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原文_翻译及赏析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南北朝·佚名《西洲曲》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乐府 , 民歌 , 梅花 , 女子思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著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著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著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著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著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鉴赏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西洲曲》在艺术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门中露翠钿”一句,生动形象地通过动作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莲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它集中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借物抒情,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 第二是叠字和顶真的运用。“开门迎郎”场景中,四个“门”字的叠用,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出门采莲”场景中,又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 第三是双关隐语的运用。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它在诗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创作特点 1.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 “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唤起对过去西洲梅下相会的回忆,因思念情人想去西洲,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一折、一穿、一梳,动作看似随意,却展现出痴心女子对爱人思念之深的心境。诗歌的第七句至第十二句,写出少女沉浸于忆念、相思中。风吹叶落,她误以为情人足音,乃“门中露翠钿”,从门缝中探出头等候情人的到来。一“露”,表露了急切、害羞的少女情怀,但情人依旧是无影无踪,心中的焦急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为了掩过邻人的耳目,只好借故出门去采莲。此刻的她,百感交集:深切的思念,失意的感觉,受窘为难的心态,一起涌向心头。这种含羞的姿态,渴慕相思的神色,一系列巧作掩饰的动作,描绘的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于平常的动作中,巧妙地刻画出女子微妙的心理,及对爱情胸怀一颗赤诚之心。 2.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民歌《子夜四时歌》)这些诗句是托月寄情,而这一作品则是托“梅”托“莲”来表达相思。“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折梅表达思念之情,以自然景物起兴。“莲花”、“莲子”、“莲心”,由外而内“彻底红”。“莲心”即“怜心”,“彻底红”即红得透彻,喻爱情的赤诚坚贞,语意双关。“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雁可传情,然而,“鸿飞满西洲”,却没有传来情人的音讯,极写相思之深;“海水梦悠悠”,“海水”“悠悠”,喻终年的相思没有穷尽,托物寄情。总之,诗歌善于以眼前的寻常之物,或起兴抒情,或比喻言志,或语意双关,婉转倾吐真情,耐人寻味。 3.时节变迁,巧用民间词语 早春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于初秋“采红莲”,值仲秋“弄莲子”,到深秋“望飞鸿”。诗中巧妙地运用民间丰富的词语,表明了季节的变换,条理井然,时序渐进。女子相思怀念的深情,娓娓动听地叙述在诗的字里行间。 争议 这首《西洲曲》,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类,认为是“古辞”。《玉台新咏》作江淹诗,但宋本不载。明清人编的古诗选本,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这个问题,很难成定论。但从内容和风格看,它当是经文人润色改定的一首南朝民歌,十分精致流丽,广为后人传诵。 此诗以四句为一节,基本上也是四句一换韵,节与节之间用民歌惯用的“接字”法相勾联,读来音调和美,声情摇曳。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它“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确实道出了它在艺术上的特色。然而,如何正确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却是学术界争议已久的问题,直到目前为止,也未能统一认识。 这首诗主要是写一个少女,刻划她思念情侣的炽热而微妙的心情。然而,它既不是以少女自述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写,也不作诗人第三人称的客观描述,而是让这位少女的情侣用“忆”的方式来抒写,所以全诗都作男子诉说的口气。后来杜甫的《月夜》,写诗人对月怀念妻子,却构想妻子对月怀念自己,正是使用同样的手法。通过她的种种情况的描写,生动地塑造了一位美丽轻灵、纯洁多情的少女形象。这是全诗在艺术构思上的总的构想;若不这样理解,那将是越理越乱,最终变成一团乱麻,使人读来神秘恍惚,造成似懂非懂的印象。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 *** 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全诗技法之“巧”,真令人拍案叫绝。 最早着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的《西洲曲》,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沈德潜称其“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卷十二),陈祚明则谓之“言情之绝唱”(《采菽堂古诗选》),其艺术魅力自不容置疑。