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为什么不愿意当官了,有什么隐情?
东晋王羲之是千古书圣,在当时也是响当当的名士,可他的仕途却走得并不顺利,在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任上,干脆来了个裸辞,并跑到父母墓前发誓再不做官,可见其意之绝决。究竟是什么事让王书圣如此大动肝火,放弃官场了呢? 其实和他的顶头上司王述有关。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据说王羲之家族不一般,王与马共天下。说的就是他们老王家与皇室的司马家共执天下。有王家如此强大的背景,王羲之当官是不成问题的事。他的老丈人郗鉴,曾位居太尉。谢安是经常和他游山玩水的铁哥们儿,后来此人接替王导做了宰相。 如果一心做高官,王羲之早做到吏部尚书了。他起家秘书郎,后给征西将军庾亮当参军、长史。庾亮死后,又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据说是王导帮忙,曾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可是任性的王羲之就是不干。连护军将军,都是好朋友扬州刺史殷浩一顿劝说才上任的。 王羲之放着吏部尚书不干,怎么跑到会稽了呢。原来《晋书》上说,“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原来,王羲之不喜欢在京城混,伴君如伴虎,看上会稽这个可以养老的好地方了。在这个神仙地界做个父母官,王羲之十分享用知足。可是好景不长,麻烦来了。王羲之的前任王述 ,当上了王羲之的顶头上司扬州刺史 。在王羲之眼里,王述就是个浪得虚名、不学无术还巨贪的一个小人。 王述一上任扬州刺史,就这种找王羲之的麻烦。 面对王述的各种找荐,本想就此养老的王羲之,向朝廷打报告,请求分会稽为越州管辖,远离这个坏上司。结果没成,王羲之一气之下就辞了官。王羲之辞官后,无官一身轻,世界很大,到处走走看看。游山玩水,交朋会友,采丹修炼。当然,还深研书艺。羲之书法晚乃善,说的就是这个时候。
[create_time]2020-07-09 15:35:00[/create_time]2020-07-23 08:13:01[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1[alue_good]小牛牛电影[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760647921,4028211561&fm=3012&app=3012&autime=1689820760&size=b200,20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255[view_count]文史天地的发行情况
《文史天地》杂志 是一本以故事为载体,介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讲述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大众类综合期刊,16开本,定价8元,月刊,每期内页96页,版面容量14万字。刊物主要设置有特别话题、名家专栏、特约专稿、人物春秋等20余个相对固定栏目。从1994年创刊至今已有20年,读者遍布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海外已有一定数量的读者。
[create_time]2016-05-31 02:12:56[/create_time]2016-06-15 00:52:0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迷迭逆夏囊[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0eabeb8.49wJoQA9U6b1nkCN1KWbKg.jpg?time=3685&tieba_portrait_time=3685[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8[view_count]王羲之为何誓不进官场?
永和十一年(355年)暮春的一天,一位年过半百的名士在父母的坟前,指天发誓:绝不再涉足官场踏入仕途,如违此言就是不孝之子,为天地所不载,名教所不容…… 转载注意来源这位发誓者不是别人,正是让后世倾慕不已的“书圣”王羲之。 hxlsw_.com 指天发誓,多是武夫鄙士所为。王羲之文采风流,风姿俊逸,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让王羲之如此痛彻肺腑以致有损名士风范?其实,不过是因为王羲之对王蓝田(王述)的负性使气而已。 请勿采集 王羲之出身山东琅琊望族,自其官至太保的六世祖王祥以来,王氏族人便一直世居高位,数百人留名青史,数十人位极人臣,可谓“累世公卿”。到了王羲之从伯王导、王敦的时候,山东琅琊王氏甚至达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而王述虽然出自亦为望族“太原王氏”,可时至当日,早已辉煌不再。在讲究门第的东晋时代,王羲之自然有一种无法掩饰的优越之感。 浩学x.历l.史s.网w.co.m 神色俊逸、性情娴雅的王羲之,在名士清谈中体玄悟道,在政治上更具远见卓识。从王羲之与时人谢安、殷浩等人的论玄谈道、书信交往中,王羲之的才华可见一斑,他在郡治上的政治实践也为时人所称颂;而王述则性格沉静,寡言少语,“每坐客驰辨,异端竞起”,王述仍旧无动于衷、不发一言。直到而立之年,王述才被王导举荐为不入流的“中兵属”。由于家贫,王述还收受了不菲的贿赂,闹得满城风雨,以致王导都不得不训诫他。世人多有恃才傲物的毛病,以王羲之的才华,怎么可能把王述放在眼里。 #,* 王羲之可谓成名甚早。当时任吏部尚书的周错第一次看到王羲之的时候,竟然就将用来款待贵客的牛心炙第一个割给王羲之吃,从此王羲之声名鹊起,而当时王羲之年仅十三岁。征西将军庾亮、扬州刺史殷浩、晋安帝等对王羲之都是赞不绝口,堂伯父王敦更是喜欢得不得了,甚至认为王羲之即便和当时的大名士阮誉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相比较而言,少年丧父的王述一直闭门在家,安贫守约,鲜与外界往来,直到而立之年仍默默无闻。由于太原王氏家族曾有疑似“痴憨症”的遗传史,于是沉默寡言的王述便被人们误认为他也得了这种“病”。 内容来自hxlsw 如果拿王羲之和王述相比,论门第,王述难以望其项背;论才情。王述更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论名望,王述只不过是无名小辈。所以,王羲之从内心深处根本瞧不起王述。 #,* 当听说王述因为性情急躁,竟然和鸡蛋大动肝火的时候,王羲之几乎为之喷饭,戏谑王述:即便是他的父亲、名胜一时的东海太守王安期如果有如此性情,也是一无可取,何况是王述呢?王述后来迁建威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仍然和宾客奚落王述,说王述只适合当尚书,到老了或许能升为仆射(读作“夜”),要想进一步高升就不可能了。不屑之情溢于言表。王羲之为何独独和王述过不去呢?那是因为后来者(王述)竟然与之“共伍”,而且大有超过自己的势头。 内容来自hxlsw 当王羲之还在挖苦、奚落王述的时候,王羲之已经开始注意到了王述的变化,而且王述的变化简直是令人咋舌。王述被举荐之后的表现令王导十分满意,以致怀疑王述的“痴憨”是别人有意的诋毁。王述以“人非尧舜,怎么可能每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指斥拍王导马屁的宾朋,令王导叹服不已,连同僚庾亮也称赞王述“清贞简贵”。王述初人仕途收受贿赂,这时也金盆洗手,而且清洁绝伦,财务皆散之亲故,衣服宅宇一往如昔。此后,王述之誉一路飙升。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是,令王羲之想不到的是王述的急性子居然也发生了质变,面对粗人谢奕的咒骂,王述仅以面壁应对,直至泄愤之后的谢奕扬长而去。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其实,此时的王述早已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 #,( 面对王述的“改头换面”,王羲之的内心是不平的,更有些不安。尤其是当王述和自己齐名的时候,更让王羲之难以容忍。王羲之对王述的挖苦、奚落,无疑是不安和担忧的表现。 hxlsw。co.m 永和七年(351年),王羲之迁右将军并接替因丁母忧而离职的王述。