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全诗出自哪里?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乙亥杂诗之一》。诗句的意思是:世界很大,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倒不必考虑用马革(古代战场革命者的遗体包裹之物:马皮)将遗体运回国。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另外,毛主席在爱子牺牲后,也曾经用这句话来激励广大解放军战士.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 马援列传》.
[create_time]2022-06-06 09:12:31[/create_time]2022-06-02 09:34:0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团结就是力量PyTpI[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db40ac3.5e8Em0kXLPvdjCr7Q0BaHA.jpg?time=6449&tieba_portrait_time=6449[avatar]TA获得超过15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962[view_count]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谁写的诗
勘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出自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近日在观看河南省中小学“名师课堂”时,看到这样的说法:当时稍有怀疑,便上网去查,网上多处都显示这两句诗出自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还给出了原诗:看到这里,我就更怀疑了,是我之前学习的诗不对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诗龚自珍的没错,但全诗的前两句可不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原诗前两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随后我又查阅了龚自珍的诗,《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己亥杂诗》共315首。然后,我对这315首诗进行了检索,发现里面根本没有出现“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句。也没有出现“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句,更不用说两句一起出现了。可见这两句诗根本不是出自龚自珍。但,为什么网上会有这两句诗是出自于龚自珍的说法呢?我猜测大概是因为龚先生这组诗,数量多,且内容上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这种情感与这两句诗多抒发的情感是不谋而合的。
[create_time]2022-07-19 08:48:52[/create_time]2022-08-01 09:44:4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0[alue_good]135******56[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f174f8f.nJjNgLYeRKlKm-OnwWLLuw.jpg?time=1263&tieba_portrait_time=1263[avatar]TA获得超过13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299[view_count]
《青山处处埋忠骨》全诗作者是谁?
作者:龚自珍朝代:清代全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处:《已亥杂诗之一》释义:将士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培育着明年的花。相关内容介绍:《己亥杂诗》这是首借题发挥,极力提倡“更法”,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的诗作。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当清政府腐败衰落的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龚自珍用象征的手法,写了这首感情激越的诗篇。大自然要保持生气勃勃的状态就要有风雷的激荡,如果在死气沉沉的空气中则一切都会窒息。同样,中国要重现勃勃的生机,也必须要实行重大的变革。天公在诗中原指主宰宇宙的玉皇大帝,这里则借指清朝统治者。诗人希望当朝统治者能奋发有为,因而大声疾呼,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表达出一种渴望社会变革的急切心情。全诗充满了诗人关注社会政治的激情,想象奇物,气势生动,催人奋进,满腔爱国热情跃然诗中。
[create_time]2021-04-30 08:58:21[/create_time]2021-05-14 00:00:00[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55[alue_good]娱乐畅聊人生[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a52ae99f8287e16a8a68d8ee5b6f9f68.jpeg[avatar]高尚的娱乐,对人生是宝贵的恩物。[slogan]高尚的娱乐,对人生是宝贵的恩物。[intro]40855[view_count]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乙亥杂诗之一》。诗句的意思是:世界很大,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倒不必考虑用马革(古代战场革命者的遗体包裹之物:马皮)将遗体运回国。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另外,毛主席在爱子牺牲后,也曾经用这句话来激励广大解放军战士.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 马援列传》.
[create_time]2023-07-27 13:59:10[/create_time]2022-06-19 05:36:28[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0[alue_good]某某人哈哈wA[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441d2a1.eeVO8j9Jh1xKhXM88XOVpg.jpg?time=4964&tieba_portrait_time=4964[avatar]TA获得超过11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1009[view_count]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全诗
“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徐锡麟的《出塞》,全诗为“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但“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改自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不是一首诗。“青山处处埋忠骨”和“何须马革裹尸”出自两个不同的地方。“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改自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通常用以教育人要做忠贞之士。
“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徐锡麟的《出塞》,全诗为“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是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create_time]2022-07-08 01:16:20[/create_time]2022-07-19 05:08:4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4[alue_good]刚阳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a3002d3.quHGwluozlicJTypiQAQgw.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808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990[view_count]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全诗内容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道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他乡又有何妨。
是龚自珍写的《己亥杂诗》之一中的一名句
忠骨是忠臣的遗骸,何须是为什么要,马革裹尸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其实根据历史学家考证,龚自珍根本就没有写过这首诗词
很多人说是出自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其实原诗是这样的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而且《已亥杂诗》所有315首都未曾出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还有日本的西乡隆盛写过以下这首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总的一句,这首诗不是龚自珍写的
[create_time]2022-08-01 11:09:00[/create_time]2022-07-31 01:33:1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6[alue_good]在马赛打羽毛球的马更歇狼[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2fdecf.8g07-VKwZql7AS6D2yV6vg.jpg?time=7867&tieba_portrait_time=7867[avatar]TA获得超过307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828[view_count]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全诗是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全诗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出处和释义出处: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白话释义: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向东从此辞官策马奔赴天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二、应用场景铭记烈士,是每一代人、每一个人不能忘却的历史责任。没有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更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先烈们“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壮志豪情,我们的民族就不能摆脱受奴役的地位。拓展知识龚自珍画像写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嘉庆十九年,从徽州护送妻子的棺柩回到杭州,存放在湖西的茅家埠。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是别具一格的见解。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文章简介:《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产、税收和水利等问题,一味依赖东南的漕运,对江南人民加重剥削,致使农业生产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国家经济的现实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批评。《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create_time]2023-08-26 10:53:25[/create_time]2023-04-17 03:43:07[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0[alue_good]职场方舟[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1262201524,2337509884&fm=3012&app=3012&autime=1696047987&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4.9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412[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