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

时间:2024-04-14 06:06:29编辑:奇闻君

戴姓起源怎么来的?

戴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姬姓诸侯国戴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省民权县东,一说在今河南省兰考县,鲁隐公九年(公元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为宋国所灭。其族人以国名“戴”为氏。戴国的都城戴城东距宋都(今河南商丘)仅有三十公里,近在咫尺,而西距郑国都城(今河南新郑)却远达数百里之遥,因此,郑虽灭戴,但因鞭长莫及,未能久占其地,故而戴国之地后被并入宋国。姬姓戴国灭亡后,其王族子孙及其部分国民为表示对故国的思念,即以故国名称为姓氏,形成了戴氏的另一支系。后有简笔写作“代”者。扩展资料:人口特征:先秦时期,戴氏世为宋国上卿,活跃在河南地区。秦汉时期,戴姓向东迁移到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戴姓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广为分布,并向西散播到湖北等地。唐朝时期,戴姓在华北、西北、四川等地有定居点,中原几次南下移民潮中,戴姓进入福建、广东等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宋朝时期,戴姓约有1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排在第107位。浙江为戴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戴姓总人口的3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这两省戴姓占戴姓总人口的47%,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苏、山东、河南、湖北五省。全国以浙江为中心向西、向北散发,形成浙、赣、湘、鄂、苏、豫、鲁七省联成一片的戴姓人口聚集区。明朝时期,戴姓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为明朝第65位姓氏。浙江仍为戴姓第一大省,约占戴姓总人口的28%。在全国的分布仍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这两省戴姓大约占戴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江苏、山东、安徽、湖北、福建五省。

戴姓历史名人

戴恶、戴德、戴圣、戴胄、戴叔伦等。
1、戴恶:春秋时宋国大夫。子姓。戴族。戴氏。鲁昭公八年(前534)九月,楚公子弃疾(即后来的楚平王)率师围攻陈国,恶亦领兵前来与其会合。冬十一月壬午日,遂灭陈。见《左传》及其晋人杜预注、唐人颜师古《急就章注》等。戴恶是见于可靠文献的最早的一位戴氏人物。
2、戴德:生卒年不详。字延君。西汉时梁(郡治今河南商丘)人,又据《成安县志》为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东南)人。汉代礼学家,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任信都王(刘嚣)太傅。宣帝时立为博士,称“大戴”,也叫“太傅《礼》”。
3、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4、戴胄:唐初大臣。字玄胤,谥号忠,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隋末入仕,归唐为秦王府曹参军,太宗立擢大理少卿,数犯颜执法,帝益重之,历迁尚书左丞、民部尚书、以检校吏部尚书主选事。贞观四年参预朝政,谏止帝修复洛阳宫。
5、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


戴姓起源

戴姓出自春秋时期姬姓诸侯国戴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东,鲁隐公九年(公元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为宋国所灭,其族人以国名“戴”为氏。
戴国的都城戴城东距宋都(今河南商丘)仅有三十公里,近在咫尺,而西距郑国都城(今河南新郑)却远达数百里之遥,因此,郑虽灭戴,但因鞭长莫及,未能久占其地,故而戴国之地后被并入宋国。姬姓戴国灭亡后,其王族子孙及其部分国民为表示对故国的思念,即以故国名称为姓氏,形成了戴氏的另一支系。后有简笔写作“代”者。


戴姓是贵族还是平民?

