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忆旧之作。首联二句先点出旧游地点:太白峰、 仙游寺。开头用一“曾”字表时间的回溯。诗人的思绪一下就飞回过去那令人留恋的岁月。首句的“住”及次句的“数到”都显示出诗人对太白峰、仙游寺的感情非同一般;不仅多次游赏,有时还要住下。这同时也就为后文张本,给诗人对旧游的神往做了铺垫。
颔联、颈联四句是本诗的精华,集中写了仙游寺的胜境及诗人与其好友陶然其间的快意豪情。“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这是多么优美的对句!对仗之工,自不必说。这两句的出色之处是诗人写景着眼于变化,使得本来静止的景物生出了动意;诗句所包容的景致已不局限于一时所见,这自然就扩展并加深了审美内容。黑水一潭、白云锁洞大约是这两处景的常见状态,潭底和洞门怕是难得一睹的。但黑水也有澄时,白云终有破处。诗人碰到这种机会,是要假以时日的。这不仅与前面的“住”、“数到”暗中呼应,也使景色顿显新奇。一石数鸟,这种不同凡响的描绘手法显露了大诗人的卓越才华。
接下来,“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又是一副工对。这两句重在抒情。佳景当前,须饮酒赋诗助其雅兴。烧林间红叶以暖酒,扫石上绿苔而题诗,自然是别有一番野趣。诗人们的豪情逸兴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人间情谊的享受都充分流露于字里行间了,至此诗的感情达到高潮。这虽是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但诗人的整个身心显然已超越了时空限制,如临其境了。然而,这一切终究已成过去,当诗人的意识重新回到现实的时候,必然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这就逼出了尾联两句“惆怅旧游那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前一句是写自己旧地再难重游的满怀惆怅,后一句则写对朋友能回到那里的由衷羡慕。两句合成,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旧游之地的深深怀恋。白居易的写景诗极注重色彩美的表现。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名句,读来就像欣赏一幅幅着色鲜丽的风景画一般。这首诗也是这样。试看三、四、五、六句的描写,每句中都突出一种颜色。黑、白、红、绿,色调鲜明,对比强烈。这还只是直接写出的颜色,至如碧澄的潭水,黝深的山洞,苍郁的林木,青青的石板等,也无不有其特定的颜色。读者须以自己的想象补充之,方能在印象中完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3]
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时在长安左拾遗任上。好友王质夫归隐告别,白居易以诗相送。[1][4]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五、六自然而工。”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送人诗,只末句三字略带,其外通首纯是寄题。此法他人亦曾有之,然定觉还有意致,还有风格,此则不过直直眼见之几笔也。前解‘黑水’、‘白云’、后解‘红叶’、‘绿苔’,一何丑乎!金雍补注:只取其‘无复到’三字,是诗家顿挫法。”[5]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1] 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2-03-28][2] 奥森书友会编 . 大美中文课之唐诗千八百首 中 . 台海 : 台海出版社 ,2018 . 474 .[3] 张秉戌主编 . 山水诗歌鉴赏辞典 . 北京 : 中国旅游出版社 ,1989 . 312 .[4] 王志清撰 . 白居易诗选 .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2016 . 75-76 .[5] 陈伯海编 . 唐诗汇评中 . 浙江 :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 . 2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