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会有四民?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当中,四民制度贯穿始终。所谓四民,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四种公民,即士、农、工、商,除此以外,还存在许多“贱民”,他们比四民阶层更低,归为“贱籍”阶层。四民是古代中国政府对于平民职业的基本划分,同时它亦是国家百姓的总称,可以说,四民就是国家的基石。不过职业的种类极多,为何中国古代社会阶层专门将平民们划分为士农工商呢?古代所谓四民,经指做官的、从农的、百工、经商的。“四民”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其文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於管子。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把人民分为四等,分别为“士农工商”,封建社会中,商人的地位一直是处于最末端的。士:指的就是读书人,士大夫。读书人是有机会当官,成为统治阶级的,因此,士被排在了第一位。农: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平民大多是农民,而统治阶级的财富大都来自于农民的赋税,所以统治者会鼓励平民务农,农民的地位自然会更高。工:指的是百工,也就是干技术活的。这些人不直接参与粮食生产,但很多地方却离不开他们。比如制作衣物,陶瓷等等。商:指的就是商人了。在古代士大夫眼里,商人就是投机者,并不能给社会带来实际价值,因此地位低下。四者地位的排位究其原因,应该有三个:一、经济原因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即便到现在也是如此。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能够自给自足,商人却不能产生更多的社会价值,被人认为是投机取巧的人,不被人待见。二、政治原因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制,拥有极大财富的只能是统治阶级,而商人却利用特有的手段,聚集到更多的财富,与统治阶级同样享受,自然不被统治阶级认可。同时,商业发达就会有更多的人去从事商品经济活动,会大大减少从事生产的劳动力,使田地荒芜,因而会被统治阶级打压。三、文化原因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讲究血缘与宗法制度的民族,有着严苛的伦理文化秩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要求“均平”的伦理文化,而商业经济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时刻威胁着小农社会均平、宁静、停滞的生活伦理。只有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才能保持平静,这与统治阶级的要求和社会要求相符。
[create_time]2023-01-22 17:43:22[/create_time]2023-02-06 12:14:2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八桂十四城[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099788869,1380959531&fm=3012&app=3012&autime=1695184737&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126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1[view_count]《燕后公祠认林舒》一个最真实的冉闵吴王冉闵是哀公英雄吗?
至于中国古代史,恐怕没有人能像冉闵那样在历史爱好者中引起对立的争论,也没有人能像冉闵那样把草根的热情和官员说得那么搞笑。一个生活在“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短短三十年的人生,在“十六国”的夜晚如流星般闪耀,在“十六国”的边缘如流星般燃烧,留下的是后人的叹息、惊呼、谩骂和质疑。首先,冉闵身世之谜冉闵的祖先可以考证的是他的祖父冉龙,永嘉年间活跃在陈留地的陈武手下的一个小将军。说到冉闵,不得不说夏军是一个具有西晋后期特色的组织。在西晋混乱的历史背景下,西晋的王公们依然无法自保,没有人会关注这些流民的生死。这些流民为了生存,自发组织起来抵抗西晋吴胡和溃兵的入侵,逐渐形成了大规模、有组织、有根据地的局面。最终,这一波难民潮形成了“半兵半民”的乞讨大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冉龙加入了陈武的军队。历史上没有冉龙的传记。我们不知道冉龙什么时候去打仗,什么时候死的。我们只知道陈武的军队一直在和石勒苏益格的军队作战。公元310年的溧阳之战,冉冉11岁的儿子冉亮与刘聪、石勒苏益格在河内交战,双方都心生敬畏。之后陈武战败,冉良被石勒所俘。冉良被石勒苏益格俘虏后,石勒苏益格让侄子石虎收养他为养子。从此改名为石湛,成为胡适手下的得力干将。似乎从此以后,乞讨工作的年轻军人冉亮就不复存在了。后赵皇帝施乐穗格的孙子史湛,受到史氏养父虎的器重。最后,当官离开射将军和西华侯,算是“尊将军”了。公元319年,匈奴刘尧在长安称帝,改“汉”为“赵”,即“前赵”。后来,公开反对刘尧、桀等人,建立了“后赵”。随后,双方在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进行了广泛的战斗。之后赵的主力是石勒的侄子石虎,而石湛作为石虎的养子,自然活跃在各个战场上。公元328年,刘曜大军十万攻胡适而获。两军在高厚交战,胡适大败。在这场战争中,石湛被刘尧俘虏并杀死。他死时还不到30岁,身后留下了6岁的儿子石民。石湛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为胡适工作。他在战场上非常勇敢。胡适是无数战争的屠夫,当然非常欣赏他的养子。石湛死后,胡适视石民为自己的孙子。可想而知,胡适也非常爱石民。冉闵虽然是汉人,但并没有受到桀贵族的歧视。相反,他一直被胡适悉心教导为教子,连历史学家都没有把他当外人。除了生命的最后两三年,他总是被称为“石民”而不是“冉闵”。所以,在说冉闵之前,我们不得不再次说说后赵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第二,我想提一下后赵。石勒苏益格,后赵的开国皇帝,出生于一个不识字的佃农家庭。在西晋末年的动乱中,他被卖为奴隶和山贼。在西晋即将崩溃的关键时期,石勒毅然加入匈奴“汉国”,成为刘渊的左膀右臂。最著名的是公元311年,石勒苏益格率领平城和管沧的军队,抓住了西晋王公大臣组成的南逃队。可以说西晋朝廷一锅端了。同年,与前赵皇帝刘曜攻克洛阳,俘获皇帝司马池。凭借出色的军事成绩和多年的经营,乐素衣阁最终建立了以郭襄为中心的根据地,并在反对刘尧后建立了后赵。勒苏依格是个军人。可以说他一辈子都是文盲,但文盲不等于不识字。相反,石勒苏益格爱上了汉文明。他虽然不识字,却经常请汉文帝给他讲历史,崇拜和他一样出身的汉武帝刘邦,从各种历史故事中总结治国的道理。他废除法令,减少人民的地租,禁止胡的士兵穿着衣服欺负中国的学者,并在首都、崇文和教中办了十几所小学,自己铸币鼓励商业发展。可以说,石勒苏益格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有的贤明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后赵最终打败了前赵,使后赵“南夺淮海,东临大海,西接河西,北接燕国”。据记载,石勒苏益格每次抓到西晋的高官或有名望的士大夫,都要互相请教治国之道,一起讨论西晋灭亡的原因。可能有人会觉得,在失败的团队面前讨论对方为什么失败无疑是一种炫耀,但石勒苏益格确实因为知识匮乏而求教。《资治通鉴》乐苏益格沿袭西汉吏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制度的建立,开创了经学考试的引进制度。这样一个“以中国为导向”的政策,仅靠不识字的石勒苏益格人是完成不了的。事实上,石勒苏益格虽然是胡节,但他并不轻视汉人。相反,他所有的重要顾问都被汉人带走了。因此,在后赵桀帝的背后,实际上存在着一个由汉族知识分子组成的统治国家的“官僚集团”。可以说,在石勒苏益格的时代,互联网取代了一部分人的位置。不幸的是,这种融合往往会很快放缓,但对抗却在上升,因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没有安排他的继任者。他死后掌握了后赵的军政大权,他的侄子胡适大有作为,发动政变篡位。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很多,暴君不多。最大的原因是中国强大的士大夫体系制约皇权,胡适就是著名的暴君之一。公元337年,石虎称帝,迁都邺城,实际上彻底否定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建立的“胡汉合作”政治制度。胡适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抛弃了汉朝稳定的官僚管理体制,实行残酷杀戮的恐怖政策。