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的介绍
鹦鹉的嘴给人的印象深刻。
乍看之下很象老鹰的钩喙,但从图中的对比可以看出,鹰嘴的上喙强有力而下喙很弱,主要用于象挠钩那样撕裂猎物而不具备强大的咬合力;鹦鹉的嘴则上下喙均十分有力,脸颊的咬肌也很发达,啃咬的力量较大,结构上如同钳子。除了啄羊鹦鹉等极少数种类外,鹦鹉几乎都是素食者,象钳子一样的大嘴是对付坚硬果壳的利器,虽然其咬合力和实际破坏力都远胜猛禽类,然而鹦鹉在自然界属于被捕食者,习性上不会主动攻击,所以它们是“具有狮牙的绵羊”。当然,在形势窘迫时,它们也会出于自卫的目的而咬人,大型种类甚至可能使人受伤。在家中饲养大、中型鹦鹉时,要记住不要任意挑逗起它们的进攻性。
鹦鹉的舌多肉而具圆端,有着“橡皮擦”般的质地,与其它鸟类有显著的不同。
很多人以为这样结构的舌头是鹦鹉学说话的优势条件,其实不然,科学已经证明舌头不是发音器官,只是合成某些音节的辅助器官,而鹦鹉的舌头甚至连辅助发音的功能都不具备,它们可以叼着满嘴的东西,不张嘴就能“说话”。鹦鹉舌头的主要功能有两个:碾碎食物的时候当作“杵”来使用(下喙作为盛食的容器)以及探索物体时作为探测工具,相当于人类的食指。
它们的舌有坚韧的结缔组织和丰富的神经末梢,能灵敏地感知物体的软硬质地和温度,好奇的鹦鹉,特别是幼龄鸟常有舔人手指的动作,那样的举动相当于小狗在嗅闻你的脚背,并不意味着它要咬你。据说鹦鹉的味觉不发达(鸟类通常均如此),难辩食物的酸甜苦辣。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鹦鹉偏爱甜食(那是因为人类总是选择香甜的东西作食物)而在野外生活的很多鹦鹉常以苦涩的树果为食。纯人工繁育的有些鹦鹉可能不会分辨食物,它们可能会试食软塑料和别的质地类似食物的东西,甚至是手指和皮肤上的痣!(图片:鹦鹉在舔主人的手指)
鹦鹉也是羽色最丰富多彩的鸟类族群。
自然界的色彩在它们身上几乎均有所体现:既有鲜艳的大红、金黄、翠绿和天蓝色,也有朴素的纯白、暗灰和黝黑,就连鸟类中罕有的肉桂、蓝紫和绯红也并不罕见。这归因于鹦鹉分布广泛,生活环境的多样化和它们特殊的羽毛构造。国内的几种常见的鹦鹉羽毛大致都以绿色为主,所以我们称它们为“红嘴绿鹦哥(鹦鹉的俗称)”。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我们会接触到更多具有花朵般色彩的异国种类。
鹦鹉之所以被识别和归类,当然还有别的特殊之处,譬如说两前两后相对分布的脚趾,更适于在树上攀爬;食道上发达的嗉囊可以贮存和消化更多的食物;在树洞中栖息营巢和交嘴喂食的繁育习性;用脚握着食物进食的滑稽神态……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它们的聪明才智——善于学舌和模仿。鹦鹉因此也是最早被人类豢养的玩赏动物,在我国,成书于大约两年前的《礼记》中就已经有了“ 鹦鹉能言,不离飞禽”的记述。
鹦鹉的叫声:
http://www.qsng.cn/html/bkjzx/nlnnxsVie/2006062672474.html
鹦鹉介绍 样子
【拉丁名称】Paittacide
【英文名称】Parrots
【科属分类】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鹦形目
鹦形目(Psittaciformes)有鹦鹉科(Psittacidae)与凤头鹦鹉科(Cacatuidae)两科,种类非常繁多,有82属358种,是鸟类最大的科之一。
鸟是人类的朋友,鹦鹉以其美丽无比的羽毛,善学人语技能的特点,更为人们所欣赏和钟爱。这些属于鹦形目、鹦鹉科的飞禽,分布在温、亚热、热带的广大地域。
习性与生存状态
鹦鹉大多色彩绚丽,音域高亢,那独具特色的钩喙使人们很容易识别这些美丽的鸟儿。它们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栖息在林中树枝上,自筑巢或以树洞为巢,食浆果、坚果、种子、花蜜。也有特例:如深山鹦鹉,这种生活在稀木灌丛中的鸟儿体形大,羽毛丰厚,独具一付又长又尖的嘴。除了具有其它鹦鹉的食性外还喜食昆虫、螃蟹、腐肉。甚至跳到绵羊背上用坚硬的长喙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鲜血淋淋,所以当地的新西兰牧民也称其为啄羊鹦鹉。
