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

时间:2024-05-06 19:22:21编辑:奇闻君

什么是民族音乐呢?

民族音乐就是产自于民间,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民族音乐尽管由于不同的民族、地区、体裁、品种、流派而各具特色,但它们都共同地蕴藏着以上特征,并且体现在音乐形态的各个方面。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表现在音乐的线条、和谐和意境三个方面。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一般来说它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

[create_time]2023-01-10 18:01:01[/create_time]2023-01-24 00:44:0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YCM土豆老师[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143c475e975a700164d5cde8eeccdffb.jpeg[avatar]中小学教师[slogan]融得进城市,回得去故乡,到得了远方。[intro]353[view_count]

什么是民族音乐

狭义地讲,所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而广义上,民族音乐是泛指中国音乐家所创作的音乐和具有中国五声色彩的音乐。扩展资料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族音乐

[create_time]2020-11-01 16:59:49[/create_time]2012-01-22 12:29:07[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3[alue_good]高教老师[uname]https://wyw-pic.cdn.bcebos.com/dc54564e9258d109c8b68421c358ccbf6d814dcf[avatar]培训师[slogan]塔罗星座,运势占卜。[intro]7333[view_count]

民族音乐学的动机来源于是什么

您好,亲~接下来由“幽默老师”为您解答您的问题,根据您提出的问题,为您提供到民族音乐学的动机来源于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传统学科分类中间的一个。西方大概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把民族音乐学作为音乐学总学科中的一个分类,旨在针对非艺术创作类的,特别是非西方主流的音乐现象的研究。随着时代变化,欧洲中心视角逐渐被学术界抛弃,民族音乐学的名称有了新的涵义,主要是针对民间音乐进行研究的学科。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主要是针对非艺术创作类音乐的研究。由于当时建立学科的时候,我们还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并没有特别强调,或者是不敢强调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与民族音乐学之间的关系。76年后,各学科开始进入正轨时,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提法逐渐淡化,而更多学校以民族音乐学这个名称来定性这类型的研究。进入全球化时代,学术研究同样具有很强的交流使命感。因此,中国的民族音乐学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音乐学有了更多的交流活动。【摘要】
民族音乐学的动机来源于是什么【提问】
您好,亲~接下来由“幽默老师”为您解答您的问题,根据您提出的问题,为您提供到民族音乐学的动机来源于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传统学科分类中间的一个。西方大概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把民族音乐学作为音乐学总学科中的一个分类,旨在针对非艺术创作类的,特别是非西方主流的音乐现象的研究。随着时代变化,欧洲中心视角逐渐被学术界抛弃,民族音乐学的名称有了新的涵义,主要是针对民间音乐进行研究的学科。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主要是针对非艺术创作类音乐的研究。由于当时建立学科的时候,我们还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并没有特别强调,或者是不敢强调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与民族音乐学之间的关系。76年后,各学科开始进入正轨时,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提法逐渐淡化,而更多学校以民族音乐学这个名称来定性这类型的研究。进入全球化时代,学术研究同样具有很强的交流使命感。因此,中国的民族音乐学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音乐学有了更多的交流活动。【回答】


[create_time]2022-09-14 22:02:06[/create_time]2022-09-29 21:59:2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幽默生活小能手[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6205e6b.EQR1Hk16h_17WayC8sTfEQ.jpg?time=4125&tieba_portrait_time=4125[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85[view_count]

民族音乐学的动机来源于是什么

民族音乐学,作为音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渊源关系看,它与 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而历史地看,它有“比较音乐学”、“音乐人类学”、“历史音乐学”等众多称谓。就本质而言,以上的名称只是出发点和侧重不同,丝毫不影晌“民族音乐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存在和发展,所以不宜在这一问题上过多地关注,毕竟“解决现实问题”比“只在概念上争辩”意义更重大【摘要】
民族音乐学的动机来源于是什么【提问】
亲亲,民族音乐学的动机来源于如下:1.寻求普遍性因素2.解决边缘化学课困境3.人类文化无限丰富的象征4.传承口头流传的音乐文化【回答】
民族音乐学的动机是一种传承。因为我们国家从古至今有着非常丰富的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需要传承,传承音乐文化,就是我民族音乐学的动机。【回答】
民族音乐学,作为音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渊源关系看,它与 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而历史地看,它有“比较音乐学”、“音乐人类学”、“历史音乐学”等众多称谓。就本质而言,以上的名称只是出发点和侧重不同,丝毫不影晌“民族音乐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存在和发展,所以不宜在这一问题上过多地关注,毕竟“解决现实问题”比“只在概念上争辩”意义更重大【回答】


[create_time]2022-10-06 10:45:13[/create_time]2022-10-21 10:44:1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娱乐达人小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84eb197.zo5WZ4Q9EIFXw9-My6gP-Q.jpg?time=8394&tieba_portrait_time=8394[avatar]TA获得超过12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557[view_count]

