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谷青的介绍
徐谷青,1966年生于浙江省开化县林山乡梅岭村。著名的根雕艺术家,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衢州醉根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1995年,徐谷青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8年,徐谷青名字被纳入中华人物辞海.他不愿意出名,却因为他的艺术在徐谷青的努力下已经创建了浙江省民间文艺家采风基地、浙江省环境保护教育示范基地、开化县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根雕艺术之乡等,为开化的文化艺术注入勃勃生机。和事业的成就闻名遐迩,也为名所累,但是他不会用名为自己谋私利,却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为家乡谋利。
徐谷青的人物介绍
徐谷青,男,汉族,生于浙江省开化县林山乡梅岭村,著名的根雕艺术家。1991年,他便着手创办了开化根雕厂,注册“醉根”商标,并于2000年组建了衢州醉根艺品有限公司。1995年,徐谷青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8年,徐谷青名字被纳入中华人物辞海;2000年,作品《音魂》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银奖;2002年,作品《钱江魂》获浙江省首届花卉博览会特色产品奖;2006年,作品《枯木新春》获第六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金奖。2006年,徐谷青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0年9月17日,一项以“开化根雕”为主题内容的“2010中国(衢州·开化)根雕艺术文化节”又将在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隆重举行,届时,由徐谷青历时15年创作,用龙眼木根雕成的五百罗汉系列将正式问世。
浙江富豪沈国军:大学时赚180万,今身价560亿,妻子是小21岁女明星
相信大家对银泰百货都有所耳闻,它在全国有四十多家门店; 而且,早在十年前,银泰百货一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200亿,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商场之一。 你一定想不到银泰百货的创始人 沈国军 ,虽然如今的身价高达560亿,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别人都以为他是靠关系; 可是真实情况却是:他出身贫寒,命运坎坷, 小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14岁丧父,20岁丧母。 但是,这样艰苦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放弃自己,反而更加激励起要成功的欲望。 沈国军在欲望的激励下, 四年的时间里,身价由180亿,涨到560亿, 不仅成为了商业传奇、浙江的低调富豪; 而且他还娶了小21岁的女星张婉茹,和马云成为了好兄弟。 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去沈国军的世界里 探索 一番吧。 02 1962年,沈国军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个农村里。 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一家人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渔民,平时靠捕鱼、卖鱼换取的钱养活一大家子,但是收入甚微; 而他的母亲在家做些零活,也能勉强补贴一些家用,可是,大部分时间是没有收入的。 沈国军一共有姊妹4个,他是家中的老大,他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尽管生活条件差些,但是有爸爸妈妈的爱和弟弟妹妹的陪伴,沈国军倒也不觉着苦。 沈国军从小就天资聪颖,而且由于家境的原因,他知道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出路就是好好读书。 所以,他整个小学期间,次次考试都能拿满分,家里的墙都被他的奖状贴满了; 除此之外,小国军总能拿到铅笔、橡皮等奖品,这也减轻了家中的部分负担。 