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什么意思
意思:n. 国王;(纸牌)老K;金(姓氏);上帝;耶稣。adj. 王的;重要的;基本的v. 成为国王读音:1、英 [kɪŋ] 2、美 [kɪŋ] 词语搭配:1、cheer for the king :向国王欢呼2、love a king: 热爱国王3、make sb king :拥戴…为国王4、praise a king :颂扬国王5、serve a king :为国王效劳用法:1、king的基本意思是“君主,国王”,指一个君主制国家中处于至高无上地位的男人,与其相对应的阴性名词是queen。king用于比喻还可表示“巨头,大王”或某一行业中的“杰出人物”。2、表示封、立、宣布或选举某人为国王时,其前一般不用冠词,其余情况下常加定冠词the。3、king后常接介词of,表示“…的国王,…中之王”。例句:1、The lion is called the king of beasts.狮子号称百兽之王。2、The k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in a kingdom.国王是一个王国中最重要的人物。3、You can also get a glimpse of the King of All Teas.还可以一睹茶中之王的风采。扩展资料近义词:1、monarch读音:英 ['mɒnək] 、美 ['mɑːnərk] 意思:n. 帝王;统治者;君主;君王斑点蝶例句:They attempted to overthrow the monarch.他们企图推翻国王。2、throne读音:英 [θrəʊn] 、美 [θroʊn] 意思:n. 王位;君主例句:Henry IV usurped the throne of England.亨利四世篡夺了英国的王位。3、authority读音:英 [ɔː'θɒrəti]、美 [ə'θɔːrəti] 意思:n. 权力;官方;当局;职权;权威例句:The government is the highest authority in the country.政府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king什么意思?
king
n.
国王, 君主, (部落的)首领, 纸牌中的K
vt.
立...为王
vi.
做国王, 统治
Abbr. k., K.A male sovereign.
缩写 k., K.国王:男性统治者
One that is supreme or preeminent in a particular group, category, or sphere.
王:在某一特定集团、部门或领域中最高或最突出者
King
King
The perfect, omniscient, omnipotent being; God.
上帝:完美的,无所不知的,万能的存在;上帝
Jesus.
耶稣
Games
【游戏】
A playing card bearing the figure of a king, ranking above a queen.
老K:画有国王的像的纸牌,级别比王后高
Abbr. K, k.The principal chess piece, which can move one square in any direction and must be protected against checkmate.
缩写 K, k.王:象棋中主要的棋子,可以向任何方向移动一个方格,但必须保护它不被将死
A piece in checkers that has been moved to the last row on the opponent's side of the board and been crowned, thus becoming free to move both forward and backward.
王:在移到对方的边界这一排后,成为王,因而开始自由的向前或向后移的棋子
Kings (used with a sing. verb)Abbr. KBible See table at Bible
Kings (与单数动词连用)缩写 K【圣经】 参见 Bible
adj.(形容词)
Principal or chief, as in size or importance.
王的:在规模或重要性上是基本的或主要的
v.tr.(及物动词)
kinged, king.ing, kings【游戏】
To make (a piece in checkers) into a king; crown.
成为国王:把(一只棋子)变成国王;成为国王Abbr. k., K.A male sovereign.
缩写 k., K.国王:男性统治者
One that is supreme or preeminent in a particular group, category, or sphere.
王:在某一特定集团、部门或领域中最高或最突出者
King
King
The perfect, omniscient, omnipotent being; God.
上帝:完美的,无所不知的,万能的存在;上帝
Jesus.
耶稣
Games
【游戏】
A playing card bearing the figure of a king, ranking above a queen.
老K:画有国王的像的纸牌,级别比王后高
Abbr. K, k.The principal chess piece, which can move one square in any direction and must be protected against checkmate.
缩写 K, k.王:象棋中主要的棋子,可以向任何方向移动一个方格,但必须保护它不被将死
A piece in checkers that has been moved to the last row on the opponent's side of the board and been crowned, thus becoming free to move both forward and backward.
王:在移到对方的边界这一排后,成为王,因而开始自由的向前或向后移的棋子
Kings (used with a sing. verb)Abbr. KBible See table at Bible
Kings (与单数动词连用)缩写 K【圣经】 参见 Bible
adj.(形容词)
Principal or chief, as in size or importance.
王的:在规模或重要性上是基本的或主要的
v.tr.(及物动词)
kinged, king.ing, kings【游戏】
To make (a piece in checkers) into a king; crown.
