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病夫

时间:2024-05-12 08:06:41编辑:奇闻君

昔日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是如何沦落成为欧洲病夫的?

公元1681年,奥斯曼土耳其获得了右岸乌克兰的宗主权。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的疆土面积已到达最大。1683年奥斯曼土耳其与欧洲数个基督教国家开战,围攻奥地利维也纳失败。这是奥斯曼帝国第二次围攻维也纳,上一次围攻维也纳是1529年。不同的是,上一次是围攻无果主动撤退,这一次却是奥斯曼帝国大败。之后奥斯曼军队遭遇了一系列失败,一直到1699年,参战各方均无力再战,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极其盟邦签署了《卡尔洛维茨条约》,这场战争才结束。 《卡尔洛维茨条约》不仅意味着奥斯曼帝国扩张的终结,还意味着奥斯曼帝国开始走向衰落。条约规定,匈牙利不再属于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因此丧失了大片领土。 这只是开始,之后的两百多年,奥斯曼帝国屡战屡败,领土不断萎缩,直至最终崩溃。19世纪初期,拿破仑就称其为“欧洲病夫”。 之前奥斯曼帝国几乎是吊打欧洲各国,就在第二次维也纳战败前,哈布斯堡还需要向奥斯曼帝国纳贡。黑海是奥斯曼帝国的内湖,大半个地中海也归奥斯曼帝国所有。就连东南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也承认奥斯曼帝国的宗主权。 为什么仅仅过了两年,奥斯曼帝国就从巅峰走向了丧师失地的境地?为什么在之后的两百多年时间,奥斯曼帝国没能再续辉煌,而是苟延残喘直至崩溃? 单纯了解一次战争,或者某一段历史,显然无法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只有了解奥斯曼帝国的整个历史,才有可能理解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然而在西方中心论的话语下,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充斥着各种刻板印象。卡罗琳·芬克尔教授试图打破人们的刻板印象,尽量以一种更加中立的角度叙述这段历史,她推出了自己的著作《奥斯曼帝国:1299-1923》。这是英语世界第一本大量运用奥斯曼土耳其语原始材料写成的奥斯曼通史,在土耳其大受欢迎。 卡罗琳·芬克尔是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奥斯曼史博士,奥斯曼研究专家。她在伊斯坦布尔生活了15年之久,对土耳其有着深刻了解。 《奥斯曼帝国:1299-1923》讲述了奥斯曼帝国自13世纪末建国起,至1927年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发表伟大演说之间的悠久历史。为我们展现了奥斯曼帝国登上霸主之位,到一步步沦为欧洲病夫,直至最终崩溃的历史脉络。 纵观奥斯曼帝国六百余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军制、税制以及认同感,这三样东西与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联,几乎左右着帝国的兴衰。 一、从帝国支柱到叛乱之源的禁卫军 禁卫军是奥斯曼帝国的一支特色军种,在帝国不断崛起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初,奥斯曼军队只是一支掠夺联盟,其成员很杂,宗教色彩很淡,其中有大量的基督徒。 随着征服疆域的扩大,奥斯曼开始采用少年征兵制度,建立了禁卫军。 奥斯曼人征发十几岁的少年,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以及文化教育,灌输效忠苏丹的信念。这些少年大多来自基督教家庭,主要是巴尔干地区。进入禁卫军的少年会被强制改宗。 禁卫军被视为“苏丹的奴仆”,成了奥斯曼帝国的主力,在帝国扩张的事业中功不可没。治理帝国的官员,也基本上来自禁卫军。 然而禁卫军是一把双刃剑。一代苏丹去世后,他的继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就必须讨好禁卫军。通常的做法就是给予赏赐,比如出征前发钱,征服新区域后分战利品。 于是,禁卫军的势力越来越膨胀,甚至能够废立苏丹。 18世纪的时候,禁卫军势力很大,但战斗力却已经很弱了,完全沦为乌合之众。大量闲杂人员混进了禁卫军,领着薪水,但训练几乎没有。而兵变却愈发频繁,只要不合意就发动兵变,禁卫军已成为帝国的痈疽。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面对北方新兴强敌俄罗斯,毫无抵抗力。苏丹塞利姆三世试图改革,结果却命丧禁卫军之手。 19世纪上半叶,马哈茂德二世终于废除了禁卫军,成立了新军,展开改革,然而为时已晚。 长期以来,为了维持禁卫军的忠诚,帝国的财政已经耗尽,而禁卫军的频繁兵变引发的混乱,更是破坏了经济和国家的统一。 17世纪末,为了应对国内外的危机,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奥斯曼帝国不得不饮鸩止渴,进行了税制改革,结果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后果。 二、不完善的税制与地方豪强的出现 1683年,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开战。维也纳围城战败后,奥斯曼遭遇了一系列失败。 此时奥斯曼帝国的财政已经枯竭,财政枯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战争开支、用于皇室的奢靡开支、全球商路变化导致贸易垄断收入剧降等等。 为了应对危机,帝国进行了税制改革。所谓的改革就是将包税制的三年期限改为终身制。 所谓的包税,就是将一个地区的税收权拍卖给个人,这个人先掏钱给帝国政府,然后他再向地区征税,以获得差价来为自己谋利。 这种税制本身就很落后,原本的三年期限,还可以稍微防止地方势力坐大。