什么是民族音乐学

民族音乐学是在其更大的文化背景下对音乐的研究,尽管该领域有多种定义。一些人将其定义为研究人类创作音乐的原因和方式。其他人将其描述为音乐人类学。如果人类学是对人类行为的研究,那么民族音乐学就是对人类创作的音乐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各个民族传统习俗中的音乐,大致可分下列:(一) 各部族的非欧洲音乐研究;(二) 欧洲民俗音乐研究;(三) 东方高等文化的音乐研究;(四) 音乐人物研究等。民族音乐学研究领域代表性理论著作与文献: Ethnomusicology: Discussion and Definition of the Field. Alan p.merriam.《民族音乐学——关于这一领域的讨论与定义》 阿兰梅利亚姆You will never understand this music” in The Study of Ethnomusicology: Twenty-nine Issues and Concepts. Bruno nettl.《你永远无法理解这种音乐》节选自《民族音乐学研究:29个问题与概念》布鲁诺内特尔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理论的学科。研究问题民族音乐学家研究世界各地的广泛主题和音乐实践。它有时被描述为研究非西方音乐或“世界音乐”,而不是研究西欧古典音乐的音乐学。然而,该领域更多地由其研究方法(即,民族志,或特定文化中的沉浸式实地考察)来定义,而不是其主题。因此,民族音乐学家可以研究任何东西,从民俗音乐到大众传播的流行音乐,再到与精英阶层相关的音乐实践。

[create_time]2023-05-20 17:41:31[/create_time]2023-06-01 14:10:3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恭鸿畅fp[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a3fe8e75.dilKVb-Dwfsa61vnHFWyuA.jpg?time=3601&tieba_portrait_time=3601[avatar]超过60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努力挣大钱[intro]27[view_count]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目的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目的如下:目的:应当批判目前我国民族音乐学界出现的“去音乐化”倾向,并呼吁民族音乐学界为解决我国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三方面出现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比较音乐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音乐学是属于音乐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从民族学的角度对世界上各个民族、各种类型的音乐进行调研,目的是为了解决音乐方面的种种问题,而不是要解决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等学科的问题。民族音乐学不是音乐人类学,不能把解决人类学方面的问题当成民族音乐学的。音乐民族学,ethnomusicology,调查研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各地区的民族音乐,从中找出与音乐有关的诸种规律的科学。亦译作“民族音乐学”。属于音乐学的一个门类,与民族学、民俗学的关系密切。原称比较音乐学,又称音乐人类学,但其内涵及着重点则略有不同。 包括调查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音乐特征;探讨这些音乐与地理、历史以及其他文化的联系;编写民族音乐志或地区音乐志,从中得出若干与音乐有关的结论等。此外,像比较乐器学、比较音乐史等均属于本学科的研究课题。

[create_time]2023-01-09 12:44:53[/create_time]2023-01-14 12:13:1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帐号已注销[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631eb0b.L8zMEcwPaku9QyrL4aErpg.jpg?time=8808&tieba_portrait_time=8808[avatar]TA获得超过32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05[view_count]

民族音乐概论对学习作曲的作用

作用:使中国音乐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和民族精神,推动青年一代的成长与进步,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摘要】民族音乐概论对学习作曲的作用【提问】【回答】您好亲亲让您久等了【回答】以上就是民族音乐概论对学习作曲的作用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微笑]【回答】只有这个吗【提问】还有其他类别的【回答】可以给我看一下吗,就是对学习作曲的作用只有这个吗【提问】【问一问自定义消息】【提问】作用:使中国音乐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和民族精神,推动青年一代的成长与进步,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微笑]【回答】只有这么一点嘛🥺【提问】上面的也是啊 只不过这个是增加的 亲亲【回答】好吧【提问】呃呃【回答】还有没有,有的话可以再说一点嘛【提问】好吧【回答】好吧【回答】谢谢哈【提问】每个民族都有它的个性,然而中国也不例外,因此可以发扬文化上的 突破,研究民族音乐,使中国音乐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影响甚大。民族音乐学丰富了当前音乐教育的内容。民族音乐学提高了当代音乐教学的质量。民族音乐学使当代音乐教育意义更丰富。【回答】

[create_time]2022-06-18 09:51:17[/create_time]2022-07-03 09:46: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谷粒学长[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66d8360b1970dd4f835daa6f83617729.jpeg[avatar]善于发现万千世界中的感触与心得[slogan]善于发现万千世界中的感触与心得[intro]7[view_count]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和民族音乐学这门学科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传统学科分类中间的一个。西方大概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把民族音乐学作为音乐学总学科中的一个分类,旨在针对非艺术创作类的,特别是非西方主流的音乐现象的研究。随着时代变化,欧洲中心视角逐渐被学术界抛弃,民族音乐学的名称有了新的涵义,主要是针对民间音乐进行研究的学科。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主要是针对非艺术创作类音乐的研究。由于当时建立学科的时候,我们还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并没有特别强调,或者是不敢强调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与民族音乐学之间的关系。76年后,各学科开始进入正轨时,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提法逐渐淡化,而更多学校以民族音乐学这个名称来定性这类型的研究。进入全球化时代,学术研究同样具有很强的交流使命感。因此,中国的民族音乐学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音乐学有了更多的交流活动。


