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经理任职要求
私募基金高管任职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私募基金管理人高管人员应当具备什么条件?从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其高管人员(包括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总经理、副总经理、合规\风控负责人等)均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从事非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至少2名高管人员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其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合规\风控负责人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合规\风控负责人不得从事投资业务。二、私募基金管理人高管人员如何取得相关资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高管人员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取得基金从业资格:(一)通过基金从业资格考试。(二)最近三年从事投资管理相关业务并符合相关资格认定条件。此类情形主要指最近三年从事资产管理相关业务,且管理资产年均规模1000万元以上。(三)已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考试、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并符合相关资格认定条件;或者通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资产评估师职业资格考试等金融相关资格考试并符合相关资格认定条件。拟通过上述第(二)、(三)情形的认定方式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高管人员,还应通过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一《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考试,方可认定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含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资格认定委员会申请认定基金从业资格:1、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含创业投资)6年及以上,且参与并成功退出至少两个项目;2、担任过上市公司或实收资本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的大中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且从业12年及以上;3、从事经济社会管理工作12年及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4、在大专院校、研究机构从事经济、金融等相关专业教学研究12年及以上,并获得教授或研究员职称的。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由所在机构或个人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提交以下材料:(一)个人资格认定申请书;(二)个人基本情况登记表;(三)相关证明材料:1、符合上述条件一的,需提交参与项目成功退出证明和两份行业知名人士署名的推荐信,推荐信中应附有推荐人职务及联系方式;2、符合上述条件二的,需提交企业和个人的相关证明和两份行业知名人士署名的推荐信,推荐信中应附有推荐人职务及联系方式;3、符合上述条件三的,需提交有关组织部门出具的任职证明;4、符合上述条件四的,需要提交相关资格证书和两份行业知名人士署名的推荐信,推荐信中应附有推荐人职务及联系方式。
私募基金经理从业资格要求
1、高管资格:从事证券类的私募基金必须至少有3名高管具有基金从业资格,其中法定代表人,基金经理,风控负责人一定要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另外还有5名普通员工也要有基金从业资格证;
2、经营范围:投资管理、资产管理;
3、注册资本:1000万以内即可,实缴资本比例在25%及以上,或者实缴资本能保证公司运用超过6个月时间;
4、制度性文:按照协会和公司自身情况,编写制度性文件,一般有9-13个制度性文件
5、牌照类型:目前有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私募创业基金,其他类型基金四个类型,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一个
6、法律意见书:需要请专业的律所进场尽职调查,根据协会要求完成《法律意见书》,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系统中申请牌照时要递交
最近新出的养老目标基金是什么?
养老目标基金,投资于基金的基金(FOF),基金组合,分散了风险。鼓励长期持有(有最短持有期)。分类:目标养老基金分为两类,目标日期和目标风险。收益和风险:两种策略类型的基金收益和风险会存在不同。2017年,美国目标基金规模达到了1.44万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30.5%,且一直处于增长态势。养老第三支柱占比约30%,成为养老金重要的组成体系。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尚处于空白阶段,5年后中国养老金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0万亿美元。首批养老目标基金获批,即将发售,市场潜力巨大,这将成为人们养老的强大助力。优势:1.政策要求,行业保障。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要求较高;2.FOF型基金,投资于基金的基金,组合配置,分散了风险;3.有持有期限,长期投资配置,避免了个人投资者的追涨杀跌,从而长期稳健增值;4.监管透明,运作也比较规范。对流动性有一些要求,买入之后最低持有一年,但确实值得投资,是一个发展前景很广阔的基金。购买渠道:展恒基金网目前签约代销了养老目标基金,南方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泰达宏利泰和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广发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或者您也可以下载展恒基金网的APP。尽请期待养老目标基金发售。
首批养老目标基金何时获批?
