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拇枝指

时间:2024-05-02 12:10:15编辑:奇闻君

骈拇枝指是什么意思

拼音:pián mǔ zhī zhǐ解释:骈母:脚上的拇指与第二趾合成一趾;枝指:手上大拇指帝多生一指。比喻多余的、无用的东西。出处:《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例句:此偶感异气耳,非妖也。~亦异于众,可曰妖乎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一)


[create_time]2023-03-06 14:08:06[/create_time]2023-03-21 14:08:0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古诗文网[uname]https://cambrian-images.cdn.bcebos.com/f470a2c02184d60370ca40a353352406_1534313458258.jpeg[avatar]百度认证:赣州鸿鹄网络科技官方账号[slogan]「古诗文网」是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项目网站,提供古诗文学习鉴赏翻译等相关诗词资料和在线背诵功能,其中包括唐诗宋词,古文典籍,四书五经等等中华历史文学作品。[intro]4[view_count]

骈拇枝指是什么意思 骈拇枝指的解释

1、骈拇枝指,汉语成语,拼音是pián mǔ zhī zhǐ,意思是比喻多余的、无用的东西。

2、成语出处:《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3、成语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


[create_time]2022-07-18 02:39:01[/create_time]2022-07-30 15:02:0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一袭可爱风171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395ef26.n9N8duaooP2iWjvaRSNI0A.jpg?time=4591&tieba_portrait_time=4591[avatar]TA获得超过978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view_count]

《庄子》:骈拇原文译文

【 #能力训练# 导语】本篇和下篇《马蹄》可说是姊妹篇,也可把本篇看作《马蹄》的前奏,反映了庄子无为而治,返归自然的社会观和政治观,对儒家的仁义和礼乐作了直接的批判,但对某些社会的进步也作了否定。下面是 无 分享的《庄子》:骈拇原文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骈拇》

  【题解】

  “骈拇”指并合的脚趾,跟旁出的歧指和附着的赘瘤一样,都是人体上多余的东西。什么才是事物所固有的呢?那就是合乎自然,顺应人情的东西。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情的思想,就是本篇的中心。

  全篇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非天下之至正也”,说明智慧、仁义和辩言犹如人体上的“骈拇”、“枝指”和“附赘县疣”,都是不符合本然的多余的东西。第二部分至“使天下惑也”,着力批评仁义和礼乐,指出天下的至理正道,莫如“不失其性命之情”,即保持本然之真情,而“仁义”和“礼乐”却使“天下惑”。第三部分至“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进一步指出标榜仁义是乱天下的祸根,从为外物而殉身这一角度看,君子和小人都“残生损性”,因而是没有区别的。余下为第四部分,指出一切有为都不如不为,从而阐明了不为仁义也不为*僻的社会观。

  本篇和下篇《马蹄》可说是姊妹篇,也可把本篇看作《马蹄》的前奏,反映了庄子无为而治,返归自然的社会观和政治观,对儒家的仁义和礼乐作了直接的批判,但对某些社会的进步也作了否定。文辞直陈,观点跃于言表。

  【原文】

  骈拇枝指①,出乎性哉②!而侈于德③。附赘县疣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⑤!而非道德之正也⑥。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⑦,*僻于仁义之行⑧,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⑨。

  是故骈与明者,乱五色⑩,*文章(11),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12)?而离朱是已(13)。多于聪者,乱五声(14),*六律(15),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16)?而师旷是已(17)。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18),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19)?而曾史是已(20)。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21),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22),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23)?而杨墨是已(24)。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25)。

  【注释】

  ①骈(pián):并列,这里是指合在一起。拇:脚的大趾拇。骈拇是说脚的大趾拇跟二趾拇连在一起了,成了畸形的大趾拇。枝指:旁生的歧指,即手大拇指旁多长出一指。“骈拇”和“枝指”对于人体来说都是多余的东西,因此在全文述说中多次成为多余的、人为附加的代称。

  ②性:这里指天生而成,生而有之。

  ③侈:多余。德:得。

  ④附:附着。赘:赘瘤。县(xuán):悬。疣(yóu):这里用同“瘤”。

  ⑤藏(zàng):脏(臓),这个意义后代写作“臓”而简化为“脏”。

  ⑥正:中正,这里指千变万化的事态中无所偏执。

  ⑦有人认为“骈枝”二字为衍文,也有人认为“多方”二字为衍文,联系上下文意,“衍文”之说可信,鉴于下句“多方”二字再次出现,删去本句的“多方”二字,前后句式互相对应。五藏:即五脏,“五藏之情”指人的内在之情,即天生的品行和欲念。