[create_time]2007-06-29 11:07:04[/create_time]2007-07-19 10:33:45[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5[alue_good]beejames[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1c1c2e4.UcG-m_ALw4RNql0hzTJSxg.jpg?time=2851&tieba_portrait_time=2851[avatar]TA获得超过340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445[view_count]

1我国传统音乐的五大类分别是什么?请说出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民歌与其他民歌音乐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1、一、传统音乐综述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典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说,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我国民间音乐的五大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群众性,乡土气息严重,地域区别清楚,传承习惯浓厚,创新少。
  中国传统音乐简介:我们在许多民乐CD中都可看到“国乐”二字,这“国乐”指的是从古代流传下来,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的属于“国粹”的音乐,可见“国乐”的创作时间指的是古代; “新音乐”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音乐”则不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

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期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1、学习和继承传统音乐的陈述结构

(1)中国传统音乐在旋律、音阶、音色、节奏等方面与西方音乐存在区别。

(2)中国传统音乐的陈述方式具有自己的特征,其中还有一些特定的终止方式;中国民族音乐中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2、中国传统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学的结构关系: 文学中有对联,音乐中就有上下句;文学中有“起承转合”四句诗体绝句,音乐中就有类似的四句结构小曲;文学中有八句结构的律诗,音乐中就有与之结构原则极为相似的、并大量存在于器乐曲的“六十八板体”(它也是八句,只是其中有一句内部有扩展,不及律诗规整);文学中有章回体,音乐中有套曲体;文学中有使用成语的习惯,音乐中也有集曲等使用现成乐思的习惯……;文学中有“枣核诗”等通过数列形态控制的游戏性诗体,音乐中也就有“金橄榄”等结构形态与之对应。《六十八拍》为琵琶曲。

