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本能

时间:2024-05-07 05:22:17编辑:奇闻君

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分别是什麽?

20世纪初,弗洛伊德在初步形成精神分析的心理学理论之后,意识到要进一步推进心理学的发展,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建立一种稳固的本能理论”。于是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他着重研究了本能问题。

什么是本能呢?根据弗洛伊德的思想,人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首先要维持自身的存在,其次要在维持其种族的存在中发挥作用。为此他们必然对外部世界有种种需要,例如需要食物、适宜的环境、配偶等等。这些需要在人的心理过程中,首先是一些无意识的欲望、冲动。这些无意识因素具有很大的心理能量,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弗洛伊德把这些无意识因素背后的使它们处于紧张状态的那种力量叫做本能。他说:“我们假设存在于‘本我’的需要所导致的紧张背后的那种力量,就叫做‘本能’。本能代表的是肉体对于心灵的要求。”(《精神分析纲要》,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有许许多多,他研究的目的是要找出其基本的形式或原始本能。

在较早的研究中他认为有两种不同的原始本能,即自我保存的本能或自我本能和性本能。自我本能是为了保存个体的生命。这种本能最初限于寻求营养,后来在现实的影响下,扩展到社会所允许或赞扬的种种活动中去。性本能是为了保持种族的存在和延续。它在个人身上体现为自始至终地追求快乐的激动的目的。

在较后期的研究中,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亲眼目睹和感受到战争中出现的挑衅、分裂、屠杀、破坏、毁灭现象。他意识到原先的本能理论已难以说明这些现象了。于是深入地重新思考本能问题。他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发表的著作中提出了关于本能问题的新观点。

他认为,本能有两种:一种是生的本能,也叫性的本能或爱的本能,另一种是死的本能。死的本能也就是自我本能。自我本能这个术语,在弗洛伊德较早的理论中的含义等于自我保存的本能。因为那时他认为人作为生物个体,首要的特征在于他要保持自己的存在。但是这时他认识到,任何生物有机体的首要特征在于它必然走向死亡。一切生物个体都有一种竭力要回复到它原来存在状态的特性。一切生物都是从无机物产生出来的,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也就是趋向死亡。基于这一认识,他给本能下了这样的定义:本能是有机体生命中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而这些状态是生物体在外界干扰力的逼迫下早已不得不抛弃的东西。这里说的就是死的本能。这种本能的基本特点是具有保守性。就是说,其目的是追求生命的终结,即把机体的生命带回到无生命的状态。在人那里,死的本能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向内的,即人的自我谴责、自我惩罚、自我毁灭、自杀倾向等。另一种是向外的,即在有可能向外发泄的情况下,它不再寻求自我毁灭,而是企图毁坏他物。破坏、侵略、离间、殴斗、战争等是它的一些表现形式。所以弗洛伊德说,死的本能是一个针对外部世界和其他机体的破坏的本能。

生的本能是与死的本能对立的一种本能。生的本能这一概念,包括他前期用自我本能这一术语表达的自我保存本能和性的本能。这里的性的本能也即爱的本能这个概念,弗洛伊德赋予它十分广泛的含义。在人那里,它不仅表现为一切与生殖有关的现象,还表现为这样一些现象:爱双亲、爱子女、对整个人类的爱、对其他具体对象和抽象观念的爱。弗洛伊德认为,这些本能行为的作用在于把个人结合到一个较大的统一体中去,以抵制死亡。他说:爱的本能的目在于复杂的生命,当然,同时也在于保护这个复杂的生命。弗洛伊德甚至认为,人类那种不断趋向完善的本能,即那种推动人类智力成就和道德水平不断向更高的境界发展的本能,也只有用性本能或爱的本能来说明,才是合理的。总之,在弗洛伊德看来,凡死的本能以外的一切本能,都可以归结为生的本能或爱的本能。

弗洛伊德把性本能的能量叫做“力比多”。他说:“力比多”这个术语,“我们用它来称呼那些与包含在‘爱’这个名称下的所有东西有关的本能的能量”。他还说力比多和饥饿相同,是性本能借以达到目的的一种力量。力比多是由肉体的需要引起的一种原始精神力量,是本我的重要内容。本我是力比多的储存库。力比多是一切基于性本能的欲望、冲动的力量源泉。