戴氏图腾释义【释义】戴的本义“是加于物上”,即插花在头上,穿衣在身上,把帽子套在头上,都算“戴”。【起源】西周初在今河南商丘南建立的子姓宋国,传至宋惠公之孙、宋武公之父的一代国君,公元前799年至公元前766年在位,死后谥号为“戴”,史称宋戴公。他的孙辈中,有的以他的谥号为姓氏,就是戴氏。再就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有一个戴国,为姬姓,在今河南民权东,公元前713年被郑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形成又一支戴氏。得姓始祖:戴撝(宋戴公)始 祖 地:河南商丘、民权郡望堂号:谯郡、广陵、清河;独步堂当今排序/人口:第64位/约449万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16位现存家谱:293部戴的简写是十八(十在上,八在下)(现已废除该种写法)。源于子姓,出自商朝纣王之庶兄微子启的谥号,属于以谥号为氏。姓氏起源源流一源于子姓,出自商朝纣王之庶兄微子启的谥号,属于以谥号为氏。据史料记载,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监之乱”后,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建都商丘。微子启逝世后,其弟仲衍嗣位为宋公。传至宋国的第十一位国君(公元前799~前766年在位),逝世后被谥为戴公。宋戴公传位于宋武公子司空),其余诸子以谥号“戴”为氏,形成戴氏一族。宋国执政的 华氏、乐氏、老氏、皇氏,四族统称戴氏,《左传》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九月,有记载「宋戴恶会之」,戴恶应为其他未立氏的戴公子后裔。另,宋朝学者戴植在所撰的《鼠璞》一书中说:"殷氏有改为戴者,以义改也。”所谓“以义改也”,并非指的是两个姓氏在字义上的相通,而是指他们系出一源。源流二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姬姓诸侯国戴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省民权县东,一说在今河南省兰考县,鲁隐公九年(公元前713年)亡于郑国。其族人以国名“戴”为氏。戴国的都城戴城东距宋都(今河南商丘)仅有三十公里,近在咫尺,而西距郑国都城(今河南新郑)却远达数百里之遥,因此,郑虽灭戴,但因鞭长莫及,未能久占其地,故而戴国之地后被并入宋国。姬姓戴国灭亡后,其王族子孙及其部分国民为表示对故国的思念,即以故国名称为姓氏,形成了戴氏的另一支系。另外,卫有戴公,卫康叔10世孙,姬姓。曹有戴伯,姬姓。鲁桓公生僖叔牙,牙生戴伯兹,姬姓。宣公十五年,有召戴公,周卿士,姬姓。源流三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⑴.蒙古族巴逊氏,亦称把孙氏、博斯沁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sun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卜氏。⑵.蒙古族岱齐特氏,亦称戴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Daici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⑶.蒙古族塔塔儿氏,源出元朝时期成吉思汗的世仇塔塔儿部,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改称塔塔喇氏,满语为Tata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谭氏等。⑷.蒙古族戴卜罗氏,出自陈蒙古八旗的岱簸罗氏族,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该族奉命随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派驻辽宁丹东凤凰城,屯垦于瑷河沿岸的影壁山附近,满语称其为Daibolo Hala,清朝晚期以后改汉姓为戴氏,主要聚居于凤城大堡蒙古族镇。源流四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⑴.满族达尔充阿氏,满语为Darcongga Hala,世居吉阳(今黑龙江萝北集达河北岸)、黑龙江流域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代氏。⑵.满族戴佳氏,亦称达佳氏、大佳氏、戴拉氏,源出唐朝时期渤海国皇室大氏家族,满语为Daigiya Hala,世居杭间(今辽宁)、浑郭(今辽宁)等地。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代氏。⑶.满族乌苏氏,亦称吴苏哈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温古孙部(吾古孙、乌孙),以部为氏,满语为Usun Hala,汉义“水”,世居乌苏(今吉林伊通)、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戴氏、乌氏、吴氏、苏氏、关氏、穆氏、柏氏、武氏、常氏等。始祖戴撝宋戴公。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氏。后世尊宋戴公为戴姓得姓始祖。