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的介绍
《内经选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是现存中医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其博大精深的医学思想、系统而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数千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内经选读》是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教学重要的必修课程,也是《中医基础理论》之后的提高课程,对于提升中医理论水平,训练中医辩证思维,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教材由绪论、原文选读两部分组成,附录包括五运六气和《内经》十三方,部分篇章在按语后附有医案,以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于《内经》的理解。
[create_time]2016-06-04 00:07:19[/create_time]2016-06-18 21:39:2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谩澄奨[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d4c447a.VOwmGoMyzmFzqIOr26wAYA.jpg?time=3630&tieba_portrait_time=3630[avatar]TA获得超过39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2[view_count]内经选读的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本书是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新世纪规划教材《内经选读(第二版)》”和“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讨会规划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内经讲义》为蓝本,以“内经选读”教学大纲为依据,作者结合自已多年的教学、命题及阅卷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共有模拟试卷十二套,分为A,B两种类型。A型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析题、论述题、是非题等内容;B型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析题、论述题、是非题、病案分析等内容。适合于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本、专科学生使用,也可供执业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专升本以及研究生升学考试参考。 编辑推荐 紧扣现教材,模拟真试卷,题型尽完备,答案最详全。精解新大纲,抓牢必考点,名师亲执笔,百分之源泉。本试卷集是以“十一五”国家级、新世纪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为蓝本,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例题及阅卷经验编写而成。本试卷集的特点是内容广泛,基本覆盖各版教材的全部知识点,对必须熟悉、掌握的“三基”知识和重点内容以变换题型的广法予以强化;题型丰富,符合目前该课程的例命题原则;难易度适中可以测试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可以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针对性较强,主要适用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各专业本科及专科生使用,也可以作为专升本、成人教育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人员、研究生升学考试之参考。本试卷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等全国知名中医药高等院校拉百位教授、博导亲自执笔撰写并审定。
[create_time]2016-06-04 00:07:19[/create_time]2016-06-18 21:39:2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回忆dXH[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afa0b49.D-I3ynHM2MmOfPt-exjKlQ.jpg?time=3676&tieba_portrait_time=3676[avatar]TA获得超过11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3[view_count]内经讲义的介绍
《内经讲义》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概论,介绍有关《黄帝内经》的性质、成书、流传及其学术体系;中篇经文选读,从《内经》中精选出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突出的经文40余篇、段,分为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八章。各章节以《内经》原文为基础,除对经文进行校注,使之便于阅读外,并设有理论阐释和临证指要两项。下篇《黄帝内经》与医学相关专题研究,分列《黄帝内经》的医学哲学思想、地理医学及气象医学思想、时间医学思想、体质医学思想等八章。本书供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本科(五年制)使用,也是五七共用教材。
[create_time]2016-06-01 03:51:52[/create_time]2016-06-16 01:24:1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血盟孑孑pz03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a810a3f.POVVl-P5n-Fkn1tm8iVJgA.jpg?time=3654&tieba_portrait_time=3654[avatar]超过7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5[view_count]黄帝内经-第十八篇--平人气象论篇(1)
本篇说明了健康人的脉息次数和变化, 及各种疾病的脉象和诊察方法. 其中阐述了脉象会随着四时节气而变化, 分别了解四时的五脏的平(正常)脉, 病脉, 死脉. 归结到底以胃气为本.
黄帝问: 健康人的脉象是怎么样的?
岐伯说: 人呼一次气, 脉跳动两次, 吸一次气脉跳动2次, 在呼吸之间脉也会跳动一次, 一次完整的呼吸称之为息. 一息脉跳动五次是正常人的脉. 如果医生没生病就可以用自己的呼吸来计算病人脉搏跳动次数, 这就是诊脉之法.
人呼一次气, 脉跳动一次, 吸一次气, 脉跳动一次, 这是气虚的现象. 人呼一次气, 脉跳动三次, 吸一次气, 脉也跳动三次, 病人也很急躁, 皮肤也发热, 这是得了温病; 如果皮肤不热, 脉滑, 就是得了风病; 如果脉涩, 就是得了痹病. 人一呼一吸时, 如果脉搏跳动八次以上, 表明经气衰夺, 是死脉; 如果脉搏中断, 绝而不来, 也是死脉; 如果脉搏节律不均匀, 散乱无序, 时慢时快, 则说明气血紊乱, 也是死脉.
人的正常脉气来源于胃, 胃气是正常人脉息的正常之气, 人的脉息中如果没有胃气, 就是逆象, 出现逆象就会死亡.
春季的脉象, 如果弦脉中带有冲和的胃气, 为平脉; 弦多而冲和的胃气少, 说明肝脏有病; 只见弦脉而全无冲和的胃气, 就是死脉; 脉中虽有胃气, 却有毛脉之象, 是春见秋脉, 可预知到了秋天会生病, 如果毛脉之象明显, 则金克木, 会立即发病. 春季肝气旺盛, 五脏的真气很多都集中在肝.