  ⑧*:耽滞,迷乱。僻:邪恶,不正。

  ⑨聪:听觉灵敏。明:视觉清晰。

  ⑩五色:青、黄、赤、白、黑五种基本颜色。

  (11)*:惑乱。文章:文采,错综而又华美的花纹和色彩。

  (12)黼(fǔ)黻(fú):古代礼服上绣制的花纹。煌煌:光彩眩目的样子。

  (13)离朱:人名,亦作离娄,视力过人。

  (14)五声:即五音,五个基本音阶,古代音乐中以宫、商、角、徵、羽称之。

  (15)六律:古代用长短不同的竹管制作不同声调的定音器,其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定调。乐律分阴阳两大类,每类各六种,阳类六种叫六律,阴类六种叫六吕。六律的名称是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16)金、石、丝、竹:各种乐器无不用金、石、丝、竹为原料,这里借原料之名作器乐之声的代称。黄钟、大吕:古代音调的名称。

  (17)师旷:晋平公时的乐师。

  (18)擢(chuó):拔,提举。塞:闭。“塞性”即闭塞正性。一说“塞”当为“搴”(qiān),也是拔取的意思。

  (19)簧鼓:管乐和打击乐,这里用来泛指各种乐器发出的喧嚷。奉:信守,奉行。不及:赶不上,这里用指不可能做到。

  (20)曾史:曾参和史䲡(qiū)。春秋时的贤人。曾参字子舆,为孔子的学生;史䲡字子鱼,卫灵公的大臣。

  (21)累瓦结绳:比喻堆砌无用的词语。窜句:穿凿文句。

  (22)游心:驰骋心思。

  (23)敝:分外用力而疲惫不堪。跬(kǔi):半步;举足一次叫跬,左右两脚运行一次叫步。“跬誉”指短暂的声誉。

  (24)杨墨:杨朱和墨翟,战国时代的哲学家。

  (25)至正:至道正理。一说指至高无尚的道。

  【译文】

  脚趾并生和歧指旁出,这是天生而成的吗?不过都多于常人之所得。附悬于人体的赘瘤,是出自人的形体吗?不过却超出了人天生而成的本体。采用多种方法推行仁义,比列于身体不可或缺的五脏呢!却不是无所偏执的中正之道。所以,脚上双趾并生的,是连缀起无用的肉;手上六指旁出的,是树起了无用的手指;各种并生、旁出的多余的东西对于人天生的品性和欲念来说,好比迷乱而又错误地推行仁义,又象是脱出常态地使用人的听力和视力。

  超出本体的“多余”对于一个视觉明晰的人来说,难道不是搅乱五色、迷滥文彩、绣制出青黄相间的华丽服饰而炫人眼目吗?而离朱就是这样。超出本体的“多余”对于听觉灵敏的人来说,难道不是搅乱五音、混淆六律,岂不是搅混了金、石、丝、竹、黄钟、大吕的各种音调吗?而师旷就是这样。超出本体的“多余”对于倡导仁义的人来说,难道不是矫擢道德、闭塞真性来捞取名声、而使天下的人们争相鼓噪信守不可能做到的礼法吗?而曾参和史䲡就是这样,超出本体的“多余”对于善于言辞的人来说,难道不是堆砌词藻,穿凿文句、将心思驰骋于“坚白”诡辩的是非之中,而艰难疲惫地罗列无数废话去追求短暂的声誉吗?而杨朱和墨翟就是这样,所以说这些都是多余的、矫造而成的不正之法,绝不是天下的至理和正道。









  【原文】

  彼正正者①,不失其性命之情②。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③;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④,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⑤。意仁义其非人情乎⑥?彼仁人何其多忧也?

  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⑦;枝于手者,龁之则啼⑧。二者,或有余于数,或不足于数,其于忧一也。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⑨;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⑩。故意仁义其非人情乎(11)?自三代以下者(12),天下何其嚣嚣也(13)?

  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14),是削其性者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15),是侵其德者也(16);屈折礼乐(17),呴俞仁义(18),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19),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20),约束不以索(21)。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22),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23)?使天下惑也!