本能问题是一个与精神问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往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研究精神问题时,都没有对本能问题予以应有的重视。弗洛伊德详细研究了这一问题,这正像他对无意识所作的研究一样,是有开创性意识的。但是,他在本能问题上的一些观点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


[create_time]2017-11-29 00:45:57[/create_time]2013-10-08 19:16:19[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62[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9065[view_count]

死本能是什么意思

死本能是弗洛伊德术语。他认为,人类除有生的本能(包括自我本能和性本能)而外,还有与之相对立的死本能。它体现仇恨与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杀的欲望。当它向外表现时,就成为破坏、损害、侵犯的驱力,这时,它不会毁伤自我。但当向外侵犯受到挫折时,它又往往转向自我内部,成为一种自杀的倾向。死本能不限于杀人和自杀,其活动范围广泛,包括自我惩罚、自我谴责、对手之间的嫉妒以及对权威的反抗等。关于死本能的知识如下:弗洛伊德后期思想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爱的本能(或为性本能),二是死亡本能。前者是建设性的,后者是破坏性的。两种本能虽然作用相反,但却同时并存,此涨则彼消,此消则彼涨。按照弗洛伊德的学说主张,死亡本能用以解释某些黑暗的、具有破坏性的行为,如人与人之间的残忍、对抗、攻击,甚至杀戮。死亡本能会表现出侵犯或者自毁,当它转向外部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甚至会派生出国家民族之间的侵略、屠杀等破坏或战争等一切毁灭性行为,它也会转向人自身内部而出现自毁现象,如日常生活里的自虐、自残,甚至自杀。死亡本能也可以做出某些良性的转化,如破坏性的本能可以转化为一名勇敢的消防队员救火的行为。

[create_time]2022-12-10 15:11:17[/create_time]2022-12-10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康康情感大师[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04f18f6.EilR_FtSwejvIG4ADHrRvQ.jpg?time=1566&tieba_portrait_time=1566[avatar]TA获得超过110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76[view_count]

弗洛伊德与生死本能

        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中提出“生本能”与“死本能”这一组概念。

        生本能由‘自我本能’与‘性本能’组成。自我本能是个体为求生存所具有的本能,如饮食、排泄、避害等;性本能是种族生存和繁衍所与生俱来的行为,也称‘爱本能’,如求偶、性欲、帮助,甚至是牺牲。

        起初弗洛伊德以生本能解释个体饮食、排泄等基本行为,以及个体为何生存、发展、进取,甚至是为种族繁衍而甘愿牺牲一切。他认为性本能也是‘快乐本能’或‘快感本能’,人类性本能的繁衍行为给大脑奖励了快感,因此逐渐演化成绝对的本能行为。但性本能并非完全与生殖活动相关,性本能是追求快感和满足,无论是生理快感亦或精神快感,例如亲吻,拥抱,娱乐等。

        生本能似乎能阐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行为,但个体自杀,战争、种族屠杀等无法解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即弗洛伊德在晚期时,提出‘死本能’这一与‘生本能’相对的概念。他解释人自出生起便有死本能,但是被生本能所压抑,两者相互对立又相统一。

        ‘死本能’对外表现为嫉妒、攻击、毁灭、甚至是战争,例如儿童的天性会毁坏玩具,相互攀比甚至是斗殴打架,通过宣泄来获得快感,使得生本能与死本能保持平衡。生本能与死本能也能相互转化,例如斑羚飞渡(真实性未知)、英雄的牺牲这些是由死本能转为生本能;以及战争、种族屠杀行为也是通过死本能向外而使自身种族得到生存与发展。相反的是由爱生恨(生本能转化死本能)。

        但当死本能向外受到压抑时,便会向内。表现出自责、自残、甚至是自杀,死本能向内不是纯粹的求死行为。有通过宣泄获取快感,例如啃指甲、挤痘痘(滑稽笑),也可能是为摆脱焦虑和绝望,即生无望,便向死(所谓向死而生)。但死本能也可能是使快乐停留: 当人面对美丽的景色,可能会有希望自己消失,消融在景色中的冲动,像泰戈尔笔下: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他的笔下,死亡和生存一样美丽。