夏季的脉象, 如果钩中带有冲和的胃气, 为平脉; 钩多而冲和的胃气少, 缺少和缓之象, 说明心脏有病; 只见钩脉而全无冲和的胃气, 就是死脉; 脉中虽然有胃气, 却有石脉之象, 是夏见冬脉, 可预知冬天要发病; 如果石脉之象明显, 则水克火, 会立即发病. 夏季心气旺盛, 五脏的真气很多都给了心, 心主血脉, 所以夏天可以养血脉之气.
长夏的脉象, 如果弱脉中有冲和的胃气, 为平脉; 弱多而冲和的胃气少, 说明脾脏有病; 之间代脉而全无冲和的胃气, 就是死脉; 弱脉中如果有石脉, 是长夏见冬, 可预知冬天发病; 如果石脉之象很明显, 就会立刻发病. 长夏脾气旺盛, 五脏的真气濡养脾, 因此长夏养肌肉.
秋季的脉象,如果毛脉中带有冲和的胃气, 为平脉, 毛多而冲和胃气少, 表明肺脏有病; 之间毛脉而全无冲和的胃气, 就是死脉; 毛脉中有弦脉之象, 就是金气衰败, 木反而侵犯金, 可预知到了春天要发病; 如果弦脉明显, 就会立即发病. 秋季的肺气旺盛, 五脏的真气上交于肺, 所以秋季养皮肤.
冬季的脉象, 如果石中带有冲和的胃气, 为平脉, 石多而冲和的胃气少, 表明肾脏有病; 只见石脉而全无冲脉的胃气, 就是死脉; 石脉中有钩脉之象, 是水气衰败, 火反而侵犯水, 可预知来年夏季发病; 如果钩脉之象明显, 会立即发病. 冬季肾气旺盛, 所以冬季的充养骨髓.
[create_time]2022-06-10 00:06:53[/create_time]2022-06-20 08:33:2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濒危物种171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10b6192.d3KLU23Bel2Of-Z1oa_bnA.jpg?time=4585&tieba_portrait_time=4585[avatar]TA获得超过997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5[view_count]
《黄帝内经.素问篇.平人气象论篇第十》
【本章要点】
本篇主要精神,说明胃气为本,“得谷则昌,失谷者亡”是临诊时非常主要的问题。篇中就平脉、病脉、死脉分别说明五脏脉象;“四至五至为平脉”,超过或不及,则为反常。另外,四时不同脉象、脉症相同、脉症相反等情况,也都有临床诊断价值。
【原文】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
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①脉五动,闰以太息②,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③,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日死。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④,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⑤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
夏胃微钩⑥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⑦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长夏胃微耍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⑧无胃曰死,面耎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⑨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欲知寸口⑩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病。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藏,曰难已。
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脏见皆死。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平肝脉来,耍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注释】
①呼吸定息:指人呼吸一呼一吸结束,而没开始换气的瞬间到下一个呼周期开始的间隙。
②闰以太息:闰,即有余。太息,指深呼吸。
③病温:病,作“患……病”讲,病温即患了温病的意思。
④春胃微弦曰平:即春季脉有胃气略带弦就是平常人的脉象。
⑤毛:形容脉来轻浮无力,如按在毛上的感觉。
⑥钩:形容脉来洪大,来盛去衰之义。如钩端微曲之象。
⑦石:形容脉来沉实,如石沉水中。
⑧代:指软弱之极而无胃气之脉。
⑨宗气:水谷所化之精气,加上肺吸入之清气积于胸中,为脉气之宗,故称为宗气。
⑩寸口:寸、关、尺这里指三部脉。
中手:这里指脉气息应乎而言。
不间藏:间藏,指疾病以相生的方式传变。不间藏指疾病以相克的方式传变。
解:特殊异常之义。
颈脉:指人迎脉,即颈动脉搏动处。
目裹:指上下眼睑。
卧蚕起之状:指蝉蜕皮后的润泽光亮的样子。
黄疸:病名,多由湿热或寒湿引起。
胃疸:疸通“瘅”,热的意思,胃疸即胃热病。
未有脏形:指没有出现相应脏腑本身应有的脉象。
脉瘦:瘦,即细小;脉瘦指脉象细小。
太阳:主正月、二月。
少阳:主三月、四月。
阳明:主五月、六月。
琅玕:指玉石。
喘喘:形容脉来如喘气急促的样子。
厌厌聂聂:形容脉象轻薄流利。
如落榆荚:形容脉象轻浮和缓。
如循鸡羽:形容脉象涩而往来艰难。
招招:形容脉象柔弱和软。
如鸡践地:形容脉象从容和缓,如鸡踏地。
如鸡举足:形容脉象疾速。
如鸟之喙:形容脉象如鸟之喙,坚实迂曲。
如鸟之距:形容脉象如鸟之距有钩之义。
如屋之漏:形容脉象如屋漏水,点滴毫无伦次。
如水之流:形容脉象如水流,去而不复返。
辟辟如弹石:形容脉象坚实。
【译文】
黄帝问道:无病之人的脉象是怎样呢?