但与一般南朝乐府民歌不同的是,《西洲曲》极为难解,研究者甚至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见《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陈志明文)。《西洲曲》的语言一如民歌的清新质朴而少用事典,所以其难解并不在字词的生僻、晦涩,而是整首诗的诗意难以得到一个贯通全篇的畅达的解释。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诗歌所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都有幽暗不明之处,难以得到一个一致的解释。也许正因如此,“有人说这诗是若干短章的拼合,内容未必是完整统一的”(余冠英《谈西洲曲》)。但诚如余先生所言:“这话我却不敢信,因为诗的起讫都提到‘西洲’,中间也一再提到‘西洲’,分明首尾可以贯串,全篇必然是一个整体,且必然道著一个与西洲有关的故事。”(同上)可以说,如果《西洲曲》不是一个整体,那么所谓“《西洲曲》标志著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便无从谈起。因此,求得《西洲曲》诗意的完整而畅达的解释,便直接关乎其文学史地位的评价。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对《西洲曲》这篇名作的“猜想”远未完成,而不仅仅是一个“诗无达诂”的问题。 余冠英先生在《西洲曲》的注释中说: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对所欢的思和忆。开头说她忆起梅落西洲那可纪念的情景,便寄一枝梅花给在江北的所欢,来唤起他相同的记忆,以下便写她从春到秋,从早到晚的相思。诗中有许多辞句表明季节,如“折梅”表早春,“单衫”表春夏之交,“采红莲”应在六月,“南塘秋”该是早秋(因为还有“莲花过人头”),“弄莲子”已到八月,“鸿飞满西洲”便是深秋景象。(《汉魏六朝诗选》第三卷) 这一具有经典性的解释,至少意在解决这样三个问题:第一,这首诗是一个多情女子对自己情郎的思念之歌。游国恩先生曾以为《西洲曲》从开头到“海水摇空绿”句皆为男子口气,只有末四句为女子自道心事;叶玉华先生则认为全诗部是女子的口吻(参见余冠英《古代文学杂论·谈西洲曲》)。余冠英先生确定“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对所欢的思和忆”,而以为“篇末四句当然是女子的口气,这四句以上却不妨都作为第三者的叙述”(同上),可以说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研究者已无疑义。第二,诗中女子居于江南,而其情郎住于江北,西洲则是二人共同纪念的地方。余先生说:“西洲固然不是诗中女子现在居住之地,也不是男子现在居住之地,它是另一个地方。……它何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江中的洲呢?”(同上)第三,这首诗写的是“四季相思”。 显然,上述三个问题正是理解《西洲曲》的关键。如果说,第一个问题已不成问题,研究者早已取得共识;那么,后两个问题虽很少有人再有疑问,但笔者感到,要想贯通全诗,其中仍有阻隔。首先,女子居于江南,其情郎居于江北,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西洲与江南、江北的关系是什么呢?一般据诗中“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二句,认为西洲距女子居处不远,或谓即在江南,或谓距江南岸不远而两桨可渡。那么,其与江北便相距甚遥。但是,诗末却说:“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两句千古传颂,正因其涉想新奇,情思无限;它寄托的显然是这位女子对情郎的思念之情,如果西洲离女子居处不远,“吹梦”又有何必要?其次,正如余冠英先生所说:“这首诗表面看来像是若干首绝句联接而成,其实是两句一截。”(同上)所谓“两句一截”,正是从诗意着眼的;所谓“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正说明整首诗诗意的完整、统一而浑然一体。以“两句一截”的形式而写“四季相思”,不仅少见,而且很可能会破坏诗意的完整、统一。诗歌所写,乃一位女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尤其是她的一连串的动作;这一连串的动作怎么会分到四季写呢?比如,从开门盼郎至出门采莲.从采莲南塘至低首弄莲,这显然是这位女子的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怎么可以分散到几个月去写呢?现代影视艺术有所谓“蒙太奇”的艺术手法,通过镜头的剪接、组合,可以有较长时间的跨越、衔接而产生连贯的效果。但省略的时间亦必须有结果体现出来,连贯只是效果的连贯,决不可一个连续的动作跨越很长时间。因此,如果说《西洲曲》写的是“四季相思”,即在现代艺术也是颇难理解的,更何况它是千余年前的作品呢?不过最后一句说“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我想也可以理解为本诗描写的是一个人的梦境,这样诗中四季更迭的纷乱意象就不难理解了。 以上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诗歌所涉地点不确或理解有误,便难以真正弄清其所涉时间。这两个问题的幽暗不明,便使得整首诗诗意难以连贯,许多解释也就龃龉难合。其实,诗歌的末四句为女子自道向无异议,而“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则明确地显示出西洲即是这位女子的情郎所居之地,它正在江北。只有如此理解,才能真正确切把握“南风吹梦”的诗意。范云《闺思》诗有“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句,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句,皆从《西洲曲》化出;他们对“南风吹梦”诗意的理解,正说明西洲只能是情郎所居之地。温庭筠《西洲曲》谓“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武昌在长江南岸,既云“遥见”则西洲可能正在江北。而据“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之句,可知诗中女子距南塘之地不远。《新唐书·地理志》说:“钟陵,贞元中又更名,县南有东湖。元和三年,刺史韦丹开南塘斗门以节江水,开陂塘以溉田。”耿湋《春日洪州即事》亦云:“钟陵春日好,春水满南塘。”可见南塘在钟陵附近,即在今江西南昌附近。因此,诗中女子乃居于南昌附近,其与西洲相去远矣;所谓“南风”、“吹梦”,正以此也。借用余冠英先生的话说:“‘江北’可不见得近啊!