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百强县的排名列单
2011全国百强县1,江苏江阴市1,江苏昆山市1,江苏张家港市1,江苏常熟市2,江苏吴江市3,浙江慈溪市4,江苏太仓市5,江苏宜兴市6,浙江绍兴县7,福建晋江市8,浙江义乌市9,广东增城市10,浙江余姚市11,山东龙口市12,内蒙古准格尔旗13,辽宁瓦房店市14,山东文登市15,山东邹平县16,江苏丹阳市17,辽宁海城市18,湖南长沙县19,浙江诸暨市20,四川双流县21,山东荣城市22,山东胶南市22,山东即墨市22,山东胶州市23,山东新泰市24,河北迁安市25,山东邹城市26,浙江乐清市27,浙江温岭市28,浙江富阳市29,内蒙古伊金霍洛旗30,江苏海门市31,浙江瑞安市32,山东滕州市33,山东寿光市34,江苏靖江市35,山东诸城市36,陕西神木县37,福建福清市38,山东章丘市39,山东莱州市39,山东招远市39,山东平度市39,山东莱西市40.江苏溧阳市41,浙江上虞市42,浙江海宁市42,浙江桐乡市42,浙江平湖市42,浙江长兴县42,浙江嘉善县42,浙江德清县43,江苏启东市44,辽宁庄河市45,山东肥城市46,辽宁普兰店市47,福建南安市48,辽宁大石桥市49,福建石狮市50,江苏如皋市51,河北武安市52,山东省充州市53,江苏江都市53,江苏铜山县54,福建惠安县55,新疆库尔勒市56,江苏东台市56,江苏泰兴市56,江苏海安县56,江苏如东县56,江苏兴化市56,江苏大丰市56,江苏姜堰市57,浙江永康市58,浙江玉环县59,山东广饶县60,山东乳山市61,浙江宁海县61,浙江象山县61,浙江奉化市62,江苏金坛市63,河南巩义市63,河南新郑市63,河南禹州市63,河南登封市64,湖南浏阳市65,福建龙海市66,山西孝义市67,江苏邳州市68,湖南宁乡县69,陕西府谷县70,浙江东阳市71,吉林延吉市72,福建长乐市73,山东青州市74,山东高密市75,辽宁东港市76,辽宁开原市77,江苏沛县78,山东蓬莱市79,浙江临海市80,浙江临安市81,河北三河市82,江西南昌县83,山东桓台县84,江苏仪征市85,黑龙江肇东市86,江苏新沂市87,辽宁凤城市88,广东博罗县89,江苏句容市90,安徽肥西县91,山东茌平县92,河南永城市93,辽宁大洼县94,四川郫县95,江苏建湖县96,辽宁调兵山市97,江西丰城市98,湖南醴陵市99,江苏高淳县100,福建闽侯县
第十一届全国百强县的相关数据
●县域经济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前10名是: 江苏昆山市、浙江义乌市、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江苏江阴市、福建石狮市、江苏张家港市、江苏太仓市、内蒙古霍林郭勒市、江苏常熟市、内蒙古准格尔旗。●居民满意度前10位的县(市)是: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山东莱州市、山东茌平县、山东广饶县、河南永城市、山东诸城市、辽宁开原市、山西孝义市、辽宁庄河市、江苏江阴市。●幸福县域建设指数前10位县(市)名单是: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江苏江阴市、山东文登市、山东莱州市、浙江义乌市、江苏昆山市、山东广饶县、山东招远市、山东诸城市、辽宁庄河市。●全国相对富裕绿色幸福百强县(市)是:江苏江阴市、山东文登市、山东诸城市、山东莱州市、山东招远市、山东广饶县。
全国百强县排名2019全国百强县排名
《中国区县专利与创新指数》以我国除直辖市、港澳台外的27个省所辖总共2769个区、县作为创新主体,统计范围为其2009年至2018年近10年的公开专利总量(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首次将视线投至我国广大区域中省市之下更为微观的区县一级。中国创新百强区”榜单以深圳南山区、宝安区以及苏州吴江区为前三甲;前10席中广东独占7席。从总量上看,浙江、江苏、广东三省战果颇丰,分别占据25、22、18席。“中国创新百强县”榜单则以苏州昆山市、宁波慈溪市、无锡江阴市为前三甲;前10名由浙江、江苏两省平分。从总量上看,浙江、江苏、山东三省入榜县市最多,分别占据35、30、11席。宁波、南通、扬州、湖州四个城市下辖所有区县全部进入百强,创新实力不容小觑,青岛、杭州、绍兴、泰州紧随其后,下辖80%以上区县均为百强。网页链接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链接:https://www.maigoo.com/news/517082.html====================================================================================
全国百强县排名是看什么的
全国百强县(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发布时间:2010-5-10 被阅览数:658 次
文字 【 大 中 小 】
自2000年以来,关于县域经济“百强县”的评价,国内有两个最权威的排名。即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评出的中国最发达100名县(市、区)和《经济日报》与中国区域经济学会评出的我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即“经济百强县”,至今已进行到了第四届。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百强县”评价,主要采用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方面的33个指标,分别计算出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活力指数、发展潜力指数和综合发展指数,根据测算和统计结果,每年公布综合发展指数前100位县以及重要单项指标前100位县。该评价指标体系中,发展水平主要反映县(市)的发展程度,它包括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四个方面。发展活力主要反映县(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活跃程度,包括经济发展速度、贸易、外资、投资等。发展潜力主要反映县(市)的发展后劲,它包括资金、生产效率、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文化教育。各方面具体指标:
发展水平
(1)经济规模
地区生产总值
地方财政收入
(2)产业结构
非农产业比重
(3)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密度
人均GDP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4)社会发展水平
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院床位数
每万人中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数
发展活力
(1)发展速度
地区生产总值指数
工业企业增长速度
(2)贸易与外资
实际利用外资额与GDP之比
出口总额与GDP之比
外资企业比重
(3)投资
每百户居民民用汽车拥有量
每百户的电话拥有量
人均各项贷款
人均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
投资变动率
发展潜力
(1)财政
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
(2)生产效率
农业劳动生产率
工业劳动生产率
耕地产出率
(3)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
人均耕地面积
公路密度
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
(4)文化教育
每万人中的中学生人数
每万人中的小学生人数
小学密度
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
指数含义及计算过程为:
1、指数所反映的经济意义
每个指数值的范围是介于0到100之间,在单项指数中,每一个指数值代表一个县在该方面的水平高低,指数为100代表基期年度的最好水平。在综合发展指数值中,每个指数值代表一个县在该年度综合发展的水平和程度,指数的高低反映的是一个县(市)发展的综合水平的高低,在年度和年度之间,该指数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又可以进行纵向比较,既可以反映它的相对变化程度,又可以反映它的绝对变化程度。
2、指数的计算过程
主要根据主成分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一个县(市)的综合发展指数进行测评,主要计算过程如下:
第一步,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原始数据同趋化和无量纲化;
第二步,计算相关系数。对标准化后的每两个指标变量间计算相关系数,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关系数矩阵。