当时王述在会稽料理丧事,按常理作为地方长官的王羲之应该去吊唁致祭。因为一向看不起王述,碍于礼制情面的王羲之硬着头皮去了一次,而且礼数不周,让王述极为不满。每当听到王羲之的仪仗角声,王述总以为地方官亲自吊唁,于是洒扫静候。如是反复几年,王羲之依旧没有来,王述因此非常嫉恨王羲之。如此一举,王羲之心理自然十分痛快。 hxlsw。co.m 世事难料,三年后王述竟然代殷浩为扬州刺史并加征虏将军,成了王羲之的顶头上司。这让王羲之做梦都没有想到。王述是个“事亲孝谨”之人,对于王羲之屡次对自己的蓄意侮辱焉能就此罢手。王述巡查郡县唯独不到会稽,等到离开的时候,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别而去以反辱王羲之。不久,余怒未消的王述又后检校会稽郡,稽查王羲之的得失。尽管王羲之不是老马恋栈,可是他也不想回家了事,更不想继续在王述的手下受辱。于是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派参军去朝廷请求将会稽从扬州分割出来另设越州。结果事情办砸了,王羲之此举成为时人谈资的笑柄。悻悻然的王羲之只好在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请辞,来到父母的坟前,痛发誓言,今生绝不踏入仕途。 浩学历史网 其实,王羲之和王述都是当时的名士,王羲之谈玄论道,远见卓识;王述为人忠孝,为政有方,二人在成名上可谓殊途而同归,只不过王述的成名更坎坷更有后劲而已。二王之间也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从血缘关系而论,二人还同是名将王离之后。两人最初的嫌隙源自王羲之当时的无礼,王羲之不仅侮辱了王述本人,更是对王述父母的不敬;“事亲孝谨”的王述也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王羲之无礼在前,王述报复在后。而王羲之的无礼,根本原因是王羲之因为看不起王述,无法容忍王述这一后起之秀和自己齐名。而且,二人在爆发“冲突”之前,王羲之就已经多次挖苦、奚落王述了。 h.x.l.s.w.co.m 时至今日,后人对王羲之的书法赞不绝口,对王羲之的神采风范倾慕不已,甚至对他的言行有意无意地进行美化。但是,毋庸讳言,纵观王羲之痛发毒誓这一“闹剧”的前前后后,王羲之的心胸委实小了一些。王羲之在反思自己和王述二人之间的矛盾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狭隘自负,更没有认识到自己负性使气所导致的后果,他始终也没有能够容纳王述,没有用一颗平常的心去面对王述对自己的超越,并错误地将这一行为迁怒于自己的儿子。其实,只要王羲之能够宽容一些,能够包容别人对自己的“越位”,他也就不必那么郁闷不堪了,更不必在父母的坟前指天发誓了。 hxlsw, 由此可见,羲之书品超凡入圣,人品似觉稍欠。无奈,人无完人也! #,#
[create_time]2013-11-09 11:00:30[/create_time]2013-11-17 09:36:2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6[alue_good]真的兔子202[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81cb00a.XJfiuELeNL_xwIG1M1Rnyw.jpg?time=3314&tieba_portrait_time=3314[avatar]TA获得超过15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93[view_count]
剿灭太平天国的曾国藩为啥剿捻失败
曾国藩是近代史上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他办团练,组湘军,剿灭太平天国,与李鸿章,胡林翼,左宗棠合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是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和推动者,甚至有人推崇他为有人推崇他为千古第一完人,更有人说他是王阳明后又一大儒。 曾国藩 从1853年,曾国藩在家乡组建湘军,经过11年的苦战,剿灭了太平天国,被清 *** 加封为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就是这样一个牛人为啥在剿灭捻军的过程中兵败,一世英名尽毁,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湘军数量、质量下降,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巅峰时有军队12万,但是在剿灭太平天国之后,为了避免清 *** 的猜忌,在各方面压力下主动裁撤军队,例如攻克天京的曾国荃部嫡系湘军五万余名大部被裁遣,只留下8000人。最终湘军,只剩下吉字营八千人和霆军四千人,水师一万八千余人。湘军主力散去四分之三。这就使得曾国藩没有足够的军队来执行自己的计划,同时由于在剿灭太平天国过程中,湘军大肆掳掠,特别是在攻克天京,湘军取得巨大的财富,军队开始变得腐败奢靡,战斗力下降明显。 二、核心战术失灵,众所周知,湘军的战术可以总结为扎硬垒、打呆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防守反击,即使进攻的时候也是先挖沟围城,断守军粮草,然后再进攻,这套战术在面对太平天国时非常有效,一步一步的蚕食太平军的地盘,并最终剿灭太平天国,但是捻军不按套路出牌,史载捻军战术为易步为骑,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以走疲敌”,在运动中伺机歼敌。这种无后方,无根据地打法,让曾国藩的扎硬垒、打呆仗没了目标,曾国藩在东边防守,捻军进攻西边利用自己的机动性专打曾国藩防不到的地方,湘军最大的缺点就是行军速度,湘军规定每次出征两个小时拔寨,两个小时安营,这就使得湘军每天行军时间只有六个小时,每日行军30公里左右,剿灭太平天国时主要交战的区域为长江流域,以步兵和水师对抗为主,同时利用长江行军,使得速度尚可,但是捻军活动区域为直隶,河南,山东,以平原为主,这就使得湘军行军速度慢的缺点被无限放大,这就使得曾国藩面对来去如风的捻军无从下手。 捻军活动区域 三、军队派系林立,难以指挥,剿灭太平天国依靠的是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这三支军队,湘军乃曾国藩的嫡系,淮军核心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同时淮军起家的部队也是曾国藩划给李鸿章的湘军一部,淮军始终唯曾国藩马首是瞻。左宗棠和曾国藩是很好的朋友,左宗棠的起家部队也是曾国藩划拨的湘军一部,所以在剿灭太平天国时,曾国藩对部队的指挥如臂使指。但是在剿灭捻军的时候,湘军数量下降,其他的三省部队各怀鬼胎,都只为维护本省利益,因而对曾国藩的指挥阳奉阴违,使得曾国藩指挥失灵。 四、清 *** 的猜忌,剿灭太平天国后曾国藩势力日益扩大,引起清 *** 猜忌,同时攻克天京后大肆掳掠天京财物,让清 *** 极为不满,故在剿灭太平天国后清 *** 忽略了咸丰皇帝剿灭太平天国封王的遗诏,只封给曾国藩侯爵,同时让他遣散湘军,削减曾国藩的势力,同时在剿捻是也是处处掣肘,他的命令无法有效执行,还要求他自筹粮草,正是清 *** 的这种态度,大大助长了各地守军阳奉阴违的底气。而且仅仅给了曾国藩两年时间,两年后就将曾国藩撤职钦差,仍人两江总督。 在这这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曾国藩没有能够继续自己的辉煌,剿捻失败,一世英名尽毁。而捻军则在曾国藩学生李鸿章的绞杀下失败了也算是给自己的老师出了一口恶气。
[create_time]2022-10-25 09:52:41[/create_time]2022-11-05 15:58:4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梦之缘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1bbd3bf.dco3O7-9qhUybkm7i_05jw.jpg?time=4772&tieba_portrait_time=4772[avatar]TA获得超过794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view_count]
曾国藩打败太平军而名震天下,可为何外国入侵时他却没有积极应战?