但是为了应对危机,包税变成了终身制后,一些地方势力迅速膨胀,成为地方豪强,拥有了跟中央叫板的实力。 时间一久,地方豪强就可以截留税收,奥斯曼帝国不得不派兵镇压豪强。而用兵就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财政收入,也就不得不将更多地区的包税期限变成终身制,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地方豪强实力的膨胀,不仅消耗了帝国的实力,而且导致了分离主义。 19世纪,一些地区独立,跟地方豪强的实力膨胀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埃及、叙利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等地。 财政收入不足以及对外战争的失败,还导致了另一个严重后果。帝国不得不向西方列强借外债,也就给了列强干涉内政的理由。 19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其实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帝国政府欠着大量外债,国内大量产业也都掌控在西方列强手里。地方豪强更是成为列强用来对付帝国政府的工具。比如巴尔干半岛诸多国家的独立背后,就有西方列强的操纵。 奥斯曼帝国之所以还能存续,完全是由于列强之间的矛盾,他们需要在这里维持势力平衡。 三、认同危机 卡罗琳·芬克尔在叙述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时,强调了认同危机。事实上,从整个叙述来看,认同危机从奥斯曼帝国建立时就存在。 奥斯曼帝国的起始时间被定在1299年,这个时间是奥斯曼人自己定的。这年并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有意义的事情,纯粹是因为吉利。按照伊斯兰历法,这一年是700年,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将建国时间设在这一年,就是为了增强认同感。 事实上,奥斯曼人第一次现身史书,是在1301年,奥斯曼军队在一次战役中击败了拜占庭军队。 为了证明建国的合法,奥斯曼帝国史学家在15世纪编造了一个梦:第一任苏丹在圣人家中留宿时,梦见肚脐上长出一棵大树,树荫笼罩了全世界。圣人解释说,这意味着真主将皇帝的宝座赐予你和你的子孙。 14世纪,奥斯曼只是西亚地区诸多土库曼部落中的一支。他们不断吞并周边的其他小国,到了14世纪末,成为最具威胁的力量。为了提高自身血统的高贵,奥斯曼人自称祖先来自土库曼的乌古斯部落,实际上这无法考证。 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奥斯曼帝国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暂时得到其治下的基督徒的认同,但是西方国家是完全拒绝的。 1478年,克里米亚汗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带来了一项政治资产,就是克里米亚汗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但是在伊斯兰世界,奥斯曼帝国依然有很多竞争者,比如伊朗的萨法维王朝,埃及的马穆鲁克。 16世纪,奥斯曼帝国消灭了马穆鲁克王朝后,获得了圣地保护者的称号,算是得到了一半穆斯林的认同。而另一半穆斯林,萨法维王朝依然不认同奥斯曼的领导地位,双方打了几百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封建王权逐渐不再被认同。 19世纪,民族主义泛滥,奥斯曼帝国境内生活着许多民族,并没有一个主体民族。由于帝国之前实行宗教宽容政策,虽然伊斯兰教被奉为国教,但穆斯林并不占主体地位。在西方列强的操纵下,地方豪强的怂恿下,奥斯曼帝国境内分离主义愈演愈烈。 为了应对认同危机,奥斯曼帝国先后提出奥斯曼、伊斯兰、泛土库曼等等身份,希望获得民众广泛认同,但全都失败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的领土所剩无几,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凯末尔提出的土耳其人身份获得了普遍认同,也铸就了现代土耳其国家。 不过,曾经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四、奥斯曼帝国到底因为什么而衰落? 卡罗琳·芬克尔在《奥斯曼帝国:1299-1923》的叙述中,军制、税制以及认同感是驱动奥斯曼帝国扩张的三驾马车,当帝国扩张结束时,这三架马车却没能维持帝国的持续发展。 当奥斯曼帝国走向衰落时,历代苏丹都力图改革,想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维持帝国的荣耀,这三架马车已经成了阻碍。 但是,军制、税制和认同感的落后并不是导致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这三者的落后其实是奥斯曼帝国衰落的表现。帝国的衰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对比一下东方的中国,奥斯曼帝国一直在跟西方接触,而且很早就开始向西方学习,但最终依然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境地。而东方的中国,在19世纪后期才开始学习西方,最终也沦为了半殖民地,结局非常相似。 两国有相似性,经济结构上都是以农业为主体,政治体制上都是专制王朝。无论是早改革,还是晚改革,两国都没有及时触及最根本的经济层面,也就是没有跟上工业化的脚步。这是两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改革仅仅局限于军事技术层面,后期则是全盘照搬了西方政治体制。但是落后的农业经济根本无法支撑这种改革,最终导致了两国都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只是中国相对幸运一些,在认同感上没有太大问题,也就避免了奥斯曼帝国分裂为40余国的下场。