成为国王:把(一只棋子)变成国王;成为国王
单反相机是用普通胶片吗?
单反就是指单镜头反光,即slr(single lens reflex)。
在这种系统中,反光镜和棱镜的独到设计使得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构造图中可以看到,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拍摄时,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软片前面的快门幕帘便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影像)便投影到软片上使胶片感光,尔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观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这种构造,确定了它是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它的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消除了旁轴平视取景照相机的视差现象,从学习摄影的角度来看,十分有利于直观地取景构图。 单镜头反光相机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
关于胶片摄影和数码摄影优劣的争论尚未有一个结果,如今这种争论已经延续到数码相机内部阵营:是选择数码单反相机(以下简称“DSLR”)还是高端消费级数码相机(以下简称“消费旗舰”),也成为很多朋友面临的难题,DSLR和消费旗舰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年前二者竞争并不明显,而进入2004年,随着多款新产品的面世,情况发生了改变。作为竞争者,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二者的主要不同。
一、DSLR与消费旗舰的主要区别
首先在取景方式上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消费旗舰使用了类似摄像机的LCD或电子取景器(EVF)。而数码单反的取景方式与之有很大不同,使用了与传统单反相机一样的“单镜头反光”取景技术,由复杂的反光镜和五棱镜组成了纯光学的取景系统。光学取景器一般分为旁轴平视式和单镜头反光同轴式两种取景方式,其中后者直接通过镜头取景,保证了取景时所看到的景物是完全将要通过镜头拍摄的景物,是一种很专业的取景方式。但随着数码影像产品的快速发展,电子液晶取景器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因为它具备了许多光学取景器不具备的特点。比如LCD取景器显示的图像,基本就是拍摄出照片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显示众多性能参数、拍摄信息等,大大提高了相机的易用性。
小知识:一般普及型的数码相机都可以用LCD取景,直接预览可能的拍摄效果,而专业型数码相机反而不能,这是因为非专业数码相机使用与机身一体的镜头,采用镜间快门,在正式曝光前快门可以常开,正式曝光前再闭合,平时光线可以直达感光器件,因此可以很容易实现LCD取景。专业型数码相机多是基于传统相机机身设计,使用焦平面幕帘快门,还有反光镜,正式拍摄之前光线无法到达感光器件,因此不容易实现LCD取景。由于单反机型已经采用了TTL光学取景,LCD取景并无太大必要。
另外一个重要的不同就是成像器件尺寸的不同。大多数中低档DSLR(如佳能300D和尼康D70)都使用一个与APS胶片规格类似的约15.1x22.7毫米大小的感光芯片,个别专业数码单反相机甚至使用了24x36毫米的全尺寸感光芯片,比如佳能1 Ds 和柯达 PRO/n/c。而消费旗舰几乎都使用了2/3英寸规格的感光芯片,也就是只有大约 6.6 x 8.8毫米见方大小,比DSLR所用感光芯片尺寸要小很多,而普通消费数码相机的感应器尺寸就更小了,大多在1/1.8英寸以下,甚至只有1/3.2英寸。
感光芯片尺寸对数码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像素数多少,还应该看每个像素的大小,比如现在大多数中低档DSLR的像素仅为6百万左右(高档DSLR像数能达到1000万以上), 而消费旗舰已经普遍达到了8百万像素,单纯从像素数看,消费旗舰像素数显然更高一些,但是像素只是决定图像品质的一个方面,而且是不很重要一个方面。
像素高低和图像质量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像素提升只是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而已。对于影响图片效果的其他因素,例如紫边、噪点、炫光、色散以及变形等,都不会随着图像分辨率的提高而有所改善。甚至反而会随着像素的提高而变得更差,例如在噪点的控制方面, 如果在CCD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增加像素数(感光单元),从而会大大缩小感光单元之间的距离,使得彼此受到的光电磁干扰更多,最终导致噪点会急剧上升。现在800万像素数的DC产品,与原500万像数CCD的尺寸一样,都是2/3英寸,因此,用户普遍感觉某些800万像数的DC,其图片质量并不如上一代500万像素的产品。
