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是什么意思
内圣外王意思是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内圣外王,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出自《庄子·天下》。内圣外王,就是中国治理学中的生命治理概念,是修身治理必需实现的基本目标。我们的生命体中,相辅相成地存在着潜在的内圣和外王两套治理系统的基因,只是品格、品质存在着个体差异性,需要通过修身治理的实践,增阳涤阴而将其激活,真正发挥出内圣外王的生理功能。成语用法:《庄子·缮性》中记载,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个“去性从心、去心从脑”的精神文明下滑的过程:“德又下衰,及唐(尧)、虞(舜)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在这里指出,人类曾经有一段以性识真我心做人与治事的历史阶段,但是由于德性品格的下降,人类的思维能量的主供来源发生了位移,心身与“德一”能量源的同频谐振消失,则不得不经历一个“去性从心”的转换,下降为接受色象境内五德能量的空间层级。
[create_time]2022-12-23 11:44:37[/create_time]2022-12-09 14:44:4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吃个冰板栗[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04e11f0.MtdxhTqKDcAj3jJsdQsJCA.jpg?time=5983&tieba_portrait_time=5983[avatar]TA获得超过19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22[view_count]内圣外王是谁提出来的
内圣外王是庄子提出来的。《庄子天下》中说: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这就是“内圣外王”一词的出处。庄子在这里并没有正面解释“内圣外王”的思想,而是表达了诸子百家先秦各家由道术之“一”而成方术之“裂”时的看法,他认为“内圣外王”才是真正的“道”。在宋代以前的儒家典籍中,很少看到“内圣外王”的说法。北宋理学大师程颢将邵雍的学说称作“内圣外王”之学后,这一说法才被广泛使用。明代思想家吕坤说:“天德王道不是两事,内圣外王不是两人。”清代学者陆陇其,被清廷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他说:“若深看则这敬字,只怕充积未盛耳,充积到盛时,则敬字外别无学问,亦别无经济。内圣外王之事,无不在其中矣。”他们都是在儒学意义上来使用这一术语的。而近现代学者用“内圣外王”来表达儒家精神,就十分普遍了。康有为在《论语注》中说:“孔子之道,内圣外王,原合表里精粗而一之。”1927年,梁启超这样概括儒学:“儒家哲学,其学问最高目的,可以《庄子》内圣外王一语括之,儒家千言万语,各种法门,都不外归结到这一点” 。1956年,熊十力于《原儒》中,明确地指出“儒学总包内圣外王”,更加明确地指出“内圣外王” 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内圣外王”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是儒家关于人格理想和政治理念的基本命题,这在学术界上并没有太大争议。
[create_time]2022-11-24 16:39:08[/create_time]2022-10-25 16:46:4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生活汇长知识[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719ca3c.3u5xZMDH7KXnBde0i1HiVQ.jpg?time=850&tieba_portrait_time=850[avatar]TA获得超过65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150[view_count]什么是“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是儒家的主要学术思想之一。“内圣”指的是君主对国家内部的治理调和,同时也被认为是儒家学子对自身品格的修行依据;“外王”是指君主对其他国家和国内人民的政策战略,而在个人修行方面,也是儒家学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思想指导。儒家“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追求早在春秋时期就已韧显端倪。《左传》中所谓“三不朽”之说,其立德、立功、立言的次序排列就已蕴含了“内圣外王”的意思。孔子的“修己”以“安人”并进而“安百姓”的“为己之学”也有同样的意思在内。扩展资料内圣主要表现为善的德行。善的具体内容是广义的人道精神,其基本观念则是儒家的仁。原始儒家以仁为核心,孔子曾把“恭、宽、信、敏、惠”视为仁的具体内容,这些品德从小同方面展示了内圣的品格。后来儒家一再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等,也可视为人格的内在规定。与正面确立仁德相联系的是克己,后者在另一个意义上体现了仁:“克己复礼为仁。”除了仁德之外,内圣在某种意义上还表现为仁与知的统一。智是一种理性的品格,缺乏这种品格,主体往往会受制于自发的情感或盲目的意志,很难达到健全的境界。所以从先秦原始儒家到宋明理学,都一再将理性的自觉看成是达到内圣的必要条件。
[create_time]2022-08-20 04:35:49[/create_time]2022-07-16 21:40:2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教育达人小嫣[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94fe056112ce43aef6775d29c7d653fd.jpeg[avatar]毕业生[slogan]为您解答教育方面的问题。[intro]2203[view_count]“内圣外王”是什么意思?