沈国军是爸妈的骄傲,弟弟妹妹的榜样。 转眼间,沈国军就到了上初中的年龄了,可是沈父觉着家中4个孩子,个个都要吃饭; 于是, 沈父想着让儿子放弃学业,和他学习捕鱼, 这也就能早些挣钱补贴家用,减轻家中的负担。 沈国军的母亲见丈夫每天早出晚归,风吹日晒,很是辛苦。 所以也有让大儿子辍学的念头,可沈母知道,如果儿子真的入了渔民这行,这一辈子就再无出头之日了。 沈母就提前询问了儿子沈国军的意见。 沈国军听了母亲的想法之后,他思考了一夜。 第二天,坚定的和母亲说:“妈,我要读书,只有读书我才有机会出人头地,才能让你和爸爸过上好生活,这是我唯一的机会了。” “你帮我和爸爸再说说吧。” 沈国军懂得母亲的顾虑,也了解家中的情况,他不是不懂事的孩子,可是他更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沈母听完之后,很是动容,她觉着儿子能有这个想法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于是,她和丈夫商量,继续供儿子上学。 沈父听完妻儿的想法之后,点了根烟,对大儿子说: “好吧,既然你这么渴望读书,那我送你去学校就是了,你不要浪费这么好的机会。” “我累点不要紧,我身子骨还硬朗,关键是你要学出个人样啊,儿子,别白白浪费了这几年的大好年华。” 沈国军听见父亲的话,又开心又激动,他暗自发誓,一定要走出这个小村庄,去外面闯出一片天,这样才能对得起爸妈。 沈国军很珍惜读书的机会,他不放弃在学校的每一分钟,他总是第一个就到学校开始学习,放学也总是最后一个回去的。 虽然,许多知识他都是学一遍就会了,但是他坚持每天放学之后,复习一遍当天所学的再回家。 所以上学时期的沈国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而课余时间,沈国军除了帮忙做家务,帮助弟弟妹妹辅导作业,就是带着父亲的捕鱼工具,和父亲一起捕鱼,补贴家用。 日子一天天过着,沈家的生活平淡又温馨,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 1976年的某一天,沈国军和平常一样放学回家,回家之后,他却发现家中一个人都没有,他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于是跑出去问邻居,问问他爸妈去哪了。 邻居看见小国军,说:“国军,你快去医院吧,老沈出车祸了,你弟去学校找你了,你没见他吗?你妈妈已经带着你妹妹他们去医院了。” 沈国军听见这话,也来不及问父亲严不严重,提上鞋就往医院跑。 到了医院之后,看见母亲憔悴的脸庞,眼睛有些红肿,似乎是刚刚哭完。 他上前走去,一把抓着母亲的手,问道:“妈,我爸怎么样了?还好吗?” 母亲摇了摇头,说:“在抢救,具体情况不清楚。” 这时,医生从抢救室出来,走到沈母面前,说:“节哀吧,我们尽力了。” 沈国军听见医生的话之后,两腿发软,瘫倒在地,迟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沈母抱着沈国军的弟弟妹妹哭了起来。 沈国军的父亲因出车祸,抢救无效去世了。 一家人都沉浸在沈父离世的悲伤之中,可是沈国军的母亲知道,自己不能倒下,这个家还需要靠她撑起来,她必须把这4个孩子拉扯大。 沈家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沈国军母亲一人的身上。 她为了养活这几个孩子,不分白天黑夜的操劳,有时为了挣几块钱,她背着十几斤重的东西,翻山越岭地给买家送去。 就这样,沈家的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而沈母也因为太过劳累,因病去世。 沈国军的母亲临走之前,把所有的孩子们都叫到床前,交代了最后几句:“孩子们,不要太难过,我只是去陪你们的父亲去了。” “国军,你是当大哥的,你一定要照顾好弟弟妹妹,还有就是咱家的柜子里,有这几年我给你们攒下来的钱,也不太多,但是够你们用一阵儿了。” 沈母交代完后事之后,也离世了。 沈国军哭着从柜子里翻出来了一个铁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有零零碎碎的一大沓钱,他数了数,大概有一千多块。 他从中抽出一部分钱,给母亲办了后事,剩下的当他和弟弟妹妹的生活费。 他突然意识到,这个家都要靠他来支撑了,他挑起了这个家的大梁,而且他依然记着 知识可以改命 。 沈国军没有辜负自己,1982年,他如愿地考入 中南 财经 大学 。 上大学的他,开始勤工俭学,可是他觉着勤工俭学的钱只能勉强解决自己的温饱,没有多余的钱给弟弟妹妹。 于是,他决定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 他先是和同学一起商量着做苗圃生意,沈国军很有经商的头脑,很快,他就靠着卖苗圃小赚了一笔。 