同时不断发动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历史记载了胡适父子的行为。最终的结果是,胡适本人和他的儿子们都被这种“残暴的杀戮”政策所吞噬,而后来的赵朝其实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只是想找人给它最后一刀而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胡适在自己最得意的时候向人吹嘘,西晋的灭亡是因为宗法制度偏袒汉族,而司马家并不相爱。所以胡适几乎给了他的三个儿子同样的政治经济待遇,认为这样的“公平”加上他自己“可怕”的高压政策,可以保证后赵帝国的长治久安。然而,他的三个亲生儿子互相残杀的结局给了胡适一个大嘴巴,也给了石民一个机会。如果时嘉皇室没有自相残杀,石民可能会像他父亲一样战死沙场,但他在中国历史上却默默无闻。第三,贾冉的家庭有一个成年的孩子。说了这么多题外话,我只想说明,冉闵之所以成为后人眼中的“大英雄”与“大魔王”的矛盾体,是因为他的行为一定与他所处的环境和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在历史上,石民最早出现在公元337年。这一年,胡适派30万人攻打端辽,其中就有年仅15岁的冉闵。打败段辽后,胡适想率军消灭慕容鲜卑。胡适率军攻打荆棘城。结果慕容荻的儿子慕容柯拖着树枝在城门扬起尘土,把慕容荻吓坏了。他丢下盔甲,跑回郭襄身边。后赵兵马尽损,三万余人阵亡。然而,石民第一军有条不紊地战斗和撤退,没有遭受损失。从此“名扬海内外”。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率领的军队数量以及与中军的距离,但不管当时的情况如何,这大大增加了高层对胡适、赵之后的印象。此战之后,鲜卑的慕容和赵彻底溃败,成为死敌。但石民在泾阳一带积极参加与东晋的战斗,一路大获全胜,杀死东晋士兵一万多人。虎亭之战,他带了七万晋人,取得了胜利。这也成为日后“贬损冉”派攻击“崇冉”派的一大事实,因为“崇冉”派所崇拜的“大英雄”此时正在做着类似于“汉奸”的事情,这也说明此时的冉闵并没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在他看来,当好石家,为后来的赵国帝国流血牺牲,才是自己的“本职”。在为后赵王朝开疆拓土的同时,胡适却承受了“患难与共”的恶果,最终导致了兄弟间的骨肉相残。胡适也受到严重打击,人生走下坡路。公元349年,由于胡适的儿子们自相残杀,被派往凉州的无辜的原东宫锦衣卫梁敦叛变,全国各地的守军士兵也加入了这一行列。结果他们一路攻打洛阳。“到了长安,已经有十万人了。“这是胡适统治时期最大的动乱。胡忙着任命李农为总督,并派遣包括及其家人在内的10万大军前去阻止。李农连连败退,梁敦率军势如破竹。姚逸的羌兵和蒲洪的边防军前来增援,荥阳一战大败,但胡适还没等胜利的消息就死了。胡适死后,赵大乱。胡适去世时,他的小儿子施时年仅10岁,在大臣张莉的手里。为了巩固政权,他杀了后赵宗室和朝中的朝臣,刚收拾完杜亮就回部队了。当他听说胡适死了,张莉想杀他时,他就率领军队到河内去找他。这时,27岁的石民揭开了他精彩戏剧的序幕。因为张莉的行动实在不得人心,进入邺城的部队很快进入邺城,杀死了张莉。与此同时,他们杀死了10岁的石和他的母亲。史尊峰对石民的贡献最大。他是中外军政首脑,辅佐国将军,掌管国家大事。然而,他故意忘记了一件事。在进入邺城之前,史尊承诺,一旦石民成为皇帝,他将让他成为楚军。然而,在进入城市之后,史尊食言,让另一个宗室阎石成为王子。其实也可以看出,石民生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军事统帅,对政治斗争了解不多。虽然石民在石家庄长大,但他和石家庄一家人就像一家人一样。他可以说是一个与他关系密切的“糊涂”汉。然而,在石家庄家族的眼中,石民充其量只是石家庄家族的打手和保镖。没有石家庄家族的血缘关系,他怎么可能是外地人?世尊用了石民之后,自然不可能兑现之前的承诺。石民非常失望,他们很快就发生了冲突。石民认为他应该在高中负责国家事务,但史尊担心他在朝鲜会有很大的地位,这一点随处可见。然而,石民毕竟在统治体系内外都拥有丰富的军事力量。最后发动兵变,杀了史尊,建立了另一个史鉴。在这一系列动作中,一个人开始出现在石民身边。他就是孔立农。鉴于李农在石民的巨大参与,我决定看看李农到底是谁。谁认为李农资料匮乏,因为十六国正处于文学史匮乏时期,他找了半天也只能找到一些片段。李农生平不详。早年是乞军将领或者与乞军关系非常密切。直到石虎达到了权力的巅峰,他才跟随左右。胡适称帝后,担任后赵的高官。胡适死前是三公之一。梁敦造反的时候,胡适没有派宗室史作为征伐军的统帅,而是交给了李农,可见胡适对李农的能力和忠诚非常有信心。所以,无论从年龄还是辈分上来说,李农都可以说是的舅舅,而胡适生前始终处于后赵帝国的权力核心,与相差甚远。由于李农的地位较高,他被胡适死后当权的张莉列为清洗的对象。他不得不逃到上白,加入当地的乞讨大军,与张莉作战。直到世尊进入叶城,张莉被杀,他才再次回到朝鲜。石民和石尊关系不好,知道他们只有几天时间进入领导圈。要发动政变,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家,能够在政变后控制局势,所以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农的政治立场。虽然和子等人的史书上说李农被挟持发动政变,杀了世尊,立了世鉴,所以李农应该是被逼的。但后来种种迹象表明,李农一直在积极帮忙,似乎也没有那么“被迫”,所以我一直怀疑李农是被挟持了,还是受到了鼓励。要知道《晋书》是唐代写的,《镜花缘》是后来写的。当时距离冉闵时代至少有两三百年了。说这两本书完全是第一手资料,并没有那么有说服力。反正世民和李农一起发动政变,把皇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结成利益共同体。石民被任命为将军和武德王;立农为傅,录史。第四,从“市民”到“冉民”此时在都城邺城,原本是后赵皇室内部的主要矛盾,但随着世民和李农势力的日益壮大,矛盾开始慢慢发生变化,连城的桀贵族也开始把矛头指向了世民和李农。因为,作为统治阶级,羯族的人数远远少于被统治的汉族人口。在羯族贵族看来,石民和李农上台,并不是因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曾经是奴隶的汉人开始排斥羯族掌权。人少势弱,让杰贵族感到无比恐惧。因此,即使没有皇帝的授权,龙翔将军、孙等桀贵族也秘密地迎娶了3000多名桀士兵,发动了“呼天唤雨的暗杀行动”。结果三千多人没有杀闵和侬,他们只带了几百个,但这件事彻底激怒了和侬,带走了他们。对于李农来说,帝杰和民杰是两回事。效忠颉利皇帝只代表他对皇权的崇拜,并不代表他有多喜欢颉利人,因为他是一个从讨饭开始就一直和颉利人打交道的老庸医。相反,在胡适统治时期,许多汉人官员因其暴政而受到颉利父子的欺凌。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皇室的欺凌和征服是非常普遍的,但在后赵,由于民族不同,很容易被误解为一种民族压迫。所以,在李农心中,少年时代“为生存而战胡”的乞讨生活记忆,很可能被胡天典的遇刺重新激活。然而,石民不同于李农。他虽然是汉族,但出生在“胡汉合作”的“阳光政策”时期。其父虽早逝,但也属于后赵的“烈士孤儿”。再加上他从小受胡适抚养教育,对胡的怨恨不可能有李农那样的历史记忆。同时,从他答应世尊让他相信储君这件事来看,一方面说明石民政治不成熟;另一方面,这也表明石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事实上,有些施的家人可能并不把这个在胡适身边长大的“孙子”当外人。进入邺城后,石尊和石民迅速变得邪恶。按照除掉石头的计划,和石头一家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因此,石尊把“杀石民”看作是一件家务事。大多数姓石的家族都不反对。相反,世尊的母亲郑却恳求道:“的小名玄女,自幼无父,却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没有他,就没有今天,小事。世尊听后会放弃,可见时嘉和石民是有感情的。不幸的是,当世尊最终被的乱兵杀死时,善良的郑太后也成了刀下鬼。因为他不把自己当外人,在他看来,他的势力和其他姓史的氏族没什么区别,但是在桀氏和其他怕汉人掌权的胡人看来,就完全不一样了,整个后赵帝国彻底崩溃了。在外界看来,另一个镇守郭襄的儿子胡适,是新兴的王世吾,加入了姚的羌族和溥洪的彝族,想发兵讨他和李农。孙前后,尤氏等皇族试图通过谋反或暗算来对付他,严重扭曲了他们的民族认知和家族感情,但他们仍不愿做伪史家。所以在湖田事件后,为了试探人心,在邺城下了一道命令:“最近人反目孙,支持党内阴谋,其余不问。”从今天起,凡是与本官联合的,都留在城里,凡是有不同意见的,都可以出去。”于是,邺城周围的汉人,包括老幼都涌进了邺城,而邺城的胡节和刘一的外族都拼命往外跑。这样就完全清楚了,“汉人”是他一生都无法抹去的身份,胡人也绝不会用它来为自己服务。结果之一是石民的《还祖》从此改名为《冉闵》,另一个是《杀令狐》的颁布。动词围绕令狐被害的历史谜团杀死令狐冲是冉闵的历史标签。如果你提到冉闵,你必须提到杀死令狐。我们来看看广为流传的《杀死令狐》的全文。文章重点描写了胡在西晋五次起义中对汉人的暴行,以及汉人猪狗不如的悲惨生活,但也留下了许多疑点。全文引用了西晋永嘉、泰兴的称谓,尤其是“仓粮北迁南迁”的内容,似乎是站在金代汉人的角度来描述对国家的仇恨。