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将军

时间:2024-05-04 23:14:37编辑:奇闻君

如何评价清朝将领施琅呢?

施琅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从历史上看,它曾经投降过清朝,但是却在郑成功的招揽下呢,又加入了郑成功的反清队伍,但是后来由于亲人被杀,他又再次的投降了清朝,并帮助了清朝收复台湾。施琅所以现在有两种说法,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收复了台湾;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脚踩两只船。那么施琅这个人,他的祖籍是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是清朝初期的著名将领,早年他是郑芝龙的部将。在顺治三年,也就是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呢,由于郑成功的招揽又入海加入郑成功的反抗清朝的队伍,成为郑家军中的一员虎将,积极参与抗清的活动。但是后来因为一些矛盾,郑成功把施琅的父亲和弟弟杀掉,导致他再次投入清朝的怀抱。郑成功那么在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帅兵平定台湾之后,他积极的呼吁清廷在台湾屯兵驻守,力主保台固疆。可以说在保护国家领土方面,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但是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施朗是一个反复无常,并不值得我们大张旗鼓的歌颂的人,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施琅收复台湾主要是为了给他的父亲还有他的弟弟等人报仇,所以存在私心,因此在海内外史学界对施琅的评价存在很大的争议。施琅收复台湾那么他究竟是功臣还是叛将?这里小编要说的是,作为一个在历史上有争议的人,恐怕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这样的存在两面性的人,任何人都存在这样的两面性,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好,而忘记他的不好;也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坏,而抹杀了他所做的贡献吧。施琅像对于施琅也是一样,他作为一个清初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那么他所做的一切,反清,投靠郑成功,又反郑成功,投降清朝,这样反复无常,只能取决于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的迫不得已的做法,所以并不能因此而判断他是否是忠臣或者是叛将,他做出的贡献对中国是有好处的,为清朝收复了台湾保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这个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create_time]2020-11-17 12:36:49[/create_time]2020-10-29 11:32:1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南国途千里[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812c8fcc3cec3fde559300bc688d43f8794276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一个不答题就难受的强迫症患者[slogan]一个不答题就难受的强迫症患者[intro]968[view_count]

施琅简介,清朝施琅大将军是如何 *** 的?

施琅,字尊候,号琢公,祖籍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早年,他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由于郑成功的招揽,入海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成为郑成功部下最为年少、知兵、善战的得力骁将。 施琅1651年随郑成功下广东南澳勤王,后因与郑成功战略舍水就陆,以剽掠筹集军饷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郑成功很不高兴,削施兵权,令施琅以闲假人员返回厦门,时遇清军马得功偷袭厦门,守厦主将郑芝莞惊慌弃城溃逃,时施琅亲率身边六十余人主动抵抗,勇不可挡,杀死清军马得功弟,马得功差点被活擒,率残兵败将仓惶逃离厦门。 时在南澳的郑成功见军心动摇,继续南下已不可能,只好回师厦门。郑成功召集抵抗将领一概重赏,唯独对假回闲员施琅奋勇抗敌只字未提,只赏纹银二百了事,先前施琅左先锋兵权也未恢复其职,个中诸多缘由引起施对郑不满情绪,恰在此时,施琅一位亲兵曾德犯了死罪而逃匿到郑成功那里,并被提拔为亲随。施琅抓回曾德,准备治罪,郑闻讯急派人传达命令,施琅不得杀曾德。施琅说:法令,琅是不敢违背的,犯法的人怎能逃脱责任?接着他下令杀了曾德。 施琅杀犯法亲兵曾德再次触怒了郑成功,由此施郑矛盾升级,郑成功下令逮捕施琅父子三人。后来,施琅用计逃脱,郑成功大怒即杀施父大宣及其弟施显。施琅被迫降清,先任同安副将,继任同安总兵,1662年升任福建水师提督。 郑经接替郑成功后,由于内部陈永华(郑克臧岳父)和冯锡范(郑克岳父)发生内讧。病中的郑经把政务交由长子郑克臧处理,克臧聪明能干,做事井井有条,从来没有过失,也很受郑经的宠爱和信任。郑经病逝后,冯锡范毒死郑克臧,立11岁的傀儡郑克为延平王,冯锡范专横,贪赃枉法,大失人心。1664年施琅由于建议,清朝派他率兵攻取金厦新胜,预备进攻澎湖,直捣台湾,称为四海归一,边民无患。 1667年,孔元章赴台招抚失败后,施琅即上《边患宜靖疏》,次年又写《尽陈所见疏》,强调从来顺抚逆剿,大关国体,不能容许郑经等人顽抗,盘踞台湾,而把五省边海地方划为界外,使赋税缺减,民困日蹙;必须速讨平台湾,以裁防兵,益广地方,增加赋税,俾民生得宁,边疆永安。他分析双方的力量,指出台湾兵计不满二万之从,船兵大小不上二百号,他们之所以能占据台湾,实赖汪洋大海为之禁锢。而福建水师官兵共有一万有奇,经制陆师及投诚官兵为数不少,只要从中挑选劲旅二万,足平台湾。他主张剿抚兼施,从速出兵征台,以免养痈为患。 施琅这一主张,受到以鳌拜为首的中央保守势力的攻击,以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驰驱制胜,计难万全为借口,把他的建议压下来。施琅的议谏被束之高阁,甚至裁其水师之职,留京宿卫,长达13年,但他仍然矢志复台报仇,实现自己的意愿。在京之日,他注视福建沿海动向,悉心研究风潮信候,日夜磨心熟筹,以俟朝廷起用。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10月,清 *** 平定了三藩之乱后,施琅终于在李光地等大臣的力荐下,复任福建水师提督之职,加太子少保衔。他回到厦门后,便日以继夜,废寐忘食,一面整船,一面练兵,兼工制造器械,躬亲挑选整搠,历时数月,使原来全无头绪的水师船坚兵练,事事全备。 1683年6月14日,施琅督率水军由铜山出发,很快攻克了郑氏集团在澎湖的守军刘国轩部,此后,施琅又一面加紧军事行动,一面对占据台湾的郑氏集团施以招抚。在施琅大军压境之下,郑克茫然的说:人心风鹤,守则有变;士卒疮痍,战则难料。还是应当请降,以免今后追悔莫及。郑克毕竟是聪明的,听从了刘国轩的劝告。 8月13日,施琅率领舟师到达台湾,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军前往迎接。施琅入台之后,自往祭郑成功之庙,对郑氏父子经营台湾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并称 *** 是为国为民尽职,对郑成功毫无怨仇。其时,清廷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是否留台存在争议。施琅上疏力主留台卫台。在分管兵部的清朝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施琅(乃分管兵部的内阁大臣潘湖叟黄锡衮的妹夫)的意见打动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清廷终于决定在台湾设府县管理,屯兵戍守。 施琅 *** 后,夺占田产收入施琅名下的,几乎占据南台湾已开垦土地的一半之多,名为施侯租田园,一直延续到台湾日治时期。收的租子叫做施侯大租。施侯大租的收纳统归清朝在台衙门代行,并保送至北京转交施琅世袭业主。如此犹嫌不足,还贪得无厌,连无田无地的渔民也不放过,施琅向渔民们勒索规礼收入私囊。 在施琅的治下,严禁广东客家籍人渡台,理由是那里出的海盗多,以及惠潮之民多与郑氏相通;对其他地区的人民渡台也严加限制,竟然规定渡台人员不得携带家眷,不许老百姓在台湾扎根,这一政策后来导致台湾妇女奇缺,因此施琅对台湾的统治构成两岸往来的最大障碍。 他为祖国的完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广泛的赞誉,但也为一些人士所诟病,对施琅的评价是一个海内外史学界较有争议的问题。


