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居民怎样生活
我半坡居民已种栗、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他们在居住区内建起圈栏,饲养猪、狗等家畜。此外,他们还经常去打猎,捕鱼,以补充食物。他们已经开始有彩陶了。使用的工具有骨耜,石铲,石斧等。大部分都经过了磨光处理。因为他们的石器比北京人的石器相比,已经进步了很多,所以人们把他们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半坡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扩展资料:遗址特点遗址北部是公共墓地,南部是居住区,东部是烧制陶器的窑厂。居住区内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为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或方形小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居住区周围有用于防护的壕沟。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他们先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然后架设屋顶。屋内,地面修整的正分平整,中间有一个灶坑,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距今约多少年前
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半坡居民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已经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他们还用鱼叉或鱼钩捕鱼,用纺轮制作麻衣,半坡人制造的彩绘陶器,形状各异,表面用赭色、黑色等颜料绘成动植物或几何形的花纹。遗址特点半坡遗址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居住区由一条大的人工壕沟围绕,区内被1条小沟分为2片,每片中心有1座大房子,周围是小居室。房屋形制有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2种,房子之间有储藏东西的窖穴。房子周围还发现长方形家畜圈栏、小孩瓮棺葬和幼儿土坑墓。大沟外北边是公共墓地,东边是窑区。从出土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刀、石碾等生产工具和陶罐、陶盆、小口尖底瓶等生活用具来看,半坡人过着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生活。他们具有较强的审美观念,在彩陶上绘着人面、鱼、鹿、植物等象生性花纹和三角形、圆点等几何图案,还用石、骨、陶、蚌制成耳饰、发饰等装饰品。
半坡氏族居住情况及主要食物来源
居住布局
既然居住区是一种环形布局,那么,四周环绕一条壕堑围护,就很正常了,尽管现在只清理一小段。堑深六至七米,宽五至八米。半坡人没有现代挖掘设备,完全是用简单的石铲一铲一铲掘成的,数百米的壕堑,算来起码出土量要一万多立方米,那时一个氏族能有多少人?除去老弱病残,还有多少强壮者?其工程之浩大之艰难,恐怕不亚于后人开凿一条大运河。中华民族最能吃苦耐劳,从原始先民也得以体现。夏雨时节,村落积水可以疏导到壕堑中,而野兽袭击、外族侵袭,壕堑做了第一道防护的屏障,称这是后世城壕的雏型或先驱,不为过。堑北为墓葬区,是一片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死者排列相当整齐,一般头部向西,以单人葬为主,也有二人四人葬;有一次葬,也有二次葬;有仰身葬,也有俯身葬;有直肢葬,也有屈肢葬,以及瓮棺葬。其中,成人儿童分开,儿童大多不葬于公共墓地内,而是置于瓮棺内,埋在房屋附近,或许想孩子年幼,尚需父母照顾吧,尤其瓮棺上有一钻凿的孔洞,大概是作为孩子灵魂的通道,表明半坡人已经具有人死后而灵魂不灭的观念了。如果从整个墓葬看,虽然那时仍处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物质极其匮乏,人类还没有走出混沌,因而没有阶级,没有贫富,更没有剥削与压迫了,但差别总是有的,可能社会学家会有很多种更科学更合理的解释,而凭直觉我以为,屈肢葬、俯身葬,一定与仰身葬不同,仰身葬者一定优于其他葬者,不然,就不会随葬品大多出现在仰身葬中了,现在不值钱的陶罐,而那时是较为贵重的了,宛若后代随葬的青铜器、金银器一般。