第三步,计算其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第四步,选择综合反映该经济现象的主分量;
第五步,确定该主分量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元素值为各变量的权数;
第六步,计算指数值。以以上确定的权数对经过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加权合成,从而得到反映各因素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
最后,以各因素的指数值进行加权合成,计算出县(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
综合指数 =0.5×发展水平指数 +0.2×根号下(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活力指数)+0.3× 根号下(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活力指数)+
中国百强县中排名第一的是哪个
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
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在18个省(市、区)有分布,具体是:河北省5个,山西省2个,内蒙古自治区2个,辽宁省5个,吉林省1个,黑龙江省1个,上海市1个,江苏省27个,浙江省26个,福建省8个,江西省2个,山东省26个,河南省8个,湖南省4个,广东省2个,四川省1个,陕西省2个,新j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江苏太仓市、浙江绍兴县、江苏宜兴市、福建晋江市、浙江义乌市、广东增城市、浙江余姚市。其中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
广东增城市首次进入前十强。“以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增城模式”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增城市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新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有8个:河南永城市、湖南望城市、吉林延吉市、江苏句容市、江苏邳州市、江西贵溪市、山东博兴县、陕西靖边县。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82.9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67.2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8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90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7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847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75%、16.63%(当年价比,下同)、19.10%、16.52%、13.29%、11.59%。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06 06:21 1.江苏江阴市 R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 江苏昆山市 R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 江苏张家港市 R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 江苏常熟市 R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 福建晋江市 R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 江苏吴江市 R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 浙江慈溪市 R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 浙江绍兴县 R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 江苏宜兴市 R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0山东荣成市 R1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1浙江余姚市 R1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2浙江义乌市 R1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3江苏太仓市 R1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4浙江诸暨市 R1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5浙江温岭市 R1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6山东文登市 R1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7福建福清市 R1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8浙江乐清市 R1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9广东增城市 R1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0浙江瑞安市 R2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1浙江海宁市 R2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2山东邹城市 R2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3山东龙口市 R2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4浙江桐乡市 R2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5山东胶南市 R2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6江苏丹阳市 R2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7山东即墨市 R2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8浙江富阳市 R2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29山东寿光市 R2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0山东胶州市 R3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1山东滕州市 R3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2福建南安市 R3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3山东章丘市 R3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4山东平度市 R3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5福建惠安县 R3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6江苏海门市 R3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7辽宁海城市 R3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8山东莱州市 R3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39江苏通州市 R3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0山东新泰市 R4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1新疆库尔勒市 R4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2浙江上虞市 R4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3河北迁安市 