[create_time]2022-07-12 06:48:59[/create_time]2022-07-26 12:55:5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成大文化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f9927e0.DNwLxPeDj1Jjpw4k5dcFUg.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1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2[view_count]

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怎么衰亡的呢?

奥斯曼帝国,又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一个强大而有影响力的帝国,存在了600多年,横跨欧洲、亚洲和非洲三大洲。然而,帝国在19世纪开始衰落,最终在20世纪初衰落。有几个因素促成了奥斯曼帝国的衰落:经济问题:由于维持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帝国的成本不断增加,加之缺乏现代化和工业化,帝国面临着经济困难。军事失败:帝国遭受了一系列军事失败,特别是在1912-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中,这导致了欧洲重要领土的损失。民族主义:民族主义运动,特别是在帝国的欧洲领土上,正在增长,并寻求更大的自治和独立。政治不稳定:帝国受到政治不稳定的困扰,中央政府软弱,官员腐败,缺乏有效的领导。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站在中央大国一边参加了第一次世界战争,在领土和人力方面都遭受了重大损失。协约国的作用:以英国、法国和俄罗斯为首的协约国试图削弱和分裂奥斯曼帝国,他们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种民族主义运动。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奥斯曼帝国的崩溃。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在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蒂尔克的领导下成立,最后一位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六世被废黜并流放。总之,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是由经济困难、军事失败、民族主义运动、政治不稳定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也对奥斯曼帝国的崩溃产生了重大影响。

[create_time]2023-01-23 09:22:01[/create_time]2022-04-21 18:19:15[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史海浅谈[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e2f327dec621f7dc5067f1d8ddef389c.jpeg[avatar]学生[slogan]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intro]326[view_count]

中国人为什么曾经被称为东亚病夫 中国人曾经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原因

1、东亚病夫是清末民初外国人对中华民族的贬称,也称东方病夫。1896年10月17日,上海英国人办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批评清政府官僚腐败、风气恶劣,是东方病夫。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上,中华民国奥运会代表团全军覆没。

2、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纸发表了一幅漫画 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长袍马褂、脸庞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个大鸭蛋,题为东亚病夫。从那时起,东亚病夫就成了外国人对中华民族的蔑称。清末鸦片泛滥,中国人因吸食鸦片,导致身体柔弱.不堪一击,颇遭外国人轻视。这也是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原因之一。

3、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有识之士痛思中国文化之病。严复在《直报》上发表《原强》称 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他主张鼓民力,对症下药,强民强国。东亚病夫成为激发民族主义情绪的一剂良药。

4、1972年,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中有一段精彩的表演,他扛着一块东亚病夫的牌子来到日本人的武馆,并在日人面前将其踢破砸烂,让人振奋。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选手摘下有史以来的第一金,才正式击碎东亚病夫的称号。


[create_time]2023-01-31 07:39:49[/create_time]2023-02-12 16:14:3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哲哥聊历史233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2bc5058.uDLqq7qJv72XkTo3E4qqOA.jpg?time=6618&tieba_portrait_time=6618[avatar]TA获得超过199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1[view_count]

