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鼓书的介绍
襄垣鼓书是一种山西省的汉族戏曲剧种。起源于山西襄垣,流行于上党地区。又称鼓儿词、襄垣调。相传清代乾隆初年襄垣的盲艺人成立了“三皇会”,借以传授鼓书和算卦,使鼓儿词代代相传,并在曲调上不断有所丰富和改革。早期的演出是以矮木架支书鼓,演唱者操挎板、鼓箭击节,另一人操老胡或二胡伴奏。唱腔只有慢板、快板两种。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reate_time]2016-05-30 08:48:13[/create_time]2016-06-14 06:56: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綦等922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932f252.GbzGj77ozhPqx6ghvDvpxg.jpg?time=5225&tieba_portrait_time=5225[avatar]超过5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9[view_count]襄垣鼓书的演出方式
襄垣鼓书的传统演出方式为:由一人、二人或多人分持鼓、板、 锣、钹和二把、二簧、胡呼、月琴、三弦、八角鼓、二胡、笛子、笙等乐器,自行伴奏,说唱相间表演。其中的演唱,就有独唱、轮唱、对唱、领唱、合唱、伴唱等等丰富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场合与需要,还分别有着坐、站、走等多样的舞台演出动作方式。有些技艺超凡的掌班(掌板的鼓师)艺人,可以一人手脚并用,同时演奏平板鼓、挂板、脚锣、小锣、镗锣、脚梆、木鱼、镲、钹、惊堂木等全套击乐。襄垣鼓书的音乐唱腔独特而丰富。由早期传统的“鼓子词调”和后来形成的“柳调”两个系统融合而成,属于板腔体裁。以至于在艺术的表演和传承方面,两个系统仍各有侧重、各成体系。其音乐唱腔不仅具有快、慢、跺、抢等多样性的唱法,而且有着哭、悲、喜、怒等功能化的唱腔。并有起板、二性板、紧板、慢板、散板等多种板式,和十多种常用的器乐伴奏与闹场曲牌。长期的发展流变中,又逐渐吸收融会了当地的地方小调、道士化缘调、民间叫卖调以及梆子、落子、秧歌等等的唱腔元素,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create_time]2016-05-30 08:48:14[/create_time]2016-06-14 06:56: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联盟巨猩7Dm8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272d429.u8xPO5S_vZ9WOoVXVt04Rg.jpg?time=3677&tieba_portrait_time=3677[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50[view_count]襄垣鼓书的主要特征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艺人们在当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影响下,自动解散了“三皇会”,成立了盲人爱国宣传队,编演了《打蟠龙》、《打段村》、《血泪仇》等新的曲目,起到鼓舞群众参加抗日活动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襄垣鼓书进行了全面挖掘整理。
[create_time]2016-05-30 09:07:32[/create_time]2016-06-14 07:10:5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mrna034[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42a10f4.bbwa60LNbElr-GpqJonkYQ.jpg?time=3661&tieba_portrait_time=3661[avatar]超过5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3[view_count]襄垣鼓书的历史源流
襄垣鼓书俗称“脚蹬梆”,主要流布于襄垣县及相邻的沁源、武乡、屯留等地,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融会了当地的“柳调”和“鼓儿词”的基础上形成的。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始称为襄垣鼓书。 “鼓儿词”相传直承宋元以来的同名形式而有所发展和变异,“柳调”则兴盛于清雍正年间,相传发源于襄垣县西营镇,最初人称“英哥柳”。光绪年间襄垣县善福乡艺人田维在原有曲调基础上融合了民间妓院柳巷青歌及当地的民歌小调,使“柳调”唱腔更加婉转悦耳,色彩多样,表现力大为丰富,此后人们便改称其为“莺歌柳”,俗称“柳调”。清乾隆初年就有师徒组成的民间演出班社活动。道光年间,艺人史金星在说唱表演中吸收了当地的地方小调、道士的“化缘调”以及民间叫卖调,使鼓子词的唱腔更趋丰富;咸丰初年,史金星的徒弟路永泉在说唱汉族民间故事和神话题材节目的基础上,移植和自编了一些中篇和长篇的连本书,并吸收融会了当地的一些地方戏和落子、秧歌的唱腔,使唱腔音乐更加丰富优美。之后,盲艺人苗喜来在原唱腔唱法的基础上,又创出了“悲板”和“抢板”等功能性唱腔。民国初期,第五代传人段明和在说唱“鼓子词”上狠下功夫,进一步丰富了“鼓儿词”的唱腔音乐,使唱腔的板式更加稳固定型。抗日战争时期,当地的襄垣鼓书艺人自发组成了爱国宣传队,宣传救国。襄垣鼓书是一种以襄垣地区的方音语汇说唱相间的表演,以唱为主的民间鼓书形式。襄垣鼓书通常为多人合作表演,其中作为演出掌板的鼓师手脚并用,一人可操作平板鼓、卦板、木鱼、脚梆、小锣、小镲、镗锣、脚打大锣等全套击乐。其余说唱者根据自身条件及内容情节,分行当进行说唱。或轮递说唱,或一领众和,或二人对唱,或众口齐唱;单人表演则表演者只操月琴自弹自演;两人表演则分持月琴和八角鼓自行伴奏说唱。襄垣鼓书的舞台动作方式通常以坐唱形式为主,也有站唱和走唱的情形。和其他同类鼓书相比,其表演方式尤其是演唱方式更为丰富,几乎囊括了声乐体系中的各种唱法,不仅有独唱、对唱和轮唱,还有领唱、伴唱、齐唱以及抢唱和帮腔等等,非常丰富。