R4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4四川双流县 R4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5河南巩义市 R4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6辽宁瓦房店市 R4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7浙江平湖市 R4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8福建石狮市 R4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49山东兖州市 R4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0山东诸城市 R5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1江苏泰兴市 R5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2江苏启东市 R5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3湖南长沙县 R5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4江苏溧阳市 R5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5河北遵化市 R5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6江苏江都市 R5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7山东招远市 R5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8上海崇明县 R5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59浙江东阳市 R5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0浙江临海市 R6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1福建长乐市 R6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2山东邹平县 R6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3山东肥城市 R6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4浙江嘉善县 R6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5浙江长兴县 R6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6江苏东台市 R6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7浙江海盐县 R6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8福建龙海市 R6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69辽宁普兰店市 R6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0山东乳山市 R7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1辽宁庄河市 R7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2浙江宁海县 R7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3河南偃师市 R7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4浙江永康市 R7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5浙江玉环县 R7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6北京密云县 R7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7江苏金坛市 R7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8山东蓬莱市 R7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79浙江象山县 R7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0浙江临安市 R8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1山西河津市 R8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2河北武安市 R8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3浙江德清县 R8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4山东莱西市 R8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5辽宁大石桥市 R8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6江苏靖江市 R8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7江苏如东县 R8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8广东高要市 R8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89内蒙古准格尔旗 R8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0浙江嵊州市 R9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1浙江奉化市 R91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2广东开平市 R92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3江苏仪征市 R93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4江苏铜山县 R94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5山东桓台县 R95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6江苏海安县 R96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7浙江苍南县 R97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8江苏大丰市 R98T2005 相对稳定 A级
99山东曲阜市 R99T2005 相对稳定 A级
100福建安溪县 R100T2005 相对稳定 A级
全国百强县第十名是哪里?
2013年全国百强县排名名单
1.江苏江阴市 R1T20xx 相对稳定 A级
2 江苏昆山市 R2T20xx 相对稳定 A级
3 江苏张家港市 R3T20xx 相对稳定 A级
4 江苏常熟市 R4T20xx 相对稳定 A级
5 福建晋江市 R5T20xx 相对稳定 A级
6 江苏吴江市 R6T20xx 相对稳定 A级
7 浙江慈溪市 R7T20xx 相对稳定 A级
8 浙江绍兴县 R8T20xx 相对稳定 A级
9 江苏宜兴市 R9T20xx 相对稳定 A级
10山东荣成市 R10T20xx 相对稳定 A级
11浙江余姚市 R11T20xx 相对稳定 A级
12浙江义乌市 R12T20xx 相对稳定 A级
13江苏太仓市 R13T20xx 相对稳定 A级
14浙江诸暨市 R14T20xx 相对稳定 A级
15浙江温岭市 R15T20xx 相对稳定 A级
16山东文登市 R16T20xx 相对稳定 A级
17福建福清市 R17T20xx 相对稳定 A级
18浙江乐清市 R18T20xx 相对稳定 A级
19广东增城市 R19T20xx 相对稳定 A级
20浙江瑞安市 R20T20xx 相对稳定 A级
21浙江海宁市 R21T20xx 相对稳定 A级
22山东邹城市 R22T20xx 相对稳定 A级
23山东龙口市 R23T20xx 相对稳定 A级
24浙江桐乡市 R24T20xx 相对稳定 A级
25山东胶南市 R25T20xx 相对稳定 A级
26江苏丹阳市 R26T20xx 相对稳定 A级
27山东即墨市 R27T20xx 相对稳定 A级
28浙江富阳市 R28T20xx 相对稳定 A级
29山东寿光市 R29T20xx 相对稳定 A级
30山东胶州市 R30T20xx 相对稳定 A级
山东省三座“百强县”,你知道是哪三座吗?