要是近,就不会有这许多梦,许多愁,也就没有这首诗了。”(《谈西洲曲》)笔者以为,西洲正在江北,《西洲曲》所谓“江北”亦正指西洲。 确定了诗歌所涉地点,则诗意的贯通便较为容易了。首二句“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并非写梅落西洲、女子折梅。“下”者,到也。温庭筠《西洲曲》谓:“悠悠复悠悠,昨日下西洲。”“下”正是“到”的意思。南朝民歌《那呵滩》亦有:“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其意甚明。但“忆梅下西洲”也并非这位女子要到西洲去折梅花,而是说这位女子想到自己所寄梅花可能早已到了西洲,到了情郎的手中。“折梅寄江北”是对“忆梅下西洲”的补充说明,或谓首二句就是一个倒装句。“折梅”是过去所为,“忆梅“才是此时所思。只有如此理解,方与下文所写季节相合。如上所述,谓此诗为“四季相思”实难讲通,这不仅因为诗意难贯,而且通常所谓诗中表明季节的辞句,其实不然。如谓“单衫”句表春夏之交或春天,“单衫”岂止春天可穿?“杏子红(黄)”与“鸦雏色”相对而言,所指为“单衫”色彩,亦不表明季节。又如谓“日暮伯劳飞”表夏天,更属望文生解。《礼记·月令》诚有“仲夏鵙始鸣”之载,《诗·豳风·七月》亦有“七月鸣鵙”之句,“鵙”即为伯劳;但伯劳“始鸣”与“伯劳飞”井非一回事是显然可见的。因此,《西洲曲》所涉时节决不用“猜”,“采莲南塘秋”已作了明确说明;至于采莲时节又有“莲花过人头”亦并不奇怪,故亦不必再分初秋、中秋和深秋。所以,秋天便是《西洲曲》的季节背景。“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江淹《别赋》),正是在秋日怀人时节,这位女子想起自己曾寄梅花一事,从而有所盼望。先说“忆梅下西洲”,而后补充自己曾经“折梅寄江北”,正表明心情的迫切和思念之深重,极为切合此时女子的心态。实际上,忆及折梅、寄梅之事,只是一个“引子”,是绵绵之思的开始。 诗篇在写了女子想到西洲以后,插叙了一下女子的打扮及其美丽的容貌,即“单衫杏子红(黄),双鬓鸦雏色”,这可以说是一种体察入微的心理描绘或烘托。本来,“西洲在何处”的交代紧承“折梅寄江北”正合乎逻辑;然而女主人公既想起了情郎,想起了自己曾折梅寄往江北,因而她多少抱有情郎可能归来的希望,下文所谓“开门郎不至”正说明了这一希望的存在。正因有这个希望,她才在想到了情郎之后,立即注意到自己的装束和姿容,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要是情郎已站在门外了呢?所以这两句正绝妙地刻画出女主入公此时的心理活动,而不只是对其装束的简单交代。“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二句,既交代了西洲之位置,亦表现出此女子对其挂怀之情;之所以值得如此魂牵梦绕,正因其为情郎所在地。所谓“两桨桥头渡”,一般释为划两下桨就到了,所距很近。其实这是误解。南朝民歌的《西曲歌》中有《莫愁乐》二首,其一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所谓“两桨”,指的就是船的两个桨;在《西洲曲》中,藉以指船。其意是说,要到西洲去,需要乘船过江,此亦正说明西洲在江北。以上六句所描绘的乃是一个静坐相思的女子的形象,而非正乘船到西洲采梅的女子形象。如此理解,则与下文正好贯通。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是对女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古微书》说:“博劳好单栖。”所以,这里的环境描写也是一种象征,显示了这位女子的孤独和凄清。“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则静坐相思的女子形象方直接呈现出来。如上所说,盼望郎归已在情理之中,而归来又并不是现实;“开门郎不至”就既写了现实的严酷,又暗含了女主人公的希望。静坐相思无望,便“出门采红莲”,以遣不尽的相思之情。然而,既然带着思念的心情“出门”,则相思之情注定非但难以去除,反而因采莲而加重。以下对采莲情节的细致描绘,正体现了这种情形。研究者早已指出,“莲”与“怜”谐音双关,则“青如水”的“莲子”正是女主人公纯洁爱情的象征,也就难怪其如此爱怜,以至于“置莲怀袖中”了;“莲心彻底红”,可以说是他们之间爱情的象征。在此情形之下,这位女子盼郎归的心情也就更加迫切,以至于“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了。诗歌对女主人公翘首以望飞鸿的描绘可谓生动传神,韵味悠长。“望飞鸿”既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然动作,又是一种有目的的盼望——盼郎不至而盼有信来,所谓“鸿雁传书”。然而信也没有。以下所谓“鸿飞满西洲”,并非女主人公看到了大雁飞满西洲,而是一种猜度之词。其意是说,时值秋日,“鸿飞应满西洲”,而人皆谓“鸿雁传书”,为何你竟无音信?正是带着这种疑惑的心情,这位女子“望郎上青楼”了。“青楼”,漆成青色的楼,在南朝所指不一。曹植《美女篇》云;“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则“青楼”指显贵家之闺阁。《南齐书·东昏侯纪》谓:“世祖兴光楼上施青漆,世谓之青楼。”则“青楼”指帝王所居。梁诗人刘邈《万山见采桑人诗》有:“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青楼”便指妓院了。“望郎上青楼”句显示了《西洲曲》带有文人诗的色彩。青楼虽高却仍然望不见,望不见又并不甘心,便有了“尽日栏杆头”的执著。所谓“尽日”,乃夸饰之词,是说凝望有时,而非终日伫立。较长时间的扶栏眺望,自然会注意到平常所不注意的事情;所谓“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正写出女主人公此时百无聊赖的心境,与上文“单衫”两句恰成鲜明的对照。“双鬓鸦雏色”还显示著自信和希望,而“垂手明如玉”则表现出愁怅和怨恨,因为此时是空有“垂手明如玉”,尽日望郎郎不归!这种心理活动的描绘是白描式的,甚至“不著一字”,然而又是细致入微的,可谓“尽得风流”,体现出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风韵。“栏杆”二句写女主人公对近景的仔细而又是漫不经心的注意,“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二句则 是对眼前远景的观察。余冠英先生说:“以上二句似倒装。秋夜的一片蓝天像大海。风吹帘动,隔帘见天便觉似海水滉漾。一说内地人有呼江为海者,‘海水’即指江水。”(《汉魏六朝诗选》第三卷)鲁迅先生在小说《白光》中有这样的描绘:“空中青碧倒如一片海……”其境正似“秋夜的一片蓝天像大海”的“海水摇空绿”。不过.从下文“海水梦悠悠”句看,“海水”似有实指,而不仅仅是一个比喻。与其说“海水”即指江水,勿宁说它指的是湖水。这不仅因为内地许多湖即名为海,而且上文所引《新唐书·地理志》正指出南塘附近有一“东湖”。 诗歌至此,女主人公盼君君不归,等书书不到,心情陷入无端的愁怅。“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她不仅自己愁思绵绵,而且也想到了情郎同样会愁绪满怀;他们的愁思像蓝天、湖水,无边无际,缠绵不绝。