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沧海》中的角色。
李山魁是电视剧《沧海》中的角色。李山魁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师红六团三营政委,在“金马岛”一战“壮烈牺牲”。噩耗传来,他的生死兄弟王本利哀痛万分,此后更名“王山魁”纪念他,并化哀痛为力量主动投身于中国海军建设,要为他报仇雪恨。不曾想到十多年后,李山魁却和卢信泉意外相遇。原来实际上,他并没有死,而是在受伤后被海浪冲到荒岛之后被渔民送上了岸,辗转返回了山东老家。之后因为被周边人认为是叛徒和美蒋特务,才不得已离开家乡到处漂流。尽管获知老友王本利今日的处境后激动万分,但这时的李山魁却因自己的落魄境遇而羞见往日老友。不过虎父无犬子,长大成人的李山魁之子李强争气的考进了海军学校,李山魁带着无限的欣慰离开世间。扩展资料:《沧海》以海军战士王山魁为主线,通过对四个海军家庭出来的两代军人的描写,小中见大,反映出中国海军发展的60年历史进程。导演在前半部分着重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军人在海军建设进程中的心理历程和生命历程;后半部分则着重刻画了年轻一代海军战士如何在现代科技的洗礼下建设新海军,具有成长和励志的色彩。通过对这两代人战争、生活和工作状态的呈现,将新中国海军的发展浓缩在两代人的记忆中。
沧海电视剧李幼斌出现在第几集
《沧海》电视剧李幼斌出现在第17集。李幼斌饰演的角色是李山魁。第17集剧情:这一天卢信泉带着基地士兵在火车站站台上卸货,遇到了一个被抓住的逃票的男子。经过一番询问卢信泉惊讶的发现眼前的这个人竟是十多年前在金马岛上牺牲了的李山魁,他没有死,负伤后被海浪冲到荒岛上后被渔民送上了岸,辗转回到山东老家。后来被周围人认为是美蒋特务和叛徒而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漂流。李幼斌简介李幼斌,1958年2月15日出生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国家一级演员, 现为全国劳动模范。1985年李幼斌首次主演电影《死证》。2000年主演电影《横空出世》,获得第5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在2005年电视剧《亮剑》中饰演李云龙,获得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
想看一些像凤歌写的《昆仑》,《沧海》一样的小说,谁给推荐一下啊?
1,异人傲世录,这可以说是我上大学后读的第一本网络小说!刚开始看时感觉一般,而且又差劲的感觉。但是越往后随着作者文笔的成熟,越来越好看,尤其是战争的把握上,写的特别帅气。但是最近的更新也许快到结尾了,总体感觉上不如中间来的好。但是值得一读。
2,诛仙,这是我上大学买电脑后,在网上读的第一本仙侠小说,感情上十分细腻。不管网上怎么评论,我对这部小说感觉是很好的。有人说结尾太仓促了,但是我觉得这部小说很好。十分值得一读。
3,极品公子,不得不赞叹烽火的笔锋,能够把都市小说写到这种地步,也算很了不起了。在这部小说你会看到社会的黑暗,社会的不公平。它告诉你好人吧适应这个社会,也许坏人才是这个社会的主角。我十分推荐这部小说。
4,一世枭雄,极品公子的第二部,可惜也没有更新完。总体感觉和极品公子是一样的。如果能够不太监的话,的确是一部佳作。
5,英雄志,这怎么说呢,这是一部传统的小说,四个主角四线。前面,可以说作品的钱四分之三写的非常精彩,引人入胜,但到后来,至少是我已经不明白写的是些什么了。不过可以一读。
6,天行健,这是我高中时在奇幻世界连载上看的。一个平凡将领对于战争的看法。这里没有什么夸张的写法,都是一些平凡的人。这是一部佳作,可惜我至今不知道结尾是什么!
7,风姿物语,记得当时的傻笑在看这本书时露的最多。总是在看书时不自觉的笑出声来。而且还不断的回忆,继续笑。这部奇幻巨著写的十分十分的好。我很喜欢。虽然很长,但是不冗长。推荐。
凤歌的《昆仑》《沧海》写得好吗?
