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时间:2024-03-28 10:51:22编辑:奇闻君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历年指挥都是谁?

1959—1979: [奥] 威利·博斯科夫斯基(1909—1991)
1980—1986: [美、奥] 洛林·马泽尔(1930—)
轮职指挥:
1987: [奥] 赫伯特·冯·卡拉扬*(1908—1989)
1988、1991: [意] 克莱迪奥·阿巴多*(1933—)
1989、1992: [奥] 卡洛斯·克莱博(1930—)
1990、1995、1998、2007:[印] 祖宾·梅塔*(1936—)
1993、1997、2000、2004:[意] 里卡尔多·穆蒂(1941—)
1994、1996、1999、2005:[美、奥] 洛林·马泽尔(1930—)
2001、2003:[奥] 尼克劳斯·哈农库特(1929—)
2002:[美、日] 小泽征尔*(1935—)
2006:[拉] 马瑞斯·杨松斯(1934—)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曲目是怎么决定的?

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曲目是由当年的指挥家和乐团的乐手(主要是首席指挥和乐团经理)共同商定的。
但我们依然可以在每年的曲目单中看出浓重的指挥家的风格:比如1987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曲目都是卡拉扬最拿手的作品,也是他曾经多次指挥过的作品。而穆蒂的曲目单往往很生僻,梅塔的曲目单中经常会有两首约瑟夫·施特劳斯的玛祖卡波尔卡,马泽尔对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和《一心一意玛祖卡波尔卡》青睐有加,普莱特的曲目单中则必然会出现涉及法国风格的作品等等,这些特点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每年的选曲过程中,指挥家的意见往往起到主导的作用,而乐团通常则起到提出修改意见的作用。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有哪些特点?主要演奏哪些音乐作品?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Das Neujahrskonzert der Wiener Philharmoniker)是世界音乐生活的一件音乐盛事。于每年的1月1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由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演奏。这个音乐会最初宗旨是展示与推广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作品,直到今天音乐会的曲目还是以施特劳斯家族成员的作品为主(主要是三位:约翰•施特劳斯,老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虽然也会穿插一些其他作曲家的舞曲或进行曲。
[历史]
1939年12月31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首届“新年音乐会”,由克来门斯•克劳斯创办。
第2届于1941年1月1日举行,以后除1945年因战争原因停办一届外,其余都是于每年的1月1日定期在金色大厅举行。
1946年,正式命名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55年起,音乐会由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直至1979年。
1980年起,音乐会每年更换指挥
【传统】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1959年开始第一次进行电视转播,不久便成了欧洲文化的盛事。电视转播中,维也纳歌剧院芭蕾舞团还为新年音乐会配上了古典的维也纳舞蹈,这一传统一直保留至今。在中国,由中央电视台进行的电视转播于1987年开始。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通过电视向全球40多个国家进行直播,估计观众人数超过10亿。音乐会已经形成了一些传统,包括3个加演曲目,其中最后两个永远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以及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在加演曲目的最后一首《拉德斯基进行曲》,观众也会加入到演奏中,在特定的段落跟着节拍拍手,而指挥家这时也会转过身来指挥观众的节拍。另一个传统则是指挥家的新年致词。
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上,当《拉德茨基进行曲》响起时,观众忍不住开始鼓掌打节拍,卡拉扬转身指挥观众。以后每年如此,而2005年的新年音乐会上,为悼念印度洋海啸的遇难者而取消了这一曲目。
1989年的新年音乐会上,当《蓝色多瑙河》响起时,观众的掌声打断了艺术家们的演奏。克莱伯面向观众,发表新年祝词。此后的某些年,还有指挥说“新年好”(最近一次是2005年的洛林•马泽尔)。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拉德斯基进行曲》从哪年开始和剧场观众互动的??