  3、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和曲式对现代音乐的影响 :唐大曲和戏曲音乐对现代音乐结构的影响。唐大曲的“散—慢—中—快”的渐变原则和后来的戏曲借助于板式速度结构来组织等线性结构思维,是我国传统音乐结构的最高成就。西方音乐结构的最高成就是奏鸣曲。唐大曲的曲式结构特点是: ①音乐是一种多段体结构。 ②体现着一种从“散起”到“入拍”又经轻歌曼舞而变作“繁音急节”的快速舞蹈(相当于“破”)的部分;收尾时节奏还有“散”(即“曲终长引声”)的渐变速度布局。整个乐曲在开始的时候,每个演奏者就开始调琴,他们预先不调琴,用这种方法将听众的感觉调进来,调进乐曲的感觉中来。 ③用核心音调(而不是主题或曲牌),即兴展衍变形来发展乐思。 ④新的声部控制关系。它是西方现代技术,也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写法相同。 ⑤新的演奏法和新音色。如:乐器萧的“冒吹”和重直觉、重音响的现代多声语言等。罗永辉的《千章扫》,符合现代西方音乐中“有控制的偶然”的作曲理念。
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主要有佛教音乐、道教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音乐、舞蹈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音乐以“和”为音乐美的最高原则
中国传统音乐中,对于“和”的追求与表现一直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视“和为五音之本”。我国第一部音乐理论著作《乐记》对音乐的界定是:“乐者,天地之和也”。许多先秦学者都认识到“和”的作用,如史伯“和生实物”的观点,晏婴“相成”“相济”的观点。
儒家学派产生以后,把乐作为一种教化工具,注重发挥“乐以治世”的社会功能,对“和”的推崇达到了新的高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的观念就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孔子要求音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感情适度,在音乐内容和音乐形式上“尽善尽美”,起到“同民心而出治道”的作用。传统音乐“和”的取向是多方面的,既包含人与自然的“和”,也包含人与人的“和”,当然也有音乐内部诸要素的“和”。追求人与自然“和”,导致传统音乐中经常出现山水、月、渔樵等主题,如《高山流水》《潇湘水云》《水龙吟》《秋江夜泊》《春江花月夜》《月儿高》《关山月》《二泉映月》《渔歌》《樵歌》《渔舟唱晚》等众多曲目。这些作品,不仅诠释了自然美,也展示了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使天、地、人达到了统一和谐。追求人与人的“和”,赋予音乐更多的教化色彩,追求音乐内部诸要素的“和”,使中国传统音乐在音程配合、节拍、曲式结构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中国传统音乐对“和”的重视,使中西传统音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异:西乐重强度,中乐重深度。西方音乐的魅力在于它那强烈的震撼力。聆听西方音乐,受到震动的不仅是心灵,而且还有自己的全部感官和整个身体。例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其旋律的轻柔优美和谐,不是使你沉静下去,而是使你顿然产生翩翩欲舞的冲动。中国音乐的魅力在于它带给你身心的陶醉,恰如清代叶燮在论诗时所言:“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
(一)“中和”之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无论是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和宫廷音乐,都强调“中和”。与强调对比原则的西方古典音乐相比,强调渐变原则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确是相当格守“中庸之道”的。史伯较早提出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谐的构成规律。他提出,“和实生物”、“以他平他谓之和”。继而晏婴提出“相成”、“相济”的观点,实际上是强调音乐诸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季札在对演奏的各种乐的评价中,更突出地体现审美上的“中和”特点,分出了“哀而不愁气“乐而不荒”等这些“中和”美感的基本类型。孔子对中和理论的发展和基本成熟起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封建社会儒家传统音乐的美学思想展奠定了基础。孔子要求音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达到感情适度;要求音乐“尽美尽善,达到美善统一;又要求人乐诗歌能起“兴、观、群、怨”的社会作用,达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还要求放《郑》声,兴《雅》乐,达到音调典雅平和。中和之美这一美学范畴,在《乐记》中得以基本完善。《乐记》中指出:“大乐与天地同和……和故百物不失,”“乐养,天地之和也……和故百物皆化”。意即:天地之间,一切事物都须要“和”,惟其有“和”,才能百物生长,生生不已。“和”的实质是:“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磨,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 从本体论看,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的审美境界从不受制于外在因素,人们是在“天人合一”这种人与自然,音乐奇妙和谐的融合中达到审美愉悦,达到对自我的肯定。对现实的超越,它的范畴及概念并没有一种严格的界定。音乐的中和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体现,是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社会以及音乐自身内部的和谐统一。受民族观念和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在审美价值取向上历来追求一种中和之道。几千年来,儒家学者就是结合伦理的“中庸之道”来倡导音乐的“中和之美”的,并使它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最主要的审美特征。①生命律动之美,人主体的文化底蕴,内在修养,德性伦理乃形成对音乐审美中的万物归怀,以广大和谐的原则在超越世界中达到超越现实的终极愉悦。中正和平的精神人格,正是中国音乐文化的本质与精髓。
二.中国传统音乐以“虚”为音乐美的最高境界
中国传统音乐追求含蓄美,视虚实结合、阴阳相辅、意象共存为最高艺术境界,这种观念是道家思想的产物。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淡兮其无味”,他说:“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主张:“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这种见解发展了《乐记》的“音由心生”的观点,注重用心灵体会自然、人生、社会,强调心的作用,是对儒家过分强调礼乐教化功能的校正。这种重视内心感悟的审美取向不仅影响了传统音乐美学,也符合当今“欣赏即是再创作”的认识,给欣赏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至今仍有巨大的美学价值。
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传统音乐一样,都要表现一个思想,这是一致的,但它们思想的意义取向则很不相同。西方音乐的思想往往趋向于表现“实有”,制造“意义”;中国音乐则趋向于展示“虚无”,取消“意义”。西方文化中,自然始终是作为一个有意义的实体存在的,故倾向于对它进行观察、研究,试图揭示其奥秘。所以,西方音乐总是实在、固定而且明晰,很少有空灵的效果。再加上西乐纵横交叉、网状铺叠的织体,更加重并突出了它的实在性。中国音乐则不同。中国音乐即使在表现一个实在的对象,这个对象也往往不是乐曲的真正核心,乐曲的魅力主要不是来自对象本身,而是在表现对象的旋律进行中所创造的特殊韵味和营造的疏阔、空灵的意境,使人听起来有一种“荡胸涤腑”的感觉。吴调公在论及诗歌中的“空灵”时,曾描述过这类作品的表现形式的特点,那就是:“在密度上以少胜多,在色彩上以淡写浓,在时间上从片刻见永恒。”中国台湾学者唐君毅在《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一书中指出:“以愈少之物界形式,表现愈多之精神境界,而堪为人文精神藏休息游之所,其价值宜为最高。”这种含蓄美也许就是东方文化的神秘之处吧。
实践上,中国传统音乐常运用旋律,把主题表现得抽象、虚幻,不同于西乐借助和声、复调、配器,把主题表现得具体、逼真。可以说,西方音乐主要表现为“深刻”,中国音乐则表现为“深邃”,其内容和效果均很不相同。西方传统音乐的深刻主要是指音乐中所体现出的思想和情感,其结构重逻辑、冲突,音乐时值建立在理性思维之上;中国传统音乐的深邃则是指音乐思维中所表现出的体验和领悟,是就音乐的意境而言,中国传统音乐追求幽婉、深邃、含蓄、淡泊,其时值建立在心理感受之上。西乐的“深刻”是静态的、固定的、明晰的,是可以诉诸理性的;中乐的“深邃”则是动态的、游移的,无意精确鲜明,它不可以诉诸理性,而只能借助于悟性、直觉,它是主题之外的一种审美特质。
“意象”之美“意”与“象”就作为音乐美学范畴而被广泛运用。意与象两对美学范畴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美的创造创审美欣赏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在中国传统音乐的美的创造中,其集中体现为:以写意为主,写意中的写实。《易经》提出“立象而尽意’,“意”为意境,“象”为形象。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忘象。“立象尽意”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音乐要求通过音乐表演中的“气韵”,达到“传神”的目的,最后达到“写意”的境界。通过自然景物来“立象”、来达到“尽意”地抒发人的情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常用的手法。中国传统音乐追求的是“一种与宗教境界相似,但又与它有着微妙不同的领域,即意境”,在意境中,情与景交融互渗,由景发掘出深层的感情,情的逐渐加深,又诱导出层层幻景,这些幻景构成一个独特的宇宙和崭新的意象。②由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最高境界是“立象尽意’,因此它要求创作者和欣赏者都应当通过抽象的音响.凭情内心的感受,发挥审美联想,追求其“弦外之音“即所谓“离实得虚”,方能得到其深邃的意趣。
三, 中国传统音乐以“韵”为音乐美的最佳情趣
“韵”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灵魂,是中国传统音乐独有的审美取向。“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陆时雍《琴学丛书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一样,都涉及到主客关系,涉及到自我的情感表现和对象的形象描写这两个方面。西方音乐的价值尺度以“真”为旨归,总在对外部世界的再现和对自我心灵的表现这两者之间摆动,少有别的追求。其音乐,要么是理智、冷静地模仿自然,给人知觉上的真实感;要么是完全的自我宣泄,给人以情感上的真实感。中国传统音乐则不同,它不是单纯的表现,而是超越再现和表现之外的一种新的方法:写意。通过音色的处理和音列的起伏变化诠释生命的律动和自身的韵味,这是对内在生命律动的深入体验、感受、捕捉和表现,是中国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情趣所在。
(三)“希声”之
“大音希声”是我国传统美学中重要的音乐审美观之一。它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李耳)提出的关于音乐的美学观点。“听之不闻,名曰希”。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产生的“大音希声”的审美观认为,合于“道”的本性的“希声”之音才是“大音”,即为“道”本身的声音,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最纯粹的声音。④老子称这种音乐为“大音”,不只因为它无声,而更因为无声则合乎道的无为而自然、朴素而虚静的特点。他要求音乐创造一种悠远、朦胧、辽阔的“虚”的意境。这种“虚”的意境便是不可言说的“道”,得“道”才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在其看来,世界的万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而在这里产生“希声”之音的“道”,非“惟人道可道也”的“道”,老子的“道”是独立于客观世界上的绝对精神。换言之,种声音乃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是由人的内心产生的。老子这种“虚无”结构原则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包括音乐)的一个重要特点:境不仅包括象,也包括象之外的虚空。 中国传统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是一种空明灵透的境界,它虽由音之“实”与意之“虚”构成,但重在“虚”上。因此,老子说的“大音希声”和庄子说的“至乐无乐”引申出“无言之美”的审美理论,是合乎逻辑的。中国传统音乐的“虚无”、“意境”等审美范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1.流传性 、变异性
2.口头创作、集体加工、具有即兴性。 3.诗与乐的高度结合
4.长于抒发人的内心世界
与其他民族音乐的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