        生本能与死本能对立统一,促使人类追求快乐与满足,在此过程中,我们一路向前,或者中途退出。人性在某种意义上是追求快感和满足而表现出来的本能和欲望。

        但生本能与死本能更接近于一种哲学的思辨,而不是科学的论断。

        唯愿我们快乐活着。


[create_time]2022-06-23 16:01:16[/create_time]2022-07-04 11:52:2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休究绍B[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458ba45.IWFiKzqJb9CvjNPLGmlyGg.jpg?time=671&tieba_portrait_time=671[avatar]TA获得超过489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75[view_count]

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理论内容 (具体点)

按照弗洛伊德的主张,死亡本能的学说是多数人特别难以接受或了解的。这种学说认为每个人的身上有一种趋向毁灭和侵略的本能冲动。而达冲动起初是朝着我们自己本身而发的。
  与这个冲动相对的是生命本能。后者的最初目标是自卫及自足,而且本质上是创造性的一股力量。
  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死亡的本能设法要使个人走向死亡,因为那里才有真正的平静。只有在死亡--这个最后的休息里,个人才有希望完全解除紧张和挣扎。
  这个自毁的冲动(还是按着弗洛伊德看法)受生命本能的压制而减弱,或改转了方向。不过有时候生命本能失去这种力量,这时死亡本能可能借着“自杀“方式表现出来了。
  莎士比亚盼《哈姆雷特》剧本里有段台词是以“生存或不生存(死亡)……“开头的。这里他提出了许多理由,说明为什么死亡对人类具有吸引力。他也提出了为什么结果也许又不那么吸引人的一些理由。哈姆雷特王子对“不想寻死“所提出的理由,是那紧护着生命并且保卫着它的生命本能。
  生命本能迫使死亡本能以各种形式伪装起来。例如:像前头得到的那自毁的愿望,是如此地无法抗拒而使得一个人不能不自杀。否则,这个人顶多只可能成为一个被虐待狂,一个享受自己身心痛警的人罢了。他或许也可能把所有“毁灭能的方向转向外界,而成为侵略性的人、虐待性的人,甚至也许是个谋杀者。
  在同样的压力下,其他的人可能就既溺于酒或药物,也可能变得时常容易发生意外。甚至于一个人的不能坚守工作,可能正是表现这种压力的巧妙形式呢!如果要提提较广泛而似乎无关的表现方式,咬指甲的习惯就是一个。
  一般人都承认死亡在某种环境状况下是诱人的。比如说在一个人有绝症缠身时;但若是要说服人们相信在普通情况下死亡也一样地吸引人(即使不是这样明显)可就不易了。不过在弗洛伊德提到死亡本能以前,早有一些人谈论到死亡的诱惑了


[create_time]2017-09-11 13:01:12[/create_time]2011-12-05 14:28:31[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40[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345[view_count]

死本能强烈的人的表现

有或重或轻的抑郁症状。生本能和死本能,是人的灵魂中潜伏着的两种最最原始的本能趋力。生本能,让人对生命充满向往,富有活力,勇于探索和尝试,敢于坚持自我。生命里所有让人愉快的、有力量的感觉,都能滋养生本能。生本能背后的驱动力,是“爱”。死本能,让人消沉、悲观、僵化、教条、麻木,不愿变化,不愿探索和尝试,自我缺失,在关系中喜欢共生,容易被他人所影响。死本能让人“想死”。所有让人不快的感觉,都能助长死本能。死本能背后的驱动力,是“怕”。生本能,是生命之初原本的生命底色,它跟死本能是此消彼长的。如果在成长过程中,被死本能强的人影响和伤害得越多,那么,一个人的生本能就会渐渐被死本能所取代,死本能是很私人的一种感受,完全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


[create_time]2023-04-10 19:12:33[/create_time]2023-04-25 19:12:3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乾莱信息咨询[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62ac8245037c35cef5dd05b07789a9ca.jpeg[avatar]百度认证:内蒙古乾莱科技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61[view_count]

关于弗洛伊德提出的死本能和生本能,在他的哪本书中有详细的阐述?

