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的猫

时间:2024-05-02 18:32:01编辑:奇闻君

七年级上册郑振铎《猫》课文原文

《猫》是现代作家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以下是我整理的七年级上册郑振铎《猫》课文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猫》课文原文: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的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猫》创作背景: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但在思想上却非常彷徨,他无法看清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出路在何方。与其说是作家主动选择家庭生活作为创作的题材,还不如说是当时反动军阀段祺瑞执政时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笼罩了整个社会的结果。 《猫》课文鉴赏: 清新朴素的文笔和“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郑振铎散文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此文可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文章叙述作者一家养猫的经过,真切表现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内心情感,文笔细腻委婉,清新动人。 行文紧扣“猫”这一题目,细针密线,娓娓述着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其中以“猫”为叙事明线,勾连全篇,而暗线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三次养猫,三次亡失,作者感情跌宕起伏,一次比一次深挚。第一次抱养了一只花白的新生猫,它非常活泼,“常如带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的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作者“在太阳光暖暖的照射下,坐在藤椅上看着三妹逗得小猫扑过来扑过去的情景”“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作者的叙述描写自然而形象,毫无雕饰之感,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欢愉、喜悦之情。可有一天,小猫不知为何死去了。作者的心里也感到一缕缕的酸辛。作者的主观感情为之一宕,从“欢愉”而变为“酸辛”。 第二次作者家又抱养了一只黄色小猫,比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而且还能捕鼠,这就成为全家饭后娱乐的心肝宝贝”,可某日又被人捉走了。小猫的`再一次亡失给全家又一次带来不快,作者的主观感情又为之一宕,由“欢愉”变为“怅然”“愤然”。 由于两次养猫两次亡失,给作者及其一家带来了许多烦恼和不快,所以很久不养猫。但不久,一只可怜的小猫又一次闯进了全家的生活由于小猫不像先前那两只活泼、有趣,所以全家都不大喜欢它。小猫长大后,一件意外的事又发生了,一只野猫偷吃了家里的芙蓉鸟,作者却误认为是家猫偷吃了,于是不问青红皂白,用木棒追打了这只可怜的猫,以致后来猫死在邻居的屋脊上。作者对这只猫的亡失比前两只的亡失更为难过得多。因为是作者自己判断的过失,冤枉了一只不会说话、不能辩诉的小生灵。因此,作者的良心受到了刺激,对自己的暴怒、虐待进行了自我谴责。此时作者的主观感情又为之一宕,由宕来的“暂时平静”而变为“悔恨”。这就是说,在短短的文章中,作者的主观感情总共变化了六次:由“欢愉”——“酸辛”——“欢愉”——“怅然”、“愤然”——“暂时平静”——“悔恨”,互相映衬,一次比一次强烈、深挚。这些感情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借猫的故事表达出来。可爱者死去、有能者被劫、不幸者被冤,这正是那不公正的社会的写照。 作者笔下的三只小猫,各具特色,生动、形象、逼真,这一切都表明作者对生活观察是很精细的,感受是很真切的,从而在艺术表现上给人一种健康、真挚、朴实的艺术美感。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1923年1月,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1958年10月18日,因飞机失事殉难。郑振铎的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

[create_time]2022-06-30 06:41:38[/create_time]2022-07-10 09:17:3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47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38[view_count]