早在波斯科夫斯基的197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拉德茨基进行曲就有了鼓掌的习惯,可以从网上查一下197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完整版一看便知。
卡拉扬的1987年是央视第一次直播维新,所以给大多数中国观众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但绝对不是那一年才有的种互动。不信的话不防再查阅一下1984和1986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网上有下半场的完整版,虽然录像很渣,但足以看清楚马泽尔与观众在拉德茨基进行曲上的互动。
但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互动习惯?我想可以追溯到波斯科夫斯基及以前更早的克莱门斯时代,甚至可以说1939年第一届维新就有了这种习惯也未必,但那时没有录像资料,所以无从稽考。。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1987年维也纳爱乐不再设常任指挥,所以卡拉扬的到来为维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为什么只演奏施特劳斯家族作品

因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初是施特劳斯家族的演奏会。简介:每年的当地时间1月1日上午(北京时间 1月1日18:00),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富丽堂皇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被鲜花装点得分外秀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全球的瞩目下举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由世界历史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历史:1847年12月31日,一场音乐会正在维也纳郊外一个露天舞台举行。当时莱比锡一家报纸描述道:“指挥是一个卷发,肤色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向上翘,给人一种富有天才的印象。他举起小提琴,随着琴头的摇动,明快流畅的音乐便从一个规模虽小但素质很高的乐队中飘荡出来。”这个肤色黝黑,“类似摩尔人”的指挥,便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辉煌的施特劳斯家族的创始者。当时他组织了一个乐队在全欧洲巡演,声誉载道。这次音乐会一直进行到1848年 新年的钟声响时,乐队演奏了维也纳著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osel Haydn)的一首作品,作为对新年的庆祝,接着乐队演奏了施科泽(John Georg Scherzer)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后来几乎成为维也纳民谣)“跳吧,唱吧,无论我们是富裕还是贫穷……”(随后乐队开始持续演奏欢快的舞曲:圆舞曲、波尔卡、连德勒……音乐会变成了盛大的舞会,整个场地就是舞场,听众跟随音乐翩翩起舞,精彩的作品则被要求加演,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欢乐的舞会一直持续到天明。一个半世纪前的这场音乐会,就是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祥

祖宾梅塔生平?

祖宾·梅塔1936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梅里·梅塔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小提琴教师和指挥家、孟买交响乐团和弦乐四重奏团的创始人。祖宾·梅塔少年时期受到了正规的小提琴和钢琴教育,并在学校管弦乐队担任低音提琴手,所以对欧洲音乐非常熟悉。他还曾随父亲到美国纽约,拜著名小提琴家加拉米安为师 。作为父亲的学生,他16岁的时候就指挥了孟买交响乐团。他曾遵循父母的意愿去学习医学,但上了两个学期的课之后就转投到音乐的怀抱中了。


小泽征尔的简介和生平

小泽征尔(日文名:小泽 征尔 假名:おざわ せいじ平文氏罗马字:Ozawa Seiji ,),生于1935年,早年师从卡拉扬,曾经在美国纽约交响乐团做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的助手。1962年在日本广播协会交响乐团担任过短期指挥工作,然后又去了美国,先后在芝加哥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多伦多交响乐团等担任过常任或客座指挥。从1973年开始,小泽征尔一直担任美国波士顿爱乐乐团总监之职。2015年7月,现任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荣获肯尼迪中心荣誉大奖,成为1978年该奖项创立以来首位日本获奖者。小泽征尔的家庭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便来到了中国,当时,他的父亲小泽开作曾在长春等地当牙科医生,当“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他们全家便搬到了沈阳,而小泽征尔就是在这段时期里出生的。 1935 年,小泽征尔出生在中国的沈阳,在他出生后的第二年,他们便举家迁到了北京,在这里一直居住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夕,他们全家才回了日本的东京,因此,小泽征尔的童年一直是在中国度过的,据他本人的回忆,在上小学之前,他的大脑中所有记忆都是对北京的印象。扩展资料:小泽征尔个人作品小泽征尔是一位指挥曲目广泛的指挥大师,几十年来,他指挥的作品可谓包罗万象,其中有着众多不同时代和不同风格的作品,但从总的方面来看,他对于浪漫主义作品和现代主义作品有着更加出色的演绎能力,在浪漫主义作品中,他对于以柴科夫斯基为首的俄国音乐以及以柏辽兹、拉威尔为首的法国音乐有着尤为突出的解释。例如,在指挥法国作品方面,他很早就有着“柏辽兹作品指挥专家”的美誉。而对现代主义作品方面,他则十分擅长于斯特拉文斯基、格什温、奥涅格及第二维也纳乐派作曲家等人的作品。另外,小泽征尔也是东方音乐杰出的演释者,尤其是对于日本作曲家的作品,他的演释是最具权威性的,在这些作曲家的作品中。他最为擅长的是武满彻、黛敏郎和小山清茂等人的作品,对于这些作品,他曾广泛地在世界各地进行演奏,并且还将其中的许多作品灌制了唱片。他在这方面的出色成绩,为在全世界传播日本音乐艺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泽征尔