第三,DSLR和消费旗舰二者在体积和重量上也存在较大区别,尽管现在消费旗舰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和重(如索尼F828,重量已经接近1kg),而且另一些 DSLR 正在变得比较小(如 Pentax *istD,机身仅重600多克)。不过单反相机还要考虑配套镜头的问题,而不只是看相机机身本身的大小和重量。这样一来结果就很明显了,比如一台带有28-200mm (35 mm 相机相当)、最大光圈F2.8的镜头的8百万像素消费旗舰, 大约只有约1.5 磅重,能够在一个外套口袋中放置。而提供相似焦距和光圈范围的DSLR镜头,至少需要两个镜头,单是镜头的体积和重量就非常庞大,需要一个中型的相机包才能装下。
但是和很多处在两难选择的事物一样,在DSLR和消费旗舰之间也没有一个完美的选择方案。二者都有其有利和不利的地方。下面让我们来看看DSLR和消费旗舰各自的优缺点:
二、DSLR和消费旗舰的主要优缺点
先让我们来重点看看DSLR的主要优点:
更为先进的影像传感器。DSLR所采用的影像传感器尺寸较大,
因此每个像素所占的传感器面积相当于消费旗舰的5倍左右,所以信噪比出色,色彩亮度范围更宽。ISO400以下感光度拍摄的照片质量都非常好,而在ISO 800以上的高感光度设定下,也能保持很少的杂音和较好的拍摄质量;
种类非常丰富的的可换镜头,包括各种超广角、望远、微距、柔焦及光学防抖等镜头,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消费者选择的自由度很大。此外,由于拥有较大的传感器面积,使用低分辨率镜头成像效果也不错,这是DSLR的另一项优势。
DSLR由于具备很大的高速缓存,能达到很高的连拍速度,甚至在设定为RAW格式时也能有较快的连拍速率。而且由于采用了独立于成像元件之外的对焦系统,因此具备与传统单反相机基本一样的反应速度,加上比EVF更加明亮、清晰、实时的光学取景装置,使其进行体育摄影和抓拍突发事件优势明显;
更加丰富的附件。丰富的组件是数码单反相机完成拍摄的必要保证,除了丰富的镜头外,其他诸如大功率闪光灯、微距闪光灯、大功率电池、红外遥控器等也一应俱全,保证用户能拍摄出品质优秀的照片。
尼康D70
尼康D70
更多的专业味道。由于数码单反相机的设计和生产都需要较高的技术实力,这种产品上市之初就被打上了鲜明的专业烙印。独特的取景方式、极具专业气质的机身设计和材质选择、更加丰富的手动功能,这些都让用户可以领略到更多的拍摄乐趣。
再来看看DSLRs的主要缺点:
纯光学取景无法提供实时柱状图以及其他更丰富的信息;
如果配套大光圈长焦距镜头时,其体积将相当庞大,重量也会变得很重;
由于镜头可换,因此暴露在外的感光芯片(CCD或CMOS)容易受到灰尘污染;
在安静环境中拍摄时,快门和反光镜的噪音显得很刺耳,而且在拍摄瞬间会出现短暂的黑屏。
视频拍摄功能是数码单反相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反光镜的结构就已经决定了一切。
消费旗舰的主要优点:
在包括了一个大变焦、大光圈的镜头后,仍能保持较小的体积和较轻的重量,而且这一镜头的焦距和光圈范围能适应90%以上的拍摄要求;
拍摄时相当安静,几乎没有快门和反光镜的噪音;
功能丰富多样,比如可以拍摄有声动态录像,虽然其动态视频的记录效果与数码摄像机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种功能对很多用户来说却实在方便,具备一定的可用性;
在ISO 100以下的低感光度设定时,照片的拍摄质量还是不错的;
通过EVF或LCD 取景时有实时柱状图等丰富的信息,而且可旋转的LCD能方便不同角度取景;
大多数产品不需要附加镜头或装置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微距拍摄效果;
由于不存在更换镜头的问题,机身几乎全密封,因此感光器件不会受到污染
美能达A2
消费旗舰的主要缺点:
成像质量较DSLR差,尤其是当感光度在ISO 100 以上时,画面就有较明显的噪音;
EVF或LCD 取景的精度不够,且存在较严重的延时问题 (Minolta A2 情况稍好);
通常比DSLR更慢的对焦速度和快门速度,由于缓存容量不太大,因此连拍速度有限;
拍摄RAW格式的照片时,每张照片之间,通常要间隔5-15秒 (Minolta A2 and Canon Pro1 是例外);
镜头不可更换,难以适应拍摄者特殊的要求,尽管可以通过附加广角或望远镜头来增加镜头焦距范围,但品质较差。
三、数码相机图片质量的相关话题
拍摄照片的质量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
不仅是消费旗舰和DSLR的问题,与不同的生产厂商关系也很大。对于DSLR来说,照片质量与所用镜头的关系也很大,镜头是相机的灵魂,数码相机当然也不例外。由于数码相机的成像面积较小,对镜头品质的敏感度也很高,镜头物理口径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且不管其相对口径如何,其物理口径越大,光通量就越大,成像质量也就越好,此外镜头增加特殊的镀层也会大大提高成像质量。因此采用具备大口径、多片多组、包含非球面透镜的高质量镜头能有效提升所拍摄图片的品质。