最近山东省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山东作为一个大省,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有不错的建树。今天就带大家看一下山东的三座国家级“百强县”。2019年7月19日,工信部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中国县域经济总量达39.1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的41%。2019年中国百强县名单显示,江苏、浙江、山东三省表现抢眼,分别占26席、19席和19席。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占6席,并包揽前4位:江苏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山东龙口位列第10名,胶州、荣成分列第12、13名。山东龙口龙口市是烟台市代管县级市,东与蓬莱市毗邻,南与栖霞市、招远市接壤,西、北濒渤海,隔海与天津、大连相望。全市东西最大横距46.0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37.43千米,总面积901平方千米。截至2010年末,辖5个街道、8个镇。龙口市是山东省重要的水产品基地之一,盛产海参、加吉鱼、对虾、扇贝、鲳鱼等。有名胜古迹19处,革命纪念地4处。其中莱国都城遗址归城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旅游景点有屺㟂岛、南山风景区、徐公祠、丁氏故宅、王屋水库风景区、冶基观光农业等。山东胶州胶州市,隶属山东省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部,胶州湾西北岸。东邻城阳区、即墨区,西靠高密市、诸城市,南接西海岸新区,北连平度市。市境介于北纬36°00′—36°30′,东经119°37′—120°12′之间,东西横距51千米,南北纵距54.3千米,总面积1324平方千米。 胶州拥有5000多年历史,仍保留新石器时代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于一体的三里河文化遗址。境内曾是春秋莒国、介国封地,唐朝设立板桥镇,北宋时期港盛州兴,海运贸易持续繁荣,特设市舶司、胶西榷场,是长江以北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全国五大商埠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山东荣成荣成市为山东省威海市下辖县级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长500公里,是中国大陆距离韩国最近的地方。早在新石器时代,荣成就有人类聚居。西汉始置不夜县,属东莱郡。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先后两次来荣筑桥立祠、观海祀日,汉武帝也曾前来拜日主。截至2016年底,拥有国家4A级景区3处、3A级景区11处、2A级景区1处。2018年1月,荣成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19年7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2019年10月8日,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以上就是山东排名前三的“百强县”!
全国百强县山东有几个2015年
2015年.8.月22日,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公布,据齐鲁频道《每日新闻》报道,山东省的滕州、即墨、章丘、诸城等21个县上榜,仅次于江苏省26个,排名全国第二位。其中,排名最靠前的是第10名龙口市。根据全国县域经济专业研究机构社会智库中郡研究所发布《2015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上榜百强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依次为江苏26个,山东21个、浙江18个、辽宁7个、福建6个。山东省21个(位次)分别为:龙口(10)、即墨(15)、滕州(17)、胶州(19)、荣成(20)、寿光(24)、诸城(27)、邹城(31)、邹平(32)、莱州(33)、招远(34)、广饶(44)、章丘(46)、平度(53)、肥城(59)、莱西(62)、新泰(64)、高密(66)、青州(67)、齐河(87)、蓬莱(99)。
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的榜单
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在第十二届评价中,列出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II类),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的县(市)组成:一是个别百强县,但其县域相对富裕程度或县域相对绿色指数为A-级,需要推动发展,加快县域社会和县域生态建设;二是个别百强县,但其县域发展的某个方面(如社会安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县域领导等)出现重大事件,需要推动发展,加快县域社会、文化、政治和生态建设;三是个别人口小县,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和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双A+级,但其经济总量稍弱一点,列进名单后借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同时借以推动所有县(市)加强富裕和绿色工作;四是一些县域经济特征独特的县(市),须做比照性分析,借以推动不同类型的县域经济的特色发展;五是一些县级市辖区,只做比照性评价,等等。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一是正确区分和把握县域经济与县域的不同内涵,推动县域经济和县域科学发展,县域经济竞争力强弱与县域发展(县域包括县域经济、县域社会、县域文化、县域政治和县域生态)质量高低并不完全一致,如一些县(市)存在“先强后富”的现象;二是推动县(市)在壮大县域经济基础上,加快提高富裕程度和绿色指数,做到富民强县、绿色发展、幸福发展;三是推动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和县域相对绿色指数比较高的县(市)在保持富裕和绿色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四是推动不同类型的县域经济特色发展和共同发展,如推动粮食大县在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加快壮大县域经济。总之,百强县(II类)即推动类百强县评价目的就是通过正面引导和侧面促进,推动县域经济和县域的强县富民、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幸福发展和共同发展。第十二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II类)
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的强县比较
苏-鲁-浙-辽-闽全国百强县比较在全国百强县中,江苏、山东、浙江、辽宁和福建等五省数量最多,各有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江苏百强县强、浙江百强县富、辽宁百强县快、山东和福建百强县分化。结合评价结果,对五省进行简要比较,为其他省市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参考。百强县数量:江苏省的百强县数量最多,比例最高,规模最大。百强县发展速度:辽宁省最快,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率均远高于其他四省。百强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比:浙江省最高,山东省最小。百强县县域相对富裕程度:浙江省最高,百强县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等级均是最高级A+级,其他省份都有A级存在;辽宁省富裕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指数偏低,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影响。百强县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山东省百强县县域相对绿色指数等级A+级县(市)数量最多。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2015年中郡所报告