关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经典曲目问题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主要是演奏施特劳斯家族的舞曲作品的。除了每年加演中必演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和《拉德茨基》进行曲外,其他作品都是指挥家根据个人喜好或者是乐团要求演奏的。尽管如此,还有不少作品的出现率要远高于其他作品。比如约翰·施特劳斯的《无穷动》波尔卡,《游览列车》快速波尔卡,《闲聊》波尔卡,《强盗》加洛普,《蝙蝠》序曲,《电闪雷鸣》快速波尔卡,《高贵的匈牙利人》快速波尔卡,《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维也纳的气质》圆舞曲,《加速》圆舞曲,《皇帝》圆舞曲,《大湖》圆舞曲,《南国玫瑰》圆舞曲,《酒,女人和歌》圆舞曲,《享受生活》圆舞曲等等。除了小约翰的作品出现率最高之外,其次便是约瑟夫·施特劳斯的作品了。约瑟夫的比较经典的作品是《骑手》波尔卡,《小嘴不停》快速波尔卡,《无忧无虑》快速波尔卡,《读者来信》快速波尔卡,《打铁》法兰西波尔卡,《蜻蜓》玛祖卡波尔卡,《手拉手》玛祖卡波尔卡,《女人心》玛祖卡波尔卡,《水彩画》圆舞曲,《谵妄》圆舞曲,《天体乐声》圆舞曲,《奥地利村燕》圆舞曲等等。现对来说,施特劳斯家族中,老约翰·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作品的出现率就小得多了。老约翰的作品比较经典的有《激情》加洛普,《印度人》加洛普,《心爱的安娜》波尔卡等。爱德华的比较经典的作品有《雷电》快速波尔卡,《愉悦》快速波尔卡等。此外,约翰和约瑟夫合作的《拨弦》波尔卡也是非常经典的一部作品。三兄弟合作的《防卫》四对舞也同样很经典。希望能够帮到您,感谢您对永乐票务的支持。欢迎关注永乐票务官网获取最新演出信息。^ ^

求 历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观众根据音乐节奏鼓掌,指挥家转身指挥观众的指挥家,请标注年份和指挥家名字~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家可以分成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1939年~1986年。在这些年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是常任的。第二时期是从1987年至今,这个时期的指挥是由维也纳爱乐乐团评选出的年度指挥家担任的。历代指挥家年表如下:
克莱门斯·克劳斯(1939, 1941~1944, 1948~1954)
约瑟夫·克里普斯(1946, 1947)
威利·博斯科夫斯基(1955~1979)
洛林·马泽尔(1980~1986, 1994, 1996, 1999, 2005)
赫尔伯特·冯·卡拉扬(1987)
克劳迪奥·阿巴多(1988,1991)
卡洛斯·克莱伯(1989,1992)
祖宾·梅塔(1990,1995,1998,2007)
里卡尔多·穆蒂(1993,1997,2000,2004)
尼克劳斯·哈农库特(2001,2003)
小泽征尔(2002)
马里斯·杨松斯(2006,2012)
乔治·普莱特(2008,2010)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2009)
弗朗茨·维尔瑟-莫斯特(2011,2013)


历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都是谁额?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通常由乐团(即维也纳爱乐乐团)指定;能被邀请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对一个指挥来说无疑是对他的指挥水平和风格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他在世界乐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认可;至今还没有中国指挥家受邀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不过已有两位亚裔指挥家受邀,分别是印度的祖宾·梅塔(Zubin Mehta)和日本的小泽征尔(Seiji Ozawa)。


上一篇:天津大悦城购物中心

下一篇:爱是怀疑 吴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