另外相机如何对所拍摄的图片进行处理也非常重要。不同厂商对图片的不同处理方法,这导致了拍摄图片质量的差异,比如有些厂商将保存的JPG文件处理得很锐利或者很鲜艳,而有些厂商却没有这样做,这就使得JPG图片的品质差异较大,比如某些SONY数码相机拍摄照片的色彩非常鲜艳,而佳能DC拍摄的图片色彩则比较中性,因此要科学地比较数码相机拍摄的图片质量,最好的做法是设定为RAW格式拍摄 。
还有在感光芯片像数方面,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用户,例如对冲印的图片质量要求相当高,且经常冲印大尺寸图片的用户,高像素带来的好处是显著的。此外高像素图片也有利于图像后期的裁剪制作。而对于许多普通的家庭用户来说,实际上300万-500万像素的产品就已经是足够的了。其实无论是6百万还是8百万像素,无论是消费旗舰还是DSLR, 这些相机拍摄的图片都足够输出A3大小的照片,但一般的家庭应用基本上不需要输出大尺寸的图片。对于摄影发烧友来说,对800万像素产品感兴趣,是因为这类型的数码相机不但能够输出大尺寸的图像,而且从相机的功能设计方面来说也更为接近专业的单反数码相机,能够满足特殊的创作需要。
我们追求图片的像素数和画面质量也应该考虑自己购买相机的主要用途,并认真对比一下消费旗舰拍摄的8百万像数图片相比DSLR拍摄的6百万像数图片究竟差距有多大?我们还要搞清楚图片质量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是噪音? 对比度?清晰度?还是颜色准确度?也许认识清楚这些问题,更有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产品。
四、DSLR、消费旗舰究竟应该选谁?
以前这个问题很好考虑,因为二者在性能和价格上经纬分明,面对的用户群完全不同。但是现在随着消费旗舰的像素提高到8百万,而数码单反机身价格降到万元以下,就比较难取舍了。
简单说消费旗舰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功能,比如具备录像拍摄功能,而且镜头上不必投入更多的资金,体积相对小巧,方便携带,且取景方式灵活,适合于普通摄影爱好者选购,但这种产品最大的缺点在于图片质量一般,而且浅景深效果不突出。而DSLR有着大型感光器件带来的出色画质及支持镜头更换的优势,适合真正爱好摄影、追求照片质量,并拥有传统SLR镜头的朋友选购。数码单反所采用的影像传感器也是CCD(或CMOS),但传感器尺寸却要大得多,每个像素所占的传感器面积相当于消费旗舰DC的5倍以上,所以画质要出色很多。而更多的镜头选择,从超广角到超长焦,从微距到柔焦,更让摄影乐趣无限增长。
当然二者也是各有所长的,谈不上谁好谁坏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就象在传统相机中,如果你想拥有安静的拍摄效果就需要选择徕卡的产品,但是如果要进行望远拍摄就要选择单反相机配合长焦镜头一样。
毫无疑问,如果你经常需要拍摄野生动物,那么佳能10D+80-400MM IS L镜头,就是你的好选择,而如果你只是喜欢做一些街头的随意拍摄,那么Minolta A2,甚至索尼T1都是你的好选择。如果工作需要,也许你两者都应该拥有。
现在有一些消费旗舰,提供了非常好的图片质量,比如 Panasonic LC1,不仅图片质量好,外形和操控方法也酷似徕卡的一款传统相机。而新款的8百万像素产品,在这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因此在我看来,消费旗舰具有更多的优势。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职业摄影师也能找到符合要求的消费旗舰了,而这在一年前是不可能的。对于大多数业余玩家而言,消费旗舰更是很适合的选择。毫无疑问佳能的1Ds 是非常好的摄影工具,能够拍摄到质量非常高的照片,但是如果我要外出旅游三天以上,很可能不会选择它,因为加上两三支配套镜头,它会变得太沉重。
相信几年后消费旗舰将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产品,随着EVF质量的提升、图像缓冲区扩大、以及其他方面进一步改良,那么其合适的体积、比较轻的重量、较低的综合费用、实时柱状图、安静的拍摄等优势就会赢得更多的皈依者。目前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Minolta A2,已经改进了很多传统消费旗舰存在的不足。
总之,两类相机在功能上可谓各有千秋,特色分明。这两类相机究竟买哪个?最重要的还是看你的需求。如果是普通用户,由于没有太高的专业拍摄需要,不妨购买价格相对便宜、功能更丰富、携带更加轻便的800万像素准专业数码;如果涉及商业和专业的需要,且对画质有较高要求就应该买普及型数码单反。数码单反相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消费旗舰通常仅仅是一个相机而已。与选择消费型数码相机相比,选择数码单反相机的用户应该从构建摄影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对镜头的焦段、滤镜、闪光灯、原有机身等方面作全面的规划。
皇冠的英文是什么?