他看着自己手中的1万块钱, 他欣慰地笑了,但是,他没有骄傲,他知道这只是成功的开始。 后来,他又在外贸中发现了商机,于是又和同学一起做起了胶合板外贸生意。 这笔生意,直接让他赚到了180万。 180万放到现在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更别说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 他靠着这笔钱,让弟弟妹妹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沈国军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眼间就结束了,因为在学校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优异,所以,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建设银行工作。 这份工作,是人人都羡慕的铁饭碗,就连沈国军自己也这么觉着。 工作之后的沈国军,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一步步地升到了办公室副主任的位置。 1992年,沈国军因为单位需要,被分配到了海南工作。 到了海南的沈国军,发现这里有十分多的商机。 他心想:如果成功了,那挣到的钱,是正常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 虽然,沈国军也看到了,下海经商有人欢喜有人忧。 但是,他一定要试。 所以,1996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经商。 03 他辞掉银行干部工作的决定,让他身边的人都以为他是疯了,可是他自己知道,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而多年以后,也证明了沈国军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辞职之后的沈国军,在研究了一系列研究之后,决定北上创业。 1997年,他在北京成立了中国银泰投资公司,这家公司在日后也成为了沈国军运行的关键。 刚刚起步的他,只招了2个助理,1个秘书还有1个司机。 创业在任何时代,都是稳定性小、风险高的事情,沈国军创业的时代也不例外。 银泰投资公司成立还没多久,沈国军就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 不过他并没有按照常理出牌。 沈国军知道,房地产肯定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价格暴跌; 于是,他掏出自己全部的积蓄,买了3栋楼。 他预估,这次的金融危机没多久就会结束。 结束之后,他将这三栋楼,再以跌之前的价格出售, 转手就能挣个千八百万。 可是,沈国军却没料到,这次的金融危机,也没有按照常理出牌。 1998年,沈国军发现这次的金融危机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大,如果再不将手中的三栋楼出售,那么就会砸在自己手中,让自己亏得血本无归。 他不再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最终,沈国军以成本价出售了两栋楼,第三栋楼出不出去手。 沈国军说:“实在没人要,这栋楼我就自己开发。” 第三栋楼是地理位置最好、地段最繁华的。 沈国军在经过深思熟路之后,决定把它改造成百货大楼,也就是现在的银泰百货。 他花费4亿将它包装好,并招揽商铺。 很快,银泰百货的所有商位全部出租出去。 沈国军对银泰百货认真做着规划,虽然有些起色,但是,完全不是他想象中的高端百货商场。 于是,他不惜花费巨资,请来管理百货的大佬——厉玲。 这个厉玲在业内被称为“百货女王”,名气响当当的大。 在沈国军和厉玲的共同努力下,银泰百货直接上了一个档次,但是,沈国军还是觉着知名度不够。 沈国军开始到处寻访能人异士,最终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花费重金,请来了太平洋百货的一个高管,共同和厉玲管理银泰百货。 在专业人士的管理下,银泰百货在各个方面都突飞猛进的增长;而且它精准的定位了,年轻人是他们主要的消费群体。 在整个行业都受到冲击的时候,它的地位不仅没有受到威胁,反而挤入了高端的百货大楼。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沈国军不断调整战略布局,制定新的发展政策,也让他的银泰百货迎来了黄金十年。 这时的他已经是知名的企业家,他的事业达到了一个小高峰,但是,他事业的巅峰时刻是在认识马云之后。 可以说马云是沈国军的伯乐。 04 沈国军和马云的相识,就是一场缘分。 