迁徙戴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 六十四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 四百四十九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3%左右。先秦时期,戴氏世为宋国上卿,活跃在河南地区。秦汉时期,戴姓向东迁移到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戴姓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广为分布,并向西散播到湖北等地。唐朝时期,戴姓在华北、西北、四川等地有定居点,中原几次南下移民潮中,戴姓进入福建、广东等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宋朝时期,戴姓大约有11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排在第一百。七位。浙江为戴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戴姓总人口的3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这两省戴姓占戴姓总人口的47%,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苏、山东、河南、湖北五省。全国以浙江为中心向西、向北散发,形成浙、赣、湘、鄂、苏、豫、鲁七省联成一片的戴姓人口聚集区。明朝时期,戴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为明朝第六十五位姓氏。浙江仍为戴姓第一大省,约占戴姓总人口的28%。在全国的分布仍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这两省戴姓大约占戴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江苏、山东、安徽、湖北、福建五省。宋元明期戴间,戴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于戴姓的主体早已进入江南,在这600年间得到稳定和发展,人口繁衍迅速。全国仍以浙江为中心向三个方向散发,形成了浙、赣、鄂、皖、苏、鲁、闽七省联成一片的戴姓人口聚集区。戴姓的重心开始向北面的江苏移动。分布当代戴姓的人口已近430万,为全国第 六十四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戴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湖北、江苏三省,大约占戴姓总人口的34%,其次分布于湖南、四川、广东、重庆、浙江、贵州,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6%的戴姓人口。安徽居住了戴姓总人口的12%,为戴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东部江浙为首,沿长江向西延伸到川贵的戴姓聚集区域。自明朝至今近600年间,戴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西部的回迁和移民是主流,同时,向东北的移民成为新的流动方向。戴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皖苏沪浙、湖北大部、赣湘、云贵川渝、粤闽台大部、鲁豫东南、陕西南段、辽宁大部、吉林南段、黑龙江东端和西北角、内蒙古东南和东北角,戴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4.6%,居住了大约76%的戴姓人群。北起青海湖以东、南到云南横断山脉以东广大的地区,戴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11%一0.3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33.2%的土地上,居住了大约23%的戴姓人群。郡望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广陵郡:即江都郡。原为战国时楚国广陵邑。秦朝时期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一带。西汉朝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国置广陵国,东汉建武中期改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当时辖境包括今江苏省扬州、仪征、高邮、宝应、金湖等地。唐朝时期移治到江都(今江苏江都),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安徽省两省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县以东、泗阳县、宝应县、灌南县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隋朝时期改为江阳,治所在今扬州。南唐时期又恢复为广陵原名。北宋朝熙宁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并入江都。