本文以“前晋八王之乱”为出发点,金代前后的划分是后世史家研究断代史的基础。东晋延续了西晋的王国,当时的人无法将晋朝分为两个阶段。最致命的破绽是,既然冉闵主要屠杀羯族,为什么全文只描述鲜卑和匈奴的“残暴恶行”,一字不提羯族的主要敌人?同时,距离西晋冉闵杀胡已经三四十年了。本文所描述的内容是西晋灭亡前,吴、胡最初起义的悲惨情形,两者合起来应该持续了半个世纪。这个时候冉闵只提到50年前,几乎没有说服力。所以,我们不禁怀疑这个《杀死令狐》是后世乃至现代人的“赝品”,但不代表《杀死令狐》不存在。事实上,“杀死令狐”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命令,而不是长篇大论的“慷慨陈词”若汉朝斩首一个胡,送凤阳门,公仆升三等,武陟拜东门。”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杀人只是对公务员的一种命令,但由于其中包含了“奖励机制”,必然会扩大杀胡的范围。据史料记载,在邺城凤阳门的大广场上,一天之内堆积了上千个桀人的人头。根据战车周围的城镇,胡节被到处追捕。因为一等功,一些高鼻深目长髯的汉人倒霉,被邻居和邀兵打死。据《杀死令狐》,数十万人倒地,直接导致满清灭亡。这也给冉闵打上了“灭族”的烙印,但我想大胆猜测:“杀胡”可能不是冉闵的本意,也不是冉闵无奈的选择。因为在从市民到冉民的转变中,一个小小的变化被忽略了,那就是在从市民到冉民的过程中出现了“李玟”。冉民为什么要改名为李玟?由于当时史料不全,李玟出现在一些史书中,而另一些则根本没有提及。因此,冉闵改姓“李”的真正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因为中国姓氏太多,冉闵坚持要改成“李”。恐怕这不是不要他的理由。唯一符合逻辑的解释就是和一个人有关,就是李农。如前所述,从李农的经历来看,他比冉闵大很多,可以算是大叔甚至是爷爷奶奶。于是,冉闵在对石家彻底绝望后,认李农为“义父”,改姓李。当然,李农也很庆幸有一万个敌人做他的养子。由于史料不足,我不知道冉闵改姓的先后和《杀死》的颁布,但可以想象我是胡公开批判的对象。除了依靠以李农为代表的汉军,冉闵还能做什么?因此,这个“然农”政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颁布了“杀胡令”,成为在短时间内争取汉人支持的最佳途径。而经历过五朵野花的李农,对胡人毫无好感,恐怕也是乐见胡人已经登陆。然而,为什么李玟这个名字没有出现在史书中,也很少被记录下来,可能是因为它被称呼的时间很短。冉闵虽然被杀后被胡包围,但他英勇无敌,甚至一次又一次地打败了东西南北强大的敌人。最后,在公元350年的大杀之后,后赵皇帝石坚做了皇帝。他的名字叫魏,他的历史名字是。但是当冉闵的力量达到巅峰的时候,令人费解的是发生了一些事情。冉闵杀了李农!换句话说,冉闵认李农为义父可能还没一两个月,他们就很快反目成仇,于是这个名字在史书上就不再使用了。纵观史书,对于冉闵杀李农,没有任何解释。魏冉政权只存在了不到三年,甚至没有被列为“十六国”之一,所以没有官方记载,后人只能靠猜测。冉闵建国后,李农被封为“王琦、太宰”,几乎成了魏冉政权的“副皇帝”。但中国人自古就有“躺在沙发上让别人打呼噜”的政治劣根性。所以,李农的资历、人脉广、乞讨部队的支持,自然成了冉闵要解决的问题,但也许李农从来没有想过要取代冉闵。据史书记载,除了李农三子,还有一些朝廷官员,比如“侍中”。可以想见,要么是李农发动宫廷政变杀了冉闵,要么是冉闵栽赃害死了李农。不管怎么说,李农的死对冉闵的影响很大,因为汉军尤其是乞军大大减少了对魏冉政权的支持。失去支持的冉闵转投胡人。公元350年底,李农死后不久,冉闵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郭襄石碣。战前他给儿子的官职是“大汗”,具有胡人的特点,他率领的士兵也是由胡人组成的。尽管一些官员反对,冉闵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于是,冉闵通过这样的手段向世界投降了。但事实证明,冉敏的想法太天真了。这场战争中,冉闵四面受敌,可惜失败了。他的儿子尹冉被自己的任虎士兵碎尸万段。所以,无论是杀胡拉拢汉人,还是杀李农拉拢胡人,冉闵的出发点都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冉闵作为一个从小就是中国人的汉族人,对胡没有民族仇恨。所以《杀令狐》的颁布,很可能不是为了“民族复仇,中华复辟”,而只是为了冉闵不成熟的政治手法。六个。主人公的悲剧结局[/s2/]李农的内耗让冉闵失去了最后也是唯一的盟友,损失不小,但对于冉闵来说,这种损失很快被接连的胜利冲淡了。第二年,冉闵再次率领大军攻克,赵的最后一滴血也化为乌有。然而征服郭襄之后,冉闵再次做出了——“游”的惊人之举!所谓游,其实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意思是带领军队到处抢人的货物,和石勒苏益格、刘渊的所作所为没有太大区别。但对于冉闵来说,这是最后的手段。胡适死后,赵内乱,农业经济几乎回到西晋后期的状态。冉闵上台后,为了拉拢豪强,还大开国库。所以政府没有收入,却要全方位应对战争。所以石勒苏益格和胡适的疯狂敛财很快就耗光了一片空地,而冉闵只能靠“游泳”解决军事后勤问题。但是,这其实说明,冉闵已经开始不可逆转地走向了一个枯竭的力量。更悲剧的是,接连的胜利让冉闵陷入了一种“放弃别人”的任性状态,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到来。公元352年,慕容隽派慕容柯、慕容巴等人出使中原。这一次,他们的目的不是骚扰边境,掠夺财富,而是彻底越过长城,进入中原。在国力不足的情况下,面对鲜卑军队,战无不胜的冉闵拒绝了自己的部下,决定与燕军决战,应该说面对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冉闵的身上绝对是一股血性,只是一股朝气,但即使冉闵是楚人王霸的转世,但他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胎儿,最终还是被燕军俘虏了于是,冉闵生命中最后一个精彩桥段上演了。在丽贝卡和慕容君的对话中,慕容君竟然看不起石家的养子,大吼道:“你一个奴才,怎么能自称皇帝?”冉闵不愧为一代英雄。虽然他被绑在一个粽子里,但他仍然有一种高贵的精神。他的声音如铜钟:“天下大乱,你还想篡逆。如果我是中国的英雄,为什么我不能当皇帝?”慕容君大怒,杀了冉闵。冉敏今年不到三十岁。冉是英雄吗?自从冉闵接受了世尊,在权力制衡中完全处于弱势,没有盟友只有敌人。史书列举了冉闵和胡的战争,但没有哪个时候冉闵不是处于劣势,被包围的。每次冉闵总是身先士卒,率领劣势部队到处作战,十战九胜!就军事胜利而言,冉闵无疑是中国古代武将中的佼佼者。但同时,冉闵缺乏统帅的长远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可以杀胡,也可以用胡,双方都不愉快;李农的内耗也使汉族精英与他分离,他缺少一个能为他出谋划策的智囊助手。结果他一直处于孤立的环境中,在战斗中养成了任性的习惯,他的毁灭成为必然的结果。所以冉闵可以算是一个被楚霸王项羽又敬又恨又怜又恨的悲剧英雄。
[create_time]2023-06-20 10:17:42[/create_time]2023-07-05 10:17:4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校易搜全知道[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e2442a7d933c895ca8a10e3c31373f0830200b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avatar]专注互联网信息分享。[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view_count]
见义思迁的意思
“见异思迁”意思是看到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主意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在句中一般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成语出处: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今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管子·小匡》)“见异物而迁”后来演化为成语“见异思迁”。见异思迁的造句如下:1、永远苦与怀疑、背叛、出卖、嫉妒、见异思迁及沟通不良。2、在这个大家庭里,自私自利、见异思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3、这种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不道德行为,应当受到全社会的谴责。4、背叛是男人的血统,博爱是男人的宣言,自由是男人的口头禅,见异思迁是男人一贯的风尚。5、干到底,不能左顾右盼、见异思迁。他指出,就业追求的是待遇,创业往往追求的是理想,而理想主义者是为理想而奋斗,不会知难而退。6、因为他们的这种盲目见异思迁的思想,窒息了自己智慧的火花,使他们在学习上朝秦暮楚、知难而退,终至功亏一篑功败垂成。7、昨天还说爱我,今天怎么说变就变。见异思迁真的是你的爱好么?没事,我会站在原地等你,玩累了记得回来!