2003年的某一天,沈国军坐飞机去外地出差。 在飞机上,他偶遇了马云,二人在各自的行业都算是精英人士,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 二人越聊越欢,一眨眼,飞机就到达了目的地。 在下机前,沈国军主动要了马云的联系方式,之后,二人的联系也是越来越频繁。 2006年,马云有意在杭州办一家高端人士的交流会所,他联系了沈国军; 而沈国军非常赞同这个提议,于是,他主动出资,成为了这个高端会所的创始人之一。 2010年,沈国军和马云都是“云峰基金”的股东之一,这是中国当前唯一一个由知名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创立的基金。 后来,电商行业的兴起,让传统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沈国军的银泰百货也不例外。 而马云这时觉着应该有一种新的销售方式,他把这个想法将给沈国军之后,沈国军觉着十分符合银泰现在的阶段。 于是二人亦步亦趋,开始合作。 马云拥有线上的资源,沈国军的线下资源丰富;他们二人觉着,如果让线上和线下的优势互补,必定让双方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果不其然,这种新组合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2014年,阿里就向银泰商业入股,三年后,阿里向银泰商业的投资近200亿,成为了银泰商业最大的股东。 2016年,菜鸟物流成立,马云是董事长,沈国军则担任CEO,而且他还在“菜鸟”投入16亿,是仅次于阿里的第二大股东。 可以看出,在马云的商业活动中,总能看到沈国军的身影,二人几乎是形影不离,他们互帮互助,相互成就。 在2020年的胡润富豪榜中,沈国军以560亿的身价登榜,排第74名,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在我们眼中,沈国军是一个成功的男人。 而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甘愿付出的女人。 05 2014年,52岁的沈国军和他31岁的妻子张婉茹,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张婉茹毕业于北影,是一名女演员,她虽然不温不火,但在 娱乐 圈十分低调, 这对“老夫少妻”的婚姻,虽然得到了他们亲朋好友的祝福,但是并不被外界看好。 有人说,他们二人一个图钱,一个图面子。 可是,张婉茹并没有外界说得那么不堪,她不仅在背后支持丈夫的事业,而且她还是沈国军的贤内助。 她知道丈夫不太善于言谈,而她虽然没有被观众熟知,可是在演艺圈混迹多年,练就了好口才。 所以好多合作,都是张婉茹帮着沈国军一起谈下来的。 她努力地向外界证明自己不是“游手好闲”的阔太太,而是丈夫的得力助手。 而沈国军选择她,是因为觉得她既贤惠又能干,是当妻子的不二人选。 他们夫妻二人互补的性格,造就了沈国军的事业越来越辉煌。 而且,沈国军和张婉茹的日常出门,或者出席各大活动都十分低调,从不张扬。 06 如今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沈国军,被无数人羡慕,但是,他的成功并不是轻轻松松的。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他早些年受过的苦痛,全部都是他成功的动力; 虽然沈国军在毕业之后,拥有了无数人羡慕的工作,但他并没有就此摆烂, 他在看到“有风险”的发财之路时,他还是决定放手一搏,这样的勇气常人谁又有? 很多人觉着沈国军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遇到了他的贵人马云;可是,如果他自己没有真材实料,好的机会来了也把握不住。 所以,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动力、勇气、头脑,智慧。 人人都梦想着成为像沈国军或马云一样的富豪,可是,创业之路贵在坚持,有决心和毅力才能将自己的事业越办越好。 沈国军打拼20多年才,让银泰呈现出如今的样貌,而银泰也在他的带领下稳定前进,他也终于大器晚成。 希望银泰可以在下一个20年,依旧再创新辉煌。
浙江穷小子,25岁赚100万,如今是上海首富,身家437亿,凭啥?