七年级上册郑振铎《猫》课文原文

猫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的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七日于上海 《猫》知识点 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叙事散文,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 、 学者、 翻译家。 2. 全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快乐、辛酸、愤恨、悔恨 等不同的感受。 3、简析下列句中的表达效果 (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这是对第二只小猫“更活泼”的特征的举例描写,写出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猫的形象,也为后文中这只小猫被人捉去(亡失)做了一个暗示和铺垫(伏笔)。 (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对芙蓉鸟被咬死后,“我”找花白猫“兴师问罪”时它的状态的描写,一方面突出了它的懒惰和不活泼,另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是作者愤怒心情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作者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深化。 4、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领全文 5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阅读“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我”一家人对是谁咬死了鸟的意见如何?他们根据什么来判定的? “我”一口咬定是猫干的,妻子也认定是猫,张婶也默默无言,不能否认。她们根据平时猫常常爬上桌凝望着鸟笼,被赶走还会再跳上去。从而来判定猫咬死了鸟。 3、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得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因此,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验这两句话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这两句话标志着“我”思想感情受到两次震动。“我家好久不养猫”包含一种失落感,当别人夺取自己所爱的之物,伤害了自己感情时而发自内心的气愤,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我家永不养猫”抒发的是自己伤害了无辜,充满了内疚和悔恨的感情,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包含的思想感情,要深沉得多。一个“永”字,表现其难过达到无可复加的程度。 5、“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的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痛苦自责后做出的决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开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总结全文。 6与“妄下断语”相呼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7、“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有何深刻含义?表现了“我”的什么思想感情? 这句话是对“我”的错误行为的无情鞭挞。因为“我”的过失而导致了猫冤死,表现出“我”深深的自责和无穷的悔恨之情。 8、花白猫在晒太阳时,不幸遭到了“我”的恶棒相加,发挥你的想象,如果你是那只猫,在挨打后,它会想些什么? (示例)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人们如此待我?我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待遇”?为什么?你们人类是怎么了?为什么像恶魔? 9、为什么第三只猫在“我”家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因为这是一只捡来的猫,它外形上不好看,毛被烧脱后就更难看了。也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喜欢顽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因此,它没有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自然不能引起家人的关注。 10、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过程,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有六个情节,小标题依次可以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的前五个情节是详细叙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至于疑云当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才使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1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似乎”一词不能删。花白猫对这一对黄乌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 。 12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词语的含义。 作者用了“难过”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14、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15本文一共写了三次养猫,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三只猫?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因为写第三只猫最能表现主旨。

[create_time]2022-06-26 02:31:07[/create_time]2022-07-04 04:02:2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得书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b189bac.0_-p-DmjI7RYdCR_8LSsvQ.jpg?time=690&tieba_portrait_time=690[avatar]TA获得超过822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34[view_count]

郑振铎《猫》主要内容概括是什么?

郑振铎《猫》主要内容概括:作者的家里先后养了三只猫,第一只猫与第二只猫都是受人欢迎的,它给人带来了欢乐,是人的宠物,是可观赏可玩弄的物品,第三只猫由于天性的忧郁和懒惰被人厌弃,人的爱鸟被咬死,怀疑是猫所为,于是棒打猫,猫受伤后死掉。课文主题文章通过对三只猫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 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自责,进而也揭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即做事不能主观臆断,那样会留下痛苦的回忆;如果冤枉了别人,而对方又难以辩解,那会给自己留下更大的痛苦。

[create_time]2022-01-15 20:27:50[/create_time]2022-01-08 10:33:10[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27[alue_good]jiojio聊生活[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acbb159.ewYERxCpreCnBW1aezhw8A.jpg?time=1235&tieba_portrait_time=1235[avatar]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9079[view_count]

郑振铎《猫》主要内容

《猫》的主要内容:作者记叙了自己一家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作者的家里先后养了三只猫,前两只猫或死亡或丢失。后来作者家养了第三只猫,作者误以为这只猫咬死了鸟,于是惩戒了这只猫,但不久便发现自己误会了这只猫,内心感到很愧疚,两个月后,这只猫死在邻家的屋脊上,作者决定从此不再养猫。

《猫》的赏析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笔下的三只小猫,各具特色,行文给人一种健康、真挚、朴实的艺术美感。全文紧扣“猫”这一题目,细针密线,娓娓述着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其中以“猫”为叙事明线,勾连全篇,而暗线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三次养猫,三次亡失,作者感情跌宕起伏,一次比一次深挚。

第一次抱养了一只花白的新生猫,它非常活泼,“常如带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的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作者“在太阳光暖暖的照射下,坐在藤椅上看着三妹逗得小猫扑过来扑过去的情景”“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作者的叙述描写自然而形象,毫无雕饰之感,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欢愉、喜悦之情。可有一天,小猫不知为何死去了。作者的心里也感到一缕缕的酸辛。