[create_time]2023-01-29 20:56:50[/create_time]2023-01-27 19:01:5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愤斗的小P[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c076c00.BrtQ_D9D45vRTTcQMtMjHQ.jpg?time=6255&tieba_portrait_time=6255[avatar]TA获得超过20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9[view_count]见义思迁是什么意思?
是见异思迁
【解释】: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出自】:《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示例】: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是个自然的道理。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七回
【近义词】:三心二意
【反义词】: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见异思迁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见异思迁,汉语成语,出自先秦·管仲《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指看见更加新奇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意志不坚定,喜好不专一。
目录
读音
解释
典源
书证
用法
示例
辨析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歇后语
成语灯谜
传说故事
文献资料
读音
解释
典源
书证
用法
示例
辨析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 歇后语
成语灯谜
传说故事
文献资料
展开编辑本段读音
jiàn yi sī qiān
编辑本段解释
异:不同的;新奇,奇特的。迁:改变,变动。指看见更加新奇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意志不坚定,喜好不专一。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编辑本段典源
《管子.小匡》 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墅,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今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 注解 士:即今之所谓读书人、知识分子。 州:聚。 闲燕:指安静、清净之处。或指学校。此处或以「州处」为断句,「闲燕」属下句。 弟:通「悌」。顺从、尊敬兄长。 旦昔:即「旦夕」。朝夕,早晚。昔,通「夕」。 异物:不同的事物,指非本行之事。 另可参考:《国语.齐语六》 出处:先秦·管仲《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说明解释: 在《管子.小匡》篇中,记载了春秋时,齐桓公问丞相管仲说:「要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安定,成就人民的事业?」管仲回答说:「士、农、工、商这四种身分的人不可以杂处而居,不然就会混乱,无法各司其职。所以圣王的时代,士都住在环境清净的地方、农民一定住在田野乡间、从事劳动的人一定住在官府附近、经商的人一定住靠近市场的地方。士如果能聚居在清幽的地方,那么从早到晚、从小到大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义、孝、敬、爱、悌等处世原则,他们的心就可以安定下来,不会受到别的事物干扰而改变他们的意志。后来「见异思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见异物而迁焉」演变而出,比喻意志不坚定。
编辑本段书证
清.康有为《大同书.戊部.去形界保独立》:「又凡人之情,见异思迁,历久生厌,惟新是图,惟美是好。」 《大马扁.第七回》:「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见异思迁,是个自然的道理。」 《文明小史.第一四回》:「怕的是他们小孩子们,见异思迁,我这个馆地就坐不成了。」 清.袁枚〈与庆晴村都统书〉:「名教中自有乐地,何必见异思迁?」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是个自然的道理。(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七回
[create_time]2012-06-06 18:12:31[/create_time]2012-06-21 17:47:24[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4[alue_good]梅爱雪喵[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2baffb0.s__NBHv1xkhFzvUMmKQofA.jpg?time=3806&tieba_portrait_time=3806[avatar]TA获得超过58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36[view_count]
《晋书》卷三十五 列传第五(2)
咸宁初,与石苞等并为王公,配享庙庭。有二子:浚、頠。浚嗣位,至散骑常侍,早卒。浚庶子憬不惠,别封高阳亭侯,以浚少弟頠嗣。
頠字逸民。弘雅有远识,博学稽古,自少知名。御史中丞周弼见而叹曰:"頠若武库,五兵纵横,一时之杰也。"贾充即頠从母夫也,表"秀有佐命之勋,不幸嫡长丧亡,遗孤稚弱。頠才德英茂,足以兴隆国嗣。"诏頠袭爵,頠固让,不许。太康二年,徵为太子中庶子,迁散骑常侍。惠帝既位,转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
初,頠兄子憬为白衣,頠论述世勋,赐爵高阳亭侯。杨骏将诛也,骏党左军将军刘豫陈兵在门,遇頠,问太傅所在。頠绐之曰:"向于西掖门遇公乘素车,从二人西出矣。"豫曰:"吾何之?"頠曰:"宜至廷尉。"豫从頠言,遂委而去。寻而诏頠代豫领左军将军,屯万春门。及骏诛,以功当封武昌侯,頠请以封憬,帝竟封頠次子该。頠苦陈憬本承嫡,宜袭钜鹿,先帝恩旨,辞不获命。武昌之封,己之所蒙,特请以封憬。该时尚主,故帝不听。累迁侍中。
时天下暂宁,頠奏修国学,刻石写经。皇太子既讲,释奠祀孔子,饮飨射侯,甚有仪序。又令荀藩终父勖之志,铸钟凿磬,以备郊庙朝享礼乐。頠通博多闻,兼明医术。荀勖之修律度也,检得古尺,短世所用四分有余。頠上言:"宜改诸度量。若未能悉革,可先改太医权衡。此若差违,遂失神农、岐伯之正。药物轻重,分两乖互,所可伤夭,为害尤深。古寿考而今短折者,未必不由此也。"卒不能用。乐广尝与頠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辞论丰博,广笑而不言。时人谓頠为言谈之林薮。
頠以贾后不悦太子,抗表请增崇太子所生谢淑妃位号,仍启增置后卫率吏,给三千兵,于是东宫宿卫万人。迁尚书,侍中如故,加光禄大夫。每授一职,未尝不殷勤固让,表疏十余上,博引古今成败以为言,览之者莫不寒心。
頠深虑贾后乱政,与司空张华、侍中贾模议废之而立谢淑妃。华、模皆曰:"帝自无废黜之意,若吾等专行之,上心不以为是。且诸王方刚,朋党异议,恐祸如发机,身死国危,无益社稷。"頠曰:"诚如公虑。但昏虐之人,无所忌惮,乱可立待,将如之何?"华曰:"卿二人犹且见信,然勤为左右陈祸福之戒,冀无大悖。幸天下尚安,庶可优游卒岁。"此谋遂寝。頠旦夕劝说从母广城君,令戒喻贾后亲待太子而已。或说頠曰:"幸与中宫内外可得尽言。言若不行,则可辞病屏退。若二者不立,虽有十表,难乎免矣。"頠慨然久之,而竟不能行。
迁尚书左仆射,侍中如故。頠虽后之亲属,然雅望素隆,四海不谓之以亲戚进也,惟恐其不居位。俄复使頠专任门下事,固让,不听。頠上言:"贾模适亡,复以臣代,崇外戚之望,彰偏私之举。后族何常有能自保,皆知重亲无脱者也。然汉二十四帝惟孝文、光武、明帝不重外戚,皆保其宗,岂将独贤,实以安理故也。昔穆叔不拜越礼之飨,臣亦不敢闻殊常之诏。"又表云:"咎繇谟虞,伊尹相商,吕望翊周,萧张佐汉,咸播功化,光格四极。暨于继体,咎单、傅说,祖己、樊仲,亦隆中兴。或明扬侧陋,或起自庶族,岂非尚德之举,以臻斯美哉!历观近世,不能慕远,溺于近情,多任后亲,以致不静。昔疏广戒太子以舅氏为官属,前世以为知礼。况朝廷何取于外戚,正复才均,尚当先其疏者,以明至公。汉世不用冯野王,即其事也。"表上,皆优诏敦譬。