在一次活动年会上,马云问郭广昌: “像你这么聪明的创始人,有没有想过,怎么培养公司的传承者? 因为要找到你这么聪明的,还真不容易。” 郭广昌噗嗤一声笑出来,想了想回答: “找我这样的,是不容易,但要找你那样的,不是更难吗?” 一通商业互吹之后,他继续调侃道:“我比你年轻,还不急着找接班人。” 马云是1964年生,郭广昌是1967年生,两人年纪其实相差无几。 郭广昌25岁就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而马云25岁时,还在杭州做英语老师。 这个被马云夸聪明的人,是什么来头? 郭广昌1992年开始第一次创业,来年即创业成功,历时10个月,赚得100万。 光是这个“梦幻”的起步,就足以让人啧啧赞叹。 郭广昌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说起来很“简单”: “我的第一个100万是咨询赚到的,靠知识赚钱; 第一个1000万是房地产营销做到的; 第一个1亿是靠生物制药赚到的; 而第一个10亿是通过资本与产业相结合达到的。 发展轨迹非常清楚,最大的成功就是抓住了机遇。” 清楚地抓住机遇,就能成功? 恐怕没这么简单,这背后肯定多的是,咱们不知道的事。 2021年,郭广昌以437.36亿元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80位。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有着“浙江李嘉诚”、“中国巴菲特”之称的传奇大佬——郭广昌,他的起势聚富之路。 2011年,当已身家上亿的郭广昌被问到,未来希望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些什么时,他回答: “首先我会留一些给我女儿,因为我不想我可爱的女儿,像我这样劳累。” 自己出身贫寒,深刻知道受穷挨苦的滋味,所以郭广昌才如此爱女心切。 1967年,郭广昌出生在浙江东阳市横店公社,一户普通农民家里。 那时候的横店,还不是“中国特色小镇”、“影视产业基地”,而是以山多地少、偏僻落后而“闻名”。 郭广昌的父亲是石匠,经常跟着施工队去外地做工,挣点小钱; 母亲是生产队的菜农,勤劳能干。 总在想方设法填饱一家人肚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郭广昌小时候吃得最多的,就是玉米、红薯等地里好种养的“ 健康 粗粮”: “可能是小时候红薯吃多了,直到今天,我一闻到红薯的味道,就直反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郭广昌从小就学会干各种农活。 打猪草、捡柴火都是每日必修课。 虽然日子艰难,但郭广昌始终记得母亲对他的影响: “她非常善良,靠卖小菜让我读完大学。 村里有些人为了让菜长得好,会洒有毒的农药在上面。 她很反对这种做法,从来不用不该用的东西。 这份感恩和善良,我一直记在心里。” 因为时代原因,10岁之前,郭广昌都没怎么读过书,跟着大孩子们有一天没一天地混日子。 要么在地里干活,或者上山疯玩。 1977年恢复高考后,郭广昌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父母对其寄予厚望。 希望他好好学习,走出农村过上好生活。 因此,郭广昌享受“特殊待遇”——什么都不用干,认真读书就可以了。 而家里的两个姐姐,“理所当然”地务农、编草鞋,供养弟弟。 郭广昌也很争气,成绩一直不错。 而且,小小年纪就对高深的哲学很有兴趣。 他曾在学校图书馆读过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著作《存在与时间》,极大锻炼了他独立思考和逻辑分析的能力,老师也总让他跟同学们讲解学到的哲学理论。 这让郭广昌大受鼓励,对哲学的痴迷与日俱增。 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哲学家,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 但并不是所有老师都看好郭广昌爱“瞎想”、爱“较真”的品质,对他的态度属于“两极分化”: “我从小是个有争议的学生,有的老师对我特别好,认为我日后肯定大有出息; 有的老师却不喜欢我,觉得我太冲。”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奢望得到所有人平等的喜欢,那样的话,你得平凡成什么样? 因此,郭广昌保持着他与众不同的性格,继续求学。 郭广昌14岁那年,父亲在采石场工作时发生意外,被炸伤右手,没法再干工程,只能回到乡里当了门卫。 顶梁柱歪了,家里收入骤降。 让原本就贫困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也让郭广昌一夜间成熟。 他常对母亲说:“我是家里的男子汉,有什么事,我替您扛着。” 初中毕业后,考虑到家境的困难,郭广昌懂事地听从父母的话,报考了师范中专。 他想着学完后,可以早早出来工作挣钱,贴补家用。 但等拿到中师的录取通知书时,郭广昌却反悔了:他还是想读高中、上大学。 那个暑假,郭广昌过得一点都不高兴。 