[create_time]2022-03-10 20:34:40[/create_time]2022-02-11 19:38:1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9[alue_good]李冰峰喜爱旅游[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1049344271,3936451097&fm=3012&app=3012&autime=1686679379&size=b200,200[avatar]世界很大,慢慢探索[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078[view_count]

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郑振铎《猫》

设计者:范蕙茹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在家中的地位和最后的结局,即以此梳理文章的整体脉络。

2、理解为何作者着重写第三只猫?领悟作者对小动物及其所影射的小人物的同情与关爱之情。

3、掌握作者首尾呼应、鲜明对比和巧设伏笔的散文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三只猫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在家中的地位和最后的结局,即以此梳理文章的整体脉络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对小动物及其所影射的小人物的同情与关爱之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圈点勾画法  4、启发讲解法




预习要求 1、读课文两次并标出自然段

2、划出自己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教学过程(具体步骤及基本内容) 板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对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叫做《猫》(板书),我们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题目一模一样的文章《猫》,有哪位同学还记得?(老舍《猫》学生简单说说对这篇文章中猫的形象----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且调皮)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猫这种动物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又调皮,我们的冰心奶奶也写过猫,这两位大作家都是爱猫之人,把活泼可爱的小猫当做人生旅途中的一个伴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位大作家笔下的猫,这个作家的家庭呀,也是一个爱猫之家,可是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却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呢?

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默读课文,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可以用笔标注。

(设计意图:以默读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做好笔记,以便思考。)

答案(用第一人称且一句话概括):“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二、以关键句感知文章整体

课文一共讲了四只猫,对三只猫进行了详细地描写,相信大家在刚刚的默读中对文章有了初步的认识。三只猫对作者家各有各的影响,那么这三只各有什么影响呢?这篇文章很长,我们分为三个大组,一组负责一只猫,朗读各自的猫的部分,然后用原文的一句话来概括你组的这只猫对作者家的影响。

(设计意图:以给每组分猫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每只猫在作者家的经历,用原文的一句话来概括是考察学生对文本认识的正确把握。)

第一组:“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组: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组: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此处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以关键词“酸辛”讲述第—只猫的故事

1.学生齐读课文第—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只描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猫在家中的地位?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

指名回答后明确:①(动与静)作者从猫“刚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是静态的毛色:刚送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动态的玩耍: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4、写作指导:巧设伏笔

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四、以关键词“怅然、愤然”讲述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齐读课文第3-14自然段。

2.指名学生复述第二只描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猫的形态(静态和动态)?

②猫在家中的地位?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

学生默读课文得出见解:

1、静态: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回来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回来?(却字可以看出什么?)动态:①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捉蝴蝶,越到树上,跑到街上②二三个月后,会捉老鼠,为家里解决了烦恼

2、比第一只猫更加喜爱:①更活泼、更有趣(表现在哪里?答案: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②“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③捉老鼠,成了家里的功臣(那个字可以看出? 答案:再)

3、被人捉了去

4、写法指导:巧设伏笔:①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②我们都为它提心吊胆……整体寻它一回。

五、默读后探讨:怅然什么?愤然什么?

参考回答:怅然自己没有看好黄毛,失去了家里重要的“成员”

          愤然周家丫头面对黄毛被捉去时无动于衷,不加阻止。

六、回顾第一二只猫:两次亡失带来的伤害,让“我”家好久不养猫。

【作业设计】

复习描写第一二只猫动作描写的句子,尝试以此描写常见的动物

预习第三只猫的内容

板书: 17课 猫

花白猫:快乐---酸辛

黄色猫:愉快---怅然、愤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第三只猫

作者语:“我家”的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第一只活泼的猫病死了,第二只如此深得我家人心的猫被人捉了去,这第三只猫也没逃亡失的命运,只是,它的亡失,让“我”难过得多。

那是发生了什么事呢?两分钟时间默读课文15-34自然段得出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要求第四学段的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第三只猫的故事并不复杂,两分钟的默读锻炼学生边读边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参考回答:难过得多是因为猫的死亡,是“我”的冤枉,妄下断语导致的。