曾国藩打败太平军而名震天下,可为何外国入侵时他却没有积极应战?因为打不过。太平军虽然在早期取得了胜利,并在1853年春攻克了南京,但其战略方向始终摇摆不定。虽然早期西征一路高歌,但随着天津内乱,石大凯率领主力返回天津,西征的胜利顿时化作一片过眼云烟。湘军虽受挫,但仍尽一切努力向长江进攻。同心同德,今天后退一英寸,明天前进一英尺。太平天国初期,它是由北向西,而不是向东当时,东南沿海到处都有小刀应对起义。拥有繁荣军事战线的太平军可以指挥横扫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富裕地区。然而,当时的全军总司令杨秀清决定避免与占领上海商港的外国军队发生冲突,命令太平军以镇江为东线边界,争取以上海为中心的大国军队尽量保持中立。曾国藩作为清末四位复辟的明朝大臣之首,在政治才干、军事谋略和严谨的学识方面,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曾国藩的家书,涵盖了他从道光30年到同治10年的精神历程,真实地反映了曾国藩一生中的主要活动以及他对治理、家族管理和学习的培养。被后人视为家庭、国家和世界的“向日葵宝典”。究其内在原因,是曾国藩运用儒家思想,保持传统文化的制高点,团结士人和官僚。同时,他也得到了清朝最高国家权力机构的授权。在胡临沂和左宗棠的协助下,湘军相对统一。而洪扬则利用外国基督教文化,将自己改造成一个政教结合的军事政治集团,并没有摆脱流寇和内部团结的问题。此外,双方的战略优势也可见一斑。自古以来,只有朱元璋成功地实现了由南向北的统一大业。当时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主要是因为北方有红丝巾,东方的张世成没有远见。他十分注意解决长江上游的陈友良问题。洪秀全虽然在早期占领了武昌,但后来没有留下。此外,全军没有及时进攻京城模仿李自成,九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确定的。在海军的帮助下,曾国藩占领了安庆,平静地包围了南京雨花台。
[create_time]2022-06-09 11:08:31[/create_time]2021-11-19 14:04:36[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0[alue_good]帅萝津V[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1655b72.p9CcmQQzHRdiXoVhg17HDw.jpg?time=7489&tieba_portrait_time=7489[avatar]历史文化相关的都是些小爱好[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9[view_count]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在英国,他特意在议院旁听了...
【答案】B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李鸿章觉得英国的议院“无甚可观”足以证明李鸿章是在坚持中学为体,不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必须邀请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则足以证明李鸿章是在坚持“西学为用”,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军事技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李鸿章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create_time]2017-03-16 05:43:37[/create_time]2017-03-16 05:44:0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林更未来新[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54ddb98.AFKkkOD2h2GJwvP_GOPvpQ.jpg?time=7385&tieba_portrait_time=7385[avatar]超过2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90[view_count]
李鸿章访问英国受到极高礼遇,留下什么遗憾?
1896年8月2日,一个高大的中国老人前呼后拥地出现在英国伦敦街头。与普通的中国人不一样,此人头戴三眼花翎、身穿黄色马褂,看上去威风凛凛、不怒自威。他所到之处,英国民众纷纷脱帽致礼,欢迎这位尊贵的中国客人。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晚清重臣李鸿章,当时他的身份是头等钦差大臣。李鸿章为什么会出访英国呢?说来话长。在1894年—1895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在陆战和海战中都败给了日本,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赔款割地,丧权辱国。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回来后,被解除了位居25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闲居在贤良寺。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莫斯科举行盛大的加冕仪式,邀请清朝派员参加。此前,沙俄联合法国和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清朝出于“联俄制日”的考虑,派遣李鸿章以头等钦差大臣的身份前去沙俄,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仪式。李鸿章在沙俄期间,不但参加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仪式,还签订了《中俄密约》,议定中国与沙俄结盟,共同对付日本。欧洲各国得知李鸿章出使沙俄后,纷纷向他发起邀请。李鸿章后半生致力于洋务运动,也是朝廷里少有几个对西方事务较为熟悉的大臣。可是,李鸿章对西方的了解,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别人的转述,他自己从没有出过国。何不趁这个机会,到欧洲瞧一瞧、看一看?于是,就有了横跨三大洋、历时半年、行程9万多公里的欧洲之行。期间,李鸿章除了沙俄外,还访问了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等7个国家。在这些国家里,英国之行格外引人注目。因为英国是第一个大规模侵略中国,将中国带入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的国家。英国侵略中国的次数最多,几乎是无一不与。同时,英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国洋枪队帮助清朝剿灭了太平天国运动;英国人赫德甚至担任了清朝海关总税务司,掌管中国的钱袋子;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第一批舰船就是从英国购买的。更重要的是,这次李鸿章来到英国,还承担着一个任务:请求增加关税。有读者问:一个主权国家增加关税,为什么要征求另一个国家的意见?原因很简单,早在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里,中国就放弃了关税自主权。