6日已经获批首批拿到养老目标基金批文的基金公司分别是南方、华夏、嘉实、广发、中银、博时、富国、万家、中欧、易方达、鹏华、银华、工银瑞信、泰达宏利等共14家,远超此前市场预期的10家以内。而截至6日下午五点,了解到已经拿到批文红头文件的有南方、华夏、博时、富国、易方达、广发、银华、工银瑞信、泰达宏利、中银等多家基金公司,部分基金公司批文需要明天获得。这意味着,行动较快的基金公司可能明天能发布产品招募文件,最快速度可能要本周就能进入发行。一款新的产品正式出炉!业内更期待的是,公募基金作为个人商业养老账户的投资范围,将在2019年5月对接个人账户,助力我国三支柱养老体系开展有益探索,也会直接影响基金业格局,或许会基金业未来20年。一个数据显示出基金公司的“期待值”——参考美国市场经验,养老目标基金将成为个人养老金账户最主要的配置标的。美国第三支柱的IRA账户成立于1974年,到2017年末规模达到8.6万亿美元,其中4.7万亿美元投资于共同基金。未来中国的养老目标基金每年可新增规模3000~4000亿元。首批14家公司获批养老目标基金等待已久的养老目标基金正式启航。已有多家公司回复基金君,公司相关人员也正在去证监会拿批文的路上,也有公司在等通知准备明天去拿到批文。从产品来看,首批获批养老目标基金有目标日期、目标风险两类,封闭期从1年、3年、5年都有,各具特色。相关方面要求,对于养老目标基金的发行和运作,要做好舆论正确引导,保护投资者、估好销售安排、投资运营方面的工作和准备。
某基金面试问题,这要怎么回答
1、说说你的某个投资理念是怎样的。
你在应聘对冲基金的分析师或投资组合经理的时候最好有自己的想法。怎么才算有想法呢?对冲基金可不希望你提出来的想法乏味又无趣:比如推荐买苹果公司的股票就不怎么样。
面试官很可能会让你对投资某家公司或者某个行业进行量化分析,并要求解释为什么市场没能理解某只股票。回答之前你要确保你至少知道三种不同的投资理念和策略。要根据你所应聘的基金调整你的想法(比如,向债券基金推销新兴市场股票是没什么好结果的)。尝试准备一个看多的案例和一个看空的案例,同时为你的想法准备最充分的理由。
2、为何想以投资为职业
这个问题更多是针对还比较年轻的应聘者,同时也是展示你能够成为一名优秀交易员或基金经理的机会。实际上,这更是一个“文化契合度”问题,是你证明自己适合干对冲基金这一行并且打算将投资作为长期职业的一个机会。
你需要言简意赅,展示对投资的热情。比如你已经开设了个人账户进行交易,或者是年轻时有过相关工作经历。
3、介绍一下你自己
他们想让你通过介绍自己的技能和经验来证明你有能力为公司估值、可以读懂财务报表和分析师报告,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足够的信任、拿一大笔钱去实践你的投资交易理念。回答这个问题一定要简明扼要,要准备好一个90秒长的简版回答和一个3分钟长的延伸版回答。
4、为什么想来我们基金
最后,你需要知道你所应聘的这家对冲基金的任何细枝末节。对冲基金行事十分低调,但通常可以在Hedge Fund Intelligence或者Opalesque等网站找到相关信息。
或者,你至少应该知道这家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有多大、行业关注点和交易策略。如果你还知道其中顶级交易员的名字和投资者构成,这会有很大帮助。试着在面试前和其他员工(或前员工)聊一聊,问问他们在这家基金工作好在哪里。
看过以上的基金公司面试问题以及为什么想来我们公司这个面试问题之后,大家就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目前私募基金经理待遇如何?
“100万人产生一个”、“年薪百万、多金有才”……不久前,深圳一名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经理在《非诚勿扰》征婚时,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
相比公募,私募的薪酬体系更为灵活,基金经理有可能拿到更丰厚的报酬,这就难怪连汇添富原总经理林利军这样的公募老总都“奔私”了。
沪上一名私募研究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私募的收入主要来自两方面:管理费和业绩提成。一般情况下,公司会拿走业绩的20%,而其中的1/5则属于投研团队。
以上海一家知名私募为例,该公司的产品组合规模约为20亿美元,若赚1个点便是2000万美元,公司拿20%就是400万美元,投研团队则将获得其中的80万美元,由于研究团队与投资团队的提成基本等比例,所以研究团队实际可拿到40万美元。
多位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即便同是研究员,最后拿到手的奖金也千差万别,同一家公司同一个岗位的收入可能差十倍。
薪酬揭秘
一家好的私募到底能有多赚钱,又有多大方?朱雀投资提交在股转系统的公开转让说明书道出了隐情。
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今年上半年朱雀投资主营业务收入包括基金管理费、投资顾问费、浮动业绩报酬、认购费等。浮动业绩报酬即通常所说的提成,通常为单位净值超过面值或约定业绩基准部分的20%。
上半年,朱雀录得总营业收入约4.53亿元,其中浮动业绩报酬部分占比最高约为4.18亿元,净利润2.73亿元。其中,仅“支出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一项就达到9503万元左右,占到上半年净利润的34.8%,按朱雀投资上半年总人数66人计算,人均半年收入就达到了约144万元。
不过,无论是私募还是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都远远高于后台员工。同样,即便都是做研究员,收入情况也是两极分化。
“私募高的很高,低的很低,我知道基本工资是1万块的人很多。最后奖金是看你荐股的好坏与赚钱的程度。这种体制也是大多数私募采用的,导致牛市赚很多钱,熊市比较难熬。”上海一家新成立公募的投资总监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北京一家私募的投资总监温权(化名)也告诉本报记者,投研薪酬采用的是市场化的计算准则,人与人不一样,差距甚至达到十倍。以研究员的年终奖来说,论能力和贡献从10万到近百万都有。“工作两年内的话,一般是20万~30万一年的总薪资。研究员也没那么好做,百里挑一。”他说。
“一个点拿40万美元,年终奖一般就是这个。当然也还要加上平时的base(基本工资)。”上述上海私募研究员告诉记者,平时一般月薪就是发定薪,年末根据考核业绩来发奖金,而重阳投资则是相对另类。
“重阳的模式就是基本工资很高,应届生做研究员的月薪就是2.8万~3万元,资深的就更高了,指数级别地上升。所以就不是直接和业绩挂钩,主要是看今年你的表现怎么样,然后决定给你N月的base。”上述上海的私募研究员说。