岐伯答说:无病之人一呼气一吸气,叫做一息。另外,吸终到一呼开始的交换时间这是闰以太息,共有五次搏动,叫做无病的人,气脉跳动两次,一吸气脉也跳动两次。通常用无病之人的呼吸情况,来调候病人的脉息,医生无病,所以可以调匀自己的呼吸以候病人的脉搏次数,这是脉诊的法则。
人一呼,有病的人脉只一次跳动;一吸,脉也一次跳动,这是气虚的现象。若无病的人一呼,脉就有三次跳动,一吸,脉也有三次跳动并且躁急,尺部皮肤发热,这是病温。尺肤不热,脉搏往来流利的,这是风病。若人一呼,脉的跳动在四次以上的必死,脉搏中断不复至的必死,脉搏忽慢忽快的也是死脉。
人的正常脉气,是来源于胃的,胃气就是平人脉息的正常之气,人的脉息如无胃气,叫做逆象,逆象是能够致死的。
春脉,弦中带有冲和的胃气,叫做平脉;弦多胃气少,就是肝病;但见弦脉胃气,就要死亡;若虽有胃气,而兼见毛脉,等到秋天就要生病;倘若脉太甚,就会立即生病。春天是脏真之气散发于肝,肝脏是藏筋膜之气的。
夏脉,钩中带有冲和的胃气,叫做平脉,如果钩多而胃气少,就是心脏有病;如果但见钩脉胃气,就要死亡;若虽有胃气,而兼见石脉,预测等到冬天就要生病的;倘若石脉太甚,就会立即生病的,夏天是脏真之气通于心,心是藏血脉之气的。
长夏脉微软弱而有胃气,叫做平脉,假如弱多而冲和的胃气少,就是脾脏有病;假如但见弱脉而无冲和的胃气,就要死亡;若软弱脉中,兼见石脉,预测到了冬天就要生病;倘若石脉太甚,就会立即生病。长夏的脏真之气濡润于脾,脾是藏主肌肉之气的。
秋脉,微毛而有冲和之象的,叫做平脉,如果毛多胃气少,主肺脏有病;假如但见毛脉而无胃气,就会死亡;若毛脉中兼见弦脉,预测等到春至就会生病;倘若弦极了,就会立即生病。秋时脏真之气高藏于肺,肺脏是主藏皮毛之气的。
冬时的脉象,沉石而有冲和之象的,叫做平脉,如果石多而冲和的胃气少,就主肾脏有病;如果但见石脉而无胃气,就要死亡;若沉石脉中兼见钩象,预测延至夏天就要生病;倘若钩脉太甚了,就会立即生病。冬时脏真之气下藏于肾,肾脏是主藏骨髓之气的。
胃经的大络,叫做虚里。出于左乳下,贯隔而上络于肺,其脉搏动应衣,这是脉的宗气。倘若跳动极剧,并且极快,这是病在膻中的征象;若见跳动时止,位置横移的,主病有积块;倘若脉绝不至,就要死亡。如果乳下虚里处脉搏跳动剧烈振衣,是宗气外泄的现象。
如何诊寸口的太过与不及呢?寸口脉应指而短,其病头痛。应指而长,其病足胫痛。应指短促迫疾,有上无下,主肩背痛。应指沉坚的,其病在中。应指浮盛的,其病在表。应指沉弱,主寒热及疝瘕积聚小腹痛。应指沉紧并有横斜的形状,主胁下、腹中有横积作痛。应指沉喘,病发寒热。脉象盛滑而紧的,病是比较重了,是六腑有病;脉象小实而坚的,病是比较重了,是五脏有病。脉来小弱而涩的,主久病;脉来浮滑而疾的,主新病。脉来绷急的,主病疝瘕小腹作痛。脉来滑利,主病风。脉来涩滞,主病痹。脉来缓滑,其病热中。脉来盛紧的,主病腹胀。脉顺阴阳,病易痊愈;否则,病就不易好了。脉与四时相应为顺,即使患病,亦无其他危险;如脉与四时相反,病就难以痊愈了。
臂多见弦脉,是由于失血。尺肤缓而脉来涩,主倦怠无力,喜卧。尺肤热而脉来盛,主大脱血。尺肤涩,脉来滑,主多汗。尺肤寒,脉来细,主大便泄泻。尺肤粗,脉气常显热者,主热在里。
肝之真脏脉出现,至庚辛日死;心之真脏脉出现,至壬癸日死;脾之真脏脉出现,至甲乙日死;肺之真脏脉出现,至丙丁日死;肾之真脏脉出现,至戊己日死。这就是真脏脉出现死亡的日期。
颈部脉非正常搏动,并见喘咳症状,主水病。眼泡浮肿如蚕眠后之状,也是水病。小便颜色黄赤,喜卧,是黄疸病;食后仍觉得饥,是胃疸病。面部浮肿为风,足胫肿为水。目珠发黄的,是黄疸。妇人两手少阴脉动甚的,是怀孕的表征。
脉有逆四时的,就是当其时不出现真脏脉形,却反见它脏的脉,如春夏的脉反见瘦小,秋冬的脉反见浮大,这就叫做逆四时。风热的脉应该躁,反见沉静;泄泻脱血的病,脉应该虚,反见实脉;病在内的,脉应实而反见虚;病在外的,脉应浮滑,反见涩坚,这样,病全难治,是因为违反了四时。
人的生命以水谷为根本,所以断绝了水谷,就会死亡。脉没有胃气,也要死亡的。什么是无胃气,就是仅见真脏脉,而没有冲和胃气的脉,所说的脉无冲和胃气,就是肝脉不见弦象,肾脉不见石象。
少阳主正月二月,这时的脉来,是乍密乍疏,乍短乍长的;阳明主三月四月,这时的脉来,是浮大而短;太阳主五月六月,这时的脉来,是洪大而长。
正常心脉来时,像一颗颗珠子,连续不断地流转,属于正常,这叫平脉。如果心脏有病,脉就显出非常急数,带有微曲之象,这叫病脉。如果脉来前曲后居,如执带钩一样,全无和缓之意,这是死脉。
正常肺脉来时,轻浮虚软,像吹榆叶一样,这是平脉,秋季是以胃气为本。假如脉来上下,像摩鸡和羽毛一样,毛中含有坚劲之意,这是病脉。假如脉来旭草浮在水上,像风吹毛动,像这样的轻浮,就是死脉。
正常肝脉来时,像举着竿子,那竿子末梢显得长软,这是平脉,春季是以胃气为本。假如脉来满指滑实,像抚摩长竿一样,这是病脉。假如脉来急而有劲,像新张弓似的,这是死脉。
正常脾脉来时,和柔相附有神,像鸡爪落地一样,是缓缓的,这是平脉,长夏季节是以胃气为本的。假如脉来充实而数,像鸡的往来急走,就是病脉;假如脉来如雀啄、如鸟跃跳之数,如屋漏水一样地点滴无伦,如水溜之速,这是死脉。
正常肾脉来时,连绵小坚圆滑,按之其坚如石,这是平脉,冬时是以胃气为本的。假如脉来形如牵引葛藤,按之更坚,这是病脉。假如脉来像解索一般,数而散乱,又像弹石一样,促而坚硬,这是死脉。
【学究】
这是一篇关于诊脉的文章。中医治病,通过脉象变化来确认病理变化,关键在于气机运化的规律。人因为有气的运化,才能使精神灌注,一旦气运混乱,精神就会错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呼一吸形成气流在身体的运化,本质是气息的运化灌注形成身体的能量调运,才构成身体的新陈代谢。所以气息的变化对身体的影响极其深远。而气息是否调匀,可以通过脉象的变化来判断气息的变化,就能明白身体的健康情况。
所有的气息尤其要看胃气的变化,因为胃是外在能量转化成身体能量的中转环节,一旦明确了胃气的变化,就能明白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不过对于古文的描述有点似是而非,难以明白其中的奥秘。这就需要临床实践的经历,才能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可见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create_time]2022-07-17 12:25:50[/create_time]2022-07-27 02:07:2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青柠姑娘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c0c2ccd.JVwiLWjz0PWf2Uo5WVGZLA.jpg?time=4573&tieba_portrait_time=4573[avatar]TA获得超过981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1[view_count]
这些经典的中医药教材,你读过了吗?
为适应新形势下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
总结全国中医药行业历版教材的经验,
全面组织和规划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为体现其系统性和传承性,本套教材在中国中医药教育史上称为第十版。
本套教材在规划过程中,
教材办认真听取了教育部中医学、中药学相关专家的意见,
结合中医药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