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堂号广陵堂:以望立堂。清河堂:以望立堂。谯国堂:以望立堂。东周时期,宋国贵族戴云升迁居谯郡,其后代留居于此,以谯郡为郡望,谯国堂号源此。独步堂:源自后汉戴良的事迹。戴良有高才,议论与一般不同。他曾经说:“我独步天下,谁能与我比?”举他为孝廉,他拒不接受。再请他做司空,他仍然不干。州官郡官强迫他出任,他就跑到山里躲起来。避贵堂:同独步堂。字辈安徽太湖县戴氏字辈:一志景本厚 高明治君之 天大四家 人文兆应 传先启后.........安徽旌德留村戴氏字辈:童兴昌孙和,英鼎希国士,文光兆善良,传经思祖德,吉嗣永垂芳,英俊承先志,家声振显扬。另付女行排辈:娥容姣艳美,秀凤娟巧粧,琴音联珠玉,芝兰媚贞香,二十字自男排行传自起配娥字。安徽宿州灵璧戴氏字辈:"序衍明朝统家传亦世谋英华含馥郁湖南善邑戴氏字辈:“仕洪国正天心顺上达民兴世泽良光宗耀祖承先绪盛德殿邦声远扬”。湖南资阳戴氏字辈:“燕翼遐兴炽鸿图世业彝时祥金玉贵南北极星中禀正添资敏淑气焕人文先工贻万代宗德立家邦流源松析茂远荫后嗣昌”。湖南湘潭戴氏字辈:“宗德显扬光辅盛朝金紫万年受兹介福敦崇孝义勤以力田念厥本原泽衍来裔”。湖南澧县戴氏字辈:必仲应添春,朝廷胜有君,仕方永光大,锡泽世鸿承,作述林上凤,山东曹县戴氏字辈:“建振云瑞长 盛德贵聚良 肇基存国宝 庆善本贞祥 勤俭立业富 仁义礼智昌”。戴氏一支字辈:“维应学文楚正光明兴志中启富跺龙庭泽元道德向世传伦”。戴氏一支字辈:“祖宗孙绍金汝禄方德”。重庆路阳戴氏字辈: “礼乐熙万朝 世仕大文成 功德有志福 起家才隆兴永远禄寿康 忠信仁义长 光荣安邦国 富贵定贞祥”湖北鄂州汀祖镇的戴氏字辈:受荣华思胜,兴玉凤世宗,立先贤法纪,守显德光隆,启佑自绵远,顺承应盛昌,天锡方滋大,维时永嘉祥……(绍礼堂)安徽无为县戴氏字辈:友志彦福,文遇万启,国朝必昌,继衍恒茂,永绍前章,光明宏大,照耀家邦。江苏射阳县戴氏字辈:元启光中,式从古训,孝友和融,克家昌世,德荫永丰。江苏戴氏字辈:遵培树尔尚 振宇耀华昌 浩得绵泽久 惠贤传远方 风良兆国泰 怀广保晏康 政廉山川瑞 萌嗣源永长湖北孝昌县戴氏字辈:学正天良,志行大方,立朝维法,观国友光山东金乡戴氏二十一世至三十世字辈:忠孝仁义礼,智信德文武重庆綦江新建戴氏字辈:万启正世之,举绍钦洪仕,维明朝天国,荣显昭忠义。重庆丰都红星戴氏字辈:述思文学德,三元发吉祥,孝友传家远,百世永其昌。祠联门楣注礼名家“注礼名家” 源出戴姓显祖西汉入戴德与侄戴圣一同学“礼”于后苍,汉宣帝时两人均立为博士。戴德曾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的论述,编成《大戴礼记》八十五篇,开创“大戴学”,世称“大戴”,戴德任信都王刘嚣太傅,又称“太傅礼”。戴圣,世称“小戴”,他又选集古代有关礼仪等的论述,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古文名篇“苛政猛于虎”、“教学相长”等即选自《礼记》。为颂扬戴德、戴圣文章道德风范,故戴姓正门题“注礼名家”。四言席传易学;戴氏宗祠业擅礼经。——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鄞县人戴圭,字秉诚,人称野桥先生,潜心研究《易》学,并身体力行。常对人说:“学习要谨慎地独立思考,以诚意来修身养性,不怨天,不尤人,时间长了就会与天合为一体。”著有《易经大旨》、《四书要略》等。下联典指西汉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戴德、“小戴学”的开创者戴圣叔侄。梁人,同向后苍学《礼》。戴德字延君,任信都王太傅,宣帝时被立为博士,称“大戴”,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的论述,编成《大戴礼记》八十五篇。戴圣字次君,曾任九江太守,宣帝时为博士,参加石渠阁仪,称“小戴”,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的论述,编成《小戴礼记》。逸情霞举;峻节山高。——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指南朝宋学者戴颙,字仲若,有高名,与兄长戴勃一起先后隐居桐庐、吴中。二人都善于作画、鼓琴。后到吴下,当地士人早就听说他的高名,于是集资为他建房,又聚石、引水、种树、开涧。他在那里著述。永初、元嘉年间,朝廷多次征召,他都不去。著有《逍遥论》,又为《礼记·中庸》篇作注。“霞举”,比喻高远。下联典指东晋学者、画家、雕塑艺术家戴逵(?-396),字安道,戴颙的父亲,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县)人。曾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说,著《释疑论》,与名僧慧远等反复辩论。精雕塑和绘画,善画山水、人物、走兽,也画宗教画,并雕佛像;曾为稽山阴灵宝寺做木雕无量寿佛及胁侍菩萨,隐于幕后,听取意见,反复修改,三年始成。又为瓦棺寺塑《五经佛》和顾恺之的壁画《维摩诘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送来的玉佛,在当时并称“三绝”。所画人物、山水,南齐谢赫有“情韵绵密,风趣巧发”的评价。太宰武陵王晞闻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对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后徙居会稽之剡县。逵性高洁,以礼度自处。武帝时累征不就。太地中病卒。