郡县治,天下安。 2015年,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机制建设推动年。 《2015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以“四个全面”为统领,以“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机制建设”为主题,以“提升县域经济内生动力”为副题,研究和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和县域科学发展。 1.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适应、把握和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成为当下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不仅是县域经济发展历史阶段的客观存在,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维。为了推动新常态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常态机制,重点要建立县域经济内生发展机制、县域统筹发展机制、统筹县域发展机制和新常态评价推动机制。 2.在第十五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中,坚持“四个全面”为统领,把握县域经济新常态,研究县域经济科学评价。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域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推动县域“五位一体”发展。评价以“一壮大二升级三提高,科学评价助推科学发展,建设更加富裕绿色幸福县域”为宗旨,坚持“公开客观可比”(利用公开数据、反映客观事实、建立可比坐标)的原则,并依据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从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县域科学发展两个方面,评价出“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在第十五届评价中,评价宗旨的“一壮大三提高”调整为“一壮大二升级三提高”,即一壮大是壮大县域经济,二升级是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和升级县域治理现代化,三提高是提高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和县域居民满意度。 在第十五届评价中,增加了反映县域经济活力和内生动力的新增企业登记注册数量指标,并突出居民收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县域经济质量和效益,继续强化了社会安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廉政建设等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的约束。 在第十五届评价中,百强县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百强县加强县域科学发展。在本届评价中,百强县不仅加快提高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和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和县市主要领导廉政工作中也没有出现重大事故,是百强县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以来的第一次。百强县中有6位县委书记被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二是新常态下,百强县的三个特征性板块发生变化:“辽宁现象”板块淡化,发展速度下滑,百强县数量减少;“苏北速度”板块分化,内部相对速度和质量出现较大差异,发展格局进一步调整;“中三角崛起”板块强化,保持并增强了中三角百强县在全国百强县中较快发展势头。 在第十五届评价中,为了突出提升县域经济内生动力,从县市企业登记数量变化和县级政府简政放权两个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2014年,百强县新企业登记注册数量变化指数为118.16,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百强县行政审批事项数量平均值为253项,还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 在第十五届评价中,为了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角色,在全国百强县中,依据企业规模、劳动就业和税收贡献,筛选出100个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功勋企业,希望社会来关注县域经济支柱企业的发展,也希望县域经济发展功勋企业继续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3.保护与发展地理标志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一大课题。地理标志是一种知识产权,不仅标识产地、品质和信誉,还蕴含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价值。据调研,截止2014年底,全国地理标志数量已超过4576个,经济总值超过2.7万亿元。全国县域地理标志有4062个,占全国地理标志总数的88.77%。全国百强县地理标志有404个,占全国地理标志总数的8.83%。地理标志已经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新途径,已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增强内生动力的工作抓手。地理标志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亮点。全国县域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专题调研报告将陆续发布。 4.在上年度全国县域经济主体功能区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本年度进一步对差异化的县域经济主体功能基本能力进行监测,推动县域经济和县域差异化发展,为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动力和统筹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全国县域经济主体功能区实证分报告将陆续发布。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中郡所与县域经济
1998年12月,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成立,2005年更名为咨询所,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2000年1月,建设“中国县域经济网”,为全国县域经济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2000年3月,开始进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2001年11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首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2001年12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2001)》。2002年1月4日,发表了第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2002年4月12日,发表了“县域经济主要竞争什么?”的文章。2002年8月,发表了“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内涵”的文章,回答了“什么是县域经济”的问题。2002年8月27日,发表了“发展县域经济是西部开发的重要动力”的文章,指出省市区经济的差距深层地表现在县域经济的差距,县域经济发展是继“东部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后的深层次的区域问题。