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火箭

时间:2024-03-31 09:07:05编辑:奇闻君

火箭发动机的点火系统

点火可以采取多种途径:火工装药,等离子体焰矩,电火花塞。一些燃料和氧化剂相遇燃烧,而对于非自燃燃料,可以在燃料管口填充自燃物质(俄罗斯发动机常用)。对液体和固液混合火箭来说,推进剂进入燃烧室都必须立刻点火。液体推进剂进入燃烧室后点火延迟毫秒级时间,都会导致过量液体进入,点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会超过燃烧室设计最大压力,从而引起灾难性后果。这叫做“硬启动”。气体推进剂不会出现硬启动,因为喷注口总面积小于喷管口面积,点火前即使燃烧室充满气体也不会形成高压。固体推进剂通常使用一次性火工设备点燃。点火后,燃烧室可以维持燃烧,点火器不再需要。发动机停机几秒钟后,燃烧室可以自动重点火。然而一旦燃烧室冷却,许多发动机都不能再点火。火箭发动机-羽流物理煤油的废气富含碳,根据其发射谱线羽流呈橙色。基于过氧化物氧化剂和氢燃料的火箭的羽流大部分是水蒸汽,肉眼几乎不可见,但在紫外线和红外线视野中呈亮色。固体火箭推进剂含有金属元素如铝,其燃烧发白光,因此其羽流高度可见。一些废气,尤其是酒精燃料的羽流呈钻石型激波。火箭的羽流形状取决于设计高度,高度推力及其他因素。在高空所有火箭尾焰都呈超过度膨胀状态,并在尾部收束。

喷气发动机是怎样起动的?需要马达带动么?