此时,便只有在梦中相见的希望了。“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是想像,更是希望;这一想像和希望既合情合理,是情之所至、不得不然,又新奇鲜美、生动感人。它是情之所至,那是因为女主人公自“日暮”盼郎,经历了南塘采莲、望郎登楼等一系列活动,至此天色已晚,她必须就寝休息了,盼望梦中相见是所剩惟一的希望;它涉想新奇,乃是因为她并非如一般所谓自己多么希望能梦见情郎,而是把自己的心事诉诸南风,请南风把自己的梦吹往西洲,带到情郎的身旁。这种含蓄、细腻、婉转的表情方式,集中而典型地体现出南方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写作时间和背景没有定论,一说是产生于梁代的民歌,收入当时乐府诗集,另一说是江淹所作,为徐陵《玉台新咏》所记载。还有一说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 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乐府 , 咏物柳树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唐代·李贺《将进酒》 将进酒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乐府 , 宴饮 , 讽喻人生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唐诗三百首 , 乐府 , 秋天 , 月亮 , 妇女 , 闺怨思念
[create_time]2022-11-13 14:38:03[/create_time]2022-11-25 11:00:0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学海语言教育[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6eb0f82.6a5JmxLjQp62cOG7xZwTzA.jpg?time=675&tieba_portrait_time=675[avatar]TA获得超过439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24[view_count]
《西洲曲》全诗赏析?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一、原文:节选《西洲曲》南北朝:佚名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二、译文: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写作时间和背景没有定论,一说是产生于梁代的民歌,收入当时乐府诗集,另一说是江淹所作,为徐陵《玉台新咏》所记载。还有一说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二、创作特点1、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2、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3、时节变迁,巧用民间词语
[create_time]2022-10-09 16:56:20[/create_time]2022-10-18 05:16:3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百度网友6b02580cc[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2bbf1f9.LrVJquD-dA6DnjDa1pUH9A.jpg?time=4929&tieba_portrait_time=4929[avatar]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06[view_count]西洲曲译文 | 注释 | 赏析
西洲曲 [南北朝] 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乐府,梅花,思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鉴赏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 创作特点 1.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唤起对过去西洲梅下相会的回忆,因思念情人想去西洲,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一折、一穿、一梳,动作看似随意,却展现出痴心女子对爱人思念之深的心境。诗歌的第七句至第十二句,写出少女沉浸于忆念、相思中。风吹叶落,她误以为情人足音,乃“门中露翠钿”,从门缝中探出头等候情人的到来。 一“露”,表露了急切、害羞的少女情怀,但情人依旧是无影无踪,心中的焦急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为了掩过邻人的耳目,只好借故出门去采莲。此刻的她,百感交集:深切的思念,失意的感觉,受窘为难的心态,一起涌向心头。这种含羞的姿态,渴慕相思的神色,一系列巧作掩饰的动作,描绘的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于平常的动作中,巧妙地刻画出女子微妙的心理,及对爱情胸怀一颗赤诚之心。 争议 这首《西洲曲》,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类,认为是“古辞”。《玉台新咏》作江淹诗,但宋本不载。明清人编的古诗选本,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这个问题,很难成定论。但从内容和风格看,它当是经文人润色改定的一首南朝民歌,十分精致流丽,广为后人传诵。 此诗以四句为一节,基本上也是四句一换韵,节与节之间用民歌惯用的“接字”法相勾联,读来音调和美,声情摇曳。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它“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确实道出了它在艺术上的特色。然而,如何正确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却是学术界争议已久的问题,直到目前为止,也未能统一认识。 创作背景
[create_time]2022-10-10 23:57:47[/create_time]2022-10-22 18:07:1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我的草莓你的美Cf[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55271.Izhett0VwuV-JHZDwMKi9w.jpg?time=4782&tieba_portrait_time=4782[avatar]TA获得超过747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1[view_count]