本能理论是佛洛依德在在1920年的《超越唯乐原则》一书中提出。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力比多的基础上和后期的研究中提出了生死驱力,即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本能,可以理解为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本能;包括吃饭、喝水、睡觉、性等,这些都是维持自身存在和种族存在的必要的能力和行为。我们每天做的事几乎都是以这些本能为根本目的,简单地说就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生育出更好的后代。 死亡本能可以简单理解为好多人都想长生不老永远年轻,这也是一种本能。人类的死亡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抗力造成的死亡。不可抗力造成的死亡又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内在的最常见的就是心理冲突造成的自杀,外在的有各种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战争等等。但这都不是本能,而是自身没有无法改变的。 弗洛伊德对死亡本能的解释是,生本能是为了获得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存在感,而死本能正好相反是为了在时间和空间中彻底的泯灭。扩展资料:本能理论的特点是认为人的活动是先天内在安排好的。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认为,本能是天生的倾向性,对某些事物特别敏感,并伴随着特定的情绪体验。人的思想和动机是由本能引起的,本能是激发行为的根源。他在1908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中列举了十大本能,后来扩展到十八种本能。弗洛伊德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他认为对人的行为主要可以用性和攻击两种动机来解释。这些本能虽然是无意识的,但是是强大的动机力量。孟柯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生来就固有的“四端”,“四端”的作用相当于动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本能理论

[create_time]2022-11-14 15:35:26[/create_time]2022-11-29 15:35:2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柠檬心理[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034970a304e251f3246d974af86c9177e3e538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900,h_1200,limit_1[avatar]百度认证:南京柠心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98[view_count]

生本能和死本能

这是个哲学命题,不能把生和死做概念式的理解。生是一个范畴,包括所有的积极意义的意识和情感,死为另一个范畴,包括所有消极意义的意识和情感。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要把其定义为人的两种本能了。人当然有积极向上的本能,不断地克服困难争取更高层次的快乐,但同时也存在惰性和保守的自我消灭的本能力量,顽固的想让自己静止不变,固守熟悉的东西,这种状态似乎是在追求永恒不变,其实就是一种死亡的状态,这不是许多人在孜孜以求的状态吗?死本能又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呢?

每个人都在生与死的本能之间反复轮回,有区别的只不过是那种能量占主流,那种能量处于潜伏状态。当生本能占主流时,我们就说他是个健康的人,当死本能占主流的时候,我们就说他是个病人。但其实普通人就是在健康和病之间反复轮回中度过一生的,其健康和病的时间其实大致相当,不分仲伯。

只有智者才能摆脱轮回,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呈现生本能状态。

本能是不可以意会的,我们不能预先得知自己会处于什么状态,这不是知识,不可学习,不可理解。当你觉得你理解了,那就表明你陷入了无知的状态。


[create_time]2022-06-23 08:24:16[/create_time]2022-07-02 02:35:1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温屿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2ab3c6b.EGWNOK5JoOudI3wwHvt0TA.jpg?time=4578&tieba_portrait_time=4578[avatar]TA获得超过946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0[view_count]

弗洛伊德认为人生来具有那两种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人生来具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本能”是指人格的推动性或者动机性的驱动力量,是身体内的刺激的源头。生的本能是为了个体和种族的存续,因此是维持生命的创造性力量。生的本能通过被称为“力比多”的能量形式表现出来。死的本能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可以指向内部,表现为自虐和自杀等,也可以指向外部,表现为仇恨和攻击等。扩展资料弗洛伊德对心理学的贡献弗洛伊德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其发展的精神分析学说,由以下几种基本理论作为其基础:一、精神层次理论精神层次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二、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把潜意识主要归结为性本能。性本能被压抑、包裹在潜意识或本我之中,成为决定人的行为的巨大的心理能源或能量,即力比多(Libido),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真正原动力或内驱力。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 5 个阶段,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create_time]2021-01-08 11:33:50[/create_time]2016-07-02 14:12:06[finished_time]8[reply_count]7[alue_good]爱学习的老耿[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e4a20a4462309f792c4b26d620e0cf3d7cad62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爱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slogan]爱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intro]12991[view_count]

上一篇:生存之旅

下一篇:生化危机黑暗历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