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管理,
在新世纪以来三版优秀教材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了“正本清源,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优势,优化知识结构,做好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衔接”的建设目标,
旨在适应新时期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学手段变革的需要,
彰显现代中医药教育理念,
在继承中创新,
在发展中提高,
打造符合中医药教育教学规律的经典教材。
01
书名:中医外科学
主编:陈红风
定价:78.00元
ISBN:9787513233491
本教材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5章,主要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 有一个概略的认识。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中医外科疾病 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各论9章,分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 性传播疾病、肛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周围 血管疾病、其他外科疾病,均按病设节。疾病开篇以简单病案引出正文,病案内容以病人的不适主诉为主 ;同时强调中医经典,每个病选择重要的引文1~3条 ;每节主要包括疾病的概述、病因病机(含必要的西 医病因病理)、辨病、治疗、预防与调护。本教材供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
02
书名:中医内科学
主编:张伯礼 吴勉华
定价:78.00元
ISBN:9787513234825
本书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主要介绍中医内科学的专业基础理论、常见内科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中医内科学术发展源流,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命名及特点;阐述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思路与原则;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各论分八章,按肺系、心系、脾胃、肝胆、肾系、脑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病证顺序排列,介绍54种中医常见病证。书末附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以备查阅。本教材突出中医内科理论的系统性,对教学、医疗、科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03
书名:中医儿科学
主编:马融
定价:49.00元
ISBN:9787513233583
本教材为中医院校的一门临床主干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尤其注重课程的临床实践性。教材分为总论及各论,总论部分介绍了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知识及儿童保健的内容。各论部分介绍了儿科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诊断、辨证论治等内容。
04
书名:中医推拿学
主编:房敏 宋柏林
定价:65.00元
ISBN:9787513234078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推拿学的理论、操作及应用知识。充分吸收以往各版教材优点,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推拿学》大纲、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住院医师培训大纲的要求开展编写工作。在“坚持传承性”方面,加大了古代推拿方法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古代推拿的全貌,正本清源,以便更好地在现代推拿临床实践中体现对古代经典理论的传承。
05
书名:内经选读
主编:翟双庆 黎敬波
定价:36.00元
ISBN:9787513234429
《内经选读》课是培养中医专门人才的重要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内经》的理论体系、学术思想以及中医学术的渊源,掌握《内经》中重点的基本理论、指导原则,从而提高其中医理论水平并能培养出运用相关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教材共分两部分:上篇主要介绍《内经》的基本情况与注家注本,概述《内经》理论体系,强调《内经》研读指南;下篇按《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类分注解《内经》的相关成果,同时考虑到教学实际需求,分为哲学思想、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论治、养生八章,并精选《内经》相应篇章原文,予以顺序编号,加以校注、按语,展现《内经》理论内涵及临床运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中医思维的培养、了解医学理论的源流。
06
书名:医古文
主编:王育林 李亚军
定价:78.00元
ISBN:9787513234610
本书为中医行业“十三五”规划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融合传统与新知,兼顾语言文字知识体系和医学经典阅读实际需要,注重创新。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突出本课程在中医经典教育中夯实古代汉语语言文字基础的主体功能,即强调语言文字基础,强调中医经典阅读能力。二是在继承以往各版别、各版次教材传统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整合和形式创新。三是强化自主学习和开展数字化教材配套建设。纸质版教材和数字化教材配套使用,内容更丰富,便于学生在线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07
书名:中药学
主编: 钟赣生
定价:95.00元
ISBN:9787513233712