[create_time]2022-11-08 22:39:19[/create_time]2022-11-20 09:38:3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47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6[view_count]

施琅大将军简介 施琅大将军的资料

1、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康熙时领军收复台湾。

2、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了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诛杀了施琅父亲与兄弟。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3、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泉州城内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在同安东郊有绩光铜柱坊,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create_time]2022-07-10 21:02:32[/create_time]2022-07-21 09:16:2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新东都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065045.pZQna0cSLYxp2wwq-wiUvQ.jpg?time=4637&tieba_portrait_time=4637[avatar]TA获得超过483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view_count]

施琅大将军哪里人,大将军施琅简介 施琅大将军是汉奸还是英雄

大将军施琅简介 施琅大将军是汉奸还是英雄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 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 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泉州城内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在同安东郊有绩光铜柱坊,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施琅大将军主要的功绩为什么。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明郑军的重要将领。 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了曾德,因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立即诛杀施琅的家人,施琅逃走,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 1681年(康熙二十年),李光地推荐施琅,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衔,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郑克塽率臣民降清。施琅在收台后反驳当时清廷内部有人提出“宜迁其人,宜弃其地”的意见,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施琅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 是施琅一贯的主张,因为他看到了 *** 对祖国安危的重要性。从1664年(康熙三年)开始,施琅就建议进军澎湖、台湾,使四海归一。在他因飓风所阻,两次进军澎湖、台湾失败后,仍矢志 *** ,再次上疏要求征台。施琅反对清 *** 的迁界禁海政策,指出这一政策不合于“天下一统”,又影响财政收入,应尽快“讨平台湾”,“百姓得享升平,国家获增饷税”。清 *** 当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将他调入京师为官。在京期间,他一面继续上疏征台,争取康熙帝的支持;一面广交朝中大臣,争取他们对 *** 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施琅上任以后,积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选拔将领,全心筹措征台计划。他于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中旬,率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刘国轩逃往台湾。清军占领澎湖后,郑克塽败局已定,但施琅却不忙于进军台湾,而是着眼于做争取郑克塽及其军队的工作。他厚待投降和被俘的郑军将士,稳定民心;同时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 *** 。康熙帝同意他的招抚政策。郑克塽、刘国轩见施琅“无屠戮意”,也愿意归顺。从此台湾成为清朝疆域的一部分。这是继郑成功 *** 之后,使中国疆土再次得以统一的壮举。 施琅大将军的主要的功绩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少年施琅不喜爱读书,弃书习剑,精通兵法并且智勇双全。 初次降清施琅早年为明将军总兵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的部下,身先士卒,屡战奇功。后来清兵南下,势如破竹,郑芝龙临危降敌施琅也就随之投降了清军。 投奔郑成功 郑成功耻于其父亲的降清行径与之决裂,继续抗清。郑成功很看中施琅的军事才能,多次游说他,加之施琅在清军中寄人篱下不受赏识,考虑了许久最终投奔了郑成功。施琅跟随郑成功征战多处,屡建战功,名气是越来越大。 再次降清 史料记载施琅为人直率,性格耿直之处颇多,做事很多不顾上级的颜面,直言不讳,易于冲动,与上司郑成功积累了重重矛盾,因曾德事件与郑成功公开决裂,最终酿成父亲,弟弟被郑成功诛杀的大戾。施琅走投无路,又报仇心切被迫于顺治八年再次投降了清朝。 效力清廷康熙二十二年,在清 *** 平定了“三番”之乱后,施琅率领清军渡海东征,一举攻克澎湖招降台湾郑氏集团。当时清廷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是否留台存在很大的争议。施琅上疏力主留台卫台。在分管兵部的清朝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施琅的意见打动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清廷终于决定在台湾设府县管理,屯兵戍守。 施琅三度改易门庭,两次在明朝军队效力,又两次投降清军,这样的经历难免惹来后人的非议。与同时代的史可法等人对比,道德上显然有些立不住脚。然而,就此否定施琅的功绩未免有失偏颇,因为施琅不仅有平台之功,更有保台护岛之功. 各部族之间的征战自然会产生各民族的英雄传奇,它的历史意义是不朽的,其精神也具有普遍的道德意义。但是,作为居于主干地位的汉族,在处理这些历史人物时显然需要更多的细心和谨慎;具体到在面对施琅这一个案的时候,显然应该把版图、利益这样的概念放在思考的首位。 “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这是对郑成功和施琅功绩客观、完美的写照。至于施琅究竟是叛徒还是忠臣自有后人评说。 大将军施琅简介 施琅大将军是汉奸还是英雄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1]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2] 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3]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4] 大陆评价 在大陆,官方以往仅正面宣传郑成功击退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事迹,对郑成功后人在台湾的统治及倾向偏安,作了忽略;对施琅也鲜有着墨,只在提及郑成功时才略带说明。自从具有 *** 倾向的 *** 籍 *** 于2000年当选台湾地区执政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出于对宣传“统一中国”的考虑,才大规模正面评价施琅,称其为维护国家统一的英雄,并在其家乡福建晋江为其塑了一尊石像。而民间往往对施琅评价具有争议。[21] 明朝代表中国政治兴替的“正统”,而清朝则为外来的异族统治;于是,施琅作为背叛明朝、背叛郑氏的“投降派”,成了现代以来中国人最不齿的人物。因此,尽管施琅代表清朝“ *** 统一中国”,史学家却难以将他的形象正面化。历史叙事中的民族英雄,依然只能是保持政治气节的郑成功,而不是有违民族大义的施琅。直到1980年代,世易时移,对施琅的历史审判才开始出现翻案。[22] 施琅台湾评价 在台湾,因为 *** 当局同情明郑之“正统”意识形态,所以施琅长期只能得到负面评价。同时,民间也同情郑家,将施琅视为与吴三桂一样的汉奸卖国贼。在 *** 势力中,施琅是代表大陆进犯台湾的侵略者,因而评价也以负面居多。[21] 施琅大将军提倡什么,安定什么局势。 提倡武力 *** ,安定海疆。 对于 *** 的战争,清 *** 是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当时主要有两张种观点,一个是水师提督施琅提倡的,在五六月出兵,因为这个时候南风盛发,趁着南风从南往北 *** 的澎湖,另一种观点是福建总督姚启圣,提倡在九、十月北风起时出兵直取台湾,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但是采用哪一个策略,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战争后果。 而清 *** 在过去对台用兵,是有教训的。这次施琅更进一步的熟悉台湾的气候情况,把选择出兵的季节、时间、风等条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他派遣专门人员查阅台湾海峡气候资料,基本熟悉和掌握了这里的亲后情况。他得知:夏季台湾地区高温、多雨,能见度较好,特别是在偏南风向下,风速和缓顺畅,有利于舟师上横渡海峡。 而对于北风出兵的论调,施琅说:台湾海峡刮南风的时候,风轻浪平,将士不会晕船,并且在风的上游,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而台湾海峡的北风非常不稳定,一般是迅速刮风,然后又迅速停止,非常不稳定,非常难以预料,并且北风刚硬,作战时很难驾驭,不象南风这么平稳。 施琅 施琅把掌握的亲后情况密奏康熙皇上,其中专门强调了他对风向问题的看法: “春夏之交,东北风为多,我船尽是顶风顶流,断难道进……莫如就夏至南风成信,连旬盛发,从铜山开驾,顺风坐浪,船得联综齐行,兵无晕眩之患,深有得于天时、地利、人和之全备。” 当时的天气预报还没有这么发达,施琅施琅能把气象掌握到这个程度,是难能可贵的,最终他说服了康熙皇帝,说服了其他将领,定下了南风进兵的重要方案。 实践证明,他的这一方案是完全正确的。他在澎湖之战,在连续6天的作战中,多数时间内都刮着柔和的偏南风,使处于上风方向的清军可以趁风势扬起风帆快速前进冲击敌人。施琅向郑军进行总攻的时候,清军得用西南风优势,分前、中、后三路进攻守军。把郑军守将刘国轩打的大败而归,浮尸遍海。若非刘国轩熟悉地形,恐怕他就无法率领小炮船3艘、小鸟船2 艘、赶缯及双帆船26艘和几百名将士从水浅礁险的吼门岛屿遁逃回台湾。 这场胜利之后,清 *** 采用政治,军事和心理攻势,逼迫郑军投降,从而收复了台湾。泉州晋江市的施琅立下大功,被加封为靖海侯,并且世袭罔替,他的爵位世袭了134代人,直到光绪三十二年。 施琅大将军是郑成功手下的一名将领,他为何背叛了郑成功投靠了清朝? 清朝入关之后,郑成功的后代不承认大清的政权,于是他们在台湾岛成立政权,施琅是郑氏家族的大将,在康熙 *** 的前期,施琅多次击退清朝水师。对于这样一个人才,郑氏家族自然对待施琅非常好,为何施琅最后却投靠清朝,并帮助康熙 *** 呢? 其实事情很简单,施琅起初是福建晋江人,他少年时期读书不成,于是决定弃文从武,在他17岁的时候,跟随郑芝龙走南闯北,得到郑芝龙的赏识跟重用,后来郑芝龙投降清朝,施琅遭到清朝官员的歧视。怀才不遇的施琅,决定跟随郑成功,反清复明。很快,凭借自己的天分,施琅成为了郑成功的得力干将,几乎所有朝廷大事,郑成功都会找施琅商议。 后来,由于施琅过于受宠,其他官僚纷纷嫉妒施琅,向郑成功进献谗言,再加上施琅本身性格就是心高气傲,就这样郑成功夺了施琅的兵权。施琅的手下曾德见施琅已经失势,就逃到了郑成功面前,拍了很多马屁,说了施琅很多坏话,施琅得知手下背叛自己后,非常愤怒,一气之下抓了曾德,并将其杀害。 得知此事的郑成功大怒,扬言要杀了施琅全家,好在施琅在亲信的帮助下,侥幸逃脱,但是施琅的家人没能幸免于难。就这样,走投无路的施琅,只能投靠清朝了。 投降后的施琅,决心要报家族仇恨,最终击败郑氏集团,成功 *** ,被康熙封为靖海侯。 求《施琅大将军》里经典台词的集数? 没有看到你说的“与其在台湾过着骨肉分离的日子,不如死在贝勒爷的刀下”原句,我看了这电视,好象也没有看到说这句话的印象。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这句:“海峡将永远隔绝,骨肉团聚将渺无尽期,与其在这离别苦思亲苦的无尽折磨中偷生,倒不如死在奈塔大人的刀下痛快。” 我觉得应该就是这句吧,应该是你听说的那句话是被人简化了的“与其在台湾过着骨肉分离的日子,不如死在贝勒爷的刀下”吧。这两句话意思也差不多。 优酷网第二集,时间41:46,在刑场要杀朱霖和阿嫚的时候 ://v.youku/v_playlist/f1810214o1p1. 大将军(15)施琅(1)