《西洲曲》赏析
【按】这篇我写完之后送过去没被采用。当然我看了书中选用的那篇,总感觉他们太胆大,这样的意味丰富的美篇,竟然敢简单从事。你看诗中的语言意味,多么有趣,旁敲侧击,谐音技巧,怎么能不揭示其丰富的内涵和诗句意味呢?尤其是这首《西洲曲》,要更详细解析。
《西洲曲》南北朝乐府民歌中产生较晚的一首民歌,《乐府诗集》把它归入《杂曲歌辞》里,题为《古辞》。《玉台新咏》说是江淹所作,但宋本不敢。明、清人的古选本或题为晋辞,或归于梁武帝。都不妥当。这首诗当是经过文人加工的“街陌谣曲”,是不配管弦、没有伴奏的徒歌。产生的时代有人说是梁代,流行的地域或许与《西曲歌》相同,是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而以江陵为其中心。
与其他南朝民歌相比,《西洲曲》不是体制短小的抒情小调,而是一首抒情长诗。全篇写一个青年女子的白日之梦表达从春到秋对所爱男子的漫长思念,一往深情,细腻缠绵。然而,诗篇由于逻辑连贯不够,稍有拼凑之嫌,所以历来颇多争议。我以为,应当抓住诗篇中富有特征的事物,深刻领会诗篇所表达笃厚纯真之情。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起首着一“忆”字,既领起了全诗,又扩大了歌词的时空阈限。女子回忆起当年西洲梅下与郎幽会的情形,油然而生思念之情。或许当年在西洲梅下他俩还以梅作为信物来表达相互爱恋之情呢。于是在梅花又开的时节里,女子触景生情,想起了远在江北的情郎,相思之情迫使她不得不前往西洲,再折一支梅花寄往江北,既表示自己对纯洁爱情的忠贞如一,又可唤起情人相同的记忆,互相鼓励。
接下来的歌词紧扣首句“忆”字写开去,是女子对当年相会乃至嬉戏的热烈场面的回忆,写得情意缠绵,意象生动。“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是当初相会时女子的衣着打扮,由此可见女子的唇情深笃。女子身上的单衫红艳艳的,仿佛杏子红了的颜色;头上的双鬓乌黑发亮,就像小乌鸦的羽毛。这种幽会情人的刻意打扮,更衬出眼前的相思之深和伤感之情。时间上,这是自春徂夏的过渡。那么“西洲”在什么地方呢?“两桨桥头渡”,老地方不远,但得两桨同时共渡。以下文字虽带有游戏的成分,但可以从中见出女子春怀摇荡,渴望爱情和自由幸福生活的痴情。写作上,由上而下,接字挂句,层层展示出女子的不耐寂寞和相思之情。“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郎门前,门中露翠钿。”以鸟喻人,用风写心,最后点出由于相思之情而难耐闺中寂寞的人。夜幕即临伯劳鸟孤独的飞翔是在寻找“爱”的归宿;风儿吹动,乌桕树阵阵摇荡,是剪不断的思念在荡漾。这不正是在门里徘徊的女子的心理吗?整个夏季就这样度过了,足见其相思之深。然而“开门郎不至”,是多么令人伤心啊。“不至”二字下得极妙,在情节结构上承前启后,由于“不至”而使相思之情弥笃,由于“不至”忆郎之心愈烈。于是情不自禁的走出了家门,借“采莲”来表达自己清澈透亮、纯洁笃厚的思念之情。“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莲”,谐音“怜”,是爱怜的意思。时间上,这是秋季。春花秋实,按说秋天播下的爱情种子,秋季该结出丰硕之果了吧。然而由于郎君经商出门,远在江北,留给女子的只有孤独和思念,在经过了漫长的春天和夏天之后,女子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了。一个“采”字,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表达了女子渴望爱情,追求幸福的强烈愿望。“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一个“低头弄”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感情。尤其是一个“弄”字,活托出女子对爱情的珍爱和渴望。“莲子”,谐音“怜子”,即爱你的意思。“莲子青如水”的比喻似乎有些文不对题,然而正由于这样,才使人想象出女子那纯洁晶莹的爱情和温润无瑕的品德。“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怀袖”是偏义复词,重点在“怀”而不在“袖”。“莲心”即“怜心”,是怜爱之心。如果说“青如水”表现了女子爱情的纯洁剔透的话,那么“彻底红”则表现了女子爱情的热烈深笃。接下来的诗句,既是过去的回忆,也是眼前的相思。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一个“忆”字不仅把过去和现在揉要一起,而且也使诗歌跌宕生姿。“望飞鸿”为双关语是盼望书信的意思。从季节上看,时至晚秋,女子经过从夏到秋的漫长思念,此时更是相思悠悠,故思念而盼郎至,继而再盼书信传情,聊以慰藉焦渴的思念。但同时,“忆”字又与全诗第一句中“忆”字相呼应,表明女子由于思念而回忆过去,再由过去而至眼前的盼郎至,继而盼书信。读来意味深长。许是由于这两句诗的模糊性特征,才使下面的诗句更显出女子的相思之深,并且显得空灵优美,跌宕有致。“鸿飞满西洲”是承接上文“望”而来的,同时又是下句“望郎上青楼”的铺垫,一个“满”字更衬出女子此时的孤独与相思。“望”与上文“望”不同,它有希望,盼望之意,更见出女子相思之烈。“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望而不见,再掀起波澜。将诗意再推进一层,四季之思已难以尽情,于是转而成为昼夜相思之苦。“尽日”二字毕尽其意。“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即使形象,又是象征;既写心曲,又写品德。与上文“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余冠英先生在《汉魏六朝诗论丛》中说,这两句与上文“尽日”呼应,写秋夜之思。晚秋时节,天高气清,乍一卷帘便觉得纤云四卷,秋天如海。卷帘时由于帘摇而产生的天海摇晃的感觉,使得意境更为悠远,从而表达出“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悠悠之思。