对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清朝不能自行决定,须与英国商定。清朝之所以想增加关税,是因为中国关税长期维系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即5%。这导致了两个恶果。一是导致大量外国货物进入中国,形成倾销,阻碍了民族产业的发展。二是导致国家财政紧张,入不敷出。尤其是中国在刚刚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赔偿日本2.3亿两白银,这笔钱从哪里来?想来想去就只有增加关税这一招了。鉴于问题的紧迫性,李鸿章于8月2日抵达英国,于8月4日就与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进行密谈。在增加关税问题上,李鸿章开门见山地提出,既然英国允许日本增加关税,那么请英国允许中国将关税从5%增加到10%。此前,李鸿章访问沙俄与德国时,两国都同意清朝增加关税的提议。不过,英国才是中国进口货物的“大主顾”,英国货物占到中国进口货物的80%。英国人的态度,才是增加关税成功与否的标志。没想到,索尔兹伯里明确拒绝了李鸿章的请求。他说,英国贸然提高日本关税,已经引起了英国商人的不满,不能再次增加中国关税。不仅如此,索尔兹伯里还要求清朝进一步开放内地市场,以便英国商人倾销货物。对于索尔兹伯里的强硬态度,李鸿章很不满。他抗议说:“惟知贵国之让日人,不闻日廷之谋琼报也。今贵国不肯移待日之道以待敝国,又惟知英人之歧视东土,而任华人之憾抱向隅也。”李鸿章批评英国歧视中国人,任由中国人陷入绝境。然而,“弱国无外交”,李鸿章的抗议,并不能打动索尔兹伯里。密谈最终不欢而散。当然,谈判虽然谈崩了,既定的日程还得继续下去。带着一丝伤感,李鸿章来到英国港口城市朴茨茅斯,参观英国皇家海军演习。演习时,停泊在港口的“维多利亚”战舰鸣炮19声,向李鸿章致礼。李鸿章看到各舰船行列整肃,军容雄盛,不禁感慨万千:“余在北洋,竭尽心思,糜尽财力,俨然自成一军。由今思之,岂直小巫见大巫之比哉?”随后,李鸿章参观了朴茨茅斯皇家海军造船厂。造船厂里各式各样的舰船,给李鸿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英国期间,李鸿章还受到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1840年,正是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上发表演说,支持向中国发动战争,从而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我想,李鸿章前往奥斯本庄园觐见维多利亚女王时,心情一定很复杂。不过,维多利亚女王给予李鸿章极高的礼遇,并赠予他“维多利亚头等大十字宝星”勋章。这还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这种勋章授予外国人。李鸿章在英国呆了20天,堪称风尘仆仆、马不停蹄。他应邀参观了英国议会,考察英国政治制度;他参观了英国的造船厂、枪炮厂、钢铁厂、电报局、银行等,观摩先进的科技和机械化生产;他参观英国国家银行、邮政总局和商务总局,了解英国金融机构运行规律;他参观英国电报公司时,口述68字的电报发回上海轮船招商局,25分钟后就收到了盛宣怀的回电……8月22日,李鸿章结束了在英国的访问,乘坐游船横渡大西洋,前往美国访问。虽然这次英国之行,李鸿章没有达到增加关税的目的,留下遗憾,但还是颇有收获。特别是李鸿章本人,
[create_time]2020-12-22 19:44:55[/create_time]2020-12-24 08:19:02[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0[alue_good]牛奶聊情[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1133084885,3079981456&fm=3012&app=3012&autime=1686680877&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42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70[view_count]中华民国海军出兵海参崴始末
中华民国海军出兵海参崴始末这次入侵,虽然是参加协约国的行动,但显示了诞生不久的中华民国的国威。1917年8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中国北洋政府宣布放弃中立,加入英法联军,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同年11月,属于协约国的俄罗斯爆发十月革命,宣布退出战争。1918年,以英法美日为首的同盟国决定组织14支干涉军,出兵俄国。北洋政府还受邀派遣海军和陆军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参与协约国对俄国的军事干预。中国宣布参战后,他成立了战部,专门负责战争事务。段总理亲自担任的督战司。段以参战为名扩充实力,新编了四个师组成的边防卫队,全部购自日本。这次在海参崴,中国派出了一个团的陆军部队,由边防部队中纪律最严明的师魏挑选,宋任团长。派往海参崴的海军军舰是当时北洋政府最大最好的两艘军舰之一的“海容”号巡洋舰。早在1917年12月,鉴于俄国远东局势混乱,北京政府外交部密函海军部,要求派军舰到海参崴保护华侨。当时海军部回复说,目前海参崴什么事都没有,不打算派船。1918年3月,北京政府国务院决定派军舰进驻符拉迪沃斯托克,命令驻守南京下关的海军总司令饶怀文先派出两艘有效巡洋舰。4月5日,应各国驻符拉迪沃斯托克领事机构的要求,北京政府正式决定派遣“海容”号巡洋舰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荣舰是一艘二级巡洋舰,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于1896年从德国沃尔肯工厂订购。与此同时,还有海畴和海辰两艘船。三艘同类型的船,船长95。7米,宽12。4米,吃水5。8米,排水量2950吨,马力7500,转速19。五海里。该舰装备3门克虏伯式150毫米舰炮、8门克式105毫米舰炮、2门克式60毫米舰炮、4门霍金斯式37毫米舰炮、5门马克沁式8毫米机枪、1门鱼雷发射管,携带580吨煤炭和270吨淡水,官兵263人。每艘战舰的造价是16。三万英镑。1998年5月14日,海容舰由德方护航,提前回国。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于7月27日抵达大沽湖,成为甲午战争后第一艘奉命来华的主力战舰。另外两艘军舰“海畴”号和“海辰”号分别于8月底和9月抵达大沽湖。海容舰多次被派往海外执行任务。1907年,海容舰、海丑舰赴南洋,游览西贡、新加坡等地,慰问华侨,被称为多年未见的盛事。当年10月,海容舰、海启舰再次赴南洋考察业务,慰问侨胞。先后到过英属菲律宾、法属西贡、泰国首都曼谷、巴达维亚、三宝颜、泗水、日惹、梭罗,以及苏门答腊岛的曼岛、英属新加坡、槟城、大小霹雳等多个港口,受到当地华侨华人的热烈欢迎。此后,清政府决定每年派军舰到南洋慰问华侨,宣示国威。1909年,海容舰和海格舰按计划赴南洋,先后到达新加波、巴达维亚、三宝、泗水、巴里坤逊、日惹、望加锡、西贡等港口,历时两个月。海容舰虽有多次海外航行经验,但走出国门参加多国联合军事行动尚属首次。缺乏经验,加上时间紧,使得准备工作非常紧张。海容舰向海军部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列出了所有t1918年4月9日,在船长林的指挥下,“海荣”号从上海起航,前往海参崴。林,原名曾荣,1874年生于福建长乐。1896年毕业于江宁江南水师学堂。他先后担任过鱼雷艇和巡洋舰的舰长。