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鹦鹉的嘴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鹦鹉主要是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羽色鲜艳的食果鸟类,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都有分布。在南半球有些种类扩展到温带地区,也有一些种类分布到遥远的海岛上。鹦鹉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种类最多,在非洲和亚洲种类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却有一些很有名的种类,如情侣鹦鹉。拉丁美洲的鹦鹉中最著名的是各种大型的金刚鹦鹉。大洋洲的鹦鹉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样化,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的、最美丽和最独特的鹦鹉。其中澳洲的虎皮鹦鹉和葵花凤头鹦鹉等是人们最熟悉的鹦鹉。新西兰的鸮鹦鹉是已经失去了飞翔能力大型鹦鹉,而新西兰的啄羊鹦鹉则进化出了一定的肉食倾向,啄羊鹦鹉也是分布最高的鹦鹉之一。大洋洲种类繁多的吸蜜鹦鹉则属于最美丽的鸟类,比如斐济的蓝冠吸蜜鹦鹉。鹦鹉是人们喜欢饲养的宠物,其野生种群也因此而受到威胁,很多种类都成为了濒危物种。鸟类学家已确定我们这个星球上我国原产的鹦鹉只有6种,全部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鹦鹉中体形最大的当属紫蓝金刚鹦鹉,身长可达100cm,分布在南美的玻利维亚和巴西。虽然在某些地区常见,但人们为盈利而大量诱捕,已使它们面临严重威胁。最小的是生活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一带的蓝冠短尾鹦鹉 ,身长仅有12cm,这些小精灵携带巢材的方式很特别,不是用那弯而有力的喙,而是将巢材塞进很短的尾羽中,同类的其他的情侣鹦鹉,也是用这种方式携材筑巢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足迹的延伸,工业化程度的发展,这些美丽的鸟也同样面临生存环境的恶化,种群锐减,一些种类已经或接近绝灭。新西兰的鸮鹦鹉,是唯一一种夜行性的在地面上爬行的鹦鹉科鸟类。它们原来分布于新西兰南部、司图尔特和其它岛屿,由于栖息地的老鼠和鼬而濒临灭绝。以塔布堤岛命名的塔布吸蜜鹦鹉 ,已在它的祖籍南太平洋的这个小岛上绝迹,人们顾及它的名实相符,只有新从库克群岛引进,但仍岌岌可危。这两种鹦鹉的天敌是鼠和猫,而它们在原籍生活了千百年,世代繁延,少有天敌。是人类活动的踪迹打破了这里的和平与宁静,船把开拓者、旅行者送到这些岛屿上的同时也将鼠和猫送上了岛。这些杀手吞吃鸟蛋和幼雏,让它们陷入灭顶之灾。无奈,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将幸存者迁往没有天敌的岛屿,不再公知于众。我们今后也只能在图片和邮票上看到这些美丽的鹦鹉了。
鹦鹉 可以放在房间里养吗 会不会对人不利
鹦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羽色艳丽。有华贵高雅的紫蓝金刚鹦鹉、全身洁白头戴黄冠的葵花凤头鹦鹉、能言善语的亚马逊鹦鹉、五彩缤纷的彩虹吸蜜鹦鹦鹉、小型葵花似的鸡尾鹦鹉、小巧玲珑的虎皮鹦鹉和牡丹鹦鹉、大红大绿的折衷鹦鹉、形状如鸽的非洲灰鹦鹉等。
这些鹦鹉都有人类在侍养,而且大多数都可以在室内饲养。如果不考虑卫生问题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有可能有寄生虫影响人,特别是过敏人群最好不要在室内养。
在室内可以采用笼养,也可以采用支架养殖,当然如果放心可以采用放养的方法。对于小型鹦鹉一般采用笼养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适应于室内,也可以适应于室外。支架及放养养殖一般来说只能在室内。
在喂食上,雏鸟的喂食应该采取少量多餐的模式,而且喂食之前,应先确定上一次喂食的食物均已消化完毕,避免旧食物的积留、发酵而造成嗉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