“一部分私募相对比较现实,就是承包制,挣钱的时候就海挣,不挣的时候就没了。挣了钱就拍屁股走人,因为后面如果是熊市的话就白干了。”温权表示。
“至于公募,一个普通研究员进来也就是2万元,毕业只有1年的话,2万元都拿不到的。在卖方做了两三年后在买方做1年,研究员大概是2.5万的水平。在上海,一般的基金经理是3万~4万的月薪。不包括年终奖。”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资总监向本报记者透露。
晋升考核
百万年终奖显然不是那么容易拿到的,比拼在还没毕业时就已经开始。
深圳一家规模超百亿的私募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去年公司新招投研团队10人,收到简历约2000份,参与首轮面试的人数达到100人。
基金经理这一层面的考核就更为复杂严格。
以上述深圳大型阳光私募为例,基金经理的考核主要有两项:投资研究及对组合收益的贡献——是否大比例超过指数基准。
本报记者了解到,该私募的投研进阶为“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高级基金经理-投资委员会委员”,一路下来大约需要8~10年,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要3~5年,而公募则相对体系化,几年的基金经理助理之后再往上就是基金经理。
研究员晋升基金经理助理前,有四关要过:做研究写分析报告,去调研写调研报告,还要写一些行业的深度分析及上市公司的深度分析。成为基金经理助理后,除了继续做研究,还要过模拟组合及荐股这两关,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基金经理。
“一个非常严格的考评标准,全部量化后打分,每个季度考评一次,连续两年表现优秀,考评都不错,就可以上来了。”一位接近该私募的投资人士介绍称。
同时,一些私募投资人士也表示,创业后通常找的团队成员是此前与自己有过合作的同事或熟悉的业内人士。“我现在这两个研究员都是我自己带过的,用着也放心。”温权表示。
不过,在一个固定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投资经理,对其他体系会有较长的适应过程。“一些研究员要看3年以上的,你用1年的业绩来考核人家也未必合理。”业内人士指出,重阳投资不同于其他私募薪酬制度的一个原因,或许是因为他们对研究员的考核时间周期较长,这种模式也适合长期考核。
“不同的培养体系也有一定的不兼容性。如果体系比较独特,在其体系下成长起来的研究员必须在这个体系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单打独斗的话可能就没有办法做太好。”上述上海私募研究员亦表示。
搭建团队
招了两名研究员后,温权发行了他“奔私”后的第一只产品。
“仓位没敢太高,刚刚开始建好安全垫。”温权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投研团队以其为核心,两名研究员都是此前在公募任职研究总监时的下属。
上半年来,像温权这样“奔私”一度成为基金业潮流,但下半年碰到断崖式下跌行情,公募“奔私”潮趋缓。
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78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69家基金公司,其中6月份离职的基金经理达51人。7月份至今,离职基金经理数减少为79人。
“团队很重要,要找到合适的团队。我并不想迅速做私募,做得越快可能也死得越快,结局可能不是很好。这是当时没有去私募的一个考虑。”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资总监表示。
一方面,鉴于市场周期波动性的不可避免,私募盈利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管理费受产品设立的节奏、数量和规模影响,与现有产品赎回、清算退出、业绩表现等也相关。而管理规模、业绩表现还受到诸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证券市场监管政策、市场情绪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同时,是不是要“奔私”创业,基金经理们的思量不同。一旦创业,意味着无法像此前那样一心专注于投研,租办公场地、联系发行渠道等都要落到自己身上,搭建团队更是核心。
鉴于不同基金经理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在做初始团队搭建时,基金经理通常围绕核心竞争力来进行,若着眼于未来的建设显得异常重要。
“投资是一辈子的事,今年可能赚了几千万、一个亿,你并不能保证明年不会吐出去。”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资总监表示。
一位此前在公募搭建过团队的私募老总也表示,做公募时着急出成绩,会挖熟手;但创立私募后,考虑的是长期的事业,也不急于第一年就做出好成绩。
猎头公司是做什么的
猎头公司是有偿为招募组织搜寻高层管理人才和关键技术岗位人才的公司。猎头公司(Headhunters)是“高级管理人员代理招募机构”的俗称,是有偿为招募组织搜寻高层管理人才和关键技术岗位人才的公司。猎头公司的优点是能够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的服务,保密性高,节约时间;缺点是可能存在最终是说服组织雇用某一候选人,而不是为组织找到一个适合所寻找岗位的人的倾向。猎头一词属舶来词,原意为割取敌人的头作为战利品的人,这里意为物色人才的人。“头”者智慧、才能集中之所在,“猎头”特指猎夺人才,即发现、追踪、评价、甄选高级人才,猎头公司就是依靠猎取社会所需各类高级人才而生存、获利的中介组织。行业现状据悉,当前中国猎头市场有上万家猎头公司,猎头从业人数超过50万人,而影响猎头公司规模化发展的核心难题便是猎头人才匮乏的问题。一边是猎头公司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难招的问题,一边是猎头公司自身也非常缺乏人才,这在猎头外行人看来是非常不理解的一个事情,而猎头行业的的确确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同行之间的挖人大战。有人说金融危机来了,中国的猎头市场将遭到严重打击,但现实情况却告诉我们,中国猎头市场依然很火,猎头行业依然会像烽火一样形成燎原之势,猎头公司其实不缺客户,因为优秀人才永远都是稀缺资源,这是这个市场存在的根本原因。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猎头公司
猎头其实在靠什么赚钱?