2002年12月10日,发布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2003年8月,编辑出版了全国县域经济领域第一个权威性、综合性、年鉴式读本——《中国县域经济(2002卷)》,将全国县域经济的整个轮廓展现在社会面前,促进社会对县域经济的了解。2003年11月23日,发布了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2003年11月23日,发表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新思维”的文章,从五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县域经济”的问题。2004年6月14日,发表了“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文章,回答了“如何壮大县域经济”的问题。2004年7月,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县域经济(2003卷)》。2004年7月24日,参加“山东滕州产业化发展高层论坛”,提出:县域经济为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供保障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县域经济既是统筹安排的客体,又是统筹协调发展的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体。2004年11月6日,发布了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2004年11月6日,发表了“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历史性选择”。2005年4月 完成了“壮大县域经济是推动‘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新动力”课题研究。2005年5月,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4卷)》。经过几年的探索和运行,全国县域经济年鉴式读本正式定名为《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5年8月,主持完成了“首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2005年12月1日,发布了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2006年4月,在河南省偃师市举办“中部县域经济论坛”。2006年4月,在河南省栾川县举办“全国县域旅游经济论坛”。2006年10月,在重庆参加“地理标志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2006年12月,在中央政策研究室主办的《学习与研究》杂志发表了“着力推进‘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文章。对“市管县”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分析。2006年12月,发布了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2007年7月,作为民建中央“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统筹”专题调研专家成员进行调研。2007年8月,在四川省郫县举办“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交流会”。2007年8月,发布了“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评价报告”。2007年8月,发表了“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十大特征”。明确提出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2007年8月,发表了“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县域经济的十大问题”。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一一分析解答。2008年4月,作为中央县域经济现状和问题调研组专家组成员进行调研。2008年6月,编辑出版《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与新模式》(由中共中央出版社出版)。为推动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提供“榜样力量”。2008年7月,在广东省增城市举办“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2008年7月,发布“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2008年10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8卷)》。2008年11月,发布“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2008年12月,在四川西昌市举办“全国州盟首府科学发展交流会”2009年7月,在湖南省长沙县举办“2009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2009年7月,发布“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2009年7月,发表“统筹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提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向县域科学发展转变。2009年11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9卷)》。2009年11月,发布“第二届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2010年3月,开展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活动。2010年8月,在辽宁省海城市举办“2010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2010年8月,发布“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2010年8月,发表“县域经济要走内生性发展道路”。2010年11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10卷)》。2010年12月,发布“第三届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2011年1月,在北京举办“2011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经验交流年会。”2011年1月,发布“第二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2011年8月,在江苏省江阴市举办“2011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2011年8月,发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2011年8月,发布“2011全国百强县居民满意度的调查报告”。2011年8月,发表“一壮大三提高 科学评价助推科学发展”。2011年8月,发表“建设幸福县域初探”。2012年12月,发布“县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 2012年12月,编辑出版《县域统筹与统筹县域》。2013年12月,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 2013年12月,发布”2013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3年12月,出版编辑《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2014年11月,发布”2014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5年8月,发布”2015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5年 继续推动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