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是如何装入鱼雷的
潜艇一般是在码头补给鱼雷。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鱼雷发射管装雷,一是通过升降口装雷。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升降口装雷,俄罗斯和我国主要采用鱼雷发射管装雷。潜艇升降口,是指平时人员出入潜艇的通道,装雷时在升降口上铺设两条滑轨,直通鱼雷舱。用吊车把鱼雷吊在滑轨上,然后用舰桥上的绞盘把鱼雷缓慢溜放到鱼雷舱。鱼雷发射管装填需要把潜艇靠到专门的装雷码头,把一个浮筏子固定在艇首,浮筏子的形状需与潜艇首部或尾部相吻合。如果是给前舱装雷,需要向尾部的压载舱注水,然后用吊车把鱼雷吊起,在钢索的引导下从发射管装填进去,装填完后,还需要倒雷,就是把上面的鱼雷倒到下面。装填后舱的鱼雷,方法如前,只不过须向前舱的压载舱注水。装填完毕后用高压气将水吹除。
潜艇的鱼雷是怎么发射出去的啊?
鱼雷的发射一般有两种:
一、自航式发射。顾名思义,自航发射,是通过鱼雷自身的动力系统离开鱼雷发射管。
二、动力式发射。使用外力将鱼雷喷出鱼雷管,一般有两种方法,干式(使用压缩空气将鱼雷喷出去,在鱼雷离开发射管的瞬间再把压缩空气抽回来。)和湿式(先将发射管灌水,然后用活塞将鱼雷和海水一起喷出去。)
典型的鱼雷发射程序为:
1、锁定攻击目标(通过潜望镜瞄准或者通过声纳系统锁定)
2、下潜或上浮到攻击深度(水太深了水压太大,发射不了)
3、打开发射口耐压盖
4、确认攻击目标(这个程序一般是确认最后攻击的命令,一旦进入下个程序,99%就是真的要发射了)
5、发射管灌水/空气阀充气待命(这个程序一般意味着攻击开始)
6、发射!
7、下潜到安全深度躲避敌方反击(一般是水下200-300米,二战时期一般是100米左右)
8、听爆炸声音,确定战果,躲避攻击,撤出战斗区域,准备二次攻击。
如果是使用线控鱼雷(使用光纤控制的),在发射完鱼雷后,还必须继续跟踪和指挥鱼雷攻击和选择目标。不会马上下潜。这种攻击一般使用于潜艇对潜艇的作战中,线控鱼雷,命中精度高,搜索能力强,可以依托潜艇本身强大的侦听声纳和强大的火控系统来打击敌方潜艇,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 反潜武器。
鱼雷制导技术的发展是怎样的?
从鱼雷问世到二战前所用的鱼雷都是无制导的直航鱼雷,是一种近程快速、威力大的反舰武器,但是由于雷上没有自导装置和非触发引信,单雷命中概率很低,必须同时几条雷齐射。随着水面舰艇性能的进一步发展,鱼雷所要攻击的目标在航速和机动性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无制导直航雷已停止生产。二战后各国相继研制了声自导鱼雷。然而声自导鱼雷的发展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扰。声自导所利用的水声信号同海洋环境噪声、鱼雷自噪声、人工干扰噪声、混响等混杂在一起,这给信号的提取和识别带来了困难,尤其在鱼雷航速很高时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声自导鱼雷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鱼雷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鱼雷的前身是一种诞生于19世纪初的“撑杆雷”,撑杆雷用一根长杆固定在小艇艇艏,海战时小艇冲向敌舰,用撑杆雷撞击爆炸敌舰。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的卢庇乌斯舰长把发动机装在撑杆雷上,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推动发动机活塞工作,带动螺旋桨使雷体在水中艇行攻击敌舰。但由于艇速低、艇程短、控制不灵,卢庇乌斯的发明未策投入使用。曾参与上述研制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于1866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枚鱼雷。