  【注释】

  ①正正:当是“至正”之误,上段末句即言“至正”,“至理正道”的意思。

  ②性命之情:性,指本性,命,指天命,性命之情,就是物各自得顺其自然的真情。

  ③跂:为“歧”字之误。

  ④凫(fú):野鸭。胫(jìng):小腿。

  ⑤去:摒弃,排除。

  ⑥意(yī):感叹声,又写作“噫”。一说“意”当从字面讲,自认为的意思。

  ⑦决:裂析,分开。

  ⑧龁(hé):咬断。

  ⑨蒿目:颇费解。一说“蒿”通作“(hé)”,放眼远望的意思,一说“蒿”通作“眊(mào)”,眼睛失神的意思。译文从前一说。

  ⑩决:断,抛弃。饕(tāo):贪。贵富:财产多叫“富”,地位高叫“贵”。

  (11)故:衍文。一说从字面意义讲。

  (12)三代:即夏、商、周三个朝代。

  (13)嚣嚣:喧嚣的样子。

  (14)待:依靠。钩(gōu):“钩”字的古体;木工划弧线的曲尺。

  (15)绳约:即绳索。下文皆称“索”,故有人主张此处应依下文而改;旧注“绳约”释为“绳索约束”,更为失当。

  (16)侵其德:即伤害了事物的天性和自然。

  (17)屈折礼乐:就是用礼乐来生硬地改变和矫正人的言行。

  (18)呴(xū)俞:抚爱。“呴俞仁义”就是用仁义的手段来抚爱和教化别人。

  (19)常然:常态,指人和事物的本然和真性。

  (20)附离:使离析的事物相互附着。

  (21)(mò):绳索。

  (22)诱然:不知不觉的样子。

  (23)连连:不断的、无休止的样子。

  【译文】

  那所谓的至理正道,就是不违反事物各得其所而又顺应自然的真情。所以说合在一块的不算是并生,而旁出枝生的不算是多余,长的不算是有余,短的不算是不足。因此,野鸭的小腿虽然很短,续长一截就有忧患;鹤的小腿虽然很长,截去一段就会痛苦。事物原本就很长是不可以随意截短的,事物原本就很短也是不可以随意续长的,这样各种事物也就没有必要去排除忧患了。噫!仁义恐怕不是人所固有的真情吧?那些倡导仁义的人怎么会有那么多担忧呢?

  况且对于脚趾并生的人来说,分裂两脚趾他就会哭泣;对于手指旁出的人来说,咬断歧指他也会哀啼。以上两种情况,有的是多于正常的手指数,有的是少于正常的脚趾数,而它们对于所导致的忧患却是同一样的。如今世上的仁人,放目远视而忧虑人间的祸患;那些不仁的人,摒弃人的本真和自然而贪求富贵。噫!仁义恐怕不是人所固有的真情吧?而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又怎么会那么喧嚣竟逐呢?

  况且依靠曲尺、墨线、圆规、角尺而端正事物形态的,这是损伤事物本性的作法;依靠绳索胶漆而使事物相互紧紧粘固的,这是伤害事物天然禀赋的作法;运用礼乐对人民生硬地加以改变和矫正,运用仁义对人民加以抚爱和教化,从而抚慰天下民心的,这样做也就失去了人的常态。天下的事物都各有它们固有的常态。所谓常态,就是弯曲的不依靠曲尺,笔直的不依靠墨线,正圆的不依靠圆规,端方的不依靠角尺,使离析的东西附在一起不依靠胶和漆,将单个的事物捆束在一起不依靠绳索。于是,天下万物都不知不觉地生长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长,同样都不知不觉地有所得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所得。所以古今道理并没有两样,不可能出现亏缺呀。那么仁义又为什么无休无止地象胶漆绳索那样人为地夹在天道和本性之间呢?这就使天下人大惑不解了!

  【原文】

  夫小惑易方①,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②,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③,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④,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⑤,事业不同⑥,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臧与谷⑦,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⑧。问臧奚事⑨,则挟读书⑩;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11)。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12),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13)。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14)!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注释】

  ①易:改变。方向。

  ②庄子认为唐尧以前,即原始氏族时代社会民情还是比较朴质纯厚的,虞舜以后,即进入夏、商、周三代,朴质纯厚的风气和民情才受到人为的干扰和蹂躏。虞氏即虞舜。招仁义:以仁义作号召。挠:搅乱。

  ③殉:为某一目的而献身。

  ④家:这里指家族。

  ⑤数子:指上述四种人。

  ⑥事业:即从事的工作。

  ⑦臧、谷:家奴和童仆。

  ⑧亡:逃跑,丢失。

  ⑨奚事:事奚,即做什么。

  ⑩(cè):“策”字的异体,这里指书简。

  (11)博塞:亦作“簙簺”,一种类似掷骰子的游戏。

  (12)伯夷:殷商末年的贤士,反对武王伐商,不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死名:为名而死。