中国人为什么曾经被称为东亚病夫 中国人曾经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原因

1、东亚病夫是清末民初外国人对中华民族的贬称,也称东方病夫。1896年10月17日,上海英国人办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批评清政府官僚腐败、风气恶劣,是东方病夫。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上,中华民国奥运会代表团全军覆没。

2、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纸发表了一幅漫画 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长袍马褂、脸庞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个大鸭蛋,题为东亚病夫。从那时起,东亚病夫就成了外国人对中华民族的蔑称。清末鸦片泛滥,中国人因吸食鸦片,导致身体柔弱.不堪一击,颇遭外国人轻视。这也是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原因之一。

3、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有识之士痛思中国文化之病。严复在《直报》上发表《原强》称 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他主张鼓民力,对症下药,强民强国。东亚病夫成为激发民族主义情绪的一剂良药。

4、1972年,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中有一段精彩的表演,他扛着一块东亚病夫的牌子来到日本人的武馆,并在日人面前将其踢破砸烂,让人振奋。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选手摘下有史以来的第一金,才正式击碎东亚病夫的称号。


[create_time]2022-08-17 04:24:29[/create_time]2022-08-29 22:49:5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创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92c827.kLT93-3VEj2Xt3LY2qUdBA.jpg?time=4761&tieba_portrait_time=4761[avatar]TA获得超过751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2[view_count]

东亚病夫是什么意思?

“东亚病夫”,类似的还有“欧洲病夫”。西方人用“xx病夫”(Sick Man of ××)形容陷入经济发展困境、国力衰落等问题的国家,带有贬义色彩。对“东亚病夫”的理解存在东西方文化差异。奥斯曼帝国晚期(19世纪初)被称为“欧洲病夫”(因其地理位置,亦有称之为“西亚病夫”)。曾因这样那样的问题被称作“欧洲病夫”的还有波斯、意大利、德国等国家。以下为2018年12年18日环球时报一篇报导截图。1895年3月4日至9日,严复在《直报》上发表了《原强》称:“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中国者,固病夫也。”1896年10月17日,上海英国人办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的一篇文章最早出现了“东方病夫”一词,作者是英国人,用来批评官僚腐败、风气恶劣的晚清政府。1903年前后,梁启超在《新民说》称:“夫中国一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此后,国内舆论界开始用“病夫”来形容中国人体质虚弱。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中国代表团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全军覆没,途经新加坡,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题为“东亚病夫”讽刺中国人的漫画。(国内媒体对此做过报道,没有那么一幅漫画,至今也未发现当时有类似的写有“东亚病夫”的漫画。)“东亚病夫”这一说法在国内逐渐流传开来,国人对“东亚病夫”的理解也逐渐固化为是西方人因中国人体质问题,对中国人的蔑称。不过,不管西方人如何理解“东亚病夫”一词,考虑到国人对“东亚病夫”的理解,不应再用“东亚病夫”来形容中国。

[create_time]2020-02-27 23:08:58[/create_time]2014-02-27 18:49:19[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22[alue_good]xixshnsh[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880ad2c.81eoXHLUpgpfHkr4zMuKDw.jpg?time=3454&tieba_portrait_time=3454[avatar]TA获得超过34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9031[view_count]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的四大帝国是?

奥匈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德意志帝国
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虽然参加了协约国,属战胜国 ,但在战争过程中沙俄国内发生了二月革命 统治沙俄的罗曼诺夫王朝被国内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联合推翻 俄罗斯帝国随即被摧毁)
奥匈(分裂)
奥斯曼土耳其(分裂)
德意志(领土缩小)
俄罗斯(变成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create_time]2014-02-21 15:45:40[/create_time]2014-03-05 22:32:37[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11[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916[view_count]

西班牙在近代史中是怎么从一个强盛国家变的衰落的

16世纪至17世纪的西班牙正处于黄金时期,是欧洲无可争议的霸主,缔造了被后世称为“西班牙治下的和平”时代。虽然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惨败于英国,但随后的1589年科伦纳·里斯本远征是英西战争(1585至1604年)的转折点,使西班牙占上风。几乎人人都肯定西班牙的舰队是欧洲最强,直到1639年的唐斯之战中,逐渐疲乏、弱态渐现的西班牙被荷兰海军击败。
西班牙与敌对国家持续斗争,引起领土、贸易和宗教冲突,都使得西班牙国力在17世纪中叶开始下滑。在地中海,她与奥斯曼帝国战事频繁;在欧洲大陆,法国逐渐变得强大;在海外,西班牙首先与葡萄牙竞争,后来的对手还包括英格兰和荷兰。而且,英、法、荷三国支持海上抢劫、西班牙在其领土过度动用军力、政府贪污渐趋严重以及军费导致经济停滞,最终导致帝国的衰落。1713年的乌得勒支和约使西班牙失去在意大利和低地国家的剩余领土,结束了其欧陆帝国的历史。西班牙以后的情况转好,可是在欧洲政治一直只是二流国家。