时以陈准子匡、韩蔚子嵩并侍东宫,頠谏曰:"东宫之建,以储皇极。其所与游接,必简英俊,宜用成德。匡、嵩幼弱,未识人理立身之节。东宫实体夙成之表,而今有童子侍从之声,未是光阐遐风之弘理也。"愍怀太子之废也,頠与张华苦争不从,语在《华传》。
頠深患时俗放荡,不尊儒术,何晏、阮籍素有高名于世,口谈浮虚,不遵礼法,尸禄耽宠,仕不事事;至王衍之徒,声誉太盛,位高势重,不以物务自婴,遂相放效,风教陵迟,乃著崇有之论以释其蔽曰:
夫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方以族异,庶类之品也。形象著分,有生之体也。化感错综,理迹之原也。夫品而为族,则所禀者偏,偏无自足,故凭乎外资。是以生而可寻,所谓理也。理之所体,所谓有也。有之所须,所谓资也。资有攸合,所谓宜也。择乎厥宜,所谓情也。识智既授,虽出处异业,默语殊涂,所以宝生存宜,其情一也。众理并而无害,故贵贱形焉。失得由乎所接,故吉凶兆焉。是以贤人君子,知欲不可绝,而交物有会。观乎往复,稽中定务。惟夫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躬其力任,劳而后飨。居以仁顺,守以恭俭,率以忠信,行以敬让,志无盈求,事无过用,乃可济乎!故大建厥极,绥理群生,训物垂范,于是乎在,斯则圣人为政之由也。
若乃淫抗陵肆,则危害萌矣。故欲衍则速患,情佚则怨博,擅恣则兴攻,专利则延寇,可谓以厚生而失生者也。悠悠之徒,骇乎若兹之衅,而寻艰争所缘。察夫偏质有弊,而睹简损之善,遂阐贵无之议,而建贱有之论。贱有则必外形,外形则必遗制,遗制则必忽防,忽防则必忘礼。礼制弗存,则无以为政矣。众之从上,犹水之居器也。故兆庶之情,信于所习;习则心服其业,业服则谓之理然。是以君人必慎所教,班其政刑一切之务,分宅百姓,各授四职,能令禀命之者不肃而安,忽然忘异,莫有迁志。况于据在三之尊,怀所隆之情,敦以为训者哉!斯乃昏明所阶,不可不审。
夫盈欲可损而未可绝有也,过用可节而未可谓无贵也。盖有讲言之具者,深列有形之故,盛称空无之美。形器之故有征,空无之义难检,辩巧之文可悦,似象之言足惑,众听眩焉,溺其成说。虽颇有异此心者,辞不获济,屈于所狎,因谓虚无之理,诚不可盖。唱而有和,多往弗反,遂薄综世之务,贱功烈之用,高浮游之业,埤经实之贤。人情所殉,笃夫名利。于是文者衍其辞,讷者赞其旨,染其众也。是以立言藉于虚无,谓之玄妙;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廉操,谓之旷达。故砥砺之风,弥以陵迟。放者因斯,或悖吉凶之礼,而忽容止之表,渎弃长幼之序,混漫贵贱之级。其甚者至于裸裎,言笑忘宜,以不惜为弘,士行又亏矣。
老子既著五千之文,表摭秽杂之弊,甄举静一之义,有以令人释然自夷,合于《易》之《损》、《谦》、《艮》、《节》之旨。而静一守本,无虚无之谓也;《损》《艮》之属,盖君子之一道,非《易》之所以为体守本无也。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人之既生,以保生为全,全之所阶,以顺感为务。若味近以亏业,则沈溺之衅兴;怀末以忘本,则天理之真灭。故动之所交,存亡之会也。夫有非有,于无非无;于无非无,于有非有。是以申纵播之累,而著贵无之文。将以绝所非之盈谬,存大善之中节,收流遁于既过,反澄正于胸怀。宜其以无为辞,而旨在全有,故其辞曰"以为文不足"。若斯,则是所寄之涂,一方之言也。若谓至理信以无为宗,则偏而害当矣。先贤达识,以非所滞,示之深论。惟班固著难,未足折其情。孙卿、杨雄大体抑之,犹偏有所许。而虚无之言,日以广衍,众家扇起,各列其说。上及造化,下被万事,莫不贵无,所存佥同。情以众固,乃号凡有之理皆义之埤者,薄而鄙焉。辩论人伦及经明之业,遂易门肆。頠用矍然,申其所怀,而攻者盈集。或以为一时口言。有客幸过,咸见命著文,擿列虚无不允之征。若未能每事释正,则无家之义弗可夺也。頠退而思之,虽君子宅情,无求于显,及其立言,在乎达旨而已。然去圣久远,异同纷纠,苟少有仿佛,可以崇济先典,扶明大业,有益于时,则惟患言之不能,焉得静默,及未举一隅,略示所存而已哉!
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自生而必体有,则有遗而生亏矣。生以有为已分,则虚无是有之所谓遗者也。故养既化之有,非无用之所能全也;理既有之众,非无为之所能循也。心非事也,而制事必由于心,然不可以制事以非事,谓心为无也。匠非器也,而制器必须于匠,然不可以制器以非器,谓匠非有也。是以欲收重泉之鳞,非偃息之所能获也;陨高墉之禽,非静拱之所能捷也;审投弦饵之用,非无知之所能览也。由此而观,济有者皆有也,虚无奚益于已有之群生哉!
王衍之徒攻难交至,并莫能屈。又著《辩才论》,古今精义皆辨释焉,未成而遇祸。
初,赵王伦谄事贾后,頠甚恶之,伦数求官,頠与张华复固执不许,由是深为伦所怨。伦又潜怀篡逆,欲先除朝望,因废贾后之际遂诛之,时年三十四。二子嵩、该,伦亦欲害之。梁王肜、东海王越称頠父秀有勋王室,配食太庙,不宜灭其后嗣,故得不死,徙带方;惠帝反正,追复頠本官,改葬以卿礼,谥曰成。以嵩嗣爵,为中书黄门侍郎。该出后从伯凯,为散骑常侍,并为乞活贼陈午所害。
楷字叔则。父徽,魏冀州刺史。楷明悟有识量,弱冠知名,尤精《老》、《易》,少与王戎齐名。锺会荐之于文帝,辟相国掾,迁尚书郎。贾充改定律令,以楷为定科郎。事毕,诏楷于御前执读,平议当否。楷善宣吐,左右属目,听者忘倦。武帝为抚军,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吏部郎缺,文帝问其人于锺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于是以楷为吏部郎。
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转中书郎,出入宫省,见者肃然改容。武帝初登阼,探策以卜世数多少,而得一,帝不悦,群臣失色,莫有言者。楷正容仪,和其声气,从容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武帝大悦,群臣皆称万岁。俄拜散骑侍郎,累迁散骑常侍、河内太守,入为屯骑校尉、右军将军,转侍中。
石崇以功臣子有才气,与楷志趣各异,不与之交。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酣燕,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
楷性宽厚,与物无忤。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尝营别宅,其从兄衍见而悦之,即以宅与衍。梁、赵二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与山涛、和峤并以盛德居位,帝尝问曰:"朕应天顺时,海内更始,天下风声,何得何失?"楷对曰:"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方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正道,不宜示人以私。"时任恺、庾纯亦以充为言,帝乃出充为关中都督。充纳女于太子,乃止。平吴之后,帝方修太平之化,每延公卿,与论政道。楷陈三五之风,次叙汉魏盛衰之迹。帝称善,坐者叹服焉。
楷子瓒娶杨骏女,然楷素轻骏,与之不平。骏既执政,乃转为卫尉,迁太子少师,优游无事,默如也。及骏诛,楷以婚亲收付廷尉,将加法。是日事仓卒,诛戮纵横,众人为之震恐。楷容色不变,举动自若,索纸笔与亲故书。赖侍中傅祗救护得免,犹坐去官。太保卫瓘、太宰亮称楷贞正不阿附,宜蒙爵土,乃封临海侯,食邑二千户。代楚王玮为北军中候,加散骑常侍。玮怨瓘、亮斥己任楷,楷闻之,不敢拜,转为尚书。
楷长子舆先娶亮女,女适卫瓘子,楷虑内难未已,求出外镇,除安南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垂当发而玮果矫诏诛亮、瓘。玮以楷前夺己中候,又与亮、瓘婚亲,密遣讨楷。楷素知玮有望于己,闻有变,单车入城,匿于妻父王浑家,与亮小子一夜八徙,故得免难。玮既伏诛,以楷为中书令,加侍中,与张华、王戎并管机要。
楷有渴利疾,不乐处势。王浑为楷请曰:"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遇,诚竭节之秋也。然楷性不竞于物,昔为常侍,求出为河内太守;后为侍中,复求出为河南尹;与杨骏不平,求为卫尉;及转东宫,班在时类之下,安于淡退,有识有以见其心也。楷今委顿,臣深忧之。光禄勋缺,以为可用。今张华在中书,王戎在尚书,足举其契,无为复令楷入,名臣不多,当见将养,不违其志,要其远济之益。"不听,就加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及疾笃,诏遣黄门郎王衍省疾,楷回眸瞩之曰:"竟未相识。衍深叹其神俊。