tiara英 [tɪ'ɑːrə] 美 [tɪ'ɑrə] n. 女式冕状头饰;(罗马教皇的)三重冕短语Tiara Ayase 绫瀬迪亚娜Essex Tiara 艾塞克斯王冠Honoka Tiara 穗花雾唯Vladimir Tiara 着名的绿宝石皇冠扩展资料同近义词1、crown英 [kraʊn] 美 [kraʊn] n. 王冠;花冠;王权;顶点vt. 加冕;居…之顶;表彰;使圆满完成短语coronation crown 加冕皇冠Crown Hills 克劳恩山Crown Vetch 小冠花 ; 小寇花 ; 绣球小冠花 ; 冠豆Crown Growth 晶冠成长 ; 晶冠生长 ; 树冠生长2、peak英 [piːk] 美 [pik] n. 山峰;最高点;顶点;帽舌vt. 使达到最高点;使竖起vi. 消瘦;到达最高点;变憔悴短语Broad Peak 宽峰 ; 布罗德峰 ; 布洛阿特Kowloon Peak 飞鹅山Eagle Peak 鹰峰 ; 老鹰峰
请问哪里可以学习修理钢笔
现在专业修钢笔的已不多见,何况是电脑及各类硬笔如水笔等风靡的今天,我也是钢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爱好者,也是钢笔(从PK钢笔到以前沾水笔)收藏者,我自己会修理的,钢笔并不复杂,我并没有专门学过,不过我比较注意关注自己不会的问题,我小时候在学校门口经常看到修理钢笔的摊子,有时能看个把小时,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事。钢笔的送水原理是通过安装在笔尖后面的笔舌上的管子从笔襄中取水,其原理是靠大气压强完成。据此,可将笔尖连着笔舌用母指与食指捏紧旋转着拧下来,先用嘴对着细管一起吹,(用手纸擦干净管子,别把嘴弄脏!)如能通更好,不行就将舌尾部之管子取下疏通一下,原路安上,(顺便清理一下笔襄,通过反复吸水可解决)这样就搞定了! 钢笔最重要的部件是笔尖!准备一把小的(仪表工用的平口钳子)动着要轻,再者是一个放大镜,用于观察笔尖用,下面最重要的笔尖的弧度了,我当年看到修理师傅是用自己的大母指指甲做的样板!我以后就这样修正笔尖,因为有了一定的笔尖弧度才能保证笔尖的缝的开合正常!大母指的弯曲弧度正好与笔尖相吻合。我的笔尖还好不是但容易损的,关键是开始练字时用力过度导致!其实字练到纯熟了,不须用如此大的劲,但一开始总是认为非用力不能控好笔,后来认为这是错误的看法。以上经验仅供参考!