他始终放不下心里的梦想,他想要再多读书、想要进大学校园、想要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终于,冲劲战胜顺从,郭广昌做出了第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 尽管父母强烈反对,也依然阻止不了倔强又有主见的儿子。 郭广昌卷起铺盖,背上十几斤大米,装上一罐子梅干菜,踏进了东阳中学的校门。 多年后,回忆起自己这番“壮举”,郭广昌在庆幸之余,对跟父母的分歧,也有了更多感激: “他们尽管不赞成,但也没有过多干涉,只是反复告诉我:人要靠自己,尤其在关键时刻。” 父母的开通和谅解,让郭广昌得以坚定地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这种“独断专行”的行事风格,成为郭广昌身上最鲜明的性格特点。 郭广昌就读的高中,离家有20多公里,他每周回去一次。 在校期间,郭广昌每餐的下饭菜,就是自己带的梅干菜。 这种菜价廉又易保存,是当地许多穷困学生的主要口粮。 有一回,郭广昌的梅干菜不知道被谁偷吃了,一口都没给他留。 而此时才周三,距离“放归”还有整整两天。 郭广昌没有追查,他知道大家都不容易。 都是穷人家的苦娃娃,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也不会做这种偷嘴的事。 饥肠辘辘的他,就这么靠啃地瓜、苞谷棒子挨到周末,飞奔进家门,抱起菜罐子猛扒。 苦行僧般的求学生涯,让郭广昌变得更加坚韧、能吃苦,塑造着每个创业者必备的性格素质。 1985年,郭广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所选专业,自然是他深爱的哲学。 此时,距离他弃文从商,还有7年。 18岁的郭广昌,将商业视为“不入流”的行当: “那时候我认为商业这种东西,是很低层次的。怎么能去做一个商人呢? 咱是要管理国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好大的口气,好大的抱负。 要“治国”就要先了解国情,郭广昌在大学期间,做了两件他引以为傲的事情: 第一件是1987年暑假,他一个人如孤胆英雄般,骑自行车沿大运河,一路调研到北京; 第二件是1988年暑假,他组织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活动,骑车沿海考察去海南。 经过这两次“微服私访”,郭广昌不仅拓宽了视野,更重要的是笃定了信念: “以前,在我印象中,北京、海南似乎都很遥远,遥不可及。 但是,骑行到达之后,我得到一个深切的感悟: 只要车轮不停滚动,方向正确,再远的目标也很近。” 所以,多读书真的有好处,哪怕同一件事,因自身涵养的不同,就会有完全不同的领悟。 同是骑行去海南,别人可能觉得累死了,但郭广昌却从中体会到人生哲理。 不只是精神层面的丰富,第一次北京之行,还勾出了郭广昌的“酒瘾”,为他之后的宏图大业埋下意念伏笔。 当时,郭广昌骑旧单车到北京后,就把车卖了换 旅游 资费。 兜里的钱,买了回上海的船票后所剩无几,刚够三餐饭食。 可是他在途径青岛时,却馋上了当地“特产”——青岛啤酒。 盘缠有限,吃还是喝,这是个问题。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郭广昌狠狠心,用饭钱买了酒打牙祭。 初尝琼浆玉露,郭广昌回味无穷:“要是每天都能回到青岛啤酒,那该多爽。”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谁曾想,整整30年后,2017年,已家大业大的郭广昌,以2.43亿元拿下青岛啤酒17.99%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在财富自由之余,彻底实现了“啤酒自由”。 所以说梦想这个东西,实现的前提,是要敢梦敢想。 大学毕业后,郭广昌留校工作,先担任团委干事,后升为调研部长,再后担任校办企业的市场部经理,他的创造和运作能力开始凸显。 与此同时,他在校申请签证,打算去美国进修,并且已通过托福和GRE考试。 一切都在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组织力强的哲学系学者。 但有时候老天爷很“任性”,要么不赏饭吃,要么追着喂饭吃。 就在郭广昌为出国深造积极准备时,一阵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他心里。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使郭广昌重新思考未来: “小平的讲话让人感到有激情,充满了希望,成为我决定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郭广昌敏锐察觉到时代机遇,义无反顾地调整人生方向。 他拉来校友梁信军,用借来的、本来留学的3.8万元资金,共同创立了他人生第一家公司——广信 科技 咨询。 公司名很“随意”,就取自两位创始人姓名中的一个字。 