一、以“妄下断语”一词了解第三只猫的死亡前的过程

学生可以直观找到对猫妄下断语的语句:

1、“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2、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可怜的鸟的腿了。

学生容易忽略的:

3、“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4、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5、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排序:31452是猫死亡的过程。

解答何以“妄下断语”?:3152:“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凝望(原文: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上,对着鸟笼凝望着。/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了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4:“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是责备张妈没照顾好芙蓉鸟还是没看好猫?(原文:张妈对鸟: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了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张妈对第三只猫: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设计意图:以“妄下断语”一词了解第三只猫的死亡前的过程,揭示原因---妄下断语。)

二、以“人不能辩护,猫不能辩诉。”明确主旨---人与人、人与动物平等的相处之道

板书:人不能辩护,猫不能辩诉

1、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为什么?

参考回答:①张妈默认了是第三只猫咬死了芙蓉鸟。

          ②张妈在这个家只是小人物,没有辩护的权利 。

2、猫不能辩诉,因为猫不能讲话。

难过的原因:(课后题)

① “我”妄下断语冤枉了它

② “我”无法补救我的过失

③没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生命

4、扩展写作背景:1、郑振铎参与过“五四运动”,受五四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思想等的影响

2、写作时间地点是1925年11月7日的上海,在5月30日爆发“五卅惨案”( 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国主义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

(设计意图:以“人不能辩护,猫不能辩诉”一句得出本片段教学的重难点,即主旨人与人、人与动物平等的相处之道)

5、默读后探讨:

两个月后,猫忽然死了,为什么两个月以来,“我”没有补救“我”的过失?(先思考后点名发言)

参考答案:①不知如何补救②猫原本喜欢在露台,火炉前,被打之后逃到了屋瓦上,从此与人不“亲”,没有补救的机会,从猫最后死在屋脊上也可以看出。

“我”将怎么样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学生写作然后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发现细节和课堂想象写作能力。)

四、写作指导:(生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①巧设伏笔:猫总是很忧郁、猫不好看、总是对着鸟笼凝望(探讨猫死前的表现)

②对比鲜明:对第一二只猫的态度和第三只猫的态度不同?为何不同?(假如,芙蓉鸟发生在第二只猫在的期间,家里人会有什么不同的的反应?)

③首尾呼应:中心句:我家养了好几次猫,却总是失踪或死亡。/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④第一人称流露真情实感(散文特征之一)

(设计意图:工具性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属于散文,是模仿写作的好范本。)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摘抄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并写感想(约 200字)

板书: 猫

妄下断语  ——

人不能辩护

猫不能辩诉


[create_time]2022-06-27 02:24:52[/create_time]2022-07-05 17:13:5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得书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b189bac.0_-p-DmjI7RYdCR_8LSsvQ.jpg?time=690&tieba_portrait_time=690[avatar]TA获得超过822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2[view_count]

郑振铎的猫的中心主旨

《猫》的中心主旨: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出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与怜爱之情。全文细腻描绘出猫的性格特点,表现出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淘气,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猫》的作品介绍
《猫》具体描绘了三只小猫的性格特点,记叙了作者一家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借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猫》是现代作家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又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哲思醒人。

段落大意
全文共分成两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
第一方面写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第二方面写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第三方面写猫既胆小又勇猛。
第二段(第4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create_time]2022-03-10 20:38:49[/create_time]2022-02-13 08:06:0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李冰峰喜爱旅游[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1049344271,3936451097&fm=3012&app=3012&autime=1686679379&size=b200,200[avatar]世界很大,慢慢探索[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810[view_count]

《猫》赏析

郑振铎的《猫》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通过叙述我们一家先后养的三只小猫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全文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借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写出了人的恩怨情感,而透过人的感情变化,又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哲思省人。


文章结构严谨,采用总分总这样的结构方式。开篇“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揭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我们家前后养的三只猫的故事。三个小故事写作思路上也基本相同。都写了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我们与猫的共同生活经历,最后交代猫的不幸结局以及“我”的内心情感波澜。文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收束全文,深化中心,自然的照应开头。文章这样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结构紧凑。