楷有知人之鉴,初在河南,乐广侨居郡界,未知名,楷见而奇之,致之于宰府。尝目夏侯玄云"肃肃如入宗庙中,但见礼乐器",锺会"如观武库森森,但见矛戟在前",傅嘏"汪翔靡所不见",山涛"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
[create_time]2022-06-23 18:34:43[/create_time]2022-07-07 21:11:5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野半下独0y[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40aad67.bRqPIenyYSh8dBq2TK6onQ.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870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06[view_count]
《晋书》卷三十三 列传第三(2)
惠帝即位,初建东宫,太子年幼,欲令亲万机,故盛选六傅,以劭为太子太师,通省尚书事。后转特进,累迁尚书左仆射。
劭博学,善属文,陈说近代事,若指诸掌。永康初,迁司徒。赵王伦篡位,以劭为太宰。及三王交争,劭以轩冕而游其间,无怨之者。而骄奢简贵,亦有父风。衣裘服玩,新故巨积。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为限。时论以为太官御膳,无以加之。然优游自足,不贪权势。尝语乡人王诠曰:"仆虽名位过幸,少无可书之事,惟与夏侯长容谏授博士,可传史册耳。"所撰《荀粲》、《王弼传》及诸奏议文章并行于世。永宁元年薨,赠司徒,谥曰康。子岐嗣。
劭初亡,袁粲吊岐,岐辞以疾。粲独哭而出曰:"今年决下婢子品。"王诠谓之曰:"知死吊死,何必见生!岐前多罪,尔时不下,何公新亡,便下岐品。人谓中正畏强易弱。"粲乃止。
遵字思祖,劭庶兄也。少有干能。起家散骑黄门郎、散骑常侍、侍中,累转大鸿胪。性亦奢忲,役使御府工匠作禁物,又鬻行器,为司隶刘毅所奏,免官。太康初,起为魏郡太守,迁太仆卿,又免官,卒于家,四子,嵩、绥、机、羡。
嵩字泰基,宽弘爱士,博观坟籍,尤善《史》、《汉》。少历清官,领著作郎。
绥字伯蔚,位至侍中尚书。自以继世名贵,奢侈过度,性既轻物,翰札简傲。城阳王尼见绥书疏,谓人曰:"伯蔚居乱而矜豪乃尔,岂其免乎!"刘舆、潘滔谮之于东海王越,越遂诛绥。初,曾侍武帝宴,退而告遵等曰:"国家应天受禅,创业垂统。吾每宴见,未尝闻经国远图,惟说平生常事,非贻厥孙谋之兆也。及身而已,后嗣其殆乎!此子孙之忧也。汝等犹可获没。"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亡也。"及绥死,嵩哭之曰;"我祖其大圣乎!"
机为邹平令。性亦矜傲,责乡里谢鲲等拜。或戒之曰:"礼敬年爵,以德为主。令鲲拜势,惧伤风俗。"机不以为惭。
羡为离狐令。既骄且吝,陵驾人物,乡闾疾之如仇。永嘉之末,何氏灭亡无遗焉。
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也。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故时人为之语曰:"石仲容,姣无双。"县召为吏,给农司马。会谒者阳翟郭玄信奉使,求人为御,司马以苞及邓艾给之。行十余里,玄信谓二人曰:"子后并当至卿相。"苞曰:"御隶也,何卿相乎?"既而又被使到邺,事久不决,乃贩铁于邺市。市长沛国赵元儒名知人,见苞,异之,因与结交。叹苞远量,当至公辅,由是知名,见吏部郎许允,求为小县。允谓苞曰;"卿是我辈人,当相引在朝廷,何欲小县乎?"苞还叹息,不意允之知己乃如此也。
稍迁景帝中护军司马。宣帝闻苞好色薄行,以让景帝。帝答曰:"苞虽细行不足,而有经国才略。夫贞廉之士,未必能经济世务。是以齐桓忘管仲之奢僣,而录其匡合之大谋;汉高舍陈平之污行,而取其六奇之妙算。苞虽未可以上俦二子,亦今日之选也。"意乃释。徙邺典农中郎将。时魏世王侯多居邺下,尚书丁谧贵倾一时,并较时利。苞奏列其事,由是益见称。历东莱、琅邪太守,所在皆有威惠。迁徐州刺史。
文帝之败于东关也,苞独全军而退。帝指所持节谓苞曰:"恨不以此授卿,以究大事。"乃迁苞为奋武将军、假节、监青州诸军事。及诸葛诞举兵淮南,苞统青州诸军,督兖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质,简锐卒为游军,以备外寇。吴遣大将朱异、丁奉等来迎,诞等留辎重于都陆,轻兵渡黎水。苞等逆击,大破之。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诡道袭都陆,尽焚其委输。异等收余众而退,寿春平。拜苞镇东将军,封东光侯、假节。顷之,代王基都督扬州诸军事。苞因入朝。当还,辞高贵乡公,留语尽日。既出,白文帝曰:"非常主也。"数日而有成济之事。后进位征东大将军,俄迁骠骑将军。
文帝崩,贾充、荀勖议葬礼未定。苞时奔丧,恸哭曰:"基业如此,而以人臣终乎!"葬礼乃定。后每与陈骞讽魏帝以历数已终,天命有在。及禅位,苞有力焉。武帝践阼,迁大司马,进封乐陵郡公,加侍中,羽葆鼓吹。
自诸葛破灭,苞便镇抚淮南,士马强盛,边境多务,苞既勤庶事,又以威德服物。淮北监军王琛轻苞素微,又闻童谣曰:"宫中大马几作驴,大石压之不得舒。"因是密表苞与吴人交通。先时望气者云"东南有大兵起"。及琛表至,武帝甚疑之。会荆州刺史胡烈表吴人欲大出为寇,苞亦闻吴师将入,乃筑垒遏水以自固。帝闻之,谓羊祜曰:"吴人每来,常东西相应,无缘偏尔,岂石苞果有不顺乎?"祜深明之,而帝犹疑焉。会苞子乔为尚书郎,上召之,经日不至。帝谓为必叛,欲讨苞而隐其事。遂下诏以苞不料贼势,筑垒遏水,劳扰百姓,策免其官。遣太尉义阳王望率大军征之,以备非常。又敕镇东将军、琅邪王伷自下邳会寿春。苞用掾孙铄计,放兵步出,住都亭待罪。帝闻之,意解。及苞诣阙,以公还第。苞自耻受任无效而无怨色。
时邺奚官督郭暠上书理苞。帝诏曰:"前大司马苞忠允清亮,才经世务,干用之绩,所历可纪。宜掌教典,以赞时政。其以苞为司徒。"有司奏:"苞前有折挠,不堪其任。以公还第,已为弘厚,不宜擢用。"诏曰:"吴人轻脆,终无能为。故疆埸之事,但欲完固守备,使不得越逸而已。以苞计画不同,虑敌过甚,故征还更授。昔邓禹挠于关中,而终辅汉室,岂以一眚而掩大德哉!"于是就位。
苞奏:"州郡农桑未有赏罚之制,宜遣掾属循行,皆当均其土宜,举其殿最,然后黜陟焉。"诏曰:"农殖者,为政之本,有国之大务也。虽欲安时兴化,不先富而教之,其道无由。而至今四海多事,军国用广,加承征伐之后,屡有水旱之事,仓库不充,百姓无积。古道稼穑树艺,司徒掌之。今虽登论道,然经国立政,惟时所急,故陶唐之世,稷官为重。今司徒位当其任,乃心王事,有毁家纾国,乾乾匪躬之志。其使司徒督察州郡播殖,将委事任成,垂拱仰办。若宜有所循行者,其增置掾属十人,听取王官更练事业者。"苞在位称为忠勤,帝每委任焉。
泰始八年薨。帝发哀于朝堂,赐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及葬,给节、幢、麾、曲盖、追锋车、鼓吹、介士、大车,皆如魏司空陈泰故事。车驾临送于东掖门外。策谥曰武。咸宁初,诏苞等并为王功,列于铭飨。
苞豫为《终制》曰:"延陵薄葬,孔子以为达礼;华元厚葬,《春秋》以为不臣,古之明义也。自今死亡者,皆敛以时服,不得兼重。又不得饭含,为愚俗所为。又不得设床帐明器也。定窆之后,复土满坎,一不得起坟种树。昔王孙裸葬矫时,其子奉命,君子不讥,况于合礼典者耶?"诸子皆奉遵遗令,又断亲戚故吏设祭。有六子:越、乔、统、浚、俊、崇。以统为嗣。
统字弘绪,历位射声校尉、大鸿胪。子顺,为尚书郎。
越字弘伦,早卒。
乔字弘祖,历尚书郎、散骑侍郎。帝既召乔不得,深疑苞反。及苞至,有惭色,谓之曰"卿子几破卿门"。苞遂废之,终身不听仕。又以有秽行,徙顿丘,与弟崇同被害。二子超、熙亡走得免。成都王颖之起义也,以超为折冲将军,讨孙秀,以功封侯。又为振武将军,征荆州贼李辰。颖与长沙王乂相攻,超常为前锋,迁中护军。陈眕等挟惠帝北伐,超走还邺。颖使超距帝于荡阴,王师败绩,超逼帝幸邺宫。会王浚攻颖于邺,颖以超为右将军以距浚,大败而归。从驾之洛阳,西迁长安。河间王颙以超领北中郎将,使与颖共距东海王越。超于荥阳募兵,右将军王阐与典兵中郎赵则并受超节度,为豫州刺史刘乔继援。范阳王虓逆击斩超,而熙得走免。永嘉中,为太傅越参军。
浚字景伦,清俭有鉴识,敬爱人物。位至黄门侍郎,为当世名士,早卒。
俊字彦伦,少有名誉,议者称为令器。官至阳平太守,早卒。
崇字季伦,生于青州,故小名齐奴。少敏惠,勇而有谋。苞临终,分财物与诸子,独不及崇。其母以为言,苞曰:"此儿虽小,后自能得。"年二十余,为修武令,有能名。入为散骑郎,迁城阳太守。伐吴有功,封安阳乡侯。在郡虽有职务,好学不倦,以疾自解。顷之,拜黄门郎。