使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气体高速喷射而产生动力的发动机。喷气式飞机和火箭都使用这种发动机。
喷气发动机原理及若干工作方式
喷气推进原理
气推进是伊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爵士的第三运动定律的实际应用。该定律表述为:“作用在一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有一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就飞机推进而言,“物体”是通过发动机时受到加速的空气。产生这一加速度所需的力有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产生这一加速度的装置上。喷气发动机用类似于发动机/螺旋桨组合的方式产生推力。二者均靠将大量气体向后推来推进飞机,一种是以比较低速的大量空气滑流的形式,而另一种是以极高速的燃气喷气流形式。
这一同样的反作用原理出现于所有运动形式之中,通常有许多应用方式。喷气反作用最早的著名例子是公元前120年作为一种玩具生产的赫罗的发动机。这种玩具表明从喷嘴中喷出的水蒸气的能量能够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传给喷嘴本身,从而引起发动机旋转。类似的旋转式花园喷灌器是这一原理更为实用的一个例子。这种喷灌器借助于作用于喷水嘴的反作用力旋转。现代灭火设备的高压喷头是“喷流反作用”的一个例子。由于水喷流的反作用力,一个消防员经常握不住或控制不了水管。也许,这一原理的最简单的表演是狂欢节的气球,当它放出空气或气体时,它便沿着与喷气相反的方向急速飞走。
喷气反作用绝对是一种内部现象。它不象人们经常想象的那样说成是由于喷气流作用在大气上的压力所造成的。实际上,喷气推进发动机,无论火箭、冲压喷气、或者涡轮喷气,都是设计成加速空气流或者燃气流并将其高速排出的一种装置。当然,这样做有不同的方式。但是,在所有例子中,作用在发动机上的最终的反作用力即推力是与发动机排出的气流的质量以及气流的速度成比例的。换言之,给大量空气附加一个小速度或者给少量空气一个大速度能提供同样的推力。实用中,人们喜欢前者,因为降低喷气速度能得到更高的推进效率。
喷气推进的几种方式
不同类型的喷气发动机,无论冲压喷气、脉冲喷气、燃气轮机、涡轮/冲压喷气或者涡轮-火箭,其差别仅在于“推力提供者”即发动机供应能量并将能量转换成飞行动力的方式。
冲压喷气发动机实际上是一种气动热力涵道。它没有任何主要旋转零件,只包含一个扩张形进气涵道和一个收敛形或者收敛-扩张形出口。当由外部能源强迫其向前运动时,空气被迫进入进气道。当它流过这一扩散形涵道时,其速度或动能降低,而压力能增加。尔后,靠燃油的燃烧来增加其总能量,膨胀的燃气通过出口涵道高速排入大气。冲压喷气发动机常作为导弹和靶机的动力装置,但单纯的冲压喷气发动机不适于作为普通飞机动力装置,因为在它产生推力前,要求向它施加向前的运动。
脉冲喷气发动机采用间歇燃烧原理。与冲压喷气发动机不同,它能在静止状态工作。这种发动机是由类似冲压喷气发动机的一种空气动力涵道构成。它的压力较高,结构比较坚实。进气涵道有许多进气“活门”,在弹簧拉力作用下处于打开位置,通过打开的活门空气进入燃烧室,并靠燃烧喷入燃烧室中去的燃油得到加热,由此引起的膨胀使压力升高,迫使活门关闭,然后膨胀的燃气向后喷出;排气造成降压,使活门重新开启。这种过程周而复始。脉冲喷气发动机曾经被设计成直升机旋翼的推进装置,有的还通过精心设计涵道来控制共振循环的压力变化而省去了进气活门。但脉冲喷气发动机不适于作为飞机动力装置,因为它的油耗高,又无法达到现代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性能。
火箭发动机虽然也属于喷气发动机,但它们有重大区别。即火箭发动机不用大气作为推进流体,而用它携带的液态燃料或化学分解而形成的燃料与氧气剂的燃烧来产生它自己的推进流体,从而能在地球大气层外工作,但因此它也只适用工作时间很短的情况.
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应用于喷气推进避免了火箭和冲压喷气发动机固有的弱点,因为采用了涡轮驱动的压气机,因此在低速时发动机也有足够的压力来产生强大的推力。涡轮喷气发动机按照“工作循环”工作。它从大气中吸进空气,经压缩和加热这一过程之后,得到能量和动量的空气以高达2000英尺/秒(610米/秒)或者大约1400英里/小时(2253公里/小时)的速度从推进喷管中排出。在高速喷气流喷出发动机时,同时带动压气机和涡轮继续旋转,维持“工作循环”。涡轮发动机的机械布局比较简单,因为它只包含两个主要旋转部分,即压气机和涡轮,还有一个或者若干个燃烧室。然而,并非这种发动机的所有方面都具有这种简单性,因为热力和气动力问题是比较复杂的。这些问题是由燃烧室和涡轮的高工作温度、通过压气机和涡轮叶片而不断变化着的气流、以及排出燃气并形成推进喷气流的排气系统的设计工作造成的。
飞机速度低于大约450英里/小时(724公里/小时)时,纯喷气发动机的效率低于螺旋桨型发动机的效率,因为它的推进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飞行速度;因而,纯涡轮喷气发动机最适合较高的飞行速度。然而,由于螺旋桨的高叶尖速度造成的气流扰动,在350英里/小时(563公里/小时)以上时螺旋桨效率迅速降低。这些特性使得一些中等速度飞行的飞机不用纯涡轮喷气装置而采用螺旋桨和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组合 -- 涡轮螺旋桨式发动机。
螺旋桨/涡轮组合的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内外涵发动机、涵道风扇发动机和桨扇发动机的引入所取代。这些发动机比纯喷气发动机流量大而喷气速度低,因而,其推进效率与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相当,超过了纯喷气发动机的推进效率。
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将涡轮喷气发动机(它常用于马赫数低于3的各种速度)与冲压喷气发动机结合起来,在高马赫数时具有良好的性能。这种发动机的周围是一涵道,前部具有可调进气道,后部是带可调喷口的加力喷管。起飞和加速、以及马赫数3以下的飞行状态下,发动机用常规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方式;当飞机加速到马赫数3以上时,其涡轮喷气机构被关闭,气道空气借助于导向叶片绕过压气机,直接流入加力喷管,此时该加力喷管成为冲压喷气发动机的燃烧室。这种发动机适合要求高速飞行并且维持高马赫数巡航状态的飞机,在这些状态下,该发动机是以冲压喷气发动机方式工作的。
涡轮/火箭发动机与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的结构相似,一个重要的差异在于它自备燃烧用的氧。这种发动机有一多级涡轮驱动的低压压气机,而驱动涡轮的功率是在火箭型燃烧室中燃烧燃料和液氧产生的。因为燃气温度可高达3500度,在燃气进入涡轮前,需要用额外的燃油喷入燃烧室以供冷却。然后这种富油混合气(燃气)用压气机流来的空气稀释,残余的燃油在常规加力系统中燃烧。虽然这种发动机比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小且轻,但是,其油耗更高。这种趋势使它比较适合截击机或者航天器的发射载机。这些飞机要求具有高空高速性能,通常需要有很高的加速性能而无须长的续航时间。