[create_time]2011-12-06 19:23:41[/create_time]2012-05-07 23:30:52[finished_time]12[reply_count]22[alue_good]百度网友4782c7de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afc6ff5.pxal_6rko726kr01TdZVjg.jpg?time=8985&tieba_portrait_time=8985[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7619[view_count]

开设民族音乐学专业的高校总数

亲亲你好[开心]开设民族音乐学专业的高校总数是30所。 截至2021年,中国开设民族音乐学专业的高校总数大约是30所左右。其中,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均有设置该专业。此外,西北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贵州民族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等高校也都拥有该学科专业。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高校的学科设置和分类不同,因此存在统计上的差异。【摘要】
开设民族音乐学专业的高校总数【提问】
好的【提问】
亲亲你好[开心]开设民族音乐学专业的高校总数是30所。 截至2021年,中国开设民族音乐学专业的高校总数大约是30所左右。其中,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均有设置该专业。此外,西北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贵州民族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等高校也都拥有该学科专业。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高校的学科设置和分类不同,因此存在统计上的差异。【回答】


[create_time]2023-04-30 14:49:57[/create_time]2023-05-15 14:42:2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所珈蓝祎0E6[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ce0d23b.XTJsxtUGUdRvSqsP5Tv8qg.jpg?time=12007&tieba_portrait_time=12007[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9[view_count]