  (13)盗跖(zhí):名跖,春秋末年的平民起义领袖,先秦不少著作中提到过他。“盗”是诬蔑之词。死利:为利而死。东陵:山名,一说即泰山。

  (14)是、非:这里引申为赞许和指责。

  【译文】

  小的迷惑会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会使人改变本性。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自从虞舜拿仁义为号召而搅乱天下,天下的人们没有谁不是在为仁义争相奔走,这岂不是用仁义来改变人原本的真性吗?现在我们试着来谈论一下这一问题。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没有谁不借助于外物来改变自身的本性。平民百姓为了私利而牺牲,士人为了名声而牺牲,大夫为了家族而牺牲,圣人则为了天下而牺牲。所以这四种人,所从事的事业不同,名声也有各自的称谓,而他们用生命作出牺牲以损害人的本性,却是同一样的。臧与谷两个家奴一块儿放羊却都让羊跑了。问臧在做什么,说是在拿着书简读书;问谷在做什么,说是在玩投骰子的游戏。这两个人所做的事不一样,不过他们丢失了羊却是同样的。伯夷为了贤名死在首阳山下,盗跖为了私利死在东陵山上,这两个人,致死的原因不同,而他们在残害生命、损伤本性方面却是同样的。为什么一定要赞誉伯夷而指责盗跖呢!天下的人们都在为某种目的而献身:那些为仁义而牺牲的,世俗称他为君子;那些为财货而牺牲的,世俗称他为小人。他们为了某一目的而牺牲是同样的,而有的叫做君子,有的叫做小人。倘若就残害生命、损伤本性而言,那么盗跖也就是伯夷了,又怎么能在他们中间区分君子和小人呢!









  【原文】

  且夫属其性乎仁义者①,虽通如曾史,非吾所谓臧也②;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③,非吾所谓臧也;属其性乎五声,虽通如师旷,非吾所谓聪也④;属其性乎五色,虽通如离朱,非吾所谓明也⑤。吾所谓臧者,非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矣;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僻也。余愧乎道德⑥,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⑦,而下不敢为*僻之行也。

  【注释】

  ①属:从属,归向。一说“属”读zhǔ,接连、缀系的意思。二说皆可通。

  ②臧:善,好的意思。

  ③俞儿:相传为齐人,味觉灵敏,善于辨别味道。

  ④聪:听觉灵敏。

  ⑤明:视觉明晰、敏锐。

  ⑥道德:这里指对宇宙万物本体和事物变化运动规律的认识。

  ⑦操:节操,操守。

  【译文】

  况且,把自己的本性缀连于仁义,即使如同曾参和史䲡那样精通,也不是我所认为的完美;把自己的本性缀连于甜、酸、苦、辣、咸五味,即使如同俞儿那样精通,也不是我所认为的完善;把自己的本性缀连于五声,即使如同师旷那样通晓音律,也不是我所认为的聪敏;把自己的本性缀连于五色,即使如同离朱那样通晓色彩,也不是我所认为的视觉敏锐。我所说的完美,绝不是仁义之类的东西,而是比各有所得更美好罢了;我所说的完善,绝不是所谓的仁义,而是放任天性、保持真情罢了。我所说的聪敏,不是说能听到别人什么,而是指能够内审自己罢了。我所说的视觉敏锐,不是说能看见别人什么,而是指能够看清自己罢了。不能看清自己而只能看清别人,不能安于自得而向别人索求的人,这就是索求别人之所得而不能安于自己所应得的人,也就是贪图达到别人所达到而不能安于自己所应达到的境界的人。贪图达到别人所达到而不安于自己所应达到的境界,无论盗跖与勃夷,都同样是滞乱邪恶的。我有愧于宇宙万物本体的认识和事物变化规律的理解,所以就上一层说我不能奉行仁义的节操,就下一层说我不愿从事滞乱邪恶的行径。


[create_time]2023-01-12 16:20:53[/create_time]2023-01-25 04:36:0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读书的吕老师[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9e972cb.1ZGltRuZVx7gtN66WGx6uA.jpg?time=7183&tieba_portrait_time=7183[avatar]TA获得超过198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view_count]