太空中火箭发动机怎么点火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意思,平常我也听到一些人问到这个问题。他们通常得到的回答是火箭不用点火,其实不是这样。我理解为他们可能是把自然式推进剂的点火方法和火箭整个点火混淆起来了。不知道有没有注意过这样一个情况,就是我们每次从电视里面看火箭发射的时候,经常指挥员会发出三个指令,一个是牵动,接着说开拍、点火,如果没有点火的话,怎么会发出点火的指令呢。由此可以看出火箭还是需要点火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从发动机由静止状态到工作状态的启动过程,我们把这个启动过程称之为火箭的点火。怎么点火呢?我简单来说一下。火箭各种型号的发动机不同,因此结构的复杂程度也不一样,点火也各有千秋,但总的来说有一个基本程序。我们现在看一个点火的图,最简单的点火程序。当发动机接到点火的指令后,先打开启动门,使推进剂进入到涡轮泵内,这个时候火药启动器启动,它所产生的高压燃气要驱动涡轮泵的涡轮转速,然后对推进剂进行增压,增压之后氧化剂和燃烧剂要进入到燃气发生器内进行燃烧,燃烧后形成的高压燃气又回过头来进入到涡轮泵,它接替火药启动器的工作,继续推动涡轮泵,高速、长时间的转动。然后是燃烧剂的主活门打开,使燃烧剂经过喷管的短速式结构以及燃烧室的夹层,最后经过喷射器喷入到燃烧室,同时氧化剂活门打开,使它经过喷助器进入到燃烧室,这样的话氧化剂和燃烧剂在燃烧室内混合、燃烧,形成高压高温气体,经过喷管喷出,从而形成了反作用力,使火箭发出。这是对于自然式推进剂采用的方法,启动过程比较简单,燃烧剂和氧化剂二者一碰撞就会燃烧。对于非自然式的推进剂来说,要根据需要设置专门的点火系统,采用焰火式或者是电点火的方法进行点火。


宇宙飞船第一次分离距离地面多少千米

长征2BE典型飞行时序
-3秒,点火
0秒,起飞
127秒,助推器分离
147秒,一级火箭分离
232秒,整流罩分离
332秒,二级火箭分离
1560秒,三级火箭分离

长征2F:
-3秒,点火
0秒,起飞
120秒,逃逸塔分离。
155秒,助推器分离
160秒,一级火箭分离
212秒,整流罩分离
585秒,二级火箭分离

  每种火箭分离顺序,时间,高度,都由火箭的自重以及燃料的燃烧放热多少决定的,不能确定,都需要严格的计算。
  以下是分离原理
  级间分离部位一般用爆炸螺栓或带环形爆炸索的连接件连接。爆炸索与爆炸螺栓的作用都是把火箭各级之间的连接件炸断。炸断了连接件后,级间分离的方式也有两种,即热分离和冷分离。所谓热分离,是指靠前面一级火箭发动机喷出的高温燃气流把后面一级火箭推开,因此前面一级发动机是在连接件解锁时就已经点火了;而冷分离方式中使前、后两级火箭分开的力量,是装在后面一级火箭上的反推火箭的推力,前面一级火箭的发动机要在前、后两级火箭分开后才点火。
  长征2F载人火箭的级间分离采用的是热分离方式,分离时由控制系统发出一、二级分离和二级发动机点火指令,级间分离面上的14个爆炸螺栓同时引爆,使级间连接解除,已点火的二级发动机推动二级火箭加速向前飞行,而二级发动机喷出的高速燃气流喷射在一级氧化剂箱前底上,增加了一子级箭体飞行的阻力,从而迫使一子级箭体离开火箭。


降落伞为什么距离地面150米打不开

距离地面十公里高度时,打开主降落伞。
飞船减速首先依靠降落伞。当返回舱下降到距地面大约10公里的高度时,返回舱自动打开伞舱盖,引导伞打开后,再拉出减速伞。为了减少开伞冲击力,减速伞还特意设计为两级充气,分两次打开,使返回舱的速度下降到80米/秒左右。
减速伞工作16秒钟后,与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主伞。主伞也采取两级充气的方法,先张开一个小口,然后慢慢地全部张开,使返回舱的下降速度逐渐由80米/秒减到40米/秒,然后再减至8米-10米/秒。
然而,即使是以8米/秒的速度着陆,飞船所受的冲击力仍可能对航天员的脊柱造成损伤。飞船距离地面大约1米时,安装在返回舱底部的4台反推火箭还将点火工作,使返回舱速度一下子降到2米/秒以内。


上一篇:黄昌义

下一篇:man or mupp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