1917年,他从“陈楠”号巡洋舰的舰长晋升为“海容”号舰长。海蓉舰出发后,一路向北。到了朝鲜济州岛巨文港,停车过夜,休息一下。然后,它穿越到马海峡,航行了4天,终于在17日抵达海参崴。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后,船只停泊在港口中央码头。中国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事和中国商会派员登舰,热烈欢迎祖国军舰的到来。当时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内没有俄罗斯船只,全是英美日军舰,整个港口被盟军占领。海容舰抵达后,船长林前往拜会协约国海军指挥官,进行联络。符拉迪沃斯托克原本是中国的领土,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俄国夺取,改名符拉迪沃斯托克。1862年,俄罗斯将符拉迪沃斯托克改建为军港,可停泊多艘万吨以上的巨轮。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一个天然良港,港底没有礁石,也没有航行障碍。夏天气候宜人,但冬天,从11月到第二年2月,港口会结冰。港口被坚硬的冰覆盖着,甚至马车也可以在冰上行驶。在中国海参崴有总领事馆,还有民间组织中国商会。海外华侨两万多人,都是山东人。总领事和商会会长也是山东人。大多数华侨每年春天来海参崴谋生,冬天天寒地冻就回国。长期居住在海参崴的华侨主要居住在中国街,以开店和做小生意为生。他们与俄罗斯人相处融洽,有的甚至娶了俄罗斯媳妇。中国街的市场和山东的一模一样。有山东酒家,丹桂和颍州两家剧院。大多数演员来自北京和天津,他们的表演在海外华人中很受欢迎。海容舰到达时,符拉迪沃斯托克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只有几名俄罗斯警察在街上站岗。为了维护治安,盟军驻军成立了治安总部,由美国陆军的一名少校负责。每天各国军舰轮流派出12名水兵组成巡逻队,与白俄罗斯警方一起维护治安。上海荣舰官兵除参与联合行动外,还积极配合当地中国有关机构保护华侨利益,受到他们的称赞。不久,各国军队也相继进入俄罗斯远东地区。离俄国较近的日本企图长期占领西伯利亚,派兵最多,有几个师。因此,日本大谷将军被各国推选为盟军总司令,统率各国统一驻防,其总部设在海参崴商业学校。中国陆军部队到达俄罗斯远东地区后,只有一个连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其余驻扎在中俄边境的乌站和双城子。根据北洋政府的命令,驻扎在海参崴的中国军队接受了海军的指挥。然而,海容舰舰长林只是一名海军上校,资历不足以统帅军队。不仅如此,由于他的军衔低,林美国与其他国家海军的联系也很不方便。海军部与北洋政府交涉后8月3日,奉总统命令,任命林为海军副司令兼指挥中国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美国陆军和海军部队。随后,陆军和海军人员被转移,办公室被设置为办事处。林是最高统帅,是留在法国的陆军少将,是总参谋长。办公室,也被称为总办公室,直接隶属于战争办公室。九日,林在俄罗斯美国驻军,海荣舰不参加战斗,甚至航行困难。大多数时候,她一动不动地呆在港口。时间长了,很多贝类都吸附在船底。如果任其蔓延,可能会造成进水管堵塞,导致机器故障,必须及时清理。于是,1919年5月,海军总司令部下令调整海容船回国,靠岸查底。与此同时,海荣号的姊妹舰“海仇”号巡洋舰奉命前往海参崴救灾。在海参崴只驻扎了几个月,该船就因锅炉泄漏无法过冬,只好回国维修。于是,海军总司令部将其调回厦门,派海容舰接管。10月20日,海容舰载着东北江防所需的军械和40名官兵,从上海出发,再次前往海参崴,在那里又度过了一个冬天。海参崴的天气很冷。有时军舰一天内会结冰两到三英尺厚。因为没有除冰设备,他们不得不每天早晚两次用木棍破冰,否则船会有危险。在结冰之前,军舰的水箱和水管都用毛毡裹得严严实实,以免被冻住。中国军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驻军期间,补给也遇到不少困难。军舰的燃料是煤,因为它可以不能从国内运输,只能在当地购买。价格贵,质量差,产生大量煤渣,清理起来很费力。所需口粮由俄罗斯船只从中国运出,一般可以保证。在淡水供应方面,由于海容舰是一艘老旧的巡洋舰,没有自制的淡水设备,平时都是靠当地的水上船只送水,冬天结冰,只能节衣缩食的使用船上储存的水,限制洗漱、洗涤和饮水,保证锅炉取暖用水。蔬菜、肉类等副食一般都是在当地买,冬天当地就没有货了。居民依赖于每周两到三次从他们的欧洲地区通过火车运输的冷冻肉和蔬菜,火车一到就被抢购一空,因此船上的供应往往难以得到保证。1920年春,由美军发起,驻扎在海参崴的各国军队举行运动会,海容舰官兵应邀参加。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关系到国家和军队的荣誉,中国官兵非常重视,抓紧时间训练。代理将军林还专门致电海军总司令部,从国内聘请了一位有经验的体育老师到海参崴指导训练。最终,中国海军代表队获得总分第二名,还获得了跨栏、拔河、撑杆跳等多个单项冠军。这次运动会被拍成纪录片,在中国放映。列兵田在跨栏比赛中获胜的照片也刊登在著名的东方杂志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联盟总部还组织了一次阅兵式,来自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国陆军和海容舰的一个连的60名水兵参加了这次活动。经过一些训练和精心准备,中国中国海军和陆军受到了好评,当地的海外华人非常兴奋和自豪地看到中国美国军队井然有序。随着战争逐渐结束,各国开始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撤军。1920年6月,林奉命取消字军队的克制而且还是以代理将军的名义驻扎在海参崴。不久,他撤销了岸办,转战海蓉舰。2008年10月,北洋政府正式撤销驻符拉迪沃斯托克代表处,但命令海容舰暂时留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以保护海外华商。不久,海军将炮舰永健号重新分配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接管海容舰的华侨保护任务。炮舰永健号由江南造船厂于1914年建造,排水量仅860吨,航速13。5节。海容舰于11月返回上海,结束了两年多的海外驻扎。海蓉舰回国后,舰上官兵在1920年12月,炮舰永健号进驻海参崴时,俄国土匪在海参崴勒索华侨商人,扰乱公共秩序,甚至殴打中国水兵。船长王寿亭接到报告,立即通过俄罗斯驻符拉迪沃斯托克领事向中国提出交涉。次年1月,庙街又发生了一起俄罗斯警察枪杀中国船员的严重事件。王寿亭向俄罗斯国家警察署提出严正交涉,并电告海军部,要求外交部通过外交途径处理。不久,炮舰永健号奉命撤回回国,中国海军美国在海参崴的驻军宣告结束。后来,炮舰永健号在抗战初期被日军飞机击沉,成为战争中第一艘沉没的中国军舰。资料来源:文史天地,第160期作者:王红
[create_time]2023-06-15 17:32:48[/create_time]2023-06-30 17:32:4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校易搜全知道[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e2442a7d933c895ca8a10e3c31373f0830200b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avatar]专注互联网信息分享。[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view_count]
为什么我会喜欢历史?