本教材包括总论、附编、各论、附录几个部分。总论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等概念,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性能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重点介绍中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概念、产生由来、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及如何运用药性理论综合分析、认识、掌握中药的效用;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及药物“七情”的概念、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配伍禁忌、证候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08
书名:中医基础理论
主编: 郑洪新
定价:38.00元
ISBN:9787513234351
本书阐释和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本教材的编写内容在上版的基础上作了适度调整:除更新了现代研究进展外.删除或降格了部分临床意义不大的内容,增添了对中医临床有指导意义或与后续课程相接轨的内容,如在五行学说中删除了以五行推断病情轻重的相关内容,降格五行胜复为阅读材料,增添了中土五行及其临床应用;在气的运动部分增添了脏腑之气升降运动的理论渊源和临床应用;在藏象中增添了五脏各精气阴阳的生理作用,作为阅读材料.以与后续课程中医诊断学接轨;在体质中增添了九种体质的判定标准为阅读材料,以利于临床应用等。
09
书名:中医妇科学
主编: 谈勇
定价:51.00元
ISBN:9787513233347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主干课程。本书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书分为总论、各论和附论三部分,涉及理论、临床和女性生殖器官解剖、女性生殖系统生理、正常妊娠、正常分娩、妇科检查与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计划生育等内容,共设16章。
10
书名:经络腧穴学
主编: 沈雪勇
定价:55.00元
ISBN:9787513233897
本教材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经络腧穴概论。第一章“经络概述”,阐述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内容、经络的作用及其理论的临床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了解经络的基本概念和经络系统的概貌。第二章“腧穴概述”,介绍腧穴的分类、命名、定位方法、作用和主治规律及特定穴的概念和应用等,帮助学生理解腧穴的概念,了解腧穴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临床意义。为便于学生了解经络腧穴的发展源流,第三章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及学术的历史发展。中篇为经络腧穴各论,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一至十二章,为十二经络及各相应经穴的内容,先论述经络的分布和病候,再介绍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方法、解剖等,使学生对经络腧穴的理论和应用有具体全面的掌握。第十三章介绍奇经八脉的分布、功能和病候。其中任督脉腧穴的介绍与十二经经穴体例相同。第十四章对常用奇穴作了扼要介绍。书末附人体十四经穴和常用奇穴彩图3帧,以便学生对人体穴位有总体了解和比较。中篇的重点是,经脉的循行分布、经络联系的脏腑器官及腧穴的定位和主治概要。下篇第一章“经络的纵横关系”,阐述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意义和应用,利于学生对经络的纵横、内外关系及腧穴的作用规律的综合理解。下篇第二章“经络腧穴现代研究”,介绍了近年经络腧穴研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有关经络腧穴实质的的一些观点和假说,目的是启发、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和方法。书末附录部分,选录了常用的经络腧穴歌赋,收录了《脉书;十一脉》的内容,供学习时参考。
11
书名:分析化学(上)
主编: 张凌
定价:39.00元
ISBN:9787513233484
书名:分析化学(下)
主编: 王淑美
定价:49.00元
ISBN:9787513234641
《分析化学》共分为上、下两册,分为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两部分。全书共分为九章,分别为绪论、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概论、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电位法及双指示电极电流滴定法。
12
书名:中医筋伤学
主编: 黄桂成
定价:68.00元
ISBN:9787513233989
本教材共五章,第一章概论介绍了中医筋伤学的相关概念、发展简史、病因病机与分类、诊断与治疗方法等内容。第二章至第五章分述了上肢、下肢、躯干和其他特殊部位临床常见筋伤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治疗和预防与调护等内容。本教材在吸收既往中医筋伤学教材经验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增强了教材内容的实用性。编写纲目清楚,层次分明,教师好教,学生易学。同时注重保持中医骨伤特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的精华,吸收现代科学和西医学知识。
13
书名:刺法灸法学
主编: 王富春
定价:45.00元
ISBN:9787513233972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刺法灸法学的理论、操作及应用知识。充分吸收以往各版教材优点,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刺法灸法学》大纲、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和住院医师培训大纲的要求开展编写工作。在“坚持传承性”方面,加大了古代针灸方法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古代针法的全貌,正本清源,以便更好地在现代针灸临床实践中体现对古代经典理论的传承;在“体现创新性”方面,收录了行业中现代刺灸法研究公认的成果,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刺灸法研究的进展;在“突出实用性”方面,将已经制定的针灸操作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纳入教材,并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对针灸技术操作进一步规范,以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权威的参照标准。