戴姓为什么最厉害

戴姓为什么最厉害:1、历史渊源长远:戴姓被称为中华第一美姓,最大的原因就是它的历史来源是非常长远的。最早的时候戴姓来自于西周小国的国主宋戴公,而这个宋戴公还是商朝皇族的后裔。由此可见戴姓的来源是非常古老且高贵的,所以有人称戴姓是中华第一美姓,是非常高贵且优雅的姓氏。 2、历史名人较多:姓戴的历史名人是非常多的,占据名人综述的0.45%,而且这些历史名人都留下了非常美好且令人崇敬的传说,所以有人说戴姓就是中华第一美姓。而姓戴的历史名人有大小戴学开创者的戴德和戴圣、东晋书画家戴逵、东晋侠客戴渊、唐朝宰相戴胄、唐朝著名诗人戴叔伦、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 3、人口基数很大:从古时候开始戴姓一直流传到今天,并成为中华所有姓氏中人口基数较大的一大姓,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戴姓占据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48位,且在海内外都分布着姓戴的同胞。所以有人根据戴姓的人口数量,将戴姓称之为第一美姓。


戴姓人口有多少?

截止2019年,戴姓的人口已近470万,为全国第五十四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9%。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戴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湖北、江苏三省,大约占戴姓总人口的34%,其次分布于湖南、四川、广东、重庆、浙江、贵州,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6%的戴姓人口。安徽居住了戴姓总人口的12%,为戴姓第一大省。【摘要】
戴姓人口有多少?【提问】
截止2019年,戴姓的人口已近470万,为全国第五十四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9%。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戴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湖北、江苏三省,大约占戴姓总人口的34%,其次分布于湖南、四川、广东、重庆、浙江、贵州,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6%的戴姓人口。安徽居住了戴姓总人口的12%,为戴姓第一大省。【回答】
一、姓氏始祖

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799-公元前766年在位)死后谥号曰“宋戴公”,其庶子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氏。后世尊宋戴公为戴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演化

戴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四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四十九万两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3%左右。

先秦时期,戴氏世为宋国上卿,活跃在河南东部商丘地区。秦汉时期,戴姓向东迁移到安徽、山东、江苏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戴姓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广为分布,并向西散播到湖北等地。唐朝时期,戴姓在华北、西北、四川等地有定居点,中原几次南下移民潮中,戴姓进入福建、广东等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这两省戴姓占戴姓总人口的47%,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苏、山东、河南、湖北五省。全国以浙江为中心向西、向北散发,形成浙、赣、湘、鄂、苏、豫、鲁七省联成一片的戴姓人口聚集区。【回答】


戴姓的现状

戴姓的现状挺好的,遍布世界各地。根据《全国百家姓大全》统计,戴姓在华人口中排名第135位,近年来华人对起名越来越讲究个性化和创意,不再拘泥于常规百家姓的限制,戴姓也可能被更广泛地采用。从全球范围来看,戴姓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2023年的戴姓发展趋势不太好预测,不过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和交流,加深人们对戴姓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传承和发扬。无论戴姓的现状如何,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同戴姓,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戴姓传统,为促进社会和谐、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团结做出贡献。戴姓历史的迁徙与分布先秦时期,戴氏世为宋国上卿,活跃在河南商丘。秦汉时期,戴姓向东迁移到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戴姓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广为分布,并向西散播到湖北等地。唐朝时期,戴姓在华北、西北、四川等地有定居点,中原几次南下移民潮中,戴姓进入福建、广东等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这两省戴姓占戴姓总人口的47%;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苏、山东、河南、湖北,这五省的戴姓又集中了37%。全国以浙江为中心向西、向北散发,形成浙赣湘鄂苏豫鲁七省联成一片的戴姓人口聚集区。

画蛇添足的意思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提示]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原文]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注释]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戴姓是贵族还是平民?