历史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定位与解释,首先是定位,从哪里来,现在在什么位置,将来要到哪里去,这样你就把位置定住了;接下来是解释,解释什么是是非,解释什么是上下,解释什么是我们。而这种定位和解释也分完全不同的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定位和解释人物。孔子曰:“做春秋时天下乱臣贼子惧!” 乱臣贼子惧的是什么呢?惧的就是历史的定位和解释,也就是惧怕那永恒的审判。自然灾害时,刘少奇对毛泽东说:“人相食,你我要上史书的” 不论是刘少奇还是毛泽东都怕这个历史的审判,今天这个审判也没有完,恐怕到人类灭亡才完得了。而刘少奇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保护不了自己的时候,他只能聊以自慰的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他还信这个,他也只有信这个了。第二个层面是定位和解释社会,也就是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处于一种什么状态,是从什么状态中蜕变出来成为今天的样子,而今天的样子又很可能发展到什么新的状态中去,这里边有什么内在的逻辑,或者说压根就是人性自然发展的过程等等。希罗多德、司马迁、黑格尔、托克维尔、马克思、韦伯、布格哈特、布罗代尔这样的历史学者都曾经做过这样的定位和解释,但是说实在,他们做的不过是“限于史料不足而做出的不准确的定位和受制于自己民族或阶级的共同想象而做出的狡诈的解释”但是这就是历史,就是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做到这个就相当不简单了!第三个层面是我个人所看到的最高层面,也是历史学的终极意义,就是评价人本身——我们是什么?人类产生于偶然,人类文明走到今天同样是一个偶然接着另一个偶然,今天人类的不知所措,彷徨苦闷,纠结迷茫,而说到底所有的绝望和希望也就是产生于此。没有历史,人类就是一群活物而已,只有在历史中人类才可能认识自己,也只有把自己置于历史之中人类才能找到一点存在的感觉。而赋予人类这种存在的感觉,把人类从荒谬中解救出来,这才是历史学的真正意义!
[create_time]2012-07-07 17:54:34[/create_time]2012-07-22 14:44:11[finished_time]36[reply_count]5[alue_good]歆惜儿[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3dc99b4.NZsbV1zuIbSINJrUL61y1g.jpg?time=3188&tieba_portrait_time=3188[avatar]TA获得超过29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379[view_count]
欧阳修因绯闻遭受无端诬陷
大宋王朝到了宋仁宗时代,已有了不少积弊,譬如,冗官冗员开始显现,贫富差距开始拉大,社会矛盾逐渐突出了。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改革受到了打击,他自己被贬饶州(今江西上饶)。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欧阳修高中进士时,所娶的胥氏夫人,新婚不久便去世了。被贬后不久,欧阳修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儿。值得一提的是,薛奎的大女婿不是别人,就是跟欧阳修一起参加殿试而获得了状元的王拱辰。后来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他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儿,这一下,王拱辰和欧阳修变成了连襟。欧阳修写诗调侃他,说:“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欧阳修又被召回京城,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担任右正言、知制诰。此时,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正在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改革直接触及到宗室、贵戚、权臣们的既得利益,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揭露保守派的卑劣用心,被保守派恨之入骨。恰在此时,欧阳修又有所谓的 *** 绯闻传出,保守派利用绯闻,将欧阳修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 *** 绯闻呢?原来,欧阳修有个妹妹嫁给张龟正为续室,没几年,张龟正病死,留下前妻所生的女儿张氏与欧阳氏一起生活。数年后,欧阳修将张氏嫁与族人。由此,欧阳修与妹妹的走动也多了起来。不久,他妹妹终于没有守住贞节,和一个家奴私通并怀孕了。此事被张氏发觉,担心家产日后被继母所生孩子分割,于是张氏将继母欧阳氏告到开封府,请求府尹大人查清继母所怀是谁的野种,借此将继母逐出家门。 开封府尹叫杨日严,属保守派旧党,曾经因为经济问题被欧阳修弹劾过。如今,报复的机会终于来了,杨日严多次逼迫欧阳氏承认是与欧阳修私通怀孕的。可怜的女人,既羞于承认与家奴通奸,也不忍加害无辜的兄长,只有自寻死路了。 杨日严不肯罢休,在副宰相贾昌朝等的授意下,他和另一谏官联起手来,四处点火,硬是把这盆脏水泼到了欧阳修身上。并请求朝廷立即把正在河北路担任都转运使的欧阳修拿回京城严加审问。欧阳修的连襟王拱辰,当时正担任着御史中丞(相当于最高检查院检查长),因为与欧阳修分属两个不同的政治阵营,因此明知欧阳修是被人诬陷的,也不闻不问。这样一来,贾昌朝、杨日严等人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因为 *** 关乎社会风化和朝廷脸面,宋仁宗只得下旨,命欧阳修即刻回京接受审查。在宋朝,这种由皇帝亲自批转的案件叫“诏狱”,性质相当严重。为了彻底查清案情,仁宗亲自委派三司户部判官(相当于国资委主管法规的负责人)苏安世和宦官王昭明负责审理此案。苏世安认真核查了所有案卷,并调查取证后,发现欧阳修是被人诬陷的。他守住了做人的底线,判定欧阳修无罪,并明确指出欧阳修是受诬的。权臣们极为恼怒,很快将苏安世贬到泰州监酒税,王昭明也被贬为寿春县监酒税。 贾昌朝等人仍不甘心,派人查抄了欧阳氏的家,在其家的衣柜里发现了一张欧阳修向妹子借款的借条,以此为借口,认定欧阳修早有谋取其妹财产的动机。不由分说,一闷棍将欧阳修打到滁州担任太守。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 欧阳修因 *** 绯闻遭受无端诬陷的事情说明,做名人千万别惹上绯闻,哪怕是假绯闻。 欧阳修被贬出京城,意味着庆历党争,以保守派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此后的数年里,朝廷中一直是保守派章得象、陈执中、贾昌朝等人执掌大权,直到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改革派代表富弼重新回到中央,局面才渐渐有了些好转。 整理:zln201707
[create_time]2022-10-06 21:34:04[/create_time]2022-10-15 14:30:0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黑科技171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bd20255.dZwk2hC-pi--5KlchUQNmQ.jpg?time=709&tieba_portrait_time=709[avatar]TA获得超过458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view_count]