人收入的高低,和他的认知水平直接挂钩。企业的经营也一样。
公司能做多大,全看创始人对它的理解在哪个认知层次上。
比如说猎头生意。表面上看很简单,一方面拿到企业的招聘需求,另一方面找到适合的人才,进行双方撮合,成功则向企业收费。
有人说:猎头就像旧时的媒婆。你看,这就是一种认知。他看到了猎头生意的最表层,就是: 职位空缺与人才需求的信息匹配 。
如果创始人是这个认知层次,那以他的逻辑,要想把猎头生意做大,只要找到足够多的企业客户,拿到足够量的招聘需求,同时招聘更多有销售能力的顾问,然后做简单的撮合就可以了。
目前国内市场上,确实有这一类认知水平的猎头公司。他们为了降低成本,通常会先做营销,打公司品牌,用品牌换客户。同时把内部薪酬制度做灵活的设计,甚至做成“连锁经营”的模式,美其名曰“合伙人机制”,以吸引更多想赚快钱的销售加入。
这是目前猎头界门槛最低的打法,即用“ 营销+销售”手法做经营 。定位和战略无所谓好坏,抓住市场机遇达成创始人想要的目标就算成功。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活法。
如果你不想这么活,市场上还有其他多种选择。比如“高举高打”法。
这种打法得追溯到中国猎头公司的“师傅们”,即国际化猎头公司。
这一类公司的顾问们,多是行业内的资深人士转行做的猎头,拿出他们曾经的简历一看,不是CEO就是COO,圈内的人脉关系极广。哪怕是这些公司里的entry-level,也都是MBA或者知名院校的master degree。他们对于行业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通常可以和企业决策层达到共频。
这种“高举高打”的活法,是精英自身的素质和圈层决定的,就好像商场里的高端奢侈品店,得有,但也不可能是市场的最主流。也就是说,它的消费场景和使用场景注定是有限的。不过,总体来说,它的认知已经比较深入了,因为它是锁定在 “ 人际关系的变现 ”上。
这些猎头公司的老板也不约而同地 将经营的重点放在了“人”的身上 。内部用更为严谨、合理的制度,以及人性的企业文化,来吸引更多致力于“人际关系变现+智能变现”的高质量人群。
当然,这种精英扎堆的打法,也需要稳健而成熟的市场做培育,才能供得起这些高底薪、高绩效的顾问们。目前国内的高管招聘市场足够成熟稳健了吗?好像还没有。所以这些国际化公司来到大陆多少会有水土不服的感觉,不然也不会在一些细分领域与内资精品猎头的竞争中,略逊一筹。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以为猎头界就这两种活法,略感失望。好在有一家公司后来蹦了出来,在一个细分领域成为了我的竞争对手,也成功地吸引到了我的注意。
这是一家台湾人创立的猎头公司,它的活法很有意思。它当年只做外资银行的职位。而且亚太区和中国区的高管职位几乎不碰,太低端的职位也不做,就做“中段”。相当于不猎头、不猎脚,只猎“脖子到腰的部分”。
团队不大,20-30人,但内部划分地极为细致:有专做外资银行零售业务的,有专做外资银行对公业务的,甚至细分到了某个团队只做对公银行的中台业务、某支团队只做后台业务等等。几乎每一条银行的业务线都有专门的顾问或团队来看守,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它就靠这种细致入微的划分,一年也有4-5000万的营收,小日子过得舒服的紧呢。
不过这种打法有两个问题:
1、选择细分领域,就等于把自己和该领域的兴衰绑在了一起。万一市场或监管有个风吹草动,那影响可不是阵痛那么简单;
2、基于第一点的风险考虑,老板必然要把成本降到最低。尤其该公司老板还是个台湾人,先天具备“富士康”基因,所以在招聘的学历上放的比较宽,只要满足“低成本”即可;久而久之,富士康内部会发生的问题,诸如半军事化管理、企业文化淡漠、梯队建设缓慢、重复性劳作多而创造性任务少等等现象,都纷纷浮出水面。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个问题呢?因为这就是创始人对于猎头业务的认知啊,他认为只要在细分领域积累信息和数据,然后用低成本的call center形式来激活这些数据,就能达成交易赚取猎头费了。于是他 将经营的重点全放在了“信息和数据”上, 忽略了人的培养,更无视人才是信息的载体和本质。
还原他的逻辑也不难理解:针对于第一种表层认知下的短期销售行为,客户关系是无法长久维持的,那还不如找一个长期稳健的细分领域,以全部兵力扎进去,赌一把。
不过,万一冒风险花重金培养起来的客户关系和人才数据,被离职的下属带走了怎么办?那数据的安全性就是摆在第一位的!