该鱼雷借鉴了卢庇乌斯的发明,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带动单螺旋桨推进,通过液压阀操纵鱼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鱼雷的艇行深度。当时鱼雷的艇速仅11公里/小时,射程180─640米,尚无控制鱼雷艇向的装置。因其外形似鱼,而称之为“鱼雷”,并根据怀特黑德的名字而命名为“白头鱼雷”。几乎与卢庇乌斯和怀特黑德同时,俄国发明家亚历山德罗夫斯基也研制出类似的鱼雷装置。1887年1月13,俄国舰艇向60米外的土耳其2000吨的“因蒂巴赫”号通信船发射鱼雷,将其击沉。这是海战史上第一次用鱼雷击沉敌舰船。1899年,奥匈帝国的海军制图员路德格·奥布里将陀螺仪安装在鱼雷上,用它来控制鱼雷定向直航,制成世界上第一枚控制向的鱼雷,大大提高了鱼雷的命中精度。1904年,美国人E·W·布里斯发明发热力发动机代替压缩空气发动机的第一条热动力鱼雷(亦称蒸汽瓦斯鱼雷),使鱼雷的航速提高至约65公里/小时,航程达2740米。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鱼雷已被公认为是仅次于火炮的舰艇主要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运输船达1153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89%;舰艇162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4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运输船总吨位达1366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68%;舰艇达369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38.5%。1938年,德国首先在潜舰上装备了无航迹电动鱼雷,它克服了热力鱼雷在航行中因排出气体形成航迹而易被发现的缺点。1943年,德国首先研制出单平面被动式声自导鱼雷,它可接收水而舰艇的噪声自动导鱼雷,提高了命中率。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又发明了线导鱼雷,发射舰艇通过与鱼雷尾部连接的导线进行制导,不易被干扰。到了50年代中期,美国制成双平面主动式声自导鱼雷(又称反潜鱼雷),它可在水中三维空间搜索,攻击潜航的潜艇。1960年,美国又首先研制出“阿斯罗克”火箭助飞鱼雷(又称反潜导弹),它由火箭运载飞行至预定点入水自动搜索、跟踪和攻击潜艇。到了70年代后,鱼雷采用了微型电脑,改进了自导装置的功能,协强了抗干扰和识别目标的能力。雷的航速已提高到90─100公里/小时,航程达4.6万米,尽管由于反舰导弹的出现,使鱼雷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仍是海军的重要武器。特别是在攻击型潜艇上,鱼雷是最主要的攻击武器。
超空泡鱼雷到底有多厉害
超空泡鱼雷就是在水下航行的速度快一些,实际上战斗部和射程赶不上都赶不上一般的重型鱼雷,由于射程较近,也很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
超空泡鱼雷:“暴风”鱼雷雷体长度8.23米,直径533毫米,重量2600千克,战斗部装药250千克,航速200节,航程15000米,最大深度400米。
重型鱼雷:MK48鱼雷长5.85米,直径533毫米,重量1582千克,航速55节,航程46000米,最大航深1200米。
超空泡鱼雷威力有多大?
超空泡是一种物理现象,当物体在水中的运动速度超过100节的时候,物体的后部就会形成奇异的水蒸汽泡泡,从而产生“超空泡”流体——这是一种机械效应,液体围绕物体快速运动的时候,压力会下降,随着速度的增加,当液体压力等于水蒸汽的压力时,液体便由水相变为气相,形成水蒸气。空泡会使水流发生畸变,从而损失水泵、涡轮水翼和推进器的使用效率,还可能导致强烈的冲击波的出现,并引起金属表面出现腐蚀现象。现在船舶的设计师们经常要与知道麻烦的空泡们打交道,做斗争,试图避免出现空泡现象,这就是船体为什么设计成流线型的原因之一。