欧阳修曾因绯闻被贬:欧阳修与儿媳 *** 是真的吗
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一生坎坷,在许多地方留下宦迹,其中就包括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正定原名真定,北宋时期是河北西路首府。庆历年间,欧阳修曾经奉使河北西路都转运使,相当于河北西路的“省长”。 欧阳修曾尖刻抨击朝廷用人政策,这些正义之言,遭到朝中奸佞嫉恨,于是,一些置军国大业和边境国防于不顾的小人欲陷害于他。 御史钱明逸,因欧阳修在编纂《新五代史》时,贬斥他的祖宗、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氏家族,所以怀恨在心,想方设法罗织罪名,必欲置欧阳修于死地。 当年,欧阳修之妹嫁给张龟正,不久守寡,两人无子,只有张龟正前妻所生一女。欧阳修怜悯,便把妹妹和外甥女接到自家。外甥女成人后,嫁给欧阳修远房侄子欧阳晟。可这个“外甥女”竟与家仆私通,被发现送到官府。不知是屈打成招或受人唆使,该女张氏竟说欧阳修和她有不伦之情,并欺占她家财务。钱明逸还用张氏的家财买了田地,写上欧阳修的名号,制造伪证,罗织罪名,诋毁欧阳修。 欧阳修上表为自己辩白。仁宗皇帝亲自给欧阳修写了手诏安抚,维护了欧阳修的名声。但中书舍人钱穆及其父亲钱勰仍不依不饶,坚决弹劾欧阳修。宋仁宗无奈,在庆历5年(1045年)8月,一纸诏书,罢免欧阳修的河北都转运按察使,将他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知州,时年39岁。 这次绯闻事件,不仅对欧阳修仕途造成巨大打击,而且影响到欧阳修的声誉。到滁州之后,他一度借酒浇愁,寄情山水,所以39岁竟然已有醉翁之号,还修建了醉翁亭。 拓展阅读:欧阳修与外甥女、儿媳 *** 的绯闻 欧阳修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金石学家。他在多门学科中都有很高的建树,表现出了多方面的学识和才华。尤其是他对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卓越贡献,更奠定了他划时代、开风气、雄踞一代文坛的领袖地位。然就是这个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也曾绯闻缠身,被指与外甥女、儿媳妇 *** 。 一代文学宗师的欧阳公,一生三次被贬官,两次遭遇绯闻让他百口难辩。所谓“盗甥”,也就是说欧阳修和外甥女张氏通奸。欧阳修的妹妹嫁人不久便守了寡,欧阳修可怜她便把她和外甥女接到自己身边抚养。外甥女长大成人,嫁给了欧阳修的远房侄子欧阳晟。欧阳晟可能有性能力障碍,外甥女耐受不住,便与家仆陈谏私通,被人发现送到了开封官府。不知是出于何种目的,外甥女突然揭发欧阳修和她有不伦之情。后受人利用,屈打成招,竟然说欧阳修和她有 *** ,还欺占了她娘家的财产——有人事先用张氏的家财购买田地,落在欧阳修名下。显然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政治斗争,目的就是置欧阳修于死地。欧阳修曾上表为自己辩白,仁宗皇帝也不相信欧阳修会做出如此伤风败俗之事,并多次作出批示,表明态度,但人言可畏,何况那些人不依不饶,仁宗只好将欧阳修贬到滁州。 其实,这段绯闻故事是《钱氏私志》记载的,关于《钱氏私志》这本书的作者向来有几种说法,无论作者是谁,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作者是钱氏后人无疑。至于钱氏后人为什么要陷害欧阳修,《钱氏私志》说得明白:欧阳修“后修《五代史十国世家》,痛毁吴越,又于《归田录》中说文僖数事,皆非美谈。从祖希白尝戒子孙,毋劝人阴事,贤者为恩,不贤者为怨。”也就是说,欧阳修在参与编纂《新五代史》时,贬斥了钱氏的祖宗,即吴越国王钱氏家族。 还有一种说法,欧阳修曾经与钱惟演争一妓不得,遂在五代史中造语诋毁对钱氏先祖的谴责之语,这才引起钱氏后人的记恨。还是《钱氏私志》记载:欧阳修早年在钱惟演任洛阳留守时,在其手下任河南推官,喜欢上了一个 *** 。当时梅圣俞、谢希深、尹师鲁等人都在钱惟演手下,都说欧阳修“有才无行”。起先钱惟演还不信,有一天他在后园宴乐,宾客齐集,惟有欧阳修与这个 *** 等了老半天才来,钱惟演就责怪 *** :“为什么才来?” *** 说:“天气炎热中了暑,在凉堂睡着了,醒来后失去了金钗,到现在也没找到,所以迟到了。”事实上是欧阳修和 *** 鬼混去了才迟到。 与欧阳修同朝为钱家后人,谏官钱明逸就曾曾诬告过欧阳修私吞财产,因查无实据,但钱氏家族并不就此罢休,换了一种方式攻击欧阳修,制造了“盗甥”和“私从子妇”的绯闻。欧阳修在《望江南》一诗中写道:“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此诗大意为:江南的柳树,叶子很小,成不了树荫,人们看它仿佛轻丝一般不忍这段,连黄莺也觉得树枝太嫩而不能在上面停留唱歌,等到春意深了,十四五日,得了空抱着琵琶再去看。堂上少女在玩簸钱(古时候一种少女玩的游戏)我从堂下路过,以前见过就暗暗留在了心上,何况到现在呢?钱氏后人将此诗曲解为欧阳修与外甥女有染。 笔者以为,包括欧阳修在内的古代文人有点花花事并不奇怪,但花到与外甥女 *** 的程度几乎不可能,他的外甥女在开开封府被曲打成招,诬陷其舅却有可能。当时任开封府尹杨日严因为他主政益州(今成都)时,大肆敛财,贪污官银,曾遭到欧阳修弹劾,一直怀恨在心,这下正好撞到他枪口上。欧阳修心里喜欢他的外甥女也许并不假,他见到十二三岁的外甥女,在厅堂上和女伴们玩掷钱游戏,笑着嚷着追逐到阶下天井里。欧阳修见外甥女美丽活泼、温柔可爱,不禁动心。后来外甥女十四五岁了,更加好看了,欧阳修已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子,他只好“留心”,叹了口气,做了这首词不过是有感而发。后来给人见到了,惹了场大风波。欧阳修那时在做大官,道德文章,举世钦仰,给朝里御史们大大攻击。其实,他只心里赞他外甥女小姑娘美貌可爱,又没越礼什么的,做诗词过分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 继“盗甥”之后,欧阳修还曾被指与儿媳妇 ***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士大夫以濮议不正,咸疾欧阳修,有谤其私从子妇者。御史中丞彭思永、殿中侍御史蒋之奇,承流言劾奏之。之奇仍伏于上前,不肯起。诏二人具语所从来,皆无以对,俱坐谪官。先是之奇盛称濮议之是以媚修,由是荐为御史,既而攻修,修寻亦外迁。其上谢表曰:‘未乾荐祢之墨,已弯射羿之弓。’”宋高晦叟《珍席放谈》亦云:“熙宁初欧公在 *** ,言官诬其私子妇吴氏,惟冲卿以己女尝辨于文疏,余无一言为明其诬蔑。” “盗甥”一事,在宋代就有人提出疑问,认为以欧阳修不会干出这种糗事来,纯粹是被人陷害的。关于欧阳修“私从子妇”的记载不如其盗甥的多,据云亦多为人诽谤。但经过这两次绯闻事件的打击后,让欧阳修对仕途有些心灰意冷却是真的,多次要求退休。1071年,欧阳修办好退休手续后,回到安徽颍州,次年与世长辞。
[create_time]2022-09-29 17:20:10[/create_time]2022-10-10 18:46:2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47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view_count]
在井冈山红军收复了哪两个土匪?