凤歌的《沧海》还没有连载完,我有幸先睹了凤歌已经写好的40万字,我以为,较之《昆仑》而言,《沧海》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凤歌的笔致更加老辣,思考更加深沉,当然,情节也更加曲折好看。
我一直认为,凤歌在传统的形式中蕴含了一种“渐变的革命”(这个称呼,是《中华读书报》替我归纳的,我也就欣然笑纳了,也许将来还会成为我的一块招牌)。在《昆仑》中,凤歌以传统的桥段实现了对于金庸时代武侠小说思想文化内涵的渐变,即所谓“旧瓶装新酒”。在《沧海》里,凤歌依然保持了这种与时俱进的风格,同时却又在传统形式上下工夫,使之更加精美,正如当年严家炎先生评金庸小说所称的,“散发出迷人的文化气息”。我想,这不仅是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承,更是民族审美形式的彰显,也是民族叙事风韵的流布。总之,《沧海》是比《昆仑》更具魅力了,凤歌也在他的精雕细琢中更加成熟了。此前,我对凤歌曾多加期许,以为《昆仑》具有标志性的意义,现在我更加认为当时的期许没有错,凤歌正在从如林的强手中脱颖而出。
我在这里特别推荐《沧海》,觉得有这样几点值得提出来加以述说:
其一,《沧海》引入了时尚元素。
要说到《沧海》的主线,其实还是一个老套,出身平凡的少年,迭有奇遇,遭逢磨难,历练江湖,游侠四海,终成大气。但问题是,他游历于何时何地,遭遇何事何人,采取何种方式,出于何种动机?《沧海》断然抛掉了传统的“八大门派”之类,也不要“武林盟主”,而是描写了我们曾在《三国志英杰传》系列电脑游戏里玩过的织田信长,构拟了全新的东岛西城八部神通,经历了《大航海时代》的海国交易……。并不追求时尚的凤歌,这一次显然要比《昆仑》更像电子游戏,在这里的传统桥段之下已经有了时尚的意趣,也就是说,跟数字化时代的心理距离拉得更近了。
不仅如此,主导着人物命运的核心线索,与其说是行侠的经历,不如说是武功之谜破解的经历。一层层的斗智解包,一次次的能力提升,虽然也还是传统的历练江湖,又何尝不是数字化时代虚拟空间里积分升级的成长模式呢?陆渐受黑天劫之苦,让我想起令狐冲所受六种异种真气煎熬之苦。然而,陆渐本性质朴,令狐冲却率性自然,故二人的武功之道也自不同。令狐冲是顺势,不是解谜;陆渐却经历了从技术智慧到抽象智慧的整体系列的磨炼,最终是否得解其谜,在我看过的部分里还没有交代。凤歌在《昆仑》中并不喜欢大团圆结局,没有让梁萧寻求到数学的真谛,在《沧海》中会让陆渐如何,我自然不阃�狻5�恢忠灾腔畚�砍椎慕饷漳J剑�匆讶恢哺�谧髌分�辛恕?
其二,《沧海》深化了生命意识。
《沧海》一开篇,写的主要还是江湖纷争,但随着情节的发展,一步步引向了国计民生,在这一点上甚至比金庸小说要来得更陡。如果说郭靖“为国为民”主要表现于襄阳保卫战,延长宋祚是为国,活命百姓是为民。那么,《昆仑》里的梁萧已经通过他在蒙、宋之间的放弃而阐释了金庸小说未曾展开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主题,从而追求一个没有杀伐的和平环境;到了《沧海》,则在梁萧之后让陆渐深切地体会到了“贼过如梳,兵过如篦”的民生立场,而这个民生立场则是必须通过战争来实现的,所以他大书特书地写了戚继光这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表现的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其与历史背景的结合,看起来甚至像一部历史小说。这和金庸先生在《鹿鼎记》里试图表现中国历史本质一样,凤歌事实上也展现了那一时段中国历史的本相。
如果说梁萧是犹豫、摇摆的,那么就可以说陆渐是老实、宽容的,谷缜则是面狠心善。从人物对待生命的态度出发,梁萧思考的是生命何为,或者说是生命最基础的自然价值;陆渐和谷缜则体现了不同形式对生命的博爱式尊重,虽然还处于自发状态,但已经和自觉状态下的生命意识相差不多了。尊重人,珍惜生命,这无疑是一种现代的人文意识,是一种高级层次的理想主义。
其三,《沧海》反思了技术科学。
在《昆仑》中,梁萧是把数学作为一种技术工具,首先应用于武功,进而应用于军阵以及更多的工作场合,这就以数学取代了以前哲学在武侠小说中的地位。《沧海》又和《昆仑》不同,作为其武学动力的《黑天书》,仿佛已经从技术科学中升华出来,而进入到理论科学的层次,其黑天四律仿佛是一部系统论、控制论,并进一步发展到了相对论。物质力量的时空观念被弯曲而放大。这里虽然也借用了阴阳五行等传统神秘文化的概念,却已经不同于传统的阴阳术数之学,其中姚晴(丑奴儿)以地部功法种“孽因子”的情节,倒更加像是西方奇幻加科幻的电影如《勇敢者的游戏》之类的想象时空观和进化链条论。
在呈现了西城八部技术科学登峰造极的终极追求同时,和许多武侠小说一样,凤歌也反思了过度追求技术升华带来的灾难。即如《黑天书》本身便是一个技术伦理反思的寓言,由此练成的劫奴,其在技术细节上甚至远超人类俊才的高度发达状态,我以为颇有些像现代科幻小说里的机器人。20世纪中期,伊萨克?阿西莫夫和约翰?坎贝尔共同商定了“机器人创作三原则”:(1)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能对伤害人的事袖手旁观;(2)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3)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我以为,在《沧海》里,人与机器人的关系,只不过是演变成了劫主与劫奴的关系。而机器人终究不是人,所以其伦理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而劫主和劫奴都是人,劫奴们还多是冰雪聪明、伶俐可爱的人,那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而美好的事物一旦自我觉醒,他们还会抗争,得到广泛的同情。因此,这里就必将带来伦理的反思。
最后,是《沧海》细化了故事情节。