[create_time]2022-10-23 08:24:04[/create_time]2022-11-01 23:52:2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47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view_count]

施琅简介施琅将军如何收复清朝台湾省?

导读:施琅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施琅将军,在清朝收复台湾省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石郎,尊侯,卓宫人,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垭口人。早年是郑之龙的部将。1646年,与郑之龙和解。由于郑成功的恳求,他加入了郑成功的海上反清军,成为郑成功手下最年轻、最优秀的士兵。1651年,施琅和郑成功被贬为广东南澳勤王。后来,他反对郑成功的“以水代地,以掠夺增加工资”的策略。郑成功很不高兴,切断了军权,于是施琅回厦打杂。清军马德功攻打厦门时,厦门守将郑惊慌失措,弃城而逃。施琅率领六十余人主动抵抗时,势不可挡,杀了青。在南澳的郑成功看到自己士气低落,无法继续南下,只好返回厦门。郑成功地召集了与敌人作战的将领,并给了他丰厚的奖赏。但他没有提到英勇对敌的“闲工”施琅,只赏了二百样东西。此前,左贤峰在施琅时期军权未恢复,施琅对郑不满的原因很多。这时,秦兵士郎曾德犯了死罪,逃到郑成功,在那里被提升为密友。施琅夺回Zend,并准备惩罚他。听到这个消息,郑派人去送订单。施琅杀不了曾德。施琅道:“法令不可违。犯法的人怎么能逃避责任呢?”然后他下令杀死曾德。施琅杀死违法亲兵曾德,再次激怒了郑成功。于是,石与郑的矛盾升级,石郎父子被捕。后来,施琅阴谋得逞,郑成功大怒,杀死了施琅的父亲大玄和他的弟弟施贤。施琅在清朝被迫登陆。他先是担任同安的上尉,然后接任同安的连长。1662年,升任福建水师。郑经继位郑成功后,陈永华和冯希凡之间发生了矛盾。生病的郑经把政务交给了长子郑克仓。他聪明能干。他的工作有条不紊,从不出错。他也深受郑静的喜爱和信任。郑经病死后,冯希范毒死了郑克仓,让郑克双这个11岁的傀儡做了延平王。冯希凡专横跋扈,收受贿赂,失去民心。1664年,在施琅的建议下,清政府出兵金厦取得新的胜利,准备“攻澎湖,直取台湾省”,即所谓“一统四海,边防无险”。1667年,孔朱元璋招降台湾失败后,施琅上书《患荆》,次年上书《陈所见所为》,强调“镇压不可避免,国家统一不可实现”。不准郑经等人抵抗占领台湾省,五省交界地区列为禁地,造成“欠税民困”。应该赶快争取台湾省,停止国防军,扩大地方,增加税收。“民生改善,边疆长存。”他分析了双方的实力,指出台湾省“兵力不足2万,船只不足200艘”,之所以能占领台湾省,是因为海上辽阔。但在福建,“海军官兵一万余人,不少官兵哗变。”只要选2万人,台湾省就够了。他主张剿抚并举,尽快出兵征台,避免“痈”。施琅的建议遭到了以为首的中央保守势力的攻击,他的建议被以“海洋遥远,风不可测,蚩兵驱胜,计难解”为借口而遭到压制。施琅的提议被搁置了,尽管1682年10月,清政府平定“三藩”乱局后,施琅在李光地等大臣的推荐下,终于被重新任命为福建水师。回到厦门后,他“夜以继日、睡不着觉、废寝忘食,训练全舰,兼职制造装备,亲自挑选全舰”,历时数月,使原本“独领风骚”的海军大师“保持舰坚,万事俱备。”1683年6月14日,施琅率领水军从铜山出发,迅速攻克郑在澎湖的驻军。此后,施琅加紧军事行动,号召郑氏集团占领台湾省。在施琅大军的压力下,郑克双茫然地说:“人心满风鹤,典变了;步兵伤痕累累,战争就难以预料。还是请你滴,免得以后后悔。”毕竟,郑克双很聪明,接受了刘国轩的建议。八月十三日,施琅率领船夫赴台,刘国轩等人率领文武百官迎接。进入台湾后,施琅到庙里称赞郑父子治理台湾省的功绩,说他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对他们没有仇恨。当时清廷对台湾省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是否留在台湾省存在争议。在施琅上,他试图留在台湾省,保卫台湾省。在清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大臣潘黄锡岳的支持下,施琅的意见感动了康熙皇帝和韩国大臣。清廷最终决定在台湾省设立县管,并派兵把守。施琅占领台湾省后,以施琅的名义占领了南台湾省几乎一半的填海土地,施琅称之为“侯氏租地”,一直持续到日军占领台湾省。收取的租金称为“侯氏大租”。“侯氏大租”由台湾省清政府接管,送往北京,转让给世郎的世袭主人。它仍然是如此不足和贪得无厌,甚至连无地和无地的渔民都幸免于难。施琅从礼仪上勒索渔民收入。施琅统治时期,广东客家人严禁过台,原因是海贼众多,“复兴者多与郑有关”。其他地区的人也严格限制穿越台湾省,即使穿越台湾省也不允许带家属,普通人也不允许在台湾省扎根。这个政策后来导致台湾省女性不足,于是施琅对台湾省的统治成为两岸交流的最大障碍。他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广泛的赞扬,但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施琅的评价是国内外史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