我记得是王佐和袁文才。
王佐(1898—1930),又名王云辉,绰号南斗。江西吉安贫农出身,后来上井冈山拉起队伍对抗地主乡绅。1927年初,在大革命影响和遂川县农民协会劝导下,将队伍改编为农民自卫军,帮助过共产党。毛委员派何长工上井冈山,王佐接受整编。
袁文才,江西宁冈人,贫农出身,加入马刀队对抗地主豪绅。在中共宁冈县支部的领导下,举行宁冈暴动,建立农民自卫军。之后毛委员和他沟通,袁文才接受整编
[create_time]2022-08-08 10:00:35[/create_time]2022-08-23 09:27:5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楼中玉笛暗飞声[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812c8fcc3cec3fde60a3317c688d43f8794279f?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历史文学爱好者,知道小达人[slogan]历史文学爱好者,知道小达人[intro]1302[view_count]
反围剿时红军已经丢失井冈山了吗
可以这么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历过三次反复。
第一次,1928年朱毛会师后,井冈山根据地达到全盛时期。这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此后发动三次”会剿“。1929年1月底,在第三次“会剿”时,因敌军人数众多,后攻占井冈山。毛泽东率领大部去往赣南,王佐袁文才在当地继续隐蔽游击。
第二次,1929年5月,敌人撤军后,彭德怀率红五军重返井冈山,计划重建井冈山,但此后,1930年2月,王佐袁文才被错杀,后续影响也很恶劣,井冈山重建已不具备条件。
第三次,1930年5月,彭德怀滕代远等人在井冈山南邻的遂川组建红六军,后来红六军的主要活动范围也是以井冈山为中心的遂川永新一带。1933年改编为红六军团,1934年4、5月间,瑞金中央苏区受第五次“围剿”失利的影响考虑转移,派红七军团向北调敌,派红六军团向西探路,寻求与湖南贺龙部汇合。1934年8月,红六军团告别永新为中心的湘赣苏区西征,至此,井冈山地区再度沦为敌占区,此后除了零星的游击队还活跃在这一代,但当年的根据地已不复存在。
[create_time]2017-11-22 17:54:21[/create_time]2016-06-21 23:58:2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50[alue_good]真空妙有见自性[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5e63a7c.Hus-5Q70u64XV4Wwh2LfgA.jpg?time=6833&tieba_portrait_time=6833[avatar]TA获得超过247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268[view_count]
范增的历史评价
刘邦:“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陈平:“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蒋济:“项羽若听范增之策,则平步取天下也。”周昙:“智士宁为暗主谟,范公曾不读兵书。 平生心力为谁尽,一事无成空背疽。” 苏轼:“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王安石:“中原秦鹿待新羁,力战纷纷此一时。有道吊民天即助,不知何用牧羊儿。” “鄛人七十漫多奇,为汉敺民了不知。谁合军中称亚父,直须推让外黄儿。” 田德秀:“夫忠而识暗,不能择有道之主,当代无以建其功。昔范增为项楚画计,虽怒撞玉斗,未免为彭城之废人矣。” 洪迈:“世谓范增为人杰,予以为不然。夷考平生,盖出战国纵横之余,见利而不知义者也。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王之,沛公既先定关中,则当如约,增乃劝羽杀之,又徒之蜀汉。羽之伐赵,杀上将宋义,增为末将,坐而视之。坑秦降卒,杀秦降王,烧秦宫室,增皆亲见之,未尝闻一言也。至于荥阳之役,身遭反间,然后发怒而去。呜呼,疏矣哉!东坡公论此事伟甚,犹未尽也。”陈郁:“范增为羽上客,岂不知羽残忍多忌,非人君之度,而从之与汉王争。至其言皆不用,乃曰:‘孺子不可与谋,夺天下者必沛公也。’其后疑间一行,竟以疽死。何觉之晚耶!不及一妇人远矣。” 徐钧:“项王暴不减强秦,一语箴规总未闻。白首尚嫌君不忍,料知增更忍于君。” 张耒:“君王不解据南阳,亚父徒夸计策长。毕竟亡秦安用楚,区区犹劝立怀王。” 陈荐:“藏名羞立虎狼朝,乘鹤东依项籍豪。愤失兰图撞玉斗,不知天命与金刀。还家落日埋英气,回首浮云委旧劳。百步西连陵母冢,峨峨先识泰同山高。” 王鸣盛:“六国亡久矣,起兵诛暴秦,不患无名,何必立楚后,制人者变为制于人。而怀王者公然主约。既约先入关者王之,而不使项羽入关,是明明不欲羽成功也。独不思己本牧羊儿,谁所立乎。既不能杀羽,而显与为难。且不但不使羽入关而已并,救赵亦仅使为次将。所使上将则妄人宋义也。羽即帐中斩其头如探囊取物。迨至羽屠咸阳杀子婴后怀王犹曰‘如约’。‘如约‘者,欲令沛公王关中也。兵在其颈,犹为大言,牧羊儿愚至此。范增谬计,既误项氏,亦误怀王。”汤鹏:“是故燕惠王有乐毅而不能用,楚怀王有屈平而不能用,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汉文有贾谊而不能用,唐德宗有陆贽而不能用,宋神宗有苏轼而不能用,此左右谮愬之罪也,此乾坤憾事也。” 顾嗣立:“七十衰翁两鬓霜,西来一笑火咸阳。平生奇计无他事,只劝鸿门杀汉王。” 蔡东藩:“夫范增事项数年,于项王之残暴不仁,未闻谏止,而且老犹恋栈,可去不去,安知非天之假手陈平,使之用谋毙增乎?鄛人之立祠致祭,实为无名,死而有知,恐亦愧享庙食矣!”
[create_time]2016-05-06 12:15:23[/create_time]2016-05-21 09:17:2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挥剑38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6328e33.Q9WYlZQl4ZIiTt4DXj2_7w.jpg?time=3627&tieba_portrait_time=3627[avatar]超过5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46[view_count]范增有关历史?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秦末居鄛(今安徽巢湖市亚父乡,一说安徽桐城市练潭)人。 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公元前206(汉元年)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 苏轼曾经著《范增论》。 1人物生平 ▪ 七十反秦 ▪ 鸿门斗智 ▪ 中途病死 如果想了解更详细的,可以参考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6577/9827607.htm?fr=aladdin
[create_time]2014-09-19 12:49:55[/create_time]2014-10-04 12:47:3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风隐叶[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a54a78c.osufVhKk_UfAr3vp4f8EEQ.jpg?time=4112&tieba_portrait_time=4112[avatar]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5[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