[create_time]2017-10-03 10:17:30[/create_time]2017-10-03 12:45:0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不曾明了[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11bf473.klwoAhZQhj0XIsUzxLVLqg.jpg?time=2967&tieba_portrait_time=2967[avatar]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344[view_count]

在近代史中是怎么从一个强盛国家变的衰落的

16世纪至17世纪的西班牙正处于黄金时期,是欧洲无可争议的霸主,缔造了被后世称为“西班牙治下的和平”时代。虽然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惨败于英国,但随后的1589年科伦纳·里斯本远征是英西战争(1585至1604年)的转折点,使西班牙占上风。几乎人人都肯定西班牙的舰队是欧洲最强,直到1639年的唐斯之战中,逐渐疲乏、弱态渐现的西班牙被荷兰海军击败。
西班牙与敌对国家持续斗争,引起领土、贸易和宗教冲突,都使得西班牙国力在17世纪中叶开始下滑。在地中海,她与奥斯曼帝国战事频繁;在欧洲大陆,法国逐渐变得强大;在海外,西班牙首先与葡萄牙竞争,后来的对手还包括英格兰和荷兰。而且,英、法、荷三国支持海上抢劫、西班牙在其领土过度动用军力、政府贪污渐趋严重以及军费导致经济停滞,最终导致帝国的衰落。1713年的乌得勒支和约使西班牙失去在意大利和低地国家的剩余领土,结束了其欧陆帝国的历史。西班牙以后的情况转好,可是在欧洲政治一直只是二流国家。


[create_time]2017-12-13 13:20:56[/create_time]2017-12-28 12:51:3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71[view_count]

都被称为“病夫”,为什么感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比大清强很多?

自17世纪以后称霸东亚和近东的大清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势力开始一落千丈,慢慢成为了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被称之为东亚病夫和西亚病夫。大清有1,3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3亿人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领土面积为550万平方公里,人口为2,300万,二者体量上虽然不在一个规模,但二者有颇多的相似之处,都是盛极而衰的封建专制帝国。 奥斯曼帝国土地、人口虽比不上大清,但其军事实力和尚武精神要比大清帝国强很多。奥斯曼帝国本身处于近东地区,离欧洲比大清要近很多,自然便于接受西方先进的军事思想和技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因为靠近西方,不断与西方强国发生火拼,尤其不断跟北方的俄国在进行交战,不经意间便极大提高了自己的军事水平。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事实力虽然比不上西方强国,但是比清朝略高一筹是肯定的。 1840年当英国人用先进的船坚炮利打开大清国门的时候,中国军队抵抗英国主要是以刀矛弓箭等冷兵器为主,热兵器很少,只有少量的鸟枪,鸟枪的发射速度极慢,每分钟只能发射1~2发,射程只有100米,质量老化严重,多是从明朝退下来的,100多年没有用过。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军队虽然也配备了马刀等冷兵器,但其热武器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比中国要强很多。19世纪的土军已经装备了前装滑膛燧发枪,每分钟可以发射2~3发,射程为200米。 从实战效果来看,清军军事力量的薄弱更是暴露无遗。17世纪清军居然派发了几千士兵去围剿几十名哥萨克骑兵,居然打了几个月。最可耻的是第2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英法联军只有几千人突入中国偌大地盘如入无人之境,直接把首都给拿下来了,僧王的蒙古骑兵全军覆没。即便到了19世纪后期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改革,清军配备了洋枪洋炮,但其训练极差士兵使用热武器操作能力很低,战场效果不敢恭维。而土军在一战时居然还有非常不错的战绩。一战期间,英法发动了加里波利战役是想攻克达达尼尔海峡进而占领土耳其的首都。但在此战中,50万众的英法联军居然被土军消灭了12万人,26万人受伤,不得不狼狈退出。

[create_time]2020-11-15 16:27:34[/create_time]2020-11-13 21:24:5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品车一姐[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6684d234ccf93501ccdcb6a1f05e55cd.jpeg[avatar]中小学教师[slogan]车好绝不抹黑,车次绝不贴金[intro]83[view_count]