14
书名:中医养生学
主编:马烈光 蒋力生
定价:55.00元
ISBN:9787513234382
教材分绪论及上、中、下三篇,共30余万字,附图2幅。绪论阐述中医养生学的内涵、外延等学科基本概念及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上篇为理论篇,共分三章,分别阐述中医养生学的发展简史、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等学科基础理论;中篇为方法篇,赅十章,从精神、起居、功法、环境、药食、针推等养生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易学、易用,且均为历代医家、养生家长期实践检验而证明切实有效者;下篇为应用篇,分时令养生、地域养生、因人养生、五脏调养、身体部位养护及中医临床养生应用等共六章,介绍中医养生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方式。为适应养生发展特点,尚增附篇“中医养生科普”,介绍中医养生科学普及过程中可运用的媒介及注意事项等。
15
书名:壮医方剂学
主编:秦华珍 钟鸣
定价:76.00元
ISBN:9787513253925
本教材分总论、各论、附篇三部分。总论系统介绍壮医方剂的起源和壮医方剂学的发展、壮医方剂的组成、壮医方剂的用法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各论按病分类,分21章介绍常用壮医方剂。共介绍方剂338首,其中正方283首,附方55首。附篇介绍壮医常用制剂,包括生药原汁、酒剂、酊剂、糖浆、油剂、茶剂、膏剂、散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药水、生药外敷剂等13种制剂,共计127方。并附有参考文献、壮医方名笔画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
16
书名:诊断学
主编:詹华奎
定价:128.00元
ISBN:9787513234795
本《诊断学》围绕着培养中医临床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来进行。本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精简不必要的重复和已经陈旧的内容,注重更新内容,及时反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力求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简明性和实用性,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诊断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所有临床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必修课,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和“纽带”,是把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地应用到临床实践的课程。本教材包括症状诊断、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器械检查、病历和诊断方法五部分。
17
书名:物理药剂学
主编:吴清
定价:68.00元
ISBN:9787513241618
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药物的热力学性质、药物的物态特征、药物的溶解与分配等,是运用物理化学原理,研究药剂学中有关剂型、制剂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内容的学科。
18
书名:药理学
主编:孙建宁
定价:85.00元
ISBN:9787513234085
本教材分九篇50章,即药理学总论、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作用于泌尿、消化和呼吸系统药物,作用于自体活性物质和血液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化学治疗药物,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药物。教材内容既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又注重实际应用,力争基础性和前沿性结合,力争基础性和应用性结合,材料精选,深入浅出。
19
书名:中药药剂学
主编:杨明
定价:95.00元
ISBN:9787513233132
本教材是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基础上的修订与拓展,在强化专业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前提下,与行业法规标准、执业标准有机结合,对近年来中药药剂学前沿研究新成果,有选择地充实到教材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0
书名:人体解剖学
主编:邵水金
定价:59.00元
ISBN:9787513233187
人体解剖学属形态学范畴,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本书介绍了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关系,可为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与本书配套的数字化内容(如图片、动画、视频等)可在全国中医药教育云平台免费浏览。
21
书名:小儿推拿学
主编: 刘明军 王金贵
定价:38.00元
ISBN:9787513233538
本版教材沿着中医儿科学与推拿学两条思路构建小儿推拿学科体系。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西医儿科学和现代育儿知识,有助于小儿推拿医生对小儿生理与病理规律的认识,有助于科学地解释小儿的生理病理现象,以及指导小儿推拿处方的设计。
22
书名:内科学
主编: 倪伟
定价:69.00元
ISBN:9787513234177
本教材共十篇六十八章,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和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以及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传染病、急性中毒,分别阐述临床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治疗、预后等。
23
书名:病理学
主编: 黄玉芳 刘春英
定价:69.00元
ISBN:9787513232814