怎样快速学习钢笔字
很多人练字练到最后轻则失去耐心,半途而废;重则东施效颦,越练越差。追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练字前没给自己定下一个明确的目标。
因此,练字前的准备,第一件事就是问自己练字的目的何在,给自己定一个目的地。如果你练字是为了实用,便捷,那么练字的目的地就是;将字写得端正、清楚、流利。只有认准目的去练字,才能使自己在练字时少走弯路。
定下了目的,第二件事就是请你“研究”一下钢笔。如果你练字的目的是清楚、端正且快,那就不要选蘸水笔作为练字的工具。而且你还必须知道钢笔的特点是坚硬,硬则容易写出“直是直”“横是横”的笔画,不信,你在纸上划划。要写好一个端正的字,在做到笔画端正,“横是横”、“直是直”后并不难。了解这一点,能增加你练好字的信心。 有了目标,有了工具,就如一个射击手有了枪和靶,接下来就是装子弹上战场了。
练字的子弹就是选帖,这是第三件事。 也许,你很欣赏那些颇带艺术风味的钢笔字帖,它们用笔讲究,粗细不一,你觉得只有练这种字才能称之练字;也许你认为既然化时间练字了,不如练自己从没学过的字体,如隶书、篆书,这样能彻底改换自己字体的面貌,弃旧从新;也许你根本没有想过练何种字帖,以为上街随便买一本都是一样的。那么,你正面临歧途。
第一,那些颇带艺术风味的字帖,并不适合于初学者学习。
其次,隶书、篆体在实际的工作、学习中并不常用,违背实用练字的目的。
第三,现在社会上字帖众多,难免鱼目混珠。不经过挑选,会误人子弟。
记住,你必须根据自己练字的目的选帖。你写字的目的是为了把字写得清楚、端正、流利,那么你到书店,请营业员将各种钢笔字帖拿出来逐一对照后,选一本用笔简单,线条挺拔,笔画大多粗细均匀,结构紧凑,字体清秀的字帖作为范本。这种字帖最接你练字的目的。
当然,一定有不少人把自己练字的目的定得较高,想让自己的字有艺术味。这不能说是件坏事。但是,你是否已经将字写得端正、清楚、规范化了?这好比跑步,你连走路都没学会,怎么能跑呢?将字写得端正、清楚、规范,是练好一切字的基础。 成人练字与青少年练字不同。练字,对青少年来讲是应该、必须的。不少学校已将它列入必修课;而成人则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可练可不练,全凭自觉。因此,在练字前问问自己练字的目的更为重要。这样能合理安排练字的时间。如果你并不想当一名钢笔书法家,并不想把钢笔书法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当你练字时,为了有所收效,也该认真选一个你能走到的目的地吧!否则,岂不浪费时间? 再重复一遍,练字前,先给自己定下一个可达到的目的地第一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第二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直到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公爵和伯爵什么的有什么区别?
欧洲爵位详谈(英系)-------公,侯,伯,子,男
伯爵:
在英国5级贵族中,伯爵出现最早。个别学者认为伯爵爵位来自欧洲大陆,至迟在公元900年的法国,伯爵已成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英国伯爵(Earl)与法国伯爵(Count)并无继承或连带关系;而且英国伯爵称号是5种贵族称号中惟一的英文词,是由古英语eorl转化而来;大约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后期,因王权不够强大,英格兰广大地区曾划为几个较大的伯爵管辖区(great earldom)。而伯爵爵位却是在 11世纪初由丹麦国王克努特引进英格兰的。11—12世纪中叶之前的伯爵多是镇守一方的诸侯。他们大多是一人治理数郡,所以又被称为“方伯”。诺曼大公威廉侵人英国后,担心他们权势过重,危及王权和国家统一,遂将方伯权力加以分割,移交给他的亲信,每个伯爵的辖区仅限一郡,与国王有着极其明确的封君封臣关系,伯爵倘敢兴兵作乱便会被王军镇压,或受其他贵族制裁。伯爵职权名号可由后代继承,但会因为有的伯爵缺少继承人而使总数有减无增。斯蒂芬在位时,破格加封格奥弗雷·德·曼维尔为艾塞克斯伯爵。14世纪以来,伯爵数目攀升。1307年计有9名。1327年爱德华三世即位时仅余6名,10年后增至12名;爱德华在位晚期增至14名。14世纪20年代之前,伯爵作为高级贵族,是男爵的“天然领导人”,在地方上负有对男爵、骑士的管理责任。但在1327年政治危机[指爱德华三世废黜其母法国伊沙贝拉公主的摄政,登极亲政时,伯爵曾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政治群体独立行动,与男爵们的“距离感”突然产生。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玛奇伯爵领地之后,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职责。
在重大正式场合,伯爵穿着镶有白色毛皮边的深红色丝绒外套,软帽上缝镶着三条貂皮以表明爵位级别,冠冕上有一镀金银圈,上沿饰有8个银球;而国王则称伯爵为其“真正可信可爱的伙伴。”
男爵:
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已有男爵一词(Baron),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似有“自由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但无尊贵的含义。英国男爵出现于11世纪。到12世纪初国王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其中少数与王室关系密切、封地较多者又被称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间。很快,大男爵发生分化,显赫者升为伯爵,其余与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补男爵爵位,比奥查姆波·德·豪尔特被封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后数百年至今,居于5级贵族之末的男爵始终人数最多。
在正式场合,男爵穿着与伯爵同样的外套,帽子上镶有两条貂皮,冠冕上有一浅色银圈,饰有6个银球。
公爵:
依次出现的是公爵(Duke)。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duchy;大公国,Archduchy)。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duke)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著。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 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2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著,也难获此殊荣。
在正规场合公爵也穿深红色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色金叶片。国王则称公爵为“我们真正可信和最为敬爱的伙伴。”
侯爵: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词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边疆殖民地总督;伯爵]演变而来。侯爵原意与“方伯”词义相近,系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在英格兰,拉丁语“侯爵”一词最初指威尔士边疆的领主。那时只说明他们领地的位置靠近边界,并不说明其地位高于伯爵。1385年涵义变化,第9代牛津伯爵罗伯特·德·维尔被封为都柏林侯爵。1397年,萨默塞特伯爵约翰被封为多西特侯爵和萨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荣程度不甚明确,大约在公爵和伯爵之间,一段时期内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间,约翰·德·比奥福特被国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为此向国王请愿,要求恢复比奥福特的爵位。但他本人却反对乞求国王,并说:“侯爵乃是一个新的荣誉称号,完全不为先人所知。所以,应对此冷漠视之,并不认为接受它是明智之举。”到了15世纪,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才被贵族们所看重。与其他4个等级的贵族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最少。
在重大场合,候爵也穿红色丝绒外套,帽子上镶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装一银环,带有四片金叶和四个银球。国王对他的称呼一如对待公爵。
子爵:
上院贵族中数子爵资格最浅。子爵称号(Viscount)源于法国,原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在英国,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
子爵帽子上有两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银环,饰有6个银球。
直到此时,英国5级大贵族方完备成形,成为相对固定的贵族等级制。
在学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英国5级贵族是上院的当然成员。史实却非如此简单。在13-15世纪,尽管所有大贵族都拥有出席上院的资格,但每届议会召开前还必须得到盖有国里的国王诏令,否则不可前往开会。自14世纪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称为“勋爵”(lord),后来勋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涵义与“显贵”(nobility)一词相近。另外,在英国“贵族”一词始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贵族(aristocracy)源于希腊文和拉丁文。在希腊文中原有“杰出”、“优秀”之意,可以用来指大贵族。但在含义较广泛的拉丁文中,该词除了用指大贵族外,还包括地位较低的自由人,并含有“愚蠢”、“平庸”的贬义,尔后同形异义地转化为英文源,意为服兵役的自由农民。从诺曼征服到近现代,aristocracy用来称呼包括骑士在内的大小贵族。5级贵族形成后,为示区别,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词nobility和Peerage专称上院大贵族。以后,Nobility除用指上院贵族外,有时还泛指政界要员。
与欧洲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兰西等国贵族相比较,英国贵族集团的特点之一,是人数较少。长期以来,贵族称号以及相应的财产权和政治特权只是由爵位领有者本人所拥有,其家属虽为贵族家庭成员,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贵族爵号和封地按照相当严格的长子继承制传递;若长子早殁,依次由长孙、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员依序递补。若某贵族没有继承人,可根据其遗嘱或生前安排,并经国王和高级法庭批准认可后,由其近亲继承其封号封地。但在多数情况下是被国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国贵族爵位和封号不可随意转让、出售。历代国王为保持贵族的群体规模和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大多会适量增补贵族。
某要人一旦获得一种爵位,并非固定不变。若新获显赫军功、政绩卓著或受到国王格外宠爱,可以晋升更高级的爵位,或兼领新爵位。除此之外,贵族联姻也是获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机会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为社会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拥有贵族身份和家产者以及其长系继承人总能轻易得到爱慕者和求婚者。例如兰开斯特王朝的兴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拥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亲布里奇从娘家带来。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孙女,她除拥有兰开斯特公国外,还拥有德比、林肯和莱斯特的伯爵领地。