兄统忤扶风王骏,有司承旨奏统,将加重罚,既而见原。以崇不诣阙谢恩,有司欲复加统罪。崇自表曰:"臣兄统以先父之恩,早被优遇,出入清显,历位尽勤。伏度圣心,有以垂察。近为扶风王骏横所诬谤,司隶中丞等飞笔重奏,劾案深文,累尘天听。臣兄弟跼蹐,忧心如悸。骏戚属尊重,权要赫奕。内外有司,望风承旨。苟有所恶,易于投卵。自统枉劾以来,臣兄弟不敢一言稍自申理。戢舌钳口,惟须刑书。古人称"荣华于顺旨,枯槁于逆违",诚哉斯言,于今信矣。是以虽董司直绳,不能不深其文,抱枉含谤,不得不输其理。幸赖陛下天听四达,灵鉴昭远,存先父勋德之重,察臣等勉励之志。中诏申料,罪谴澄雪。臣等刻肌碎首,未足上报。臣即以今月十四日,与兄统、浚等诣公车门拜表谢恩。伏度奏御之日,暂经天听。此月二十日,忽被兰台禁止符,以统蒙宥,恩出非常,臣晏然私门,曾不陈谢,复见弹奏,讪辱理尽。臣始闻此,惶惧狼狈,静而思之,固无怪也。苟尊势所驱,何所不至,望奉法之直绳,不可得也。臣以凡才,累荷显重,不能负载析薪,以答万分。一月之中,奏劾频加,曲之与直,非臣所计。所愧不能承奉戚属,自陷于此。不媚于灶,实愧王孙,《随巢子》称"明君之德,察情为上,察事次之"。所怀具经圣听,伏待罪黜,无所多言。"由是事解。累迁散骑常侍、侍中。
武帝以崇功臣子,有干局,深器重之。元康初,杨骏辅政,大开封赏,多树党援。崇与散骑郎蜀郡何攀共立议,奏于惠帝曰:"陛下圣德光被,皇灵启祚,正位东宫,二十余年,道化宣流,万国归心。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吴会僣逆,几于百年,边境被其荼毒,朝廷为之旰食。先帝决独断之聪,奋神武之略,荡灭逋寇,易于摧枯。然谋臣猛将,犹有致思竭力之效。而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上天眷祐,实在大晋,卜世之数,未知其纪。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臣等敢冒陈闻。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书奏,弗纳。出为南中郎将、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加鹰扬将军。崇在南中,得鸩鸟雏,以与后军将军王恺。时制,鸩鸟不得过江,为司隶校尉傅祗所纠,诏原之,烧鸩于都街。
崇颖悟有才气,而任侠无行检。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征为大司农,以征书未至擅去官免。顷之,拜太仆,出为征虏将军,假节、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送者倾都,帐饮于此焉。至镇,与徐州刺史高诞争酒相侮,为军司所奏,免官。复拜卫尉,与潘岳谄事贾谧。谧与之亲善,号曰"二十四友"。广城君每出,崇降车路左,望尘而拜,其卑佞如此。
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恺以〈米台〉澳釜,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崇、恺争豪如此。武帝每助恺,尝以珊瑚树赐之,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恺以示崇,崇便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嫉己之宝,声色方厉。崇曰:"不足多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条干绝俗,光彩曜日,如恺比者甚众。恺忄兄然自失矣。
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每冬,得韭萍齑。尝与恺出游,争入洛城,崇牛迅若飞禽,恺绝不能及。恺每以此三事为根,乃密货崇帐下问其所以。答云:"豆至难煮,豫作熟末,客来,但作白粥以投之耳。韭萍齑是捣韭根杂以麦苗耳。牛奔不迟,良由驭者逐不及反制之,可听蹁辕则駃矣。"于是悉从之,遂争长焉。崇后知之,因杀所告者。
尝与王敦入太学,见颜回、原宪之象,顾而叹曰:"若与之同升孔堂,去人何必有间。"敦曰:"不知余人云何,子贡去卿差近。"崇正色曰:"士当身名俱泰,何至瓮牖哉!"其立意类此。
刘舆兄弟少时为王恺所嫉,恺召之宿,因欲坑之。崇素与舆等善,闻当有变,夜驰诣恺,问二刘所在,恺迫卒不得隐。崇径进于后斋索出,同车而去。语曰:"年少何以轻就人宿!"舆深德之。
及贾谧诛,崇以党与免官。时赵王伦专权,崇甥欧阳建与伦有隙。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时在金谷别馆,方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尽出其婢妾数十人以示之,皆蕴兰麝,被罗縠,曰:"在所择。"使者曰:"君侯服御丽则丽矣,然本受命指索绿珠,不识孰是?"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崇曰:"不然。"使者出而又反,崇竟不许。秀怒,乃劝伦诛崇、建。崇、建亦潜知其计,乃与黄门郎潘岳阴劝淮南王允、齐王冏以图伦、秀。秀觉之,遂矫诏收崇及潘岳、欧阳建等。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崇曰:"吾不过流徙交、广耳。"及车载诣东市,崇乃叹曰:"奴辈利吾家财。"收者答曰:"知财致害,何不早散之?"崇不能答。崇母兄妻子无少长皆被害,死者十五人,崇时年五十二。
初,崇家稻米饭在地,经宿皆化为螺,时人以为族灭之应。有司簿阅崇水碓三余区,苍头八百余人,他珍宝货贿田宅称是。及惠帝复阼,诏以卿礼葬之。封崇从孙演为乐陵公。
苞曾孙朴字玄真,为人谨厚,无他材艺,没于胡。石勒以与朴同姓,俱出河北,引朴为宗室,特加优宠,位至司徒。
欧阳建字坚石,世为冀方右族。雅有理思,才藻美赡,擅名北州。时人为之语曰:"渤海赫赫,欧阳坚石。"辟公府,历山阳令、尚书郎、冯翊太守,甚得时誉。及遇祸,莫不悼惜之,年三十余。临命作诗,文甚哀楚。
孙铄字巨邺,河内怀人也。少乐为县吏,太守吴奋转以为主簿。铄自微贱登纲纪,时僚大姓犹不与铄同坐。奋大怒,遂荐铄为司隶都官从事。司隶校尉刘讷甚知赏之。时奋又荐铄于大司马石苞,苞辟为掾。铄将应命,行达许昌,会台已密遣轻军袭苞。于时汝阴王镇许,铄过谒之。王先识铄,以乡里之情私告铄曰:"无与祸。"铄即出,即驰诣寿春,为苞画计,苞赖而获免。迁尚书郎,在职驳议十有余事,为当时所称。
史臣曰:若夫经为帝师,郑冲于焉无愧;孝为德本,王祥所以当仁;何曾善其亲而及其亲之党者也。夏禹恭俭,殷因损益。牲牢服用,各有品章,诸侯不恒牛,命士不恒豕。御而骄奢,其关乎治政。乘时立制,莫不由之。石崇学乃多闻,情乖寡悔,超四豪而取富,喻五侯而竞爽。春畦{艹靃}靡,列于凝沍之晨;锦障逶迤,亘以山川之外。撞钟舞女,流宕忘归,至于金谷含悲,吹楼将坠,所谓高蝉处乎轻阴,不知螳螂袭其后也。
赞曰:郑冲含素,王祥迟暮。百行斯融,双飞天路。何石殊操,芳饪标奇。帝风流靡,崇心载驰。矜奢不极,寇害成赀。邦分身坠,乐往哀随。
[create_time]2022-05-08 11:51:50[/create_time]2022-05-20 07:32:0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海猎o[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50af2c9.VTYH0-MQyPDYwhVsGrj64A.jpg?time=4756&tieba_portrait_time=4756[avatar]TA获得超过760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20[view_count]
权力的游戏中各族的族语
In the area of King's Landing 君临城House Targaryen of King's Landing - Fire and Blood 君临城的坦格利安家族 - 血火同源House Buckwell of the Antlers - Pride and Purpose鹿角堡的布克威尔家族 - 傲气与决心House Follard - None so Wise 佛拉德家族 - 无上的睿智House Stokeworth of Stokeworth - Proud to Be Faithful 史铎克渥斯家族 - 傲为忠诚House Wendwater - For All Seasons 温德沃特家族 - 四时常在※On Dragonstone 龙石岛House Velaryon of Driftmark - The Old, the True, the Brave 潮头岛的瓦列利安家族 - 古老的,正统的,勇敢的In the North 北境House Stark of Winterfell - Winter is Coming 临冬城的史塔克家族 - 凛冬将至House Cerwyn of Cerwyn Castle - Honed and Ready赛文城的赛文家族 - 厉兵以待House Flint of Widow's Watch - Ever Vigilant 寡妇望的菲林特家族 - 永远警觉House Hornwood of Hornwood - Righteous in Wrath 霍伍德城的霍伍德家族 - 严酷不折正气House Karstark of Karhold - The Sun of Winter 卡霍城的卡史塔克家族 - 寒冬骄阳House Mormont of Bear Island - Here We Stand 熊岛的莫尔蒙家族 - 屹立于此House Tallhart of Torrhen's Square - Proud and Free 托伦方城的陶哈家族 - 骄傲并自由