食物来源
半坡人要生存下去,最基本的就要有食物。其途径,一靠狩猎。从出土的许多石或骨的箭头看,他们已普遍使用弓箭,还有石球石矛。 由此可以想见,人类发明了弓箭与矛,延伸自己的臂力,最初只为满足生存需要,后来进入阶级社会,为了争夺领土,为了争夺权力,弓箭与矛才用于战争,用于消灭人类自己!二靠捕鱼。数千年了,渔网难以保存,网坠儿却不易腐朽,很简单,就是把扁平的小卵石,两侧击打出缺口,拴在网沿上,坠网沉入水底,网在水中张开,待鱼自投了。似乎陶器上曾印有布纹,半坡人已经纺纱织布,因此,他们就一定能够用细绳,编织鱼网。他们应该具有了这种能力。当然,我们切不可将五六千年前先人的智慧估计太高,毕竟是人类的童年,还没有进入文明时代,相反,也不可能把他们的智慧估计太低,什么都不行,那还怎么称得上万物之灵呢?三靠种植。半坡人已大量使用石铲、石斧、石锄、砍伐器等生产工具,进入了较发达的原始农业阶段。他们用石斧、砍伐器砍倒树木,芟除杂草,并放火焚烧,再用石铲翻掘土地,石锄和尖木棒挖穴点种,最后,用石镰或陶镰收获,食用时用石磨盘、石磨棒脱皮碾碎。现已发现半坡人盛粟的罐和粟腐朽后的遗物,证明半坡人学会了栽培,粟耐旱易种,且便于存贮,不仅养育了六千年前的先民,至今仍是中国北方种植的主要作物。故此,我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栽培粟的国家了。记得上宅人也使用了石斧、石铲、石磨盘、石磨棒,通过谷类孢粉鉴定,那时上宅地区便孕育了原始农业的萌芽。正是由于六千年前先民的生活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即便是刀耕火种,他们才能够过着较稳定较长久的定居生活,不然,或许他们还要扶老携幼,一群群地四处飘泊,随地而安呢。
半坡饰族的品牌简史
1997年,两位艺术院校出身的学生)创立“半坡饰族”原创艺术手袋品牌。1998年,bampo(半坡饰族)第一家真皮艺术手袋专卖店在重庆杨家坪商业街开业。2001年5月1日,bampo(半坡饰族)品牌走出重庆,抢占中国西南顶级商圈制高点:成都春熙路步行街。2001年底,bampo(半坡饰族)在北京注册建立了中国事务中心,并加入马德里国际商标保护公约,在全球数十个国家享有品牌法律保护权益。2003年初,bampo(半坡饰族)在广州建立自己的专有生产基地。广州市蕊碟皮具有限公司正式确立为“bampo(半坡饰族)”品牌大陆地区制定生产商。同年10月,bampo品牌分别在广州和香港成立了产品设计研发中心。2003年至2006年,四年之间,bampo(半坡饰族)艺术手袋直营专卖店又先后进驻武汉、长沙、昆明、西安、合肥、南京、苏州、杭州、上海等十多个全国一级城市的黄金商圈,发展直营店铺近百家。至此,长江沿线市场战略格局初步形成。2006年底,根据品牌发展需要,“半坡饰族”作为中文品牌使用。专卖店店名正式确定为“半坡艺术手袋馆”。并在企业内部引入品牌战略意识。初步实施产品溢价策略。开展产品结构调整。为产品风格的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做出系统规划。2011年11月,bampo(半坡饰族)正式发行对外季刊——《包容》杂志。《包容》这两字源于半坡饰族的品牌使命“发现艺术美 包容女人心”,包容两字与半坡的产品有着心领神会的关系,包容是半坡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价值观,包容是一种人生大智慧。2011年11月 “精灵之夜——bampo半坡饰族2012年新品发布会”于成都宽窄巷子举行,半坡VIP顾客、商业合作伙伴以及成都当地知名艺术家、媒体代表等400多位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2011年11月,艺术手袋 财智人生——半坡饰族2011全国招商会”在成都皇冠假日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名准客户和老加盟商同赴财富和智慧的盛宴。此次招商会在bampo历史上虽属首次,但其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性和专业度却博得了满堂喝彩,现场成功签约100余家加盟商。2013年6月,半坡饰族2014“苏州艺象”新品发布会于苏州网师园举行,苏州园林代表、知名媒体代表等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时至今日,bampo(半坡饰族)品牌已拥有300多家加盟专卖店和100多家直营专卖店。占领了长江沿线一、二类城市的各大顶级商圈。
根据所学知识,你能安排一下半坡氏族聚落里一天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吗?