文章描写细腻生动。三只小猫它们的毛色,外形,神态,性情等各不相同,但都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源于作者能够抓住特点,生动细腻的对猫进行描写。除写猫外,作者对人的描写也值得我们关注。“我”的内心活动,情感变化,随着养猫的过程一一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我”作为文章的主要人物,也是整个故事的观察者,亲历者,通过我的内心活动,不仅展现了人物性格,而且深化了文章主题。

文中美妙的铺垫,一定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前面两只猫为第三只猫的出场做了铺垫。写第3只猫时先写他外形不好看,又很瘦,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等写出了我们家人对这只猫不喜欢,为后文大家没有经过调查,就认为猫咬死了鸟,并责打它这一情节做了铺垫。除铺垫外还有巧合,猫盯着鸟笼看,三妹在楼上发现了“它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这一动作让我误以为“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儿的腿了”我想打它时巧的是“楼门旁倚着一根木棒”这自然成了我打猫的工具。于是在这一系列的巧合之下,悲剧就似乎合理地发生了。

除叙事描写外,小说中的议论抒情能引起读者思考,深化主题,引发读者的情感的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这三段心理描写,直抒胸臆,反复诉说将我的难过忏悔的心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create_time]2022-06-07 08:13:07[/create_time]2022-06-20 21:19:2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创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92c827.kLT93-3VEj2Xt3LY2qUdBA.jpg?time=4761&tieba_portrait_time=4761[avatar]TA获得超过753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5[view_count]

《猫》节选赏析

  一位优秀教师在教学《猫》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因为这句话写出了猫很可爱,特别是蹭字我觉得很好。   师:能说说蹭的意思吗?   生:是摩擦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把摩擦放入句中读一读,再与课文中的句子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朗读比较)   生:用摩擦,句子中就没有猫那种可爱的感觉了。   生:用摩擦,猫就没有温柔可亲的味道了。   师:看来蹭虽然有摩擦的意思,但不仅仅是摩擦那么简单,大家再联系上下文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自由品读)   生:我觉得是轻轻摩擦。因为很重的话,老舍爷爷肯定不高兴了。   生:我觉得这里蹭应该是一种温柔的摩擦,因为课文中说猫高兴的'时候,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用身子擦老舍爷爷的腿,其实是在打招呼呢!   生:我觉得这个蹭很亲昵,因为老舍爷爷很喜欢猫,所以猫对他也很友好,他们两个就像好朋友一样,见了面很亲热。   师:理解得真深刻!猫这样轻轻、温柔、亲热地蹭老舍爷爷的腿,你觉得还蹭出了什么?   生:蹭出了友谊!   生:蹭出了感情。   生:蹭出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场面。   师:同学们,一个蹭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爱人、人爱猫的动人场面,老舍爷爷不愧是语言大师。   点评:   汉语真的是极具灵性,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一个蹭竟蕴涵着如此丰富的内涵。在研读活动中,由于教师巧妙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信息,使蹭成为了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打火石,从而使文本进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敲击出了妙悟的火花。   每一个学生具体的阅读,都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往往是带有个人经验色彩和想像性的,但这些理解却往往充满灵性、闪耀着创造的光芒和智慧的火花。上述学生对蹭的多元解读就体现了这一点。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活动,就是将丰富多彩的语言、崇尚个性的思维在不同的学生中沉淀下来,这样的阅读方式无疑具有很强的活性,犹如一个磁场,能不断摄取、融合新的语言信息,培育思维品质,从而改造学生自身的语言和思维。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成为文化底蕴的养料成为人格形成的萌芽。

[create_time]2022-07-14 03:05:47[/create_time]2022-07-28 07:44:4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曦莲滩817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62727fd.fGHaO9yqNZFKbKxaaglHmA.jpg?time=7265&tieba_portrait_time=7265[avatar]TA获得超过545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view_count]

上一篇:七龙珠动画

下一篇:七巧板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