《病理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九版)成功出版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征集了全国20余所中医药院校病理学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对全书内容进行了重新审视和编撰。编写原则上延续了上版的章节设计与编写体例。除了继续坚持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特(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编写宗旨外,本次编写紧密围绕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对教材进行整体优化。
24
书名:中医学基础
主编: 谢宁 张国霞
定价:39.00元
ISBN:9787513233705
中医学基础是中医药院校中药学、药学、中医护理、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医学心理等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本教材主要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机理、疾病的诊察方法与辨证、疾病的防治与养生康复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5
书名:推拿治疗学
主编: 范炳华
定价:49.00元
ISBN:9787513232920
推拿治疗学是推拿学科中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主要讲述推拿治疗的作用,推拿治疗原则与基本治法,并详细介绍骨伤、内、妇、外、五官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注意事项、现代研究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推拿临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推拿操作方法与要领,为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6
书名: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主编: 袁嘉丽,刘永琦
定价:69.00元
ISBN:9787513233569
此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免疫学”,详细探讨免疫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及其生物学作用;较完整的勾勒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轮廓与过程;简略介绍免疫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下篇为“病原生物学”,总体描述病原生物、感染、病原生物控制、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分别阐明医学病毒、医学细菌、医学真菌、医学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涵盖形态结构、基因及编码产物、遗传变异、致病性等)与相适应的人体免疫作用;有选择地介绍各类重要的致病病毒、细菌、真菌与寄生虫之特点与危害(括其发现与描述、基因与结构、致病性与临床表现,检测与防治等)。以期通过这样的表述框架,使学习者获得进入免疫学学术领域所必须的某种引领;探讨病原生物学奥秘所应当持有的基本要素;进一步从事临床医学学习所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日常生活中维护健康生存所依赖的科学常识。
27
书名:中药分析
主编: 梁生旺 贡济宇
定价:53.00元
ISBN: 9787513235259
本版教材与上版《中药制剂分析》相比,有较大的变动。近年来,在中药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在中药质量分析和质量控制方便取得了许多新成果,中药分析的理论不断完善,中药制剂分析教材体系日臻成熟,众多新技术、新方法达到了广泛的应用,中药质量控制和测验水平不断提高。
28
书名:外科学
主编: 谢建兴
定价:85.00元
ISBN: 9787513234405
本教材是在第九版教材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为确保教材具有连贯性、继承性和系统性,基本按照上版教材的体例结构编写,对部分章节进行了精减、增补和修改。为解决教材越编越厚和教学课时相对有限的矛盾。对部分内容“忍痛割爱”、精炼文字、缩编瘦身,减少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同时,增加了当今外科学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适当增加某些外科疾病较为成熟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和治疗方法。内容涵盖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内容,以适应临床实际需要。
[create_time]2022-08-01 06:06:00[/create_time]2022-08-09 12:45:1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花为谁栽1815[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f2b68dd.GghaCtFwy9jOeQ4u93YQTg.jpg?time=3200&tieba_portrait_time=3200[avatar]TA获得超过166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8[view_count]
百度云与百度网盘的区别
百度云:
百度云(Baidu Cloud)是百度推出的一项云存储服务,首次注册即有机会获得2T的空间,已覆盖主流PC和手机操作系统,包含Web版、Windows版、Mac版、Android版、iphone版和Windows Phone版,用户将可以轻松将自己的文件上传到网盘上,并可跨终端随时随地查看和分享。
通过百度云,可以将照片、文档、音乐、通讯录数据在各类设备中使用,在众多朋友圈里分享与交流。
百度网盘:
百度网盘是百度云的一项服务,提供文件的网络备份、同步和分享服务。
空间很大、速度较快、安全稳固,支持教育网加速,支持手机端。
[create_time]2016-11-25 13:42:41[/create_time]2016-11-25 15:09:06[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君千殇dd[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4bdd428.jhxs_QmaCB5ho9Av10WMlA.jpg?time=3172&tieba_portrait_time=3172[avatar]TA获得超过145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032[view_count]
百度云跟百度网盘的区别?