[create_time]2023-06-19 14:58:43[/create_time]2023-07-04 14:58:4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校易搜全知道[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e2442a7d933c895ca8a10e3c31373f0830200b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avatar]专注互联网信息分享。[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view_count]

施琅大将军收复台湾和郑成功收复台湾是相差多少年的时间事情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从外敌手中收复了中国的领土,把荷兰殖民者赶出台湾,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1661年5月~1662年初(康熙刚上任没有多久)
施琅统一台湾是从公元1680年开始的,康熙认为台湾孤悬海外,犹如独立明朝小朝廷。这个时候康熙已经平定三藩之乱,施琅1675年投靠康熙,那个时候三藩之乱正处于非常危急的时刻,清朝差点儿崩溃,1677年,局势有利于康熙一边,1678年吴三桂在乱军之中被杀,1678年底,三藩之乱彻底平定。随后休整一年后开始着手解决台湾问题。清朝从1680年~1682年三年修建了二百六十多艘战船,训练海战士兵。1683年农历春节,康熙向台湾发表最后通牒(诏书),在六个月内收复台湾,因为在公元1682年初,郑经去世,郑克爽只有10来岁。1683年4月,施琅开始进军台湾,1683年7月底,清军登上台湾岛,8月中,登陆台湾全境,随后郑克爽宣布投降,1683年8月24日,台湾统一于清朝,完成了祖国统一的大业。
中间相差21年半。


[create_time]2022-06-16 14:36:02[/create_time]2020-04-03 17:18:3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桐杏迩3R[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4dc7f3d.swZW-_NNmxAbF9R4foqQLA.jpg?time=3466&tieba_portrait_time=3466[avatar]TA获得超过40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13[view_count]

施琅收复台湾在哪一年? 施琅大将军是如何收复台湾?

清朝施琅大将军是如何收复台湾?
施琅明末清初著名将领,施琅背郑降清,为清朝收复台湾功不可没,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物。

施琅,字尊候,号琢公,祖籍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早年,他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由于郑成功的招揽,入海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成为郑成功部下最为年少、知兵、善战的得力骁将。

施琅1651年随郑成功下广东南澳勤王,后因与郑成功战略“舍水就陆,以剽掠筹集军饷”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郑成功很不高兴,削施兵权,令施琅以闲假人员返回厦门,时遇清军马得功偷袭厦门,守厦主将郑芝莞惊慌弃城溃逃,时施琅亲率身边六十余人主动抵抗,勇不可挡,杀死清军马得功弟,马得功差点被活擒,率残兵败将仓惶逃离厦门。

时在南澳的郑成功见军心动摇,继续南下已不可能,只好回师厦门。郑成功召集抵抗将领一概重赏,唯独对“假回闲员”施琅奋勇抗敌只字未提,只赏纹银二百了事,先前施琅左先锋兵权也未恢复其职,个中诸多缘由引起施对郑不满情绪,恰在此时,施琅一位亲兵曾德犯了死罪而逃匿到郑成功那里,并被提拔为亲随。施琅抓回曾德,准备治罪,郑闻讯急派人传达命令,施琅不得杀曾德。施琅说:“法令,琅是不敢违背的,犯法的人怎能逃脱责任?”接着他下令杀了曾德。

施琅杀犯法亲兵曾德再次触怒了郑成功,由此施郑矛盾升级,郑成功下令逮捕施琅父子三人。后来,施琅用计逃脱,郑成功大怒即杀施父大宣及其弟施显。施琅被迫降清,先任同安副将,继任同安总兵,1662年升任福建水师提督。

郑经接替郑成功后,由于内部陈永华(郑克臧岳父)和冯锡范(郑克塽岳父)发生内讧。病中的郑经把政务交由长子郑克臧处理,克臧聪明能干,做事井井有条,从来没有过失,也很受郑经的宠爱和信任。郑经病逝后,冯锡范毒死郑克臧,立11岁的傀儡郑克塽为延平王,冯锡范专横,贪赃枉法,大失人心。1664年施琅由于建议,清朝派他率兵攻取金厦新胜,预备“进攻澎湖,直捣台湾”,称为“四海归一,边民无患”。

1667年,孔元章赴台招抚失败后,施琅即上《边患宜靖疏》,次年又写《尽陈所见疏》,强调“从来顺抚逆剿,大关国体”,不能容许郑经等人顽抗,盘踞台湾,而把五省边海地方划为界外,使“赋税缺减,民困日蹙”;必须速讨平台湾,以裁防兵,益广地方,增加赋税,俾“民生得宁,边疆永安”。他分析双方的力量,指出台湾“兵计不满二万之从,船兵大小不上二百号”,他们之所以能占据台湾,实赖汪洋大海为之禁锢。而福建“水师官兵共有一万有奇,经制陆师及投诚官兵为数不少”,只要从中挑选劲旅二万,足平台湾。他主张剿抚兼施,从速出兵征台,以免“养痈为患”。

施琅这一主张,受到以鳌拜为首的中央保守势力的攻击,以“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驰驱制胜,计难万全”为借口,把他的建议压下来。施琅的议谏被束之高阁,甚至裁其水师之职,留京宿卫,长达13年,但他仍然矢志复台报仇,实现自己的意愿。在京之日,他注视福建沿海动向,悉心研究风潮信候,“日夜磨心熟筹”,以俟朝廷起用。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10月,清政府平定了“三藩”之乱后,施琅终于在李光地等大臣的力荐下,复任福建水师提督之职,加太子少保衔。他回到厦门后,便“日以继夜,废寐忘食,一面整船,一面练兵,兼工制造器械,躬亲挑选整搠”,历时数月,使原来“全无头绪”的水师“船坚兵练,事事全备”。

1683年6月14日,施琅督率水军由铜山出发,很快攻克了郑氏集团在澎湖的守军刘国轩部,此后,施琅又一面加紧军事行动,一面对占据台湾的郑氏集团施以招抚。在施琅大军压境之下,郑克塽茫然的说:“人心风鹤,守则有变;士卒疮痍,战则难料。还是应当请降,以免今后追悔莫及。”郑克塽毕竟是聪明的,听从了刘国轩的劝告。

8月13日,施琅率领舟师到达台湾,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军前往迎接。施琅入台之后,自往祭郑成功之庙,对郑氏父子经营台湾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并称收复台湾是为国为民尽职,对郑成功毫无怨仇。其时,清廷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是否留台存在争议。施琅上疏力主留台卫台。在分管兵部的清朝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施琅(乃分管兵部的内阁大臣潘湖叟黄锡衮的妹夫)的意见打动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清廷终于决定在台湾设府县管理,屯兵戍守。

施琅攻占台湾后,夺占田产收入施琅名下的,几乎占据南台湾已开垦土地的一半之多,名为“施侯租田园”,一直延续到台湾日治时期。收的租子叫做“施侯大租”。“施侯大租”的收纳统归清朝在台衙门代行,并保送至北京转交施琅世袭业主。如此犹嫌不足,还贪得无厌,连无田无地的渔民也不放过,施琅向渔民们勒索“规礼”收入私囊。