也可以看出在当时,关于具体要做些什么,郭广昌还没有那么清晰的规划。 一个本来立志要做哲学家的思想者,“性情大变”去做了自己曾经瞧不起的商人。 而且后来还干得那么好,这真是老天爷赏饭吃? 关于这个疑问,马云也有过。 有一次,马云在商流聚会上问郭广昌:“你是学哲学出生的,怎么能把企业做这么大?” 郭广昌沉思片刻后说: “哲学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学,所以都是空的,空的就能接受所有东西。 所以它教会我独立思考,不要轻信任何人,也不要轻易说别人不对,要多听、多分析。” 郭广昌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就是市场分析,这算是他的老本行。 大学期间积累的 社会 实践经验,现在要拿来变现了。 那时,市场经济刚起步,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还不超过10家,算是个新兴领域。 郭广昌在此刻供小于求的不饱和环境中,适时入局。 他走街串巷找项目,凭借丰富的调研经历,以及“复旦老师”的可靠头衔,拉来太阳神、乐凯胶卷、天使冰王等诸多品牌合作,还接了个大活——台湾元祖食品的上海市场调研,凭此一单,就挣了30万。 短短10个月,郭广昌就赚到第一桶金100万。 然后,随着另外三位校友:王群斌、范伟、谈剑的加入,郭广昌把广信改名“复星”,寓意“复旦之星”,核心团队由此汇合。 1993年,郭广昌“突然”扭转赛道,退出市场调研业务,主攻房地产和生物制药。 这跨度可不是一般的大,简直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跨界。 放着刚刚起步、发展大好的咨询业务不做,又去折腾投资、风险都很高的两样烧钱玩意,郭广昌是咋想的? 不急,听听这位“前哲学家”的看法。 郭广昌认为,随着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房产势必成为未来中产阶级的刚需。 现在进驻这行,投注小、收益高。 因此复星就成为了上海第一批房地产销售公司之一。 郭广昌这个判断,说对,也不全对。 国家在1998年才确定商品房改革的大方向,而郭广昌超前了5年。 这就很尴尬了,猜中了结尾,却没猜中什么时候开始。 郭广昌接手的第一个楼盘在上海郊区,专为“留学家庭”设计。 当时普通平民的那点收入,根本负担不了这么高档的住房。 整个街道无人问津,冷冷清清。 郭广昌没有功夫跟着凄凄惨惨戚戚,他必须想办法把房子卖出去。 要不然,刚到手的100万,就要变成负债100万。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走过的路。 郭广昌想起之前筹备出国时,接触到相关机构,他们那肯定有很多留学人员的信息。 于是,郭广昌要来他们的家庭住址,又去出入境管理部门查“海归”的情况,把广告送上门,用塞门缝、夹把手的土办法,做精准营销。 就靠这么地毯式的宣传方式,郭广昌入手第一个1000万。 话分两头,布局生物制药,又是什么操作? 相比房地产的“臆想揣测”,郭广昌选择进入药品行业还算有迹可循。 因为“复旦五虎”中,除了郭广昌是哲学系,谈剑是计算机系,其余三人都是遗传工程系,所以公司转战做医药有先天优势。 1995年,郭广昌把研发了三年的肝炎诊断试剂推向市场。 一战成名,钞票如雪花似飞来,迅速堆积起第一个1亿元,公司也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 科技 企业。 然后郭广昌说:“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去做,所以就要做投资,这是一个不变的规律。” 于是,郭广昌开始以参股或收购的方式,四处投资有潜力的公司,大张旗鼓运作资本市场。 范围涉及信息产业、金融、钢铁、证券、银行等,市值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同时,郭广昌还把财大气粗的触角伸向国际,收购了法国老牌度假村运营商、英国百年足球俱乐部、葡萄牙最大保险集团、德国私人银行等。 当时,投资圈有一句玩笑话:人类已经阻止不了郭广昌并购了。 而郭广昌的投资心得是:“越是血流成河的地方,越要有兴奋感。” 2007年,公司在香港整体上市,郭广昌身家直冲362.3亿元,顺理成章成为上海首富。 此后,郭广昌的聚富之路畅通无阻: 郭广昌的成功,除了凭借精准的眼光外,还得益于他在工作中永不停歇的“战斗力”。 在公司,一般员工加班都有补贴。 但包括郭广昌在内的管理层,没有所谓的加班概念。 一天24小时,都要有“奉献”精神,所以不存在什么弥补待遇。 筹备上市那会,郭广昌一天要去几个部门沟通,一星期跑三趟北京。 经常会议开完后已是深夜,回到家里连饭都不想吃,倒头就睡,第二天再精神抖擞开始新的奔波。 管理者们受他影响,自然也是拼命往前冲,办公室常备泡面,各取所需。 