也许因为《昆仑》是凤歌的第一部超长篇,虽然在综合程度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成熟之处。比如就有人认为:“《昆仑》算不上一部十分成熟的作品,它冗长的结构、呆板的人物、对经典武侠作品的摹习,令人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提心吊胆。”那么,我在读了《沧海》之后,很深切地感到在技术细节上,凤歌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已经能够较好地把握节奏,不疾不徐,已很少有《昆仑》里那些多余的废话;对于人物和帮派悬念的的制造与展开,较少出现可有可无的支线情节,虽然《沧海》的篇幅还是很长,但较之《昆仑》已经是省净得多了。正如凤歌现在的写作与生活状态,他既少俗尘纠缠,可以有充足的余地回味反刍。可以这样说,这是一部慢工出细活的小说,越来越有一部长销书的卖相,而不仅仅是令人激动不已然后立马泪收雨散的畅销书。
当然,我们也许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这部作品至今还没有写完,凤歌究竟要怎样,也只有且待下回分解了。但我已几乎可以确认,三年磨一剑写了《昆仑》的凤歌,这个回合又是长进不少,虽然仍旧采用的是传统手法,却已经在悄悄地进行着一场“渐变的革命”,他已经是以《沧海》超越着《昆仑》,以更大的“海”的容量涵纳着“山”,也许这就是一直通向“经”典的那一条路。
韩云波:现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文学博士后,武侠评论专家,中国秦汉史学会会员、重庆市古代文学学会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与传统文化的编辑、研究和教学工作。
沧海里面李幼斌被首长拦住哪一集
第17集。《沧海》海润影视出品的年代情感剧,由赵浚凯执导,尤勇、何政军、李幼斌、杜志国及萨日娜领衔主演。该剧以王山魁、李山魁、马建成、卢信泉4个主要人物及其家庭人物命运为线索,涵盖了人民海军60年的发展历程,该剧已于2009年10月14日起在CCTV-1首播。剧集评价:《沧海》以海战海军为题材,真舰真艇的出场让该剧军事色彩浓重。《沧海》虽然相当纯爷儿们,雄魂张扬,不过剧中亦不乏亮丽感人的情感线。除了李幼斌与萨日娜这对不离不弃的贫贱夫妻惊鸿一现外,剧中还将呈现两条更加精彩的三角恋情。《沧海》以史诗叙事风格、恢宏战争场面、戏剧化的故事情节演绎了中国海军60年的历史发展。不同于《亮剑》的“尚武”色彩浓重,《沧海》更偏向“尚文”,在展现中国海防实力发展变化的同时更强调了知识、科技强军色彩。
《观沧海》全诗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摘要】
《观沧海》全诗【提问】
观沧海[ 汉 ]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回答】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回答】
《观沧海》全诗是什么?
《观沧海》全诗是:观沧海曹操 〔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扩展资料:《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这首诗不但通篇写景,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创作背景: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观沧海》表现了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观沧海》表现了曹操“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政治家风范,也反映出他以“大无”化生“大有”意境的高妙艺术手法。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自己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有博大的胸怀及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观沧海》是曹操在建安十二年,班师回朝途中经过碣石山,此情此景枸杞曹操的诸多回忆。于是大笔一挥,写下历史名篇《观沧海》。其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更是将全诗领向高潮,曹操想要建功立业的霸王之心跃然纸上。下面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欣赏这首浩然大气的《观沧海》。创作背景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你对曹操的《观沧海》怎么看?
曹操的《《观沧海》气势磅礴,让我体会到了大海的那种力于美的象征。去年暑假我真切的体会到了大海的魅力,感到无比自豪。
古人崇敬大海,每年都会虔诚地拜海。虽是古老的封建思想,弹我还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来到了海滩。
海仍旧是那么蓝,相较于电视的大海,它的颜色更美丽、更耀眼、更神秘——看着蓝蓝的,捧起水来却是透明的 ,凉丝丝却又夹带着些热情;沉甸甸却又有一点轻松的感觉;静静的但又有几股热闹的浪花、、、、、、百感交集,有着不同的味道,啊!这才方知大海的博大呀!原来千万条江河之水流到了海洋,才有不同的感觉。正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说的就是这样。真是一语道出了大海的宽宏度量。那好似装满蓝宝石的海水里,是那样晶莹,浪也纷纷涌来,使平静的海面热闹起来。望着这湛蓝的海水,忍不住尝了一口,又苦又咸,我却尝出了苦中之乐、咸中之甜。正是这种滋味,又让我更明白了大海之博大,更体会到海纳百川的真谛。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