末四句是全诗感情发展的高潮。先前的回忆仿佛置身于梦境,往日西洲的两情相通,后来四季的相思之苦都像一场梦导致“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的感慨和痛苦。因此,只有希望南风把相思之梦吹到西洲去,才能抚慰愁苦的思念。“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多么天真的幻想,多么奇特的手法。“忆”之不得,“愁”之太苦,就只好在梦中相见。至此,一个纯真痴情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全诗抓住季节景物特征,通过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了女子的相思之情,“声情摇曳纡回”(《古诗归》),笔触细腻而生动,语言婉转,音节和谐,技巧圆熟,见出民歌成熟的特色。(一)感情纯真质朴却很动人。全诗语言句句如直出于口,毫不做作,想到做到做得出,意说得出。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这正是民歌的最大特点。(二)接字钩句,续续相生。如“日暮伯劳飞”及以下诸句,句式上接字钩句,连接自然,意境上移步换景,景景相联,读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眼前景物叠现,美味无穷。难怪清人沈德潜说,这首诗“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这是有道理的。(三)谐音双关,婉约细致。这不但与她的直率质朴没有矛盾,反而更见出其高洁含蓄之致。至于诗的结构和叙述口气,历来评说纷纭。我则认为,当以女子口吻,一贯到底,先实后虚,层层递进,极写女子的相思之苦。结构上,当以两个“忆”字各领起的内容不同,而分为上下两部分。前一个“忆”字领起回忆,用笔较实,感情单一。后一个“忆”字则比前一个“忆”字复杂,亦实亦虚,表现出女子更深的思念之情。这一理解是否正确,权当引玉之砖吧。
[create_time]2022-06-19 08:28:52[/create_time]2022-06-30 19:28:5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cfe853e.n2L4jJuvR9CGPFsbSiQtBA.jpg?time=250&tieba_portrait_time=250[avatar]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7[view_count]
西洲曲全文赏析
首先由“梅”唤起了女子对曾经跟情人在西洲游玩的美好回忆还有对情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就是几个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开门迎郎、出门采莲、登楼望郎等场景的描写,其中时间跟空间的变化,女子的心情也是多变的,时而焦虑,时而欢喜,时而甜蜜,全篇都透露着女子丰富的情感。
《西洲曲》一共有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诗中描写了一个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其深爱的人的相思之情,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也表现出了很是鲜明的江南水乡的特色,整首时一共有三十二句,分为四字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
西洲曲南北朝: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create_time]2022-06-25 00:41:43[/create_time]2022-07-06 06:05:5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创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92c827.kLT93-3VEj2Xt3LY2qUdBA.jpg?time=4761&tieba_portrait_time=4761[avatar]TA获得超过751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8[view_count]
西洲曲原文及翻译
西洲曲佚名 〔南北朝〕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译文及注释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爱你的感情就如流水一般缠绵悱恻,纯净悠长。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江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梦境像江水一样悠长,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夏天的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将我的梦吹到西边的洲沚(与她相聚)。注释《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这首诗是南朝民歌。西洲曲,乐府曲调名。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下,往。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乌臼:现在写作“乌桕”。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清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尽日:整天。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江水一样悠长。
[create_time]2023-02-15 13:51:20[/create_time]2023-02-21 11:01:3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慈匪枷握时9r[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4080462.6ogGqwJjMu37RVLiNoxfyQ.jpg?time=6382&tieba_portrait_time=6382[avatar]超过1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4[view_count]西洲曲原文及翻译
西洲曲原文及翻译如下:《西洲曲》原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曲》原文翻译: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create_time]2023-02-11 14:22:30[/create_time]2023-02-20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王老师教育科普[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69ab21a.9LYzEymr_SIOJxprWmnPrg.jpg?time=390&tieba_portrait_time=390[avatar]TA获得超过191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0[view_count]西洲曲是哪个朝代的民歌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具体作者不详。《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联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原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此诗以四句为一节,基本上也是四句一换韵,节与节之间用民歌惯用的“接字”法相勾连,读来音调和美,声情摇曳。主要写一个少女,刻画她思念情侣的炽热而微妙的心情。然而,它既不是以少女自述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写,也不作诗人第三人称的客观描述,而是让这位少女的情侣用“忆”的方式来抒写,所以全诗都作男子诉说的口气。