听说,他们内部是不让员工上外网的,发个邮件也要被监控。由于自家开发的猎头系统足够强大且繁琐,刚入职就要用至少一周的时间来学习怎样使用内部系统,因为你日常的电话沟通、推荐人选、聊过什么等等行为都要在系统里体现,工资的一部分是与此相关联的。最后,他们内部招聘也不能找想法太多的人加入,因为他们可能受不了日常繁重的流水线任务。
这样一看,做里面的员工还真是蛮悲催的。前几天听一个朋友说,这家公司的老板已经趁前几年赚够了钱,投身房地产了,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可惜了。
不过依我看,他的认知,已经从“表层信息匹配”和“精英打法”,过渡到了细分领域的“信息和数据”上,已经算是先进的了。
另外还有一种模式可以列入“先进”认知层面的,是前几年特流行的PS模式(也有叫TS模式的)。这里的PS不是日本游戏机,而是“以高端候选人的求职需求为导向,去反向BD客户的模式”。说白了,就是帮萝卜找坑。
有个别猎头甚至突发奇想,打着颠覆猎头行业的旗号,成立PS模式猎头公司。然而它收费还是向企业客户收费。这就有点奇怪了,既标榜自己是站在人才的立场,属于经纪人模式,但最终还是要向企业客户伸手要钱。这种脸大的事,我是干不出来的。
而且这种模式有两个局限性:
第一,它先天认为候选人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知是恒定的。
在这种恒定的前提下,猎头帮其找到合适的职位机会才能实现。但是,候选人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知真的就是恒定的吗?有没有可能他对于职场的认知和对自我的认知会有偏差的情况出现呢?
第二,这种模式要求猎头顾问对于企业客户的认知要达到咨询公司水平,否则你还只是做销售而已。
试想一下,你手里有一个特别厉害的CFO人选,他说他想去港股上市公司。你作为PS模式下的猎头,把港股上市公司都列出来,挨着个打电话,询问各家企业要这个候选人吗?这不是销售是什么?!
如果想把自己做出点逼格,就得拿到CFO简历的第一时间,便已大致判断出市面上哪家公司目前最需要他这种背景的。然后做有针对性地反向BD,同时还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为什么现在需要这位候选人,企业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位候选人凭什么可以帮你们解决掉这个问题,他会用什么方法帮你们解决等等,要用理性的数据和事实去影响你的客户。而要做到这一点,猎头不仅要对候选人有深度的判断,还要做大量的行业研究和企业研究,甚至要在各家公司内部安插内线,随时掌握企业战略的进展和老板的想法。目前即使是“精英打法”的猎头五大行顾问们,能做到这些吗?我表示深度怀疑。
所以这种模式终究是昙花一现。目前很少猎头公司还在谈所谓的PS模式了,它的局限性终究没让它成为主流思想。但总体来说,它已经算是先进的了。因为它考虑到了“人是信息的载体和本质”,关注了候选人脑子里的东西,会对猎头生意更有帮助。这种认知越过了表层,往“皮下脂肪层”又深入地思考了一步。
那问题来了,市面上这些猎头的活法好像终究是在隔靴搔痒,没有直指这个生意的核心本质。那猎头的经营本质到底是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还原一下猎头顾问到底是靠什么赚钱的。
假如你是一位猎头顾问,一个客户委托你帮他寻访银行行长的职位。那么你通常要在两周内向客户推荐至少3位候选人的简历报告。在报告中,你要表明你推荐他的理由,甚至要向客户陈述目标企业里众多其他行长的背景和求职意向。
所以,为了推荐出3份报告,你可能需要联系100个人,其中有10个人感兴趣,但经过面试,你筛选出3位最合适的。
然后,你要协助客户安排候选人与企业之间的面试,经过1轮、2轮、3轮,甚至5轮,通常职位越高,面试轮数也越多。这个周期你至少要打出1个月的时间耗费。如果顺利,双方协调offer,候选人接受并向原公司提出离职。最短的离职期也要1个月。之后呢,候选人入职,猎头向企业客户请款,客户会在两周内付款。
我们把所有的时间耗费列在一起算一下:推荐用时2周+面试周期1个月+候选人离职期1个月+客户付款2周=3个月。
看到了吧。哪怕你是最专业、最优秀的猎头顾问,你从接到一个case,到最终从客户那成功收费,也要至少需要3个月。而现实的情况,远比理论复杂的多,比如客户高管出差、面试时间难以协调到一起、付款周期拉长、候选人试用期离职导致重新寻访等等情况,有的case可能要至少4-6个月才能回款。从这点上看, 猎头压根就不是“赚快钱的行当” 。
而且,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整个生意流程里面,存在一个极其耗费成本的因素:
你认真地聊了10位候选人,很可能也因此认知了多家银行里的真实情况,但你最终只能成功推荐1位候选人,收1份钱。而且,短期内,该人选也不会再次跳槽,也就是你这个生意的 “交易频次”过低 。而你花时间、费心思去结交的另外9位候选人呢,你在这个case上就算是正常的成本耗费了。这个就是猎头生意中的 正常成本损耗 。说实话,有点高。
由此,猎头公司想要提升营业额,务必要解决这个问题。既把1/10的钱赚到手,还要解决另外那9/10的成本损耗问题。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PS模式的诞生了吧。因为那些顾问就是注意到了那9位候选人的跳槽诉求,于是急于帮助他们去找企业职位,从而降低流程中的成本浪费。
但我们刚才也分析了,以上几种模式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生意效率提升+成本浪费的问题。
那我们能不能从另外一个维度去化解成本呢?暂时找不到答案,就要用提问的方式引导自己。
猎头为什么能赚钱?