达达尼尔海峡之战的介绍

20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衰败了整整一个世纪之久,这个曾经灭亡拜占庭雄霸三大洲搞得东西方文明失去联系数百年的庞大帝国如今已经沦为列强争霸的一粒棋子,国际地位和当时的东亚病夫满清类似,号称欧洲病夫。

[create_time]2016-06-05 07:07:31[/create_time]2016-06-20 04:40:2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s烟花7月p[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02b49d.MTIkak34AcC1sKKACjMvAw.jpg?time=3632&tieba_portrait_time=3632[avatar]TA获得超过13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4[view_count]

“西亚病夫”土耳其:为何实力严重衰落,仍能和西方列强硬杠?

长期以来,在网络上有个说法,土耳其参加一战是因为被英国无偿征用了两艘战列舰。实际上,无论英国人是否征用那两艘无畏级战列舰,土耳其都会参加一战。那么,是谁给了西亚病夫去参加世界大战的勇气?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对峙在1914年已经非常明显1914年的夏季,欧洲大陆已被大战的阴霾所笼罩。欧洲各国纷纷拉拢友邦对抗敌人,形成以德国、奥匈帝国为核心的同盟国和英国、法国、沙俄为核心的协约国两大阵营。接连在意土战争和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失败的奥斯曼帝国,感到十分惊恐。早在1912年,俄国沙皇已经放出风声,要夺取安纳托利亚东部和君士坦丁堡。英法两国则分别对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叙利亚感兴趣。如果噩梦成真,帝国将被彻底肢解。俄罗斯帝国做梦都想拿下君士坦丁堡虽然德奥曾一度拉拢过土耳其人,但出于历史经验,土耳其人首先寻求英法支持。这倒不是因为当政的土耳其青年党有多么热爱英法,他们仅仅是本能的察觉到英法整体实力在德奥之上。何况奥匈帝国可是奥斯曼数百年来的死敌。如果不是因为俄罗斯人站在协约国一边,他们很可能会立即加入同盟国的对立面。1914年7月,杰马勒帕夏访问了法国,在巴黎拜会了法国外交部长。他向这位外长许诺,只要协约国保证土耳其免受俄国的威胁,并把土耳其纳入协约国阵营,那么土耳其将会出兵进攻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属地。法国外长对此不却置可否。他表示要征得其他两位盟友的支持,才能同意杰马勒帕夏的提议。失望的杰马勒帕夏于7月18日离开法国。正当杰马勒帕夏准备继续前往英国寻求支持时,大战已经爆发了。英国在对德国宣战后的第三天,就无偿征用了两艘正停泊在英国军港的土耳其战列舰。此举表明,英国断无和土耳其结盟的可能。土耳其驻圣彼得堡大使法赫雷丁贝伊,也试图寻求与俄国的和解。结果,遭到了俄国外交大臣的严词拒绝。已经准备深度参战的俄罗斯人,依然对大斯拉夫主义和整个巴尔干都念念不忘。这迫使土耳其投入同盟国怀抱。

[create_time]2020-12-08 15:27:49[/create_time]2020-12-22 11:06:07[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0[alue_good]青地意0E[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ae2d971.NKgA6kKrFNkWggJV_Gw01A.jpg?time=7960&tieba_portrait_time=7960[avatar]TA获得超过120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4[view_count]

土耳其为什么被称为西亚病夫

1.在十次俄土战争中失利8次
2.埃及自治后沦为英国势利范围,英法等国借侵入埃及之机插手土耳其事务,土国基本沦为英法半殖民地.
3.轻视工商业发展,社会生产力落后.
4.无法应对巴尔干民族独立运动,国土面积日趋缩小
5.素丹政府腐败无能,为维护统治丧权辱国
6.国内矛盾剧烈,社会动荡.