[create_time]2023-01-29 11:20:35[/create_time]2023-01-14 12:13:1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预计据此[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9f843c5.AEJraot-iGywY_aTrI6cfg.jpg?time=5417&tieba_portrait_time=5417[avatar]TA获得超过889个赞[slogan]24小时在线回答问题[intro]54[view_count]西洲曲是南朝民歌吗
是《西洲曲》是南朝无名氏创作的乐府民歌,载于《玉台新咏》及《乐府诗集》。这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属“杂曲歌辞”,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此诗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技法之巧,堪称绝妙《西洲曲》写作时间和背景没有定论,一说是产生于梁代的民歌,收入当时乐府诗集,另一说是江淹所作,还有一说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
[create_time]2023-01-16 21:45:15[/create_time]2023-01-19 15:20:3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一个大不刘Ln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7191fd0.uv373JCWxDyU9rfeiE56eQ.jpg?time=5526&tieba_portrait_time=5526[avatar]超过2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1[view_count]西洲曲原文及翻译
西洲曲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西洲曲佚名 〔南北朝〕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翻译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爱你的感情就如流水一般缠绵悱恻,纯净悠长。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江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梦境像江水一样悠长,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夏天的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将我的梦吹到西边的洲沚(与她相聚)。
[create_time]2022-11-02 10:03:22[/create_time]2022-11-12 17:35:2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生活百科小课堂[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e0d7d62.Oek6J4_hlBt04D4accrgYw.jpg?time=2765&tieba_portrait_time=2765[avatar]TA获得超过53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365[view_count]《西洲曲》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此句采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西洲曲》以四句为一组,前后句相互勾连,产生了“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的效果。此诗的写作特点是寓情于景,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情思缠绵宛转,音节和谐流畅。原文:《西州曲》——[ 南北朝 ] 佚名忆梅下西洲, 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 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 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 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 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 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 莲心彻底红。鸿飞满西洲, 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 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 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 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 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 吹梦到西洲。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create_time]2023-01-15 04:41:42[/create_time]2023-01-28 13:48:4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你赖啊[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5abed35.A0T2pehthonsu9aWD5sc9Q.jpg?time=6496&tieba_portrait_time=6496[avatar]TA获得超过353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26[view_count]西洲曲的主旨是什么
