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的诗意是什么?
《小池》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全诗如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全诗的字面意思: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全诗赏析: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create_time]2023-05-11 17:30:25[/create_time]2023-05-25 09:00:52[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大愚若智4[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72309f7905298229dae33bdc7ca7bcb0a46d42b?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avatar]专注古诗词鉴赏、文言文。[slogan]专注古诗词鉴赏、文言文。[intro]45[view_count]小池的诗意
《小池》的诗意:泉眼无声地流淌,这是因为它舍不得涓涓的细流,树阴倒映在水里,喜欢晴天的柔和风光。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小池》的原文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的赏析
《小池》这首诗描绘的是荷叶。诗中“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描绘了荷叶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开的样子,只在河面上露出一点尖端。这句话表现出初夏时荷叶初生却生机勃勃的样子,勾勒出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一个角落,充满诗意。全诗描写了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展现出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
[create_time]2022-03-08 07:16:26[/create_time]2022-03-13 20:05:4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0[alue_good]卷枋茵0Fa[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1662a6d.AsIGjU3RmxqCYzrwYnQ0Lw.jpg?time=7627&tieba_portrait_time=7627[avatar]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217[view_count]
《小池》古诗解释意思是什么?
《小池》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作,全诗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以及拟人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的意思是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作品原文】:《小池》杨万里〔宋代〕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词句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作品赏析】: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三、四句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初夏风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且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创作背景】:《小池》载于《诚斋集·江湖集》卷七,此集中所录之诗基本上按任职时间及季节的先后顺序来排列。《小池》诗其前第八个诗题是《丙申岁朝》。“丙申”即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岁朝”是指农历正月初一,由此可知《小池》诗当作于当年春节之后。《小池》诗其前第一、二个诗题分别是《夏日绝句》《暮春小雨》,可见这两首诗是创作于是春末夏初。《小池》诗其后第五个诗题是《极暑题钓雪舟》,表明当年极热之日作者仍在吉水“钓雪舟”书斋居住。吉水乃至江西、湖南境内,荷花首次开花的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依据《小池》诗中的“树阴”“小荷”“尖尖角”等词汇,由此可以推论,此诗的创作时间应是淳熙三年(1176)五月初。其创作地点在吉水县境内,题中的“小池”当指杨万里故居“父子侯第”正前方的大水塘。【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create_time]2023-08-06 17:01:37[/create_time]2021-03-09 00:00:00[finished_time]7[reply_count]2[alue_good]梧桐树下尽相思[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e99ca4a.LOZMLuU3BAWHX6Xtu4--pA.jpg?time=8351&tieba_portrait_time=8351[avatar]TA获得超过6197个赞[slogan]分享各种干货,快来关注![intro]62000[view_count]小池古诗解释意思?
小池古诗意思是: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全文: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赏析: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
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create_time]2021-05-26 20:52:15[/create_time]2021-06-09 21:17:11[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10[alue_good]水中月63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1e98d659.man9MyFYBaOuGMlqW2xsSg.jpg?time=4056&tieba_portrait_time=4056[avatar]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354[view_count]
小池古诗的解释
《小池》古诗的解释是: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全诗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create_time]2022-03-08 01:17:49[/create_time]2022-02-27 06:21:4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4[alue_good]武迎楣0gx[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889cc3b.c_Ui7Cgi11xvI2q6z0XUxw.jpg?time=4883&tieba_portrait_time=4883[avatar]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016[view_count]
古诗《小池》全部解释
古诗《小池》全部解释如下:一、白话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二、注释1、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2、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气氛。3、尖尖角:初出水面的荷叶,一般由两边向内卷起,呈二联筒形或三角形,出水后才逐渐舒展成圆形,尖尖角是指卷起的嫩小荷叶刚露出水面一角时的形状。4、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三、原文《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赏析: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池