[create_time]2017-04-23 09:29:57[/create_time]2017-05-08 09:28:1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兔子的文集[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4150042596,316910985&fm=3012&app=3012&autime=1689606862&size=b200,200[avatar]醉心答题,欢迎关注[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0[view_count]

第三次俄土战争

一,欧洲局势1676年—1681年,沙俄为了夺取第聂伯河西侧的右岸乌克兰地区而与奥斯曼帝国爆发了第二次俄土战争。结果奥俄双方打成平局,签署《巴赫奇萨赖条约》,约定双方停战二十年,维持战前以第聂伯河为界的局面。但沙俄并未放弃吞并右岸乌克兰的意图,准备等待时机,等奥斯曼虚弱的时候给其致命一击。1683年,奥斯曼为了控制多瑙河上的重镇维也纳而对该城发起了围攻,结果在维也纳之战惨败,被迫停止了对欧洲的扩张。神圣罗马帝国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等欧洲诸国于是结成神圣联盟,对奥斯曼发动反攻,夺回了匈牙利等许多被奥斯曼占领的欧洲土地。1686年,沙俄摄政索菲娅·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娃公主决定加入神圣联盟,以对奥斯曼趁火打劫。随后沙俄与波立联邦签署《永久和平条约》,结束了双方的领土争端。该条约规定:波立承认沙俄对左岸乌克兰地区及右岸基辅的占领;双方结成反奥斯曼同盟。随后沙俄就成为神圣联盟成员,挑起了第二次俄土战争。二,沙俄入侵克里米亚1687年,俄军指挥官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戈里津带领10万大军入侵克里米亚汗国,沿途还有5万哥萨克人加入俄军南征。可克里米亚可汗塞利姆·格来一世早就获知俄军入侵的消息,于是放火焚烧草原。俄军因此无法从沿途劫掠粮食和水源,导致缺粮缺水,只得选择撤军。1689年,戈里津再次带领11.2万俄军入侵克里米亚,虽然他击退了克里米亚军队的偷袭,但克里米亚人已经焚毁了沿途的草原,还挖了一条长达7公里长的壕沟,导致俄军火炮无法前进。戈里津见粮草短缺,长期作战已无可能,只得无功而返。然后沙俄君主彼得一世就借机推翻姐姐索菲娅的摄政,掌握了实权。三,双方大战1695年,彼得一世为了夺取黑海出海口,亲自带兵入侵奥斯曼。6月,3万俄军在170门火炮的支援下包围顿河入海口的亚速要塞,并对要塞发起多次进攻。虽然亚速要塞内只有7000奥斯曼军,但他们拼死作战,多次击退俄军进攻。另外俄军对顿河的封锁并不严密,奥斯曼海军可以从海上源源不断为城内提供补给。10月,彼得一世见三个多月都无法攻下亚速,只得选择退军。此战失败使彼得一世认识到海军的重要性,于是下令建造船只,准备从海上攻击亚速。然后俄军就从欧洲各地聘请工程师与资深海员,组建了一支多达数十艘船只的舰队。1696年,彼得一世任命阿列克谢·谢苗诺维奇·舍因为俄军总司令,让他带领7.5万俄军入侵奥斯曼。4月,俄军从水陆两路进军,对亚速发起了第二次围攻。6月,奥军海军从海上支援亚速,结果为俄军击败。7月,亚速城内奥军弹尽粮绝,无奈向俄军投降。由此沙俄获得黑海入海口,逐渐成为欧洲海军大国。四,战争结束奥斯曼忙于应付神圣罗马帝国、波立联邦、威尼斯共和国的进攻,无暇顾及北线战事,这才使沙俄得以多次攻击克里米亚和亚速而没有引来奥斯曼的报复。彼得一世也认识到光凭沙俄的实力无法与仍旧强大的奥斯曼对抗,便向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求助,希望获得亚速对面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刻赤要塞,以稳固对黑海出海口的控制。但奥地利忙于从奥斯曼手中取得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便称只有俄军攻克刻赤要塞,才会支持彼得一世对该地的要求。1699年奥地利、波立、威尼斯和奥斯曼签署《卡洛维茨条约》,结束了此次战争。彼得一世见自己无法获得刻赤要塞,便拒绝在该条约上签字。不久瑞典王国与波立联邦、普鲁士王国等国发生冲突,彼得一世便决定对瑞典开战,从其手中抢走波罗的海出海口,暂时放弃在黑海的扩张。随后彼得一世派人与奥斯曼议和,双方于1700年签订了《伊斯坦布尔和约》,条约规定:奥斯曼将亚速割让给沙俄并允许其建造塔甘罗格要塞,从而结束了第三次俄土战争。

[create_time]2023-06-19 13:39:08[/create_time]2023-06-30 00:00:0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感情驿站00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6036f87.PFe829iS2fidRAGbSTdG3A.jpg?time=9583&tieba_portrait_time=9583[avatar]TA获得超过11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view_count]