民族声乐发展史

古代声乐艺术
中国是个文化古国,在中华大地上自古就流传着许多有关音乐的传说。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萌芽。早期的声乐艺术常与宗教、巫术有关,但其内容却又反映了现实生活。如五帝时期的声乐曲《弹歌》:“断竹、断竹,飞土逐突(肉)。”歌词仅有八个字,却反映了古时人们猎物取食的真实生活场景。远古时期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声乐艺术形式,但已有了音乐的萌芽。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形式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到了周商时期,已产生了较大型的乐舞,如《大夏》、《大漠》等。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音乐的萌芽逐渐发展成形,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歌唱的职业歌手。春秋、战国时期的歌曲形式更为多样,除古代流传下来的由大量北方民歌汇集而成的《诗经》外,又有楚国南部民间祭祀神鬼时所唱的《九歌》和屈原加工创作的《楚辞》,同时荀子的《成相篇》也可谓是中国说唱音乐的远祖。
秦统一中国后,在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民间音乐相融合的音乐中心。汉朝朝廷为巩固其政治思想的统治,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乐府,——通过采录民歌了解各地人民的动态,同时加工整理乐府民歌为其娱乐所用。民间的歌唱艺术由此走向专业化,大量民歌也得以流传下来。艺术的发展规律总是由简单趋向复杂,音乐家们不断追求表现形式上的更多变化,因而随着乐府民歌的加工整理,北方民间说唱音乐“相和歌”也衍进为“相和大曲”,汉代由此成为我国音乐发展第一个鼎盛时期。
音乐文化的发展建设,需要国家统一、相对和平的历史环境。隋唐时期是我国历政治、经济、文化都繁荣昌盛的朝代。统治者对艺术的喜爱,更促进了民族声乐艺术的飞速发展。唐代出现的大型歌舞形式,称为“唐代大曲”,极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其中的坐部伎、立部伎音乐,声乐艺术已达到相当高度。这一时期出现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像梨园,对推动唐时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犹唱后庭花。”朝代变迁并没有削弱音乐发展规律。宋朝的音乐文化继承了汉乐府民歌、唐大曲等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又在城市的诗歌、曲艺、诸宫调、宋杂剧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词曲的发展取得了与唐诗齐名的成就。城市的发展,也使得说唱音乐在歌馆酒楼和瓦舍勾栏的演出中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元朝文化艺术的发展在我国文化艺术上又是一个新的高峰。商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民对文化生活有了新的要求。市民阶层的喜好极大地推动了元杂剧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关于歌唱的理论著述。
明清时期的戏曲音乐是在前代音乐遗存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成为当时民族声乐艺术的主流。由于我国地域宽广,不同的地区又有不同声腔的戏曲剧种,于是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戏曲形式,从戏曲音乐格调到戏剧形式结构,都有了新的发展。昆曲、京剧等代表性剧目,其对唱词的咬字发音严格要求,以求达到声韵与音韵紧密结合的精致美感。这样严格的声乐训练为我国声乐艺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唱人才。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提到:“各门艺术都或多或少是民族性的,它们与某一民族的天然的资禀密切相关。”这里所指的“民族的天然的资禀”,实际上是某一民族长期的文化积淀所显示出的精神特质。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声乐艺术,同时也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民族声乐唱法。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中的民歌唱法、戏曲唱法和曲艺唱法都具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它们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大厦的基石。民族声乐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此,演唱方法大都比较简便自然,随意,质朴。而自古我国歌唱人才的教育培养中就缺少对人体生理学的实际知识和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训练与切实把握。因此,这些原始的民族声乐唱法,由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局限,没有总结整理使之系统化、科学化,一直由民间艺人口传心授,处于自然流传、自生自灭的态势中。
近现代民族声乐艺术
1840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建立了新式学堂,开设了歌唱课。随着西洋音乐的文化入侵,新的音乐运动兴起,学堂乐歌应运而生。当时学堂乐歌演唱的歌曲,基本上是西洋、日本歌曲的曲调填词,只有少数几首是创作新曲,如沈心工的《黄河》、李叔同的《春游》等。
“五四”运动之后,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出现了一些由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的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的群体。中国早期的新式音乐家对西洋音乐文化进行了更多的吸收与借鉴,使之同中国固有的民族音乐传统相结合,创造了一批艺术歌曲、学校歌曲。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不仅反映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同时也代表了人民群众的进步要求。影响较大的有萧友梅的《问》、《五四纪念国歌》等。除萧友梅外,还有许多留学归国的优秀音乐志士,已不再满足于填词的学堂乐歌或单旋律的歌曲创作,开始运用和声及作曲技法,结合传统音韵规律,对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和发展进行大胆尝试。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堪称&$年代我国艺术歌曲代表性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
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是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繁荣时期。作曲家们在民族风格的写作上开始了多方面的尝试,产生了多样的艺术手法和个性特征。一方面,黄自、青主等音乐家,在当时“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支撑下,创作了一批曲调流畅朴实、和声细腻充实、诗词韵律与曲调结合细致,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艺术歌曲。这些作品感情色彩丰富,时而乐观明朗,时而多愁善感,曲调间渗透着新旧时期时代交替的敏感与浮泛,表现了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在时代变更前的忧患意识。黄自的《玫瑰三愿》、青主的《我住长江头》等艺术歌曲,使得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力也得到了发挥和提高。另一方面,在抗日救国、战火纷飞的时代背景下聂耳、冼星海等革命音乐家创作出了一批充满时代感、民族性的救亡群众歌曲,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苦大众的心声。如聂耳的《铁蹄下的歌女》、冼星海的《夜半歌声》等都是民族风格浓郁的优秀作品。同时,由于社会动荡不安,这一时期歌曲的题材比较广泛,还有歌颂爱国志士,赞美大自然,反映内心苦闷、离别之情等等大量充满时代感的声乐作品。