在施琅的治下,严禁广东客家籍人渡台,理由是那里出的“海盗”多,以及“惠潮之民多与郑氏相通”;对其他地区的人民渡台也严加限制,竟然规定渡台人员不得携带家眷,不许老百姓在台湾扎根,这一政策后来导致台湾妇女奇缺,因此施琅对台湾的统治构成两岸往来的最大障碍。

他为祖国的完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广泛的赞誉,但也为一些人士所诟病,对施琅的评价是一个海内外史学界较有争议的问题。


[create_time]2023-02-20 06:40:05[/create_time]2023-03-06 14:25:3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哲哥聊历史233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2bc5058.uDLqq7qJv72XkTo3E4qqOA.jpg?time=6618&tieba_portrait_time=6618[avatar]TA获得超过200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1[view_count]

施琅的资料简介,施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图文)

施琅(1621年~1696年) 施琅的资料   中文名:施琅 外文名:Si, Lang 别 名:字尊侯,号琢公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泉州晋江 出生日期:1621年(天启元年)(辛酉年) 逝世日期:1696年(丙子年)康熙三十五 职 业:靖海侯、水师将领,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 封 爵:靖海侯 谥 号:襄壮 追 赠:太子少傅 活动年代:明末清初 施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施琅(1621-1696),字尊候,号琢公,福建泉州晋江军事家。明末清初人。原为郑芝龙和郑成功的部将,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1683年率清军渡海收复台湾。 在施琅的治理下,规定“赴台者不许携眷。琅以惠、潮之民多通海,特禁往来。”。首先严禁广东客家籍人渡台,理由是那里出的“海盗”多,以及“惠潮之民多与郑氏相通”;对其他地区的人民渡台也严加限抑,竟然规定渡台人员不得携带家眷,也就是说不许老百姓在台湾扎根,这一政策后来导致台湾妇女奇缺。首任巡台御史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引《理台末议》的记载说:“终将军施琅之世,严禁粤中惠、潮之民,不许渡台。盖恶惠、潮之地素为海盗渊薮,而积习未忘也。琅殁,渐弛其禁,惠、潮之民乃得越渡。”,因此施琅对台湾的统治构成两岸往来的最大障碍。 施琅攻占台湾后,夺占田产收入施琅名下的,几乎占据南台湾已开垦土地的一半之多,名为“施侯租田园”,一直延续到台湾日据时期。收的租子叫做“施侯大租”。“施侯大租”的收纳统归清朝在台衙门代行,并保送至北京转交施琅世袭业主。如此犹嫌不足,还贪得无厌,连无田无地的澎湖渔民也不放过,施琅向渔民们勒索“规礼”收入私囊。他死后几十年的乾隆二年,清廷发布上谕说:“闽省澎湖地方,系海中孤岛,并无田地可耕。附岛居民,咸置小艇捕鱼,以糊其口。昔年提臣施琅倚势霸占,立为独行,每年得规礼一千二百两;及许良彬到任后,遂将此项奏请归公,以为提督衙门公事之用,每年交纳,率以为常。行家任意苛求,鱼人多受剥削,颇为沿海穷民之苦累。著总督郝玉麟,宣朕谕旨,永行禁革。”

[create_time]2023-02-22 04:59:26[/create_time]2023-03-02 15:20:1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读书的吕老师[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9e972cb.1ZGltRuZVx7gtN66WGx6uA.jpg?time=7183&tieba_portrait_time=7183[avatar]TA获得超过198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view_count]

施琅将军,如何看待施琅将军,

如何看待施琅将军, 卖国贼是也,与国姓爷一比高下立判。国姓爷在其父亲投靠满清的情况下任然坚持抗清,以复兴华夏为己任。施琅怎么做的,为了个人恩怨和荣华富贵抛弃民族大义,实在令人不齿。这方面他还不如当年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余部在民族危亡之时联合南明坚持抗清。 石井有个海,那施琅将军将军的石像的。那个海在哪? 晋江市深沪湾畔的衙口村,原称浔海,因清靖海侯施琅在家乡建将军府,声名显赫,故相沿成为俗称。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施琅卒于惠安任上。清廷为表彰其功勋,敕建祠於故里,后代有重修,所以保存较为完整。后殿即主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殿内塑有一尊靖海侯施琅将军坐像,着清代官服,一脸和气,似可亲近。殿上高悬“忠勇性成”御嘉木匾,褒括了其人之平生,由是观瞻,遥想此公生前叱咤海疆,令人顿生敬慕之感。 施琅大将军的主要的功绩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少年施琅不喜爱读书,弃书习剑,精通兵法并且智勇双全。 初次降清施琅早年为明将军总兵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的部下,身先士卒,屡战奇功。后来清兵南下,势如破竹,郑芝龙临危降敌施琅也就随之投降了清军。 投奔郑成功 郑成功耻于其父亲的降清行径与之决裂,继续抗清。郑成功很看中施琅的军事才能,多次游说他,加之施琅在清军中寄人篱下不受赏识,考虑了许久最终投奔了郑成功。施琅跟随郑成功征战多处,屡建战功,名气是越来越大。 再次降清 史料记载施琅为人直率,性格耿直之处颇多,做事很多不顾上级的颜面,直言不讳,易于冲动,与上司郑成功积累了重重矛盾,因曾德事件与郑成功公开决裂,最终酿成父亲,弟弟被郑成功诛杀的大戾。施琅走投无路,又报仇心切被迫于顺治八年再次投降了清朝。 效力清廷康熙二十二年,在清 *** 平定了“三番”之乱后,施琅率领清军渡海东征,一举攻克澎湖招降台湾郑氏集团。当时清廷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是否留台存在很大的争议。施琅上疏力主留台卫台。在分管兵部的清朝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施琅的意见打动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清廷终于决定在台湾设府县管理,屯兵戍守。 施琅三度改易门庭,两次在明朝军队效力,又两次投降清军,这样的经历难免惹来后人的非议。与同时代的史可法等人对比,道德上显然有些立不住脚。然而,就此否定施琅的功绩未免有失偏颇,因为施琅不仅有平台之功,更有保台护岛之功. 各部族之间的征战自然会产生各民族的英雄传奇,它的历史意义是不朽的,其精神也具有普遍的道德意义。但是,作为居于主干地位的汉族,在处理这些历史人物时显然需要更多的细心和谨慎;具体到在面对施琅这一个案的时候,显然应该把版图、利益这样的概念放在思考的首位。 “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这是对郑成功和施琅功绩客观、完美的写照。至于施琅究竟是叛徒还是忠臣自有后人评说。 大将军施琅简介 施琅大将军是汉奸还是英雄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 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 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泉州城内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在同安东郊有绩光铜柱坊,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施琅将军纪念馆之类的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要写它的过去的故事之类的和历史意义的作文教程 施琅纪念馆设于晋江龙湖镇衙口村施氏大宗祠。以文献资料、图表及实物陈列介绍清代靖海将军施琅的生平与平定台湾、统一祖国的光辉业绩。展厅面积400平方米。 施氏宗祠系施琅于1687年重建,三进五开间,硬山顶,砖石木结构,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施琅纪念馆创建于1986年,设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衙口施氏大宗祠内,隶属于晋江市博物馆。新馆将搬迁到修葺如故的靖海侯府内,重新设计、征集实物、重新布展。中厅安放施琅将军石雕像,次间到第三进大厅布置实物、图片、文字、音像,以展示施琅这位军事家、政治家的戎马一生及其历史功勋。10多年来,已接待日本、美国、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游客数十万人次。 施琅史迹如府衙、大宗祠、小宗祠自西往东成一字形排列,周边还有尚武墩、养马场,风物犹存,令人幽思怀远。 施琅故居靖海侯府,坐北朝南,占地2500余平方米。系施琅受朝廷封赏,返乡大兴土木重建祠堂,并建造家庙、侯府、都衙、东衙、西衙等8座相毗连的庞大官邸。人们在府衙门口买卖集散而成市,“衙口”一名由此而来,进而取代原地名南浔。其中侯府始建于清朝初年,成于康熙28年(1689年),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原为三落(现存二落)双护厝大型建筑,墙体大多采用“出砖入石”和“一斗一卧”。硬歇山顶式的典型皇宫式,五开间、穿斗式建筑,结构精巧。前附石埕,后带花园,呈长方形,规模恢弘。由于年久失修,整座侯府破损严重。经过一年多的精心修复,靖海侯府与其面前修建的侯府广场连为一气,重现往日宏伟气势。 将军(19)如何看待(6)