答: 因为可以将企业的招聘需求和候选人的跳槽需求做信息匹配。(浅层认知)
那企业为什么会相信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候选人又为什么会相信你能帮他找到好的职业归宿,而将自己的简历托付给你呢?
答: 因为猎头顾问可以与这两者产生商业信任的人际关系,我们将人际关系变现,就赚钱了。(深层认知)
那猎头为什么能与客户和候选人缔结商业信任关系呢?对方看中的到底是你的什么?
答: 是我们手里总有对方没有的更新信息和数据,对方觉得结识我们很有价值。(先进点的认知)
那猎头有价值的信息又是怎样积累和提取出来的?
答:那是 依靠我们对于行业、企业和职业的持续认知提升。我们将这些片段的信息和数据,用一条理性的逻辑主线串起来,将它们萃取为对方所理解的认知,最终影响到我们的客户。
OK!到这里,答案终于清晰了!既然我们没有更好的方式,将9/10的人际关系迅速变现,但我们通过面试、沟通积累了大量对于该行业的“ 认知盈余 ”,我们只要将“认知盈余”变现不就可以了!
这样既不会为了赚钱而急于卖出那9个人,给客户一种强买强卖的感觉;也不会因此而让我们的候选人继续错失机会而频频失望;更不会在市场没有更合适的职位机会时,使我们和候选人无奈地被动等待下去。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 猎头的生意,是认知的生意。猎头顾问都是靠认知盈余来赚钱的。
这里的认知,是指: 职业认知+自我认知+人际认知 。也就是说,身为猎头顾问,你要比你的客户、比你的候选人,对于行业、企业和职业,有更为深层的认知;对于他们自己的能力、态度和价值观,也有客观的评价和认知;甚至对于他们彼此人际互动的可能性,你都要做出清晰的认知和判断。以此三者,来展示你的专业,进而撮合交易达成。
这些认知,其实很多专业的猎头,以及公司的HR们,都有意无意地积累的不少干货。而且,它不仅可以被用于猎头领域的服务当中,对于应届生,对于那些刚刚进入职场,还处于懵懂状态的年轻人,更是大有帮助。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赛捷咨询诞生了。
严格来说,赛捷咨询不是一家猎头公司。虽然我们是以猎头业务起家,但我们经营的其实是“职业认知”的业务( 职业认知=对行业、企业、职业的认知 )。
我们看待客户、看待候选人、看待我们内部的同事,其实都是认知圈层的一部分。
对外部而言, 我们是国内首家“职业认知机构” 。 我们向公众输出的是“职业认知服务” 。
有时,它是以猎头的形式出现;有时它是以培训的形式出现;有时它可能是以内容产品形态出现。
在做猎头的时候,我们相当于是 1对1 的认知服务。我通过一通通的电话、一次次的面试,来帮助我们的候选人和客户,对职场和自身都有进一步的认知,进而达成共识、实现共赢;
当我们做培训的时候,是 1对多 的认知服务。 我们希望将认知的方法论,有效地教给更多的受众,让职业认知方法成为步入职场必修的一门课。 为此,我们还写了本书,书名叫《这样求职就对了》,详细讲解了职业认知的方法论。将未来的职业发展,牢牢攥在自己的手中;
当我们通过公众号、APP等形式,做内容产品的时候,是 1对N 的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职业认知,建立一个国内最大的职场社群。 我们会通过内容输出,带你了解各个行业、各个头部企业、各个你可能感兴趣的职业,不仅了解那些表面上的信息,还带你走进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让整个中国的职场生态,都能像橱窗里的衣服一般,清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在职业选择时、在求职准备时、在职场发展时、在关键跳槽时、在资源拓展时、在把握未来时,都能理性而自信、无往而不利!