你好,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很独特,虽然它主要是写一个少女,刻划她思念情侣的炽热而微妙的心情,然而它既不是以少女自述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写,也不作诗人第三人称的客观描述,而是让这位少女的情侣用“忆”的方式来抒写,所以全诗都作男子诉说的口气。【摘要】
西洲曲的主旨是什么【提问】
你好,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很独特,虽然它主要是写一个少女,刻划她思念情侣的炽热而微妙的心情,然而它既不是以少女自述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写,也不作诗人第三人称的客观描述,而是让这位少女的情侣用“忆”的方式来抒写,所以全诗都作男子诉说的口气。【回答】
[create_time]2021-11-09 19:24:28[/create_time]2021-11-24 19:23:1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生活百事通王某[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2dc023f.tNGE6cMGjHNqFFK_t4G1wA.jpg?time=12142&tieba_portrait_time=12142[avatar]TA获得超过25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3[view_count]
西洲曲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亲亲,非常荣幸为您解答[开心][开心]西洲曲运用了顶针、比喻和谐音双关的表现手法哦,《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这首抒情长诗以一位江南少女的口吻抒发对江北情郎的无尽相思。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用的是顶针、比喻和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哦。[鲜花][鲜花]【摘要】
西洲曲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提问】
亲亲,非常荣幸为您解答[开心][开心]西洲曲运用了顶针、比喻和谐音双关的表现手法哦,《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这首抒情长诗以一位江南少女的口吻抒发对江北情郎的无尽相思。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用的是顶针、比喻和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哦。[鲜花][鲜花]【回答】
没有了吗【提问】
亲亲没有了哦。[鲜花][鲜花]【回答】
亲亲,谐音双关,莲谐音怜,莲子即怜子,暗示爱怜的人。低头弄莲子,爱抚所欢。莲子青如水比喻所欢的爱情纯洁如水,置莲怀袖中表示对所欢的珍爱,莲心彻底红比喻爱情的成熟。顶针,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ri栏杆头。这首抒情长诗以一位江南少女的口吻抒发对江北情郎的无尽相思。这首诗的赏析是水畔女儿的情思犹如这绵绵海水般温柔不绝,她有着丰富的感情和多愁善感的心,与情人分离,是她心中无限悲苦的根源,对情人诚挚的爱,却又让她显得楚楚可怜,娇美可人,那缠绵的思念甚至都不曾为外界经年景象的变幻而有丝毫动摇。淳朴的语言也正诉说了她对于爱的淳朴心理,就算是如痴如醉,也要将这份爱的体验持之以恒。[鲜花][鲜花]【回答】
[create_time]2022-10-09 08:22:47[/create_time]2022-10-24 08:20:2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志华老师f5[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ffd07a.mqmj7nYF1EFzKo17oeIWyg.jpg?time=9030&tieba_portrait_time=903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53[view_count]
西洲曲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西洲曲的修辞手法是谐音双关莲谐音怜,莲子即怜子,暗示爱怜的人。“低头弄莲子”,爱抚所欢:“莲子青如水”比喻所欢的爱情纯洁如水;“置莲怀袖中”表示对所欢的珍爱;“莲心彻底红”喻爱情的成熟。全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翻译: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西洲到底在哪里?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郎君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他相聚)。扩展资料:《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具体作者不详。《玉台新咏》中认为作者为江淹,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作“晋辞”,《古诗源》认为其作者是梁武帝萧衍。《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全诗技法之“巧”,令人拍案叫绝。
[create_time]2023-01-14 12:10:13[/create_time]2023-01-29 11:56:5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教育小百科达人[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2556c2b9d6a56ccebb564972ffe5c254.jpeg[avatar]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slogan]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intro]55[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