[create_time]2017-09-15 14:51:13[/create_time]2015-04-01 18:24:5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46[alue_good]轻舟浅渡[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2df77ee.i1A9lhTegORXL9QZtHlXvg.jpg?time=4091&tieba_portrait_time=4091[avatar]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7293[view_count]
《权力的游戏》各家族族语你还知道哪些
1、史塔克家族——族语:凛冬将至(以时刻提醒族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孤狼死,群狼活,凛冬将至。”的家风影响下,史塔克家族总是把家人放在第一位。这也是他们成为比较团结的家族原因之一。2、坦格利安家族——族语:"血火同源",被俗称为"龙王"坦格利安家族个别传人对火热有极高的忍耐。可能就是因为他们近亲通婚又具备耐火特质,才有了这句“血火同源”(龙王)。而是否耐火,也成了鉴别坦格利安家族成员是否是“真龙”的一个标准。3、兰尼斯特家族——族语:听我怒吼相比于“听我怒吼”这句族语。“兰尼斯特欠债必还”更让七国熟知。他们不但欠债必还,还像狮子一样捕杀猎物。权利和财富他们通通想拥有。凯岩城城主泰温,冷血精明,一切以家族利益为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4、拜拉席恩家族——族语:“怒火燎原拜拉席恩家族成员十分容易动怒,而且十分固执,固而被冠以脾气差的臭名。同时他们又都有着自已的奋斗目标,知道自已要成为怎样的王者,并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另外“怒火燎原”也指一场非常有名的战役。这是征服者伊耿一世,唯一一次同时投入全部的三条巨龙,赢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场战争。不管是拜拉席恩家族的脾气还是“怒火燎原”战役,都寓意着千万别惹拜拉席恩家族。5、提利尔家族——族语:“生生不息”提利尔家族的富有仅次于兰尼斯特家族,他们的海上军事力量不输于皇家舰队。他们家族历史悠久,而且崇尚骑士精神,常以'边疆守护'和'河湾地至高统领'自封。在这种优沃环境下的玫瑰自然能够“生生不息”。
[create_time]2021-08-24 19:05:44[/create_time]2018-11-16 16:53:42[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5[alue_good]LH科教小百科[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5c27d1ed21b0ef49e0c90cfcfc451da80cb3ebe?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专注于分享科学教育知识[slogan]专注于分享科学教育知识[intro]59676[view_count]敏实集团怎么样
敏实集团是一家上市集团公司,实力十分强大,和诸多知名企业都有合作。敏实集团自1992年,已相继在宁波、天津、广州、重庆、嘉兴、福州、海口、武汉、长春等地设立了二十余家生产性工厂,二家技术中心和两家模具厂。集团现有员工7000余人。2010年营业额36亿元,2011年营业额超过40亿人民币。集团的客户是占全球汽车市场超过80%份额的“6+5”汽车集团其中囊括了雷诺-日产、丰田、福特、通用、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汽车、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现代和三菱。同时与众多著名汽车厂家建立了一级配套关系,已经先后进入GM、FORD、NISSAN、DCX、大众全球采购系统。MINTH集团先后与日本三惠、东海兴业,片山工业,ALTIA桥本,岐阜车体、爱信,德国的Kittle、Dura,泰国的Aapico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不断发展和壮大,迈进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前列。敏实集团发展历史:1992年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小港工业开发区诞生,揭开了敏实集团发展的序幕。1997经过了五年的发展,宁波敏孚机械有限公司飞速发展壮大,整合其他多个分公司成立敏实集团。2005年敏实集团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425)。2007年敏实集团的发展版图涉及海外,首次收购海外企业(PTI),建立美国据点;并于同年,在日本新建销售研发据点。2009年-2012年,成立了多个海外基地。2019年敏实集团开始筹备推出四大事业部(BU)组织。这标志着2020年1月1日正式推出四大产品线:塑料件产品线、金属及饰件产品线、铝件产品线和电池盒产品线。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敏实集团以上内容参考 敏实集团-历史
[create_time]2021-07-14 11:03:33[/create_time]2018-07-13 14:03:51[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5[alue_good]生活导师青灯俗娱事[uname]https://wyw-pic.cdn.bcebos.com/bd315c6034a85edfe38fd6b55b540923dd547520[avatar]总经理助理、娱乐领域创作者[slogan]竭尽全能的为你提供各自生活类服务[intro]50596[view_count]“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这是什么意思?
读音:[yuē shì nóng]、[yuē gōng shāng]、[cǐ sì mín]、[guó zhī liáng]释义:士农工商: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这四个部分组成了一个国家社会,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启示: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人民的职业已经不仅仅是这四种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好处,都是光荣的。
[create_time]2019-08-09 09:23:22[/create_time]2017-12-02 08:30:1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7[alue_good]Okeelinn[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3ad2ac3.U0uH8lDzOkYI9HAdhAtFzA.jpg?time=4210&tieba_portrait_time=4210[avatar]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541[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