[create_time]2023-05-24 19:22:53[/create_time]2023-05-16 00:00:00[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小欣教育问答[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cc626c3.2-Y2A-RpuyRAbkEhSp3iCw.jpg?time=1058&tieba_portrait_time=1058[avatar]TA获得超过329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97[view_count]小池杨万里的诗意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全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扩展资料: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create_time]2022-10-29 08:41:18[/create_time]2022-10-05 10:47:4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教育小百科达人[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2556c2b9d6a56ccebb564972ffe5c254.jpeg[avatar]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slogan]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呢?[intro]6[view_count]小池杨万里的诗句意思
小池的诗句意思介绍如下: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全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扩展资料: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create_time]2023-02-28 18:02:01[/create_time]2023-03-11 22:46:2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帐号已注销[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6fcf01fc.NOGzBZGLQSSHRygYrdjpkw.jpg?time=7577&tieba_portrait_time=7577[avatar]TA获得超过101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view_count]《小池》古诗
《小池》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作品。以下是《小池》的全文、译文,以及有关的出处、创作背景、使用环境和作者简介。全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译文:泉水从地下涌出,静静地细细地流淌,树荫映照着水面,亲切地倾向于晴朗温柔。嫩嫩的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早已有蜻蜓停在上面。出处:杨万里所著的《小池》收录于他的诗集《扬州慢·杂咏》中。使用环境:《小池》是一首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的诗歌作品,它展示了杨万里对小池塘的观察和感悟。这首诗常常被用于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力、感受自然、抒发情感的能力。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零陵丞。乾道,知奉新县,擢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权吏部右侍郎官,将作少监。淳熙间,历知常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迁广东提点刑狱。十一年(1184),召为吏部员外郎。历任枢密院检详官,尚书右、左司郎中,秘书少监。十五年,出知筠州。光宗受禅,召除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为实录院检讨官,出为江东转运副使。三年,改知赣州,不赴,乞祠禄而归。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宋史》有传。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自成一体,称「诚斋体」。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彊村丛书》辑为《诚斋乐府》一卷。
[create_time]2023-08-03 15:06:59[/create_time]2022-11-25 00:00:01[finished_time]9[reply_count]0[alue_good]夜枫游戏酱[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88027f0922aba5f9a57feedffedbbf0e.jpeg[avatar]游戏领域创作者[slogan]分享人们游戏小知识,让你快速游戏上手[intro]9011[view_count]《小池》古诗全文
《小池》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我整理了《小池》古诗全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政治上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愤而死,赐谥文节。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其诗早年学“江西诗派”,后用心于晚唐诗人,50岁后忽有所悟,摒弃诸家,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诗歌多吟咏自然景物,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乘兴走笔,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幽默诙谐,笔调清新。 -白话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诗词简介-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赏析 此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幼儿园古诗小池课件 活动设计背景 正值初夏,到处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为了让孩子感受夏天的景色,自然的美丽与万物的和谐,我选择了古诗《小池》。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 活动目标 活动目的: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描写的情景,初步感受夏天的美丽。 2.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地朗诵。 3. 通过学习古诗,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理解古诗中有关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古诗感受夏天的美丽。 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活动准备 《小池》PPT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电脑课件,自由表达自己欣赏的感受。 师:孩子们,现在时什么季节到了?(夏天)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小池塘边区欣赏夏天的景色,你们想去吗? 1.播放课件,幼儿欣赏。 师:这里的风景怎样? 幼:很美丽,漂亮。 师:这里的确是一个景色怡人的地方。你能用自己的话完整、连贯的话说一说。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过渡:古时候有个诗人叫杨万里,也和你们一样觉得这景色很美,陶醉在这初夏的美景中,于是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经典古诗《小池》,你们想不想听听诗人是怎么用诗句来描写这幅画面的呢? 二、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边欣赏课件,边倾听老师朗诵古诗 (1)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谁写的? 2.再次欣赏古诗。(师范读)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都藏在哪些诗句里?(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幼儿说出一句就结合画面理解一句诗句的意思)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3)完整欣赏古诗。 三、学习朗诵古诗。 (1)幼儿跟读。 (2)集体朗读 (3)指导朗读:一、二句(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三、四句(读出欣喜的语气) (4)随着音乐课件,朗读古诗。 四、感受古诗的特点。 1.