《庄子·外篇·骈拇》原文鉴赏

《庄子·外篇·骈拇》原文鉴赏 (解题) 《庄子》外篇多是取篇首的两字或三字以为篇题,不一定都能赅括篇意。这是春秋、战国时代作品的一般做法。本篇即是取篇首的两字为题的。 主旨在以骈拇、枝指以喻仁义之于情性,主张任其“性命之情”。 原 文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一);附赘县疣出乎形哉 (二),而侈于性; 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 (三),列于五藏哉 (四); 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 (五),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是故骈于明者,乱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而离朱是已。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而曾史是已。骈于辩者 (六),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 (七)?而杨墨是已。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彼正正者 (八),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 (九);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十)。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 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枝于手者,龁之则啼。二者或有余于数,或不足于数,其于忧一也。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故意仁义其非人情乎!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嚣嚣也! 解 说 (一)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拇”足之拇趾; “骈”并也。“骈拇”拇趾与二指相连。“指”手指; “枝”指外多生之指。“枝指”俗谓六枝。“性”应以“生”为解。《庄子》书中“性”与“生”常混用。“侈”多出也。“德” 由本始派生之性。 (二)“附赘县疣出乎形哉”:“附赘县疣”见于《大宗师》,未做解说,译为“疙疸瘤子”。“形”外形,以与“性”本生相对。 (三)“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方”因后有“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推知 “方” 即为 “旁” (曹础基《庄子浅注》 有此说)。与 “多”应是二词,“多”是多余,“旁”是外加,以与骈、枝相称合。 (四)“列于五藏哉”:“五藏”即“五脏”,概言之,为内部,本意在指心。 (五)“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注家多以“多方”衍。以后有“多方于聪明之用也”句,两个多方犯重,是。但还有应该考虑的,“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这一长句,语境不适。应是:“淫僻于仁义之行者,骈枝于五藏之情,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 句有误倒。 (六)“骈于辩者”:文中所引以为病的是骈、枝、多、方四事,后总之为“多骈旁枝”之道。而这段文字所提为“骈于明者”,“多于聪者”,“枝于仁者”,“骈于辩者”,并出两个“骈”,而缺“旁”,当有其一为“旁”方合。 (七)“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跬”为“挂”之假,画也。“跬誉”为一词,意为空头提说。 (八)“彼正正者”: 注家多以第一个 “正” 为 “至” 之误,是,当从。 (九)“而枝者不为跂”:“跂”注家多以为“歧”之误,是。因形近致误。从上句“故合者不为骈”看,此句当是“歧者不为枝”,方相对应。“枝”与“歧”误置。 (十) “无所去忧也”: “去”往也。 语 译 足的拇趾与二趾相连和手的六枝是与生俱来的啊,可不符合派生于本始的品性; 多余的大瘤子是在外形之上的啊,可不符合原生之质; 额外加上一个仁义来施用,摆在心脏里了啊,可不是本始和所派生品性的本来面貌啊。说起来,足的两指连在一起,是连起了没有用途的肉; 手指成为六枝,是戳立了一个没有用途的手指;那种邪门歪道地施行仁义的,乃是对内心情性的连肉添枝,而外加于外部官能的施用呢。这么说,在视觉上连肉的,不就是搞乱五色,毁坏文彩,弄得五颜六色光亮刺眼吗? 离朱就是这么做的。在听觉上添数的,不就是搞乱五声,毁坏六律,做成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吗? 师旷就是这么做的。在仁上长枝杈的,不就是拔高品德,抑塞本性来沽名钓誉,让天下人吹吹打打地遵奉那没法做到的模式吗? 曾、史就是这么做的。在论理上另外加码的,不就是在坚白、异同等问题上费尽心力,空头提出些没用的言论吗?杨、墨就是这么做的。所以这些东西都是多余、连肉、外加、生枝的路数,不是天下最正规的东西。那最正规的东西,不违及事物的本然情性。所以,相合的并不是连肉,分歧的并不是生枝,长的不是有余,短的不是不足。因此,野鸭的腿虽然短,接上一块就感觉不便; 鹤的腿虽然长,截去一段就大为痛苦。所以本来是长的就不必截断,本来是短的就不必接长,用不着操这种心。看来仁义并不是人的情性啊,那些仁人们干什么多操这股心呢! 再说足的拇趾与二趾相连的,强行割裂就疼得哭泣; 手生六枝的,把它咬断就疼得长号。这两种情况一个是比应有的数多了出来,一个是比应有的数缺了一点,可遗憾是一样的。当今的仁人们,紧皱双眉关心社会的苦难; 不仁的人,冲破事物本然的情性去夺取贵富。这样看来,仁义并不是人的情性啊!从夏、商、周及其以后,天下怎么竟是这样吵吵嚷嚷呢! 原 文 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 (一),是侵其德者也; 屈折礼乐,呴俞仁义 (二)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纆索。故天下诱然皆生 (三),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 (三),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使天下惑也!