世界上10次的俄土战争

  第一次俄土战争,这是沙皇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之间第一次较为重要的战争。为争夺第聂伯河下游地区,沙皇俄国同土耳其发生的战争。   1676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战争持续5年,双方都没能分出胜负,于1681年签署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皇俄国对第涅伯河左岸地区的统治。   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年-1700年)   1683年7月土军围困维也纳。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加盟。1695年及1696年俄皇彼得一世两度进攻亚速海,被奥斯曼帝国与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军击败。   1697年9月奥军在蒂萨河畔进行的泽特战役中大胜土军,俄军占领了顿河河口。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国,俄国获得亚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个出海口。   第三次俄土战争(1710年-1713年)   1710年,土耳其军遂北伐,收复顿河河口。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军队的重围。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其被迫放弃亚速,并需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统治。    第四次俄土战争(1735年-1739年)   1735年底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乌克兰和高加索成为了战争的借口。在1736年,俄国的指挥官们期望能夺取亚速和克里米亚半岛。但是,由于缺乏补给以及流行病的爆发,俄军不得不率军撤回乌克兰。   1737年,为了接应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俄军于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使战争发生了转折。俄国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根据1739年9月俄土《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再次归俄国所有。   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年-1774年)   第五次俄土战争是发生在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一场影响重大的战争,其主要结果是南乌克兰、北高加索地区和克里米亚从此被沙皇俄国控制。   战争一开始俄军的名将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很快轻松打败了巴尔联盟的军队,在1773和1774年间多次取得大胜。在海上战场,俄军最终于1770年的切什梅海战消灭了土耳其海军的主力。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不得已于1774年7月21日签订《库楚克开纳吉和约》,俄国得到割地赔偿和二百五十万卢布的战争赔款,同时还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   第六次俄土战争(1787年-1792年)   土耳其要求俄国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属地,授权土耳其检查通过海峡的俄国商船。俄国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土耳其出动了20万军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对俄开战。在1791年的战局中俄军取得了巨大胜利。   6月15日,库图佐夫将军所部强渡多瑙河,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土一个军。   7月9日,俄军主力在默钦战役中重创土军。1792年1月,俄土签定《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木和格鲁吉亚。   这次战争俄国作了充分准备,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获得了黑海不冻的出海口。   第七次俄土战争(1806年-1812年)   1806年,奥斯曼帝国受到法国拿破仑一世的支持,加上俄国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遭到惨败,决定对俄国进行军事行动,以夺回对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地的控制权。   不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接管了俄军指挥权,他制定了一次大胆的诱敌战术,以期尽快解决战事来抽调主力北上防备拿破仑。10月2日,两军决战,土耳其军彻底崩溃,并于11月23日向俄军投降。   土耳其于1812年5月28日承认战败,签定《布加勒斯特条约》,割让比萨拉比亚。   第八次俄土战争(1828年-1829年)   1828~1829年的俄士战争是欧洲列强瓜分兴起于亚洲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扩张的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属地的斗争所引起的。   此时正值希腊人摆脱土耳其统治的希腊独立战争,俄国趁火打劫,法国也支持希腊,英国诗人拜伦率领一支志愿军赴希腊作战,土耳其与埃及联军战败。1829年9月,俄土双方签定《亚得里亚堡和约》,土耳其向俄国割让外高加索沿海的领土。   1832年,土耳其被迫承认希腊独立。    第九次俄土战争(1853年-1856年)   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   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   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这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   最后签署的巴黎和约使俄罗斯丧失了几乎历次对土战争的成果,这也是土耳其在对俄作战中取得的唯一一次胜利。   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年C1878年)   1877年4月24日,俄国向土耳其宣战,从巴尔干半岛及高加索两地发动进攻。俄军主力进入罗马尼亚后,6月及7月在不同地点渡过多瑙河,12月攻占土军重要据点普列文,次年1月逼近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被迫接受俄国提出的和平条件,最后1878年欧洲列强在柏林举行了柏林会议并以《柏林条约》取代《圣士提法诺条约》,保加利亚、东鲁梅利亚改由土耳其保护,土耳其赔款2亿卢布。 战争


[create_time]2022-10-30 09:00:48[/create_time]2022-11-08 18:04:3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海猎o[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50af2c9.VTYH0-MQyPDYwhVsGrj64A.jpg?time=4756&tieba_portrait_time=4756[avatar]TA获得超过7610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view_count]

上一篇: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