[create_time]2016-05-30 08:48:14[/create_time]2016-06-14 06:56:3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谔谔o8Q怤曕嗴[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36d68220.pEA0ItH_Vigr3ODV_AcnYQ.jpg?time=3685&tieba_portrait_time=3685[avatar]超过1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7[view_count]襄垣鼓书的传承意义
襄垣鼓书是现存北方鼓书类曲艺中历史较为悠久的曲种之一。不仅保存 了许多宋元“鼓子词”的艺术基因,而且吸收化用了明清以来诸多当地民间相类艺术的诸多元素,说唱方式独特,唱腔曲调丰富,传统书目众多。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学术价值。长期以来,举凡节日娱乐、婚丧嫁娶、祈福禳灾、兴建迁徙等生活礼仪和民俗活动,都有襄垣鼓书的演出作为重要的仪式和内容。至今在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表演不是单纯的艺术和娱乐,而且兼具民俗载体、乡土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多重功能。
[create_time]2016-05-30 08:48:12[/create_time]2016-06-14 06:56:3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下央畫1018[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316a142.gLjcRgCo21JxX4lYipBlZg.jpg?time=2961&tieba_portrait_time=2961[avatar]TA获得超过247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2[view_count]鼓书的简介
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诸省、市的广大城镇与乡村。其表演形式大多为:演员一人自击鼓、板,配以一至数人的乐队伴奏演唱。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这是不可缺的),另有四胡、琵琶、扬琴等。演员自击的鼓,也称书鼓,其形状为扁圆形,两面蒙皮,置于鼓架上(鼓架依不同曲种有高矮之别),以鼓箭(竹制)敲击。板有两种,一种由两块木板组成(多以檀木制成);一种由两块半月形的铜片或钢片组成,俗称“鸳鸯板”。
[create_time]2016-05-29 21:32:26[/create_time]2016-06-13 19:48:5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仇依云Ph[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489caa1f.t3rSnF2pQdnJY5m7yswD1Q.jpg?time=3664&tieba_portrait_time=3664[avatar]TA获得超过18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5[view_count]戏曲的分类是什么?
戏曲的分类有多种方式,按表演形式和内容,可分为秧歌戏、花鼓戏、花灯戏、二人台等;按流行地域可分为北方剧种和南方剧种;按声腔系统可分为昆腔系、皮黄腔系、梆子腔系、高腔系和各地方戏、剧等。按表演形式和内容的戏曲分类介绍:1、秧歌戏秧歌戏是在中国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陕西及内蒙古、山东等地。它起源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后与中国民间舞蹈、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相结合,在每年的正月社火时演唱带有故事情节的节目,逐步形成戏曲形式。2、花鼓戏花鼓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湖北 、安徽、 江西 、河南、陕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剧种。3、花灯戏花灯戏是广泛流行于中国各地的一种传统曲艺。其突出特征是手不离扇、帕,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花灯戏源于民间花灯歌舞,是清末民初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在流行过程中因受当地方言、民歌、习俗等影响而形成不同演唱和表演风格。4、二人台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二人班。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戏曲外在形式远离生活中国戏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而歌和舞的本身,就决定了它的外在形式要远离生活、变异生活,使之具有节奏、韵律、整饬、和谐之美。中国戏曲艺术比一般的歌舞还要远离、变异生活。表演者的化妆服饰,动作语言颇有“矫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而这样做是为了把普通的语言,日常的动作,平淡的感情强化、美化、艺术化。为此,中国的戏剧艺术家长期揣摩说白、咏歌、舞蹈(身段)、武打的表现技巧和功能,呕心沥血,乐此不疲。久而久之,他们创造、总结、积累了一系列具有夸饰性、表现性、规范性和固定性的程序动作。
[create_time]2022-01-13 09:09:57[/create_time]2022-01-14 18:06:4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社会暖暖风[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a36acaf2edda3ccea1b5f5d11e93901203f92d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为你解答问题的热心市民[slogan]为你解答问题的热心市民[intro]1071[view_count]戏曲包括哪几个派别?