[create_time]2022-11-22 18:52:31[/create_time]2022-12-01 01:56:1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承吉凌858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cd1689c.Mb2-siMYrNhlZUPGLNbjbQ.jpg?time=2496&tieba_portrait_time=2496[avatar]TA获得超过883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view_count]

施琅将军陵园的墓主简介

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原郑成功部将,后叛明降清。他容貌魁奇,勇力过人,善于带兵,且“习海上事”,是一位颇有战略眼光的将领。郑成功在台湾病逝后,施琅于清廷力主收复台岛,痛斥放弃台湾的谬论,率军渡海征台,收复台湾。施琅为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因此而受封为“靖海侯”。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施琅卒于任上。清廷为表彰其功勋,敕建祠于故里(晋江市深沪湾畔的衙口村),后代有重修,于今保存较为完整。

[create_time]2016-06-04 01:14:33[/create_time]2016-06-18 22:33:5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万晏W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f0a489b.9VT7o1H2XiClugS3tZRrGQ.jpg?time=3691&tieba_portrait_time=3691[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96[view_count]

名将施琅为何背叛郑成功投降清朝,是不是因家人被冤杀?

准确的说是施琅先被迫逃到大陆,然后才有施琅的家人被冤杀,不过家人的死却坚定了施琅投降清朝的决心。事情的起因是施琅杀了郑成功的心腹之臣曾德,故而得罪了郑成功,后来郑成功又借故杀掉了施琅的父兄,施琅大怒之下对郑成功恨之入骨,于是便投降清朝誓要为家人报仇。施琅曾经两次降清,第一次是在公元1646年,当时的施琅在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手下效力,因为主帅郑芝龙接受了清军的招降,所以施琅也顺理成章的归顺了清朝,并在镇压反清起义军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因为受到猜忌与提防,施琅在清军中的日子并不好过。1648年, 施琅又被挟持着参加了反清复明的运动并在黄冈镇加入了郑成功的部队,成为了郑成功的一位得力猛将。施琅第二次降清是在1651年,这一次的过程较为复杂。郑成功认为施琅为人刚愎自用、在制定作战策略时又跋扈傲慢,所以解除了施琅的兵权,而施琅则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所以对郑成功大为不满,两人之间开始出现裂痕,而后来的曾德事件使得两人最终公然决裂,也促成了施琅的第二次降清。曾德一开始是受施琅统辖的,自从施琅被解除兵权,曾德就不将施琅放在眼里了,并四处活动,妄图取施琅而代之,施琅哪里受得了这份气,于是便把曾德抓起来要当众斩首,郑成功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派人传令让施琅务必留曾德一命,但施琅却没听郑成功的,毅然砍了曾德。郑成功闻讯大怒,认定施琅有不臣之心,于是密令抓捕施琅及其家人,施琅在亲信的帮助下逃到了大陆,在得知亲人被害的消息后便死心塌地的投降了清朝,并在以后收复台湾的战役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create_time]2020-02-27 08:39:36[/create_time]2020-03-11 16:37:33[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6[alue_good]东辰娇娇[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a2d800dba141689cb70b96326ba0fe9b.jpeg[avatar]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slogan]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intro]7493[view_count]

施琅曾是郑成功手下的猛将,他为何投降康熙?

跟着我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施琅。 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船队,在澎湖与郑军交战,大获全胜。面对大军压境的局面,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决定投降。施琅在抵达台湾后,主动祭拜郑成功的祠庙。其实许多人不知道,施琅原来是郑成功手下的大将,后来两人却结下了血海深仇,施琅愤而降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史料记载,施琅是福建晋江人,于崇祯年间投身军旅,并在军中找到了自己的族父施福。施福是郑芝龙的亲信,官拜中军都司,对侄子施琅照顾有加。再加上施琅勇冠三军,屡立战功,很快就被提拔为游击将军。南明弘光朝廷建立后,施福被封为都督,施琅则被封为副总兵。 清军南下后,郑芝龙投降清朝,郑成功则竖起反清的大旗。此后郑芝龙的军队也发生分化,一部分投降清朝,一部分跟随郑成功。在郑芝龙的召唤下,施琅跟随族父施福于顺治三年率军投降清朝。不过两年后,南方的形势发生变化,李成栋、金声桓先后反正,在这种情况下,施福、施琅也跟随李成栋反清,不过他们奉命返回福建。 施琅等人率军反正,无疑对郑成功是一件好事,首先加强了郑军的战斗力,这是因为施琅所率领的是是郑芝龙的主力部队,战斗力很强。此后,在与清朝的交战过程中,施琅奋勇向前,战无不胜,立下了不少战功。在施琅的支持下,郑成功收复厦门,吞并了郑联的部队,还召回了郑彩。 应该说施琅是郑成功麾下作战最勇敢、能力最强的将领,可是两人最终却分道扬镳,甚至成为仇人,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首先,这与两人的性格有关。施琅有能力,但也有脾气,他的个性很强,傲慢跋扈,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时人评价道:“时施琅兄弟俱握兵权,每有跋扈之状,动多倚兵凌人”。 而郑成功也是一位能力出众的人物,他不能容忍下级对他的不尊重,特别是那些傲慢跋扈的将领。基于这些因素,在施琅立下战功后,郑成功有意打压施琅,甚至免去了他左先锋的职务。施琅一气之下,剃光头发,再也不参见郑成功。而施琅的弟弟施显也颇为不满。 导致双方撕破脸的是“曾德事件”。曾德原是施琅麾下的将领,但他善于投机钻营,利用各种关系,最终来到郑成功的营中,充当亲随。施琅闻讯后非常生气,派人把曾德捉回去,要斩首示众。郑成功得知后,赶紧派人传令“勿杀”。但施琅不为所动,还是把曾德杀死了。 郑成功因此判定施琅想要叛变,于是派人逮捕了施琅的弟弟施显,同时包围施琅的住宅。不过,施琅居然奇迹般的逃脱了,但他的父亲、弟弟就没那么幸运了,最终被郑成功全部处斩。至此,施琅铁心投靠清朝。三十一年后,施琅率领出征,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无力抵抗,投降清朝。


[create_time]2022-11-07 08:40:09[/create_time]2022-11-18 11:56: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承吉凌858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cd1689c.Mb2-siMYrNhlZUPGLNbjbQ.jpg?time=2496&tieba_portrait_time=2496[avatar]TA获得超过883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view_count]