物体在水中运动时,还需要克服与水的摩擦力所造成了黏性阻力,这种阻力大约是空气阻力的1000倍。科学研究人员为减少这种阻力想了不少办法,还是解决的不够彻底。恩~~~谁知道最后却惊奇的发现,一个有效的办法竟然是可以利用这种讨厌的气泡,形成一种可更新的气泡包络,使得流体对物体表面的浸湿面积最小化,从而大大的降低黏性阻力,这种低密度的气泡,就是超空泡。超空泡是气泡或者是空泡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当物体在水中的运动速度超过50米/秒时,钝头航行物体或者是安装在头部的气体注入系统就可能产生低密度的气泡穴,气泡的长度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物体能够在自己所产生的长气泡中,以最小的阻力飞速前进——
俄罗斯的风暴火箭动力鱼雷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超空泡武器,是由位于乌克兰的流体力学研究所研制的,1997年装备部队。风暴鱼雷长8.23米,重约2700公斤,壳体由尾部至头部慢慢的变细,头部装有战斗部,尾部中心为大孔径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灌,周围有8个小型的圆柱型启动火箭,他们将风暴加速到超空泡速度,然后主发动机开始干活,鱼雷的头部是最重要的超空泡发生器,呈圆形或者椭圆型平盘状,向前倾斜形成一个“攻角”,以产生支持鱼雷前部的升力,紧靠空泡发生器的后面是几个环状的通气管,这些管将火箭排气注入空泡穴使其张大,航行的时候,首先由平盘式空泡发生器形成局部的空穴,然后由通气管向空穴注入气体,使他形成超空泡。小型启动火箭使鱼雷航行直至形成空穴,然后中央火箭才工作。
由俄罗斯莫斯科国家科研生产联合企业列吉昂研制的代号BA-Ⅲ的“暴风”超高速鱼雷,可由潜艇携带发射后航行在超空泡场中,速度可达200节,航程约10000~15000米,主要用于反潜及反舰。该雷速度之快,堪称世界之最,使鱼雷成为打击水面、水下目标,摧毁水下设施的难以防御的水下导弹。该雷的出现引起世界各主要海军国家的震惊与关注。
“暴风”超高速雷的主要战术指标:
直径:534毫米
长度:约8米
重量:约2600千克
航速:200节(100米/秒)
航程:约10000~15000米
航深:4~400米
战斗部装药:约250千克
鱼雷可打击高速航行的目标,无自导系统,动力采用的是两台火箭发动机,攻击弹道为直航,具有很高的航向精度。
反鱼雷技术涉及了哪些方面?
反鱼雷技术涉及水声及其它水下物理场、水下爆炸、水动力学、超高速水下推进、水下激光、军事运筹学等基础学科,也用到鱼雷、水雷、深水炸弹、火炮、火箭、水声电子对抗等诸多行业的技术,还涉及电磁发射、高能放电等高新技术领域和网具等特殊装具。具有边缘学科技术的特点,已成为一门新兴行业。西方国家把鱼雷防御计划列在很高的优先等级。相关技术水声;水下爆炸;水动力学;超高速水下推进;水下激光;军事运筹学;鱼雷;水雷;深水炸弹;火炮;火箭;水声电子对抗;电磁发射;高能放电
鱼雷武器在各国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反潜、反舰形势更加严峻,常规潜艇将以水下20~25节速度,核潜艇将以40节速度,在水深400~1000米处采用“隐形”及先进的水下对抗技术参与作战,航空母舰等大型水面舰艇将以25~35节的航速,装备十分完善的反导手段,并具有强大的对海、对空及反潜火力。由于鱼雷具有隐蔽性、大的水下爆炸威力和自导寻的的精确制导,鱼雷在水下的作战地位越来越高,它不仅是未来海战有效的反潜武器,而且也是打击水面舰船和航空母舰、破坏岸基设施的重要手段。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鱼雷武器的发展,并根据未来海战的需求和各自的战术思想,结合本国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技术道路发展鱼雷武器。
鱼雷艇的未来发展趋势侧重哪些方面?
随着现代化探测和作战手段的日益发展,鱼雷艇隐蔽出击的作战优势日益降低;导弹艇出现后,鱼雷艇的作用有所下降。但鱼雷艇具有打击威力大、建造容易、周期短、造价低等优点,加之鱼雷性能不断提高,舰艇隐身技术的发展,鱼雷艇仍为不少国家作为近海防御的兵力予以保留和发展。发展趋势:采用隐身技术,使鱼雷艇能隐蔽出击;提高鱼雷艇的航海性能;改善鱼雷性能;采用小型化和自动化电子设备,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射击精度;采用轻型舰空导弹或导弹与舰炮结合的武器系统,以提高对空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