当然,我们的“认知事业”还需要更多人的加入。
我们的培训部、新媒体运营部、咨询部、猎头部,都有许多岗位虚位以待。你不需要非得有“销售意识”,更不需要把自己奋斗成“精英”再来加入。在赛捷的大家庭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认知的载体,你在这里将充分感受到自己从知识储备、到思维模型的升级换代,更可以来和我们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把“职业认知”这件前无古人的事做到极致!这里需要你的激情、需要你的理性,更需要你的创意和执行;
我们成立的“ 职业认知联盟 ”,也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HR和猎头们的积极参与。在联盟里,我们的认知可以相互分享、彼此提升,最终 成为国内最大的职场学习社团 ,为更多的国内白领输出我们的认知价值;
如果您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也更欢迎您来为我们投稿、为我们出谋划策、成为我们的外部顾问。目前公司已启动了天使轮融资,我们在团队扩张的过程中, 急需大量的外脑 来照亮我们的前路。
总之,赛捷像是一趟开往未来的高铁,每一节都自带动力、输出能量,每一节也都彼此相连、齐心合力。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最终使每一位国人都能在步入职场时,不再迷茫或彷徨,都能清晰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每一刻也都在为实现那个目标而 有效地积累、理性的奋斗 。到那时,我们国家的生产力将达到怎样的高度,人类的文明将推进到怎样的水平,每个人追逐的终极目标——幸福,是否会更近一步?!我们拭目以待!
赛捷咨询创始合伙人:宫宇
如何才以成为一名基金经理
第一,你必须从券商搞股票研究出生,而搞股票研究的门槛基本都是硕士博士 \x0d\x0a第二,搞研究的时候必须要有出色的业绩来证明你的能力,这样才会被基金公司看中 \x0d\x0a第三,进了基金公司也不是说你就是基金经理了,你还得从产品经理,助理做起,能力得到肯定了才有希望升为基金经理. \x0d\x0a想入这个行业,一开始走错了后面就难了\x0d\x0a\x0d\x0a1、非常遗憾,就象成为总统没有固定的路程一样,成为基金经理没有固定的步骤。 \x0d\x0a\x0d\x0a但是,即便如此,仍需有个职业规划。这个职业规划也许就是你所谓的“步骤”吧。你的职业规划就是成为一名基金经理吧。为此,就要提高自己的学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力)。 \x0d\x0a\x0d\x0a在太和顾问调研的十余家基金公司的45个基金经理中,百分之百都是本科以上的学历,其中硕士占到73.3%,博士及以上11.1%。 \x0d\x0a\x0d\x0a至于学力,更是各行各业在聘用人才时关注的要点之一。美国 犹他州 瓦萨奇公司的总裁兼瓦萨奇小市值成长基金(Wasatch Small-Cap Growth)经理杰夫•卡登(Jeff Cardon) 当年说自己是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的毕业生,在应聘到该公司时只有一个“平淡无奇的简历”。不过,他却有着极其辉煌的业绩:它的基金业绩在过去十年内比92%的小市值成长型基金都出色——很多“聪明得多”的家伙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x0d\x0a\x0d\x0a学历固然重要,但是一名刚从哈佛商学院毕业的MBA,未必能得到基金公司的青睐,因为他的资历可能很浅,工作经验更谈不上。 \x0d\x0a\x0d\x0a现在的基金经理在基金或投资行业的工作经验也是一项非常宝贵的财富,一般,基金经理都有6-10年的证券或投资从业经验。 \x0d\x0a\x0d\x0a2\、至于课程,相对,基金经理重要工作就是 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在纷繁的资产、权益、利润和现金流量数据中发现公司的投资价值。围绕这个工作,企业会计、金融数字、商务统计学、公司财务管理是基础课程。 \x0d\x0a\x0d\x0a从事金融业,金融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基础,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分析、金融法 、公司金融学、金融衍生产品概论等也必须掌握。 \x0d\x0a\x0d\x0a从这点看,你已经知道了从事本行业应该涉及的课程。可以说,相关的课程多涉猎些。而且,其他课程甚至也要涉猎一些,比如,你投资通信板块,如 大唐电信和中国联通 股票,就需要基本的通信知识,比如3G、TD-SCDMA、以及CDMA2000技术等等。投资生物制约板块 的公司,就要了解一些生物方面的知识。 当然,重点应放在金融 类课程知识上。 \x0d\x0a\x0d\x0a3、证书方面: \x0d\x0a一般应具备证券行业从业资格证书以及证券分析师资格。\x0d\x0a\x0d\x0a分析能力要强,有足够知识与经验,人脉资源也不能差(啊,符合这些条件做什么都行了吧),人格要高尚并有责任心(自己的想法,也要看你做哪类基金经理)。 \x0d\x0a一般这是很封闭的行业,要入行可以说很难,不会有太多公开招聘机会(分析员可能还有)。基本上基金经理都是从分析员做起的吧,可以上国内外的基金公司网页看看相关要求。
做基金经理要什么条件?