课件出示古诗今解的内容和古诗全文。 同样是小池的景色,我们开始的时候用了很长一段话描述画面的内容,看看诗人用了几句话?共有几个字? 2.教师揭示古诗的特点:句子简短,语言精炼,押韵。 五、延伸绘画活动: 我心中的小池。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大班出现了古诗教学活动,为了上好古诗教学,同时结合季节特点,我选择了古诗《小池》,活动中我通过课件的图画,让幼儿初步感受小池景色的美丽,古诗的意境美 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色,在幼儿充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图画的意思时,教师话锋一转:古时候有个诗人叫杨万里,也和你们一样觉得这景色很美,陶醉在这初夏的美景中,于是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经典古诗《小池》,你们想不想听听诗人是怎么用诗句来描写这幅画面的呢?此时激发了幼儿的想听古诗兴趣,究竟诗人会怎样用古诗来描写这样的画面呢?和我们说的会有什么不同呢?于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情景中,孩子们带着这样的想法,进入了古诗教学活动中。 在理解古诗内容的时候,教师紧紧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泉眼、树阴、小荷、蜻蜓,来引出相应的诗句进行学习和诵读,并让幼儿通过图文结合感受泉眼与泉水、树阴与池水、小荷与蜻蜓之间的联系,从而感受自然之间的和谐与美好。为让幼儿更好的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对诗句中关键词做了一定得理解。理解的时候利用了幼儿在平时“词语开花”的经验,对古诗中关键的词语进行拆字组词的方法,这样幼儿不仅很感兴趣,也很容易的理解了字词的意思。 在进行教学中,我也看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果在孩子们自由讲述了画面的内容后,教师能及时把幼儿的发言进行归纳,用散文的形式对画面总结性描述,对于幼儿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结晶,它具有句子简短,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等特点,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强烈的熏陶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更锤炼,做到语言简练。这次教学活动,教师是通过让幼儿找出关键事物,并让幼儿找一找这些景物分别都藏在哪些诗句里,来引出诗句,然后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古诗,感受意境。如果换一种方式,在幼儿找出古诗中描写的景物以后,马上回到画面中,通过画面的理解再引出古诗进行学习,哪一种方式更有效。
[create_time]2022-06-29 20:59:12[/create_time]2022-07-07 22:35:34[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野半下独0y[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40aad67.bRqPIenyYSh8dBq2TK6onQ.jpg?time=689&tieba_portrait_time=689[avatar]TA获得超过870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71[view_count]小池古诗解释意思
这首诗出自《小池》,作者[杨万里]宋代。大致意思: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原文】《小池》杨万里〔宋代〕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阴 一作:荫)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写作背景】一年,杨万里到常州任职,这里淳朴的民风、农家的炊烟、小河的流水、美丽的田野都使他感到新鲜,一有空便攀登古城、漫步郊野、河中泛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一天他来到池塘边,只见一汪清泉分出细细的水流汇入池塘,杨柳拂水、影映碧波,小荷刚刚钻出水面,几只蜻蜓或站或飞,虽没有粉红色荷花的点缀,倒也清新可爱。杨万里诗兴高涨,即成小诗一首。后来杨万里感叹:以往写诗一味模仿,思路不畅没有灵气,如今顺其自然,到也意尽诗来。【赏析】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三、四句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初夏风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且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create_time]2023-08-05 23:54:54[/create_time]2022-06-07 00:00:00[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0[alue_good]暴盼晴Ox[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797094882,3198257777&fm=3012&app=3012&autime=1695176549&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2171个赞[slogan]半醉半醒半浮生[intro]22437[view_count]小池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小池》描写的是初夏季节,《小池》这首古诗是我国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古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主要描写的是初夏时节,荷塘之中荷花初放的场景和周边的景色,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的浓浓喜爱之情。小池杨万里 〔宋代〕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初夏风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且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create_time]2021-05-19 00:03:44[/create_time]2021-06-02 20:17:40[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3[alue_good]EHCOYE[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e36aca5.CEzYi5MbzNL9Cm5UeR3Mew.jpg?time=2857&tieba_portrait_time=2857[avatar]答题姿势总跟别人不同[slogan]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intro]9714[view_count]
古诗小池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古诗小池写的是初夏季节的景色。《小池》描写的是初夏季节。《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中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意思是:鲜嫩的荷叶刚钻出水面,才露出一个尖尖的角。荷花一般在夏季开放,荷叶才刚长出,说明是初夏时节。原文《小池》作者: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小池》翻译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小池》创作背景杨万里到常州任职,这里淳朴的民风、农家的炊烟、小河的流水、美丽的田野 都使他感到新鲜,一有空便攀登古城、漫步郊野、河中泛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一天他来到池塘边,只见一汪清泉分出细细的水流汇入池塘,杨柳拂水、影映碧波, 小荷刚刚钻出水面,几只蜻蜓或站或飞,虽没有粉红色荷花的点缀,倒也清新可爱。 杨万里诗兴高涨,即成小诗一首。
[create_time]2023-02-01 21:02:49[/create_time]2023-01-27 19:01:5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风入松是大侠[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9fe722b.jt8pd-pxPnlTA6VKTc-Ggg.jpg?time=3012&tieba_portrait_time=3012[avatar]TA获得超过606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07[view_count]