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 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 (四),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故尝试论之: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臧与谷 (五),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 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六)。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天下尽殉也: 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 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且夫属其性乎仁义者,虽通如曾、史,非吾所谓臧也 (七);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非吾所谓臧也 (八);属其性乎五声,虽通如师旷,非吾所谓聪也;属其性乎五色,虽通如离朱,非吾所谓明也。吾所谓臧者,非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矣;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 (九);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 解 说 (一)“待绳约胶漆而固者”:“绳约”从下文“约束不以纆索”及“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来看,此二字当是“纆索”。先辈已言及此,当从。 (二) “屈折礼乐,呴俞仁义”: “屈折”有委曲自己之意。“呴俞” 《集韵》:“色仁也。”爱抚之意。又《马蹄》文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语意为足。“屈折礼乐”下当补“以匡天下之形”为是。 (三) “故天下诱然皆生” “同焉皆得”: “诱然” 互相吸引,表示联系。“生”指生活。“同焉”共同,表示一致。“得”称心如意。 (四)“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自虞氏”依史书之例,以为舜之称,“虞氏”之上,必有“有”字,故当为之补出。但有的注家以 “自”为“有”之误,似可商榷。因从句之结构言,有此“自”字,语气方足,故非误,而是下脱“有” 字。“挠”扰乱。 (五) “臧与谷”: “臧”“谷” 均是古代奴仆的名称。 (六)“则博塞以游”:“博塞”成疏:“行五道而投琼曰博,不投琼曰塞。”所以有的注家以如掷骰子为解。不过,“博”是表示游戏的通辞,用它为称的很多,如称下棋为博奕,意思是决胜负,也就是“×赛”。因此,“博塞”就是“塞”的比赛。怎么个玩法,已不清楚。但从谷之为童年的奴隶,在郊外牧羊,大概不会太复杂,可能就是拣几块石子或瓦砾做博具,在地上划几个格子做盘,两人共玩,互相截堵,被堵死的为负的一种玩法。 (七)“且夫属其性乎仁义者,虽通如曾、史,非吾所谓臧也”: “臧”非上 “臧与谷”之臧,训善,即美妙。下同。 (八)“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非吾所谓臧也”:此处提出“五味”,显得突然。其上并没有讲过五味,其下也没有为之解说,孤立文中。不仅如此,文中提到“属其性”的,都是接以“乎”字,独此“五味”,所接的则是“于”。“非吾所谓”,就其所论的事项,各有专词,独此“五味”,以论仁义之“臧”来充任。有此数端,疑此为好事者,以文中有“五声”、“五色”,认为也应有“五味”,便任意添入其中。《庄子》之书,行文结构谨严,文词俏丽,决不会有此疏漏。故这几句话当删。 (九)“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 上有:“吾所谓臧者,非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矣。”两提“仁义”显然重复。所以致此,正由于再上提出过“属其性于五味”,也像“属其性乎仁义”一样,谓为 “非吾所谓臧也”。因此,“非吾所谓臧”一个属于 “仁义”,一个属于“五味”。属于“仁义”的为“臧于其德而已矣”固无问题。再一个当是“五味”,但“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则非“五味”所能承受。本文原是“吾所谓臧者,非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于是裂“臧于其德”与“任其性命之情”为二,“任其性命之情”仍以“仁义”出之,遂成此重复现象。前既把“属性于五味”删除,在此亦当恢复本文原状。 语 译 再说那种必须用钩绳规矩等工具来弄规正的,这是在削剥它们的本性啊; 那种必须用绳索胶膝等材料来弄坚实的,这是在侵害它们的品质啊; 拘制成礼乐来匡正天下人的形体,爱抚成仁义来抚慰天下人之心,这就损毁了他们的自然的本态。天下有着自然的本态。自然的本态,弯的不靠钩,直的不靠绳,圆的不靠规,方的不靠矩,粘连不靠胶漆(附注: “附离” 同“附丽”),捆结不靠绳索。所以天下万物都在相互联系着生活,而不知为什么就来生活; 都在共同一致自由自在着,而不知为什么就自由自在。无论古今都是这样,是无法改变的。那么,干什么仁义又接二连三地像胶漆绳索一样在原始的本然、其派生的品性那里晃来晃去;弄得天下人糊里糊涂呢! 小的糊涂会使人改变方向,大的糊涂会使人改变本性。怎么知道是这样呢? 自从虞舜揭出仁义扰乱天下以来,天下人都在为仁义而拼命,这不是把仁义用来改变他们的本性吗? 且来试论一下: 从夏、商、周以来,天下人就都在把外物用来改变他们的本性了。下层的人不要命地逐利,士阶层不要命地求名,贵族们不要命地为着家族兴旺,圣人不要命地为着天下的治理。这几类人做的事不同,名义也不一样,但是就人损害本性、不要命的劲头来说却是一样的。臧和谷两个奴隶,一同放羊而都让羊跑掉了。问臧干什么去了,他在捧着竹简读书了; 问谷干什么去了,他在玩“塞”的游戏了。两个人做的事是不同的,可是就把羊跑掉来说却是一样的。伯夷为了名死在首阳山下,盗跖为了利死在东陵上。两个人的死的目的是不同的,可是就残害生命损害本性来说,都是一样的,怎么一定认定伯夷就对而盗跖就不对呢?天下都在拼命,他们所拼的是仁义,世俗就说是君子;所拼的是货财,世俗就说是小人。他们在拼命上是一样的,可就有君子,有小人。可像他们那样残害生命损害本性,盗跖也就是伯夷了,又在其中怎么分君子、小人呢! 再说,那把本 *** 给了仁义的,虽然好到曾、史那样,我也不认为美妙; 把本 *** 给了五声的,虽然好到师旷那样,我也不认为能听; 把本 *** 给了五色的,虽然好到离朱那样,我也不认为能看。我所认为美妙的,指的并不是仁义,修好品德,任从本然的情性也就是了; 我所认为能听的,不是说能听别的东西,能听自己也就是了; 我所认为能看的,不是说能看别的东西,能看自己也就是了。那种不能看自己而能看别的东西,不能自己快意而求别的快意的,这是快别人的快意而不快自己的快意的,是安于别人的安适而不安于自己的安适的啊。那样安于别人的安适而不安于自己的安适,不管盗跖还是伯夷,同样是邪门歪道。我怕玷污了本然和它派生的品性,所以上不敢为仁义的操守,下不敢去做邪门歪道的事啊!