戴姓在古代是贵族,其为中华汉族姓氏之一,姓氏始祖是西周时期的宋国君主宋戴公。周武王灭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被分封于商丘,建立宋国。商朝天子为子姓,宋国国君作为商王的后代,也是子姓。宋国第11位国君谥号“宋戴公”,他的嫡子宋武公继位为国君,他的庶子戴撝及其后人便以“戴”为氏。一般把宋戴公或其子戴撝视为戴氏始祖。戴姓的发展历史先秦时期,戴氏主要在其发祥地豫东一带发展繁衍。到了汉朝,戴氏开始有迁居豫南、江浙、山东等地的。两汉时期戴氏的播迁,由发源地河南兰考和商丘,扩展到了河南正阳、河北成安、江苏沛县、山东宁阳、会稽上虞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门望族秦汉时期姓与氏合一不久,姓氏贵贱之风陡起。

戴姓为何称第一美姓?

戴姓被称为中华第一美姓的原因如下:1、历史渊源流长:最早的时候戴姓来自于西周小国的国主宋戴公,而这个宋戴公还是商朝皇族的后裔。由此可见戴姓的来源是非常古老且高贵的,所以有人称戴姓是中华第一美姓,是非常高贵且优雅的姓氏。2、历史名人较多∶姓戴的历史名人是非常多的,占据名人综述的0.45%,而且这些历史名人都留下了非常美好且令人崇敬的传说,所以有人说戴姓就是中华第一美姓。而姓戴的历史名人有大小戴学开创者的戴德和戴圣、东晋书画家戴逵、东晋侠客戴渊、唐朝宰相戴胄、唐朝著名诗人戴叔伦、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3、人口基数很大:从古时候开始戴姓一直流传到今天,并成为中华所有姓氏中人口基数较大的一大姓。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戴姓占据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48位,且在海内外都分布着姓戴的同胞。所以有人根据戴姓的人口数量,将戴姓称之为第一美姓。姓氏名望戴德、戴圣:戴德系宋戴公(子撝)的十一世孙。戴圣是戴德之弟戴仁之子。戴德、戴圣二人为西汉时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家族显赫。戴德、戴圣是今文礼学“大戴学”和“小戴学”的开创者。

戴姓为何称第一美姓?

历史渊源长远:戴姓被称为中华第一美姓,最大的原因就是它的历史来源是非常长远的。最早的时候戴姓来自于西周小国的国主宋戴公,而这个宋戴公还是商朝皇族的后裔。由此可见戴姓的来源是非常古老且高贵的,所以有人称戴姓是中华第一美姓,是非常高贵且优雅的姓氏。历史名人较多:姓戴的历史名人是非常多的,占据名人综述的0.45%,而且这些历史名人都留下了非常美好且令人崇敬的传说,所以有人说戴姓就是中华第一美姓。而姓戴的历史名人有大小戴学开创者的戴德和戴圣、东晋书画家戴逵、东晋侠客戴渊、唐朝宰相戴胄、唐朝著名诗人戴叔伦、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人口基数很大:从古时候开始戴姓一直流传到今天,并成为中华所有姓氏中人口基数较大的一大姓,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戴姓占据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48位,且在海内外都分布着姓戴的同胞。所以有人根据戴姓的人口数量,将戴姓称之为第一美姓。