概述如下:
早晨,太阳初升,部族中的男人、女人们走出了圆形茅草屋,大部分男人拿上粟米干粮,背上弓箭、骨制箭头及鱼叉,往密林深处去狩猎了。留下来的女人们及部分男人则去种植那一片片的粟田,和圈养着的猪。
晌午,做了一早上农活的人们回到部族的茅草屋中,女人们陪这自己的孩子,男人们取火种开始造饭。中饭主要吃的是粟。吃饭时女人先吃,然后才到孩子和男人。饭后有部分妇女会去做土陶罐和用骨针做织物,而男人们则继续去田里干活。
傍晚,出去狩猎的男人们陆续会到部族的营地,捕到猎物的一起交到主管食物的”祖母“那里,没有捕到猎物,则晚餐就不能吃肉。田里的劳作的人们也回来了,男人们继续做饭。晚饭有肉食,女人们一人两块肉,孩子们一人一块,男人们一人半块。晚饭前族中的族长”祖母“会做一系列的祷告仪式,感谢上苍给于大家食物的恩赐。
夜里,女人和小孩围着火种而睡,男人们睡最外面,守护着大门。
PS:全部手打,希望您满意。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的相同点有哪些?
相同点:1、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后期)。2、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3、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4、都使用磨制石器。5、都会制造陶器。相关内容解释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内的新石器文化三大经济文化区:1、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2、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岭南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3、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包括长城以北的东北大部、内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积大约占全国的2/3。这个区域除个别地方外基本上没有农业,细石器特别发达而很少磨制石器,陶器也不甚发达。
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不同之处有什么?
不同:1。半坡人种粟,而河姆渡人种水稻。
2。半坡原始遗址则出土了用以捻线的石制陶制纺轮。从半坡陶器底部发现的麻布印痕分析,当时最细的线纹直径0.5毫米,已和今天的线差不多。半坡居民使用原始的织机,织成麻布,制成衣服。
3。从工具方面看半坡居民比河姆渡居民进步已普通使用磨制石器、木器、骨器,生产方面能种植的更多。
4。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
5。半坡居民烧制彩陶。
6。河姆渡居民在低洼处,并学会挖井。
7。半坡原始居民的食物种类大大丰富了。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半坡人的母系氏族
给妈妈爸爸的话:这个故事里讲的半坡氏族和前面讲的河姆渡氏族,处于我国历史上的同一个阶段,即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氏族就是以血缘关系结成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所有成员都是一个祖先的儿男辈和孙子辈。人们共同劳动,得到的物品,平均分配。没有固定的一家一户,没有个人财产。母系氏族就是妇女居于氏族的主导地位,人们生活的主要来源靠妇女的劳动,氏族的首领是老祖母。考虑到孩子还小,在故事中没有讲母系氏族这个概念,而是讲述人们都要听老祖母的话,每天妇女干的活比男人干的多,以及大家都要交出自己弄到的食物,一起享受劳动成果,通过这些事情勾画了母系氏族社会的主要特点。
为什么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
1952年,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一个叫半坡村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氏族部落遗址。经过发掘,找到了我国著名的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半坡氏族。大约在5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从原始人群时期过渡到氏族公社时期,最早的氏族公社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社会。古书上记载:但知其母,不知有其父。意思是说小孩生下来以后,只认识母亲,却不知道父亲是谁。当时要计算一个氏族有多少人,人们只去数一数有多少个女性,而男子是不在计数之内的。谈话中提起某某,也只说他是哪位母亲的孩子,谁也不会问他的父亲是谁。因此,古代传说中的主角几乎都是女性,很少有男子。当时,男子主要的工作是打猎和捕鱼,有时很长时间都不回家。野兽和鱼不是每天都能找到,男子对食物的供给是不固定的。相反,妇女主要是在住地附近采集可以吃的植物、昆虫等,她们还要养育子女,照管家务,在家里的时间比较长,小孩有什么事依靠的都是母亲,慢慢地她们自然就成了氏族的中心。后来她们发现把植物的种子埋到土里,第二年,它又会长出新的植物。于是妇女开创了原始的农业。这样一来,她们能够保证为大家提供食物,比起三天打猎两天空手而归的男子,妇女在氏族中的地位更高了。这样母系氏族社会就形成了。大约在6000年前,半坡村这个地方就有原始人类居住,从考古发现的墓葬来看,一些坟墓中有随葬品,而这些随葬品大多数都在女性墓中。从这里可以看出妇女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大量的史料来看,半坡氏族是我国比较早的母系氏族社会,它代表了黄河流域一带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情况。
半坡的墓葬怎样看出平等的氏族文化?