我国艺术歌曲的兴起,促进了声乐表演艺术的繁荣。一批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歌唱家与国内音乐、艺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如周淑安、应尚能、黄友葵、斯义桂、张权、周小燕、喻宜萱、朗毓秀等人,从)$年代起就在国内一些大城市举行独唱音乐会,传播声乐艺术,还开始了早期的声乐教育,不仅为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还培养出大批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为中国声乐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近现代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特殊历史阶段,日寇入侵、军阀混战,国家处于危急关头,但民间的声乐艺术仍在城乡平民百姓中得到流传与发展。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民歌小调,主要是反映人民心中渴望自由幸福、反对战争、热爱生活、以及歌颂爱情的题材。40年代末到新中国解放后,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在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如何根植于本民族的民族民间音调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艺术家们采集和改编了新时期大量的优秀民间歌曲,将它们进行中国民族化和声的改造,按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要求,为它们配上富有艺术表现力和特殊效果的钢琴伴奏,使旋律与和声、歌声与钢琴伴奏融为一体。这不仅提高了这些民歌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赋予了它们新的艺术生命和艺术价值。丁善德的《玛依拉》、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黎海英的《嘎俄丽泰》、塔塔尔族民歌《在银色的月光下》、桑桐的《嘎达梅林》、吴祖强的《燕子》、根据民族音调创作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牧马之歌》等,都是我国民族风格歌曲中的佳作。由于它们的音域、感情的变化宽广,很适合声乐技巧的发挥,具有艺术歌曲的品位和一定的社会影响,至今仍广泛使用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
总体来说,中国专业声乐在二十世纪前半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欧美的美声传统传入中国,一批音乐家开始按照美声的模式学习研究声乐艺术,同时在艺术歌曲创作中进行民族化的尝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爱国抗日的高潮,为中国的声乐活动注入生机。声乐活动和祖国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心声连为一体,培养了众多人才,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新中国成立之后,崭新的时代和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激励着音乐家们的创作。他们努力吸收丰富的民族音乐营养,在借鉴西方作曲技法、探索作品民族化风格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积极开拓题材、内容,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民族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郁,极大地促进了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和完善。如果说之前的民族声乐仍处于起步阶段,那么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就是我国民族唱法开始走向专业化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导下,一部分民间歌手、民间艺人进入到国家专业文艺团体,其中有一定文化基础者被选送到音乐学院学习深造。这样就使原始的民族唱法从随意性强的口传心授转变到对民族乐传统中的精华进行提炼、加工整理然后进行科学化、系统化专业训练的时期。随后,我国的高等音乐院校也都相继设立了民族声乐系和民族音乐研究机构。当时的声乐学术气氛异常活跃,许多文艺团体和音乐院校的专业人士对于声乐演唱的学习和提高在继承民族传统和借鉴西洋美声之间展开了一场“土洋之争”。争论的结果是推动了声乐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具有科学发声方法的民族唱法歌唱家,他们的演唱建立在传统民族民间唱法的基础上,借鉴和运用西洋美声唱法,并保持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如王昆、郭兰英、才达卓玛等。他们在不断的演唱中博采众长,为新中国民族声乐创造了新时期新唱法。
“文化*”的十年浩劫中,“造反”扫荡了一切文化艺术。“样板戏”代替了歌唱艺术,衡量声乐艺术的标准不再是优美和抒情,不再是情感的抒发,“宽、厚、亮”是的强制性的审“美”标准。这种违背科学的粗暴的要求伤害和扼杀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使我国刚刚有所成就的声乐艺术和声乐艺术教育惨遭摧残,也使得刚开始繁荣的民族声乐事业落入深渊低谷。但在周总理对艺术的殷切关怀下,仍有不少音乐家,他们从未放弃过对音乐创作的追求,从未停止过艺术歌曲创作的构思。他们从心底迸发出的艺术火花,燃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鼓舞了千家万户和每一颗跳动的心。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我国仍出现了像《伐木工人歌》、《我爱着蓝色的海洋》、《北京颂歌》等优秀歌曲。这些歌曲在民族音调的基础上,创造出既有庄重巍然之势,又有亲切细腻之情的旋律。其艺术形象富有光彩,创作笔墨凝练,感情挥洒浓烈,堪称为“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粉碎“四人帮”后,祖国文艺舞台迎来了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新时代,获得新生的文艺工作者怀着满腔压抑了多年的激情,热情地投入到文艺创作和文艺表演之中,顿时创作出了一大批令人欢欣鼓舞、心情舒畅的艺术歌曲,像《祝酒歌》、《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等,这些优秀的歌曲由优秀歌唱家登台演唱,表达了全国人民欢呼*“四人帮”的兴奋之情。
党的xx届xx全会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昌盛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加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也在不断地改革、变化,蒸蒸日上地向前发展。党和国家号召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倡严肃高雅艺术,为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广大的文艺、教育工作者解除了思想隔阂和精神束缚,通过对外的交流学习和自身的深造提高,为我国的民族歌唱艺术展示了新局面,迎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百家春的新时期。这时期的民族声乐艺术不论是在作品创作的难度、深度,还是对演唱声音的认识、技巧发挥上、以及演唱作品的个性、风度、艺术表现上都突出了时代的气息,增添和发展了民族色彩,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声乐表演和教学方面,一批国际知名的声乐教师和的歌唱家纷纷来中国传经送宝,为我国的声乐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经过与外国专家的交流,通过访问学习,通过自身的研究努力,我国各音乐学院和音乐系逐渐出现了一批声乐教育家,如沈湘、周小燕、郭淑珍等。这些声乐教育家们对欧洲美声学派的技术要求、演唱风格、美学原则及教学理论,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尤其对声乐技能训练的要求和效果,有了新的理解和启示,从而打开了我国声乐教学的新思路,使我国的声乐教学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借鉴欧洲声乐技术的同时,如何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民族声乐,加快对民族声乐理论及教学理论的研究,也成为声乐教育家们广泛重视的问题。在声乐艺术家们不断的摸索实践中,现今我国的民族声乐唱法,在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瑰宝的同时,大胆充分吸收了美声唱法的精髓,尊重科学发声规律地革新求变;在保持我国民族语言、民族风格、民族气概的原则上,在高声区的发声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突破。我国的民族声乐唱法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缓慢发展后,目前正以崭新的姿态向前迅跑。
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声乐艺术经历了由传统声乐的自然流传阶段过渡到传统声乐的专业整理阶段并最终发展到传统声乐与西洋声乐相结合的阶段,其间的风格演变过程都是与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不同的历史文化状况就会产生不同形态和风格的民族声乐艺术。新时期,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重视,人民大众的欢迎喜爱。随着时代的前进,研究、探索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开创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新篇章,建立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体系,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努力的方向。