施琅大将军,施琅大将军主要的功绩为什么。

施琅大将军主要的功绩为什么。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明郑军的重要将领。 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了曾德,因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立即诛杀施琅的家人,施琅逃走,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 1681年(康熙二十年),李光地推荐施琅,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衔,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郑克塽率臣民降清。施琅在收台后反驳当时清廷内部有人提出“宜迁其人,宜弃其地”的意见,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施琅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 是施琅一贯的主张,因为他看到了 *** 对祖国安危的重要性。从1664年(康熙三年)开始,施琅就建议进军澎湖、台湾,使四海归一。在他因飓风所阻,两次进军澎湖、台湾失败后,仍矢志 *** ,再次上疏要求征台。施琅反对清 *** 的迁界禁海政策,指出这一政策不合于“天下一统”,又影响财政收入,应尽快“讨平台湾”,“百姓得享升平,国家获增饷税”。清 *** 当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将他调入京师为官。在京期间,他一面继续上疏征台,争取康熙帝的支持;一面广交朝中大臣,争取他们对 *** 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施琅上任以后,积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选拔将领,全心筹措征台计划。他于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中旬,率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刘国轩逃往台湾。清军占领澎湖后,郑克塽败局已定,但施琅却不忙于进军台湾,而是着眼于做争取郑克塽及其军队的工作。他厚待投降和被俘的郑军将士,稳定民心;同时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 *** 。康熙帝同意他的招抚政策。郑克塽、刘国轩见施琅“无屠戮意”,也愿意归顺。从此台湾成为清朝疆域的一部分。这是继郑成功 *** 之后,使中国疆土再次得以统一的壮举。 施琅大将军的主要的功绩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少年施琅不喜爱读书,弃书习剑,精通兵法并且智勇双全。 初次降清施琅早年为明将军总兵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的部下,身先士卒,屡战奇功。后来清兵南下,势如破竹,郑芝龙临危降敌施琅也就随之投降了清军。 投奔郑成功 郑成功耻于其父亲的降清行径与之决裂,继续抗清。郑成功很看中施琅的军事才能,多次游说他,加之施琅在清军中寄人篱下不受赏识,考虑了许久最终投奔了郑成功。施琅跟随郑成功征战多处,屡建战功,名气是越来越大。 再次降清 史料记载施琅为人直率,性格耿直之处颇多,做事很多不顾上级的颜面,直言不讳,易于冲动,与上司郑成功积累了重重矛盾,因曾德事件与郑成功公开决裂,最终酿成父亲,弟弟被郑成功诛杀的大戾。施琅走投无路,又报仇心切被迫于顺治八年再次投降了清朝。 效力清廷康熙二十二年,在清 *** 平定了“三番”之乱后,施琅率领清军渡海东征,一举攻克澎湖招降台湾郑氏集团。当时清廷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是否留台存在很大的争议。施琅上疏力主留台卫台。在分管兵部的清朝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施琅的意见打动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清廷终于决定在台湾设府县管理,屯兵戍守。 施琅三度改易门庭,两次在明朝军队效力,又两次投降清军,这样的经历难免惹来后人的非议。与同时代的史可法等人对比,道德上显然有些立不住脚。然而,就此否定施琅的功绩未免有失偏颇,因为施琅不仅有平台之功,更有保台护岛之功. 各部族之间的征战自然会产生各民族的英雄传奇,它的历史意义是不朽的,其精神也具有普遍的道德意义。但是,作为居于主干地位的汉族,在处理这些历史人物时显然需要更多的细心和谨慎;具体到在面对施琅这一个案的时候,显然应该把版图、利益这样的概念放在思考的首位。 “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这是对郑成功和施琅功绩客观、完美的写照。至于施琅究竟是叛徒还是忠臣自有后人评说。 大将军施琅简介 施琅大将军是汉奸还是英雄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 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 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泉州城内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在同安东郊有绩光铜柱坊,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施琅大将军提倡什么,安定什么局势。 提倡武力 *** ,安定海疆。 对于 *** 的战争,清 *** 是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当时主要有两张种观点,一个是水师提督施琅提倡的,在五六月出兵,因为这个时候南风盛发,趁着南风从南往北 *** 的澎湖,另一种观点是福建总督姚启圣,提倡在九、十月北风起时出兵直取台湾,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但是采用哪一个策略,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战争后果。 而清 *** 在过去对台用兵,是有教训的。这次施琅更进一步的熟悉台湾的气候情况,把选择出兵的季节、时间、风等条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他派遣专门人员查阅台湾海峡气候资料,基本熟悉和掌握了这里的亲后情况。他得知:夏季台湾地区高温、多雨,能见度较好,特别是在偏南风向下,风速和缓顺畅,有利于舟师上横渡海峡。 而对于北风出兵的论调,施琅说:台湾海峡刮南风的时候,风轻浪平,将士不会晕船,并且在风的上游,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而台湾海峡的北风非常不稳定,一般是迅速刮风,然后又迅速停止,非常不稳定,非常难以预料,并且北风刚硬,作战时很难驾驭,不象南风这么平稳。 施琅 施琅把掌握的亲后情况密奏康熙皇上,其中专门强调了他对风向问题的看法: “春夏之交,东北风为多,我船尽是顶风顶流,断难道进……莫如就夏至南风成信,连旬盛发,从铜山开驾,顺风坐浪,船得联综齐行,兵无晕眩之患,深有得于天时、地利、人和之全备。” 当时的天气预报还没有这么发达,施琅施琅能把气象掌握到这个程度,是难能可贵的,最终他说服了康熙皇帝,说服了其他将领,定下了南风进兵的重要方案。 实践证明,他的这一方案是完全正确的。他在澎湖之战,在连续6天的作战中,多数时间内都刮着柔和的偏南风,使处于上风方向的清军可以趁风势扬起风帆快速前进冲击敌人。施琅向郑军进行总攻的时候,清军得用西南风优势,分前、中、后三路进攻守军。把郑军守将刘国轩打的大败而归,浮尸遍海。若非刘国轩熟悉地形,恐怕他就无法率领小炮船3艘、小鸟船2 艘、赶缯及双帆船26艘和几百名将士从水浅礁险的吼门岛屿遁逃回台湾。 这场胜利之后,清 *** 采用政治,军事和心理攻势,逼迫郑军投降,从而收复了台湾。泉州晋江市的施琅立下大功,被加封为靖海侯,并且世袭罔替,他的爵位世袭了134代人,直到光绪三十二年。 如何评价电视剧《施琅大将军》 *** 的典范,把出卖中国为满清效力的走狗捧成英雄。 那么日本可以拍:一代天骄裕仁天皇、大将谷寿夫、千古风流东条英机 施琅大将军 集数:共37集 上映:2003年 地区:中 国 语言:国 语 主演:吴京安 类型:剧情 功绩(10)大将军(15)


[create_time]2022-10-27 12:06:49[/create_time]2022-11-06 12:50:06[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47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4[view_count]

施琅大将军的主要的功绩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少年施琅不喜爱读书,弃书习剑,精通兵法并且智勇双全。初次降清施琅早年为明将军总兵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的部下,身先士卒,屡战奇功。后来清兵南下,势如破竹,郑芝龙临危降敌施琅也就随之投降了清军。投奔郑成功 郑成功耻于其父亲的降清行径与之决裂,继续抗清。郑成功很看中施琅的军事才能,多次游说他,加之施琅在清军中寄人篱下不受赏识,考虑了许久最终投奔了郑成功。施琅跟随郑成功征战多处,屡建战功,名气是越来越大。再次降清 史料记载施琅为人直率,性格耿直之处颇多,做事很多不顾上级的颜面,直言不讳,易于冲动,与上司郑成功积累了重重矛盾,因曾德事件与郑成功公开决裂,最终酿成父亲,弟弟被郑成功诛杀的大戾。施琅走投无路,又报仇心切被迫于顺治八年再次投降了清朝。效力清廷康熙二十二年,在清政府平定了“三番”之乱后,施琅率领清军渡海东征,一举攻克澎湖招降台湾郑氏集团。当时清廷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是否留台存在很大的争议。施琅上疏力主留台卫台。在分管兵部的清朝东阁大学士(宰相)潘湖叟黄锡衮的支持下,施琅的意见打动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清廷终于决定在台湾设府县管理,屯兵戍守。施琅三度改易门庭,两次在明朝军队效力,又两次投降清军,这样的经历难免惹来后人的非议。与同时代的史可法等人对比,道德上显然有些立不住脚。然而,就此否定施琅的功绩未免有失偏颇,因为施琅不仅有平台之功,更有保台护岛之功.各部族之间的征战自然会产生各民族的英雄传奇,它的历史意义是不朽的,其精神也具有普遍的道德意义。但是,作为居于主干地位的汉族,在处理这些历史人物时显然需要更多的细心和谨慎;具体到在面对施琅这一个案的时候,显然应该把版图、利益这样的概念放在思考的首位。“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这是对郑成功和施琅功绩客观、完美的写照。至于施琅究竟是叛徒还是忠臣自有后人评说。


