊人寄相思》、《此情此心》、《竹叶三君》、《随缘》、《归来的啼鹃》、《陈慧瑛散文选》等17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600余万字。 获奖情况 《旧邻》、《良宵》等300余篇作品选入大、中学教材和150余种文集。《无名的星》获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集大奖,《梅花魂》、《竹叶三君》、《寄远》等98篇作品获国内外文学奖。 佳篇赏析 《梅花魂》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便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注:此文已选入: 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下册第19课。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6课。 康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17课。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4课。 《彩色的翅膀》 一场暴雨刚刚过去,碧空如洗,海面上波涛起伏。船有节奏地前后晃荡着。陪我同船前往宝石岛的,是个矮墩墩的战士,宝石岛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姓高,刚从黑龙江回来。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为了调节一下沉闷的气氛,我有意地同他开玩笑:“我猜这只纸箱里,一定装着好吃的东西。从家乡带来的吧?” 小高淡淡地一笑:“不,不能吃。” “我才不信呢!”我一副认真的样子,“快公开吧,让我也尝尝。” 小高有点急了:“真不能吃。里面装的是一些小昆虫,蝴蝶呀什么的,一打开就飞跑了。” 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我正想问个水落石出,可是小高的嘴唇又闭紧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我知道晕船是什么滋味,便打住了。 傍晚,船把我们送到宝石岛。当岛顶的灯塔放射出雪亮的光芒的时候,观察通讯站站长拉着我,说:“走,参加我们的晚会去。” 这真是个特别的晚会。黑板上用仿宋体写着“尝瓜会”三个大字,小讲台的白瓷盘里放着一个大西瓜。站长右手托起那个大西瓜,笑呵呵地说:“同志们,这是我们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今晚,我们开个尝瓜会表示庆祝,大家来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 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了解到这个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帝,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春天,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子。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经他一说,大家才明白了。瓜秧开了花,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花都进行了人工授粉。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 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送到每一个战士眼前。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我推推坐在身旁的小高,笑着说:“你那个纸箱的秘密,现在该公开了。” 小高说:“你早就明白了嘛。” “这么说,你真想让那些蝴蝶呀什么的在这里安家?”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第二天我醒来时,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注:此文已选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课。 其外祖父 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 光明教育基金会(Yayasan Cahaya)属下的光明小学是间公立国民小学和幼稚园。前身是培本小学。培本公立小学始建1920年,由甘光区大众出钱出力,校舍是板屋亚答顶,校址是在下甘光区(现为海关税务局总部),当时以华语和福建方言授课。听老一辈说日本军阀南侵时,新加坡的黄庆昌老先生携带黄祖耀先生(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主席)到印尼避难,黄祖耀先生曾在培本小学念过书。 1946年下甘光遭祝融光顾,一场大火,烧毁全部住宅,培本小学也不能幸免。此后,在洪镜湖(已故)、洪景山和林友赞(已故)等先贤登高一呼下,新校舍于1946年落成,于今旧校舍和宿舍还保留着。早期的校长有郑金殿、连啸鸥、蔡益生和黄小峰等教育界前辈。 1957年华文教育被封闭,改名为光明小学,由纪经有先生任校长,除了教国语(印尼文),兼教英文课。1959年另名光明公立国民小学,第一任校长由艾莎女士担任,至1999年退休。现今的小学校长为巴克里和幼稚园校长达米尼娃蒂任职。 1959年,陈慧瑛的外祖父——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把最疼爱的外孙女送回了祖国。这一送,有两个目的——一是让陈慧瑛回来探望居住在厦门鼓浪屿的祖母;二是希望陈慧瑛能回来传承中华文明,他不希望陈慧瑛变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江东镇人民政府公众网还有旅居新加坡的乡亲洪镜湖于1998年与旅居印尼乡亲洪耀裕联合捐资30万元,建设1.05公里长的村道——“仙侨路”及村口的碑亭。2002年洪镜湖又串联旅印乡亲洪嘉华联合出资15万元协助村里建设改水工程。海外乡亲造福桑梓的义举,为全村村民所传颂。80 浏览26112017-12-15陈慧瑛的外祖父简介陈慧瑛的外祖父是洪镜湖。   洪镜湖基本简介:   洪镜湖先生,是晚清时候的一个举人,后来下南洋做生意,之后定居新加坡。但他一直保留着一些中国文人的许多气质,自幼饱读诗书,能书善画,喜欢古玩等。   陈慧瑛基本简介:   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著作有《无名的星》《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一花一世界》等18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共600余万字,获国际、国家部级以上文学奖项3项。


关于厦门大学本部与厦门大学漳州校区

以前是不分专业~~厦门大学大一大二都在漳州校区~~
今年翔安校区建设~~如楼上~~2011年部分专业搬去翔安~~
以后陆陆续续 本科生都会搬过去的啦~~
本部主要留给研究生和博士生~~
漳州校区留给嘉庚学院~~

不过说真的~~新建校区一定没有老校区舒服~~虽然新~~但是太新了~~各种设施不完善啊~~树还没涨起来啊~~学校外面的经济区啊~~商店什么的 都肯定是很匮乏的~~
就像当年漳州校区~~第一届来的时候听说很荒凉~~现在经过8年时间~~漳州校区已经非常漂亮了~~希望能给楼主带来帮助


2012年厦大博士招生的问题

这很简单,博士招生和硕士招生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有的博导(特别是名校的博导)招博士是很慎重的,报考博导之前一般会先跟你见个面,简单了解一下你的情况,如果他觉得你各方面还不错,同意你报考,那你就按照程序来报考就可以了,之后只要初试过了,复试就不成问题。但如果初次见面发现不合适,他会婉拒你,这样你也没必要报考,浪费时间和经历了


上一篇:三石投资

下一篇:姜昕言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