[create_time]2022-11-15 13:10:27[/create_time]2022-11-28 04:47:2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创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92c827.kLT93-3VEj2Xt3LY2qUdBA.jpg?time=4761&tieba_portrait_time=4761[avatar]TA获得超过752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9[view_count]

庄子骈拇原文及翻译

原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骈拇》出自《庄子·外篇》,作者是庄子及弟子)译文脚趾并生和歧指旁出,这是天生而成的吗?不过都多于常人之所得。附悬于人体的赘瘤,是出自人的形体吗?不过却超出了人天生而成的本体。采用多种方法推行仁义,比列于身体不可或缺的五脏呢!却不是无所偏执的中正之道。所以,脚上双趾并生的,是连缀起无用的肉;手上六指旁出的,是树起了无用的手指;各种并生、旁出的多余的东西对于人天生的品性和欲念来说,好比迷乱而又错误地推行仁义,又象是脱出常态地使用人的听力和视力。

[create_time]2023-03-27 17:01:07[/create_time]2023-04-06 14:15:2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顶级酒店海景房[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ba5c557.-kz73KgqTj5KfJlKDr_FJg.jpg?time=12757&tieba_portrait_time=12757[avatar]超过23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40[view_count]

拇骈的诗句 拇骈的诗句是什么

拇骈的诗句有:姜挚拇骈赤。 拇骈的诗句有:姜挚拇骈赤。 拼音是:mǔ pián。 结构是:拇(左右结构)骈(左右结构)。 注音是:ㄇㄨˇㄆ一ㄢ_。拇骈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拇指旁并生一指。比喻多余无用之物。语本《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二、引证解释⒈拇指旁并生一指。比喻多余无用之物。引语本《庄子·骈拇》:“_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清赵翼《入都依外舅刘午岩先生馆舍》诗:“怜公已是依人_,我又依公似拇_。”三、网络解释拇骈比喻多余无用之物拇指旁并生一指。语本《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关于拇骈的成语车马骈阗骈首就逮骈肩累踵骈四俪六骈肩杂_骈首就戮骈兴错出骈拇枝指骈首就系骈肩累足关于拇骈的词语骈四俪六骈首就戮骈枝俪叶骈肩累踵骈首就系骈肩叠迹骈肩杂_伸大拇哥骈拇枝指骈肩接迹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拇骈的详细信息