1.券商股票研究出身,股票研究的门槛基本都是硕士。2.做研究的时候一定要有出色的表现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样才会被基金公司看中。3.加入基金公司不代表你是基金经理。你必须从产品经理和助理开始。只有你的能力得到肯定,你才能晋升为基金经理。4.找券商做托管外包等行政事务。券商、期货、资产管理都可以做结构性产品,甚至给你提供种子资金和杠杆。但是他们通常只给优先权,你的风险会增加。拓展资料基金经理是金融业领域的一种职业类别,主要工作是管理基金组合。每种基金均由一个经理或一组经理去负责决定该基金的组合和投资策略。每种基金均由一个经理或一组经理去负责决定该基金的组合和投资策略。投资组合是按照基金说明书的投资目标去选择,以及由该基金经理之投资策略去决定。工作内容1、根据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投资战略,在研究部门研究报告的支持下,结合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投资时机的分析,拟定所管理基金的具体投资计划,包括:资产配置、行业配置、重仓个股投资方案;2、根据基金契约规定向研究发展部提出研究需求;3、走访上市公司,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对股票基本面进行深入分析;4、构建投资组合,并在授权范围内可自主决策,不能自主决策的,要上报投资负责人和投资决策委员会批准后,再向中央交易室交易员下达交易指令在当前中国的资本市场面临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基金经理是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职业,更换的频繁非常高,就像角斗士,很难有常胜将军。在中国每年平均有三分之一的基金经理要被淘汰,这说明中国投资者和机构对投资回报的要求时效性较强,对短期波动的容忍度也不大,因而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具有一些急功近利的因素,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基金经理的选拔并非基于实际投资能力因素。对一些这一点对于责任重大,甚至常常是危机四伏的基金经理来说是很残酷的。
成为基金经理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近些日子,一则“成为基金经理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的问题,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我来说下我的看法。想要成为一个基金经理,高学历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标配了。基本上想要从事金融这个高层的领域,985/211是基础,没有这个学历基本不用想了。其次呢,就是需要考取一些相关的证书。基金那些证书也是得应有尽有才行。最后呢,就是要有这个实力。如果没有这个实力,是不可能让你拿着几十亿在那瞎搞的。那么具体的情况是什么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一.高学历想要成为一个基金经理,高学历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标配了。基本上想要从事金融这个高层的领域,985/211是基础,没有这个学历基本不用想了。除非说呢,你是已经在行业做的非常厉害的人。就像是徐翔那样的,15岁出来炒股,高中文凭都没有,但是人家就是中国最牛的游资之一。谁会不要他?谁都抢着要。二.相关证书其次呢,就是需要考取一些相关的证书。基金那些证书也是得应有尽有才行。因为有些行业就是国家规定,你要从事什么工作,就必须要考取对应的一些证书,这样才能够证明你确实有这个实力去做这个行业,有这个知识储备去做这个行业。三.相关技能最后呢,就是要有这个实力。如果没有这个实力,是不可能让你拿着几十亿在那瞎搞的。现在的基金,随便就是几个亿,几十个亿的。这样的基金的操纵者,决策者,必须得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有点成绩的人物。 大家看完,记得点赞+加关注+收藏哦。
基金经理年薪
离不开业绩的,基本都是看业绩,换句话说就是看自己的实力。 近日,新三板私募基金发布关于投资的公告,董事会通过《基金经理薪酬管理办法》,其中基金经理月薪180万元在网上引起热议。 去年关于投资的思考因为薪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2016年8月,思维投资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岳志斌薪酬为2150.19万元,占公司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的43%。 业绩提成2000多万,月薪上千万,网友们纷纷表示看了工资卡,已经开始写辞职信了。 不仅是这家公司,九鼎投资也以其奢华的年终奖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2016年,九鼎投资业务奖金总额为17643万元。前20名经理吃肉,共1.56亿元。4人年终奖超过1000万元,1456万元的人挤不进前三;剩下的47个喝汤的,人均也有42万。 相比年薪2000万的岳志斌,前公募大佬、现深千合资本负责人王亚伟的年薪更是超过这个数字。2013年是王亚伟的“民办”元年。他哥哥交出的成绩单只能说是平平淡淡。按照大部分基金公司税后利润20%的薪酬标准,固定管理费5000万,业绩提成20 * 13.86% * 20% = 5544万。2013年,王亚伟的记录超过1亿。
一般基金经理的年薪多少
一般基金经理的年薪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基金经理的收入都远高于后台员工。但真正的基金经理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收入差距其实很大。一般来说,私募的薪酬体系比公募基金更灵活,可以获得更丰厚的补偿,但也造成了很大的差距。即使两人都是研究人员,最后得到的奖金差别也很大,同一公司同一职位的收入可能差十倍。
如果在私募行业工作两年,工资总额一般在20 ~ 30万。但是底薪一万的人很多,奖金多少要看股票的好坏。同理在一个公司,收入差距达到十倍也是正常的。单年终奖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私募很现实。挣钱了,就挣;当赚不到的时候,就失去了所有工资。所以很多人赚到钱就选择走人。如果他们遭遇熊市,他们将一无所获。
在公募一个普通的研究员是20000元,但如果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就拿不到20000元。工作两三年后研究人员约2.5万人。在上海不包括年终奖金的情况下,一般基金经理的年薪平均36万-4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