一、指代不同1、百度云:是百度提供的公有云平台,于2015年正式开放运营。2、百度网盘:是百度推出的一项云存储服务,首次注册即有机会获得2T的空间,已覆盖主流PC和手机操作系统,包含Web版、Windows版、Mac版、Android版、iPhone版和Windows Phone版。二、功能不同1、百度云:基于百度虚拟化技术及分布式集群操作系统构建的云服务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轻松构建包括网站站点,移动应用,在线游戏,企业级服务等在内的任何应用与服务。2、百度网盘:用户将可以轻松将自己的文件上传到网盘上,并可跨终端随时随地查看和分享。三、特点不同1、百度云:是为客户提供云计算产品的同时,用百度自身的服务品质为客户的事业发展保驾护航。2、百度网盘:百度网盘支持常规格式的图片、音频、视频、文档文件的在线预览,无需下载文件到本地即可轻松查看文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度网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度智能云
[create_time]2019-09-30 11:18:08[/create_time]2017-02-10 17:52:42[finished_time]11[reply_count]18[alue_good]床前明月儿[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f715f7974dcceee14dc11da3d3c04d53.jpeg[avatar]系统集成工程师[slogan]探索生活中的另一种可能[intro]24523[view_count]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一)精的基本概念精,又称精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指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精气,首见于《周易·系辞上》与《管子》,在《吕氏春秋》、《淮南子》及《论衡》中也有所记叙。《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认为宇宙万物由精气构成。《管子·心术下》说:“一气能变曰精。”认为精即精微的、能够运动变化的气。《淮南子》称气为精,认为精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精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共同物质基础。上述各家,皆认为精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因而与气的内涵是同一的。《淮南子》又把精(或气)分为精气与烦气两类,如《淮南子·精神训》说:“烦气为虫,精气为人。”人类禀受精气而生,动物类禀受烦气而成,故人与动物不仅形体有异,而且人的精神、情感、智慧也为动物所不及。《论衡》认为精气是元气的最精微的部分,是构成人体及其道德精神的精微之气。
[create_time]2022-12-06 15:07:27[/create_time]2022-11-30 14:06:4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苏斯打趴[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685edb989c3755876c29f329caf86247.jpeg[avatar]混迹各大场所 见识万千广博[slogan]混迹各大场所 见识万千广博[intro]104[view_count]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一)精的基本概念精,又称精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指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精气,首见于《周易·系辞上》与《管子》,在《吕氏春秋》、《淮南子》及《论衡》中也有所记叙。《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认为宇宙万物由精气构成。《管子·心术下》说:“一气能变曰精。”认为精即精微的、能够运动变化的气。《淮南子》称气为精,认为精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精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共同物质基础。上述各家,皆认为精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因而与气的内涵是同一的。《淮南子》又把精(或气)分为精气与烦气两类,如《淮南子·精神训》说:“烦气为虫,精气为人。”人类禀受精气而生,动物类禀受烦气而成,故人与动物不仅形体有异,而且人的精神、情感、智慧也为动物所不及。《论衡》认为精气是元气的最精微的部分,是构成人体及其道德精神的精微之气。
[create_time]2023-08-04 13:55:10[/create_time]2023-08-19 13:55: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校易搜全知道[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e2442a7d933c895ca8a10e3c31373f0830200b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avatar]专注互联网信息分享。[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view_count]天津中医药大学是几本
天津中医药大学是一本,学校是很好的学校,分数大概在580分左右。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年,学校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药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学校整体搬迁至静海团泊湖畔新校区。学校已入围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天津市政府三方共建高校之列。学校是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唯一一所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其他情况简介。学校新校区坐落于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湖畔,占地2600余亩,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校园以湖水景观为特点、中药植被为标志、中医药文化为主线,建设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心、中医药防治疾病中心、中医药国际教育和交流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医药文化中心,并建有天津中药植物园、天津中医药博物馆等。学校直属附属医院3所,临床医院十余所,二级学院16所,研究院所6个。设有6个学科门类,以中医药为主体,医、理、文、管、工、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共计2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一流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以上内容参考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
[create_time]2021-08-30 14:56:39[/create_time]2011-06-25 13:04:02[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2[alue_good]ray聊教育[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ebc3305d307f38cb68b2eba1dff9fb63.jpeg[avatar]解答你所关心的各种问题[slogan]解答你所关心的各种问题[intro]21530[view_count]天津中医药大学怎么样啊
天津中医药大学挺不错的。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年,学校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药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20年,学校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是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唯一一所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新校区坐落于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湖畔,占地2600余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校园以湖水景观为特点、中药植被为标志、中医药文化为主线,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植物园、全国最先进的中医药科技园及在国际上具有影响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心。学科专业建设:学校设有6个学科门类,以中医药为主体,医、理、文、管、工、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共计31个本科专业。拥有中药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医内科学和针灸推拿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2个天津市一流学科,3个天津市顶尖学科,3个优势特色学科群, 3个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以上内容参考:天津中医药大学官网——学校简介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create_time]2022-11-03 00:02:37[/create_time]2017-08-22 14:18:56[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0[alue_good]鲸志愿[uname]https://wyw-pic.cdn.bcebos.com/cc11728b4710b9120b95306bd1fdfc03934522cb[avatar]专注大中学生升学规划服务[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497[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