[create_time]2023-04-11 17:32:10[/create_time]2023-04-26 17:32: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懂视生活[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e17a3a85698db9363bc99b07e5edad05.jpeg[avatar]百度认证:湖南福仁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0[view_count]

骈拇的词语 骈拇的词语是什么

骈拇的词语有:车马骈阗,骈肩累踵,骈拇枝指。 骈拇的词语有:骈兴错出,骈肩杂_,骈肩叠迹。2:拼音是、pián mǔ。3:注音是、ㄆ一ㄢ_ㄇㄨˇ。4:结构是、骈(左右结构)拇(左右结构)。骈拇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庄子_骈拇》:“骈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形容重叠并连的物体。二、引证解释⒈见“_拇枝指”。三、网络解释骈拇《骈拇》,诗词,收录在《庄子》外篇。关于骈拇的诗句骈拇若为人骈拇所以为少万事拼同骈拇视关于骈拇的成语骈肩接迹车马骈阗骈肩累迹骈首就戮骈拇枝指骈四俪六骈肩叠迹骈肩累踵骈首就逮骈肩杂_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骈拇的详细信息


[create_time]2023-04-11 17:32:10[/create_time]2023-04-26 17:32: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懂视生活[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e17a3a85698db9363bc99b07e5edad05.jpeg[avatar]百度认证:湖南福仁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0[view_count]

枝拇的解释

枝拇的解释大拇指上歧生之指。 《明史·广西土司传三·龙州》 :“ 相 二子,长 燧 ,次 宝 。 相 枝拇, 宝 亦枝拇, 相绝 爱之。曰:‘肖我当立。’” 词语分解 枝的解释 枝 ī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枝。枝干(刵 )。竹枝。 节外生枝 。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 问题 ;b.细碎的,不 重要 的)。 量词,指杆形的:一枝铅笔。 古同“支”, 支持 ,分支。 枝 í 拇的解释 拇 ǔ 手、脚的大指:拇指。 划拳(亦称“猜拳”),酒令的一种:拇战。 部首 :扌。


[create_time]2023-03-18 10:33:17[/create_time]2023-04-02 10:33:1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甘凡雁9S[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18a271f.OEglwjzKaALHoaH8hrAKkw.jpg?time=3420&tieba_portrait_time=3420[avatar]TA获得超过19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view_count]

枝拇的成语 枝拇的成语是什么

枝拇的成语有:枝枝节节,本枝百世,词无枝叶。 枝拇的成语有:强本弱枝,繁华损枝,桂折一枝。2:注音是、ㄓㄇㄨˇ。3:结构是、枝(左右结构)拇(左右结构)。4:拼音是、zhī mǔ。枝拇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大拇指上歧生之指。二、引证解释⒈大拇指上歧生之指。《明史·广西土司传三·龙州》:“相二子,长燧,次宝。引相枝拇,宝亦枝拇,相_爱之。曰:‘肖我当立。’”三、网络解释枝拇大拇指上歧生之指。《明史·广西土司传三·龙州》:“相二子,长燧,次宝。相枝拇,宝亦枝拇,相绝爱之。曰:‘肖我当立。’”关于枝拇的词语词无枝叶别生枝节一枝春骈拇枝指强本弱枝伸大拇哥本枝百世繁华损枝连枝比翼桂折一枝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枝拇的详细信息


[create_time]2023-04-11 17:32:10[/create_time]2023-04-26 17:32: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懂视生活[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e17a3a85698db9363bc99b07e5edad05.jpeg[avatar]百度认证:湖南福仁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0[view_count]

《庄子》庄子?外篇?骈拇第八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

是故骈于明者,乱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而离朱是已!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而曾、史是已!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枝于手者,齕之则啼。二者或有余于数,或不足于数,其于忧一也。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故意仁义其非人情乎!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嚣嚣也。

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纆索。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使天下惑也!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

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

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且夫属其性乎仁义者,虽通如曾、史,非吾所谓臧也;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非吾所谓臧也;属其性乎五声,虽通如师旷,非吾所谓聪也;属其性乎五色,虽通如离朱,非吾所谓明也。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矣;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


[create_time]2022-05-13 12:41:06[/create_time]2022-05-26 10:50:3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张三讲法[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7c7c989.PNHyyviQpkbkWYf_U9mbzQ.jpg?time=670&tieba_portrait_time=670[avatar]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view_count]

上一篇:偏心的意思

下一篇:骗吃骗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