江苏戴氏辈分排名表

一、红旗辈:1. 戴维森(1573—1665)2. 戴景霖(1593—1663)3. 戴恩英(1605—1674)4. 戴景紫(1620—1693)5. 戴景炎(1631—1702)6. 戴景秋(1641—1706)7. 戴景彰(1660—1739)8. 戴景芳(1680—1750)9. 戴景清(1700—1768)10. 戴景瑞(1720—1786)11. 戴景琼(1740—1810)12. 戴景坤(1760—1830)13. 戴景楷(1780—1850)14. 戴景卿(1800—1870)15. 戴景翰(1820—1890)16. 戴景兴(1840—1910)17. 戴景源(1860—1930)18. 戴景荣(1880—1950)19. 戴景芝(1900—1970)20. 戴景雨(1920—1990)二、楚旗辈:1.戴维安(1569—1643)2.戴景汉(1589—1658)3.戴景泰(1609—1677)4.戴景浩(1629—1698)5.戴景宣【摘要】
江苏戴氏辈分排名表【提问】
一、红旗辈:1. 戴维森(1573—1665)2. 戴景霖(1593—1663)3. 戴恩英(1605—1674)4. 戴景紫(1620—1693)5. 戴景炎(1631—1702)6. 戴景秋(1641—1706)7. 戴景彰(1660—1739)8. 戴景芳(1680—1750)9. 戴景清(1700—1768)10. 戴景瑞(1720—1786)11. 戴景琼(1740—1810)12. 戴景坤(1760—1830)13. 戴景楷(1780—1850)14. 戴景卿(1800—1870)15. 戴景翰(1820—1890)16. 戴景兴(1840—1910)17. 戴景源(1860—1930)18. 戴景荣(1880—1950)19. 戴景芝(1900—1970)20. 戴景雨(1920—1990)二、楚旗辈:1.戴维安(1569—1643)2.戴景汉(1589—1658)3.戴景泰(1609—1677)4.戴景浩(1629—1698)5.戴景宣【回答】


戴姓辈分大全?

安徽旌德留村戴氏字辈:童兴昌孙和,英鼎希国士,文光兆善良,传经思祖德,吉嗣永垂芳,英俊承先志,家声振显扬。另付女行排辈:娥容姣艳美,秀凤娟巧粧,琴音联珠玉,芝兰媚贞香,二十字自男排行传自起配娥字。安徽宿州灵璧戴氏字辈:“序衍明朝统家传亦世谋英华含馥郁湖南善邑戴氏字辈:”仕洪国正天心顺上达民兴世泽良光宗耀祖承先绪盛德殿邦声远扬“。湖南资阳戴氏字辈:”燕翼遐兴炽鸿图世业彝时祥金玉贵南北极星中禀正添资敏淑气焕人文先工贻万代宗德立家邦流源松析茂远荫后嗣昌“。湖南湘潭戴氏字辈:”宗德显扬光辅盛朝金紫万年受兹介福敦崇孝义勤以力田念厥本原泽衍来裔“。湖南澧县戴氏字辈:必仲应添春,朝廷胜有君,仕方永光大,锡泽世鸿承,作述林上凤,启绍金玉鸣山东曹县戴氏字辈:”建振云瑞长盛德贵聚良肇基存国宝庆善本贞祥勤俭立业富仁义礼智昌“。重庆路阳戴氏字辈:”礼乐熙万朝世仕大文成功德有志福起家才隆兴永远禄寿康忠信仁义长光荣安邦国富贵定贞祥“湖北鄂州汀祖镇的戴氏字辈:受荣华思胜,兴玉凤世宗,立先贤法纪,守显德光隆,启佑自绵远,顺承应盛昌,天锡方滋大,维时永嘉祥……(绍礼堂)湖北荆州迁徙分支戴氏字辈:”天兴思玉金木水朝曷思嗣文益元方舒绍经中堂居兆其福康豫昭吉安邦绪表帝卜作寓亚相前知千长九章万民载武成国永光显礼厚度付与后人慎勿讹误“


上一篇:恒企会计培训

下一篇:技成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