[create_time]2023-02-06 19:34:36[/create_time]2023-02-15 18:54:5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顾聊娱乐[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2c9a0e1.KLTQna9XdbzeEOXK18sYxA.jpg?time=6902&tieba_portrait_time=6902[avatar]TA获得超过20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3[view_count]

《民族音乐学概论》2

第二章论述民族音乐学与相关学科,第一节论述民族音乐学在理论科学及音乐学中的位置,其中音乐理论科学其领域包括音乐基础理论、音乐表演理论、音乐创作理论等技术性理论,音乐理论学科音乐学等非技术性理论。技术性音乐理论学科与非音乐理论学科结合使音乐学学科形成了许多独立的分支学科,民族音乐学就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从第一章民族音乐学科来源中有写到,有些外国著作会用到“音乐社会学”、“音乐人类学”、“音乐文化”等称谓,就此不难看出,此学科是一门基于音乐学,并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渗透的一门具有包容性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与许多社会科学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第二节作者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地理学和语言学六个与之最为亲密的社会科学领域进行论述。使像我一样的初学者对其整体概念有了大概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

读完这本书的前两章后让我对民族音乐学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学科性质等方面有了新的了解,这不是一门单一、闭塞的学科,这是一门具有开放型、包容性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与其他姊妹学科相连接,学习并积极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作为一名民族音乐学的初学者,有幸拜读了这本在学界中的经典著作,着实应当学习伍老先生刻苦钻研,脚踏实地的精神。我定加倍努力。


[create_time]2022-06-24 01:28:45[/create_time]2022-07-07 23:36:5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承吉凌858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cd1689c.Mb2-siMYrNhlZUPGLNbjbQ.jpg?time=2496&tieba_portrait_time=2496[avatar]TA获得超过884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view_count]

《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

第一章 无害的苦役:界定民族音乐学

作者开篇以时间为节点列举在不同时期人们问“你是民族音乐学家吗?”这一问题时认为作者可能会研究的不同项目。作者认为很难得出一个准确且简明易懂的定义。

自埃利斯、贝克和施通普夫等开创性的著述问世以来,现代民族音乐学可以说已经存在一百二十年了,其名称也从“音乐学”(1880年代)、“比较音乐学”(一直延续到1959年代)再到“民族—音乐学”(约1950~1956年前后)最后很快到“民族音乐学”这一称呼(去掉字符是试图表示学科的独立性)。其名称的变化随着思想上的定位和研究的侧重点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其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而梅里亚姆为其定义汇总了大量的陈述,界定了学科的范围、要旨、实际可操作性及其思想体系,(只截止到1976年)被内特尔戏称“无害的苦役”。到1985年以来,人们就不那么热衷于对民族音乐学下定义了。

他们是什么人,他们实际上在做什么

1980年以来,起初自称是民族音乐学家或与这个领域相关的人,都有音乐专业背景,后来又有了经历第三世界的文化而经历民族音乐学行业的,但通常都是由于喜欢或迷上某种音乐而转入这一领域的。他们为了研究音乐本体进行田野考察、阅读相关文献、研究音乐体裁。要考虑作为声音的音乐本体,以及音乐怎么样与人们其他行为之间的互动,就是所说的“文化中的音乐”的真正含义。

内特尔认为民族音乐学研究文化中的音乐,相信音乐应该理解为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民族音乐学是以比较和相对论的视角来研究世界的各种音乐;民族音乐学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做研究;民族音乐学研究某个社会中音乐的所有表现形式。

民族音乐学家在研究他们热爱的音乐时,会产生情感共鸣,并认为各种音乐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种平等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值得所有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学习。


[create_time]2022-07-28 01:14:08[/create_time]2022-08-05 05:48:1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张三讲法[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7c7c989.PNHyyviQpkbkWYf_U9mbzQ.jpg?time=670&tieba_portrait_time=670[avatar]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9[view_count]

上一篇:镁砂是什么

下一篇:耐高温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