“内圣外王”是儒家的主要学术思想之一。“内圣”指的是君主对国家内部的治理调和,同时也被认为是儒家学子对自身品格的修行依据;“外王”是指君主对其他国家和国内人民的政策战略,而在个人修行方面,也是儒家学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思想指导。儒家“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追求早在春秋时期就已韧显端倪。《左传》中所谓“三不朽”之说,其立德、立功、立言的次序排列就已蕴含了“内圣外王”的意思。孔子的“修己”以“安人”并进而“安百姓”的“为己之学”也有同样的意思在内。扩展资料内圣主要表现为善的德行。善的具体内容是广义的人道精神,其基本观念则是儒家的仁。原始儒家以仁为核心,孔子曾把“恭、宽、信、敏、惠”视为仁的具体内容,这些品德从小同方面展示了内圣的品格。后来儒家一再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等,也可视为人格的内在规定。与正面确立仁德相联系的是克己,后者在另一个意义上体现了仁:“克己复礼为仁。”除了仁德之外,内圣在某种意义上还表现为仁与知的统一。智是一种理性的品格,缺乏这种品格,主体往往会受制于自发的情感或盲目的意志,很难达到健全的境界。所以从先秦原始儒家到宋明理学,都一再将理性的自觉看成是达到内圣的必要条件。
[create_time]2020-09-10 20:46:46[/create_time]2013-11-16 02:14:26[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50[alue_good]教育达人小嫣[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94fe056112ce43aef6775d29c7d653fd.jpeg[avatar]毕业生[slogan]为您解答教育方面的问题。[intro]89947[view_count]内圣外王是什么意思?
尊敬的百度用户您好! 欢迎使用百度知道!很高兴为您解答!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但这并不妨碍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因为自宋以来,随着儒道释三教合流,理学出现,随之开始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
简单的说就是人要想变得强大,要先使自己心在强大起来!
本解答由【谢小夫】友情提供!若有不足之处望谅解,希望本次解答对您有帮助!助人为乐也不易,万分期待您的【采纳】。在此表示谢谢!有缘下次再见!
[create_time]2013-12-22 16:40:15[/create_time]2013-12-22 19:22:32[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2[alue_good]xiexiaofu945[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75a0c5b.zw8MKhom-BplM0HHrqp7xQ.jpg?time=3145&tieba_portrait_time=3145[avatar]TA获得超过5.3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60[view_count]
什么是内圣外王的思想?
“内圣外王”是儒家的主要学术思想之一。“内圣”指的是君主对国家内部的治理调和,同时也被认为是儒家学子对自身品格的修行依据;“外王”是指君主对其他国家和国内人民的政策战略,而在个人修行方面,也是儒家学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思想指导。儒家“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追求早在春秋时期就已韧显端倪。《左传》中所谓“三不朽”之说,其立德、立功、立言的次序排列就已蕴含了“内圣外王”的意思。孔子的“修己”以“安人”并进而“安百姓”的“为己之学”也有同样的意思在内。扩展资料内圣主要表现为善的德行。善的具体内容是广义的人道精神,其基本观念则是儒家的仁。原始儒家以仁为核心,孔子曾把“恭、宽、信、敏、惠”视为仁的具体内容,这些品德从小同方面展示了内圣的品格。后来儒家一再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等,也可视为人格的内在规定。与正面确立仁德相联系的是克己,后者在另一个意义上体现了仁:“克己复礼为仁。”除了仁德之外,内圣在某种意义上还表现为仁与知的统一。智是一种理性的品格,缺乏这种品格,主体往往会受制于自发的情感或盲目的意志,很难达到健全的境界。所以从先秦原始儒家到宋明理学,都一再将理性的自觉看成是达到内圣的必要条件。
[create_time]2022-09-24 17:43:23[/create_time]2022-09-26 20:19:5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教育达人小嫣[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94fe056112ce43aef6775d29c7d653fd.jpeg[avatar]毕业生[slogan]为您解答教育方面的问题。[intro]1103[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