从从半坡遗址出土的遗物可以推出,早期的半坡氏族具有平等的观念,虽然在有些方面表现有所不同。半坡人对成人和小孩是用不同的方式埋葬的,成人一般都埋葬在防护壕沟北侧的公共墓地中,墓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共发掘清理出174座墓葬。埋葬的样式较多;最普遍的是仰身直肢葬,其次为俯身葬,此外二次葬是仰韶文化较流行的一种葬俗。墓葬以单人葬为主,二人以上合葬的只发现两处,一处是两个成年男人合葬在一起,一处是四个青年女子合葬在一起。墓葬的墓坑窄小,仅能容一具尸体,大部分没有葬具,随葬品主要为日常生活使用的陶器,最常见的有煮炊用的罐、汲水用的瓶和壶、盛物用的罐和饮食用的钵、盆、碗,少则1件,多则10件,多放在脚下或压在下肢上面。另外还有少量的骨珠、陶环和耳坠等装饰品。埋葬夭折的小孩与大人不同,在发现的76座小孩墓中,除个别外,绝大部分埋葬在屋旁,而且用瓮棺。即在埋葬时先挖一个坑,在里面先放一个大粗陶瓮或罐,然后把孩子尸体放在里面,再盖上一细泥陶钵或陶盆,并在其底部凿一个小洞。较大的孩子用两个陶瓮对起来作为葬具。瓮棺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死者尚未成年,不得埋入氏族墓地,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灵魂观念及“亲子之情”而把幼儿葬在健在的亲人近旁,并在葬具上凿出小孔,供灵魂出入,便于得到亲人们的照应。半坡遗址的墓地位于村落近旁,一般被认为是氏族墓地,死者按一定的规则葬入本氏族墓地,它的男女分别合葬、对幼儿的厚待等,都明显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半坡遗址的文化艺术主要体现在陶器的装饰上。半坡出土的陶器的外表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除绘有彩色图案外,还有绳纹、线纹、刻画纹、剔刺纹、弦纹、蓝纹、编织纹和附加条带纹等不同纹饰。装饰的目的具有明显的实用性质。器物的纹饰、质料和用途相一致,如粗砂陶制的炊器,多饰绳纹,细质硬陶制的汲水器多饰线纹,细泥陶制的饮食器和水器多饰彩色花纹。半坡的彩陶,以红地黑花为主,也有白地黑花或黑红二色花等。花纹以几何形图案为主,也有的表现动植物形象,如鱼形、鹿形和一些鸟兽的形象,其中以鱼形纹为最多最有代表性的纹样,其组合有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两样。鱼的样子,有的比较写实,有的较为夸张。此外还有人面纹和几何形图案花纹。人面纹绘于彩陶盆内,人的嘴边对称地各衔一条鱼,鱼和人面融为一体,这种图案似与巫术和图腾崇拜有关。在半坡遗址出土的圜底钵口沿部的黑彩宽带纹上,发现了较多的刻画符号,计22种。这些符号有竖、横、斜、叉等,多是在器物烧成前刻画的,少数是在烧成后或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刻的,有人认为它们是起源阶段的简单文字,也有人认为是结绳记事和刻本记事向图画文字发展的中间环节,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所有这些图画和符号代表什么意思,没有人能确切知道。
半坡氏族的介绍
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6000年前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原始农业有了发展,开始有原始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狗等。会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并使用陶器,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定居生活。以经营原始农业为主,使用的石器为比较精致的磨制石器。
半坡氏族原始畜牧业是什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书中写到: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遗址. 半坡人:时间——5000··6000年前工具——打制石器和木制工具、骨质器具房屋——半地穴式 食物——粟、白菜、芥菜、鱼、猪、鹿 原始畜牧业为饲养——猪(和现在的猪不一样,体型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