二把手梁信军,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曾评价郭广昌: “他到了一定高度,一定又会提出下一个更高的目标。” 在这样舍命拼搏的老板身边,自然不会有一丝轻松。 所以梁信军于2017年身体不好,辞职离开,回家休养。 郭广昌之所以如此“激进”、“不给任何人喘息的机会”,是因为他认为: “修屋顶,是选阳光灿烂的时候。所以在企业发展好的阶段也不能懈怠,要不然等风雨一来,就完蛋了。” 时刻保持获胜的饥渴感,是郭广昌始终笃信的真理。 自1992年创业以来,郭广昌从没有停下稍事片刻。 曾经的满头乌丝,随着事业蒸蒸日上,早不知飘落何方。 头发掉光,换来百亿身家,这个买卖还是划得来。 与疯狂野蛮的工作冲劲截然相反的,是郭广昌低调沉稳的生活作风。 公司员工都说这个大老板“深居简出,厌恶浮华。 平时特别讨厌前呼后拥的虚礼,比较有思想。” 郭广昌有出息了,家里姐姐想让他多回来为家乡做贡献,光耀门楣。 但郭广昌另有看法: “家乡的事比较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光宗耀祖的背后是什么?其实就是显摆呗。 我觉得还是平静些,不要让人家觉得我很了不起、无所不能。” 郭广昌崇尚简约,不喜张扬,但并不代表他不会来事。 有一次,郭广昌组织一场商界交流会,来的全是行业大咖。 比如娃哈哈的宗庆后,泰康董事长陈东升,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葡萄牙总领事等等。 郭广昌独掌大局,面带微笑迎来送往。 当看到老朋友马云时,乐呵呵地说:“看到你来,我就轻松多了。” 要迎接省长时,郭广昌特地把坐在休息室的马云叫出来,让跟他一起接车。 还“嬉皮笑脸”地说:“感觉我是新郎,你是新娘。新娘躲在里面不出来,新郎在这里接客。” 马老师听后“一脸娇羞”地低头不语。 除了与一众大咖保持紧密深厚的关系外,郭广昌的对标“偶像”是股神巴菲特: “巴菲特说的话、做的事,其实并不深奥。 关键是能不能坚持去做,这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他选的另一名“标杆”是香港李嘉诚,曾把自家公司比作“年轻的和记黄埔”,其野心可见一斑。 在2021年公司业绩发布会上,54岁的郭广昌依然慷慨激昂、意气风发: “即将到来的2022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是我创业30周年。 我觉得还是要往前看,只回忆的话,就变成老人了。 我们还是一个年轻的企业,还是一个创业的企业。” 对郭广昌来说,30岁的公司正当盛年,未来可期。 他本人亦是激情犹在,拼无止尽。 从农村小子成为百亿巨富,郭广昌的人生跌宕起伏,堪称传奇。 有句话说得好:命运不是要你成功,而是要你去尝试。 如果当初,郭广昌听话地读了师范、做了老师,没有上高中、读大学,也许他的命运跟许多稍有文化的读书人一样,在时代浪潮面前,只是观望的局外者。 他凭着一股勇于尝试的拼劲,最终走进淘金洪流中,分得一杯羹。 所以,人生重在参与、贵在掌握,每一个人在时代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站位。 时代不淘汰老人,也不欺负新人,只会远远抛下站着不跟它玩的人。
法律的含义是什么
法律的含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统称,分别规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可进行的事务和不可进行的事务。法律是最高的社会规则,掌控法律就等于掌握人类的命运。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应该由人民来制定,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应该被人民所掌握。如此才可确保国家性质的纯粹性,调和社会矛盾的有效性。法律条文是死的,人是活的,法律是为了规范活着的人而不是死去的人。法律工具主义者把法律当成僵化的工具、不变的教条。它违反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法律是人类社会创造的客体,也是人类解放自身的工具,它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统称,分别规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可进行的事务和不可进行的事务,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中国的法律可以划分为:(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