英国5级贵族大致定型于13—15世纪。它与中国周初的5级贵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次建立起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最终成为定制的。
14世纪初,在5级贵族之上的王室贵族中,还出现了一个颇为独特的、专为王储所占有的称号——“威尔士亲王”。该称呼最早为一度统一过全国的威尔士王子利维伦制造出的名号。1282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率领大军与舰队攻打威尔士,利维伦死于非命。两年后,威尔士合并于英格兰,爱德华在1301年把威尔士亲王之头衔加给不列颠王位的继承者。
在政局动荡、战事连绵的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封建君主为了使各级贵族在骑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业、效忠国王,除了利用贵族爵位科赐臣下之外,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划分为不同等级名分的勋章勋位,奖赏他们的战功政绩。
在英格兰,最著名的勋位是创立于4世纪中叶的嘉德勋位(the Order of Garter)。据传,爱德华三世设立这个勋位是为了纪念一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在一次庆祝攻陷加莱城的舞会上,姿态秀美的索尔兹伯里女伯爵落下一只蓝色袜带,被爱德华三世捡起,缠在自己的腿上,旁观者见了哄堂大笑,爱德华斥责他们说:“凡是认为这是坏事的人可耻”。以后这句话成为国王在1449年建立袜带骑士团和颁发勋位的格言,它同蓝色袜带和圣乔治十字架图形一起出现在勋章上,激励武士们在战争——当时主要是百年战争——中蔑视死亡,奋勇厮杀。爱德华本人也是袜带骑士团的成员。他与宠爱的武士围绕圆桌议事,共同进餐,多次主持武士们的比武演技,使已经衰落的骑士精神有所振作。并使嘉德勋位成为以后英国最诱人的贵族勋章。
欧洲大陆贵族来历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应该是来自戴克里先改革罗马行省以后的省行政或者军事长官,后来被蛮族用来称呼大领主。伯爵则是克洛维王朝的军队指挥官。但因为往往随着军役而授予领地也成了领主。男爵则是对宫廷显贵的尊称。子爵和侯爵是分别作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设立的。这些官衔在加洛林时代吞并采邑的过程中也被当成了采邑而继承下来,才慢慢变成爵号的(就像莱茵—巴拉定选侯自己是行宫伯爵但还是皇帝的骥厩总管。勃兰登堡侯爵还是皇帝的御前大臣一样,他们的官衔也成了采邑只是拥有的人太少而没能成为爵号而已)。所以很多拥有领地但没有官衔的贵族,就以领地为头衔。中间加中缀词。翻译过来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很多名门包括日后君临半个欧洲的波旁家最初也都是这些没封号的家族里的。
伯爵和公爵有什么区别
从欧洲爵位(英系)-------公,侯,伯,子,男
可以看出伯爵和公爵是等级的不同
伯爵在近代是位于侯爵之下,在没有侯爵的国家则位于公爵之下。
在英国5级贵族中,伯爵出现最早。个别学者认为伯爵爵位来自欧洲大陆,至迟在公元900年的法国,伯爵已成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英国伯爵(Earl)与法国伯爵(Count)并无继承或连带关系;而且英国伯爵称号是5种贵族称号中惟一的英文词,是由古英语eorl转化而来;大约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后期,因王权不够强大,英格兰广大地区曾划为几个较大的伯爵管辖区(great earldom)。而伯爵爵位却是在 11世纪初由丹麦国王克努特引进英格兰的。11—12世纪中叶之前的伯爵多是镇守一方的诸侯。他们大多是一人治理数郡,所以又被称为“方伯”。诺曼大公威廉侵人英国后,担心他们权势过重,危及王权和国家统一,遂将方伯权力加以分割,移交给他的亲信,每个伯爵的辖区仅限一郡,与国王有着极其明确的封君封臣关系,伯爵倘敢兴兵作乱便会被王军镇压,或受其他贵族制裁。伯爵职权名号可由后代继承,但会因为有的伯爵缺少继承人而使总数有减无增。斯蒂芬在位时,破格加封格奥弗雷·德·曼维尔为艾塞克斯伯爵。14世纪以来,伯爵数目攀升。1307年计有9名。1327年爱德华三世即位时仅余6名,10年后增至12名;爱德华在位晚期增至14名。14世纪20年代之前,伯爵作为高级贵族,是男爵的“天然领导人”,在地方上负有对男爵、骑士的管理责任。但在1327年政治危机[指爱德华三世废黜其母法国伊沙贝拉公主的摄政,登极亲政时,伯爵曾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政治群体独立行动,与男爵们的“距离感”突然产生。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玛奇伯爵领地之后,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职责。
在重大正式场合,伯爵穿着镶有白色毛皮边的深红色丝绒外套,软帽上缝镶着三条貂皮以表明爵位级别,冠冕上有一镀金银圈,上沿饰有8个银球;而国王则称伯爵为其“真正可信可爱的伙伴。”
而公爵(Duke)的出现则稍晚。
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duchy;大公国,Archduchy)。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duke)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著。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 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2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著,也难获此殊荣。
在正规场合公爵也穿深红色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色金叶片。国王则称公爵为“我们真正可信和最为敬爱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