有:皮影戏、藏戏、川剧、潮剧、黄梅戏等等。1、皮影戏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藏戏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3、川剧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4、潮剧潮剧,因形成发源于广东潮汕地区而得名,俗称“潮调”、“潮音戏”明末已在广东潮汕地区、和闽南地区的诏安、云霄、平和、东山、漳浦、南靖等地广为流传,与梨园戏关系密切。潮剧,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潮剧是上千年潮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5、黄梅戏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梅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潮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川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皮影戏
[create_time]2019-06-05 17:10:09[/create_time]2012-06-04 18:34:23[finished_time]8[reply_count]5[alue_good]小鱼的生活笔记[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bfc7836043e7c834006aa26bca9e44cc.jpeg[avatar]基地劳务人员[slogan]专注于生活领域的最新咨询和生活小细节[intro]7541[view_count]山西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1、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纬38°55'—39°66'、东经113°29'—113°39'之间,景区规划面积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辖面积436平方千米。2、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3、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4、乔家大院(Qiao Family Courtyard):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文物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皇城相府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乔家大院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云冈石窟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平遥古城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五台山
[create_time]2022-04-18 15:12:00[/create_time]2022-04-02 17:50:43[finished_time]4[reply_count]4[alue_good]阿橘爱生活[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52a2834349b033bb8fda94807ce36d3d539bd2f?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我是小月,热衷于分享生活百科知识。[slogan]我是小月,热衷于分享生活百科知识。[intro]2121[view_count]山西有哪些名胜古迹?
1、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2、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3、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4、五台山: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纬38°55'—39°66'、东经113°29'—113°39'之间,景区规划面积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辖面积436平方千米。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5、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create_time]2021-03-24 16:28:09[/create_time]2021-04-07 00:00:00[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4[alue_good]娱乐畅聊人生[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a52ae99f8287e16a8a68d8ee5b6f9f68.jpeg[avatar]高尚的娱乐,对人生是宝贵的恩物。[slogan]高尚的娱乐,对人生是宝贵的恩物。[intro]2953[view_count]为什么说唱音乐有南词北鼓的说法?
为什么对于说唱音乐素有“南词北鼓”的说法?
“南词”指南方的弹词,“北鼓”即北方的大鼓,二者均由“词话”发展而来。“词话”渊源于唐五代的“词文”,并继承了宋代“说话”的技艺,到元明两代开始兴盛。到明代中叶以后,“词话”演变为南方的弹词和北方的鼓词两个分支。弹词长期在江南地区发展,艺术日臻成熟,出现了许多演唱名家,在南方的说唱音乐中具有较大的影响;鼓词主要传播于北方,江南地区也有。南方的鼓词因为方言的关系而局限于某些地区,没有显著的发展。北方的鼓词则因语音接近而易于传播,发展得相当兴盛,形成了数十个曲种,成为北方说唱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类。而在“南词北鼓”的数十个曲种中,又以江南的苏州弹词和北方的京音韵大鼓艺术水平发展得最高,最具有代表性。这两个曲种不仅是“南词北鼓”中的佼佼者,而且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是艺术发展最成熟、流派最丰富的代表,由此说来,不论是从“南词北鼓”数十个曲种在我国南、北方所占有的地位来看,还是从苏州弹词和京韵大鼓艺术发展的成熟性来看,都堪称为说唱音乐的代表。
[create_time]2016-08-26 16:02:52[/create_time]2009-07-10 22:44:11[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125094329[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7c4fafae.JhIs_tY8eJMW3CURQuU2Wg.jpg?time=2878&tieba_portrait_time=2878[avatar]TA获得超过90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189[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