[create_time]2019-04-04 22:24:06[/create_time]2019-04-19 22:03:37[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12[alue_good]生活每天笑呵呵[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dd7912397dda144beb510d3a2b7d0a20cf48616?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活的自在,生活,是一门艺术[slogan]活的自在,生活,是一门艺术[intro]3645[view_count]

清朝的施琅大将军简介,施琅墓在现今的哪里?

施琅大将军 施琅是我国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个人,他高龄一举收复了台湾,让台湾重新回到了中国的地图上,施琅在人才的使用上非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康熙皇帝对他非常的器重。这是一个对着中国,对着历史,对着中国的历史年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磨灭的功劳的一个人。 施琅像 施琅大将军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以清朝的皇帝康熙平定台湾的历史事件当做背景,详细的解释了施琅大将军一举成功的统一了台湾, *** 的过程。 《施琅大将军》这部剧以清朝的雄厚历史事实作为了真实的背景,讲述了爱国主义,和大量的爱国人民,爱国将领施琅,老当益壮的平定台湾的艰苦过程。也侧面的表现出来,我们中国的人民。大陆和台湾的人民,对着祖国统一,和平发展的强烈向往,还有不可磨灭的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 但是电视剧也有反对的声音,在《施琅大将军》这部剧中,有一些声音是,郑家是 *** 的唯一的功臣,郑成功的账下能人比比皆是,但是却学习了西方建立了很多强大的海上军队,开启了中国人战胜了西方的新天地。施琅对 *** 当然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最最主要的贡献都是郑家的,施琅虽然能够力排众议,确保满清不去放弃台湾,但是却全部归功于郑家。 电视剧和历史,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但是历史对于我们。是茶余饭后的笑谈,也是 *** 独处时的对照。历史,只不过是一条河,我们,也只不过是一滴水。 施琅后代 施琅是中国历史上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个人物,年迈老当益壮,将台湾一举收复, 让大陆和台湾再次重归一统。 施琅在历史上曾经被郑成功看中,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战,施琅成为了郑成功名下最为年轻善战的骁将。曾经很久一段时间施琅在郑成功的帐下。但是后来,施琅杀掉犯法的亲兵,将郑成功再次触怒了,施琅和正陈宫的矛盾不是第一次,再次的升级,郑成功下令诛杀施琅,还有父子三人。后来施琅侥幸用计谋逃过一劫,郑成功怒不可遏,即刻杀掉了施琅的父亲和施琅的弟弟,施琅被迫投降,而后施琅 *** ,将台湾和大陆一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支持。 资料记载施琅有两个儿子,但是可以查询到的史料却只能找到一个叫做施世纶的人。施世纶字文贤内,号浔江,是清朝非常有名的清官,施世纶当官时期可以说是真正的两袖清风。他处事公平,并且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民间送了他一个施青天的称号,康熙皇帝曾经称他为江南第一清官。 施世纶在康熙六十一年的时候,那时他六十四岁,因为生病所以要告老还乡,但是康熙却下旨想要挽留他,并且让他的儿子施廷祥到驿站去探望,当年的五月,施世纶因病逝世,随他的父亲施琅葬在了福建,康熙皇帝允许他的遗嘱,奖赏了他为官一辈子清廉,并且非常隆重的将施世纶厚葬。 施琅墓 施琅是我们国家历史非常著名的人物,六十多岁的高龄一举出兵收复了台湾,让台湾和大陆重归于一体,重归于中国。施琅对我们历史和中国的意义都是非同寻常的。施琅死后施琅的墓也非常受到历史学家和一些对历史感兴趣的人们的好奇。 施琅墓像 施琅墓,又称作施琅陵园。施琅陵园现在是福建省的文物保护地区,详细地址位于惠安县的黄塘镇。墓地的占地面积大概是7000平方米,墓地非常的有讲究,随山而依,一次七层而下,有着石雕的文武百官,还有着石马、石虎、石羊,造型都非常的逼真,精致。然后是清朝的康熙皇帝的碑亭,在周围还环绕了一些相思树,松树,丛林等等,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翡翠屏障。 施琅的墓园曾经有过牌匾被盗的经历,在2015年4月11日下午,当地的派出所接到了报案,说是施琅将军陵园的圣旨牌匾被盗,这是施琅墓第二次被盗,很多年以前,一个陵园里面的石虎雕像也被盗过,只不过后来抓到了盗贼,也追回了石虎。 施琅为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历史意义上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被封为靖海侯。在历史上,有很多的非议对于施琅,但是对于历史的推动和发展而言。施琅的贡献不可估量,也不可忽视。毕竟我们评价的是历史,而不是个人品质,以及素质和性格。所以。施琅对于历史的推动,对于中国的意义,非常之重大。


[create_time]2022-10-09 09:01:21[/create_time]2022-10-23 09:06:5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成大文化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f9927e0.DNwLxPeDj1Jjpw4k5dcFUg.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view_count]

施琅将军陵园的介绍

施琅陵园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惠安县黄塘镇虎窟村,墓地坐东北朝西南,占地6800平方米,墓庭随山势分7层而下,两对石雕文武官立于最上层墓庭左右两旁;下一层依次对列石马、石虎、石羊,造型各异、神态逼真;往下各层分别为“钦赐祭葬”碑坊,清康熙皇帝第一、二、三次“皇清谕祭”碑亭和“皇清敕建”碑亭;一对约8米高的石望柱分立墓庭左右两侧,间距为137米;“山河砺带”山门坊屹立于陵墓前。周围环绕的相思树、松树、丛林等形成一道天然的翡翠屏。2015年4月11日下午,黄塘派出所接到报案称施琅将军陵园“圣旨”牌被盗。

[create_time]2016-06-04 01:14:33[/create_time]2016-06-18 22:33:5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允儿鲮6[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1da4270.9x_GLG__-mKkgKgt28blOQ.jpg?time=3675&tieba_portrait_time=3675[avatar]TA获得超过25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9[view_count]

施琅的生平是怎么样的?

施琅(公元1621~1696年),原名郎,字尊侯,号琢公,中国福建晋江人。原系郑成功部将,后投诚清朝,任福建水师提督。他坚决主张以军事手段为主,平定台湾,消灭郑氏割据政权。在年逾花甲之时,统率清军,渡海东征,一战而定战局,完成了台湾与大陆的重新统一;并力主驻军台湾,保卫海疆,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是一位颇有卓识远见的杰出军事将领。

[create_time]2020-06-12 11:28:30[/create_time]2020-06-27 11:28:3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中地数媒[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8dbb6fd5266d0166fb0c0519b2bd40735fa351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900,h_1200,limit_1/quality,q_85[avatar]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slogan]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intro]28[view_count]

上一篇:瞧这俩爹

下一篇:河北任丘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